- 相關推薦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典故作文400字6篇,歡迎大家分享。
典故作文400字 篇1
從小開始,經典故事就是我的最愛,《三國演義》、《水滸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安徒生童話》······我都愛聽,我都愛看。有位文人說過“書是我們成長的搖籃,而那經典書籍則是無法超越的傳奇!”
《水滸傳》中,我最佩服呼保義宋江,他私放晁天王、刺配江州城、三打祝家莊······無不體現了他為人仁愛,對兄弟講義氣,因此當上了梁山泊總兵督頭之一,不僅是宋江,晁蓋、花榮、徐寧、薛永、盧俊義······個個都是梁山好漢中的精英。從他們身上我知道了做人要講義氣,對別人要寬容,不要為小事計較。
除了《水滸傳》,《三國演義》是我的'愛中之愛,里面的曹操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體現了他的智慧和霸氣,但他的那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休天下人負我”又揭露了他自私與小人的一面,真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人物。三國里我最喜愛的人是趙云,他不僅武藝高強,七進七出曹操帶的30萬人馬,救了劉備的夫人和兒子,而且還足智多謀,七出岐山,火燒赤壁趙云都是功不可沒。三國里的英雄很多,有桃園三結義的劉關張,有足智多謀的周瑜,更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這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故事,讓我知道了做事要講道理,不能蠻干,要以巧撥千斤,這樣的話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并不是不可能的。
高爾基說得好“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只有不斷地攀越,才能不斷的提高,才能到達我們想要到達的山頂,才能一覽眾山小,才能看見我們想要看見的風景!
典故作文400字 篇2
覆水難收
“覆水難收”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潑出去的水,無法收回。表示事已定局,不可挽回。
這個成語來源于宋。王桃《野客叢書》,太公取一壺水傾于地,令妻收入。乃語之曰:“若言離更合,覆水定難收。”
商朝末年,有個足智多謀的人物,姓姜名尚,字子牙,人稱姜太公。因先祖封于呂,又名呂尚。他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攻滅商朝,建立周朝,立了大功。后來封在齊,是春秋時齊國的始祖。
姜太公曾在商朝當過官,因為不滿紂王的殘暴統(tǒng)治,棄官而走,隱居在陜西渭水河邊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為了取得周族的領袖姬昌(即周文王)的重用,他經常在小河邊用不掛魚餌的'直鉤,裝模作樣地釣魚。
姜太公整天釣魚,家里的生計發(fā)生了問題,他的妻子馬氏嫌他窮,沒有出息,不愿再和他共同生活,要離開他。姜太公一再勸說她別這樣做,并說有朝一日他定會得到富貴。但馬氏認為他在說空話騙她,無論如何不相信。姜太公無可奈何,只好讓她離去。
后來,姜太公終于取得周文王的信任和重用,又幫助周武王聯(lián)合各諸侯攻滅商朝,建立西周王朝。馬氏見他又富貴又有地位,懊悔當初離開了他。便找到姜太公請求與他恢復夫妻關系。
姜太公已看透了馬氏的為人,不想和她恢復夫妻關系,便把一壺水倒在地上,叫馬氏把水收起來。
馬氏趕緊趴在地上去取水,但只能收到一些泥漿。于是姜太公冷冷地對她說:“你已離我而去,就不能再合在一塊兒。這好比倒在地上的水,難以再收回來了!”
典故作文400字 篇3
開誠布公
“開誠布公”這則成語的意思是人們把“開誠心,布公道”簡為成語“開誠布公”,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這個成語來源于《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
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極得皇帝劉備的信用。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托付給他,請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并且誠懇地表示,你能輔佐他就輔佐他,如果他不好好聽你話,干出危害國家的.事來,你就取而代之。劉備死后,諸葛亮盡全力幫助平庸的后主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進爵稱王,他嚴詞拒絕,并認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經擔任了這么高的官職;如今討伐曹魏沒見什么成效,卻要加官進爵,這樣做是不義的。諸葛亮待人處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su)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將軍,在攻打曹魏時當前鋒。因為違反節(jié)制,失守街亭,諸葛亮嚴守軍令狀規(guī)定,忍痛殺了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說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已也為失守街亭等承擔責任,請求后主批準他由丞相降為右將軍。他還特地下令,要下屬批評他的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罕見的。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于軍中。他一生清貧,并無什么產業(yè)留給后代。
典故作文400字 篇4
鵬程萬里
傳說,在遙遠的北方,有塊不毛之地,那里有個無邊無際的大海,名叫天池。天池里有一種魚,其身寬達幾千里,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鯤。鯤變成了一只大鳥,就是鵬,它的`脊背好似巍峨的泰山,它展開雙翅,宛如遮天的烏云一樣。
大鵬鳥乘著旋轉的狂飆盤旋向上,搏擊一下翅膀,就激起海面三千里的浪。它乘著旋風,直向高飛去,扶搖直上,沖入云霄,一下子就可以飛出幾萬里。如此遠的距離,大鵬鳥要過半年才能飛回到原來的住所休息。
沼澤中有只小小的雀兒,看見大鵬在高飛,不以為然地笑笑說:“它將飛到哪里去呢?我跳躍飛騰,悠然向上,不過幾丈高,又回到地面上,在蓬蒿叢中飛來飛去,自由自在,這也是極得意的飛行啊。它飛飛向幾萬里外的地方,是為什么呢?”
后來,人們常用“鵬程萬里”作為祝賀或自勉的話。李白在《上李邕》中,寫道:“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在《漁家傲》中,寫道:“九萬里風鵬正舉。”
典故作文400字 篇5
兵不血刃
這個成語來源于《晉書.陶侃傳》,默在中原,數與石勒等戰(zhàn),賊畏其勇,陶侃討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
東晉的屯騎校尉郭默作戰(zhàn)勇敢,曾與后趙的'建立者石勒等作過戰(zhàn),石勒等都很怕他。但此人一貫驕橫跋扈,把誰都不放在眼里,有一次因為泄私憤竟然殺死了平南將軍劉胤。事后,還大膽偽造詔書,誣諂劉胤謀反,向各州郡通報。這件事暴露后宰相王導怕朝廷無力懲處他,不但不向他問罪,反而加封他的官職。
陶侃知道這件事后,一方面上書朝廷請求討伐郭默,一方面寫信給王導,要求他采取果斷措施。信中有兩句話寫得非常有力:“郭默殺害州官,朝廷就任命他當州官。難道他殺害宰相,也就讓他當宰相不成!”
王導讀了這封信,受到很大的觸動,便派了陶侃率軍去討伐郭默。郭默深知陶侃領兵作戰(zhàn)十分厲害,聽說他親自來討伐,非常焦急,打算率軍離開江州南下。但陶侃出兵神速,郭默還未離城,陶侃的大軍就已經將江州團團圍住。
郭默想固守城池,但又知道自己不是陶侃對手,怕城破后難逃性命;想開城門投降,又怕朝廷要殺他的頭,真是左右為難。他手下的一名叛將見大勢已去,將他逮捕后開城門投降。陶侃終于不戰(zhàn)而取得勝利,平定了這次叛亂。
【出處】《荀子·議兵》:“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德,兵不血刃,遠邇來服。”
【釋讀】兵:武器;刃:刀劍等的鋒利部分。兵器上沒有沾上血。形容未經戰(zhàn)斗就輕易取得了勝利。
典故作文400字 篇6
不恥下問
解釋:
不以向地位、學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好學。恥:羞恥。
這個成語來源于《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人們都尊奉他為圣人。然而孔子認為,無論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
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么都要問。孔子聽到這些議論后說:“對于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啊。”
那時,衛(wèi)國有個大夫叫孔圉(音yu),虛心好學,為人正直。當時社會有個習慣,在最高統(tǒng)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謚(音shi)號。按照這個習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謚號為“文”,所以后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么可以被稱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意思是說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謚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