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以為作文300字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以為作文300字 篇1
黑色的昨天已經離去,金色的明天已經到來,與其沉浸在昨天的失落,不如接受明天的希望。瞧!新的希望已經悄然到來。
就在我們還沉浸在失去的.苗兒的痛苦中時,盛梓燁的爸爸帶著一批新的希望——茄子苗來了。當茄子苗被種下,我們的心里也多了一份牽掛;當有了心里的牽掛,茄子苗并不是種在土里而是種在心里。當種子在心里萌芽,不管在做什么,心總會飛到窗外,想那驕陽會不會將茄子苗曬死;想那昨日的大雨會不會把茄子苗澆死;想那毀滅前面那批苗的兇手會不會再把茄子苗拔了;想那……
幼小的苗兒在土中長著;在風中搖曳著;在心中萌芽。
我想:那苗兒現在一定在茁壯成長,接受陽光的洗禮;春雨的滋潤;藍天的照耀。
當你接受了明天,就等于結束了希望。瞧!充滿希望的明天已經到來!
以為作文300字 篇2
帶兵打仗多多益善,但讀書注重的并不是多多益善!就用《小王子》這本書舉例子吧!這本書故事十分簡短,粗略的看一遍,不出半小時就能看完。但這本書意味深刻,若要真的讀懂它,還需細細的琢磨。
“猴面包樹”“馴化”等等,到底是什么意思?可能兩天兩夜也琢磨不完。
讀的書多,就見多識廣?許多人都認為書中有很多知識,只要你多讀書,你就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我認為,并不是這樣。一個人讀十本書,每本書里汲取了百分之十的內容,而一個人細細品讀了一本書,掌握了百分之百的內容,其實兩個人收貨是一樣的。而前者比后者多用了一至兩倍的.時間和精力,后者就可以把這些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一本新的書上,久而久之,后者學到的東西,將是前者的數倍。
什么是讀懂一本書?讀懂一本書,難道就是知道書名,知道此書大意就讀懂了嗎?不!讀懂一本書還要把自己的心和作者的心貼近,體會作者寫這本書的用意是什么,去品味,去細細的品味……讀書不僅要“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還應“精讀,細讀,品讀”。這就是我的讀書體會。
以為作文300字 篇3
下午四點,小明像往常一樣放學回到了家。此時,他的爸爸在家里拿著一個煙斗,邊聽音樂邊抽煙。小明走到家門口,嚇得往后一跳,嘴張得大大的,差點跌一跤。“哎呀,不得了!爸爸快來呀!我們家失火啦!”小明突然叫起來。原來煙斗的白煙一個勁兒往窗外飛。
可是爸爸還在聽音樂,絲毫不理會小明。小明想,再等就來不及了!接著,小明拿起一個澆花時用的空鐵桶,沖到水池旁邊。他的`速度快得把他們家的貓——小咪嚇得跳到了屋頂上。小明趕快把水龍頭開到最大水量,一臉焦急地等水桶里的水滿了。
終于,水桶滿了。小明拎著沉甸甸的水桶,一路狂跑到窗口,使盡全力把水往窗里潑去。
不巧,水正好一股腦兒地潑到了在抽煙的爸爸,頓時水花飛濺,潑下去的水和飛起的水花把爸爸淋成了落湯雞,爸爸頭上和身上滴著水,看著像沒脫衣服就去洗澡一樣。爸爸跺著腳,咆哮道:“我抽個煙都能被淋濕,你這個小子,不讓我休息了嗎?看我怎么收拾你!”兒子見狀不妙,趕快逃走了。
以為作文300字 篇4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出自我們中華民族的國學經典——《論語》。它是由大乘至勝仙師的弟子對孔子言行的記錄,直到現在都被世人視為至理名言。這句話也成了眾人熟知的道理,它的意思是溫習過去學過的知識,就會有新的發現和理解,那么這樣的人就會成為別人的`老師。
生活中就有許多例子,比如我自己。在老師講一個單元最后一篇文章時,說:“同學們,這篇課文是這個單元最重要的一篇課文,大家回去一定要好好看看。”我聽了,急忙打開書,對照著參考書把重點語句標注下來,并把它看了兩三遍。到了寫作業時候,我的同桌問我:“劉國武,你看這道題怎么寫?”我一看,發現正是我用筆標注的重點語句,就告訴他怎樣寫,并給他講解了一下。他聽后,對我說:“劉國武,你真是牛啊,都可以和老師媲美了。”我笑了笑,覺得真是“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這件事讓我知道,只有不斷的復習,鞏固過去學過的知識,才能掌握并理解,達到融會貫通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