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游古隆中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游古隆中作文1
寒假二月份,爸爸媽媽帶著我和姐姐去襄陽古隆中游玩。
經過三個小時,我們乘車到了襄陽古隆中風景區。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古隆中大門,大門又高又寬,大門里面有一塊巨石,上面刻著“隆中”兩個紅色大字,在太陽照射下熠熠生輝。
然后我們又來到了三顧堂,這是劉備禮賢下士,三顧茅廬之地。當然如今的茅廬不再是以前的草屋了。三顧堂內陳放著古代的桌子,椅子,床和碗,據說是諸葛亮曾經用過的東西。想當年,劉備為了自己的事業,先后三次來到古隆中,前兩次都沒有見到諸葛亮,第三次來看見孔明先生在睡覺,便沒有打擾他,而是在茅屋外等候了兩個時辰,知道諸葛亮醒來,諸葛亮和劉備相互施禮后被劉備的誠意所打動,便答應出山相助。
雖然古隆中其他的景色也很美,可我就是對三顧堂情有獨鐘。
最后我們沿著陡峭的階梯,一步一步地向上走去,經過一個小時,汗流浹背的我們終于來到了隆中山上的最高峰上的騰龍閣。
站在騰龍閣上向下望去,一座座山連綿起伏,山上的樹木郁郁蔥蔥。山峰在腳下,十分壯觀美麗,讓我想起了杜甫的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下山了,我聽到同行的`人說,下山很快,一會就下去了,不用著急,其他人很高興。剛下了一小半,就聽到有人說:“唉,原來上山和下山都這么難,累死我了!”這讓我想到了楊萬里的《過松源晨炊漆公店》的一首詩:“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是啊,上山和下山一樣很難啊。
經過艱難的跋涉,我們終于下了山,這次游玩使我明白了:只有你堅持不懈爬上山頂,才能領略到山頂的美麗景色;而那些半途而廢的人完全體會不到站在山頂的那一刻的驕傲和自豪!
游古隆中作文2
這次五一,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奶奶去了襄樊的古隆中。
聽媽媽說,這古隆中非常有名,每天都有許多中外游客前去觀賞。古隆中位于山區,因此樓梯非常陡峭,而且據說劉備,張飛,關羽還拜見了諸葛亮,希望諸葛亮效力于蜀國的故事呢!”聽完這段話,真令我悲喜交加,喜的是可以看見諸葛亮的住處,悲的是樓梯陡峭,萬一摔下來怎么辦?
經過一路奔波,我們終于來到了“山”的'腳下,抬頭望去,真是直入云霄啊!我們小心翼翼的走著,生怕摔了下去。盡管周圍景色秀麗,可是我們卻沒心思欣賞,一心只顧著上山。
走到半山腰,我們累得快不行了,氣喘吁吁的,可是,為了看到諸葛亮的住處及石像,我們也就顧不上休息了,急忙前行。
終于到達山頂,我們累得“癱倒”在地上。
休息片刻后,我們跟隨著導游前去觀賞諸葛亮的住處。這時,導游向我們介紹道:
現在的古隆中是一個以諸葛亮故居為主體的風景名勝區,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水鏡莊、承恩寺、七里山、鶴子川等五大景區。古隆中形成文物風景旅游區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其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澈;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隆山聳翠,山亙綿,旗山旋峙。明代已經形成了“隆中十景”: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小虹橋、六角井、半月溪、老龍洞、梁父巖、抱膝石。1949年以后,又先后修建或新建了隆中書院、諸葛草廬......近年又新建了千古名相--諸葛亮。1994年經國務院審定列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1996年經國務院審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聽完這番仔細的講解后,我還摸了摸諸葛亮的石像,希望自己能變得聰明些。
臨走前,真然人有些依依不舍。這是心里不禁一番感慨:啊!美麗的古隆中啊!你的歷史價值,怎么會令世人所忘記呢?
游古隆中作文3
請問大家知道諸葛亮的故居在哪里嗎?對,就是在湖北省襄陽市。也就是三國時期,劉備三顧茅樓的地方。諸葛亮可是我最崇拜的偶像,回老家過年時,特地去參觀了他的故居。
來到諸葛亮隱居住的深山——古隆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石門,石門的兩邊刻著杜甫的名句“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計老臣心。”只聽說杜甫的偶像是李白,原來他還是“諸葛鐵粉”,真是一個“追星族”,有這么多偶像啊!不過從這句話中,也可以看出諸葛亮對三國時期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石門中間還刻了五個紅色大字——三代下一人。我不懂這一句的意思,出于強烈的好奇心,便跑去向導游哥哥請教。“這里面的三代指的'是周朝、秦朝、漢朝這三個朝代,下一人就是指第一人,整個句子的意思就是在這三個朝代中最聰明的一個人。”導游哥哥做了詳細地解釋。從后人的贊嘆中,我發現諸葛亮確實太聰明了,因為在這三個朝代,能人特別多,像姜子牙、霍去病、韓信、商鞅等等,諸葛亮居然位居第一,也就是比他們還厲害,我的天,他們可都是神一樣的智者啊!怪不得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未來,后知后漢,既懂政治,又是軍事奇才。
離石門不遠,有一片不大的田,這可比我小姑家的菜園大多了,我走在田間的田埂上,眼前彷佛浮現出諸葛亮當年種植的畫面,細細聽著導游哥哥的講解:“這片田就是當年諸葛亮讓兄弟不要荒廢的田,因為他想在助劉備成大業后,回來隱居時繼續耕種。可惜他星落五丈原,沒能回來。”聽了這塊田的來歷,這塊田變得神圣起來,當然,我也為它的主人感到惋惜。
穿過了諸葛亮當年耕種的田野,我的心情越來越激動,馬上就可以見到傳說中的茅廬了。我一邊爬山,一邊想象諸葛茅廬的樣子。
游古隆中作文4
去年10月18日的大清早,我急沖沖地向小桔燈學校跑去,到了學校,老師就帶領我們去了古隆中風景區。
大約過了半個小時,我們就來到了古隆中。我們興奮地沖向大門,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個高大古樸的石牌坊。石牌坊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我們異口同聲地叫道:“哇,雙龍戲珠!”牌坊正中橫幅上寫著“古隆中”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兩邊門柱正面上雕刻著“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中間的字碑上雕刻著“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此聯出自諸葛亮《誡子書》,意為恬靜寡欲,志向才能明確;安寧清凈,目標方可遠大,苦學積才,明志致遠。
踏著石頭鋪就的小路,我們來到了荷花池。荷葉隨風擺動,雖然荷花已開敗了,但還有幾朵粉紅色的睡蓮躺在水面上,有幾只蜻蜓在上面飛來飛去。水中有許多金魚在嬉戲:有的在吹泡泡;有的在打小浪花;有的在追逐,像一群淘氣的孩子!荷花池中央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小亭子,它的頂上有一副顏色鮮艷的`畫,四周紅色的石板上也雕刻著精美的圖案,美麗極了。不時的有游人來到這里休息,并拍照留下這美好的回憶。
從遠處傳來“嘩啦嘩啦”的流水聲,我們循聲而至,來到了位于古隆中山腳下的老龍洞。老龍洞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泉水古洞,洞口臥著一條只見首不見尾的栩栩如生的石龍。老師告訴我們這里有一個傳說,那條石龍原本是一條活龍,它小時候口渴了,看見了這洞里有水就鉆進去喝。不妙的是它出來時尾巴卻被卡住了,怎么拽也拽不出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就慢慢變成了老石龍,人們就把這個洞叫“老龍洞”了。老龍洞的泉水幾千年永不枯竭,總在不停地從這條石龍的嘴里流出。
“諸葛草廬、武侯祠、古柏亭、抱膝亭、三顧堂、小虹古橋、六角井、騰龍閣……”古隆中有太多讓你流連忘返的景點了,如果你也像我一樣喜歡就來看一看吧!
游古隆中作文5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大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古隆中這樣描述。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媽媽帶我來到古隆中,只見群山環繞,松柏參天,真是太美了。首先映入眼前的是雄偉壯觀的古隆中大門,這大門很獨特,由三個門組成,正中間是個大門,大門上印著三個紅艷艷的大字———古隆中;兩旁各有一個小門,門頭上分別寫著"寧靜致遠","澹泊明志";三個門中間有兩個柱子,上面寫著一幅對聯,上聯是"三顧頻頻天下計",下聯是"兩朝開濟老臣心"。望著這座大門,我不禁感嘆道,原來門也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呀!
我們走進大門,穿過綠蔭小道,來到了"三顧堂",這可是我最想去的地方,因為這是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地方。只見大門口有一只烏龜托碑的石像,它的.樣子憨態可掬,仿佛在說:"快請進,快請進。"我大步走進三顧堂,"歡迎"我的是諸葛亮的玉石像,我似乎看到了諸葛亮搖頭他的羽毛扇,正和劉務商量國家大事。我興趣盎然地把三顧堂游了一遍,看的我眼花繚亂,浮想聯翩,好像三顧茅廬的片段就浮現在我眼前。
離開三顧堂,我們來到了古香古色的隆中十大景點之一的六角井,別看它其貌不揚,它可是諸葛亮住在這里的生活用井。我興致勃勃地走上去仔細觀察,發現井壁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郁郁蔥蔥的大樹,有奔流不息的江河。我仿佛看見了諸葛亮正在這里打水呢!
我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才游完古隆中,在回家的路上,這些景色還若隱若現的浮現在我眼前。古隆中啊古隆中!你讓我開闊了眼界,還讓我懂得了更多的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