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作文>論語的作文
論語的作文
更新時間:2024-08-10 08:26:27
  • 相關推薦
論語的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的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論語的作文1

  媽媽出差回來,給我帶回一本很精美的書,上面有大大的兩個字《論語》。

  在書的首頁上還有一排小字圖說天下,我打開書,有前言、目錄。我翻閱著,我在看里面精美的圖片,古人穿著長袍,站在有兩個輪子的馬車上,邊上有很多很多學者摸樣的人跟隨著,我問媽媽,這個人是誰?為什么有這么多人跟著?媽媽告訴我:“他是孔子,邊上跟隨著的是他的學生。”“他們要去干什么?”“他們是隨孔子去周游列國講學的。”“媽媽,我知道孔子,你經常告訴我學習要溫故而知新,就是出自孔子。”媽媽笑著說:“媽媽想聽你讀書,你讀給媽媽聽聽里面都寫了什么,好嗎?”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論語的開篇,說的是:“學習而經常實踐,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相聚,不是很快樂嗎?沒有人了解自己,并不煩惱怨怒,這不才是君子嗎?” 我仿佛明白了很多,雖然古文是那樣難懂,但是反復讀,就能夠讀出意思,就如課文里寫的: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我讀完《論語》中的《學而》篇,明白了孔子在學習中,他很注重溫習,也就是把學習到的東西要鞏固起來。他說:“學習會了的東西,時常溫習一下,不也很有樂趣嗎?”溫習就能熟練,熟練就會有創造,所以他又說:“溫習舊的,能產生新的`心得。”

  我明白了媽媽讓我讀這本書的真正意義了,媽媽是讓明白在學習中要學會掌握學習的方法和讓我改掉在學習中懶惰、不去思考的壞毛病,我在以后的日子會堅持讀書,讀好書!

論語的作文2

  孔子,春秋魯人,聞名思想家,教育家,其品行善慈不阿,言行發人深省,誨人不倦,將己知所聞皆留授于眾好學之子弟矣。

  后子逝,眾子弟集其名言,正所謂《論語》。

  吾初閱《論語》,覺其枯燥無味,遂棄之。忽念轉:此書乃母于書店精擇之良冊。今吾棄而止讀,乃不孝也,且雖初閱覺乏味,可否深閱而下,味漸現乎?因此念,吾乃每日皆一讀此書也。

  閱久之,果此書意味盡現矣,吾與其形影不離,好讀已至廢寢忘食。

  內記:為邦之門,為人之禮,為學之道;用兵之策,君子之義,小人之惡,盡教之學,賢明之本;導眾仁義之事,萬不得使惡污自身,有過則切勿憚改焉。亦教之曰:“君子成人之美,為善事,小人則反之,應防之小人。

  書內有故事焉。一日,子同其眾生絕食于衛,三日眾生皆重病在身,面蒼,發白,不能興也,眾生俱怨子,子路憤云:“君子亦有窮盡之時乎?”子坦對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子路含慚而退。

  子至楚赴會,楚王問于子曰:“先生眾子弟,孰為最好學、清高者?”子對曰:“回也,其家境貧困,回仍日夜苦讀,且其不同于小人,大義凜然,安貧樂道。可惜斷命矣。后吾猶未見似其好學者也。”

  子之道流傳至今,猶盛也,眾應揚善絕惡,不染污,仁義為人,共力于世。

論語的作文3

  我覺得,在道德方面,東方更重視實踐而不是理論。老子說:“圣人行不言之教”。道德更多的不是用來講的,也講不出來。

  所以論語中“仁”字凡一百零九見(《論語通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徐志剛,序P3),但卻通篇沒有定論。孔子在教導弟子的時候,總是言傳身教,因材之異而施教。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弟子體會到什么是“仁”。或許后來孔子死了,他的弟子也老了,再傳弟子為了能讓后人能夠受到如師在側般的指導,才從師的生活中截出一個個片斷,整理出一部《論語》。

  (當然,這純屬我的想象,沒有什么依據)正是因為《論語》來自生活,是生活鮮活的再現,所以我們才應該用一種獨特的方法去讀它。個人認為,與其風格比較像的一部書是晉代的《世說新語》。我們怎樣讀《世說新語》的?我想大多數人如果不是出于學術目的(例如需要寫一篇論文或讀書報道什么的),一定不會去分析它的中心,分析某段話是多么曲折地表達了一個多么深刻的`學術理論——我們大都會把它當成一種生活的紀錄,以一種閑心來讀它。我覺得,其實閑談的心境才是最適合讀這樣的書的。讀到會意處,拊掌一笑,自然就理解了他要表達什么。或許比條條框框地分析加分解來得好一些。

  當然,這是讀書的高境界。我做不到。若要用一句話來歸納《論語》講了什么,我覺得應該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學問是不同的。做學問也許還能在紙上做,做人卻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讀教人做人的書,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讀而不是僅僅在紙上讀,到故紙堆中去尋找疑問的解答。

論語的作文4

  孔子的《論語》語言深奧,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只知道《論語》是一本孔子和他的學生們的語錄,其它的一概不知。之前我對它一點興趣也沒有,但是寒假我通過讀《論語》寫讀后感的活動,讓我對這部著作有了一點了解。

  讀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負,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當今很少人有的。他不僅教會人們應該如何待人接物,而且十分嚴謹的規范自己,以行動來做出表率。在《論語》中還有一些特別適合小學生學習的,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前半句的意思是說死讀書而不會思考問題,就會茫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后半句是說如果只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疑惑不解,最終一無所獲。所以我們從小就要既勤于學習,又善于思考,不死讀書,把書讀活。還有一句: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講的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我們學習了一些知識后,要反復地溫習,就會有新的發現,獲得更多的知識,有更多的收獲,甚至最后可以成為老師去教別人了。

  正如孔子所說的,我們不但要把書讀活,還要反復地溫習,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就要努力做到這些方面。在學數學上,不能只會死記公式,還要靈活地運用到題目里,不能同樣類型題目換了個說法就不認識它了。在語文學習上,我要有耐心,把文章認真仔細的多讀幾遍,分析透徹作者的寫作感情和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這樣就會對文章更加了解了。

  總之,看完《論語》后,我受益良多,它不但對我的學習很有幫助,而且還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要在適當的時候學會放棄,學會寬容,學會舍得,學會立志。它是道德與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值得我們一生珍藏,一輩子去閱讀。

論語的作文5

  送兒子到桂林上學,在火車上,我除了看風景,就是讀書。花了幾個小時的時間,讀完了《于丹論語心得》。

  這本書,內容正如書名,是于丹讀了論語的心得。于丹主要從《論語》中關于孔子的為人、修身、養性的一些觀點來闡釋今天我們應該怎樣為人處世,怎樣做人,怎樣處理好各種關系。這些觀點,是《論語》中很少的一部分。《論語》的內容博大精深,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一斑。于丹抽取《論語》中關于人生的一些觀點,進行歸納總結,再結合現實進行闡釋,說出她自己的體會,就成了這本書。其實,這本書是以演繹的方法來談《論語》的,找一些故事或者事例來闡釋一個觀點,然后演繹出現代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做人的道理。于丹的這個心得,去年國慶節期間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播出之后,深受歡迎。于丹也因此一朝成名,紅遍大江南北。更有甚者,說日本首相給他的每個下屬送了一本《于丹論語心得》,要部屬好好學習研究。

  如果用于丹自己的概括,這本書的主要觀點是: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

  一言以蔽之,這本書于丹從孔子的人生觀、價值觀演繹出我們現代人的人生觀、價值觀;講了它對于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得心靈的快樂,適應日常的.秩序,找到人生的坐標的啟迪。如果再具體一點,這本書講了孔子描述的人生境界:強調內心的修養,強調心靈的從容和緩,以致于達到心靈的寧靜,從而提出我們現代人的人生也應該具備這樣一種崇高的境界。

  至于《論語》中其他大部分內容以及觀點,于丹繞開了它。

論語的作文6

  宋代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其實,《論語》中也有很多對我們有所教益的小道理。

  對父母和顏悅色是孝的最好表達

  《論語》這樣記載,子夏問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說:“色難。”孔子的意思很明白,不要以為你給父母買了好東西,保證他們有吃有穿就是孝,你還要對他們和顏悅色。只有心里對父母很恭敬,才會對他們很和氣,父母有什么想法才敢說出來,他們心里才會舒服。這一點,說起來簡單,卻并不容易做到。待人接物,從對自己的父母和氣開始做起。

  不勉強別人

  《論語》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句子,意思是說,要用自己的心去體諒別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強求別人去做。很多人會都會犯這樣的毛病: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卻要求別人做到。如果深刻理解了《論語》中的這句話,就能做到不勉強別人。就算是自己做到了,別人也未必愿意去做。有了這一點通達,就不會因為對別人希望太高而失望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論語》中有這樣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曾經有人問著名數學家陳省身多年研究數學有何感受,他說:“數學好玩。”這四個字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對什么事產生了興趣,就能把許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做這件事情上,樂此就能不疲。

論語的作文7

  宋代宰相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其實一點兒也不夸大,《論語》的確是一部安身立命,拯民救世的經典。

  走進《論語》,欣賞《論語》,品味《論語》

  第一次讀《論語》時,覺得它既樸實無華又秀色可餐。白紙黑字,只言片語,就勾畫出了美好圖景:“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道出治國真諦;“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醞釀出凌云壯志;“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描摹君子氣概;“仁者愛人,親親愛人”呼喚人間溫情……這些樸素而睿智的語言使我干凈明澈,引我走進了一格欣欣向榮的世界。

  走進《論語》,規范我的言行和學習方法。“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讓我受益匪淺。《論語》倡導老實、嚴謹的學習態度,這比任何一種學習方法都有效。反復閱讀《論語》,如同在蒼綠的青橄欖中嚼出絲絲清涼:做事不能違背原則,不僅僅是學習,否則,必然失敗。于是我豁然開朗,在學習的路上漸行漸遠。

  走進《論語》,最沁人心脾的.是《論語》中所蘊含的思想馨香。《侍坐》中孔子“莫者春,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呼雪雩,詠而歸”的思想有悖于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但這種思想源于生活,源于心靈的根本。讓我們的心靈和諧飽滿,讓我們對生活有熱愛,有向往。這種理想也是我所追求的。

  走進《論語》,細細品味它,會從中獲取很多知識,得到很多啟迪。

  走進《論語》,它教會我很多很多。

論語的作文8

  浩如煙海的古典文化典籍中,給人們以知識的傳承,給人們以文化的力量!而我就是喜歡這種品味古跡,品味經典。在我所閱讀的經典書目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論語》了。他,不僅給我以先人的智慧與思想,更給我未來的行動與指導。

  我最喜歡的一則論語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講的是讀書人,一定要擁有寬廣的胸懷和志氣,才能在未來的挑戰中做到更好的自己。因為前途漫漫,只有擁有了這些良好的`品質,才能使自己路走的更寬,走的更遠,我便借鑒了這條論語,使得自己培養出這樣的品格,加以發揚。

  我的家里在生活中也運用到了論語。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席不正,不坐。他的意思是席子或者桌子擺放的不正,是不會坐上去的,我們家變遵守了這一點——每天把桌子都擦的干干凈凈,擺放的整整齊齊,因為這樣不僅僅是對自己的一個交代,更是對品質的一種傳承,所以這句論語故事在我們家有著很深切的意義。

  論語中一些關于君子道德品格的小故事,也深受我的歡迎。比如說顏回,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說他在陋巷里面仍然能堅守自己的本質,不想吃住不好,仍然能作為一個品格高尚的君子,一樣關心國家大事,這樣的人是這個社會所稀缺,所以希望擁有的,更是一種社會的榜樣!

  古人常云,半部《論語》治天下!讀懂了論語,你的思想境界以及生活品質一定會得到質的提升——因為在《論語》中,你可以更好地感知自我,在《論語》中,你可以得到更多更有意義的品質和觀念,你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將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改觀。

  《論語》,圣人之語!

論語的作文9

  孔子的《論語》流芳百世,成為了我們小學生用來約束自己的法則,這一法則是我們要去學習、去牢記,去學以致用的。我最喜歡其中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正是這句話,改變了我的性格。

  曾經,一年級時我有些害羞,因為怕老師批評,所以上課有題目聽不懂也不管,馬馬虎虎讓它過去了,以后碰到這類似的題目依舊還是一個醒目的紅叉叉。

  現在,我有題目上課聽不懂,有些地方還有疑惑,我會拿著題目上去找老師,請教老師,再認真聆聽老師的`細細講解,倘若還不明白,就再次提出我的疑問,老師一一解答后,我也就懂了,下次再碰到同一類題目,我就是一個大紅勾,不再出現醒目的紅叉叉了。

  我之所以有這么大的轉變,正是因為孔子爺爺的這一句話。

  那一天我正在寫作業,爸爸過來“巡邏”,順便檢查了我的數學作業,我悄悄地瞟了爸爸幾眼,只見爸爸臉由晴轉陰,眉頭緊皺,指著我的作業本說:“這道題你上次不是錯過了嗎?這次怎么還錯?”“我……”“你是不時老師上課沒聽懂,還不敢去問?”我低頭默認了。

  爸爸坐下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女兒,孔子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你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懂裝懂,永世飯桶呀!”

  從那以后,我養成了不懂就問,直至明白、懂為止,否則決不罷休的習慣!

  我非常感謝這句話,我非常喜歡它,是它改變了我。

論語的作文10

  我讀了孔子的《論語》中“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名言后,有了新的感受。我認為,它的意思是:任何人都要向別人學習,而且要不斷地向別人學習。

  許多人能成為我的老師,因為他們的專業各有所長,懂得的道理也比我多。韓愈《師說》中說過:“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有的人語文比我強,我便應向他學習語文。有的人體育比我棒,我便向他學習體育。即使是年齡比我小的人,也有值得我學習的長處。比如說我的'表弟,雖然數學比不上我,但他的圍棋經過了兩年的專業訓練后,下得很好,小小年紀已是“三級”小棋手!這個寒假,我便老老實實地呆在家里,虛心向他學習圍棋。他之所以圍棋下得好,是因為他對圍棋下的苦功多,也應了那句“術業有專攻”。

  而我們要向年長的學習是因為,年長的人經過了許多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歷經了歲月的洗禮,懂得許多我們不知道的道理,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前段時間我做奧數做煩了,甚至不想再做了。但當我看到一篇文章,講述了張廣厚小學時候數學很差,連中學都差點進不了,但他沒有看氣餒,專攻數學,竟成為世界聞名的大數學家。他的恒心、毅力不正是值得我學的嗎?我便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將奧數學好。

  “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一定要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虛心學習知識;虛心學習做人的道理。

論語的作文11

  小學二年級時班主任是我的爸爸,爸爸對我管教很嚴,除了文化課程以外,還教我背古詩、詞和《論語》。爸爸說《論語》記錄的都是孔子和他的學生的對話,內容廣泛,很有道理。每個人都應該學的。可以提高自己的修養。可我并不是很理解,只是背誦下來,就算完成任務了。直到有一次,我被爸爸深深地教育了一次,我才懂得了學習的快樂。

  植樹節時,我班負責植樹110棵,三個人為一個小組,最后分剩兩名同學,其中有我一個,老師說:“你們倆和我一組,先去拿樹苗,我挖坑。”我們倆到發放點領樹苗時,我多了個心眼,趁爸爸挖坑這時間,去玩一會兒,于是在送回一次樹苗后對爸爸說:“我去玩一會兒,讓李強運樹苗吧!”爸爸立即嚴肅地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論語》里的話,你怎能這樣做呢?我們是一個小組,要團結,你不愿做,那你想想別人愿意做嗎?勞動是件光榮的事啊!如果我們都不愿意做,那誰來植樹?誰來綠化呢?”我原本興奮的心如淋冷水一樣,迅速平靜下來,回想起爸爸的`話,羞得我面紅耳赤,連忙又去運樹苗了,小組之間相互鼓勵,相互幫助,很快就結束了勞動。

  回校的路上,我主動幫同學拿工具,爸爸看著我,開心的笑了,通過這次勞動,我又深刻地學了《論語》里的經典句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論語的作文12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什么聲音?是誰?在干什么?哈哈!這是我在背《論語》。

  《論語》記錄了孔子的言行與他和弟子們的對話。它的核心概念是“仁”,“仁”就是對人尊重和有同情心。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生,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它的意思是,孔子教育弟子,在家就得孝敬父母,出門對待朋友,就像對待自已的兄長一樣尊重。友愛,說話謹慎,說了就守信。對眾人有廣泛的愛,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去做了之后,若還有余力,就再學文獻知識。這句話說明了孔子把培養學生道德觀念放在首位。不管是誰,在父母面前,都要盡孝。拿漢文帝來說,他可是皇帝,每天需處理的事務不記其數,但他從來沒有停止過向母親問候請安。他母親生病了三年,他沒睡過一個安穩覺,甚至母親喝的藥,他都要先嘗一嘗。難道我們不該向漢文帝學習嗎?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這句話的大意是,人如果沒有信用,根本不可以,就像大車無輗,小車無軏一樣,怎么能走呢?春秋時期,季札出使晉國,路經徐國,徐君想要季札之劍,可又不便說,季札看出來了,在心里把劍送給了徐君。季札出使完晉國回來時徐君已死,他把劍送給了徐君的`兒子,他兒子不敢接受,季札便把劍掛在徐君之墓上。如果我是季札,我就做不到這些,我認為徐君死了,我的約定就沒了。像季札這么講誠信之人真是太少見了。這讓我明白了,一個人講誠信是立身處世的根本。如果你沒有信用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就不會有朋友,最終被淘汰。

  《論語》是一本好書,希望大家都來讀,受教育,有所得。

論語的作文13

  《論語》乃修身陽性,人生之道,必讀之本。

  學,是孔子教書的首要。每一個人不論他是職位高低貴賤,只要他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就可以做我們的老師。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恥下問如今成為一種擺設。不懂得你問了嗎?如果你覺得像別人請教問題就低人一等,那你這樣的學習態度永遠也學不好。真正的學習是用自己的主動,不卑不亢的態度去請教,達到學習的'態目的。

  學會了學習,學到了知識,接下來就是學以致用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知識,把所學的知識落到實處,正處。不要讓知識去支配你!不要做一個被動者,同時也要學會權變,讓學習的知識,智慧,品德融為一體!

  還要善于反省自己,該說的話該做的事,說了沒有做了沒有;不該說的,不該做的是不是也去說了也去做了!要以一個正確的態度衡量自己,看清自己。我覺得這點對我影響很大!

  孔子還有最重要的思想,那就是分享。雨果也說過,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就有兩種思想。新東方總裁于洪敏的成就得益于他的眾多朋友的支持,而知些朋友的支持就來自于洪敏在大學時期的樂于分享,所以他需要的時候他的朋友就從世界各處紛至沓來,成就了新東方,成就了俞洪敏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我粗淺的閱讀可能都不能體會其精神的九牛一毛但是《論語》告訴我要做一個有理想有智慧,有誠信的人,一個守恒的,內心忠誠的人,這樣才能安安心心,堂堂正正的行走于人世間!

論語的作文14

  我最喜歡的經典作品,是這部流傳已久的《論語》。

  它還備受古今中外的推崇,內涵廣博精深,很值得一學,因此我很喜歡老師講《論語》。

  初學《論語》時,最令我感慨不已的因屬“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他它使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渾身充滿力量。像警鐘一樣時刻提醒著我,以他人之長補已之短,還要遇上品行低劣的人,不只是蔑視他,更應該捫心自問,看看自己是否也有這樣的毛病,以便及時改正,遇到才能品德高尚的人,以他為榜樣,虛心的`向他學習,提高自身的修養。

  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同樣需要調節自己的心態,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

  就像孔子說的那樣“吾日三省吾身”學習是否認真、盡力了?是否對得起老師與父母的期望?對同學是否關心?總之,每天要想一想,這樣可以使自己清醒,做到自覺努力,不斷鞭策自己進步。老師還重點講了《論語.學而》篇的“學而時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認為把學習看成生活的一部分,把它當成一種樂趣,學習也就非常容易了,若能善侍友人,與他們和睦相處,心情也就舒暢多了。

  校園生活中,誤解是同學之間經常出現的事,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善侍每一位同學,遇事要多為他人著想,用我的真心,盡最大努力去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有了這樣的環境,我們才能安心學習。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有心的同學不妨去讀讀《論語》,相信你會比我收獲得更多。他還會讓我么我們的學習、品德進步。

論語的作文15

  今天,我們學到了《孔子》這篇課文,學到了關于《論語》的成語,讓我回憶起以前做了許多錯事。

  一句話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給別人。讓我想起一件事。

  當時正在勞動,我和幾個女生被安排到舞蹈室內打掃。當時,灰塵很多,抹布擦幾擦就臟完了,于是,不一會就得洗抹布,水用得很快,所以總要有人去換水。換水的路很顛簸,只有傻瓜會自愿換水。我一點也不想去換,看見小琳剛剛換水上來,故意說:“小琳,你隨便換完后,再去換掉那兩桶臟水吧。”小琳無言以對,只好認命乖乖地去換水,可是,還有幾桶臟水沒有換,我只好親自出馬。我抬這水才走了一會,手就開始酸了,小琳說:“知道我辛苦了吧。”“沒有啊。”我還想要點面子,便只好騙她,也好應付她。可是,我心里已經崩潰了,臉不由自主地紅得像煮熟的蝦。

  還有一個成語是“識人不易”。意思是:認識一個人不容易。我又連想起一件事。

  當時,我的同桌是小惠,她特別懶,沒有一天是全神貫注地聽課的,但是她畫畫很好看,就像著了魔一樣,天天就知道畫畫。唉,作為她的同桌也是無可奈何的,不過還是想把她拉入正道,那次,小惠在桌子上忙著寫東西。我想她一定又再畫畫,便用手拍了拍她肩膀,說:“還畫畫,不好好聽課。”小惠嚇了一大跳,說:“我是在寫字,又沒有畫畫,你不該打我。”“對不起。我以為你又在畫畫。”我慚愧地說。

  后面還有很多很多成語也教了我很多,就不一一講了。

【論語的作文】相關文章:

讀論語作文03-14

我讀論語作文03-15

論語的作文600字06-29

論語的名言09-15

論語的格言07-26

經典論語句子03-11

《論語》閱讀分享02-20

孔子論語語錄02-21

《論語》教學反思12-29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 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在线看的国产网站 |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大片 |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