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習俗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鄉的習俗作文1
“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后清明。”又是一年清明到,我回到老家去掃墓。
我走在山路上,看到了漫山遍野的雜草,草叢中不時冒出滾滾青煙,忽然,一陣風把煙吹來,薰得我眼睛都睜不開,我仔細一看,原來是許多人在墳頭前燒紙錢祭祖。
轉了個彎,我又路過一個墳,墳上都是鮮花。站在山頂,極目望去,鮮花零零落落地點綴在山間,與大多數墳墓上的冥紙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看到了這,我想:清明節祭祖雖然延續了幾千年了,現在我們應該提倡文明祭祀。燒紙錢祭祖,不但有山林著火的危險,冒出的`煙還會破壞臭氧層呢,這多不環保,多不文明啊!要是我們每個人都用鮮花祭祖,那該多好,讓祖先天天生活在花海里中。
雖然,大多數人們還在燒紙錢,不過,這零零落落的鮮花也說明了文明祭祀的種子正在萌發……
清明節又來了,讓我們用文明方式祭祖吧!用鮮花祭祀來表達我們對祖先的思念,用網上祭祀來表達我們對先烈的緬懷,用清明詩會來表達我們對古人的哀思。
家鄉的習俗作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是一年的清明節,人們個個都帶著悲傷的心情迎接這個沉重的節日。
清明節,最重要的就是掃墓。掃墓,是活人與陰間逝去的故人鬼魂的一次對話,所以掃墓的時候,要有沉重的心情。我們先擺上一張和幾把椅子,然后在上面擺上幾個艾餃、艾團、和幾個小菜。然后就插上香,然后就開始朝著香上拜一拜,也可以說一些祈求的'話。等一切工作完后,就可以開始放鞭炮,這是一種在民俗傳統當中驅走鬼和不好的東西的一種做法。在放鞭炮時,我們要躲的遠遠的,不然會被鞭炮傷到。最后,我們就要懷著悲傷的心情下山了。
清明節的主食是艾餃和艾團,這個面皮是用綠綠的艾草和面團和在一起,也就變成了綠色了。然后就開始制作艾餃和艾團了。艾團是甜甜的芝麻餡的,則艾餃就是咸菜餡的了。雖然艾餃和艾團的制作相似,但是成形時艾團是橢圓的,而艾餃是半圓的。做好以后,在蒸籠里面一蒸,就可以吃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清明節的習俗,有獨特的特點,雖然這是一個沉重的節日,但也是令我們喜愛,也讓我們知道了,清明節要祭拜祖先。
家鄉的習俗作文3
金雞辭舊歲,旺犬踏春來,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我的家鄉有許多春節習俗,比如貼春聯、掛燈籠、包餃子、守歲、拜年……等等許多習俗,我實在數不清了。
大年三十我們要貼春聯,掛燈籠,還要上供。除夕夜我們都要守歲,一邊吃著豐盛的年夜飯,一邊看著春節聯歡晚會,一家人在一起有說有笑熱鬧極了。我一直守歲到零時,放完鞭炮,上完供我才去睡覺。正月初一我們要早起拜年,小孩子在這一天還會收到紅包。我早晨5:30就起了床,跟著媽媽去拜年,當然我也收到了不少紅包。
春節當然還要放煙花,放鞭炮。晚上,爸爸和爺爺一起放煙花、爆竹,我用平板把煙花都拍了下來,拍了好多小視頻,煙花都特別美,像一朵朵盛開的花朵。
春節必不可少的就是包餃子。我們家包餃子最厲害的是我爺爺,他每次包餃子都參與,而且包得是最快的,包出來的餃子一個個的像小小的元寶一樣,好看極了。可惜今年包餃子我沒有參與,因為我要照顧兩個弟弟。不過,今年的餃子非常好吃,我一連吃了好多。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春節習俗,你的'家鄉的春節習俗還有什么?快到我的留言區告訴我吧!
家鄉的習俗作文4
除夕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家家戶戶都很忙,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爸爸媽媽都很忙。
我看見我母親用她的擦洗在全家人面前光彩照人。爸爸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膠水把“福”字倒貼在大門上,我問爸爸:“為什么要倒貼?”父親告訴我:“福落福來,意為福來快。”突然意識到,哦!原來貼春聯有這么多知識!
我的'家人在樓上忙著的時候匆匆趕回爺爺奶奶家。
我和爸爸回到老家后,開始貼春聯,爺爺奶奶媽媽忙著做飯。我們家分工明確,又開始忙碌起來。我和爸爸在貼春聯上已經是“老伙伴”了,協調性可謂完美。所以,短時間內,我們就能完成所有門貼春聯。即使貼完春聯,也不能停下腳步。走一會兒跑一會兒都停不下來。
終于到了下午,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圓飯,聊起了一些開心的事。那是春節聯歡晚會,我們饒有興趣地看著。“咚”在天空中笑了笑,我催促爸爸趕緊放煙花。首先,放一掛土紅色,他像一條龍,在他身上舞動著金色的鱗片;然后,有好幾種煙花,像金菊、流星、串珠……笑臉在天空中綻放,把夜空變得美麗。聲音過后,各種煙花紛紛飄落在空中,像美麗的花朵,五彩繽紛,真的很美!
春節的氣氛很熱鬧,春節的人都興高采烈,春節的孩子們更開心。我喜歡春節!
家鄉的習俗作文5
古代,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重陽節還要賞菊飲菊花酒,起源于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很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后,賞菊之俗尤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后最為繁盛。
家鄉的習俗作文6
我們家鄉的春節和北方大多數人家一樣,通常的習俗就是吃餃子、拜年和放鞭炮。但是,卻很有意義。
在吃餃子時,我們總是會包很多很多的餃子,有韭菜雞蛋粉條餡兒的、有韭菜豬肉餡兒的、還有羊肉蘿卜餡兒的,其中我最喜歡吃韭菜雞蛋粉條餡兒的了。在吃餃子的過程中,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總會說說笑笑的,說一說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與收獲,談一談新年的美好與未來。
大年初一拜年是過年的重頭戲。我們常常一大早吃完餃子,就去姥姥家,給太姥姥、姥姥和姥爺分別磕頭,祝她(他)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太姥姥今年已經95歲了,最喜歡過年,在這個時候也是她最高興的時候,因為屬她的輩分最高,給她磕頭拜年的.人也就最多。這時候我還不忘給姥姥家院子里的小狗打個招呼,扔給它個肉餃子作為一年辛苦的獎勵。
放鞭炮,是個很危險的活,還會造成環境污染,但是我還是很喜歡,因為沒有它仿佛就沒有了過年的氣氛。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嘻嘻哈哈、嘻嘻哈哈,家鄉的春節就是在這樣喜慶、團圓、祥和的聲音中過去了。
家鄉的習俗作文7
立夏,我們的習俗是吃茶葉蛋、稱人、吃咸肉飯。還有一個很好笑的傳說,在立夏這一天千萬不要睡午覺,否則你這一個夏天都要昏昏沉沉
這一天,媽媽烤了茶葉蛋,燒了香噴噴的咸肉飯。吃得我們是贊不絕口,于是,我向媽媽請教了咸肉飯的做法。
首先準備好了瘦肉、香干、香腸,把它們都切成丁,花生米用高壓鍋燉熟,再把糯米飯蒸熟。往鍋里倒入油,把切好的肉丁倒進去爆炒,再把香腸丁,香干丁,花生米倒進去炒,加入調味料,最后把事先蒸好的糯米飯也倒進去。功夫最大的就是炒糯米飯了,因為它有粘性,不容易炒開,所以要花很長時間,使他們變成一粒一粒而不是一團一團的,就這樣香噴噴的`咸肉飯就做好了。如果你要使它的顏色好看點可以加些紅蘿卜和豌豆粒。
立夏過了,意味著炎熱的夏天到來了。
家鄉的習俗作文8
今年,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昆明過的春節。
除夕的晚上,桌上的菜非常香、非常多,雖然只有七個人,但我們還是很開心!桌上是最好吃的是八寶飯,八寶飯是我的姥爺做的,上面還用紅豆擺著幾個大大的`字:牛年大吉!
很快,年夜飯就吃完了。我們馬上打開電視,都在期待今年春晚有什么好看的節目呢!晚會開始啦,今年在現場看春節聯歡晚的觀眾可真不少,不僅1號演播大廳人很多,而且2號演播廳也同樣熱鬧。
也許是因為今年是牛年,所以春晚的吉祥物也取名叫“牛牛”。幾個精彩的節目過后,主持人說:“打開手機微信,開始搖一搖,快來搶紅包!”搖了一會兒,我就已經感到,今年春晚的微信搖紅包太火爆了,大家一邊看春晚,一邊搖紅包,最后,只有我非常幸運的搖到了全家唯一的一個春晚微信紅包。
我最喜歡的節目是《喜樂街》,春晚主持人小尼扮演小品里的導演,節目也編排的特別搞笑!真是讓我興奮!華仔的《回家的路》、李谷一的《難忘今霄》,還有《歌曲串燒》,都非常精彩!
我發現春晚的節目一年比一年更精彩!
寒假快結束了,祝大家新春快樂,牛年大吉!
家鄉的習俗作文9
我的家鄉在山西,那里盛產煤炭。那里過年的習俗很有趣。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
早飯過后,家里的男的就去貼對聯,女的就在家里做飯。我和哥哥一起去貼對聯。他們那里貼對聯不用膠帶,用一種叫漿糊的東西。我們把對聯抹上漿糊,端端正正地貼在門上。紅艷艷的對聯很喜慶。
正在這時,爸爸在家里已經把紅燈籠準備好了,掛在了門框上。
快開飯時,爸爸從家里拿來了一些磚。我很好奇,這是干什么呢?原來是要做個火爐,晚上點上火,愿明年紅紅火火。
我一進家門,就看見大媽正在做年糕。只見大媽把豆沙放入面里,卷成一個卷。我們一定認為下一步是用刀切,那就錯了。這里不是切年糕,而是割年糕。用什么割呢?找來一段白線,然后抻直線,放在年糕上用力向下割。把年糕割好,放入鍋中炸。就做好了香噴噴的.年糕。
初一,大家爭先恐后地來到山上的廟中。我們也去了,愿自己風調雨順。我們每個人領了一條平安繩,興高采烈地下山回家了。
家鄉還有好多風俗,我就不細說了。如果你感興趣的,可以來我的家鄉親自體驗一番。
家鄉的習俗作文10
在有許多傳統的節日,例如端午節,重陽節,,春節,每個節日都有自己的傳統風俗,你們想不想了解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別急別急,馬上給你們介紹。
我是江西人,我的家鄉每年年三十都會祭拜神位,祭品有雞豬肉糖果餅干等。寓意在新的一年萬事如意,大富大貴,拜完神位村民又爭先恐后的去祠堂敬拜,祈禱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財源廣進。到了晚上一家人就坐在一塊吃團圓飯,吃著的食物,飯后小就可以盡情的在院子里放煙花了,大人就在房間里聊天,打麻將,看電視等。
伴隨著一聲聲祝福語,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到了大年初一,我們小孩就到村上每家每戶去拜年,見到長輩就要單膝下跪和長輩說新年好等一些吉祥的話語,這當然也是我最的一個環節,因為此時我的腰包已是鼓鼓囊囊的,裝滿了大小紅包,還有各種好吃的花生,瓜子,糖果等。到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朵的煙花,五彩繽紛,可了
你喜歡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嗎?歡迎大家來我家做客。
家鄉的習俗作文11
我的家鄉在湖南常德津市,一提到家鄉的習俗我立馬想到了牛肉粉——在我們老家,每當有人要離開家鄉的時候,老人家都會為他們煮一碗牛肉粉。
傳說津市是孟姜女的家鄉,九澧再次匯入湖,有優越的水路交通條件,過往的.舟筏商旅傍津設市,津市米粉因此出名。
飯館里的牛肉做法不難,把經過鹵制的牛肉放入粉中即可。奶奶煮的牛肉粉里面加了許多食材,既健康又營養。米粉是用自家種的無農藥大米磨成;牛肉來自伯伯家養的牛,并且選用的是牛里脊肉;湯底是選用的牛大骨和豬大骨,燉出來的湯奶白無暇。粉里有幾個雞爪,是奶奶希望爸爸媽媽今年多抓一點錢;雞肉和魚糕是奶奶盼望爸爸媽媽年年有魚,步步高升,大吉大利。
“粉來啦!你們趁熱吃。”奶奶望著我們,“多吃一點,到了廣州就吃不到這么正宗的牛肉粉了。鍋里還有,管夠。”
我拿起筷子將粉拌了拌,小心地挑起一撮粉向嘴里送去,我心里默默地念了一句:“真香。”
粉雖然好吃,但吃粉的時候我們并不會狼吞虎咽,而是慢慢地品嘗這一碗“小型的農村有機食品展覽會”。
在我的家鄉,離別時嗦上一碗粉是每家每戶的常態。這碗粉是長輩對外出做事的晚輩的祝福。
家鄉的習俗作文12
今天是清明節,是祭祀祖先的日子。早上9點半,天仍然下著小雨,我和爺爺冒雨到香溪洞的路邊給太爺,太太掃墓。我們先在興安門坐4路公交車到香溪路口下車,然后和爺爺步行20多分鐘才來到香溪路旁邊的墓前。我的太爺和太太都是人民教師,生前在漢濱區教師進修學校工作,一輩子辛勤努力,培養了許許多多的學生,真是桃李滿天下,我很敬重他(她)們,我要學習他(她)們對工作認真負責的精神,認真學好文化知識,長大以后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爺爺和我拿著掃把將墳前打掃干凈,盡管天上仍然下著小雨,我和爺爺還是忙前忙后,終于將整個墳墓打掃干凈。爺爺和我將準備好的'花籃放在墳的兩旁,又把買好的清明吊掛在墳的兩邊。爺爺點燃了一把香,爺爺先給太爺太太上香,我也學著爺爺的樣子,把點燃的三根香插在墳前的香臺上。我們又待了一會兒,才離開了墳墓。
這是我第一次給太爺、太太清明時節上墳,回家的路上雖然雨已經慢慢停了,但我的心里還是有點悲傷。我長大以后一定要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跟前多盡孝心,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照顧好他(她)們。
家鄉的習俗作文13
按照家鄉的老規矩,過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就開始了。
臘八這天,人們要喝臘八粥。臘八粥可好喝了,它里面有桂圓、苡米、麥片、糯米、綠豆、紅豆、蕓豆、花生。
到了除夕可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酒肉的香味在天空中久久地回蕩著,大人們在門外貼對聯,家中貼漂亮的年畫,哪一家都通宵燈火,鞭炮聲徹夜不絕。在外上班或打工的人,一定得趕回來,吃團圓飯。這一夜人們還得守歲。
大年初一的.景象可不一樣。人們都會出去拜年,一般是年少的給長輩拜年,孩子們會得到特別多的壓歲錢,有的孩子會買玩具,也有的會把錢存起來,將來再買學習用品。
到了元宵節,超市就特別熱鬧,人們買元宵回家煮著吃,為的是一家人團團圓圓、甜甜蜜蜜。
到了臘月十六,家鄉的春節也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
家鄉的習俗作文14
過完了十五,還有正月二十三,二十三這天要燎疳,也就是回民所說的“跳火坑”。傳說“疳”是一種十分頑固的病毒,只有用火燒燎,才能驅毒滅病。晚飯后,天剛黑,各家在自家門前點燃一堆麥草(有時候也用野草),一家人從熊熊燃燒的大火上跳過去,柴草中還要加些蔥皮,蒜皮什么的,這樣做,據說可以把過去一年中的一切晦氣都燒掉,然后大家無所顧慮的開始新的一年。等大火過去后,剩下的就是紅紅的灰燼,這灰燼要用一把平頭的鐵鍬揚起來,看它們在空中的形狀——————是像麥花,還是豆花,還是胡麻花,一般是像什么花,就表明這一年什么莊稼能夠豐收了。這一天,小孩子們可高興了,看著村頭第一家堆柴草,就圍過去,跟著跳火坑,一直到全村都結束,他們還覺得不夠過癮。其實他們最高興的是可以耍點小聰明,就是乘別人跳的時候,在火堆里面扔個鞭炮,然后砰的`一聲,正在跳的人給嚇一大跳。正月里小孩子淘氣是可以的,大人一般不會說他們的,春節嘛,就是要和諧,吵架和訓斥人都是不吉利的。
過完了二十三,這個年才算是過結束了。小孩子們就開始等下一個節日“二月二”了,二月二是要吃炒豌豆的,還有蠶豆等,當然,還有村子里要請秦腔劇團來唱大戲……
家鄉的習俗作文15
中國的習俗有很多,有:除夕,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但我最喜歡的是元宵節!
我喜歡元宵節不僅僅是我喜歡吃元宵,更是因為吃元宵代表著團團圓圓。
元宵它有很多口味兒有:黑芝麻,巧克力,草莓,杏仁,紅豆沙,花生碎等等好多好多的口味,而我最喜歡吃的就是黑芝麻和巧克力味兒的元宵。
差不多每個人都有一個問題,困擾了他們很久,就是元宵和湯圓是否是一種食物,其實他們并不是一種食物:元宵是包出來的,表面光滑粘糯;湯圓是滾出來的,表面干燥松軟。所以他們兩個真的.不一樣。
自我國古代,每年農歷的正月成為”元月“,月圓之夜成為”宵“,所以正月十五成為元宵節,自此以后,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是春節的延續,人們采取各種方式來慶祝,祈禱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上風上水,所以也成為”上元節“。
元宵節的習俗其實并不是只有吃元宵一個,還有:吃湯圓、賞燈、猜燈謎、耍龍燈……
在中國各種傳統節日當中,我最喜歡元宵節。
給你一碗元宵,里面放點糖,然后加點鹽,分開是咸的,見面是甜的,最后才知一切都是幸福的!
【家鄉的習俗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習俗作文03-09
家鄉的習俗作文01-08
家鄉的習俗作文12-28
家鄉的習俗02-19
家鄉的習俗作文[合集]12-11
家鄉的習俗作文15篇02-19
家鄉的習俗作文(精選15篇)03-14
家鄉的習俗作文(15篇)03-10
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02-03
家鄉的習俗作文300字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