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人事跡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人事跡作文 篇1
一位記者隨同一所受捐助的學校教師迎接一位捐助者,在機場為了解渴,大家買來礦泉水。剛喝幾口,飛機到了,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把手中的礦泉水扔掉。這時他們看到大富翁從飛機上走下來,手中拿著的似乎是一只空瓶子――瓶底只有一口水。
大富翁下飛機后和大家談笑風生,隨著他手的晃動,礦泉水發出輕微的'聲音,直到他坐上前來接他的車子,還沒有扔掉瓶子。車里有水,有人就遞給他一瓶,可他擺擺事實手,直到喝完那瓶中剩下的最后一口水,才放下瓶子,接過滿瓶的礦泉水。這位大富翁就是香港知名實業家、慈善家田家炳。20年來為慈善事來捐款10億元人民幣。
分析:修養不關乎身份地位,無論貧富。即使是賣報的老頭,他的修養也可以使他比一般人都高大;而田家炳先生,他除了愛心之外,更讓人感動的是他連一瓶礦泉水也不愿浪費。
適用話題:修養、行為、高尚、節約與浪費
名人事跡作文 篇2
關德興,藝名新靚就,開平赤坎鎮蓮蓬塘村人,生于1906年(清末光緒三十二年)。他是一位品德高尚、藝術造詣極深的粵劇著名“小武”、“須生”,又是電影名演員。他與薛覺先、馬師曾齊名.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抗日戰爭爆發時,他在美國舊金山,原與一家戲院簽訂三年演出的合同,但剛演了一年時間,即向院主請辭,決心從事抗日救亡工作,參加當地僑胞掀起的支援祖國抗戰的演出捐獻活動。院主為他的愛國熱誠所感動,答應了他的請求。
關德興通過各種方法,奔走海外及省港各地,為抗日救亡開展宣傳義演,把募得的金錢、食品、棉衣、藥品等等寄回祖國,支援抗日。他不僅義演募捐,連自己心愛的小汽車也賣掉,全部獻給抗日戰爭,人們都稱贊他是“愛國藝人”。
抗日戰爭期間,關德興參加“勝壽年”劇團在美國三藩市演出,忽然傳來淞滬之役我十九路軍將士重創日本侵略軍的喜訊,當地華僑即掀起了一個為抗日勇士捐獻“一碗飯運動”(每人少吃一碗飯,支援前方士兵,救濟難民)。關德興為了響應此舉,便與“勝壽年”劇團同仁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他制造了一只直徑達兩米的'特大飯碗,由兩人扮成難民,抬著大飯碗走在前頭,演員們分別扮成兇殘的日本兵和中國的難民,關德興則化裝成一名山東大漢,肩挑兩個大筐,筐里坐著幾個難童,啼哭呼救,以此宣傳抗日,結果獲得了巨額捐款,而關德興則為了這次活動而勞累致病。
抗戰八年,關德興為抗日募捐而不斷舉行義演,因此影響了自己的入息,難以養家,他的太太因為債務過期無法清還,被人控訴而關進監牢。慈善會的友人,都主張從他所募得的款項當中提取一、二成替他還債,但關德興嚴詞拒絕。那債主聽聞此事,深受感動,自動請求華民政務司把關師奶釋放,撤消原訴,暫不追索欠債。
1942年,關德興隨劇團轉移到廣西梧州,因為積極宣傳抗日救國,深得當時******第七戰區司令官的好評,受委托組建廣西動員委員會粵劇宣傳團;隨后又調到韶關,改稱廣東動員委員會粵劇宣傳團。
關德興的演技和武功,名不虛傳。他在演出《神鞭俠》一劇中,形象十分威武,手操一條丈多長的軟鞭,在舞臺中間點燃三支白蠟燭,他站在舞臺右側,距離蠟燭丈余遠,喝一聲,“啪”的一聲,鞭隨聲到,就打熄左邊的燭光。要左打左,要右打右,百發百準。燭光熄了,而蠟燭依然不倒。接著,他又叫人把三支蠟燭重新點燃,聲言要一揮鞭打熄三支蠟燭。這時,臺上停鑼息鼓,臺下鴉雀無聲。只見他那長鞭飛起,矯若游龍,“噼啪”一聲響,三支燭光同時熄滅,但三支蠟燭依然不倒,觀眾報以經久不息的掌聲。
關德興擅長演關公戲,尤其是扮演關云長,惟妙惟肖,享有“生關公”的美譽。他不但扮相酷似關云長,而且具有北派的功架,又有南派的唱腔。他曾長期與名演員高飛鳳合作(高飛鳳是著名粵劇花旦),演出《岳飛》、《戚繼光》、《神鞭俠》、《水淹七軍》、《大俠甘鳳池》、《武松殺嫂》等名劇。關德興還有一門絕技是使用“金雞獨立”武藝。他可以表演單腳站立一兩個小時;還可以在“金雞獨立”時,叫高飛鳳快速跳扎,關德興再用腳背把她接住承起。
1946年,關德興率團赴上海演出,當時京劇大師梅蘭芳和京劇著名演員麒麟童、林樹森等均親來迎接。京、粵兩大劇種進行藝術交流,剔除門戶之見,雙方都演得很成功。
關德興不僅粵劇藝術水平很高,電影藝術的造詣也頗深,他是香港武打片的始創者。他曾拍了數十部很成功的影片,武打片尤其轟動。
日本投降后,關德興仍奔走于海內外,為孤兒及殘疾人募捐。后來移居香港和美國,只要是籌款善舉,他必然參加。1991年7月我國華東、華中地區十八省、市發生了特大水災,政府向世界各國發出呼吁,希望援助災區災民,80多歲高齡的關德興先后參加7月17日、7月20日香港翡翠電視臺和亞洲電視臺的籌款活動。他唱了一曲以后,向觀眾叩了九個響頭,以致前額受了損傷,還聲淚俱下,說:為救災民于危難,肌膚受損何足惜。聞者深為感動。
名人事跡作文 篇3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們心靈的。這本書里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杰,也不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那里面的'英雄具有一種內在強大的生命力,使他們勇敢地與困難作斗爭。
《名人傳》包涵《貝多芬傳》、《米豁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三篇傳,描畫的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還有一個是思想家。在三位偉人所演繹的故事中,我最敬佩的是貝多芬,他在雙耳失聰時,還堅持自我的創作;無論家境多么艱苦,他卻從來沒有放棄過自我的夢。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他卻從來沒有放棄自我追求的夢想。在如此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他完成了自我的著作,如《田園》、《第六交響曲》等。貝多芬的一生,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可是他并沒有放棄,只是為了堅守自我的夢想。
正如孟子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么還能成功呢?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于凡人的毅力和奮斗精神。應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忙,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必須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愿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應對困
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我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能夠打敗。
名人事跡作文 篇4
法國總統薩科齊, 1955年1月28日 出身于法國巴黎的一個移民家庭,從小就遭受別人的歧視和嘲笑。10歲那年的一天,他騎著自己心愛的山地車在郊外瀟灑地穿梭。正當他得意時,幾個小孩攔住他,一把奪過他的'山地車,猛地摔在地上,還指著他的鼻子說:“你這個外來的小崽子,不配騎山地車!”晚上,他在日記本上寫道:“我不是想成為總統,而是我必須成為總統。”
15歲時,因家庭貧困,薩科齊告別了學校。以后的幾年間,他放過羊,當過樂隊號手,做過泥瓦匠,糖廠工人等。他哭過,泄氣過,但從沒有退縮過。后來,他通過半工半讀考上了巴黎政治學院。結業后,又與校友一起做生意。在生意場上打拼了10年后,他毅然離開,走上了從政之路。
1983年,年僅28歲的薩科齊當選巴黎郊區訥伊市市長,成為法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市長。20xx年5月,在法國總統大選中,薩科齊勝出,當選為新一任法國總統。他也終于圓了心中的總統夢。
分析:當一個人用“我必須怎樣”來承諾自己的理想時,他的心中就一定蓄積了巨大的動力和必勝的信念。而這種動力和信念也正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
適用話題:尊嚴、改變、困境
名人事跡作文 篇5
今天,我來給你們講一講愛國者錢學森吧!
錢學森從小就十分愛國,為了報效國家,他努力學習,當他學有成就時,動蕩的社會卻沒有他施展才華的大好機會,于是,他到美國留學。幾年之后,人在美國,心
在中國的他,聽說新中國成立了,就義無反顧地要快點回國,美國人為了不讓他回國,使盡各種手段,想要打消他回國的念頭。錢學森還是不畏誘惑,還是回到了祖國
溫暖的懷抱。錢學森曾經說過:“我是中國人,我可以放棄這里的一切,但決不能放棄我的祖國。”他要回國的決心是多么堅定呀!他這一腔愛國熱情難道不令人敬佩嗎?
錢學森回國后,學以致用,發明出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在國際技術交流會上,他被光榮地評為了“小羅克偉爾獎章”,就在這世界獲獎者的名單上,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人的`名字,他的智慧為中國人爭了氣,為祖國爭了光。
讀了這篇短文,我感受到:錢學森這一偉大舉動,驚動了所有人,而且,深深打動了我,我一定要向錢學森學習,做一個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有用之才。
【名人事跡作文】相關文章:
名人的事跡08-15
名人勵志事跡08-22
名人的生平事跡10-25
身殘志堅的名人事跡02-25
[精選]身殘志堅的名人事跡03-01
名人勵志的事跡材料01-10
愛國名人典型事跡04-19
歷史名人事跡07-05
名人簡短的事跡材料01-15
精華歷史名人事跡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