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明掃墓1
清明原本是一個普通的節氣,但早在周朝,清明就演化成一個節日,一向被流傳到這天。
我爸爸老家是揚州人,所以每年清明節,此時爸爸都要叫我一大早起來,一齊去揚州祭拜我爺爺(在我爸爸像我這么大的時候,我爺爺就去世了)。這天,奶奶起來的也很早,因為她要提前準備爺爺生前最喜愛吃的各種菜肴,當然還有爺爺最愛的紙質“麻將”和必備的黃紙做的“元寶”。鄉下的墳堆一般都在田野盡頭的偏僻處,我們提著這些供品去墳前。漫步走在春天的田野上,眼前是一片片綠油油的麥苗,一塊塊金黃色油菜花,一朵朵不知名的各色小野花開得正艷……除了遠處偶爾傳來的雞叫和狗叫,就只聽到小鳥嘰嘰喳喳的'聲音,真是安靜極了,美麗極了!
到了墳前,我們把一條魚,一盤蔬菜、一盤豆腐和一碗肉放在爺爺墳前的一小塊水泥地上,還要倒一杯酒潑在墳堆上,然后在旁邊空曠的地方把“麻將”和“元寶”通通給燒了。燒的時候奶奶還要我們磕頭,期望爺爺能夠保佑我們吉祥、歡樂、美滿、聰明。最后我們還要插一根清明柳在上方,這是有來歷的:春秋時,晉文公的大臣——介子推因隱居在介山,而使晉文公后悔。他明白介子推是一個大孝子,便下令放火燒山(他認為只要燒山就能夠讓介子推和他的母親下來),不料他卻燒死了介子推和山上所有生物。但到了第二年,山上的老柳樹又復活了,晉文公便把這可柳樹叫做“清明柳”。而此刻,人們就給清明柳定了一個辟邪的功能。 祭掃完畢后,我一般去和鄉下多日不見的小伙伴們去放風箏,爸爸說這也是清明節的一個習俗,以前他們小的時候都是自我用篾片和報紙自我做風箏,此刻都是在街上買了,此時據老人們說這有釋放邪氣或晦氣的功能。
這就是我老家的清明節習俗,你們家里的呢?
清明掃墓2
雖已三月,可天氣還是那么陰冷,冷風吹過,渾身哆嗦。就在這樣的天氣里,我們一大家子人到鄉下老家前面那座山上給爺爺掃墓。
爺爺墳頭的雜草長得老高老高,不知枯了多少次又長了多少次。爸爸等人一到墓地,看到這情形,馬上脫掉外套,卷起袖口,開始一鋤一鋤地除掉野草,保護好爺爺神圣的“住宅”。我看到爸爸最后在其他地方挖了一塊很大的泥土放到爺爺墳頭,還插上了墳幡。媽媽告訴我,這是我們家鄉的習俗。奶奶和媽媽她們,也開始分工合作,拿出祭祀用的東西擺起來。而我和堂妹倆人,看到滿山的松樹下都是可愛的松果,就彎腰開始收集起來準備帶回家。
一切都完成之后,爸爸拿出打火機,點了蠟燭,開始祭拜了。我看著一個個長輩很恭敬地先朝著“山皇”方向拜,再向爺爺墳頭念念有詞地祭拜,好像在寄托什么思念,或表達什么心愿。最后輪到我祭拜,我也特別虔誠,在彎腰祭拜時,我默默地請求爺爺:“希望我們一家人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希望我的學習能更上一層樓。”
祭拜時,我不禁想起了爺爺活著時的快樂時光。那時,爺爺最寵愛我,經常給我買玩具。記得他給我買了個特別精致的木頭老爺車,當天就破了一個輪子,可絲毫沒有影響我對木頭老爺車的`喜愛,現在被壓在我大玩具箱里的底層。要放鞭炮了,我和奶奶、媽媽等人都先下山,山上只留下大伯和爸爸放鞭炮。
在山下,我遠遠聽到爺爺的墳墓上響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不禁又懷念起爺爺和我們在一起的歲月,祝愿爺爺在天堂能夠健康、幸福吧!
清明掃墓3
清明又稱踏青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節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的農諺。清明也是一個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在4月2日也是清明的`前夕,老師帶著我們兩個班排著齊整的隊伍走向公園中的烈士塔。到我們來到時,已經有兩個學校在等候掃墓,我們排在第三個,我們站在臺階旁邊等候邊練習著詩朗誦。
終于輪到我們進行掃墓了。我們兩個班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烈士塔下。我想現在站在烈士塔下的同學老師們,心情一定是沉重的。帶九分憂傷的。
掃墓活動開始了,小主持人對烈士們進行了贊頌,然后讓我們默哀一分鐘,當時,現場上十分安靜,靜得仿佛一根針掉地也能聽到,我們每一個人都低著頭閉著眼睛,默默地為守護我們國家犧牲的烈士哀悼。默哀結束后,由我們班為烈士獻上詩朗誦《緬懷先烈》。在那一句句有感情的詩句中,帶著我們的尊重,帶著我們的一顆顆感恩。敬仰的心。我們把心獻給了舍生死要守護國家的英雄戰士們。我們詩朗誦結束后,又聽了五五班的演講。結束后,我們到紀念碑前撫摸他們的靈魂……
我們今天的快樂生活是他們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努力學習,天天向上。我們要繼承他們不怕犧牲流血,勇向前的奮斗精神,長大后建設我們美好和諧的家園。
清明掃墓4
今天是清明節,老師帶領我們四年級的同學到烈士陵園掃墓。同學們戴著紅領巾,舉著隊旗,排著整齊的隊伍,表情莊重地來到烈士陵園。
黃麻起義革命烈士紀念碑矗立在牛坡山上,高聳入云。少先隊員在烈士碑前列隊肅立,在大隊輔導員的主持下舉行掃墓儀式。少先隊員給烈士敬獻了花圈,同學們面向烈士碑默哀,碑前雅雀無聲,一個個都沉浸在對先烈的懷念之中。過了一會兒,學生代表講了話,唐輔導員為我們講述了王樹聲大將指揮解放新集的戰斗故事。之后,我們拿著掃帚打掃了烈士墓,給烈士獻上了我們親手做的小白花,以表達我們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接著老師帶領我們參觀王樹聲紀念館。一進門就是王樹聲將軍的雕像,四周墻壁貼滿了王樹聲的生平介紹和英雄事跡。從這里我們了解到他的出生地,他是怎樣參加革命的,指揮參加了哪些戰斗等。靠墻的陳列臺陳列著他的遺物,有勛章、袖章、刀、槍、馬燈、油布傘……看著這些破舊的生活用品,戰斗用具,可以想象王樹聲將軍是多么樸素,當時的條件是多么艱苦啊!
參觀完王樹聲紀念館,我們來到烈士博物館。在這里我看到了一些雕像,其中有一幅雕刻的是幾名戰士冬天被敵人綁在樹上,他們身上、腳上都是雪花,穿著單薄的軍裝,衣服上滲著血,臉上卻露出堅強不屈的'神情,可見戰爭多么殘酷啊,而我們的戰士為了人民,為了解放中國,卻堅強無比,寧死不屈,真令人欽佩!
參觀活動結束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革命先烈啊,你們用鮮血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會加培珍惜。我們一定繼承您們的遺志,現在努力學習本領,長大報效祖國。
清明掃墓5
清明節,我陪著爺爺駕車駛往從未回過的故鄉。汽車在高速公路上飛馳,青青的小草和路邊小樹枝條上的嫩葉,在春風中輕盈地搖曳著,聞著嫩花嫩草撲鼻的清香,我不由地對著曠野大聲喊:春天,你好美啊!
在談笑聲中,咱們的'車已停在了故鄉的曬谷場上,車門剛打開,車前就圍滿了鄉親們,熱情地問:“哪兒來?找誰啊?”忽然一個滿頭銀發的老人拉住爺爺激動地說:“老哥,回來拉!”原來是爺爺兒時的伙伴孫爺爺,他拉著爺爺的手問長問短,簡直像有說不完的話。
午飯時堂屋里坐滿了鄉親,他們都親切地喊我“寶寶”,問我幾歲?上幾年級?那天爺爺特別高興,搶著幫我回答,并說“會背不少古詩呢。”鄉親們都叫我背一首,那天我也特別大方,站在椅子上給大家背“少小離家老大回……”,有一位老人直呼“神童、神童”,搞得我真有點不好意思了。爺爺還跟鄉親們宣布:“我孫女兒還得過全國書法金獎呢!”旁邊又早有鄉親臨時找來了紙筆,我提筆寫了四個隸書大字“溫故知新”,這又博得了鄉親們的喝彩,孫爺爺也拉來自己上小學四年級的孫子,也叫他寫一張,小孫也不含糊,很快提筆寫下了正楷“展翅飛翔”四個大字,鄉親們都贊嘆道:“如今的孩子呀,個個是神童!”
在這清明時節里的第一次故鄉之行,讓我感受到了故鄉濃郁的春光和濃濃的故鄉人情。我愿年年都能踏上故鄉的小路,去擁抱那最美最美的大自然、擁抱那最親最親的故鄉人。
清明掃墓6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很榮幸我又再一次被陳老師看中,讓我擔任七組的負責人。七組的家長也很給力,尤其是姚瑞峰的媽媽,感謝你在繁忙之中能抽出時間幫我畫小丑圖像,還要感謝雷欣宇的爸爸制作的鐵圈,以及感謝陳茜宇的爸爸和羅樂然的爸爸的大力支持。最對不起的是鄧亞蘭的'媽媽,你給我推薦的游戲我還沒來得及和孩子們分享到快樂,春游活動就結束。下一次有機會我一定先和孩子們分享你的游戲。
星期五早上8:30分,江北實小的學生、老師和家長們一路歡歌笑語地踏上去烈士陵園的路上。到烈士面前孩子們都靜靜的為烈士默哀,奉獻自制的小白花,讓孩子們再一次感受到烈士們的愛國主義精神,也決定要好好學習,好好勞動,長大后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紀念烈士結束后,我們又在陳老師的帶領下和孩子們玩起跳繩、踢毽子等游戲,雖然過后有點累,但是我覺得很值得!讓我好像找到童年的感覺,也增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過后又搞分組游戲活動,我們這組的孩子也興致勃勃地玩起摸小丑鼻子、套圈、踩氣球等游戲。最遺憾的是姚瑞峰、雷新宇、羅樂然、張艷麗四位孩子還沒來得及玩她們喜愛的踩氣球游戲,就在陳老師的號召下依依不舍地歸隊。這讓我看到孩子們有組織、有秩序的好習慣,這些都要歸功于陳老師!
這次活動十分有意義,讓孩子們懂得團結就是力量!謝謝陳老師!
清明掃墓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題記
燕子飛到南方去了,有再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我親愛的爺爺長眠在這冰冷的墓地里很久很久了,我明明和他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他相見,這怎能不讓我悲傷呢?
記憶中清明節曾有過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沒有爺爺的清明節連天都灰蒙蒙的。寒風啊,請你告訴斷腸人,那么愛我的爺爺怎么就再也不回來了?
景物依舊,爺爺卻不在了,極目四望,模糊之間好像看到以前的自己:藍藍的天空下,我握著風箏的線軸,歡快地跑著。那個緊隨其后的慈祥老人為何臉色那么蒼白,我目不轉睛地盯著他,想看清楚他到底是誰。終于,我看到了,那不正是我親愛的爺爺嗎?他明明很累了,為什么不停下來休息?我明白,他是怕我迷路了。
爺爺走了。在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了。也終于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可我最愛的爺爺卻再也回不來了,陪我度過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爺爺,你可知我一直懷念著你,懷念著你的好,懷念著你的笑,懷念你的擁抱和你身上淡淡的味道。
春風陣陣,吹來了花兒的'清香,鳥兒在樹上不停的鳴叫著,我多么希望這些小鳥永遠為另一個世界里的爺爺歌唱啊!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是一個充滿生機的日子,更是一個思念親人的日子。“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清明掃墓8
4月4日是清明節,我很早就起床。今天我跟爸爸媽媽去掃墓。我們來到體育館時天還朦朧亮,可那里已經是人山人海,彎彎曲曲的隊伍排到了大門口。我們在雕塑像下等叔叔嬸嬸,沒等多久他們和弟弟都來了,隨后我們也加入了排隊大軍中。我們隨著人群慢慢向前移動。向前望去那載客的汽車一輛接著一輛,仿佛一條鋼鐵巨龍。大約過了四十五分鐘左右,我們乘上去掃墓的專車,帶著我們向目的地進發。
我們是去給爺爺掃墓的。爺爺離開我們已經有三年了,有時候我會很想念爺爺。爺爺在的時候,他對我可好了。爺爺經常會問我:“清瑩你喜歡吃什么?爺爺買給你。”有時候爺爺還會對我開玩笑,因為我長的比較瘦。爺爺就會說:“清瑩你的胳膊像黃瓜,你的腦袋仿佛小西瓜。”隨后就哈哈大笑。汽車的剎車聲打亂我的思緒,我們的目的地到了。
我們來到爺爺的墓地,爸爸深深地鞠了一個躬,然后說了一句“爸爸我們來看你來了。”隨后媽媽和嬸嬸把祭品拿出來放好。同時叔叔把香點燃,深深地鞠了一個躬,然后插上。爸爸則打掃墓地的清潔。把這些打理好后。爸爸媽媽和叔叔嬸嬸開始吹錫泊,我和弟弟也加入了。香慢慢地燃燒著,一縷縷青煙緩緩向上飄,燭光一閃一閃地。大家都沉默不語,默默地看著。我還看到爸爸的眼睛里好像有淚水。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終于要說再見的'時候了。我心里默默地對爺爺說:“爺爺我要走了,明年我還會來看你的。天陰陰的,好像人們的心情。這時我突然想起一首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或許對親人思念的一種寄托吧!
清明掃墓9
每聽到“清明節時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我的腦海中便會浮現出“清明節”三個字。而提到清明節又不得不提起掃墓來。
坐車大約十來分鐘,就來到埋葬姥爺的墓園。一下車,就能看到墓園門前有許多小攤,有賣紙錢的,有賣鮮花的`,有賣金元寶的。攤上的叔叔阿姨有些忙著招呼客人;有些在數手里的鈔票;有些正忙著把攤擺好,免得生意被人搶走。舅媽要為姥爺買一束鮮花,于是來到一個小攤準備買菊花。女攤主說要四十五元,舅媽聽價格太貴,就砍價說:“三十元賣給我吧!我們可是你的第一筆生意。”女攤主只好答應。
我們進大門,繞著路轉幾個彎,就來到姥爺的墓前。姥姥從大袋子里拿出許多祭品擺放在姥爺的墓碑前,叫我們三個小孩祭拜姥爺。我和表妹極不情愿的走上前拜拜,就馬上跑,表哥更加不情愿地去祭拜姥爺。我們三人朝四周望望,就跟著表妹一起轉轉,看看別人的墓碑漂不漂亮,順便看看他(她)們有多少子女。在觀看中,我發現有一塊墓碑上寫著一個“慈父”,表妹傻乎乎的問:“慈父是什么意思?”我瞧不起的說:“就是收養她的好父親唄!”這時大人們讓我們馬上回去燒紙錢,舅媽讓我們每人拿一疊紙錢。表哥竟然拿一大疊美金,我們卻拿冥幣,我們不服氣,就從表哥那搶幾張。我們陸陸續續將紙錢投到焚燒桶中,可是那煙嗆得我們直咳嗽,而且還熏得我們流眼淚。我們做完這幾件事就走出大門,
我們乘車回到家。
清明掃墓10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掃墓: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按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舊時,北京人多在清明掃墓,但祭掃儀式并不在清明的當天,而是在臨近清明的'單日舉行。據說,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塋。
插柳: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起義失敗后,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
這只是清明節習俗的一部分,有興趣可以在網上搜索更多關于清明節習俗的資料!
清明掃墓11
清名節的來臨,也迎來了掃墓的日子。就在清明第二天,我和其他的親人要去仙居的社山村。
那天早上我和爸、媽來到那里,沒站多久我就問:“爸爸到底去哪里掃墓呀?”爸爸回答到:“不急,不急人等齊了跟著人群上去就行了。”等了一段時間人終于全體到齊了。
原來是在山上于是我就把他們跟地牢牢的,在路上我看到了一片竹林在竹子旁邊還生長著許多竹筍聽說這種竹筍叫毛筍,有的筍既長又細、有的筍又大又粗、還有的筍大約只有一支筆的長度,經過了竹林我們就來到了掃墓的地方,這次的祭拜對象是我的`太公,也是我爸爸的外公,“呀你焦。”叔叔、伯伯、阿姨還有好幾位小朋友他們都開始了干活了,小朋友們把墳墓里的草除的一根不剩。
叔叔、阿姨們開始把自己帶來的好酒菜通通擺放在了墳墓前的大石桌上,在上面有糖果、有香蕉、有螺絲、有炒面……過了一會兒叔叔把桌上的東西收完說:“好了現在輪流拜一拜。”輪到了我邊拜邊默默的念著:太公呀太公我我這也第5次來見您了請您讓我讀書讀好點。伯伯拜著說:“請您祝我們幸福。”
其他的小小朋友說:“請你祝我們的生活待遇好點讓我們能在學校里快樂的獲取知識和信息,并且好好學習,好好鍛煉。”掃墓結束了我們也慢慢的離開了社山村我想我其他人在墳墓前說的話一定會成為現實。
清明掃墓12
在持續數日的綿綿細雨中,清明悄無聲息地降臨了。它降臨到了廣西,降臨到了咱們這個僻靜的小鄉村。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后來,由于清明節與寒食節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后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么來的。
咱們第二天出發了,一路上遇到了一家,竹子做的屋子,我想:難道是沒有改革開放之前都有的?可是到現在都還有人住真是太奇怪了!據我爸爸分析,他們是由于沒有工作沒有錢才住在這的,當咱們到的時候,我爸爸他們擺上貢品時,我想到了一首詩: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后來黃昏的時候終于做完了清明,我真希望下一年的清明到來!
清明掃墓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當我吟誦起這首詩時,我想到了清明節。這不又到清明節了。要去拜祭我的死去的親人。我和一些親戚,一起去拜祭我的外公。外公的墳墓坐落在一座山,那座山的山腳有一條小溪緩緩的流淌著,還不時發出水碰石頭的“咚咚”聲。這使我想起了在遙遠的云南正受著干旱的'折磨,如果他們有這樣的一條小溪,那他們該有都高興啊!
這時媽媽的叫聲把我的思緒打斷了,我這才意識到我掉隊了,連忙小跑著跟上他們。
踩著最原生態的泥土,聞著大自然特有的香味,再聽著悅耳的鳥叫聲,真懷疑我是不是掉進了大自然的懷抱。
欣賞了十幾分鐘的免費的美景,終于到了外公的墳墓,才發現周圍已經是雜草叢生了媽媽和舅舅們拿著斧頭拔著雜草,一邊還默默流著淚,而旁的外婆更傷心嚎啕大哭,不停說著這一年的酸楚、寂寞。而我則在默哀著,而腦袋卻不怎么安分想著;這世上有鬼魂嗎?這世上有地府嗎但是這想法很快被我否決了。
媽媽把祭品擺了出來,嘴上還念叨著“保佑全家”之類的話。
經過長達兩小時的“祭奠儀式”終于完成了。
清明掃墓1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眨眼的時間,就到清明節,我一家人決定去給烈士掃墓。
今天天公作美,陽光明媚,我早早的起床,立馬到烈士陵墓那兒去。一路上,金黃色的油菜花撒在黑黑的土地上;桃花像一個個害羞的姑娘,臉蛋紅紅的,更加惹人喜愛。梨花也開滿樹梢,花瓣隨風飄落,花蕊卻是紅色的,真是一片春機盎然的景致啊!
不一會兒,我就到烈士陵墓門口,臺階一級一級的,一步一步地爬上去,便是一片屬于烈士的寶地。這里可真壯美啊!圖案上,有雄鷹在展翅飛翔,有猛虎在林間咆哮,還有白鯨在海中穿梭。這些王中王,不正是這些烈士的化身嗎?都說現在的人最喜歡破壞公物,可我卻沒有看到人為的跡象,這不正說明我熱愛祖國,崇敬烈士嗎?如果沒有這些烈士的犧牲,哪能得到今天這安穩的日子?哪能守衛得住我的國土?在這兒,我看到不少老人在這兒凝視,拔草擦去眼中的淚花。是啊,他畢竟是經歷過流浪不平的`日子,畢竟對烈士,對祖國的感情,絲毫不亞于在溫室里長大的我……
六十多年過去,祖國早已走向安定、繁榮,中國已驚人的速度走向富強。
我在心中對每一位烈士吶喊:“安息吧,國家到現在很好,不再是‘東亞病夫’不會再受到其他國家的劫掠。”
清明掃墓15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早上,陽光明媚。在爸爸地催促下,我們迅速地準備好就出發了。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只有爸爸、媽媽、我,以及幺媽和兩個妹妹去掃墓,因為爺爺生病了,奶奶要在家里照顧他。
爸爸一路上專心致志地開車,不一會功夫,我們就到了老家。等親人們都到齊了以后,我們便出發去掃墓。大人們有的手里提著香,蠟,紙錢,有的端著貢品,有的拿著酒杯和酒,有的拿著火炮。
小孩子們你追我趕,活蹦亂跳,一會兒追蝴蝶,一會兒停下來觀看小雞小鴨,一會兒采摘路邊的野花。沒過多久,我們一大群人就到了墳前。有經驗的老年人擺好紙錢和貢品,用打火機點燃香蠟,紙錢。
這時,我們小孩子爭先恐后地來到墳前磕頭,大人們都覺得我們很聽話。接著大人們便紛紛前來磕頭,一邊磕著頭嘴里還一邊念叨著祈福的話語。
吃過中午飯,稍做休息便去給爸爸的爺爺掃墓。爸爸的爺爺的墳在一座很高的山上,我們準備好礦泉水就上山了,山路崎嶇、險峻,小孩子們可不能像上午那樣追逐打鬧了,否則一個不留神就會掉下懸崖,想想都恐怖。
所以大人們不放心要牽著孩子們。大山上有許許多多的松樹,我最喜歡撿松果,如果運氣好的話,還會撿到有松子的松果,也有可能看到可愛的小松鼠。
經過大家的努力,我們終于爬上山頂。大家都累得氣喘吁吁,滿頭大汗。來到爸爸爺爺的墳前。因為爸爸的'爺爺的墳在大山竹林旁邊,要特別注意用火安全。大人們小心翼翼的用火,生怕惹起森林火災,等火苗完全熄后,我們才能離開。
下山可比上山快多了,在這條幽靜的山路上灑滿了我們的歡聲笑語!
【清明掃墓】相關文章:
清明掃墓的作文03-02
清明掃墓作文10-29
清明掃墓的文案10-11
清明掃墓作文范文07-19
清明掃墓周記01-29
(通用)清明掃墓作文02-29
清明掃墓作文(熱)03-04
清明掃墓作文【推薦】03-11
關于清明掃墓的作文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