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風俗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風俗作文1
輕咬一口,光滑細膩的皮兒在嘴中滾動,鮮美的湯汁浸透舌頭,富有彈性的肉餡在口中跳躍——這,就是我最愛的家鄉餃子。
每一年春節我都會回到山東老家,每一次和家人團聚的時候,奶奶都會給我包餃子吃。奶奶先拿起一盆面粉,在當中敲入幾個雞蛋,再用她那布滿皺紋的手在盆里用力地揉幾下,一個大團面就形成了。奶奶手中的團面才不像市面上的那么蒼白,而是金黃的,散發著光澤,這是奶奶特地給我這個大孫子制作的,這時我會吃力地抱起這個團面,用手使勁搓成一長條,然后奶奶拿起刀嫻熟地砍了起來,一個長條就迅速地成為一個個小三角,我呢,拿起這一個個小三角用力一拍,只聽“啪”的`一聲,手上留下一個白印,桌上現出一個面皮。
面皮做好了,爺爺把餡也拌好了,白菜豬肉餡兒,所謂“百菜不如白菜好,諸肉不如豬肉香”,看著這誘人的餡兒,我不禁流下了口水。包餃子了,我用筷子夾起一撮肉餡放入餃子皮當中,學著奶奶的樣子,把餡少的一半餃子皮按到餡多的另一半上,往皮子邊上使勁一按,再輕握拳頭,把兩個側邊也使勁一按,嘿!一個半圓形餃子就在我的手中誕生了。邊上是薄薄的皮,中間圓圓鼓鼓的裹著一大包餡,金黃半透明中有時一道綠,有時一道紅,在紅綠相交之中藏著的,定是美味無比!
在無數沸騰的氣泡中,一個個餃子變得鼓鼓的,像一只只小肥豬。看著盤中熱騰騰的餃子,奶奶笑著對我說:“博呀,咱這餃子里可包著運氣、幸福和財富啊……”不等奶奶說完,我立刻抓起一個餃子直往嘴里塞,竟然咬到了一個硬幣!我笑著對奶奶說:“奶奶呀,我吃到財富了!”全家人都笑了起來。
一聲聲敬酒令中,一個個餃子中,包裹和傳遞的是對新的一年的期盼:無論去年如何,今年會更加幸福!因為大家都有故鄉,有家人,有餃子。在一片片歡聲笑語中,在一桌桌天倫之樂中,聞到的都是美好,看到的都是幸福!
我愛家鄉的餃子,我愛家鄉,更愛我的家人!
家鄉風俗作文2
大家都明白,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元宵節。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燈,猜燈謎,而我的家鄉—歙縣汪滿田的花燈可是別有特色喲!
說那里的花燈很有特色,因為它們大都是由竹架子骨在內,糊紙于外,加以形象逼真的繪畫與色彩點綴共同組成的各式各樣的`魚兒。花燈為何都是紙魚兒呢?傳說由來以久,老人們說,古時火神總是來燒房子,人們損失了許多的財產,為了驅趕火神,人們就把花燈都做成魚的形狀,并帶著如同真的大紙魚繞著村子轉。火神看見魚,以為整個村子里有好多水,就不再敢來燒房子了。以后,人們就年年做魚,戲魚,以求平安。
每逢正月十五晚七點,花燈會便開始了。瞧!只見那天空中出現了許多煙花,有的金光閃閃,似一座金橋橫空而架;有的五彩斑斕,升上天空呼啦開出各色的花朵…,各種煙花爭奇斗艷,讓人目不暇接。之后,真正的主角上場了!一個個頭能裝下兩三個小孩的巨大紙魚游來了,它的身體里有幾十枝甚至上百枝紅蠟燭,把路面照得亮堂堂的。在魚隊前,一個漢子拿著一個火把引路,十幾個壯漢抬著一個“巨無霸”魚緩緩地走來。“巨無霸”魚搖頭擺尾的,似乎在向人們問好,人們歡呼著揮手表示歡迎。緊隨其后又是幾條大魚兒,后頭跟著一條條可愛的小紙魚歡快地游著,不時地互相親昵著。小紙魚的主人可是我們孩子,花燈會上也隨之增加了幾分童趣。
魚隊的中間雜著敲著銅鑼,打著大鼓的大人,聲音震耳欲聾,使花燈會更顯熱鬧。幾個淘氣的小男孩跟著他們的爸爸和爺爺,舉著燃完的煙花剩下的桿兒做成的小小火把,走在魚隊的最終面,來回跑著,樂著。魚隊走到另外的地方,又該煙花炮竹上場了,“叭”,這兒的炮竹響了,“轟”那邊放煙花了,真不明白該看哪兒了呢!
元宵燈會“紙魚兒”游,燈火通明喜樂洋洋!
家鄉風俗作文3
河南民間剪紙歷史悠長,在南宋周密的《志雅堂朵鈔》中就有一段描寫出售剪紙的盛況,由此看來,早在宋代剪紙已經在民間流傳起來了。
剪紙的由來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從前有一個叫做“花丫頭”的人,她只能靠剪名堂紙來賺錢養活自己可是奔忙一天只能賺幾分錢。她心里想著肯定是我技術不好,剪出來不好看,所以沒人買我的剪紙。她四處拜訪,偶然間她看見路口有一位老奶奶在給別人剪紙,老奶奶手上的剪刀像活的一樣,轉幾個圈就完成了。花丫頭立刻前去拜師,可老奶奶不緊不慢的從后背拿出一把剪刀說:“孩子,你把它磨好,再來找我。”花丫頭日復一日地磨,磨石也換了一塊又一塊,花丫頭在這個艱難的'磨剪子的過程中,技術不斷提高,終于磨了一年,把剪子磨尖銳了,可是她再去找老奶奶卻再也找不到了。他拿著老奶奶的剪刀去剪名堂紙,剪得差不多和真的一樣,從此花丫頭名聲大起。
剪紙要的是耐心,手不能亂抖動,剪錯一下,這張紙就廢了(但可以廢物利用哦),眼也要集中注意力。想要好看不只要有高超的技術,還要心平氣和,心不能煩躁,要把自己當成剪刀,這樣剪出的紙才好看。剪紙也可以任由你的發揮,任由你的想象,剪出你自己獨一無二的剪紙。
河南剪紙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由一張紙和一把剪刀然后“嚓,嚓”幾下就完成了;第二種是由你勤勞的雙手撕(但是你的指甲必須很長才能做手撕畫),手撕畫在我們當地可有名了,只要你技術高撕出來可好看,怎么樣,剪紙有趣吧!
我真自豪我的家鄉有這樣優秀的風俗,希望他永遠的流傳下來。
家鄉風俗作文4
春節那一天,家家戶戶都定是會做一大桌子好菜的。對于我來說,安徽的美食是我記憶中最為深刻的家鄉風俗。
在這眾多美食之中,最符合我口味的當是白白胖胖的米粑了。它的做法我略知一二,也和奶奶實踐過幾回。第一步不消說,用水與面粉充分糅合成鼓鼓囊囊的大面團子,那外形跟吃撐了的“年畫娃娃”有得一比。第二步便是捏皮了。跟“隔壁”那餃子不同,米粑的皮像是放大了幾十倍,并且要靠人工一步一步小心翼翼捏制而成。往年我都是手扒一小塊面團,拇指輕輕按住中間部分,另一只手拉、扯、捏、扭,直到變皮在手下“規規矩矩”地圓起來。我最享受也最喜的當是第三步了。
第三步是奶奶的“專場”。她熟練地將蔥、蒜整齊地切成小段,肉沫和著豆角、蒜泥、小蔥糊糊涂涂地被奶奶的鍋鏟輕盈地翻炒著,小火炒后的香味總使我陶醉其中。豆角的酸溜溜、肉末的咸香、以及綠油油的小蔥,“奶奶牌內餡”的味道,老家人都是贊不絕口。第四步的'步驟與包餃子大相徑庭,因此想必各位都是通曉的。值得一提的是米粑周圈包起來的花紋,這個得講究。先是卷一卷,再是旋一旋,最后包一包,仿照的是孔雀尾巴上的紋路。
全部步驟完畢,上鍋一蒸,便可以狼吞虎咽了。米粑的外皮雖軟糯綿密,但畢竟無味。因此各家會備上一碟自制辣醬,辛爽入味,辣醬各不相同,像我家,便會有一種舌頭發麻的感覺,卻不是太過于辣。
春節是一年最熱鬧的時節,鞭炮聲聲聲入耳,酒肉味絲絲入心,大紅“福”字映入眼簾,美好的一年總在這樣的團圓中開啟,總在米粑鮮美的味道中開啟......
家鄉風俗作文5
我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熱鬧的中秋節。中秋節在我得家鄉那可是有許多的'習俗呢!
八月十五,在這一天我們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餅、賞月……記得那次中秋節讓我至今難忘。早上奶奶拿著面、葡萄干、豆沙做起了月餅。先把餡做好,再把面和好,先把面放到模具里,加上一點餡再加一點面,最后再按一下一個圓圓的月餅就做好了。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做了起來,可由于是第一次做把順序弄反了先放的餡然后才放的面。月餅做出來以后我和奶奶都哈哈大笑,奶奶一邊笑一邊教我怎么做月餅。照著奶奶的樣子我和奶奶把所有的月餅都做好了,放進烤箱里烤一下月餅就做好了。聞起來香香的我似乎忘了這是剛嘮出來的就用手去拿月餅,可月餅沒吃著還把自己給燙了一下,這可真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呀!我等月餅涼了一會再吃,真是太好吃了!我沒忍住多吃了幾個,這時奶奶走了過來對我說:“不能再吃了,一會兒要吃飯了而且月餅是要到晚上才能吃呢!”我可憐兮兮地對奶奶說:“就在吃最后一個,就一個。”奶奶看著我無奈的說:“唉,真是拿你沒辦法。”我橫盼豎盼終于盼到了晚上。
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看著又圓又亮的月亮,吃著月餅。我看了看月亮又看了看手里的月餅,突然跳起來站到大家面前說到:“我終于知道中秋節為什么要吃月餅了,因為月餅和月亮一樣代表團團圓圓!大家都互相望了望,不約而同地笑著說到:對!對!
中秋節就是要吃月餅,就是要賞月就是要一家人團團圓圓!
家鄉風俗作文6
照家鄉的規矩,從臘月初一就開始新年的預熱了。臘八一般是最冷的一天,大家都在這天熬臘八粥,里面的食材豐富極了,讓人聞到就覺得心里暖和。
在過年時,孩子們都喜歡先準備自我過年時的東西。第一種是大家都喜歡買的花炮或鞭炮等,尤其是男孩子,一買一大包。第二種便是又硬又甜的糖或又甜又紅的棗,只要大人一買到,小孩就一抓一大把。
最終到了小年二十三,在這一天,鞭炮聲接連不斷,年味濃濃。街上賣東西的也多了,尤其是糖和瓜子,孩子們也開心多了,到處是歡聲笑語。
雖然別的.地方一般是除夕當天才貼春聯,但在我的家鄉,臘月二十八便開始了,人們喜氣洋洋地一邊貼著春聯,一邊哈哈大笑,顯示出了萬象更新的氣象。
期待已久的除夕之夜最終到來了。這天晚上,鞭炮聲比以前多了許多,每分每秒都在響,人們穿著新衣,做著一道又一道的美味佳肴。外出打工的人,除了萬不得已,必定會回家吃個團圓飯。這天晚上吃完飯,人們便忙了起來,燒香、磕頭、拜天、拜地,一刻也不停。一切活動結束后,除了很小的孩子,一家人都要守歲,聽說這么做能夠延年益壽。
正月初一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一樣,人們都要去拜年,互相表達新年的完美祝愿。
正月初六,多數商店都已經開張。這天也是我最不愿過的一天,因為家里每一個干活的人都要出去干活。
元宵節是春節期間又一個重要的日子。這天晚上,人們去城里看燈會,有“二龍戲珠”“龍鳳呈祥”……各形各色,各不相同。人們看完燈會便匆匆趕回來,因為大家都要點蠟燭、鬧花燈,整個村子火紅一片,真是一片燈的海洋。
就這樣,過完元宵節,春節也就結束了。人們各忙各的,又開始了新的生活,孩子去上學,大人去上班,一切就又恢復了平靜。
家鄉風俗作文7
聽到《屈原投江》這個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而且覺得十分凄涼與惋惜吧。天下人為紀念屈原,就成立了端午節。
端午節,說到這個話題,有誰不是想到“粽子”呢!有誰不是嘴里就立刻生出一種甜甜膩膩的感覺呢。讓糯米一股腦放些水在鍋里糊糊涂涂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發瘋似的吸收著水。
提到習俗活動那是“賽龍舟”了,何為“賽龍舟”。讓我們再過一次端午節吧!
端午節這天,進行龍舟大賽,每艘龍舟,都做工精細,好看無比。大家在西湖舉辦龍舟大賽,這天,湖邊人山人海,大家都來觀賞端午節這天的賽龍舟。
“三!二!一!開始!”裁判大喊開始,大家都叫起來,咋咋呼呼,好不熱鬧。水手們快速劃了起來,他們都很快,好像在說,冠軍是他們的。第一慢慢誕生了,但第二也窮追不舍,慢慢第三也趕上來了,大家也喊,有趣!加油!有的興奮的跳起來了,有的加油助威,有的緊握雙拳,擔心不已。比賽進入白熱化階段,大家按耐不住,都臉上皺緊眉頭,手在顫抖,第三被第二和第一甩的`很遠,但在最后,前面的指揮和觀眾都為第三加油,第三發瘋似的向前沖,眾志成城,最后,趕上了,關鍵時刻,大家都屏住呼吸,霎時,好安靜,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到。突然傳來一陣震耳欲聾的掌聲和歡呼聲,“今年,獲勝者是三號選手們!”大家都驚訝極了,居然是他們贏了,真是讓人心服口服啊!真是只有努力過才知道成不成功啊!
等等,我突然想起來,在鍋里蒸煮的糯米好了,我和媽媽回到家中包粽子,把大蜜棗一個一個塞進去,一家人圍在桌旁,大口大口的吃著剛包好的粽子。粽香溢滿整個屋子……
家鄉風俗作文8
我的家鄉在濟南的西郊,雖說都是濟南人,但,有一些習俗卻不一樣。我們這,除夕那天要去買個豬頭,魚、雞、肉等,還要買好多鞭炮。
除夕下午3點鐘,就開始包餃子了。在5點左右,要去請家堂(祖先)。小的時候。我不喜歡過年,請加堂是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我5、6歲時,弟弟還沒出生,我就代替。有兩根筷子,插在胡蘿卜上,再用燒的.黃紙,寫上字。有一個是“先父李學善之位”,后來我才知道,他是我爺爺。還有三個,我也不知道是誰。把寫好的堂位放到個盤子上,帶上一小掛鞭炮,就去村頭請去了。
到了那,我看見幾個人也在請。我們必須跪下,爸爸又用木棍畫了個圈,把帶來了鞭炮放那里面點燃,說什么是把祖先的魂請來。我那時很害怕,然后,還要讓祖先們先進去,還要用個長棍,把大門壓住,還說什么別把別別的鬼引來。爸爸還讓我找個棍子,面對漆黑黑的院子,本來膽小的我,更害怕了。不過父命難逆,天啊!這么大的院子,讓幼小的我上哪找去啊?!當時,嚇得我拿了把刀,又拿了個手電筒。小聲嘀咕:“鬼啊!我不怕你!我手里有刀,你要敢來咬我,我、我、我就殺了你…。”邊說,還邊打哆嗦。好不容易容易找到了長棍,抓住就跑。心里還挺害怕。耶!跑到了燈光下,鬼害怕嘍!我開心的笑了。我爸長棍給了爸爸,壓好后,又去屋里磕頭。爸爸先磕的,然后是叔叔,最后是我。
除夕那天,我們這兒再吃年夜飯前還要拉上一掛鞭炮。晚上還不能關燈,我要守歲,不過我撐不過11點。大年初一這天,還不能把客人吃剩的東西倒掉,不能把垃圾倒掉。好像全是“錢”。必須初二才能倒掉。大年初二下午5點左右,端著有家堂的盤子出去,把長棍拿開,又去村頭上拉上一掛鞭,把牌位放到鞭炮中,再磕上幾個頭,就完成了。
現在,我有了那兩個弟弟,我就不用去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請家堂的習俗。
家鄉風俗作文9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上街買菜,突然我看見今天理發店的人似乎異常的多, 有些人寧愿排著隊也不愿意離去。我有些奇怪了:“為什么這些人要在今天理發呢?今天不理就不行了嗎?”爸爸聽了我的話笑著說:“今天是二月二龍抬頭,所以都要理龍頭,我一下子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纏著爸爸問個不停,最后爸爸被我問得實在有些不耐煩了便對我說:“回去以后你問你奶奶去吧”。
回到了家我急忙跑去奶奶家,奶奶一邊摸著我的頭一邊說:“二月二,可是一個重要的.日子,農家人會找來長竿敲房把龍喚醒,然后用草灰向井臺引一條灰龍,再用谷糠從井臺向水缸引一條灰龍,早餐要吃年糕和豬頭肉,午餐吃春餅,還要吃炒豆子,天近黃昏時,家家要用灶膛里的灰圍著院子撒一圈,傳說是為了辟邪。”不知不覺中奶奶講完了,我只好走回了家。
回到了家我又問爸爸:“除了關于二月二的風俗,還有沒有其它的故事呢?”爸爸說:“關于二月二龍抬頭的傳說你想不想聽呀?”我說道:“我當然想聽了。”于是爸爸開個繪生繪色的講到:“武則天稱帝的時候,玉皇大帝大怒,于是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才旱了一年,大地上的人就快死完了,龍王實在不愿意看到百姓受苦,于是偷偷下了一場雨,被玉皇大帝壓到山底下,山前面還寫了幾個字:要想龍王出,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報答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可一找三年卻沒有找到。有一次背玉米的老婆婆走在路上,卻沒有扎緊口袋,于是將黃燦燦的玉米掉了一地,人們恍然大悟,玉米像金豆,回去炒一炒不就開花了嗎?于是人們就這樣救出了龍王。”
雖然這個習俗只是一個傳說,但是卻代表著我們古代勞動人民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今天我不僅了解到了風俗習慣,而且還知道了神話故事,這就是我們的二月二,你愿意來這里感受一下嗎?
家鄉風俗作文10
“快點起床,快點,要吃早飯了。”
每當過年,我都會聽到這樣的話,他們就像星星,一直在我的耳邊打轉。也許你們認為,是我賴床,大清早了還不起床。
在我的家鄉,一直有這樣的一個風俗,初一必須要早起,也就是我們那邊說的“趕早”那天,我們都要在六點鐘之前起床,并且還要盡早吃完早飯,在大約八點的時候就要出去拜年了。而在初一的前一天早上,也同樣的要“趕早”,但是不去拜年,這天的“趕早”似乎是在為春節準備。
所以,當我爸爸在叫我起床的時候,還不到六點鐘,這大冬天的,怎么起得來。可能有人又要說了,我每天都是六點起床啊。那也沒錯,我上學的時候,也是六點多就起來了。
可是不一樣的是,在二十九和三十的晚上,幾乎是睡不著的,深夜時一直會有鞭炮在響。特別是十二點的時候,放鞭炮的.聲音簡直都可以把屋頂掀翻了。在那樣的環境中怎么還睡得著。沒有辦法,最后我都是會被拉起來,不過吃完早飯后還是可以再睡一覺的,距離拜年的時間還是有一個多小時的。每次我就趁著這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繼續睡覺,真不知道他們大人哪里來的精神。
在這之后,我們將會出去四處拜年,同時家里還會留下一兩個大人來迎接別人來拜年。四處拜年收紅包是常見的習俗了。這里我也就不多說了,不過在我們家鄉,拜年是有些講究的,首先需要在拜年對象的家們口放鞭炮,幾家有時候碰在一起,當然就一起放鞭炮。等到“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完之后,就可以進入別人的家里去拜年了。每當去別人家里拜年,收紅包,我都會覺得我的早起沒有白費,我的努力換來了紅包,總是會感覺心里十分開心。
春節雖然要遭遇“噼噼啪啪”的鞭炮的折磨,還要“趕早”弄得我沒有一點精神,不過能收到那么多的紅包,也能夠彌補我心中的那種不快啊!
家鄉風俗作文11
前幾天是我的姐姐的新婚大喜之日,在這一天,我們家特別的忙,說到結婚,我到現在才發現,真的是好麻煩,事情好多啊,同時,我也覺得我們家鄉的風俗真的好多啊。
首先,在我的姐夫來接我的姐姐之前,我們家會進行一系列的準備工作,那就是:首先我得姐姐早上會在家吃點餃子,還是那種只吃餃子的邊緣,不能大口大口的吃,雖然我也不知道這是為什么,但是這就是我們這邊的風俗,還有就是,我的媽媽要和姐姐共同的吃一塊糖,那就是,我的姐姐把糖放在嘴里邊,然后,咬著一半,放在我的媽媽嘴里邊,在姐姐上婚車之前,我這個做妹妹的.還要給姐姐穿婚鞋,我給她穿鞋子的時候,鞋子里邊要放著倆紅包,那是姐姐給我穿鞋子的紅包,一直鞋子里邊放一個,我穿鞋之前先把舊的鞋子給姐姐脫下來,拿著新鞋子,我把紅包拿出來,說,謝謝姐姐,然后把鞋子給姐姐穿上,讓姐姐穿上新鞋子,開始走心的人生,媽媽給姐姐一面鏡子,這是讓姐姐自己在手里邊拿著,在車上把鏡子翻一翻,象征著,新的人生開始,人生翻翻個兒,待婚車行駛的時候,媽媽在婚車后邊要微笑的擺擺手,然后送出婚車百步,這是一個送女兒的儀式,這些就是我們這里的風俗,我們的風俗好多啊,有的時候,我真的不知道這些風俗象征著什么,但是,我覺得這應該都是一些好的象征吧,能夠給每一個人帶來好的祝愿。真心的希望姐姐可以永遠的幸福。
我相信每一個地方,每一個國家都會有他們自己的風俗習慣,這是我們的優良傳統,我們要繼承,要發揚光大,這樣我們的生活就會很幸福,很和諧。
家鄉風俗作文12
岳飛大將軍曾有一句詩說:“經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將軍一生奔波在邊疆守衛國家,難得有機會能欣賞祖國的壯麗山河,他的首選便是去往九華山下的“翠微”,探訪它獨特的美。而這“翠微”便是指代了我的家鄉——池州。
在我們池州有一種獨特的小吃名為“粑”,雖然長相平平無奇,吃起來卻會讓你的味蕾“心花怒放”。池州有句民諺叫“三月三,鬼下山。”那里的人們在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都要吃粑,以求把魂“粑”住,和已逝的親人“團聚”。
每年寒假回老家時,外婆總會做一盤香噴噴的粑為我們“接風洗塵”。而且在早飯時,粑也是必不可少的食物。小時候,我特別喜歡看外婆做粑。外婆的手法剛勁有力,揉出來的面團都彈性十足,為口感增添了許多分數。每次外婆做粑時都喜歡用蘿卜和肉丁做餡料,而這樣做出來的粑口味也是我最喜歡的。當一塊塊的粑下鍋時,那“滋啦滋啦”的聲音總讓我感到非常享受,當我看到那一塊塊煎好的金黃的粑時,我總是在垂涎欲滴時也為外婆感到自豪——外婆的.粑在我心中永遠都是最好吃的。
每年春節,你總能在我們的飯桌上看見一盤一盤的粑。這粑總是飯桌上最炙手可熱的小食。不僅小孩搶,大人也跟著搶。吃粑時,你每每都能聽見人們對這粑止不住的贊美。不僅大人說,小孩也隨著說。總有那么幾個小孩“吃著碗里瞧著鍋里”,吃完了一個還想再吃一個。這時,外婆就會開始第二輪的工作,為所有人再做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粑,滿足所有人流著口水的嘴巴。吃粑,就是我們飯桌上最其樂融融的場景了。
現在在上海,我不能常常吃到外婆做的粑,就只能在吃早飯時對著那一盤盤的包子做“思想斗爭”。每次回想起那美味的池州小粑,我也會打心底里懷念我最愛的家鄉。小粑凝聚了外婆的汗水和對我們的愛意,承載了我在家鄉點點滴滴的回憶,這家鄉的風俗,我永生難以忘記。
家鄉風俗作文13
照福建閩南那一帶的老規矩,春節一般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是過小年,同樣也是祭灶日。二十三這一天,家家戶戶的老人長輩都忙著做各種特色糕點。
紅龜粿就是其中一種。它扁平約巴掌大小,紅色外壓龜印內包餡,閩南人作為節日祭祀之供品。一些廟宇也會用之為祭祀品。紅龜粿的口感軟糯,香香甜甜,小孩子們尤其愛吃。長輩們做完,便放在蒸爐里蒸,不一會兒,冒著熱氣的紅龜粿就出爐了。一人捧一個在手上,吃的歡。但它最重要的作用還是拿來祭奉灶神,在家中供上豬、羊、雞、鴨、魚之類禽畜海鮮,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燒香放鞭炮,為灶神送行,冀望其“上天言好事”。
過春節,自是少不了貼春聯,不僅增添過年的氣氛,還寓意著鎮邪驅鬼,祈福納祥。在閩南,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
除夕的前一天,在村中心搭上戲臺,通過投影,播放電影,俗稱“做戲”。還記得小的'時候,一到晚上,我就拉著爸爸媽媽跑到臺前,已是人山人海,運氣好時,就有座位,運氣差點,就自己搬來小板凳,光看圖畫,也看得津津有味。
大年初一,按福建的習俗,不能掃地。這是迷信的說法,人們認為掃地會招來“掃把星”,帶來霉運。除此之外,還不能倒垃圾,洗碗,剪頭發,用剪刀,吃葷食。
過了元宵,春節結束了,人們紛紛散去,地上沒有了鞭炮紙屑,鄉鎮又安靜了下來……
家鄉風俗作文14
我們國家有著許許多多的節日,比如:重陽節,清明節,端午節,春節……這些節日在每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的風俗。
春節,在我們這里的習俗可有著一大筐!大年三十的時候,我們家的親朋好友都會紛紛來到我們家吃上一頓上好的年夜飯。吃完了年夜飯以后,我們小孩子便會拿著鞭炮自由自在的玩,大人冷著在家聊天,大牌,或者看電視節目,愛做什么就做什么,直到很晚我們才睡覺,臨走時還依依不舍的告別呢!
大年初一,我們一家人早早的便起了床,然后便喝上一碗我最喜歡的雞蛋棗子湯,再搭配一碗香噴噴的水蒸蛋,一個早餐就這樣被我們吃光了,在一聲聲的爆竹聲中,新的一年便隨之開始了。我和爸爸就去親戚家拜年了,拜年是我最喜歡的一件事,因為可以收到大人們的壓歲錢,用來買我最喜歡的東西,這也是我最喜歡的環節,你想知道為什么嗎?因為我的腰包也會隨時變得鼓鼓囊囊的,哈哈,相信你已經猜到了。因為大人們都給我壓歲錢,每人給兩百元,腰包就鼓鼓的`吧!到了傍晚時分,夕陽隨著天空中那一朵朵五彩繽紛的煙花,慢慢的下垂下落,那一刻真是太美麗,太開心了!
我們家一般是臘月二十四開始打掃屋子,然后給灶王爺上好香,保佑我們一家人一年平平安安的,被上香的時候,要非常的嚴肅,要誠心誠意,這樣灶爺就會在玉帝面前說好話,保佑我們家平平安安。二十五開始做臘肉,奶奶做的可香了,我們狼吞虎咽地吃,才五分鐘,一排五斤的臘肉就被我們吃光了,我們戰斗力可是很驚人的!臘月二十七開始貼對聯,媽媽說貼福字要倒著貼,這樣就代表福到家了。大年初一下午,一人托個盤子,盤子上再放一個“平安”——蘋果,寓意著平平安安。大年初一走一走最親的家人家里,初二開始走親戚家,一直走到元宵節才能結束。
這就是我家鄉過春節的風俗,你呢?
家鄉風俗作文15
“賣湯圓,賣湯圓,小二朗的湯圓是圓又圓。要吃湯圓快來買,三塊錢呀來一碗……”每當耳邊響起這首家喻戶曉且動人心弦的旋律時,我就總是想起家鄉元宵節時的風俗——賞花燈,猜燈迷,吃元宵。
“正月十五時,家家鬧元宵。”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自記事起,每一年的元宵節,父母就會帶我賞花燈,鬧元宵。元宵節絢麗的燈火,令我久久難忘。
然而,元宵節為什么要賞花燈呢?對于這個問題,母親曾經對我說:“兒子,元宵節之所以要賞花燈,是因為漢明帝在位時提倡佛法,心系佛教。而正月十五日,就是眾佛的吉日良辰。為了和弘揚佛法,明帝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后流傳至今,這也就形成了正月十五賞花燈的民風民俗。
回想一下,五歲那年的元宵花燈會,仍然令我記憶猶新。
大約下午三人們就始準備元宵花燈會的“花燈”了。在大約七點時,我則牽著爸爸媽媽的手,興奮地走了元宵花燈會的現場。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只見燈會整個上空都布滿了五彩斑瀾,絢麗無比的花燈。向前跳望,龍鳳呈祥,色如初署的燈籠數不勝數;扭頭一看,巧奪天工,美輪美奐的走馬燈燦爛奪日;左邊,五顏六色,五光十色的龍燈精美絕倫;右邊,獨具匠心,色彩斑瀾的禮花燈富麗堂皇。看到了這些精妙絕倫的花燈,我不得不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感到無比自豪!
賞完了花燈,我們又猜了燈迷。猜完燈迷后,我們全家則迫不及待地吃起了元宵,同時也欣賞了精彩的歌舞元宵晚會。
通過參加這次的元宵花燈會,我收獲了很多。看到了這些巧奪工天的`花燈,我不僅為祖國悠久的節日風俗而驕傲,也為燈匠們細致用心,勤于探究的制作精神點贊。
如今,我已是一位即將畢業的小學生,想要升入好的初中,當然也需要付出工匠般的努力。希望我今后可以揚帆起航,乘風破浪,也愿祖國今后更加繁榮富強!
【家鄉風俗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的風俗作文07-27
家鄉的風俗作文(經典)10-06
家鄉的風俗作文[經典]12-07
家鄉風俗作文02-29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02-27
家鄉的風俗02-25
家鄉的風俗作文(熱門)09-17
家鄉的風俗作文(優秀)09-07
(集合)家鄉的風俗作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