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非淡泊無以明志作文(一):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與眾不一樣的,有的如涓涓流水般平靜,有的如戲劇般跌宕起伏。而我唯欣賞淡泊,像“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的陶淵明,像“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諸葛亮。淡泊,讓人生更加多姿多彩。
淡泊使人離成功更近。“我只想讓孩子從小就明白,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永遠守著,否則將一事無成。”居里夫人的一席話讓我感慨頗多。淡泊其實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淡泊的人會視身外之物為草莽,并且在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間堅持一種平衡。淡泊不是無所作為,不是不思進取,而是以純凈的心靈應對人生,以從容的心境品嘗榮譽。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居里夫人才能夠成為當今世界上唯一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吧。
淡泊讓人更清楚人生的價值。當你站在高處,理解世人的掌聲時,淡泊就會為你敲響警鐘。一切外在的完美都是短暫的,如曇花一現,如海市蜃樓,唯有以淡泊之心來對待這些,我們才不會迷失其中,讓人生虛度。淡泊能夠使你到達最高境界。錢鐘書在《圍城》大熱之際對記者及書迷的看望拒而不受,不就是這樣嗎?淡泊的看待榮譽,拒絕外界的吹捧,以平淡之心繼續寫作,實現了他作為一名作家的人生價值。
淡泊能夠使人生到達最高境界。他能甘于淡泊、樂于淡泊,只愿在夢中化蝶而逍遙,只愿隨那盤旋而上的鯤鵬翱翔于天地。他就是莊子。莊子的人生哲學是淡泊為大,因為僅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祿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然而,現代社會中人們被太多的物質利益迷惑,淡泊之心消磨殆盡。反觀莊子,淡淡如泉水,以淡泊的眼光看待功名利祿,逍遙游于紅塵之外,到達人生的最高境界。這難道不是我們應當追求的嗎?
“去留無意,笑望長空云卷云舒;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人生能夠把功名利祿看淡一點,把苦難弱化一點,讓我們的心離塵囂遠一點,離自然近一點,那么我們就會怡然自得。我們的人生也會因淡泊而多姿多彩。
非淡泊無以明志作文(二):
一杯酒,一輪月,一個悵然的轉身,轉出了盛唐的半壁江山;一首曲,一個決然的眼神,唱出了《廣陵散》的千古絕唱。他們將人世看穿,將心靈停泊,暢游在這浩渺的人世,書寫著時代不朽的凱歌。
古人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乾坤。在這偌大的世間,浩浩湯湯的歷史長河,有多少文人雅士泊于山水之間,尋求心靈的寄托;又有多少偉人名家淡泊名利,只為了追尋那永恒的真理。
五柳先生,他看不慣這嘈雜混亂的人世,多少次歸隱,躬耕田園,唱著那“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的歌謠。他的心靈是“悠然見南山”的平靜泰然,是“晨興理荒穢,草盛豆苗稀”的無奈與悵然。他泊于南山,泊與那塊貧瘠的土地,用鋤子割出了淡泊名利的豁達胸襟,用晨露滋潤著平靜的心靈。“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他望著南山,找到了心靈的寄托,尋到了那個真正的自我,看似無常,看似癡狂,卻找到了屬于自我的世界。將心靈停泊,陶淵明化作躬耕者,在田間吟出了一首淡淡的樂歌。
一代詩仙李白,他身披皇恩,昂首闊步,走向他原本引以為傲的金鑾殿,他一心想著輔佐唐玄宗,報效國家,他是詩壇的“前無古人”是盛唐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也有過忘己,但又是在什么時候,他躺臥在沉香亭,醉了,睡了。望著他不解的朝廷,望著那輪孤月,他嘗試擷取月光,照亮自我。黑夜是如此漫長,他累了更倦了。他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唱出了內心的那個自我,同時唱出了時代的最高音。他走了,毅然決然離開了朝廷,忘記了名譽。回首昨日,一切宛如夢魘,“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他走向了山水,走向了自然,細心地將心靈停泊,于是他有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雄渾壯闊的慨嘆;壯志未已,他有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放不羈地長嗟。李白用筆墨揮斥著自我豪放的人生,一代詩仙的華麗人生之花悄然綻放。
他們將心靈停泊,同時,生命之花悄然綻放。
淡泊名利,法拉第置身自我于電與磁,應對國王的質詢,他直言相信世間有純凈的科學,最終發現了磁生電。電與磁這看似沒有交集的領域,從此成了密不可分的兄弟。從此世界有了“用之不竭”的光明;淡泊名利,居里夫人竟資財傾盡,一心投身于鐳的研究,最終發現了新放射元素鐳的存在。他們淡泊名利,忘卻了時間,將心靈停泊,置身于完美的世外桃源。他們是時代的偉人,站在歷史長河的最前方。
他們淡泊名利,花香沁著一世又一世人的心靈。
當今的社會,金錢利益充斥著我們最熟悉的空氣,在這渾濁的空氣里,時時壓迫著我們,無法暢吸。不妨將自我的心靈停泊,深吸一口氣,堅持住,你會漸漸發現又有另一片心靈的天地,在那里能夠找到你要的完美。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將自我的心靈停泊,尋找屬于你的世外桃源!
非淡泊無以明志作文(三):
淡泊從來都是中國文人追崇的意境。陶淵明淡泊了,那一簇簇菊花堆滿了東籬,遠處的黛顏青山也融進了淡淡霧靄;蘇軾淡泊了,足下泥濘,雨打竹林,也任由平生放縱在一蓑蓑輕煙細雨中了;稼軒淡泊了,把欄桿拍遍,看世情寥落,風聲漸悄,也只道一句“天涼好個秋”了。
平平仄仄的世道過后,他們都歸隱于淡泊,在思想境界遭遇重重蛻變后,升華至最高端的超脫。淡泊之人必有十分人之志。“淡泊以明志”是諸葛亮54歲時寫給兒子的。這位叱咤三國的軍師,輕搖羽扇便有指點江山的凌厲。白帝城托孤世人皆知,他終究未爭帝王之位。簡簡單單的白紙黑字硬是托起了人生的使命與職責,因感恩于劉備的信任,為完成一統江山的遺愿,不顧自身的利益,這就是淡泊。
淡泊之人必有十分人之能。1988年和1992年,“航天之父”錢學森請辭“學部委員”稱號,拒接任何榮譽頭銜。他說:“我個人僅僅是滄海一粟,真正偉大的是黨、人民和我們的國家。”這樣一位享譽全球的科研人員,始終以平凡淳樸的姿態生活著。當它成為一種習以為常的生活狀態與人生理念時,這就是淡泊。淡泊之人必有十分人之事。蒙牛集團的創始人牛根生在蒙牛家喻戶曉之后,辭去總裁職位,將股份全部捐出。
在縱橫江湖之后,他說:“舍得舍得,舍了就得了,得失得失,得了就失了。所以‘無’是最大的‘有’。”人生的智慧往往也很難說清,一個人究竟是因為做了什么事才顯現出什么境界,還是因為有什么樣的境界才做出什么樣的事情。明志以舍得,舍得以明志二者,殊途同歸,這就是淡泊。浮華世界,物欲橫流。人們總是向往山那邊的完美,而過度的急功近利讓人不愿再恪守精神家園。淡泊之人也并非天生如此性情,他們同樣遭遇過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只是他們依舊懷揣著不變的靈魂守則和道德底線,追求利于世人的不朽目標。
李白在感嘆“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的同時,也曾有“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壯志雄心。追求淡泊不是放棄其他的追求,而是本著最純粹的目的去實現個人價值。淡泊,可是是那一朵出塵蓮花。
非淡泊無以明志作文(四):
人生就像攀登一座山,而尋山找路,倒像是一種進修的進程,而在這過程中,進修謙恭和冷靜,是前進的不竭動力。
或許每個人都遇到過這樣的事,學霸每次考完試說沒考好,但分數出來卻很高,難道學霸是真的因虛偽而說“沒考好”嗎?
在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分高的卻總以為自我表現的不怎樣樣,那些有本事的人,往往低估了自我的本事,高估了他人的本事,學習上學霸總是容易低估自我的本事,覺得別人比自我更厲害,越是知識淵博的人常常越謙遜,越能靜得下心。越是無知的人,總是認為自我無所不知,明明不懂卻要裝的什么都很懂的樣貌,侃侃而談。像這樣的人往往容易心浮氣躁,眼高手低,知識就像是一個圓圈,圓圈之內是你擁有的知識,圓圈之外是你未掌控的,你的圓圈越大,接觸的知識也就越廣,不能總是賣弄自我圈內的東西,應當進取擴建規模,提升格局。
聽起來很容易,但卻必須要有一顆平靜的心,想到把心靜下來很難,學習上的壓力,日常生活中的壓力無不都是“勁敵”。如何把那顆躁動的心慢慢平復下來,就需要自我去戰勝它們,心若平靜下來,你就會覺得有一堵又一堵的墻開始慢慢升起,把外面那些車水馬龍還有那些喧囂的聲音都阻擋在外面。當心亂了的時候,要調整好自我的心態,淡泊心之所想,能“坐的住”。霍金之所以能取得常人難以企及的成就,正是因為他能做得住,能靜得下心思考,靜心學習不受周圍影響。心靜下來了,即使前方道路漫長,也能勇攀高峰。
學習不能一步登天,眼高于頂,我們需要多一些謙卑,少一些自負。“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有仰面花”。想要學到更多的東西,就必須放低自我的姿態,正所謂謙虛使人提高,驕傲使人落后。在成功面前,謙虛是加油站,是一股原動力,推動人向著目標前進。
青少年做鴻鵠,固然是好事,但要當鴻鵠,就要高飛遠征,絕不能僅有自負沖動,而沒有不矜不伐的謙遜,步步為營的冷靜。遇事一味爭口氣,心氣兒高,結果心浮氣躁,走冤枉路。人能夠較真不能夠較勁,能夠自信但不能夠自負,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平心靜氣,樂觀謙和,那么我們自身必定健康開朗,心境舒適泰然,性情謙和。龍潛深淵,其內在不厚實,陽氣不夠充盈,故龍積蓄能量,修身養性,韜光養晦。諸葛亮說過:“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淡泊寧靜,就不會心浮氣躁,急功近利。
人生路漫漫,若我們能守住“潛龍”時刻,耐著性子,調整好自身性情,在學習上必定能飛龍在天。
最終愿祝高三的學長學姐們金榜題名,高一高二的同學們在本學期期末考試中考出優異的成績!
非淡泊無以明志作文(五):
細細品味這句千百年前諸葛先生寫下的名言時,我不禁為他豁達的胸襟而感嘆,即使他生活在一個群雄割據,天下紛爭的動蕩年代,能有如此的豁達與恬淡,著實讓人欽佩。縱使他走出茅廬,,登上歷史舞臺,也無礙于他的流芳百世,因為他時時刻刻帶著一顆寧靜的心,在這顆心中,流淌的是匡扶漢室和天下蒼生的熱血。于是,終有歲月無盡的長河,也無法淹沒世人對他的敬仰。
盡管我們沒有孔明般的運籌帷幄,但如果我們在人世中能堅持一顆向他一樣淡泊,寧靜的心,那么,或許會到達一個更高的境界。
我幸運,感激上蒼讓我生活在這樣一個和平發展的時代,我遺憾,嘆惜太多太多的人在紛雜的塵世中迷失自我。在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欲望都市中,浮躁,頹廢,逐漸成為人們心中的主旋律。
當看到如今有些所謂的學者在媒體上滔滔不絕的賣弄著自我的文化涵養,亦或是一篇篇水煮心得的發表時,我開始懷念季羨林老人,縱然,社會和媒體,使得“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之三頂桂冠加冕與他頭上,他仍然心無旁騖,并不止一次的說過期望這三頂帽子從他頭上摘去。因為他專一,因為他不癡迷于功利,因為他也有一顆淡泊,寧靜的心,而那些為浮名虛利就登臺獻藝的`“文化小丑”們,注定只能是歷史的過客。
當今世界最大的危機是人的貶值,人僅僅作為一種經濟動物存在,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靈魂的時代,此刻又是一個快餐文化的時代,人會變成一種很淺薄,很狂躁動物。
所以,學會淡泊,學會寧靜,是無欲則剛的豁達開放,是寵辱不驚的恬淡閑適,是清靜無為的大智若愚······
是我們在迷茫困惑的人生旅途中最為重要追尋方向,是找回最初那個自我的唯一方法。偶然翻到的一篇破文章,高三寫的,文筆那是沒得說了,根本談不上,除了破還是破,但還算點紀念意義,閑來無事,發上來,也算練練我的打字技術,就算寫給此刻的我們啦。
【非淡泊無以明志作文】相關文章:
淡泊名利的詩句200句01-05
關于淡泊作文500字七篇02-13
關于淡泊作文500字合集5篇04-05
淡泊作文500字錦集10篇04-23
關于淡泊作文500字合集五篇04-24
關于淡泊作文500字合集8篇04-25
關于淡泊作文500字合集7篇04-14
網絡文明志愿宣言(精選140句)03-01
我的網絡文明志愿宣言75則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