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作文>家鄉的風俗作文
家鄉的風俗作文
更新時間:2024-11-16 04:26:26
  • 相關推薦
家鄉的風俗作文【推薦】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鄉的風俗作文1

  前不久,我學了韓翃寫的《寒食》,詩里提到的“寒食東風御柳斜”一說,使我對“插柳”這一習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通過查閱資料,我知道插柳是寒食節的習俗,一般是把植物的莖進行切除,經過處理之后,插在土壤里,每一段枝條都可以生根發芽,長出一個新的植株。為什么寒食節會有插柳這一習俗呢?這還要從春秋時期的一個故事說起。

  當時,有一位名叫重耳的君主,他有一個忠心的.臣子,叫介子推。重耳年輕的時候為躲避禍亂,流亡到他國長達十五年,介子推不離不棄。有一回,因為多日未找到食物,兩人都饑腸轆轆,介子情急之下,一狠心,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重耳果腹,這才度過了難關。后來重耳順利歸國,繼承君位,封賞有功之臣。介子推不愿意受賞,帶著自己的老母親到綿山隱居。重耳親自到綿山請介子推出山,介子推躲在山里,不愿意相見。無奈之下,重耳放火燒山,想逼他露面。結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重耳十分后悔,為了紀念他,便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許生火做飯,吃冷食,插柳枝,稱為寒食節。

  后來,寒食的冷食已經沒有有強令必須要吃了,但是插柳的習俗卻在民間煥發生機,流傳至今,甚至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白首”之說。有的地方把柳條插在屋檐下,以用來預報天氣,叫做:“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又有人發現柳插在哪里,就活到哪里,便有詩里的“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插柳,曾經只是一個陌生的字眼,而如今,它在我眼前逐漸變得清晰。我也期待著有一日能感懷著寒食節的故事,親自體會插柳的樂趣……

家鄉的風俗作文2

  每逢過年,家家都會吃餃子。餃子,原名“嬌耳”,傳說有一年冬至,張仲景在白河岸邊,見很多老百姓都忍饑受寒,甚至連耳朵都凍爛了,他就在冬至那天向窮人舍藥治病,藥名就叫做“祛寒嬌耳湯”。每人兩只嬌耳,一碗湯。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傷寒,治好了凍耳。所以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還保持著吃餃子的習俗。

  “小祎子!過來幫忙!”瞧,我們家正在包餃子呢!“你有硬幣嗎?”因為我們家過年包餃子放硬幣,所以爸爸一臉期待地問我。“有啊!我有兩個五毛的還有一個1塊……的。”我突然感覺我的硬幣要沒了!果然爸爸放心的說:“那就好,你拿來洗一洗。”我眼珠一轉,“行,那你得還我5塊錢!”“行!”我高興的想:嘿嘿,賺了!

  第二天早上,我一起床就聞到了餃子的香味,迅速收拾妥當,坐到了飯桌旁。我聽哥哥說吃到硬幣代表著吉樣如意,財源滾滾。我決定專揀大的吃,因為我估計大餃子里才可能會有硬幣……一家人火速“光盤”了一多半的餃子,最后只剩一枚一元錢硬幣餃子沒被“咬到”。

  晚上經過我們的努力,就只剩四個餃子了,我夾了一個餃子,只聽“咔嚓”一聲,我牙好像被什么東西磕到了,我激動的定睛一看,“我中獎啦!我吃到硬幣啦!”媽媽笑著說:“嗯,那你今年可要財源滾滾了!”爸爸則是一臉羨慕的`看著我,爺爺說:“大孫女就這么幸運!”

  我滿心歡喜的去洗干凈硬幣,裝到了我的小包里。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習俗很多,可我最愛這個習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3

  我們的祖國幅員廣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我的家鄉在福建周寧,在那個地方,我留下了很多的回憶,我最喜愛的就是正月十五。

  這里的正月十五不一般,這兒過得分外熱鬧。你聽說過“搬鐵枝”嗎?這可是我的家鄉獨特的風俗呢!

  先來介紹一下吧。搬鐵枝又稱臺閣,是福建省的地方傳統民俗活動。至今約有500多年的歷史了,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搬鐵枝是將鋼管或鐵條焊接成枝狀并固定于車轅上,每架鐵枝高2至3米,上面可容納5至7人表演。演員多為少兒,或坐或站在扶枝位置上,手持道具,表演一些簡單情節和動作。鐵枝車可推行,樂隊隨后伴奏。

  正月初七左右,各社居就忙起來了,制做鐵架挑選服裝找演員排練隊形,整個社居都為正月十五做出了充足的打算,就盼著這天趕緊到來,好讓整個周寧都活躍起來。

  到了正月十五,全縣人民早早就吃過晚飯,打算觀看游行表演,整個街上的霓虹燈都亮了,也點燃了全縣人民的心。

  游行表演開始了,警車在前方開道,鐵枝的兩邊有兩條五米長的繩子,不讓觀眾往前擠。臺上的演員舞動著身軀,精巧的妝容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分外迷人。鐵枝花樣很多,有“八仙過海” “鯉魚仙子” “鄭和下西洋”……這次搬鐵枝最令人眼前一亮的非鯉魚仙子莫屬啦!花苞徐徐上升,花瓣徐徐綻開,可以說這個荷花座是此次搬鐵枝中最高科技的部分了。大家能看到“仙氣十足”的童子可不單單是靠升降機,荷花座下也是玄機巧藏,設有煙霧和彩燈,這才使得荷花上升時光彩耀人云煙氤氳。

  搬鐵枝讓人民感受到了熱情,也使正月十五過得更加熱鬧。我也很想參加這樣熱鬧的活動,但年年開學都在正月十五前,只能看奶奶發來的圖片羨慕別人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4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有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菖蒲的風俗,據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在中秋節,我國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陽節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節日。下頭就讓我介紹一下我們最重要的節日——春節。

  春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每當春節一到,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粘上紅紅的春聯,個個都滿面春風的,到處洋溢著一派喜慶的氣氛!就先說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團聚在一齊,吃著美味的食物,邊看春節聯歡會邊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能夠拿著煙花的外面盡情地玩,而大人也會聚在一齊打打牌、看看電視、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直到很晚,我們才上床睡覺。有的大人還守年歲的呢。

  還有,在我們那里除夕夜要放“關門炮”的。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續不斷地,這是“開門炮”。中國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里啪啦的,熱鬧非凡。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我最喜歡過春節了,不僅僅能夠盡情吃,盡情玩,能夠穿新衣服,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變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親戚給的壓歲錢。據說我們得到這壓歲錢就能夠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你們家鄉的風俗是怎樣的呢相信你們必須也有自我也有獨特的風俗習慣。

家鄉的風俗作文5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在陣陣劈里啪啦中大笑著向我們迎面走來。在這個舉國歡慶的節日中,不得不提到福州的風俗——舞龍。

  提起舞龍,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舞龍,俗稱玩龍燈,是一種起源于中國漢族傳統民俗文化。舞龍源自古人對龍的崇拜,因為龍在古代是權力的象征。不過要想更確切地了解一種風俗,親身體驗和經歷必不可少。

  清晨,穿過爆竹的喧鬧聲,我與媽媽來到了廣場上,前天晚上一聽說今天這里有舞龍表演,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迫不及待想來親眼目睹這一場盛大的表演。到場后,場地里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好不熱鬧!人們都期待著欣賞這福州的風俗。

  表演開始了,一條“龍”在廣場正中央舞動起來。表演的人員上下舞動著“龍”身,使“龍”看上去更具活力和靈性,活靈活現的長龍在云霧之間自由地來回穿梭。表演進入高潮,四周觀看的群眾歡呼著,吶喊著,瘋狂地表達著對家鄉傳統風俗的喜愛與贊美。突然“龍”首的一位大漢舞動時動作稍慢了半拍,后面的人隨即亂了陣腳,“龍”身搖搖欲墜,如同將傾的大廈。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中間有三位臨危不亂的大漢,調整姿勢,站穩馬步,用盡平生之力將“龍”身擺正,最終力挽狂瀾。在一旁觀看的'觀眾們驚出一身冷汗,短暫的平靜之后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為這三個人叫好。

  “咚咚鏘,咚咚鏘。”舞龍在鑼鼓的歡送聲中下了場。望著它那上下翻騰的樣子,人們似乎意猶未盡。

  家鄉的風俗是豐富多彩的,也許別處的民俗特色比我家鄉的更為精彩,我們都應該去傳承它,保護它,把它發揚光大,因為它是一種會讓你魂牽夢縈的思念。

家鄉的風俗作文6

  我的家鄉來自四川內江市資中縣的一個小鎮,有被稱為“小資中”的美譽。家鄉每年年底就會有做香腸和熏臘肉的風俗。每逢過年佳節,最想念的就是香腸的味道,特別是離開家鄉這幾年。

  在我們四川,做香腸的材料都是要精挑細選的,農家養的豬最合宜。半肥半瘦的豬肉做香腸,豬排骨和五花肉可以做熏肉,小腸洗干凈留著灌香腸用。

  說到做香腸,也是一門學問。半肥半瘦的豬肉切小塊小塊的,放入適量鹽,味精,香油,芝麻,花椒粉,辣椒粉,把它們和勻,腌制一個小時。等肉腌好以后把洗干凈的小腸尾端用線打好一個結,用小圓筒把小腸撐在內壁,豬肉一小塊一小塊的往里面灌,灌到30厘米就用線打一個結,接著剛才的步驟繼續灌豬肉。直到全部肉灌完,香腸就灌好了。最后灌好的'香腸拿到通風有太陽的地方曬,大概曬幾天以后準備煙熏。

  臘肉是用五花肉做的,鹽涂滿五花肉全身就可以了,這個比較簡單。腌制幾天和香腸一起拿去煙熏。煙熏的材料是木料的鋸木粉和松柏枝葉。選一個天氣晴好的日子,搭一個簡易棚子,爐子上放香腸和臘肉,下面燒火,火上澆木料的鋸木粉,熏得黑黑亮亮的香腸和臘肉是最漂亮的成果。

  四川過年的風俗和各地過年都差不多,大年三十前一天晚上就開始準備食材了,主要是因為特色的大菜工序比較繁瑣,比如說香碗,肉包豆腐,梅菜扣肉等等。可能唯一不同的是三十過年是吃中午,大多數地方是吃晚上吧!雖然香腸和臘肉過年的時候吃不了很多,但是在以前,奶奶那個年代,有香腸和臘肉就是過年,家里來了客人,就切上幾塊臘肉,解解饞。現在市面上出現了廣式臘腸,和四川香腸差不多的,如果有機會,大家可以試試自己動手做的香腸,也別有一番趣味。

家鄉的風俗作文7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民族眾多,文化深厚,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有著不同風俗習慣,在我們故鄉,我最喜歡春節了。

  在我的記憶中,春節是這樣:除夕前幾天在外地的親人趕回家,平常寬闊的廚房,一下子變得狹窄了。我爺爺年輕時是個廚師,做飯口味極好,所以打雜的小事由我爸爸來干。餐桌上全是堆積如山的鴨雞魚,媽媽把洗好的.床單窗簾全換好,靜靜等待著大年三十的到來。

  大年三十向我家敲了門,我與家里的哥哥姐姐聽奶奶講故事,爺爺在門口煎蛋餃,廚房里依舊蒸汽蒙面,蛋餃都煎完了,爺爺提起毛筆開始寫對聯,我很小,看不懂寫的是什么,所以就跳過去,而是看奶奶掛燈籠。這燈籠是外頭買的,又大又紅,我小時候特喜歡。

  正月初一,我老早就起來了,因為可以拿紅包,所以我趕緊換上新衣,偷偷跟爸爸溜出去,我們家親戚忒多,所以給的紅包也特多,糖也好吃,我們走訪時都帶個包去裝小零食。

  下午沒什么好玩的,因為奶奶就住在樓下,而且不能放鞭炮,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放,只能靜靜等待著漫長時光。

  晚上終于來臨,一家人圍坐在大圓桌邊,熱熱鬧鬧,好不快樂。美味佳肴擺上桌,小朋友們垂涎欲滴,爺爺說完話,大家開始動筷子了,小孩子往嘴里塞了香腸,大人開開心心聊天,小孩快速吃完飯后,奶奶就開始發紅包了,結果紅包鼓鼓的,小朋友們拿著錢去買炮仗,大朋友則點火看著天空燦爛的煙花,不盡歡呼起來,電視里放映著春節聯歡晚會,大家圍坐在一起,團團圓圓,幸幸福福,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我童年里的春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8

  放寒假,同學們快樂的不是假期,而是要春節了。一家人團圓圍著一張桌子吃飯,那才是最快樂的時候。還有一件要緊的事情,那就是拜年。

  當我早上起來睜開我朦朧的眼睛,模模糊糊地看見父親、母親、姐姐、已經穿好了衣服,我揉著我的雙眼,問:“這是要去做什么呀?”母親回答道:“去你老姑父家拜年啊!你也別睡了,快點穿衣洗漱,立刻就走了。”

  我還沒清醒,當我清醒過來的時候已經到老姑家了,我瞬間精神起來,由于等一會兒是要發紅包的。

  大家說笑著進了門,大大家坐在茶桌上喝茶聊天,有時聊得哈哈大笑。而我在和比我小一點的弟弟玩耍,大家兩個玩的來。不一會兒飯菜端上了桌,大家一一入座,大大家都禮貌地先讓他們坐,而大家孩子已經迫不及待,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拿起筷子吃起來,那個吃相可像是餓了10年的狼。大大家也開始夾菜,還喝著酒,也不知曉在聊什么,有時還會笑一笑。我看大大家喝酒喝的那樣開心,以為這酒有哪些奇特之處,便偷偷地抿了一小口,那個味道我到今天忘不了,我是喝過啤酒的,可是一點也不像啤酒的味道,可以說是辣,可以說是燒,剛入嘴,感覺是辣辣的,就到你的喉嚨里的時候就變成燙燙的,然后就一直從你的喉嚨燒到你的肚子,總之就是三個字:不好喝,也不知曉大大家為何一直愛喝。

  吃完飯又坐了一會兒,大家就要走了,可我想著為何還是不發紅包,就一直回頭望,終于,老姑父喊住了我:“來,肖瓚給你發一個紅包。”我嘴里推辭著,卻用一只手將布兜拉得大大的,老姑父了解了我的心思,將紅包放在了我的.布兜里。

  大家回到了家,我藏在衛生間里,看老姑夫給我紅包的金額,500元,我雙眼睜得大大的,驚愕的說:“老姑父還真還真是豪氣啊!”

  拜年是大家中國從古以來的傳統風俗,而發壓歲錢是春節里面必不可少的,估計大部分小孩都像我一樣,嘴里說著不要,可心里卻想著恨不能直接拿過來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9

  我國是一個有著深厚歷史文化背景的國家。差不多每一個月我們都要過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名俗節日。而且每一個節日都會有一種小吃。端午節就要來到我們身邊了,粽子也要來到我們生活里了。說到粽子我的口水便快要流出來了,因為我很喜歡吃粽子。

  端午節到來之前我們必須要做的一件事便是包粽子了。這不我的媽媽和奶奶又要開始忙活了。我的媽媽剛把糯米泡好。現在我就要和奶奶一起去洗粽葉了。

  “媽,我還不會包粽子呢,您能不能教我包粽子啊?”我懇求道。“行,反正包粽子還是蠻簡單的,我就教你吧!”媽媽爽快的答應了我的請求。“不過,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必須耐心點兒。諾,首先把粽子葉捆成一個圓錐形;記住,一定要捆的很緊,這樣才不會漏出米來。再把糯米放下去,如果你喜歡吃紅棗粽子,也可以在里面放幾顆小紅棗進去一起煮。然后再用一片粽子葉把裝糯米的口蓋住;接著用一條細繩或割葉青把粽子綁緊來,就完成了!”媽媽仔細地對我說。

  不知道為什么,在媽媽面前的“乖乖女”粽子,在我面前又變成“調皮蛋”了,不管怎么弄,它都不聽我的話,氣得我真想大罵它一頓。最后,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在媽媽的幫助下,“不成功則成仁”地包了一個粽子,雖然看起來并不雅觀,不過,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到了端午節這一天,媽媽給我帶上了五線繩,并囑咐我一定不要折掉或壞掉,只有在端午節后的第一場雨下了,才可以摘下來。據說五彩繩代表五色龍,可以降伏妖魔,驅走疾病。早上忙完之后,今天的主角登場了——白嫩嫩的粽子蘸上白糖,又甜又黏,又白又香,好吃極了!

  五月五,端午節,吃粽子,龍舟戲水喜氣洋洋。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一聲聲爆竹響徹云際,一盞盞燈籠映紅臉頰,一幅幅對聯口耳相傳,在這喜慶的氣氛里,春節,這位老朋友再次如約而至了。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地方,都會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春節習俗,我們的春節自然也不例外,大街上到處都洋溢著大家的歡聲笑語。

  我們過春節一般都會有打糍粑這一個習俗。

  打糍粑,是孩子們十分喜歡的一個習俗,每次春節到來時,大家都會打糍粑。首先和附近的鄰居約好在哪一天打糍粑,我們選擇了星期六上午。約定好時間后,人們會在打糍粑的前一天,將糯米浸泡在一個又大又圓的水缸里,只見伯伯端起一個裝滿了糯米的盆子,“唰”的一聲潔白無瑕的`糯米被倒進了水缸里,妹妹看著那一水缸的大米,欣喜若狂,激動到不行。

  第二天早晨,孩子們早早的起來看糯米,身強力壯的叔叔輕輕松松地把滿水缸的糯米放進一個大蒸籠里,然后點燃了柴火,火把柴燒得噼里啪啦的響個不停,不一會兒糯米被蒸熟了,叔叔一個人抱起蒸籠,人們紛紛退到一旁,叔叔把糯米扣入一個又大又深的木質的碗里,緊接著由伯伯、叔叔和爸爸用一根又粗又長的木棍使勁的搗著碗里的糯米。一個人打累了換另一個人打,有的孩子也嚷嚷著要打糍粑,幾十分鐘后原本顆顆分明的糯米被打成了黏糊狀,孩子們聞到了香味,不約而同的圍過來成一圈,把手洗凈以后一人拿一點糍粑接著去旁邊站一點白糖,最后塞進嘴里。這糍粑吃起來又軟又糯,白糖被嚼碎的聲音也聽得見,甜絲絲的,可好吃了,我們吃了一個又一個,簡直不亦樂乎。

  春節,來得快,去得自然也很快,糍粑,是我從小到大都會吃的春節美食,我至今也能記得糍粑甜甜蜜蜜的味道。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前幾天是我的姐姐的新婚大喜之日,在這一天,我們家特別的忙,說到結婚,我到現在才發現,真的是好麻煩,事情好多啊,同時,我也覺得我們家鄉的風俗真的好多啊。

  首先,在我的姐夫來接我的姐姐之前,我們家會進行一系列的準備工作,那就是:首先我得姐姐早上會在家吃點餃子,還是那種只吃餃子的邊緣,不能大口大口的吃,雖然我也不知道這是為什么,但是這就是我們這邊的風俗,還有就是,我的媽媽要和姐姐共同的吃一塊糖,那就是,我的姐姐把糖放在嘴里邊,然后,咬著一半,放在我的媽媽嘴里邊,在姐姐上婚車之前,我這個做妹妹的還要給姐姐穿婚鞋,我給她穿鞋子的時候,鞋子里邊要放著倆紅包,那是姐姐給我穿鞋子的紅包,一直鞋子里邊放一個,我穿鞋之前先把舊的鞋子給姐姐脫下來,拿著新鞋子,我把紅包拿出來,說,謝謝姐姐,然后把鞋子給姐姐穿上,讓姐姐穿上新鞋子,開始走心的人生,媽媽給姐姐一面鏡子,這是讓姐姐自己在手里邊拿著,在車上把鏡子翻一翻,象征著,新的人生開始,人生翻翻個兒,待婚車行駛的'時候,媽媽在婚車后邊要微笑的擺擺手,然后送出婚車百步,這是一個送女兒的儀式,這些就是我們這里的風俗,我們的風俗好多啊,有的時候,我真的不知道這些風俗象征著什么,但是,我覺得這應該都是一些好的象征吧,能夠給每一個人帶來好的祝愿。真心的希望姐姐可以永遠的幸福。

  我相信每一個地方,每一個國家都會有他們自己的風俗習慣,這是我們的優良傳統,我們要繼承,要發揚光大,這樣我們的生活就會很幸福,很和諧。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我的外婆家在連云港,這里的春節有大量的風俗和別的地方是不同的,下面就讓我來帶你去我外婆家的春節看一看吧!

  小的時候,我就特別喜愛在外婆家過年,大概也知道并參與過一些過年時要做的風俗活動。譬如:采購瓜子、花生、小果子、桃酥、小麻餅……這些過年應具備的零食。

  過年前外婆肯定會包大量包子和蒸大量饅頭,外婆說過年那幾天,必定會有親朋好友來家里做客,所以饅頭,包子這些主食要多籌備一些,預防人來多了不夠吃。而蒸饅頭,包子,也有來年蒸蒸日上的美好寓意。除去包子和饅頭,外婆家每年還會做一道菜——炸丸子,外婆把丸子叫做“駝著”,這可是年夜飯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緊接著就是“祭灶”風俗。農歷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等于小年,晚上要在灶前供上糖餅、糕點、糖果之類的甜食,求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說。

  緊接著就是年三十了,年三十的要做的事就可多了,譬如一早把大門上貼上鮮紅的對聯,掛紅燈籠。最有意思的是在自家院子內種上“搖錢樹”,所謂“搖錢樹”,便是從集市上買來的青竹子上系紅綠兩種顏色花生,固定在院子的柱子上,竹子的葉子越多,葉子越大,意味著來年財源越旺盛。還有還有,好多地方都是在下午三四點鐘吃年夜飯,而外婆家這邊一般選擇中午來吃團圓飯,哈哈,有意思吧。

  年三十晚上守歲,凌晨十二點的.時候各家開始放鞭炮。在外婆家舅舅還會放一種叫“高升”的東西,聲音很響,威力也比鞭炮大大量。大年七年級的早晨吃餃子,然后拜年,說吉利話,當然最快樂的是大家孩子啦,占足了實惠,收到了大量紅包。再有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吃湯圓,團團圓圓。

  這就是我在外婆家過春節的認知的一些風俗習慣,快來共享你們家鄉的風俗習慣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說起咱家鄉的風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就拿春節來說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覺到歡愉和吉利。

  春節還有一個風俗,就是吃餃子。為驅邪惡、求吉利,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余,飯后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爛餃子,不可說“破了”,要改說“掙(賺)了”。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春節的餃子里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著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著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是十分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

  春節還有拜年的風俗,大家互相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在一般只是問好。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短信拜年、打電話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發財、健康之類的讓人們開心的.話!。……

  我覺得家鄉的這些風俗蘊含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含義: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們能開心的好好休息幾天,調整好心情,再準備開始下一年的奮斗。人們都希望過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我家鄉的風俗有很多,比如說:中秋節吃月餅、元宵節吃元宵和重陽節登高等。我最難忘的還要數除夕包餃子。因為餃子的習俗就是我成長的記憶。

  除夕這天晚上,全家都坐在一起包餃子,那場景是其樂融融。為什么呢?因為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明天就是初一了,這個餃子必須在半夜十二點吃,因為這是新一年的第一天,又是前一年的最后一天。這叫交子交子交在子時,為了祈禱新一年風調雨順、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大人、小孩都不能錯過,都要守歲。

  除夕這天晚上,爸爸正在包餃子,爸爸見我過來了,便取笑我說:“你肯定不會包餃子。”“切,不就是包個餃子嗎?就這點小事還想難倒我?”“那你包一個我看看。”說完就往后退一步,我對爸爸說:“你先回屋待一會,待會兒我給你個驚喜”,“那好吧!”說著爸爸就回到了屋里。

  別看我說的很硬氣,可心里一點底兒也沒有。畢竟沒有了爸爸的.幫助,我很難獨自把餃子包好。

  我崴了一勺餃子餡兒,往餃子皮里一放,在餃子皮合起來,捏緊。正要往屜上放,就發現露餡兒了,看來是餡兒放多了。我又重新包了一個,特意把餡兒放的很少,包好后,放在屜上卻怎么也立不住,看來是餡兒放少了。我多包了幾個,才有點像樣。我看看我包的再看看爸爸包的,簡直是天壤之別,我想:原來包餃子這么難啊!這時,爸爸走了進來,說:“看花容易繡花難,你還是好好學吧!”最終,我嘗到了成功的滋味,我高興的手舞足蹈。

  除夕、初一、初五,包餃子是多少年來不變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汕頭市的一個小鄉村,那里雖沒有大都市的繁華,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風俗,尤其是家鄉的元宵節走會活動,更是村里的一道亮麗風景。

  據村里的老人說,每到元宵,天上的神仙會下凡,為凡人送福氣、送運氣,所以我們這兒的走會活動也稱“營老爺”。因為每隔四年才舉辦一次,所以全村人都會準時參加,非常看重。還有五里八鄉來看熱鬧的,人潮把大街小巷捂得嚴嚴實實,那場面蔚為壯觀。

  為了這個活動,在臘月的初旬,村民們便開始張羅著制作各式各樣的花燈,準備懸掛街旁渲染氣氛。

  眨眼間,到了正月十五。天剛泛起一絲亮光,廣場上已是人山人海。小販們也湊熱鬧擺攤營業——有賣小吃的,有賣玩具的,有賣日雜品的,小孩兒則在人縫里穿梭嬉戲……

  八點整,走會活動便正式開始了。各排大鼓聚在一塊,鼓手們個個精神抖擻;再往后是表演隊,隊員們身著五顏六色的服裝,煞是好看。隨著一聲哨子響,鞭炮、鑼鼓齊鳴,響徹云霄,隊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鑼鼓所到之處,都會有群眾前來觀看英歌舞,沒有加入游神隊伍的,大都尾隨而行,自動組成一個方陣,歡笑著一路走去,不圖看精彩的節目,只圖熱鬧歡騰。

  游神完畢后,大家各回各家。孩子們匆匆飯畢,便飛奔到廣場上瘋玩。大人們也不閑著,把家中打掃得一塵不染,又張羅著在前庭后院掛上一個又一個小燈籠。

  夜幕降臨,人們紛紛到街上賞花燈。那一盞盞精致的花燈,在夜景的'襯托下,格外璀璨,照亮了村里的每一個角落。不知是哪些人家在放煙花,看哪,朵朵絢麗的花兒在空中綻放,交相輝映,真是美不勝收!

  我愛家鄉的元宵節,那獨特的“營老爺”活動,承載著村民們的美好愿望,愿這太平盛世,年年歲歲,長長久久!

【家鄉的風俗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風俗作文11-17

家鄉風俗作文02-29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08-22

家鄉的風俗作文(經典)10-06

家鄉的風俗作文[經典]12-07

家鄉的風俗作文07-27

家鄉的風俗08-21

【薦】家鄉的風俗作文12-30

【熱門】家鄉的風俗作文01-03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先锋资源站欧美精品 | 久久精品欧美日韩久久 | 在线视频精品人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高清不卡 | 亚洲乱码成熟在线视频播放 | 亚洲se福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