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芒種節氣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芒種,是在布谷鳥固執的鳴喚中分娩的,是在農民的擦拳磨掌中跑來的,是在跳出農門的農家子弟的惴惴不安中闖來的……
進了芒種,便是仲夏了。《易經》將八卦之一的離卦置于仲夏,而離卦象征太陽,象征火,又含有麗之意,是附麗的意思。事實上,芒種時節,一方面萬物生長尤其離不開太陽,要依賴于太陽的光和熱;另一方面,那些剛收獲的麥類及油菜等農作物也離不開太陽,必須曬干了才能收藏。于是在古人看來,將離卦置于此,其實就是在強調“萬物生長靠太陽”這一最根本的自然規律。
元人吳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說:“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徐鍇解釋:“謂麥谷為芒種是也”。老祖宗創建芒種這個節氣,其初始本意就是表示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有時細細想來,真得佩服老祖宗的聰明與智慧。他們在科學極不發達的春秋秦漢時期,硬是憑著仔細的觀察、分析和總結,準確地劃分出了二十四節氣,并且沿用至今。
芒種時節,微醺的南風成天一個勁的吹著。它有時就像是一個調皮的小娃娃,翻著筋斗地在麥穗上跳躍著,撩逗得麥穗舒服地搖晃著,沙沙的笑著;有時,它看見緊緊趴在麥穗上的花大姐(七星瓢蟲)還在呆頭呆腦地、執著地捕食著蚜蟲,就惡作劇地將它吹下去,看著可憐的花大姐跌得頭暈眼花,它竟嘻嘻哈哈地跑遠了;它時不時地輕輕地掀起人們的衣衫,或者調皮地吹掉人們頭頂的草帽,吹亂人們的頭發,給人們制造點小小的麻煩;它有時又像是一張溫柔的大手,輕輕的拂過那一望無垠的麥田,麥子簇擁著,搖曳著,做著積極的回應,于是,麥海里,金色的浪頭就一波接著一波地漾向遠方……
鄉間小路上,來來往往看麥子的人驟然多了起來。他們慢騰騰的走著,時不時地停下,掐兩穗麥子,搓一搓,揉一揉,放在手心數一數,心里盤算著今年的收成;偶爾,捏起一粒扔進嘴里,享受著滿嘴新麥清新的氣息,對于割麥的時辰,肚子里便有了一個底。在地頭上,大家聚到了一起,看著麥子的成色,相互品評著各自的收成。
芒種,是農民的節日,是收獲的開端,豐收的起點。芒種的命名并非一句完整的話語,也非一段優美的抒情,而是一個帶條件的假設句。雖然生活已帶給我們很多喜悅,但前面的云霞還不知道色彩。多少年來,對芒種始終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只因為我是農民的兒子,始終黏附在農村的溫床上。看著天下雨,就不由擔心起母親的油菜是不是又要欠收了,小麥是不是晚熟了。這是一個需要強烈的陽光炙烤的時令。雨水應該節制一些,少一些,太陽應該燦爛一些,驕一些。若沒有鋒芒畢露的陽光,便沒有翻滾的麥浪和金黃色的麥芒,便不是虎口奪食的端午,便不是搶收搶種的季節。
二十四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合著中原的氣候特征。豫北平原處于黃河中下游,因而,歷書中對節氣的定義可以說是對豫北氣候的準確描述。芒種在歷書中又稱五月節,每到這個時節,青澀酸牙的杏兒慢慢地變黃變甜,滿村的槐花均勻地灑落一地,像薄雪;棗花也開了,拇指大小的橢圓葉片根部,碎金一樣的花兒吐露出細細的香,淡淡香氣盈滿巷子,招引著采花的蜜蜂。石榴完全丟棄了羞澀,滿樹艷紅,一朵一朵的喇叭,唱著芒種時節的高音。香椿的花一大串一大串的,顯出一種很俏的白。艾的莖粗壯,葉已開始翻白,為著端午節走上各家的門楣而努力著。
信步走出村子,村邊梨樹的果子已如蒜頭大小。經冬的大蔥和蘿卜,都孕育了種子,緊緊地抱著。四周全是麥田,無邊無際,風過麥海起波起浪。對于豫北而言,芒種時節收割的不僅僅是麥子,還有大蒜,種的也不止是谷子,同時有大豆、玉米、花生、芝麻、綠豆、晚棉等等。還要把育好苗的辣椒、茄子、西紅柿等蔬菜,種進地里。因此,俗語的三夏大忙“收、種、管”,需要招前顧后,哪一頭都得罪不得。雖然十好幾年沒有割麥、放磙、揚場了,但想起來就背上發疼、臉上發燒、胳膊發軟、嘴唇發干、心里發慌!就想起一大早的布谷叫,想起麥棵中刺腳的萋萋芽,想起一片云影移過來時的清涼,想起故鄉麥地的爹娘!
走進鄉村,站在地頭,望著金黃色的麥子,記憶在麥芒的扯動下,瞬間里展開了一幅幅愰在眼前的畫卷,這些畫卷有童年的也有青年的,它們總在麥田間若隱若現。
記得小時候,對放麥假總有一種按捺不住的興奮心情,在“吃杯茶”的聲聲鳴叫里,眼巴巴地盼著。終于有一天盼到了一紙《夏收公約》,放麥假了!于是一幫娃娃們推搡著、打鬧著,在回家的路上就已經定下了這個夏收撿拾麥穗的目標。此時,村里許多房前屋后的墻壁上,也被人們刷上了許多諸如“快收快打,顆粒歸倉”、“當心火災,安全夏收”的標語。夏收的氣氛一下子被渲染了出來,人們頓時感覺到緊張了許多。
長大一些,才知道收麥是最累人,農民說那是累死人不償命的活。靠天吃飯時,麥子長得稀用手拔,后來水利條件好了,水澆的麥子又粗又壯,就改用鐮刀割了。芒種一到,無邊的麥田翻起金色的麥浪,人們望著豐收的莊家露出欣慰的笑容,早早的把鐮刀磨得飛快,養精蓄銳,就等著開鐮了。俗話說:“麥熟一晌,蠶老一時。”早上還有些泛綠的麥子,經過中午干燥的熏風一吹,一下子就變黃了。
“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丟。”一起成熟了,收割不及時會焦在地里,白天收割就要掉麥粒。最能體會“粒粒皆辛苦”的就是農民,這是他們不愿看到的事情。所以,在芒種里,徹底打亂了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作習慣。晚飯后,家家戶戶響起了磨鐮聲。早起是沒有時間限制的,或者不能叫早起,如果天上有月光,一些人帶著鐮刀就直接下地開始收割了。藍天讓人忘記了白晝,月色讓人忘記了黑夜。
芒種時節,在農村里沒有閑人,中年人、青年人是麥田里的主要勞力,老人和孩子也早早的來到田地里做力所能及的勞動。實在不能下地勞動的老人才在家里打掃打掃麥場,還要附帶著看年幼的孫子或孫女。那真是“芒種前后麥上場,男女老少晝夜忙。三麥不如一秋長,三秋不如一麥忙。”
割麥子是一件既累又臟的勞動,無處不在的麥芒扎的人難受不說,彎腰弓背一鐮一鐮收割的架勢,更是讓人腰酸腿疼。落在麥棵上的塵土也在收割時再次飛起來,被吸入嘴里、鼻子里,嗓子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吐一口唾液,里面就有黑黑的東西一起吐出來。有風吹來,也是燙人的,似乎要把人體內的水分統統擠出來。腰和腿實在疼得受不了了,就按著后背直一下腰,一看,臉上的汗水和塵土早和了泥,個個都是大花臉。
芒種時節,承接著春播夏華,背負著一年的幸福和希望,搶割、搶運、搶曬,忙著收獲成熟的金黃,翻耕、點種、載秧,忙著播種綠色的希望。廣袤的原野田壟上,處處是忙碌的身影,處處是古銅色的脊梁。芒種浸泡在淋漓不止的汗水里,張望鐵叉的光芒。黎明的晨光里,揮舞的銀鐮閃爍著豐收的喜悅,日上三竿的時候,抹一抹滿臉的汗珠子,從菜園子里拔出一棵新蒜,疲憊地坐在躺倒的麥棵上,就著噴香的烙餅或者油條送進嘴里,頓時有了一種特殊的感覺,似乎把一捆捆的成熟送給了新的生活。
芒種,剛把金黃浪涌去,便見新禾萬頃新。它把整個五月喧囂得充實而又底氣十足。
十多年過去了,芒種的勞作景象已經大不相同。遠處,一臺聯合收割機轟鳴著開過來,麥子們的震顫,傳染一般,營造了金黃的麥浪;雖然,對于麥子們而言,已不再是農人手執鐮刀彎腰的謙恭,但站在麥田地頭,我亦然不會忘記,我是從麥地光著脊梁的長輩身上學會了堅韌、勤勞、感恩,也從麥田里收獲了粒粒飽滿的果實……
“芒種”兩個漢字的組合,就像一茬莊稼與一茬莊稼的倒茬、接替,讓季節變得充盈,也使人生充滿了希望和夢想……
【芒種節氣作文】相關文章:
芒種節氣句子03-16
芒種節氣寄語11-28
芒種節氣的詩詞06-16
節氣芒種文案03-20
芒種節氣的文案01-05
芒種節氣文案03-20
芒種節氣的文案02-16
芒種節氣文案05-07
芒種節氣詩詞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