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作文>家鄉的風俗作文
家鄉的風俗作文
更新時間:2024-06-13 07:05:23
  • 相關推薦
家鄉的風俗作文(精品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風俗作文1

  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家鄉的風俗吧。

  除夕,是我們家一年來最忙碌的一天。爺爺早上六點半就起床殺雞、殺鴨、煮粥、做飯。八點的時候爺爺帶領我們去祭祖,一路上可以清晰地聽到各家各戶傳來的鞭炮聲。到了目的地,爺爺還教我們用金色和銀色的錫箔紙折出“銀幣”獻祭給祖宗。接著將飯菜放到指定的.桌子上,爸爸把鞭炮放到架子上準備開始點炮。因為下了毛毛雨,所以點了好幾次才點著,放完鞭炮我們就回家準備年夜飯。

  一回到家,濃郁的香味撲鼻而來啊,是我最喜歡的“蓋”,太棒了!我高興得手舞足蹈。大伯跟我們說,“蓋”也叫“水”,“蓋”是我們客家人的稱法,其他地方叫“水”。“”是一個造字,由“米”和“乞”字組成,指米麥的碎屑。“蓋”字顧名思義,就是用來蓋住東西的物品,即用竹篾和篾骨編織成的竹器。將米麥的碎屑放到竹器里,再往里面加入木耳,蝦蟲,豬肉,蒜米等食材,最后上鍋蒸。“蓋”也是我們家鄉團圓飯中重要的一道美食。

  晚上弟弟問爺爺:“過年為什么要吃團圓飯呢?”爺爺說:“團圓飯又稱年夜飯,源于古代年終祭祀儀式,拜祭神靈與祖先后,一家人團圓聚餐。過去日子艱苦,人們平時都是省吃儉用,只有到過年,才把家里的東西拿出來享用。年夜飯是年尾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餐,一家人相聚在一起才能團團圓圓啊。”

  晚飯過后,我仰望夜空,明月依舊,我不禁想,不知此時此刻,天下的游子是否也能夠和親人們團聚在一起,在歡聲笑語中度過新的一年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2

  故鄉的山,是故鄉的水,故鄉就像一壇埋藏在地底的酒,每每聞到酒釀的香氣,我就不由得想起一磚一瓦都藏滿歷史的故鄉——湖南益陽,想起故鄉的甜酒釀。

  過年吃甜酒釀在我老家是一種傳統與風俗,是辭舊迎新的最好打開方式。每逢過年,奶奶拿出一大盆燒好的,涼透了的糯米飯,然后分裝到二十幾個瓷碗里,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塊酒曲,兩個手指來回搓動,酒曲粉均勻地落在了飯粒上。接著用筷子把最上面的一層飯撥開,再灑一次,這樣來來回回好幾次后,倒入一個大缸里,壓緊。奶奶告訴我,要讓每一粒米飯上都有酒曲粉,這樣才能充分發酵,做成酒釀。我也學著奶奶的.樣子來回搓動,好奶在做好的酒釀中間,鉆了一個洞,是為了酒曲呼吸,最后把蓋子蓋上。

  “出酒了,出酒了!”三天后,我們打開蓋子,一股沁人的酒香立刻涌了出來,奶奶把酒釀舀進鍋里,我的目光也跟隨著被舀進了鍋里;不一會兒,水燒透了,香甜的米粒在鍋中翻騰,我的心也跟隨一起熱舞。奶奶為我盛了一碗酒釀,我接過來吹了吹,仰起脖子就喝。“小心燙!…”不等奶奶說完,一小碗甜酒釀早就無影無蹤,我已經自己去添一碗了。奶奶看著我一口氣吃了很多,表情和我一樣滿足,其實她一口都還沒吃呢!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啊!隔壁的小妹妹也趕來湊熱鬧了。

  “吃了甜酒釀,萬事都吉祥。”鄉民們,過節都愛吃甜酒釀,尤其春節、祭祀和慶典活動更是如此,除夕是要守歲的,即通宵不眠,大年初一吃甜酒釀,還有驅魔避邪平安長壽的寓意。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奶奶的那一碗甜酒釀就是親情,節日的盛宴,包裹著平淡凡人心。家鄉的風俗牽引著叫囂的饞蟲,來一碗甜酒釀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3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著自己特有的風俗,而我的家鄉的風俗習慣也與眾不同,獨具特色,處處顯示著具有濃厚中國文化的民風民俗。而我今天要說的是春節。

  一說到春節,大家就會想到一個相關的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每到除夕就會吞食牲畜,傷害百姓,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入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外村來了一位乞討老人。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李,有的牽牛趕羊,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誰還有心關照這位老人,只有村東的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老人許諾說:婆婆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可她依然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他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大響聲“年”渾身戰栗,狼狽而逃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件事很快就在村里傳開了,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這樣的習俗在我的`家鄉依然流傳至今。

  除夕夜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取更歲交子之意。而且,魚也是年夜飯必備的一道菜,象征著年年有余。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世世代代,流傳至今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4

  白若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雖然我們國家幅員遼闊,每個地區都有成千上萬的千千習俗,但我認為有一個習俗是有共同點的,那就是春節。

  春節是中國最古老的節日,也是一年四季最隆重的節日。家家戶戶喜氣洋洋。-家人圍坐在餐桌旁,開心地吃年夜飯。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個兇猛的怪物住在山里和森林里。人們稱之為年獸。每年除夕,都會出來濫殺無辜。有一年除夕,“年獸”弄斷鐵索跑回村里吃人咬牲畜。村民們在趕走它之前把它打死了。第二天,大家互相拜訪慶祝,于是就有了“新年快樂”的習俗。久而久之,人們逐漸發現了年獸的弱點:怕光、怕紅、怕噪。因此,除夕之夜,家家戶戶貼春聯,放鞭炮。這樣,“年獸”就不會再害人了。這一天被稱為“中國新年”,也稱為“春節”

  除夕夜真熱鬧!家家戶戶都在準備年夜飯,到處都是酒肉的味道。我]門前貼紅對聯,房間里有濃郁風味的“福”字。——一家人開心地圍坐在一起,包餃子,聊著有趣的事情。晚飯后,一家人坐在一起,等待新年的鐘聲響起。“五、四、三、二、一!過年!”房間里充滿了快樂的笑聲。

  在春節的早上,孩子們向大人拜年,并說一些吉祥的話來表達對家人的'祝福。大人們聽了這些開心的話,都掏出口袋,給他們壓歲錢。突然,孩子們興高采烈。

  春節是一個多么熱鬧的節日,一個大家都知道的習俗,它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家鄉的風俗作文5

  初學叫媽媽的小孩子,會出門叫出租車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子的老孩子,一提到餃子,誰不是嘴里就立刻生出一種酸酸的辣辣的`感覺呢?現在,就由我來為大家講一下我與餃子的有趣的故事吧!

  我們永州的習俗——初一吃餃子。所以初一上午,媽媽終于給我買來了我心念已久的餃子皮,現在,我終于可以包餃子嘍!

  首先,媽媽先把肉切碎,再放入玉米、蔥、胡蘿卜、油、醬油、生抽、鹽,攪拌均勻,終于可以開始包餃子嘍!

  接著,我們開始包餃子,我叫媽媽示范給我看。只見媽媽把肉餡放入餃子皮中,再用手指沾上一些水,涂在餃子皮周圍,然后輕輕一捏,一個美麗的餃子就這樣“誕生”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塊餃子皮,放入肉餡,一捏,怎么包不緊?哦,原來如此,是我沒有沾水……“哈哈哈!”笑聲傳遍了整棟樓,不知不覺,餃子已經包了快100個了。

  餃子包完了,然后就是煮餃子了。首先,先把水燒至沸騰,接著放入我們親手包的餃子,然后放入蔥、姜、蒜,最后加點雞精就出鍋了。

  午飯桌邊,坐在沙發上起不來的我,肚子已經成了一面大鼓了,我身邊桌子上的筷子,也無力地躺在桌子上,桌上那杯裝著的果汁,哪怕就是我,也奈何它不來了,更別說沙發上早就葛優躺的爸爸媽媽了。

  這個初一,我太滿足了,吃了自己做的餃子,我真開心!

家鄉的風俗作文6

  民風民俗,每個民族的特色,也是每個民族的代表,民風民族,代表著這個民族的文化,也是這個民族的獨特之處。

  迎除夕成了我們生活中每年最難忘的習俗,早上全家都非常忙碌,爸爸和媽媽在忙著做早餐,早餐家家都吃餃子,吃餃子時要加上泡的翡翠的蒜,有辣味的醋,澀味雙美,只要忍不住多吃幾個餃子。吃完飯,到親戚家朋友家去拜年。最令人激動的事情——領壓歲錢和領新衣服和新鞋子、,大人們會在除夕前必須準備給孩子們的新衣新鞋和壓歲錢,預示萬象更新的景象。

  然后準備晚飯,爸爸和媽媽做飯,我便和爺爺奶奶一起看電視,感受著全國各地的喜慶氛圍。還沒做好飯可去看完電視了,我便出去玩耍,拿了一些錢去買了一些零七八碎的吃的,吃完店去認人游覽的,小弟她去買得意的'玩具,買完便回家了。

  回到家就開始吃晚飯,看到桌子上的各種個樣的菜有魚,象征著年年有余;有紅燒丸子,象征著團團圓圓;有芹菜,象征著勤勤懇懇……我們邊吃邊聊,客廳里洋溢著幸福的笑。

  吃完飯就到了除夕最精彩的時候了,那就是放爆竹,耀眼的你花在空中閃爍,好似仙女下凡,翩翩起舞。爆竹聲打破了夜的寧靜,把天空寸的美麗無比。哪一家都燈火通宵,爆竹聲日夜不絕,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都要守歲。

  看著身邊的爸爸、媽媽、爺爺和奶奶,我覺得自己的內心被幸福填滿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句詩不由自主地從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來。希望所有人都能和家人一起度過除夕,這個充滿幸福的一天。

家鄉的風俗作文7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不猜你也知道,這是一首寫端午節的童謠。

  端午節,你們做什么呢?那年端午節,我跟外婆學包粽子,外婆把洗干凈的粽葉平鋪在桌子上,還有一大盆腌過的肉和剝好的栗子,一旁的椅子上放著用醬油和鹽調好味的糯米。

  我一看食材便起了勁,迫不及待地催外婆包粽子。我學著外婆拿起一張粽葉,卷成一個圓錐,哈哈,這真像我們吃的甜筒。緊接著,我舀進了幾勺糯米,放進一大塊肉,幾顆栗子,再加兩勺糯米,再跟著外婆笨笨拙拙地把多余的部分給裹了起來。正當我準備扎繩子時,手沒抓好,粽葉豁開一個大口子,米和栗子便逃回了剛才的.盆子里。外婆見我這狼狽樣,慌忙來補救我那不成形的粽子……

  終于,在外婆的努力補救下,一個不正常,但還算可以的畸形粽子就登場了。我學會了包粽子的步驟,便熟練地包了一個、兩個、三個、四個……

  粽子包好了,接下來的步驟便是煮了。粽子剛下鍋便有一股淡淡的調味香,過一會兒,一陣濃郁的糯米香飄了出來……

  時間從棕香間流逝,不一會兒,粽子便出鍋了。我挑了一個畸形的粽子,這可是我包的。我小心翼翼地撕開粽葉,一個金黃飽滿的粽子便出現在我眼前,我輕輕地咬下一口,感覺這粽子比平日里都要好吃。

  我一邊品著粽子,一邊與外婆聊著端午節的習俗,我們的歡聲笑語伴著棕香回蕩在屋子中……

家鄉的風俗作文8

  元宵節是一個團圓的節日。

  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常年幽居于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大臣東方朔決定幫助她,于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來燒長安,要想逃過劫難,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做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并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漢武帝準奏,“元宵姑娘終于與家人團聚。就這樣形成了元宵節,在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平平安安。

  在這一天,我們家也要包湯圓,在揉完面后,就輪到我大展身手了!

  我把面揉成一個個小劑子,用勺底在面團上壓出一個坑,再舀一勺紅糖塞進去,然后把面劑子搓成球,最后貼著鍋邊小心地放進去,一個湯圓就做好了!

  在做了許多個這樣的湯圓后,終于到了品嘗湯圓的時候了,只見一個個香甜軟糯的'湯圓被盛到了碗中,讓人垂涎三尺。

  “唔,這是什么?”我從嘴里吐出一個硬幣,“湯圓里怎么會有硬幣?”

  “湯圓里包不同的東西有不同的寓意,包芝麻代表芝麻開花節節高,包紅糖寓意甜甜蜜蜜,包花生寓意早生貴子,包硬幣寓意財源滾滾。”爸爸笑了笑,“看來你要走大運嘍!”

  “那湯圓和元宵有什么區別呢?”我追問道。

  “湯圓是包出來的,表皮光滑黏糯,元宵是滾出來的,表皮干燥松軟。湯圓是把糯米粉和成面團,包上各種餡并搓圓,元宵是先做好固體的餡并切成小塊,蘸水后在放滿糯米粉的篩漏上滾成球。”媽媽回答了我。

  吃完飯后,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賞花燈。有的是帶褶皺的圓形花燈,像炸得焦黃的丸子,有的是紙折的長條形花燈,賽兩條游龍,有的剪成了動物模樣,好似一張張立體年畫……

  團圓、熱鬧、快樂的元宵節就這樣結束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9

  提起元宵節的習俗,我們第一時間說出的大概就是吃湯圓了吧,但是再仔細想想,元宵節最有意思的,是不是還有看花燈和猜燈謎呢?

  每年元宵節,市里都會舉行元宵節花燈會。有人物的、動物的,各式各樣,琳瑯滿目。從這條街的一頭走到那頭,滿眼都是花燈,滿眼都是看花燈的人。花燈和人在光與影的交錯下,重重疊疊,模模糊糊,讓人分不清夢境與現實。

  人物的花燈,除了那些民族英雄與眾人皆知的歷史人物之外,還有一些神話人物。例如威風凜凜的孫悟空,腳踩著筋斗云,神氣活現。還有坐在寶座上的玉皇大帝,看上去極其威嚴,不可侵犯。還有端詳著蟠桃的王母娘娘,一大把白胡子的太上老君等等,就像是各路神仙在聚會。花燈仿佛讓他們一個個有筋有骨,有血有肉。

  動物的`花燈有那些卡通版的小鹿,小兔,最可愛的還是攀在樹上的那只猴子:一只手抓著樹枝,另一只手準備去摘枝頭上的那只桃子,調皮得很。

  燈會在臨近天黑時舉行。整條街根本不用開燈,這些美麗的花燈就足以照亮。這些人物的,動物的花燈從天上向地面望去,就像繁星點點。

  元宵節的花燈展是每年都要舉行的。也許花燈上人物并不全是真的,但是這又何妨呢?只要我們有一顆純真的,富有真情實感的心,那么他們就算是假的,也會一直活在你的心中。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五千年的文化讓龍的傳人在此喧騰。是這日子的風俗讓人來回奔波。

  那一天,人們都很忙,清早家家戶戶門上都貼好了對聯,人人臉上都露出燦爛的笑容,十分和氣。沒錯這就是春節。春節這一天有許多風俗。早上我剛起床,就聞到了一股濃濃的煙味,原來是家家戶戶昨晚放的鞭炮,留下來的煙味。我快速穿好衣服,跑到廚房和媽媽說“媽媽,讓我來和您一起包餃子吧,我包的餃子可好了。”“真的嗎?就你上次包的那個餃子,我們都不敢吃了。一煮就爛了。”“那是因為我們不熟練,現在我學會了,一包就好。”于是我便和媽媽包起了餃子,首先我們用面粉和水和成了一個大面團,在把面團切成一塊一塊的。把小塊面團搟成薄薄的`一片。

  把剛準備好的肉餡包在里面,用手沾點清水,在餃皮上劃一圈,再把餃子對邊包好,用手在餃子皮的一圈捏一捏,就這樣一個餃子就包好了。我們包了好久,終于包好了。在趁媽媽煮餃子的時間,我和爸爸便去拜年。在這拜年期間,我也收獲了很多,回到家,我就把紅包放在枕頭下面,聽上一輩說這種行為就壓歲。

  在這天我們一個大家庭在一起吃團圓飯,很是熱鬧。晚上的時候,我和我的朋友們一起放煙花。在我放手搖小煙花的同時我爸爸搬出了一個煙花巨無霸,點燃它的導火線,只見煙花像火箭一樣,飛向天空,像花一樣綻放開來,瞬間就把夜空變成了煙花的海洋。五顏六色的煙花像一顆顆閃閃發光的小星星飄在天空,漂亮極了。

  在這爆竹聲中,我們又長大了一歲。時間過的真快呀,春節在我們的歡聲笑語中,悄悄的走過。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春節是個很熱鬧的節日,各個地區過春節的方式也是有所不同,五花八門。而我外婆家的過節方式也是十分新奇。

  除夕那天,天剛亮我就被雞給吵醒了,睜眼卻發現,外公外婆早已起床,給門貼上了春聯。我穿好衣服看了看鐘,才早上五點,此時貼好門聯的外婆點燃了一束香火和火把。我很是好奇,就問了問旁邊的媽媽:“媽,外婆這是干嘛?”“這是這里的'習俗,除夕這天早上每家每戶都要派家里一個人點燃一束香和火把,拎一個水桶到山上的泉水邊,把帶來的香火先插上,然后往泉水里丟幾枚硬幣給水神,接著用水桶將“新水”挑回家……”媽媽像講故事一樣,和我講著我也像聽故事一樣專心地聽著。

  不一會兒,外婆回來了,還拎了一桶水,這時舅媽拿來一個碗,媽媽也給我拿了一個,讓我喝一碗,之后家里的人也都喝了,喝完之后又各自忙各自的了,睡覺的睡覺,燒飯的燒飯。

  大年初一根據外婆家的習俗,早上吃水圓,當天均吃素食。初二也是最熱鬧的一天,用香紙敬財神,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唱山歌,穿著當地的服飾跳舞,還會在空地上舉行活動。全村人民擠在那塊地上,看著空地上的人們精彩的表演,那一天全村上下家家燈火通明。

  正月十三至十五期間,人們在谷坪大開歌堂,日里唱“歡冬久”夜里唱“歡古。”正月十五夜里到別人家菜園摘幾片菜葉回來,青草也要抓一把,稱為“偷青”……

  等正月十五過后,年的味道開始疏散。工人們開始返工了,孩子們各自回校上學。老人們,又開始了新一年的期盼……

  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也是我覺得家鄉最獨特的習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大型傳統節日,在節日里人們除舊歲,迎新春。其中還有一項流傳千年的活動一一包餃子。

  傳說在古代,正值嚴冬時節,天氣異常寒冷。良醫張仲景在街上看見行人耳生凍瘡。張仲景思索良久,將面包以豬肉、祛寒中藥以及青菜,下鍋煮熟后分與眾人食用,治療凍耳效果甚好。這便是餃子的起源。

  今日便是除夕,一家人當然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我們的分工早已明確:媽媽和面,爸爸拌餡,我包餃子。

  媽媽在瓷盆中加入許多面,邊加水邊攪拌,不一會兒就成了許多面疙瘩,而這些面疙瘩隨著水的一點點繼續加入,就像被施了魔法似的漸漸變成了一個大面團。

  接下來該爸爸登場了,他拿出一塊五花肉放在案板上,雙手握雙刀,快速地在案板上剁來剁去,“咚咚咚”的聲音像跳躍的音符,不到一刻鐘的時間,整塊的五花肉就成了細碎的肉沫。接下來加入跺碎的粉條、韭菜與調味醬料,混合后朝一個方向攪拌,餃子餡的那個香味就飄滿了整個廚房。我聞到之后,口水都流了三尺長了!

  下面就該我大展身手了。我嫻熟地拿起一張搟好的'餃子皮,挖起一匙餃子餡填在餃子皮中間,對折、捏褶、壓實,一個漂亮的餃子就誕生了。

  餃子下鍋了,一個個餃子在鍋里浮動、翻滾,一會兒就煮熟了。它們一個個鼓著圓圓的肚皮,像是在向我們炫耀:“看我圓鼓鼓的不但漂亮還好吃呢!”我們一家人圍坐在—起,話著家常,品著餃子,別提多香了。

  春節還有許許多多精彩熱鬧的事情,不管是哪一種都值得我們去回味。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鄉,每個節日都有每個節日的風俗,比如:元宵節要吃湯圓、賞花燈;端午節要吃粽子、賽龍舟;中秋節要吃月餅、賞月;重陽節要登高、喝花酒……在眾多節日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除夕了。在我的家鄉,除夕好生熱鬧:吃餃子,貼春聯,大掃除,放鞭炮,穿新衣……

  在除夕的前幾天,家里就開始忙碌起來了!首先是除塵。家里被打掃得一塵不染。然后爸爸要去買年貨,媽媽要包餃子了,孩子們買鞭炮、買燈籠……各式各樣的玩意兒。

  眼看除夕就要到了,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掛著紅紅火火的春聯,不同的春聯,蘊含著不同的.意義,希望在新年里能夠一帆風順,心想事成。

  除夕是孩子們的快樂日,不管犯了什么錯,家長也不會批評。孩子們放鞭炮、點煙花、穿新衣,可以收到壓歲錢。這一天總是最開心,最放松的一天。

  到了晚上,我們必須要吃團圓飯。一家人團坐在一張桌子前,吃著色味雙美的年夜飯。家人們分享這一年的新鮮事兒,談一談這一年的收獲,笑容總是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除了餃子,魚也是這頓年夜飯中必不可少的,預示著年年有魚(余)。

  吃完年夜飯,我們還有一個活動,那就是守歲。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和春節聯歡晚會一起跨年,“……3、2、1”——新的一年到了。在鐘聲敲響的最后一刻,我總會許愿,希望新的一年更加美好。

  這就是我家鄉的除夕,喜氣洋洋,熱熱鬧鬧。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今天是除夕夜,也就是春節。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的一個新春佳節。

  春節,同學們都知道,它不是一個特殊的節日。所有的人都認為“春節很熱鬧,因為它是一個團圓的節日,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我可不是這樣想的,這個節日是用來紀念一個怪物的,它的名字叫“年”,它經常吞食過路的人們,可把人們害苦了。后來,出現了一位白胡子的老公公,他制服了“年”。人們為了防止“年”再跑下來,就用放鞭炮、貼紅紙來嚇“年”,所以就有了現在過年的習慣。

  我的'家鄉在北京延慶有一個習俗,那就是包餃子,奶奶告訴我“餃子”又名“交子”代表“更歲交子,團圓福祿”。還有一個傳說,東漢末年,醫圣張仲景告老還鄉后,在家鄉白河岸邊見百姓捱饑受寒,耳朵凍爛,在冬天,他叫弟子在南陽東關附近搭棚派藥,用羊肉、驅寒草藥煮熬成“祛寒嬌耳湯”,加入用饀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據說吃后身體會發熱,兩耳很快就痊愈了。吃餃子時,先往一個小碗中倒入一些醋,用筷子夾起餃子,輕輕蘸幾下就可以吃了,吃了一口“真好吃,一點兒也不燙。”我三下五除二就把整個餃子全部塞了進去。就這樣,一碗餃子順利地被我“消滅”了。

  深夜,家家戶戶的燈漸漸地熄滅了,整個北京市進入了夢鄉,這時,一股濃濃的霧包圍了北京,使春節的夜晚更加朦朧,更加迷人。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過年包粽子,是我的老家紹興的一個風俗習慣。

  年前的兩、三天,家中的老老少少要提前準備粽葉、糯米、去集市上買肉、蜜棗和纏粽子的繩,等這些都備齊了,大家聚到一桌,開始包粽子。

  臘月28晚上,吃過飯,奶奶轉身從廚房拿出粽葉、糯米……我躍躍欲試,心想:這一次我可要大顯身手了!看奶奶先將粽葉卷成漏斗狀,加一小把糯米,夾兩塊香噴噴的肉或蜜棗,再加上一小把糯米,壓實,然后用多出的粽葉封口,繞粽子一圈,最后用線纏住,打一個漂亮的結,一個粽子就如魔術般出現在奶奶的手里了。看奶奶的動作,流暢得似行云流水,我的心開始癢癢了,在自己的許多次懇求下,奶奶終于同意讓我包一回粽子了。我開始卷粽葉了,這討厭的葉子就是不聽我指揮,彈開了好幾次,氣得我把粽葉卷成一個圓筒,當望遠鏡玩兒。不知卷了多少次,粽葉才服服帖帖地在我的手上成了漏斗狀,接下來,放糯米、肉,我做得都很順心順手,可是一根繩子又難住了我,拿到一頭,另一頭又掉了、松了。奶奶笑咪咪的走到我跟前說“來,奶奶教你,繩子一頭用手拿住,另一頭用牙咬住,還有一只手扶住粽子,繞兩圈,然后打個結,就大功告成了!慢慢來,心不要急……”我很快就學會了,照葫蘆畫瓢,做出了一個至少能站穩的'粽子。

  那個晚上,我家包的粽子奇形怪狀,有歪了一個角的,也有連站都站不穩的。第二天,天還蒙蒙亮,一股粽香把我從睡夢中叫醒了,我立馬從床上爬起來,沖進廚房,奶奶已經在煮粽子了,饞得我垂涎三尺,一心想快點吃到,奶奶說“快了,快了!再等5分鐘就熟了。”

  等到一開鍋,我就是第一個品嘗者,嗯,還是原來的味道,只是,只是這次的粽子似乎比以往的更香了!因為這是自己親手包的,所以是最香的粽子!

【家鄉的風俗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風俗作文02-25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02-27

家鄉的風俗作文07-27

家鄉的風俗作文07-27

家鄉的風俗作文(經典)10-06

家鄉的風俗作文[經典]12-07

家鄉風俗作文02-29

家鄉的風俗02-25

家鄉的風俗作文【精】12-30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02-25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野狼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日本 |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色区奇米97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 午夜福利啪爽国产片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