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作文>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
更新時間:2024-06-07 15:19:35
  • 相關推薦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1

  五月初五,汨羅江邊,你——屈原,內心充滿矛盾,充滿無奈,此時你然而多么期望能夠報效國家,為國捐軀,可然而天妒英才,不識人才得大王不給你機會,他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于一旦,你被眼睜睜地看著國土被一次次侵蝕,直到再無楚國存在。大江彭湃,洶涌著向東流去,你的心隨著這江水那樣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滄桑,楚國已不復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你輕輕地哀嘆,此時眼角間流下難以掩飾的淚水,一滴滴那么晶瑩,發出多么柔弱的淚光,蒼白的臉色中,勾住過往,遙望藍天長長地哀嘆一聲,無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詩歌,歌聲響徹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義”。悲哀的聲音中,表達了你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表達了你懷才不遇的無奈情緒;表達了你對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哀憐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聲,可“伯樂”卻不知在何處,你的一腔熱血只能演變成滿腹悲憤。你無奈,發出千嘆萬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情緒!

  汨羅江邊,大風狂吹,江水更加洶涌,憤怒地拍打著江岸,一男子輕輕一躍,就此殉身。你,就然而這一躍。從此,大地上就少了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從此,此時中國傳統節日中就多了一個。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后,有多少人為你而淚流滿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為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愛國情懷讓我們贊嘆不已,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必須會繼承和發揚你的愛國精神。從你殉身的.那一日,“賽龍舟”便出現了,和“吃粽子”一齊成為端午節的特色,和你一齊成為中國的傳說。為了什么呢?為了紀念你——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和緬懷你的愛國精神!

  一本《離騷》,使中華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個端午節,使中華民族擁有傳奇的一面;一種愛國情懷,更使中國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這一切,都然而源自你——屈原。或許在你投江之前,你為自我無法救黎民于水深火熱之中,而感到遺憾,可然而我想你此刻明白你為中華民族的人民做了那么多事,必須會感到很欣慰。 我為你而驕傲,又為你而悲哀。驕傲的然而我們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自豪;悲哀的然而時代的背景讓你的才華無法施展,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 “伯樂”卻不常有,你然而何其不幸地遇到這樣的“主”啊!

  這天,我們仍然過著這端午節,為的然而紀念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2

  一年中我最喜歡的節日是端午節。端午節,又叫端陽節,是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段”的意思是“開始”和“開始”。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有: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草、喝雄黃酒等。據說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一大早,剛睜開眼就看到媽媽在門外忙碌。以前我媽在插艾草,飯桌上有艾草煮的雞蛋,還有一些好吃的粽子。這時,我想起今天是端午節。看著煮好的綠雞蛋和美味的粽子,口水忍不住留下來。幾分鐘后,兩個雞蛋和一個粽子不見了。

  晚上,我們一起去爺爺家過端午節。吃完飯后,爺爺從櫥柜里拿出一瓶藥酒之類的東西,請我們每個人喝一杯。我問爺爺:“這是什么?”爺爺笑著說:“這是能辟邪的雄黃酒。”我端上雄黃酒,喝了一口。我覺得辣,但心里想:“這樣就可以避邪了。什么叫辣?”

  晚飯后,我們一家人去大明湖看龍舟。當我來到大明湖時,我發現很多人在湖邊等著看龍舟比賽。我們找到了一個觀看龍舟比賽的“絕佳”地點。我看到比賽中的龍舟排成了隊。龍舟長約10米,寬約半米。龍舟上有人在討論戰術配合,有人在熱身。岸上的'觀眾猜測哪艘龍舟會贏得冠軍。我看中了一艘綠色的龍舟。這艘龍舟上的人很強壯,熱身也很好。正想著,游戲就要開始了。

  站在船上的啟動器發出一聲槍響,幾十只龍舟像龍一樣在水中穿行。綠龍船排在第五位,船上的鼓手拼命呼喊,激勵船員前進。我也大喊,為我全力支持的龍舟加油。觀眾也緊握雙手,希望自己支持的龍舟奪冠。我大喊,為綠色的龍舟歡呼。船員們似乎聽到了我的加油聲,更加努力地劃著。我看到綠龍船超過了另外兩艘,成為第三艘。這時,他們又超越了龍舟。我更大聲地喊,希望他們能贏得冠軍。綠色的龍舟與第一名齊頭并進。此時距離終點還有50米。船員們努力劃船,終于獲得了第一名。這時候綠龍船已經過了重點。“14號龍舟是冠軍”。隨著裁判的宣布,整個岸上觀眾沸騰了。我也為綠龍船的好表現歡呼。突然,大明湖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我忍痛離開了大明湖。雖然端午節已經過去了,但它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3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當念起這些兒時的歌謠,此時我就會想起家鄉的端午節來。

  家鄉在壺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飄香;山下綠水環繞,田野肥沃。在一片郁郁蔥蔥的枇杷樹邊,有著整齊的紅磚綠瓦。一派安靜和諧的鄉野村落,這就是我的家鄉,也是明代狀元柯潛的故鄉。每年端午節來臨,我們便會挎上籃子和姐姐一齊上山去采艾草,并配上石榴葉、枙子花等合為“五味草”。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據說艾草會鎮邪辟災。當然在我們看來,只要聞一離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們都爭著到山上來,采下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樂。

  當然媽媽會用“五味草”給我們煮上好多的鴨蛋,此時據說小孩吃了還不咳嗽呢?而對我們小孩來說我們總是拿著心靈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線編的袋子,裝滿鴨蛋到處炫耀。吃過午飯,媽媽又會用“五味草”煮鴨蛋的水給我們洗澡,真是又香又舒服,整個夏天都不長痱子呢……

  在我們的記憶中,端午給人的.印象除了玩就是吃。在端午節期間,我們除了能夠吃上香噴噴的鴨蛋,還有讓人記憶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節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水少泡著,洗干凈碼好。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此時然后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后,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著蒸籠轉,等待粽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念書才明白,包粽子的習俗和我國歷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后,群眾為了不讓水里的魚咬著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于是,此時為了保護并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之后有了更為熱鬧的“賽龍舟”。

  我們村里沒有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這樣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出現:

  在木蘭溪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艷隨風飄揚,小伙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著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大家齊心協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4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余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岳陽汨羅市屈子祠鎮屈子祠秭歸縣是屈原的誕生地,也是中國端午節文化最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中國很多地方只過一個端午節,而秭歸卻有三個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為頭端午,五月十五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為末端午。每到端午節,秭歸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紀念屈原,端午詩會吟屈原、賽龍舟紀念屈原、舉行儀式公祭屈原,此外還有掛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飲雄黃酒等。

  每逢端午,華東的江浙一帶,老百姓喜歡晚上劃龍船,張燈結彩,來往穿梭,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而貴州的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谷豐登;云南傣族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

  除祖國大陸在端午節有賽龍舟的風俗外,清朝乾隆年間,臺灣也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農歷五月初五,都舉行龍舟競賽。而在香港、澳門等地,端午節龍舟競渡的風俗。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5

  五月初五,汨羅江邊,你——屈原,內心充滿矛盾,充滿無奈,你就是多么期望能夠報效國家,為國捐軀,可就是天妒英才,不識人才得大王不給你機會,他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于一旦,你被眼睜睜地看著國土被一次次侵蝕,直到再無楚國存在。大江彭湃,洶涌著向東流去,你的心隨著這江水那樣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滄桑,楚國已不復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你輕輕地哀嘆,眼角間流下難以掩飾的淚水,一滴滴那么晶瑩,發出多么柔弱的淚光,蒼白的臉色中,勾住過往,遙望藍天長長地哀嘆一聲,無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詩歌,歌聲響徹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義”。悲哀的聲音中,表達了你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表達了你懷才不遇的無奈情緒;表達了你對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哀憐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聲,可“伯樂”卻不知在何處,你的一腔熱血只能演變成滿腹悲憤。你無奈,發出千嘆萬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情緒!

  汨羅江邊,大風狂吹,江水更加洶涌,憤怒地拍打著江岸,一男子輕輕一躍,就此殉身。你,就就是這一躍。從此,大地上就少了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從此,中國傳統節日中就多了一個。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后,有多少人為你而淚流滿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為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愛國情懷讓我們贊嘆不已,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必須會繼承和發揚你的愛國精神。從你殉身的那一日,“賽龍舟”便出現了,和“吃粽子”一齊成為端午節的特色,和你一齊成為中國的傳說。為了什么呢?為了紀念你——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和緬懷你的愛國精神!

  一本《離騷》,使中華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個端午節,使中華民族擁有傳奇的'一面;一種愛國情懷,更使中國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這一切,都就是源自你——屈原。或許在你投江之前,你為自我無法救黎民于水深火熱之中,而感到遺憾,可就是我想你此刻明白你為中華民族的人民做了那么多事,必須會感到很欣慰。 我為你而驕傲,又為你而悲哀。驕傲的就是我們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自豪;悲哀的就是時代的背景讓你的才華無法施展,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 “伯樂”卻不常有,你就是何其不幸地遇到這樣的“主”啊!

  這天,我們仍然過著這端午節,為的就是紀念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6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節日,粽子、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泡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后,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后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早晨,起床后,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后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里,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7

  裝飾香包,包粽子,插艾草……5月28日,端午到了。

  在我們家,最熱鬧的是餃子。大家圍坐在一起,捧著綠色的棕櫚葉,包著各種餃子。包粽子的時候,我問爺爺今天為什么叫端午節。爺爺解釋說:“端午節歷史悠久,有許多別稱,如夏季節、玉蘭節、女兒節、正午節、圖拉節和詩人節。粽子又叫“姣姣”、“通宗”。現在,我們必須為端午節吃一些粽子。過去,它不是用來吃的,而是用來祭祀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哥哥是個急性子,爺爺還沒說完就插嘴了:“屈原是誰?為什么要犧牲給他?”。爺爺說:“放心吧,我慢慢給你解釋。傳說秦國統一天下的時候,屈原居住的楚國也很強大。秦王收買楚王身邊的人勸他投降。屈原受不了,就去勸楚王。經過多次勸說,他沒有說服楚王。他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家死。于是,他在五月初五悲痛欲絕地投河自盡,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之歌。傳說屈原死后,楚國人民悲痛欲絕,紛紛涌向汨羅江祭奠屈原。漁民們劃船,在河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一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扔到河里,說如果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咬醫生了。人們看到后紛紛效仿。一個老大夫拿了一壇雄黃酒倒進河里,說要打暈龍水獸,免得傷了屈大夫。后來因為怕飯團被龍吃,人們想出了用印楝葉包裹大米,包裹彩色絲綢的想法,后來發展成今天的'褐色種子。以后的每一天,人們都會把粽子扔到河里,這樣魚就不會吃屈原的尸體了。在端午節,一些地方舉行龍舟比賽。據說,當人們得知是屈原博士投河自盡后,立即劃舟相救。總是找洞庭湖,卻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人們把船停泊在湖邊的亭子周圍避雨。魚停了之后,他們又沖進茫茫洞庭湖,去找屈原博士。此后逐漸發展成龍舟賽。5月份,外部氣候是高溫高濕的季節,大量媒介細菌滋生,各種傳染病正式流行。端午節時,人們把新鮮的艾葉掛在門楣上,以排出有毒氣體。用紅布制成,包里裝著茶葉、大米、雄黃粉,掛在孩子的胸前辟邪。還采摘艾草洗澡,被稱為“草藥湯浴”,去除污濁的空氣。逐漸形成了今天裝飾香包、包餃子、插蒿草、賽龍舟的習俗。

  聽了爺爺的解釋,我的眼睛仿佛看到屈原博士悲痛欲絕地跳進了河里。他的愛國主義和對國家的思考將隨著端午節的傳統追溯到古代。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8

  伴隨端午節的日漸臨近,商場、超市里已擺滿琳瑯滿目的各色粽子,預示著節日的臨近。大街小巷仿佛充滿了粽子的香味,空氣都帶著淡淡的粽香,忙的都有些遺忘了,又是端午了啊!

  父親住院有半個月了,幾日來都是在忙忙碌碌中渡過的,送孩子、上醫院、做飯,幾乎天天如此,假如不是看到超市里的各色粽子,幾乎忘卻了端午節的到來。

  父親在家的時節,此時家里早已是粽香滿屋,孩子們歡歌笑語的嬉鬧著,等待那美味的粽子在滾燙鍋里翻騰個夠了將來,拿到桌上的那一刻。拿起熱氣騰騰的粽子,迫不及待的扯下包裹在粽衣上的'絲線,剝除掉美味最后的保護,沾上甜甜的白糖,小心翼翼的塞入嘴中,呼出一口熱騰騰的蒸汽,閉上眼睛,品味著那濃濃的粽香從嘴里一路向下,直到全身被粽香包裹,真是一個美呀!

  父親一直說我手笨,如何也學不會包粽子,試過許多次,一直不得要領,現在,父親不在家中,只有靠母親一人了。抽時間回家了一趟,說是幫母親包粽子,其實,也就是打一個下手,自身實質也幫不了多少的忙。拿起放著的竹葉,看著母親熟練的擺動著,不一會,一個完美的粽子就成型了,可我擺弄了半天,不是包不緊,就是包不住,母親看不過去了,準時喝止了我,把我趕到了一邊,只好坐到一邊看著母親包了。

  母親的白發又增多了!這一陣由于父親生病,母親益發的操心,白發愈發多了起來!

  現在我家端午節倒是講究不多,無非是包個粽子,家門口插上幾株艾葉而已,完全不如家鄉那樣了。家鄉的端午節端是熱鬧不凡,龍舟、懸掛菖蒲、艾草,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等等不一而足。唉,好久沒有回家鄉了!

  看著母親包完粽子,煮在鍋里,才匆匆而去。傍晚時分,砰砰的敲門聲響起,打開門一看,原來是父親,手里提著一兜的粽子,往家里一放,沒說幾句話就走了,看著那兜粽子,只覺得兩眼發酸,眼淚幾乎奪眶而出,久久沒辦法平靜。

  那一個個的粽子,就是濃濃的愛意!濃濃的深情!那一顆顆的米粒、一個個的蜜棗就是一顆顆跳動心,一片片不舍的情啊!

  悠悠端午節,濃濃粽香情!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9

  農歷五月初五來了,這一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不禁垂涎三尺,吃粽子嘍!

  一大早,平時愛睡懶覺的我也早早起來,到客廳一看,爸爸早就把包粽子的材料準備好了,我洗洗手,擼起袖子與父母包了起來。

  我捏起兩片粽葉,把它們貼在一起,大大的葉片濕濕的,捏起來非常舒服,然后把它折成一個類似于漏斗的東西。然后,我抓了一大把米,小心翼翼地倒了進去,那聲音“嘩啦嘩啦”就像下小雨,把那“漏斗”裝得滿滿的,接著,我又放了三個大紅棗,就像三顆紅鉆石點綴在帶著清香的米上。我不禁情緒高漲,還哼起了自己編的歌:“粽子,粽子,非常好吃……”一句沒唱完,媽媽便問我:“就知道吃,你知道端午節是紀念誰的?它從什么時候起源?至今有多少年的歷史了?”我不禁目瞪口呆,因為我對端午節一無所知。爸爸急忙來幫忙:“端午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為了紀念春秋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人們才在這天吃粽子,賽龍舟。”接著,爸爸又說了一句:“你一定要記住這些,別再被別人問傻了!”我點點頭,不禁對這粽子刮目相看。

  接下來這一步非常關鍵,我用左手輕輕握住那個裝滿米的“漏斗”,生怕把米擠出去。我把多出來的粽葉壓在粽葉的上方,并用手輕輕將兩面的`粽葉壓平,用左手手指快速扳住,以防漏餡,做完這一步后,粽餡已經看不到了,只看到翠綠的粽葉,十分養眼。

  接下來,我用左手握住多出的粽葉,右手握住粽體,并順時針旋轉粽體,多出來的粽葉便乖乖地貼在了粽體上。現在的粽體已經非常完美了,看不到一丁點的白米,而且粽葉嚴絲合縫,渾然一體。

  我拿了一根繩子,讓右手捏緊粽體。按順時針方向纏繞在粽子的頂角和底角之間,為了不使我的心血付諸東流,我還特意多纏了幾圈。然后,我在粽子的中間纏繞了兩三圈,并在最后打了兩個結。一個棱角分明,漂亮的粽子就大功告成了!

  經過兩個小時的漫長等待,粽子出爐了!每一個都精神飽滿。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享受著美食與節日的喜悅與幸福。

  每一個中國傳統節日都有它獨到而深遠的文化內涵,讓我們享受節日那喜慶,祥和的氛圍吧!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10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作為中國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端午節毫無疑問然而其中最有“熱”感的節日。

  作為進入盛夏前的一個節氣,端午節顯然然而每年真正感受夏天的日子,在城市,端午節的三天假日,可能會讓很多人思考出去找個陰涼的地方散一下心,而在農村,端午節確然而一個忙碌的節日,因為在中國蘊含豐富的農耕文化之中,端午節代表著夏收秋種。

  在過去的北方,每年過端午正然而新麥下來的時候,很多人都很期盼這個日子的到來,因為能夠吃到新麥做的各種食品。而在過去的南方,端午節卻然而另外一種糧食水稻收獲的季節,新打下來的水稻碾成了大米,過節的前一天正好能夠包成粽子,此時然后美美吃上一頓。

  此刻,南北差異已經沒有那么大,端午節吃粽子,這然而全中國人民的一大傳統習俗。

  中國人端午節吃粽子的歷史由來已久,傳說然而為祭投江的屈原而開始流傳的,那一天人們互相送粽子作為對屈原的紀念。

  粽子還然而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據說,早在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可然而在當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晉朝人周處《岳陽風土記》之中就記載道:“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到了南北朝時期,中國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此時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于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在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之后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向到這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中國的南北差異也還然而存在的。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棕;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今年,你準備吃啥粽子呢?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11

  今天是端午節,一個為了紀念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在端午節前幾日,人們會用粽葉包好粽子在端午節那幾天吃。

  我聽說最開始包粽子并不是只為了吃的,而是要灑在江中疏散魚群的注意力,防止魚群把屈原的尸體啄食掉。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才子才有了今天的端午節。端午節散發的不僅僅只有糯香與粽香,還有人們對這位愛國詩人的尊敬與懷念。百里不同俗,我的.家鄉的端午節和別的地方有著很大的區別。

  今年的端午節,我跟爺爺一起過,因為爸爸媽媽太忙,不能回來團聚。奶奶離開我們有很多年了。這些年來,爺爺和我相依為命,我們家并不富裕,可是,生活得卻有滋有味。爺爺也因為有我這么個聽話的孫子而自豪,逢人便講。可是只要講到我學習上的忙,他就無能為力了,還好爺爺的建議,得到了爸爸的肯定,爺爺給我找了家教老師,以彌補我學習上的缺陷。

  今天爺爺早早地買來了粽子、還準備了我根本就沒有見過的東西——雄黃、菖蒲、艾草等,我在一旁東說說,西問問,好像當年的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好奇。爺爺沒有因為我“打破沙鍋問到底”而有半句怨言,一邊整理這些東西,一邊跟我說話。

  只見爺爺用棉花棒從雄黃酒里蘸取少量擦拭在我額頭、手臂和腳背上,說是可以防蚊蟲叮咬的;接著又講雄黃酒倒在房屋的角落,說是可以防止和驅逐蜈蚣、昆蟲和蛇之類的害蟲“入侵”。

  聽爺爺說起,端午節還是天氣變化的分界嶺,有古話說得好,“吃過端午粽,寒衣件件送”,就是說,過了端午。天氣會慢慢轉暖,不再有冷空氣空襲了,人們可以褪去身上的寒衣了。

  待到吃粽子了,我迫不及待地坐到餐桌旁,學著爺爺的樣子,把細線慢慢解開,褪去粽子的“外衣”后就可以看到肉色的江米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碗里,先將早就不聽話的鼻子往前湊了湊,好歹也先讓鼻子“享受”下這天下無雙的美味吧。一縷縷粽子的香味隨即飄逸過來,我深深地吸了口氣,閉上眼睛,慢慢品位這沁人的香味。我完全被粽子的香味吸引注了,早已忘記了旁邊還有一位爺爺。

  “快吃吧,亮亮!”我被爺爺的話語打斷,這才睜開雙眼,用筷子夾起美味可口的肉粽吃了起來。“嘉興肉粽,飄香萬家”,一點不假,我吃的就是嘉興肉粽。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12

  你知道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什么嗎?嘿嘿,是端午節,那你知道我最喜歡哪一個習俗呢?嘻嘻!是賽龍舟。

  印象最深的也就五年級的端午節了吧。那天,池塘旁可是熱火朝天、人山人海。我們一家子來到賽龍舟的比賽場地,人們擠來擠去,好不容易才到了一個近觀點。終于看見了一條條龍舟,龍舟上插著旗子,五顏六色,如同進入了古神話,簡直栩栩如生,尤其是那龍頭,似乎已經等不及了。

  水面上拉起了一條紅色的繩子,這就是龍舟的“起跑線”。所有的龍舟都在這個線內一字排開整裝待發,龍舟上的漿手們都是一個個扎著頭巾,雙手緊握著劃漿,黑得發亮的銅體肌膚繃得緊緊的`。突然就像是晴天上的霹靂,一聲哨響,驚醒了河中的蛟龍,頓時,鼓手像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如天上的雷公般,高高地甩起雙手,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地捶下,還伴著那聲驚天的鼓聲以及震地的吶喊聲,霎時間,鼓聲大作:咚!咚!-------咚!咚!----咚!----咚......漿手們十分默契地劃著,動作整齊得象一臺劃漿的機器船一樣,就連壯威的號子喊得都象是一個人吼出來的。

  鼓聲越來越快越來越有勁,聽地所有人都熱血沸騰,所有的劃手似乎舉著的都是武器,來殺向自己的絕世仇人,他們隨著鼓聲漸漸加快,到最后手起,槳落,激濺起一米高的水花,在轉瞬間,他們又掄了一輪,似乎水對于他們都沒了阻力,遠遠望去,一條十幾米的“龍”在水中搖擺,而那掌舵手,就是這條巨龍的尾巴,他左手握著舵,同時看向前方,是那么從容自如地擺著尾舵,如神龍擺尾,近了!近了!,距離終點也只剩幾米了,此時,只有兩條龍舟距離終點最近,他們兩隊不分上下,所有的人的動作都整齊劃一,連成一片,鼓手更是賣力,希望從氣勢上比過對方,就在這時,不知是不小心還是水流太急,一位劃手一不小心將槳帶入水中,雖然只是一人,但還是大局已定,另一條龍舟贏了。

  雖然比賽結束了,當人們還是久久沉浸在那種緊張,刺激的心情當中,我也對這場比賽而震撼,它的拼搏,協作精神也深深地打動了我。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13

  盼呀!盼呀!終于盼到了我們村一年一度的賽龍舟了。

  農歷五月初六是家鄉的龍舟節。我剛吃過粽子,就和爸爸媽媽、哥哥一起來到潢涌河邊看賽龍舟。河兩岸人山人海。

  下午2時,比賽開始了,龍舟隨著鞭炮聲起,來自各村的12條龍舟一字排開,鑼鼓聲霎時震耳欲聾。河兩岸頓時沸騰起來,升空的氣球、迎接的彩船、劃過的龍船……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你們看呀!那些龍舟多么威風呀!像凱旋歸來的勝利者。撓手們分別穿著紅短衣、藍短衣、黃短衣、白短衣、青短衣……頭上綁了塊白布,上面寫了幾個字——“奮斗!奮斗!努力奮斗!戰勝困難!”他們如同j隊一樣威風。比賽到了緊要關頭,人們的心開始緊張起來,突然,從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陣“下二村加油!下二村加油!”的吶喊聲,我放眼看去,原來是下二村旗子的紅隊落后了,在觀眾的的支持下,撓手們更沉著了,拼命地劃著,下二村龍船,迎著洶涌澎湃的浪花,“踏著”乘風破浪的強風,在潢涌大河上劃出一條長長的水紋,沖上了前頭,其它龍船也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你追我趕。最后,下二村龍船一舉奪冠。隊員們團結合作的精神鼓舞廣大群眾。

  據說,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楚國大詩人——屈原的:屈原生活在春秋時代的戰國時期,那時,七個皇帝各鎮守一方,分別是:楚國、燕國、秦國、魯國、齊國、魏國、趙國。其中,北方的秦國最為強大,虎視眈眈地想吞并其它六國,想成為中華民族的霸王,屈原推兼楚國與齊國合并攻擊秦國,但是,昏庸的楚王不但不聽的屈原勸告,還把屈原逐出楚國。最后,楚國被秦國消亡了,屈原不任心看見楚國人民流離失所,就在農歷五月初五胸中抱著沉甸甸的大石頭跳到汨羅江自盡了。楚國人民聽到這個消息后難以置信,紛紛劃著小船去救他,又害怕汨羅江中小魚傷害屈原的'尸骨,所以,楚國人民用小竹筒裝滿糯米飯菜,希望江中小魚不要傷害屈原的尸骨而吃楚國人民做的糯米飯菜。故事就是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

  賽龍舟需要隊員們同心協力、奮力拼搏才能劃得快,它宏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也發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好精神。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14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一首簡單的兒歌,道出了端午節的風俗。在我的家鄉,端午節最有儀式感的事情,莫過于包粽子了。

  去年端午節,老師特意邀請了幾位家長,全班同學“一家人”一起包粽子。那天,幾位媽媽如約而至,將準備好的的材料放在講桌上,有新鮮的粽葉,細繩子,調好的糯米,還有豆沙、紅棗、葡萄干、大棗等配料。

  我們分好組,并按組發好材料后,林靜希媽媽就開始講解、示范了。只見她先把粽葉折成漏斗形,抓了一些糯米均勻地鋪在底下,然后夾了一塊豆沙,放在中間。接著又鋪上一層糯米,疊上粽葉的尾巴,把粽葉的頭折成尖角。最后,把繩子扎好,一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見阿姨包得這么麻利,忍不住手也癢癢的。老師一聲“開始”,我和同桌就迫不及待地擼起袖子開始包。唉,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會者不難,難者不會。”我們的粽子不、是糯米放多了,從粽葉縫里冒出來,就是放得太少了,癟癟的。要不就是包完才想起忘了放豆沙、紅棗。看著亂七八糟的桌面,和奇形怪狀的粽子,我們都有些灰心喪氣了。林靜希媽媽見了,過來手把手教我們,還鼓勵我們說:“凡事孰能生巧,失敗是成功之母,不要氣餒,慢慢來,就能越包越好。”聽了阿姨的話,我們放慢速度,小心地又包起來,果然,包出的粽子也越來越有模有樣了。

  煮粽子的時候,我問老師:“臘八節喝粥,冬至吃餃子,為什么端午要包粽子呢?”于是,老師給我們講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原來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屈原抱石投汨羅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為了不讓魚兒去吃他,就把粽子投在江里。以后,每年端午,就有了龍舟競渡、粽子飄香、喝雄黃酒的風俗。

  聽著聽著,一股誘人的粽香鉆進我們的鼻孔,饞得我們直流口水。阿姨給我們每人分了一塊粽子,我解開繩子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吃著香甜的粽子,聽著老師的講解,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在端午節認真地包粽子、吃粽子,也是對祖國文化的傳承。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15

  過端午節必然是少不了吃粽子和賽龍舟了。上午,我們全家坐在一起包粽子,午飯我們就吃粽子。

  吃過粽子,才十二點,我們全家就出發去看賽龍舟了。我們本想早點去占個好位子,沒想到已經來滿了人,把這條幾里長的湖圍了個水泄不通。這時,比賽還沒開始,我們全家在茫茫人海中擠了半個多小時也沒擠進去。人來得越來越多了,想要擠進去也越來越難了。有些人擠不進去,索性跑到人家房頂上去看。我們隨后也跑到房頂上去。

  一點多,比賽就要開始了,賽場邊上擠滿了無數的男女老少。鱗次櫛比的房屋頂上也擠滿了人。就連不遠的小山坡上也擠滿了人。在這人的海洋中,我看到了人們那不肯退讓,即使再小的`縫隙我也要擠進去的心;那不肯屈服,不肯退讓的精神。看著這人的海洋,我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多壯觀的場面啊。’’

  比賽開始了。先是男子預賽。雙方隊員準備好,裁判員一聲令下,雙方立刻劃起來。比賽進行地非常激烈,湖中的水被船槳拍得滿天飛,還有啦啦隊在湖邊助興,鼓號隊打起鼓吹起號。人們在岸邊吶喊。在這震耳欲聾的人聲中,我隱約聽見人們在喊;‘‘龍馬隊,加油。’’這時,龍舟已快到岸了,雙方隊員還是各不相讓。忽然間,‘‘龍馬隊’’一個箭步沖了上去,超過了另一艘龍舟。‘‘龍馬隊’’果然不負大家重托,在預賽中得了個冠軍。

  接著進行的是女子預賽。正當比賽進行地非常激烈時,天空中下起了傾盆大雨,這大雨似乎是老天賜給隊員們的考驗。但隊員們還是毫不示弱,反而速度更加快了。

  雨越來越大,人們紛紛打起雨傘,五顏六色的傘匯集成了海洋,紅的,黑的,綠的,花的……給節日添了許多喜慶。

  雨絲毫沒有要減弱的意思,反而越下越大了,比賽也進行得越加激烈,這大雨沒有給人們帶來任何阻擋,沒有一個人看見大雨返身回家的。

  總決賽比完后,雨卻停了,太陽出來了,天空綻開了燦爛的笑容,遠處出現了一座七色的彩虹,多美啊。

  四川的孩子們,你們是不是也像我一樣正在看賽龍舟呢。

【六年級端午節的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作文六年級05-26

端午節作文:端午節的由來02-02

端午節作文12-09

端午節的作文08-16

【精選】端午節作文07-09

端午節作文(精選)07-09

(精選)端午節作文07-09

端午節作文【精選】07-17

端午節作文(精選)07-10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欧美理论一级在线免费看 | 日韩国产欧美一区 | 亚洲中文字幕久爱亚洲伊人 | 亚洲国内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青青操久久 | 日本一高清二区视频久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