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淺談琵琶行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記得聽見有人提到過,詩中的琵琶女真的可哀嗎?她年輕時放縱自由,后來過得也相對安穩,沒什么可值得悲哀的。
不過,有時候最能打動人的不是肉體上、物質上的匱乏,而是精神上、內心里,刻入靈魂的哀——我們永遠無法觸及那個看似近在眼前的夢。夢境終究是虛渺的,夢醒后可望而不可及的無奈,才是《琵琶行》中最痛苦的、刻骨的哀傷。
琵琶女的夢是什么?是那個屬于京都的浮華的夢。夢境是如此絢爛:燈紅酒綠,紙醉金迷。金錢如潮水般不息流到自己身邊,碎了簪子,污了衣裳也全然不在乎;身姿容顏引得富家子弟們終日環繞在身旁,喝彩打賞。財富、地位,封建王朝下窮苦人仰望了一生的東西卻被她攥在手里,世間的極樂也不過如此。可是,夢終是要醒的。財富與地位像細沙般從她緊握的手中流逝,想要留下夢的一片殘影,卻失去了一切。那場破碎的夢境只在夜深時才被憶起,但哭干了淚,花了滿臉的紅妝,夢終歸還是不可及的。
白居易,那是一個天才的夢。十五歲就寫下“春風吹又生”,一篇《長恨歌》得到了多少追捧和簇擁。他本以為自己已經得到了整座長安城,春風得意、前途不可限量時,才發覺自認為的夢的起點,卻是夢的終焉。或許是耀眼的光芒掩住了他人而招來嫉恨,喧囂的長安不再容得下白居易,命運讓他沉淪至了小小的江州司馬。白居易這才意識到,原來一直憧憬著的、看似近在眼前的前途,只是場大夢罷了。這便是白居易同琵琶女同病相憐的哀,也是《琵琶行》全文刺入靈魂的哀。
佛教中有一詞名為“浮世”,意為世間萬物如漂浮依附在浪潮上,隨著波瀾而起落無常不定。細細想來,琵琶女的夢,亦或是白居易的夢,也不過僅僅依附于浪花上。浪花涌起時便是夢的高潮,無限風光,可下一秒就被浪花狠狠拍死在岸上,碎作一地泡沫,在日光下閃著燦爛的光,似乎在追憶從前的美好,但若企圖用手指觸摸它,便破裂隨波濤而去,終不可觸及。
如漂浮在浪潮上一般,才是《琵琶行》夢境哀傷的核心——似乎自己永遠也無法真正掌控著夢,只是隨著波濤起起落落。于琵琶女,所謂“浪潮”就是那群富家子弟,名門望族,雖然被捧上了京都的頂尖,但年老色衰后就被拋棄;于白居易,所謂“浪潮”就是封建官僚體系下的朝堂權貴們,春風得意時卻被拽下神壇。
因此,為什么夢境是虛渺的,是如海市蜃樓一樣不可觸及的?因為決定命運、操控著夢境的人從不是自己,而是名門,是權貴,是社會。身處于時代洪流下的自己只能被他人玩弄操縱,像提線木偶一樣仰望著夢,又被一腳踹倒匍匐在埃土上。
正是這樣不可及的夢,和受制于他人得到無奈,構成了《琵琶行》中刻骨的哀傷——個人的悲哀,社會的悲哀,時代的悲哀。
【淺談琵琶行作文】相關文章:
琵琶行教學反思01-01
淺談人生作文02-24
淺談穿越作文01-21
淺談共享作文11-02
淺談“共享時代”作文04-04
琵琶行賞析(通用10篇)06-05
【推薦】淺談幸福作文三篇05-13
淺談作文教學中的作文批改01-22
淺談幸福作文匯編五篇06-12
琵琶行讀后感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