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孔子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孔子作文 篇1
孔子,一個眾所周知的名字,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大家都明白孔子有“七露”,眼露、鼻露、耳露、齒露,雖然不那么英俊,但這絲毫不影響孔子在我心中的地位。我心目中的孔子是一個偉大的圣人。經過《論語》的記載,能夠看到一個真實鮮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達、風趣、進取、率性、無私,看到一個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
孔子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教學,可謂是真正的桃李滿天下。在教育目的和教育對象上,孔子主張“以德為教”。他認為德治具有感化力,能夠影響人們的心靈,人才必須經過教育培養。他最早討論了人性問題,認為人的天賦素質是相似的,個性差異是后天造成的。所以主張“有教無類”。這是一個故事:子路以往問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當立刻實行?”孔子說:“還有比你更有經驗、有閱歷的父兄呢,你應當先向他們請教請教再說,哪里能立刻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樣問過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當立刻實行呢?”孔子卻答道:“當然應當立刻實行。”公西華看見同樣問題而答復不一樣,想不通,便去問孔子,孔子說:“冉求遇事畏縮,所以要鼓勵他勇敢;仲由遇事輕率,所以要叮囑他慎重。”這就給我們現今的教育工作者一個很好的'啟迪。
孔子十分重視學習,他與弟子探討最多的便是學習。他教育弟子要勤奮學習,說好學是到達仁德的必經之路。看看孔子的好學是怎樣的。子曰:“君子食物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能夠看出孔子對學習是多么重視。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的意思是學習了時常溫習,不也歡樂嗎?把學習當成人生的歡樂,孔子不但好學,并且到達了樂學、善學的境界。異常是孔子覺得自我學識不夠淵博,拜老子為師,認為“學無止境”。
這就是孔子,穿越幾千年的時光河流,我們能夠看到他一生的風塵仆仆,出身卑賤,而后自強不息。開中國私學教育之先河,誨人不倦。一個我們教育者心中的先師。給我們留下了萬世的文化,也造就了泱泱中華‘禮貌禮儀之邦“的盛譽。
孔子作文 篇2
吾日三省吾身:替人謀而不忠乎?取友人接而不信乎?傳二不可乎?
——題記
在歲月的淌逝中己生之樹茁壯成長。
但不可否定的是,一些不用要的枝枝杈杈也會隨之呈現,使樹木營養透支,影響骨干的成長。對人生之樹,必須及時修理,按期修剪。
有一根枝條叫自私,它會遮住你的單眼,迷住你的視線,讓你只望到自彼的所得,卻疏忽了別人的好處,從而做沒損人利己、舍己為人的事件。時光長了,你的冤家就會離你而去,使你成為“眾叛親離”。豈非你盼望這樣嗎?假如不是,就別再遲疑,拿起刀,砍掉這根自私的枝條吧!
還有一根枝條鳴從傲。這根枝條不長在最后面,卻高高的翹訖一副誰也瞧不伏的樣子它讓你脫離了敵人,脫離了生涯,脫離了社會,甚至脫離了生你養你的這片洋地,分開了泥土的`樹,其成果天然可想而知,若你不想早早“夭折”的話,必需狠狠口,砍掉這根自負的枝條吧!
還有另外二根枝條分辨是怠惰跟達觀。
但你像孔子那樣思考,精心建剪之后你歸發現我生之樹上剩下了忘我、自律、勤懇、快活……它們鈍樂地輔助性命之樹呼吮著大地母疏給奪的養分,享蒙著太陽暖和的陽光。到了秋地,你會領現,在你人生的枝頭掛著豐滿豐富的果名!
像孔子這樣念考,像《論語》中寫的那樣往作。也許,開端時你仍然感到很不習慣,也許你會認為這樣干還無奈得到他人的認可;興許…。。可你也會匆匆發明——本人在一步步走向成熟,大家在一次次走向勝利!
孔子作文 篇3
冬天將盡未盡,我走近孔子。
當車窗外向后跑走的建筑有了春秋戰國時的味道,當小小的黃包車上都印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字眼時,我微笑,我走近了孔子,我對他的了解將不只是歷史課本上幾行枯燥的文字。
走近孔子,我走進了孔廟。自漢至清,代代皇帝都來祭拜他,為了他“為政以德”的告誡,為了他“苛政猛于虎也!”的感嘆。唐宋元明清,數座不同時代的牌坊巍然而立,將我們從現代引到古代。錚琮古琴,千年古柏,我們走進了孔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心境。各代皇帝在此立的碑,文革時盡被銷毀,只完整地保留了兩塊。
有人遺憾,有人咒罵,但是他們毀掉的只是千年來壓在孔子身上的一些無謂的贊美和所謂“榮譽”,孔子周游列國,一生未被認可,又怎么會在乎這些?我想,孔子留給我們的是思想,是境界,而并非這些后人所刻的大石板。孔廟,原是孔子生前所居住的'三間茅草屋的所在地,現在被各代君主所建地如此規模龐大,他去世后沒幾十年就開始年年有皇帝來祭拜,他的待遇甚至比皇帝還高。但是想孔子一生清貧,周游列國無數次被拒之門外,他的“仁”,他的“一介草民的思想”卻在他死后被發現,被無限度的升華。
走近孔子,我走進孔府,這是孔子后代的居所。看著偌大的宅院,聽著孔子后代所享受的待遇和種種官銜,我思考,孔子留給后代的恐怕并不是他的思想和境界,只是待遇,只是享受。真正理解孔子思想的,世間能有幾人?半部《論語》便可治天下,對于孔子,我們永遠只能知其皮毛。然而孔子的思想已經名揚海外,多少發達國家一直沿用孔子的思想,多少金發碧眼的外國人懷著虔誠的心來祭孔。作為中國人,我們為孔子而驕傲。多么想在杏壇下,在桃李旁,席地而坐,聽孔子講學,講著一本又一本厚重的竹簡,講著他對世間的理解和夢想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禮”的社會。
至此驚覺自己文筆的枯竭,對于孔子,我讀不懂,讀不完,自然也無法詮釋。我無法走進孔子,我只得走近孔子。
一本《論語》,一杯苦茗,不需于丹,也無需跋涉,便走近孔子了。
孔子作文 篇4
陣陣云濤,我選那片最傲得,滾滾洪流,我取那最狂的巍巍群峰,我愛那座最峻的,茫茫古今,我仰望那卷最燦爛的——那就是承載了五千年華夏文明的歷史。
殘陽如血,晚風輕拂。他站在峰頂,衣服飄飛,陽光留戀地灑滿他的面頰,山風輕輕地填滿她臉上的皺紋。曾幾何時,他登泰山長吟“登泰山而小天下”。率弟子三千游說諸侯,一心想推行“仁政”可山風刮碎了他的理想,大地已被金戈鐵馬占滿,沒有地方讓他馳騁夢想。
他“學而優則仕”的愿望沒有實現,只因仁愛在諸侯那里沒有價值,連“執鞭之士”他也沒有做成。
日漸西沉,他凝視夕陽的眼里有一些迷惑,為什么人們都要“不以其道”去獲取那富與貴?夕陽下他的臉上的溝壑更加分明。“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而得之,不去也。這不是自己以前的宣言嗎?他豁然開朗。于是“他執筆著《春秋》,編《詩經》。最后他贏得了“圣人”的美譽。我心一顫,在歷史中,也感覺靈魂在茁壯,生命在成長,他就是我喜歡的歷史人物——孔子。
月黑風高,昏燈昏暗。他端坐在桌前,奮筆疾書。燈光頑強地在紙上嘆息,筆桿悄悄的在紙上投下影子,他就是司馬遷。
曾幾何時,他任翰林之職,伴君王左右,盡進忠言,一心只想國家強大,可燈芯的火燒毀了他的夢想,皇帝已被李陵降敵的消息氣瘋了,聽不進他半句話語,反而對他處以宮刑。
燈光漸暗,他握著筆的手有一些無力。為什么直言相諫會有這樣的下場?一點清油注在燈中,燈驟然變亮,整張桌子的`每一個角落都分外明亮,若千秋史書,不是他最大的愿望嗎?其他的事情又算得了什么呢?他豁然開朗。
于是他執筆奮書。最后他留下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于離騷”的《史記》,恒爍古今。我心一顫感覺靈魂在茁壯,生命在成長。
古人不遠,他們一直都在我心中,他們的命運讓我憤怒,他們的風采讓我敬佩,他們的事跡流傳千古,他的思想無時不刻在影響著我,讓我做一個充滿正義,勇敢,仁愛的人。古人不遠他們一直在伴隨著我成長。
孔子作文 篇5
認識了你,我才體會到“有朋自遠方來”的快樂。
認識了你,我才感悟到“溫故而知新”的真諦。
認識了你,我才明白了“富貴如浮云”的真理。
不幸如你,三歲喪父,十七葬母;寂寞如你,幾番奔走,終無定成;孤獨如你,弟子三千,知己惟有顏淵,卻英年早逝。但你更是樂觀的,沂水春風,各言其志。但你更是執著的,遭遇一個個君王的拒絕,卻依然要克己復禮。但你更是成功的,悠悠幾千年文化的沉淀,你依然閃爍著獨特的光芒,教育著一代有一代的.人。
在個人的修養上,你是位智者,樂水,活躍,快樂。你在《君子之風》中提到君子的要求:道、德仁藝義禮遜信。你也說過:“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對于我們理想的價值觀是義利的統一。你還做到了溫而歷,威而不猛,恭而安。
在政治家眼中,你是位仁者,樂山,沉靜,長壽。在季氏將伐顓臾時你就嚴肅地批評他,并冷靜地告訴他不該伐,不能伐,不需伐的道理,堅持著你的為政以德,克己復禮。
在教育家心目中,你是位長者,言傳身教。你是那么的喜歡謙虛的顏回,“賢哉,回也!”“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說出人總是要有那么點精神。而你為自己的理想不斷追求,就算生活清苦困頓也自得其樂。你的有教無類,讓你的學生遍布各地,更是把多才能的你傳播地更遠,讓更多的人學習你的思想,學習你的道理。
你說你沒做到“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的確,理想和現實之間總會有差距,但差距可以激起人們的理想和追求。
孔子作文 篇6
在春秋戰國時期,有這樣一位人——他的一生坎坷而偉大,他是偉大的哲學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就是德高望重的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人。被古人稱為"天縱之圣""地之木繹"是當時最博學者之一,又被后人稱為孔圣人。這也是我崇拜他的原因之一。孔子的弟子有3000人,其七十二賢人,在他50歲的時候帶著眾多弟子周游列國,希望自己的理想可以得到施展,但在他72歲時,他倒下了。
當每次跟著語文老師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智也。"時,我的心中對孔夫子就有一種神圣的感覺。從他的言語中我可以學到很多道理,比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從這句話告訴了我們學習要實事求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告訴了我們學習的方法。他的名言有時候也會鼓勵我,每當遇到令我頭疼的困難時,讀一讀他的名言就可以從中找到自信,從而戰勝困難。
我認為孔子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而這種文化可以經受20xx年的.洗禮。它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雖然孔子的身體已經老去,但他的靈魂永存于世。
孔子作文 篇7
孔子是崇山,高峻巍峨,萬眾仰之;孔子是大海,博大深邃,百川歸之。《論語》是浩瀚無垠的宇宙,星光璀璨,給人以無窮的智慧源泉;《論語》是四季不同的風景,多姿多彩,讓人百讀不厭,流連忘返。
我讀《論語》就感到常讀常新。例如“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一句,青年時期讀之,覺得孔老夫子很好學,很快樂,很溫和,是個好老頭。及至中年再讀,依然不變對老夫子的基本感覺,然而又多了幾分其他情愫,從老夫子那“老之將至”中感到了一絲秋意,體味到些許惋喟,有點凄美,引發了對生命價值的`思考。
人生幾十年,說長則長,說短則短,可以是“長夜難明”,也可以是“白駒過隙”,全在自己。你人生目標堅定,日夜兼程,唯恐來日不多,你就會腳步匆匆,眨眼“賽程過半”。你年紀輕輕,暮氣沉沉,目光呆滯,袖手漫游,年步“老成”,看破紅塵,就是只給你三十年,你也覺得太長。
我們要學習孔子,他有理想,愛學習,有毅力,樂觀處事,熱情待人。這些又恰恰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稀缺的,也是年輕人最需要補充的“生命一號”。當然,中年人、老年人都應該好好學習孔子,多讀《論語》,向圣人靠攏。雖然做不了圣人,但是心中常有圣人做伴,肯定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向圣人靠攏,沾點圣人靈氣,長此以往,口惠心香,肯定會慢慢將原來的“我”超越得很遠很遠。長期堅持,我們離圣人就會越來越近,與圣人一同前行,就會真切感受到圣人的思想,分享圣人的情感,品味圣人的境界和快樂。
孔子作文 篇8
他用最銳利的智慧開啟了那一道道塵封的門,陽光從那錯開的門縫間擠出來,于是門外面鋪滿黃金;他用最樸實的教誨鑄造了一把堅韌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銘心!于是,炎黃子孫有了一條光明的大道,中華民族有了文化的根。
他就是孔子。孔子從小聰明好學,二十歲時學識就已經非常淵博了,被時人稱贊為“博學好禮”。
五十一歲時他做了魯國的中都宰,任職不過一年時間,四周的地方都來效仿。因為他政績出色,且門人眾多,聲望又高,所以很快就又做了魯國的小司空。后來他又做了大司寇。在治理國家的諸多問題,他也有自己的見解。在治國方略上,他主張“以政為德”,用禮教和道德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
孔子六十二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當時,孔子已經帶領弟子周游列國九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累累若喪家之狗”。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樂觀以待,堅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明知不可而為之。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放棄道義。但他的安貧樂道并不是不求富貴,這不符合孔子的真實形象。他也懂得物質享受,他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他也享受美食的口頤之樂。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是講個人的處世之道。他讓我們明白,與人交往要學會換位思考,多從對方的立場想問題,這樣才會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從前的我不是這樣,而是說話做事只顧自己高興,從來也沒有顧及過別人的感受。學了孔子的`這句話后,我改正了這個缺點,還學會了體諒別人。《論語》真是一位好老師!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于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孔子還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在當時幾乎被當成一個無所不知的圣人。他會騎射,知音律,擅撫琴,精于車技。但他又非常謙遜,孔子曰:“圣則吾不能,吾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孔子認為,人人都可學習,都能成為他的老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歷史的風塵卷走了你的身軀,卻沉淀了你不朽的儒學。你不患得,亦不患失。你是真正的智者和勇者,是永不磨滅的學者楷模。正如司馬遷所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孔子作文 篇9
兩千多年前,在社會大變動的春秋末期,出現了一個偉大的精魂,其弟子三千,成才的七十有余,可以說,他的思想至今還主導著現代文化的發展。這無非是個智者,封建的年代里,被稱為圣人、賢哲的他提出了改變歷史的論斷,"仁""禮""知""學""思""政""義""修身""為君子",這就是孔子,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也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集中體現孔子的'政治主張,理論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這部書在四書中成為重要一部,可見孔子所帶給我們的巨大收獲,他的言行都已成為中國文化瑰寶。
學習與思考是相輔相成的,我們應該充分體會到這一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迷惑而無所得,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茫;只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知識。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同時也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對于我們的心靈是一次凈化,讓我們無私。真誠的對待別人。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孔子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
"仁者愛人",不管怎樣,孔夫子的人格魅力是不容忽視和貶低的,這就是中華民族最早的"仁政"支柱,亙古不變。
【孔子作文】相關文章:
孔子優秀作文03-02
有關孔子的作文08-07
關于孔子的作文01-24
孔子作文300字12-26
孔子作文600字08-03
孔子作文400字12-30
孔子經典名言12-29
孔子經典句子03-08
孔子的語錄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