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老屋的作文3篇,歡迎大家分享。
老屋的作文 篇1
放學了,我一個人走在回家的小道上,周圍的房屋,零零落落,破敗不堪。有的缺門,有的甚至缺半壁墻,有的屋頂有一個洞。這時,一個僅有半面玻璃的天窗吸引了我,我注視著,不禁想到了老屋。
我家的老屋也有兩個天窗。
早晨,一睜開朦朧的雙眼,視線首先到達的是屋頂的天窗。像兩顆寶石般鑲嵌在屋頂上的,沒錯,它就是天窗。陽光暖和地照進來,天窗像個魔術師,把陽光變成稀奇古怪的影子。瞧!有的像怪獸,正朝你大步跨來;有的像老虎,張牙舞爪,好威風;還有的像一個小人在地上打滾,十分可愛。
到了中午,太陽公公迫不及待地給予人們最熱情的擁抱,毫不吝嗇的把溫暖送到屋里的角落。這時候,天窗投射下來的那股光柱更清晰了,我們用手把光柱切斷,比賽誰切得快,切得碎。光柱永遠是切不斷的,你的手一移開,光柱馬上又愈合了,所以我們姐弟幾人一玩就是大半個鐘。我們又站在光柱里,讓光柱投射在自己身上,把自己變成一個小彩人,比賽誰的影子長,誰的影子美,有時候踩影子都可以玩老半天。這時候,天窗變成一個旁觀者,靜靜的注視著,懶洋洋地在上面躺著曬太陽,任憑我們在它的`面前嬉鬧。
晚上來了,此時的天窗又活躍起來。月亮姐姐出來了,皎潔的月光緩緩的透過天窗形成奇形怪狀的景象。我們幾個小孩子躺在床上目不轉睛地望著天窗,腦海里浮現了各種光怪陸離的事物。孫悟空會不會通過天窗跑過來呢?妖怪會不會在天窗上窺視我們?各種設想憑天窗而來。小時候,我總想當一名宇航員,飛出地球去遨游美麗的太空。我就夢見過,自己乘坐宇宙飛船通過天窗,飛出地球,看到了熱情似火的天星、干涸寒冷的水星、胖墩墩的土星。
就這樣,我連夢里都有天窗,天窗有著我童年的美好回憶。
老屋的作文 篇2
母親老了,母親走了;父親老了,父親走了;老屋老了,老屋還在。老屋是我永久的記憶,甚至每一次回憶,都會淚濕青衫。
又夢見老屋了,我已經記不住這是多少次夢見老屋了,只是,每夢見一次老屋,我的哀傷就要增加一分。
老屋地處鄱陽湖的爾東南一隅,不是很久的以前,這里估計是鄱湖水浪打浪的地方,也許棲息過無數的野鴨和野生的烏雞。可是,自從 1965年,這個棲息野鴨的地方,被我的一聲啼哭驚動了,我出世了,老屋也和我同年竣工。
老屋,在我孩提時候,是我的安樂窩。記不起,有多少個春天,燕子的呢喃把春天送到老屋,送到我們孩子的心里,我們知道,我們又大了一歲。那時候,外地一些要飯的人常常十分希望能在老屋里住住,他們若是能夠得到我父母的準許,而在我家老屋一住,會高興得像是得了什么寶貝一樣。 老屋,仍然安詳地臥在靜靜的互惠河的身邊,就像是一頭任勞任怨的老水牛。小的時候,老屋的前面連道路都沒有開拓,只是幾百青翠的竹子茂盛地長在河邊。老屋的落成的時候,我就像老屋一樣,剛剛落地,我無法知道它誕生時候的盛況,然而,老屋的完善——————哪一年裝板壁,哪一年修閣樓,哪一年結火磚做的圍墻,哪一年做徽派結構的防火墻,哪一年做院子,哪一年在院子里鋪上水泥,我還是比較清楚的。所以,老屋,就像是老屋上的燕子壘窩,它也是父母給家壘的窩啊,自然,老屋和我有不解之緣,也有著深厚的友誼。
記得在1972年到1976年期間,那是老屋最為熱鬧的時候了。那時候,老屋住著我們一大家子,加上結婚才幾年的哥嫂不斷地添丁加口,而且,每到冬天的時候,老屋都要迎來從幾十里地之外來的社員們。這時候,他們其實不是普通得社員了,他們都是聽從政府號召而趕過來修圩堤的水利建設者,他們在他們當地和我們村隊干部的預先安排下,井然有序的住進了我村的每一戶人家。僅僅我家老屋就住了好幾個社員。我們一家就像是當年的《柳堡的故事》里的二妹子一家滿懷熱忱地迎接臨時住下的新四軍一樣,迎接叔叔伯伯們的入住。那時候,平時顯得很寬敞的老屋一下子擁擠而熱鬧。
那時候,我雖然沒有因為老屋的擁擠而生氣,但是也始終不明白父母為什么竟然會在家里更加擁擠的情況下而格外開心。有一次,我忍不住問出口了,我對父母說,老屋不如以前寬敞了,為什么還那么高興。父親解釋說:“傻孩子,你是沒有嘗過離家的滋味啊。再說,人家幾十里地來這里我們這里修為敵,為的還不是政府的號召,農民的豐收嗎?別看現在農業連年豐收,可這全虧了水利搞得好啊。要不是有了他們,我們生產隊,不,我們大隊能夠有這樣的豐收嗎?我們這里能夠接濟那些逃荒的外省人嗎?”隨著年歲的增大,我才慢慢地體會到,正是這些大老遠地奔忙而且風餐露宿的人們,正是因為他們的勞動,家鄉——————鄱陽湖地區的人們才有了固若金湯的水利防線,農業才能一年比一年的收益更大。
面對近二十年來時不時爆出的水利失修和農田拋荒問題,我突然想起了那些至今應該是耄耋老人的水利建設者,因而自然也想起了曾經住過這些人的老屋。
我少年的.時候,老屋已經完善了,嶄新的杉木做的板壁,火磚做的后墻,徽派的防火墻,偌大的庭院,水泥做的院子,院子左前角的豬圈、廁所、灰窖一應俱全,一種安居樂業的幸福感慢慢爬上父母的額頭。每當有陌生的客人來的時候,父親總會介紹這老屋有多高,有幾間幾室,就像現在城里人介紹自己買的商品房有多大面積,幾室幾廳一樣,那種自豪感,成就感,寫滿在臉上。
哦,想起來了,其實,老屋有更加熱鬧的時間,不是在七十年代,而是在八十年代。那時候,我和我的幾個堂兄弟紛紛因為高考制度的恢復,而又機會走進包分配的高校或者中專學校,于是,一場場請客以答謝鄉親們的電影便在老屋前面的那幾個院子里放著。
我現在住了十幾年的房子,無論是地理位置、漂亮狀況、方便程度,遠不是老屋所能比的,加上母親父親的先后故去,我回到老屋的時間實在是太少了。有時候,我好像聽見老屋在埋怨我,說我有了新居,就像是有了新歡一樣,再也不愿意看看她————————看看她這個昔日的糟糠之妻了。我甚至把老屋幻化成了哭泣的林妹妹——————那個在賈寶玉和薛寶釵的新婚之夜傷心哭泣的姑娘。老屋的埋怨也許不無道理,畢竟,就是除了我的第二故鄉,在其他地方呆的時間都比在老屋呆的時間多些,甚至是多出很多來。可是,我還是要解釋,老屋,也許你的埋怨是對的,不過,我可不是那種喜新厭舊的人, 我的很少回去,實在是因為我脫不開身,我已經離開老屋四百里地,回去一次不是很方便——————雖然現在的交通發達多了。更主要的是,故鄉的親人越來越少了,他(她)們要么嫁出去后做了人家的奶奶或者外婆,要么像是老去的樹葉一樣,慢慢地飄落到地下,作古去了。于是,我回去看看老屋,陪伴老屋的次數越來越少。我的老屋就有了多年的集塵和污垢。老屋,其實,我一刻也沒有離開過你,因為我的心里常常是記掛你的,盡管我不在你的身邊。
老屋,我生命的皈依,我會抽空看你的。
老屋的作文 篇3
我翻開昔日的照片,只見照片中的我站在老屋的大門口,灰墻黑瓦是我身后的背景。熟悉背景牽引著我的萬千思緒。殘存的記憶碎片,散亂地串聯著,毫無順序的輕輕的一幕幕地從眼前飄過,然后靜靜悄悄地消失在這冬日的陽光里。
說起老屋,我家并不少。我家有三處老屋,遺憾的是沒有一處得以保存下來。最后坍塌的老屋是在十六年前。這間老屋,我于上一個世紀九十年代修繕過幾次,可后來,我遠走他鄉謀生,無暇顧及,天長日久,老屋與我不辭而別,據村里人說,這間老屋倒在一年的秋雨里。因沒人照看,散落在地上的磚瓦被一些村民拿去建房了,老屋就只剩下一片空落的土地了。
童年時,我家居住在在一個四合院里,這是我所居住過的第一套老屋。據父親在世時講,這套老屋是我祖父留下來的,應該是民國時期的建筑物了。院里有三戶人家,其中一家后來搬出去了,空房子用來做豬圈。這個院子,一進門,兩側是用青石板做成的排水溝。院里的空地都是用青石板拼起來的,地面光滑,石板網格狀排列有序。進門的左側是約10平米的菜園,那兒栽有一棵桃樹和兩棵桂花,還間種少量的青菜。
院子里鄰居的孩子同我一年出生,現在他在外經商,也很少回來。小時候,我們是好伙伴。在院子里,那時我們喜歡用稻草連接成電話線,密密麻麻,就像蜘蛛網,人不易進出,大人忙完農活回來,見狀就把我們花去大半天時間串起的稻草電話線給破壞掉。這時我們好傷心的。
當桃李芬芳的季節,我們小院可就熱鬧起來,蝴蝶因貪戀桃花而翩躚起舞,蜜蜂在園子里飛來飛去,春燕來堂屋樓梁銜泥筑巢,真是滿園春色呀!
后來,對面的鄰居搬走了,小院成了村子小孩的集中營。那時,我們的小伙伴經常會集在這兒玩“打仗”,滿院洋溢著孩子們的笑聲。院子常常是一片狼藉,大人們回來,樂呵呵地打掃孩子們的“戰場”。
有時,我的貪玩和野性受到了母親的懲罰。有一次,我出去玩,忘了把小棉襖放進臥房里,小棉襖被鄰居家的老母豬給咬得破爛不堪(那時的堂屋是兩家共有的),母親回來后,大發脾氣,用小竹條打我的小屁股。我的哭喊聲驚動了院子外的村鄰。其中有一個叔嬸,抱著我往外跑,母親還是緊跟著追打不放,叔嬸抱著我滿村跑。后來才知道,那件小棉襖來之不易。純棉布的材料在那時的農村算得是上好的質地了。棉花來自父母在菜地間種的棉樹。那時為了吃菜,棉花樹當然不能栽多,那怕是積攢一二斤棉花也得一年兩年。那一年,母親用多年積攢的棉花做了一場5斤重的棉被,剩下一點棉花請裁縫給我做了一件小棉襖。
據父親說,院子里的老屋在我出生之前就倒塌過,在村里人的幫助下,重新蓋了起來。因為老屋建在泥田里,基腳不容易下落實,老屋出現了裂痕。大概是1979年,父親拆掉老屋,搬到村后的土崗半腰處蓋了全新的連三(兩間正房和一個堂屋),面積大約110多個平方。我家搬出后,小院子一半變成了廢墟。90年代上半期,這個老屋宅基地讓給了鄰居,鄰居家在那兒蓋起了新樓房。
后來,我們搬到離老屋只有大約80米距的又一套老房子里。這是我居住過的第二套老屋。這處老屋位于村莊祖堂屋的第一排。第一排的老屋屬于六戶人家所有,其中居住著五戶人家,其中一家是我的二伯家,他家已搬到黃石居住了,留下了幾間空屋子。這處的老屋其實只有一間是我家的,另三間和一個小堂屋是二伯家的。我在這里度過了快樂的少年時光。后來呢,外出讀書工作,回來很少了。
第一套老屋拆后,我家在村后的半山坡上用老屋的材料蓋起了新房。新蓋的房子是一幢連三式樣,座落在村莊的最后面,母親愛熱鬧,我們沒有搬進去,只是每晚父親在新房子里看守。沒蓋多久,也是由于基腳不牢實的緣故,墻面出現了裂縫,變成了危房。這是我的第三處老屋了(姑且讓我叫它老屋,因為許多材料是第一套老屋拆下的.材料所建)。這套老屋是我家唯一沒有居住過的。父親去逝后(母親85年去逝),我在另外附近的鎮上的一所高中教書,村里沒有至親,所以很少回家。由于沒人照管,加之基腳沒打牢,第三套老屋有明顯的傾斜。那時我剛出來工作,供一個弟弟念書,手頭很緊,無力修繕房子。看著新建的房子在寒風中搖搖欲墜的樣子,不由得心酸。1996年,我拆掉了這套房子。拆下的磚瓦材料沒人看管,不久被鄰里暗中一點點拿走,可以說,幾片瓦不留了。片瓦不留的傷感讓我至今感到辛酸和內疚。大約是在20xx年至20xx年,第二處老屋(1993年修繕過)與二伯家的老房子因年久失修,無人照管,長年的風雨侵蝕,先后倒塌了。
我愧對父母給我的饋贈,房子是父母以其一生的精力所為,是他們有生之年的杰作,盡管父母留下的是一套將要倒塌的房子,這也是不容易的。現在,時常在夢中看到父母,我面對不語的他們,感到無比羞愧。對先輩來說,我是一個位不肖子孫,沒有將他們的產業傳承好保護好,尤其難過的是我的童年、少年的時光連同倒掉的房子一塊消失在時光河流里,想著這些心里充滿惆悵。我的根沒了,我的童年、少年沒了,我將何去何從?我的美麗鄉愁將何以安身寄托?
改革開放前,村民大多住的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老房子。我的村莊有一進四幢的祖堂屋,也是村子三個生產隊合用金姓祠堂,村子的大事,如全村事務的重大表決、新人結婚論嫁、老人去逝的靈堂等大多時候定在這里。祖堂屋的每一幢設有天井和排水溝,蓋的是青磚黑瓦,內部設有木質屏風。祖堂屋的設計,在地勢上,一層略比一層高,進去的第一幢最低,依次設有幾級臺街進入更內的一幢。祖堂屋的外面是青一色的青石板拼成的曬場。曬場約有大半個足球場大。每到收獲季節,人們有的在這里曬豆、曬稻谷,有時用來曬柴火。平常時不曬東西的時候,曬場更是孩子們娛樂的天堂,孩子們在這里捉迷藏、玩“打仗”、跳格子行、推鐵圈等。常常是玩得忘記吃飯,結果是大人們來拎各家小孩小耳朵回去吃飯。每年村里玩龍、玩花燈等活動在這里訓練。祖堂屋擠不下的情況下,曬場也就自然成了全村的集會場所了。
當晨曦初露,站在村后的樅樹林上俯視,黑瓦、灰墻、炊煙與晨曦相映,是一幅絕妙的水墨畫;鳥聲、水牛的哞叫聲、大黃狗的吠聲、公雞的啼鳴聲,此起彼伏,預示著新的一天的開始,寧靜的村莊于是沸騰起來。
前不久,遠房的一個長輩去逝,我回家了一趟,村莊的老屋垮的垮,拆的拆,很多是殘垣斷壁,沒有了昔日村莊的身影和喧囂。富裕起來的村民有的進城置業,有的在家蓋起了新樓房,鋼筋水泥代替了青磚黑瓦,甚至通了高速,可是我再也無法找到老屋的當年的風采。或許,老屋只能存在我們這一代人和前輩們的記憶里了。我再一次站在雜草叢生的土崗上,破落的老屋在初冬的風里瑟瑟發抖。是時候了,我必須把關于村莊和老屋的故事用文字記錄下來,記住我們的童年、少年和美麗的鄉愁。
【老屋的作文】相關文章:
老屋的作文03-18
老屋優秀作文03-02
那老屋作文05-28
老屋的作文(推薦)12-31
老屋印象作文01-30
老屋記作文11-23
我家的老屋作文11-06
老屋的秘密作文03-03
記憶中的老屋作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