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包容的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包容的作文1
包容是一種能力,準確的講,是一種智慧。人啊,天生就是自私的,這是人性!只是程度與層次上的不同罷了。
一滴水珠是何等的渺小啊!但是它縱身一跳墜入海中。哦!原來是大海媽媽包容了它。我們應當向大海投去贊許的眼光,是它寬大的胸襟包容了一滴小水珠,讓它不再孤獨,不再寂寞。從而,它也成全了自己,使自己變的更強大,擁有了驚濤駭浪之勢。這又何常不是一種智慧呢?
一棵小草在大地面前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啊!大地本可以拒它于千里之外,但是它沒有,它選擇了包容,它包容了小草,給了它一個家,讓它不再傷心,不再哭泣。從而,它也成全了自己,使自己變的更加美麗,這又何常不是一種智慧呢?
一朵玫瑰,如果沒有綠葉的包容和襯托,那么它也許還不如草叢中的野花美麗。但正是有了綠葉的包容,它才會顯得那么光彩耀人。綠葉在選擇包容的時候并沒有失去什么,反而它收獲到許多,它明白了包容意味著幸福,包容意味著快樂。這又何常不是一種智慧呢?
包容不等于失去。
包容,猶如黑夜里的一盞明燈,點亮征程;包容,猶如嚴冬里的一縷陽光,溫暖人心;包容,猶如迷途中的一只手,指引方向……世界正是有了包容才變的更加可愛。
正如大海包容水滴,大地包容小草,綠葉包容玫瑰一樣,我們要學著去包容別人。大海、大地、綠葉教會了我們包容,生活因包容而變的美麗!
親愛的朋友,別讓“包容”這顆充滿智慧的種子在心里擱置太久,時常給它澆澆水,讓它享受陽光吧,它需要長大。漫漫的,會發現,包容別人,自己是快樂的`。
學會包容別人,試著包容別人,生活將充滿智慧!
包容就是寬容、大度的胸懷。每個人都說自己能夠做到包容別人,可是,我們真能做到嗎?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包容別人的。比如你的朋友不小心踩到了你的腳,你會怎么做呢?是跟他(她)大吵一架?還是包容他(她)原諒他(她)呢?我想,可能有人會選前者;也有人會選后者。如果換做我,我會選后者。首先因為大家都是朋友,毋庸置疑,朋友之間本來就應該互相包容的。那有些人就又該問了:“如果不是朋友,是不是就不需要包容了呢?”
我給大家講一個我經歷的事吧!那天,我們一家去順義玩。在回家的路上,車進了一個收費站。爸爸看見前面的欄桿抬了起來,就給了油門向前繼續行駛,就在這時聽見咣”“咣”的兩聲撞到前面的車了,爸爸趕緊停車,和媽媽同時下了車。這時,從前面奧迪的駕駛座上走下來一位阿姨。我一看這情形撞了人家的車人家肯定是要發火的,就見爸爸媽媽急忙給阿姨道歉,然后等著人家發火,可誰知,阿姨卻微笑著說:“您家車沒事吧?對不起,可能我家車太喜歡您家車了!”阿姨說完,大家都笑了……撞了人家的車,我們有錯再先,可人家那位開車的阿姨不僅沒有和我們大吵大鬧還關心我家的車有沒有問題,阿姨真的很寬容。你們看,這就是包容,即使互不相識。
包容別人就是包容自己。我想如果全國的人民都能互相包容的話,那咱們中國就更能成為名副其實的文明大國了。我們是祖國的接班人,所以一定要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
有關包容的作文2
我曾經在書上看過一幅佛聯,它出自湖南衡陽羅漢寺,是這樣寫的:大肚能容,問人間恩怨親仇,個中藏有幾許?開口便笑,笑世上悲歡離合,此處已無些許。談起這幅對聯,不禁使我想起了彌勒佛,手提空麻布袋,大腹便便,笑口常開,慈祥、厚道的外表,給人一種親和、寬容之感。大肚能容,開口便笑,這是一種多么寬大的襟懷。
寬容,就是饒恕別人的過錯,用寬厚的胸懷接納他人。不以他人之錯謂之過,不以他人之過謂之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我們要用一種寬容之心去體恤他人,莫一桿子打死,不給人自新的機會。“饒人不是癡漢,癡漢不會饒人”。
生活中,學會了寬容,就會贏得一份尊重;不懂得寬容,一味的去責難他人的人,換來的只是別人的憎恨,一味的刻薄他人,只會讓人厭之棄之遠之。寬容,給人帶來了快樂、開心;刻薄,給人制造了痛苦、難堪。
那怎樣寬容?諺語道得好,“恕己之心恕人”,與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敬他人,其實就是敬自己。只有這樣嚴以侓己,寬以待人,才能夠走近寬容。知人不必言盡,責人不必苛盡,得理不必搶盡,氣勢不必倚盡,凡事不必做盡,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厚道于己,這都是寬容。
面對刻薄的人,我們不要以牙還牙,更不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我們要用‘長者式’的胸懷去寬容他,只有這樣,才能夠化解他的“刻薄”,不置于“冤冤相報何時了”;面對寬容的人,我感到自慚形穢,因為我沒有做到寬容。
寬容,不但表現出是一種襟懷、氣度,也是一種很好的美德,更不失為一種智慧,她能夠化解誤會,增進友誼,往往能夠產生一股神奇般的力量。
一個懂得寬容的人,他不一定是一位長者,但他一定是一個成熟的、睿智的人;一個刻薄的人,一定是一個心胸狹小,小肚雞腸的人。寬容者使人可敬,刻薄者使人生厭。
同樣,寬容需要一種度量,“笑口常開,笑世上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寬容也需要一份大度、一種豁達,一個斤斤計較,心胸狹隘的人,是不可能懂得寬容的。但是,做人也不能一味的去寬容,一味的寬容就成了縱容,其實這不是在幫他,而是在推波助瀾,拖累他人,最終的結果會毀滅一個人。
人常說:多讀書養才氣,講責任養賢氣,重情義養人氣,慎言行養清氣,溫處事養和氣,能忍辱養志氣,可屈就養運氣,淡名利養正氣,不媚俗養骨氣,系蒼生養底氣,敢作為養浩氣,會寬容養大氣。一個寬容的人,足以說明他是一個涵養、修養極好的人,原來,寬容也是一種養生之道。
其實,古今欲成大事者,都必須要寬容于人,流氓地痞出身的'皇帝劉邦,就是懂得寬容、駕駑人心,所以才能夠成就日后的大事。寬容于人,進而為他人所接納、贊賞、欽佩,這正是做人立世的根基,根深蒂固,才能有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的一天;倘若根基淺薄,便枝衰葉弱,弱不禁風,難免未老先衰。只有學會了寬容,才能夠融入群體,與人和諧相處,暗蓄力量、悄然潛行,在不聲不響中成就自己,建立事業。
生活中,從容對待自己,寬容于他人,用一顆包容的心去看待身外之事。所以啊,人生在世,算什么命,問什么卜,欺人是禍,饒人是福,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參禪,讓我們用一顆寬容、淡定的心去面對眾生,造福自己,在容納他人的同時,也成就自己,于天于地,于人于己,就無愧我心啦。
有關包容的作文3
哪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壯健康成長?可是在教育孩子的問題當中往往會遇到許多的困惑,那么誰在困惑面前不犯錯誤呢?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句話好!作為父母不光要包容孩子的優點,更要包容孩子的缺點。
今天我參加了初二八班的20xx年的第一次家長學校,且看了教育專家盧勤老師的專題講座之后,我更深深的體會到父母的包容對孩子來說極其重要。包容不僅能培養孩子的情懷,還可以讓孩子成為一個大度的人,盡管如此,可是還有很多家長卻不能包容孩子。
包容有時候能成就孩子美好的未來,有時候也是孩子頑強活下去的勇氣和動力。比如盧教授講的那位戰爭中受傷的跳樓自殺的孩子,如果他的父母包容一點,那么這個孩子也不至于喪生。唉!可憐啊,可悲!現在的生活中因父母的不包容孩子走向極端的例子還少嗎?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把分數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為了孩子能考高分家長能承受一切、舍棄一切,可是他們卻從未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思想壓力是否會加重?有的孩子承受不住心理崩潰而得病,甚至有的孩子絕望而喪生,這些都是慘痛的教訓,醒醒吧,父母們!不要把分數看的至高無上,只要孩子盡心了、努力了就可以了,還有什么比孩子健康快樂的.活著更為重要呢?
實事求是的說,以前我也曾犯過類似的錯誤,不過還好我醒悟的早,醒悟的及時。現在我從沒有給孩子局限于分數,更不會因為考的差而痛打他們,我經常在他們面臨考試的時候告訴他們:“以平常的心態去認真完成你認為滿意的答卷就可以了。”這樣孩子也不會因為緊張而失分或者漏題了。
其實孩子比我們還看重他的成績,記得有一次,女兒放學回來一進門就滿臉不高興的撅著嘴說:“媽媽,我這次考砸了。”我一看這情形,就寬慰她說:“一次考不好不算什么,找找原因,下次努力考好就行。”哪個孩子不想考一個理想的分數回家報喜呢?考不好他們自己已經很難過了,家長如果不理解他,再罵他甚至打他,他不更傷心嗎?可是又有什么用呢?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也許還會適得其反。倘若換一種心態多理解體諒孩子,那效果就會大不一樣的,孩子會為你的理解與包容而感動,繼而變成學習的動力。這可是我的切身體驗哦,女兒在她們班級雖然不是很拔尖,但每次考試卻都有進步,而且她已經由原來的二百多名進步到一百四十名以內了,我很欣慰!這讓我想到了小時候我曾給他們講的《龜兔賽跑》的故事。女兒雖然進步很慢,但我相信在她的不斷努力下,她一定會成功的!
實例證明,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用寬容的心態面對孩子的成長過程,用肯定的教育方式教導孩子用心走好每一步,比固執的只要結果而效果好得多!所以家長要肯定孩子的每一分努力,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從錯誤中真正改變過來。人無完人,孰能無過?何況是孩子呢?孩子總歸是孩子,難免要犯錯誤,只要我們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去肯定、去幫助孩子改正,而不是片面的看待孩子、否定孩子,給他弄的體無完膚、無臉見人。孩子也有自尊心啊,給他留點面子,同時也是給他一個機會,一個改正的機會,這將會影響他的一生。所以在這里我呼吁各位家長朋友們,要包容我們可愛的孩子,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心胸開闊的、能夠應付各種各樣磨難的人,因為父母是孩子堅實的后備力量,是一個支持他的安全港灣!
有關包容的作文4
哲學家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別人犯錯了,我們為此雷霆萬鈞,那犯錯的該是我們自己了。
我覺得包容就是在心里上接納別人,理解別人的處事方法,尊重別人的處事原則。雖然要想做到包容不是那么簡單,但是我們還是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那樣你離包容就越來越近了,經過不斷的積累,最后你就會達到你的目的--包容。
人應該學會包容。多一些包容就少一些心靈的隔膜;多一份包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友愛。
有句話說:“謹慎使你免于災害,包容使你免于糾紛。”我們待人理應如此,要學會包容別人。如果我們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不伸出援手,那你的生活將毫無意義!
有這樣一則寓言,說的是兩匹馬同行,一匹將另一匹的脖頸咬傷了,結果被咬的反而主動安慰因咬傷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馬。故事雖小,卻揭示了天地間動人的品德,那便是包容。
寓言中動物的包容是以德報怨,佛教中彌勒的包容是“肚里能容天下事”,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怎樣來理解包容呢?其實,包容是一種境界。
通常的“包容”,即原諒他人一時的過錯,不去斤斤較,不耿耿于懷,和和氣氣地做個大方的人。包容在遇到矛盾時往往比過激的報復更有效。它就像一捧清泉,款款地抹去彼此一時的敵視,使人們冷靜下來,
從而看清事情的`本來緣由。同時,也看清了自己。寓言中那匹被咬的馬理智地選擇了包容,最終兩者和好如初。試想一下,倘若它針鋒相對,以同樣的方法還擊對方,那么除了兩敗俱傷,頭破血流之外,還能帶來什么呢?因此可以說,寓言中的國馬其實是很明智的,它的明智在于“以德報怨”。
包容別人是對別人的理解,是一種放得下的大度,是一種與人為善的觀念釋然。而包容自己則是一種豁達,冷靜與理智,包容自己并不是放縱自己。
包容是一種非凡的氣度、寬廣的胸懷,是對人對事的包容和接納。
包容是一種仁愛的光芒,是對別人的釋懷,也即是對自己的善待。
“得饒人處且饒人”“忍一時心平氣和,退一步海闊天空”,都是教導我們要包容別人。因為因包容而產生的力量是巨大的。包容,能化解人與人之間的恩怨;包容,能使事業興旺發達。
“處己何妨真面目,待人總要大肚皮。”這句話也告訴你要懷有一顆包容的心這個道理。反之,如果世上的每個人都不會包容,只會斤斤計較,那整個世界可能終日血雨腥風,暗無天日。
俗話說:宰相肚里能撐船嘛!我們應該用禮貌去待人。若無寬恕,生命將永遠被永無休止的仇恨和報復所控制。我們只有善于團結,才會得到友善的回報!
一個班級體,理應是全班同學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可是,卻恰恰相反,不但不能團結一致,還分門別類,總是抓住別人的小辮子,只因為他某件事情的過失,就來判定一個人的好壞善惡,是萬萬要不得的。我們應該懷有一個寬廣的心胸,去原諒朋友,原諒生活中的人人!
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發生的決不是兩匹馬這樣簡單的事。生活,往往紛繁,又常常平淡。正因為包容就像水,使紛繁經過過濾變得純凈。
有關包容的作文5
哲學家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優雅的康德大概是不會有暴風驟雨的,心情永遠是天朗氣清。別人犯錯了,我們為此雷霆萬鈞,那犯錯的該是我們自己了。
現代的戴爾卡內基不主張以牙還牙,他說:“要真正憎惡別人的簡單方法只有一個,即發揮對方的長處。”憎惡對方,恨不得食肉寢皮敲骨吸髓,結果只能使自己焦頭爛額,心力盡瘁。卡內基說的“憎惡”是另一種形式的“寬容”,憎惡別人不是咬牙切齒饕餮對手,而是吸取對方的長處化為自己強身壯體的鈣質。
狼再怎么扮演“慈祥的外婆”,發“從此吃素”的毒誓,也難改吃羊的本性,但如果捕殺凈盡,羊群反而容易產生瘟疫;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但一旦英雄寂寞,不用關進柵欄,兇猛的老虎也會退化成病貓。把對手看做朋友,這是更高境界的寬容。
林肯總統對政敵素以寬容著稱,后來終于引起一議員的不滿,議員說:“你不應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林肯微笑著回答:“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難道我不正是在消滅我的敵人嗎?”一語中的,多一些寬容,公開的對手或許就是我們潛在的朋友。
三峽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誰對三峽工程的貢獻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學家潘家錚這樣回答外國記者的提問:“那些反對三峽工程的人對三峽工程的貢獻最大。”反對者的存在,可讓你保持清醒理智的頭腦,做事更周全;可激發你接受挑戰的勇氣,迸發出生命的潛能。這不是簡單的寬容,這寬容如硎,磨礪著你的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鋒芒。
雖然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有義務捍衛您說話的權利。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它包含了寬容的民主性內核。良言一句三冬暖,寬容是冬天皚皚雪山上的暖陽;惡語傷人六月寒,如果你有了寬容之心,炎炎酷暑里就把它當作降溫的空調吧。
寬容是一種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電風暴一時的肆虐,才有風和日麗;遼闊的大海容納了驚濤駭浪一時的.猖獗,才有浩淼無垠;蒼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強食一時的規律,才有郁郁蔥蔥。泰山不辭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方能成其大。寬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納百川的江河湖海。
與朋友交往,寬容是鮑叔牙多分給管仲的黃金。他不計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貪生怕死,還向齊桓公推薦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與眾人交往,寬容是光武帝焚燒投敵信札的火炬。劉秀大敗王郎,攻入邯鄲,檢點前朝公文時,發現大量奉承王郎、侮罵劉秀甚至謀劃誅殺劉秀的信件。可劉秀對此視而不見,不顧眾臣反對,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計前嫌,可化敵為友,壯大自己的力量,終成帝業。這把火,燒毀了嫌隙,也鑄煉堅固的事業之基。
你要寬容別人的齟齬、排擠甚至誣陷。因為你知道,正是你的力量讓對手恐慌。你更要知道,石縫里長出的草最能經受風雨。風涼話,正可以給你發熱的頭腦“冷敷”;給你穿的小鞋,或許能讓你在舞臺上跳出曼妙的“芭蕾舞”;給你的打擊,仿佛運動員手上的杠鈴,只會增加你的爆發力。睚眥必報,只能說明你無法虛懷若谷;言語刻薄,是一把雙刃劍,最終也割傷自己;以牙還牙,也只能說明你的“牙齒”很快要脫落了;血脈賁張,最容易引發“高血壓病”。“一只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寬恕。”安德魯馬修斯在《寬容之心》中說了這樣一句能夠啟人心智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