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愛我家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愛我家作文1
我的一家整天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很難得有“熱火朝天”的場面。然而這幾天,我家卻一洗平時“悄愴幽邃”的面貌,變得“熱鬧”了起來——
我們每個人都有艱巨的任務在身。老爸,為了考技師,必須得通過英語,計算機的考試,可他卻偏偏對這種東西一竅不通。老媽,是一位電工,最近也忙著學習,考試。而我,更不用說了,明年升初三不忙才怪呢!雖然我們各有各的事,但還是很積極地互相幫助,所謂“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
群英會
唉,說“群英會”,其實也名過其實了一點!那可不比當年周公瑾辦的那個!我們的“群英會”只不過是聚在一起,談談學習的方法,幫助幫助對方罷了!
“在三相正弦電路中母線或匯流排的A,B,C······”——老媽認真起來可是一本正經的,和平時判若兩人。她正流利地背著題目。
可親愛的老爸便沒那么走運了!看著他慢吞吞地背英語單詞,還真叫人為他捏把汗!“‘一’是‘one’:o-n-e ;‘二’是‘two’:t- w-o ;‘三’······‘三’是······”老爸總是“犯規”,說好不看,可又趁我不注意時瞄了一眼,“噢!我知道了:t-h - r- e!”
“老爸!不對!‘三’是t-h -r -e -e!”我糾正道。
他還硬笑著說:“口誤!口誤!繼續,‘四’······”
我總覺得,叫老爸學英語,那可真是“活受罪”!都快四十的人了,讓他怎么記得住一百句專業英語?不過他很賣力,很用功。我為了幫他,想出了用中文注音的方法。唉!說出來“有傷大雅”。區區一個單詞:figures,他讀來讀去不熟練,無奈,只得在上面寫著“番茄絲”,并在后面加了個括號,提示他用上海話講!嗚呼——
失荊州
比起三國時關云長那“大意失荊州”,這也算不上什么,不過卻也給我帶來了莫大的打擊!
上星期期終大考我的數學沒考好,很多題目都是知道怎么去做,卻只因為“大意”而以失敗告終!
“你知道你這次為什么考不好?”老爸語重心長的問,和背單詞那會兒簡直像變了個人似的,“粗心?不懂?”
“粗心!”老爸每次這樣問,我也每次這樣答。
“沒‘粗心’這種東西!為什么做1 1時,你不會粗心?為什么我背‘one’時不會背錯?你啊!題目多做做!原因不是‘粗心’,而是做得太少了!Too little!”老爸挺自信地說了句英語,就出去背“番茄絲”之類的了。
“老爸,是‘too few’,‘題目’是一個可數名詞!”雖然我心情不好,但總不能“見錯不改”吧!
“謝了!——你做題吧!”
這時,老媽進來了:“沒關系!一次考得不好而已,我相信你會行的!打起精神來吧!”老媽想得真周到,還倒了一杯茶給我······
父母的'教導和安慰令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感覺!他們在我沮喪的時候為我上了一節人生課。那天就這樣過去了······
連環計
“連環計”原是赤壁之時龐士元為曹孟德獻的一計,為的是更容易地用火攻。而在我家學習的過程中,也有一計,謂之“連環計”,可是意思卻和鳳雛先生不一樣!見識一下吧:
“王旁青頭戔五一,土士二干十寸雨……”老爸正頂著高溫背著字根表。老媽突發奇想,讓老爸給她打復習資料,正好可以練練打字速度,老爸欣然允諾,雖然打得比拖拉機開還慢,但他卻仍忙得不亦樂乎!
——此乃“連環計”第一步也。一方面可以使老爸提高打字速度,另一方面又可使老媽不在這種事情上浪費時間,直接拿現成的資料,妙哉!
“老媽——”我也發了出了求助信號,“幫我輔導一下物理吧!‘電’真討厭!”
“來了!‘電’很簡單!基礎一定得打好,先讓我看一下你的教材!”老媽很爽快,真不愧是專門研究“電”的!佩服……
——這便是第一步,這樣既可以使我更扎實地掌握,還可以幫母親鞏固一點基本知識!
同理:第三步就是我的任務啦!
——“‘二十’是什么?”
“t-w-o-n-t-y,對嗎?”
“不對,是e,t-w-e-n-t-y!”
“我有個問題,為什么‘二十’是twenty,而‘第二十’卻是twentieth?不是直接加‘th’的嗎?”我很高興沒英語細胞的老爸能問出這第“高質量”的問題!
“這個嘛,我告訴你……”
——這就是聞名于我家的“連環計”!
這幾天的緊張學習風們三人同甘共苦,齊心協力,相信不久的將來,我還會補上一個小標題,曰:“鴻門宴”。
在這樣的一個家庭氛圍內學習,真是找到了不少“學問的趣味!我愛這個氛圍,更愛我這個家!
我愛我家作文2
回顧一生的經歷,回顧在圖書館30多年的職業生涯,我感慨萬分。退休在即,我對圖書館越發留戀,并非老馬“戀棧”,實在是割舍不下那幾十年來的情愫:我愛自己的“小家”,更愛圖書館這個“大家”,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魚和熊掌我都愛,都想得到,且無怨無悔,愿死生相隨……
先說我的小家。我與我老公是在上世紀70年代插隊蘇北農村時相識的。我們在一個大隊當赤腳醫生,為農民治療血吸蟲病,在一起搞墻報,他的睿智、堅韌和厚道很快動搖了我“一心一意”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堅定信念——我倆結下“革命友誼”,繼而“私定終身后花園”。那份“山渣樹之戀”純真的愛,伴我度過了那段艱難的蹉跎歲月。
其后,因在血防工作上作出成績,我倆陸續被公社推薦上學,畢業后當了教師,80年代初,又相繼調回南京,我老公在省級機關工作,我則調到了圖書館,一家三口,加上我婆母,其樂融融,日子過得平靜而幸福。
不料天有不測風云,1992年初,我老公突然胃大出血,經手術切片檢查,竟是胃惡性淋巴瘤,且已到中期,當即入住省腫瘤醫院。在他生死未卜兩年多的化療期間,我刻意強化自己性格中樂觀堅毅的一面,我雖然背地里哭過很多次,但從來沒在他面前流過一次淚。每天早上,我會為他送去湯湯水水。我知道他總是站在腫瘤醫院12樓干部病房陽臺上,望眼欲穿地盯著醫院大門口我必經之地,所以我總是提前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然后笑盈盈地出現在他面前。晚上下班后,我還要去醫院陪他說說話解悶。回到家中,還有老人小孩、一大堆的家務事在等待著我,天天要忙到半夜。一段時間,我愛人因白細胞急遽下降而無法繼續化療,醫生告我“要有所準備”,我老公的情緒也十分消沉。我百般鼓勵他要好好地活下去,為了讓他能繼續治療,我四處求醫問藥,在醫院出現血荒的時候,我到處去找血漿,又找人為他輸血……三分藥物七分精神,我執著的愛幫助他終于走出了死亡的陰影。
許多人都說,媳婦和婆婆是天敵。然而,在我家卻是婆媳情深。我婆婆是一個知書達理的職業女性,心地善良,對人很好。我是獨女,自小倍受家人寵愛。初為人婦到婆家時,婆婆對我憐愛有加,并多次背地告誡我老公,要他對我好。我也多次對婆婆說:“我從小母親不在身邊,你就是我媽。”偶爾我與老公發生口角,婆婆鐵定是站在我這邊的。我兒子大學畢業后去了國外讀書,家中成為“空巢”。每次婆婆住院,我為了不讓我老公勞累,值夜洗浴,吃飯喂藥,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全是我一手操持。有時婆婆大便弄到身上,我一邊幫她洗,一邊還不斷安慰她不要急。同房病友屢屢誤以為我是我婆婆的'女兒,我老公是女婿,在得知真象后,無不感嘆噓唏:現在這樣的媳婦太少了。為此,我家多次被XX市XX區評為“尊老好家庭”。
令許多人感到意外的是,我在家庭遭遇如此重大壓力之下,學習和工作竟也在不斷進步。在我愛人生病前夕,我讀完了圖書館專業夜大專科,又完成了北大圖書館函授專業本科學業,逐漸成為單位的業務骨干,并被提升為部門副主任,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91年,在全國黃鶴杯圖書館專業知識競賽中,我連過數關,獲得編目個人第五名、團體第四名的好成績。業余時間,我勤學不綴,先后在全國和省一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余篇,多次獲得全國和省級論文獎,多次參加課題研究,獲國家獎項,家中各種獲獎證書一大摞。我多次參加省級機關和社區演講比賽并獲獎,還多次給圖書館大專班的學員講專業課,給本科學生指導畢業論文。 1996年,我被破格晉升為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幾年后,又順利晉升為研究館員,成為當時全省圖書館界為數很少的女性正高級人才。20xx年,我被省圖書館學會會員代表大會選為省學會秘書長。任職期間,每年都有針對性地策劃和組織全國性、跨地區、全省性各種類型、各個層面、豐富多樣的學術活動、評獎活動,舉辦各種報告會和培訓班,與國內外圖書館有著聯系與合作,學會工作年年有創新,有好幾項活動在江蘇都是首次。通過這些活動,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提高了圖書館學術水平,在全國和全省圖書館界產生了積極影響,有效地推動了圖書館事業的建設、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省學會連續八年在中國圖書館學會組織的年會中獲組織獎,受到表彰,20xx-2009連續兩次被中國圖書館學會評為“全國先進學會”。
有人曾問過我:“你這么大年齡了,成天精神抖抖顛顛簸簸的究竟圖什么?”我也曾問過自己,是習慣行為,還是性格使然?其實,這都不是主要原
因,最根本的,還是心中那個為之“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揮之不去的“圖書館情結”。
光陰荏苒,今年1月19日,是我與老公結婚33周年紀念了。我笑問我老公想送點什么給我。這個書呆子是“秀才人情紙半張”,一張祝福卡上寫了四句打油詩:“與君結連理,斯世愿足矣。唯盼有來生,我要再娶伊。”在“謝謝你對我的愛,今生今世我難忘懷”的樂曲聲中,我倆“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從四只已不再年輕的眼中,流淌出的是濃釅得化不開的深沉的愛……
我愛圖書館!我愛我家!
我愛我家作文3
人都有戀鄉情結,不知為什么,最近,我寫起家鄉的故事來,感覺那么親切,越寫越愛寫,好像不是手在寫,而是一條思鄉情感的線把我牽回到了我可愛的家鄉,使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古人所說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園情”的經典名句,一件震撼我心的往事也瞬即融入了我的腦際,使我思想感情的潮水洶涌澎湃,浮想聯翩,于是,我把它重新記錄下來,也是對無限熱愛家鄉的子民一個善意的交代。
強烈的感念驅使我把思緒追溯到20xx年的8月1日,這是一個明媚的夏天,早晨的家鄉長空還是沉寂、靜謐的,只有三三兩兩的人在村委門前大街走過,似乎跟往常一樣的平靜。不一會兒,這種平靜在漸漸地被打破,就像一塊光滑平整的石子,投向平靜的湖面,形成了一圈連著一圈美麗的漣漪,這使我那顆本來平靜的心也開始激蕩起來,我看到從大街的西頭開過來一輛轎車,緊接著又從大街的東頭開過來一輛,也就是一個小時的當兒,一輛輛汽車魚貫開到了家鄉村委大院前的大街上,從車上走下了一撥兒、一撥兒打扮入時的俊男靚女,打眼一看,有30多人吧,好奇的家鄉老人見來了這么多人,就想湊上前看個究竟,只一會兒工夫,村委大院門前就圍滿了人,使往日里冷冷清清的喬家村委大院分外熱鬧,給家鄉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幾位上了年紀的婦女還相互指指點點,“你看,那不是XXX的兒子?”“是啊,那個那不是XXX家的閨女?”“我看像,他們這是回來干什么?”她們一邊議論著,一邊猜疑著。只見這些不速之客一個個從兜里、包里往外掏錢,排著隊登記交錢,老家一位熱心人正用瀟灑的毛筆字給他們張榜公布,一旁的另一個人則有意大聲報著數:“500、20xx、5000、一萬......”這個時候,在大門外圍觀的人似乎看明白了,“奧,原來他們是專門回來捐款的”“聽說最近準備修路,可能是捐款修路的吧”,聰明的村民猜的一點沒錯,家鄉這些在外工作、生活的40余名各界人士,就是自發地組織起來為家鄉修路捐款的,無形中掀起了一次震撼人心的“修路捐款大行動”,大家從四面八方聚到一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奉獻一片愛心,這是為家鄉鋪路奉獻的一份真愛,攜手共建自己美好的家園,為子孫后代造福。這場自發的感恩行動,似乎是大家醞釀已久的共同愿望,要在某個時機迸發,大家共同的心愿是要感恩這片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感恩滋養我們的山山水水,感恩家鄉的父老鄉親,感恩在這片紅色土地上犧牲的前輩。
在這些捐款者中,有的是已經出嫁在外的女同胞,仍念念不忘生身養身的故土;有的是兄弟、姊妹一同前來捐款,攜手回報家鄉;有的勸說著自己的兄弟、姊妹捐款,并為他們墊付捐款,用善舉感動自己的兄弟、姊妹。那壯舉、那氛圍,令人鼓舞,令人震撼,震撼了寂靜的山村,震撼了村委大院,震撼了家鄉的父老鄉親,也震撼了城關街道辦事處在場的領導們。置身于現場,親眼目睹了這次震撼人心的行動,那激動人心的場面,那慷慨解囊的義舉,那含淚感念的父老,在我腦海里一幕一幕再現,我始終被這種精神打動著,毫不猶豫地加入了這次“愛心捐款大行動”,向家鄉捐款20xx元,家鄉內外捐款的義舉形成了巨大的合力,共募捐12萬多元。這飽蘸著顆顆游子之心的十幾萬元捐款為家鄉建設鋪好了基石,在家鄉父老心中鋪好了一條路。
在如此熟悉可愛的家鄉村委大院里,使我變得不熟悉起來,讓我深深地感動了一回,也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如此大的效應,如此大的規模,如此多的捐款數額,發生在物欲橫流的社會里,發生在沒有村黨支部、村委的非同尋常的條件下,這一切似乎都難以置信,許多人都說沒想到,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個人會有這么大的勇氣?為什么群體會有這么大的向心力?為什么會自發地掀起為家鄉建設募捐潮?一番深入思考這許多個為什么之后,我終于找到了答案,因為喬家是大家魂牽夢縈的故鄉,是一片神圣的紅色土地,是一片需要大家關注與奉獻的土地。作為家鄉的子民,誰不期盼著自己的家鄉更加美好?家鄉的每一發展變化,都感到十分欣慰鼓舞,誰希望自己的家鄉泥石垃圾當道,污水四濺?家鄉的坑坑洼洼成了大家血脈中的陣痛,也阻礙著家鄉的發展,大家把義務和責任內化為感恩的力量。把感恩家鄉變為為家鄉貢獻力量的價值所在。假若這種感恩之舉是為了揚名,為了家鄉的什么回報的話,那么,我相信沒有一個人會來參與,大家心底坦然,敞開心扉報答家鄉父老鄉親,為的只是對于家鄉這片熟悉故土的熱愛,為的只是家鄉父老鄉親過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當看到家鄉條條大路貫通,就心滿意足了。
回味著這次為家鄉捐款行動,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心愿,那就是為了家鄉人民踏上條條幸福路,走在美麗中國的社會主義康莊大道上,奔向光輝燦爛的美好明天!
喬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