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魯迅的書中沒有華麗堆砌的辭藻,也沒有大段的空談高論,只有樸實的白話文字,一點點勾勒出魯迅想表達的一切。而在這通俗易懂的文字背后,是尖銳辛辣的諷刺,像一把解剖刀,剖開那個黑暗社會的表皮,把其中的種種病態毫不留情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這是多數人對魯迅作品的認識,但從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一書中,我可以看出魯迅也有溫柔的一面。
《朝花夕拾》這本書,原名《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1926年創作的10篇對自己童年與青年時期一個個生活片段的回憶性散文,也是魯迅唯一的一部回憶性散文集。這些文章,用內涵飽滿的童年往事和作者天真爛漫的童年感受,批判了舊社會的一些陳腐觀點,讀來津津有味,仔細品讀,卻又值得深思。
每個人心中都有獨屬于自己的“百草園”,那是我們記憶深處的心靈家園。魯迅的“百草園”,并不絢麗,但也不乏味。書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我最為喜歡。從這篇文章中,我看見了一處荒廢但不失生機的小園地,在園地里玩耍的小魯迅;一所有著嚴苛先生的私塾,也讓我看到了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迫。那碧綠的菜畦、紫紅的桑椹;像小珊瑚珠攢成小球的覆盆子;伏在菜花上嚶嚶嗡嗡的黃蜂;從草間直竄云霄的叫天子;低唱的油蛉和彈琴的蟋蟀們……無不折射出魯迅心底對自然的熱愛、對自由的向往。我仿佛看見了幼年時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鉆進了百草園:與昆蟲為伴,采野花野果;與伙伴捕鳥,聽長媽媽講故事……羨慕之余,我仿佛又聽見了壽鏡吾老先生舉著長長的教鞭,嚴厲地高喊著:“人都跑哪里去了?”
此外,書中的作品一直貫穿著一個“我”,即魯迅本人。如在《狗·貓·鼠》中,仇貓的“我”;在《藤野先生》中,虛心求學的“我”……這一切,作者都以一個天真孩子的視角訴說著,引發了我的共鳴。
如今,我正在讀高三,每天在為學業努力奮斗。晚上寫完作業,我站在窗前凝望著夜空里的繁星,獨自享受著那份靜謐……童年已漸漸遠去,留下的只是一些瑣碎的記憶。我細讀《朝花夕拾》,懷念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向往自由。
然而,“朝花”常常等不及“夕拾”,生命很短暫,也很寶貴。我們每個人都應將“百草園”這片心靈的圣地留在心底,走出心中的“百草園”,走入新一代的“三味書屋”,這才是對童年“百草園”更好地守護,這才是不負美好韶光。
愿每一位同學,不懼求學之路的艱苦,歸來仍是“百草園”中的那個美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