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果乾坤已定,失敗成為注定的結局,是選擇毅然放棄還是選擇死拽著最后一點執念堅守?
相比之下,“放棄”這個選擇無疑輕松了許多,面對殘酷嚴峻的失敗注定決然了斷,自此撒手不再理會。在歷史上,項羽遭到突圍自刎而死,這便是做了一種對身心的救贖和解脫,容易而較為干脆,對處境的認知清晰和適可而止的選擇固然沒有錯,戰敗有愧人民撒手人間的舉動也同樣可以理解。項羽,不愿為虜也不敢面對民眾,放棄則是對自尊最好的保護。
李煜同樣為一國之主,在困境之中卻做出了相反的決定。
當時的南唐在宋的壓迫下顯得尤其無力,一味堅守,看來也十分荒唐。但較于“放棄”,堅守,明顯顯示出了更加的不易與心酸,是對君主李煜的長期折磨,此時更像是一株夾縫生存的無助野草,拼命嘗試各種生存途徑,卻屢屢碰壁,沒有“放棄”毅然決然的撒脫,反倒更加展現出南唐那無力的窘態,人民生活艱苦,城內戰亂,在當時南唐無疑慘遭戰敗。
現在世人們唾棄李煜,我認為他身上確有人難以察覺的不易。與項羽不同,李煜為了國家和人民,把自尊踩在了腳下,他雖然遠比不上項羽的英勇精明,也極其缺乏治理國家的能力。最后雖然為虜,但依然無法忘卻自己的國家,正因為他對國家那種無懼的熱愛,促使他選擇了背負千古的罵名,堅守的不只是他的國家,堅持更是他的心中的那份信念。
古往今來,無論放棄或堅守,人們都是在為自己珍惜的東西不斷爭取奮斗,事事都有變故,結局往往不盡人意,在失敗面前勇于捍衛可貴的東西,或是尊嚴,或為國家,最可貴的依舊是做出決定那瞬間的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