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被顧及的“自尊”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當你的自尊受挫時,你是否放下過自尊,或是你知道如何保護他人的自尊嗎?
初中那所學校,好的師資力量、學習環境通通尖子班優先考慮,尖子班如同老師的寵兒,普通班成了老師眼中的“壞孩子”,把普通班貶得一文不值,普通班無法直接反駁,他們把攻擊對象換成了尖子班。每次春游、文藝表演、運動會尖子班獲得第一二名的比比皆是,他們都會認為尖子班只不過是一群只會死讀書的書呆子,不過仗著成績好老師故意放的水,即使是用實力贏得。尖子班與普通班各種爭鋒對峙,吵鬧不休,也無法共處。
曾經形影不離的兩個好友小A和小B鬧成如今的形同陌路。記得晚自習考完試,回到寢室本就筋疲力盡。不知是哪個室友談到今晚的考試,小A就向我和小B訴苦,試卷如何如何難,這道題不會那道題不會,簡直比學渣還學渣。其實小A比我和小B的成績都要好,我只當她太過謙虛。小B想來沒考好,本就很差的臉色,脫口而出:“你看你又來了,明明是個學霸還向我們真學渣說這些。”小A沒料到會這樣,忙說:“不是的,我是——”
“是!我們學習等級不一樣,走了,小C(我名字)。”小B滿臉不耐煩,拿起臉盆去洗腳。我也不知說什么好。從那開始,曾經無話不談的鐵三角,成績成了我們之間的雷區。沒有人知道原因,更沒有人為此解釋。后來我偶然看到松浦幸太郎寫過的一段關于“偽自尊”的話——
聰明的人,努力的人,可以靠才華和勤奮達到某種程度的成功,但他們往往無法再更上一層樓,此刻阻擋他們成長的就是“自尊”,這種“自尊”很可能是我們為了保護自己,向人炫耀,打壓對方存在的鎧甲,看似堅不可摧,實則不堪一擊。
是的,正是這種所謂的“自尊”,讓普通班為此捍衛,各種瞧不起尖子班,想要刻意打壓對方,證明自己并不比你們尖子班差。我的朋友小B為此避開那些太過耀眼的人和事,而保護自己最后的“尊嚴”。
20世紀80年代初,有這么一件事。廣場上的雕像眼睛被涂黑了,女職員迪爾瑪被派來協助保羅調查此事。竟發現是個少年爬上一尊尊雕像,把眼睛涂黑。沖動的保羅訓斥了那少年,并要逮捕他。迪爾瑪卻及時制止保羅的抓捕行動,她告訴保羅,她發現那少年的左眼是瞎的,他準是被雕像明亮的雙眼刺傷了自尊心。迪爾瑪于是決定為每一尊雕像戴上墨鏡。果然,雕像們再也沒遭損害。迪爾瑪的做法無疑溫暖了他人,多年后成為巴西歷史上的首位女總統。
“自尊”這東西,過多則成“虛榮心”,過弱則成自卑。我的朋友小B正因太過在意“自尊”,受不了比他人弱,受不了比她強的人反而比她還謙虛,受不了這種“尊重”,所以她選擇遠離。為了這點“自尊”,往往不愿與人共處一事,用一種看似要強的形式獨立存在。
所以這時,我們為何不放下這種不必要的“自尊”,用一種不需要他人太過尊重的方式獲得成功。把自己平時看得太過驕傲的東西扔掉,與人平等的交流。物理老師曾告訴我們,在沒成功之前,要記得成功三要素:一、不要臉,二、堅持不要臉,三、繼續堅持不要臉。不要覺得好笑,因為只有你獲得成功時,才能獲得真正的尊重,也就是真正的自尊。
而小A在謙虛的同時,看似照顧了他人的自尊,卻忽略了比她還要弱的人會是怎樣的無地自容。面對小B諷刺的言語,卻沒有做恰當的解釋,才釀成了后來的悲劇。像迪爾瑪善于體察人心,容人之過,這是一種高層次的糾錯,因為在里面包含了暖心的成分,用行動體諒了他人。在正確照顧別人的自尊時,不一定要用一種太過謙虛的方式,而是換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幫助,并在這過程中加以鼓勵,才能真正顧及到他人的自尊,一種對人尊重的方式。
自尊我們雖需要,但善于改變自尊的人,才會有無限的可能,贏得他人真正的尊重;善于保護他人自尊的人,才是能真正顧及他人的感受,或者換一種不需要小心翼翼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