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那么,什么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童話的孩子-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那天去新華書店,忽然發現了整柜整柜的《安徒生童話》。納悶之余,我才恍然想起今年正是這位舉世聞名的丹麥童話大師誕生二百周年。于是許多幾乎快被遺忘了的經典故事又被重新搬了出來,再次將那些遙遠的記憶刻入了人們的腦海。
我想,這是否也是一種返樸歸真呢。
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讀安徒生童話了。盡管那時認識的字少得可憐,卻似乎一點都不會影響我的閱讀。我依然為他欣喜,為他悲傷,為他感動。
我一直相信,閱讀需要的是心境。
許多人總是固執地認為,童話就是寫給小孩子們看的。其實不然,甚至可以說,成人往往比孩子更需要童話。
生活在如今這個太過現實的社會,大多數人早已麻木在各種刻板的、程式化的生活中。靈魂也漸漸地不再被觸碰,不再被任何什么感動。
習慣是一種很可怕的力量。當你習慣了終日的乏味,習慣了心靈的無所事事,這一切好像也就不足為奇了。但卻是如此悲哀——當我們的心慢慢地被現實所吞噬,被時間所蒙蔽,被塵埃所掩埋。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生活嗎。
成人們的世界和孩子們的到底是不同的。面對著現實,他們大多選擇了放棄夢想,放棄幻想,或無奈,或心甘情愿地被“生活”二字束縛著。平淡也好,無趣也好,他們只是無言地屈服了,或者說,只是默默地接受了所謂命運的安排。
所以他們不相信童話。
重新捧起那些曾咀嚼過無數次的文字,我的心中依然溫暖。
這位偉大的文學大師,正是用他那神奇的筆,刻出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一段段不朽的傳說,一個個永生的靈魂。他們宛若一件件完美的藝術品,經歷了時間的磨礪,卻只是讓人更加銘記。
我從來都不覺得安徒生的故事只適合孩子們聆聽。要知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從一個懵懂孩子逐漸走向成人的,我們的內心深處都藏著一個夢,一個僅屬于我們自己的夢。它從來都不曾消失過,只是常常被人們所遺忘。
然而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兩百年來,安徒生的靈魂都不曾消失過。他一直都微笑地注視著他的孩子們。
我們,你們,還有他們,都是生活在童話里的孩子。
你是否看到了,安徒生留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是一個個夢境般的故事,他還用自己的文字向所有人展示了,他心中的美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