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參觀氣象局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參觀氣象局作文1
你知道天氣預報是怎么來的嗎?你知道霧霾是什么嗎?你知道雷電災害的防御嗎?
今天,我們實驗小學組織四年級全體師生一起去參觀縣氣象局,聽到這個消息后,同學們都興奮不已,喜形于色。在一片片歡聲笑語中,我們不一會兒就來到了氣象大樓的門口。
這座大樓看起來既威嚴又氣派,一位講解員叔叔先引領我們來到了大樓的二層,告訴我們這里是氣象探測室,里面有很多探測設備,比如說溫濕度、降水量、風速、太陽輻射等等都是從這里監測到的。這真是太神奇了!原來,我們看到的、聽到的天氣預報都是從這里發出來的啊!
參觀完了二樓,我們又返回來到了一樓的大廳,大廳的墻壁上掛了許許多多關于天氣的小知識。在這里,我知道了霧霾是由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組成的,它們會讓空氣變得陰沉灰暗,它還會對身體造成危害。而我們的應對方法就是要避免霧天晨練,盡量減少外出,出門要戴口罩。同時我還知道了雷電防御指南。例如:雷電天氣的時候在空曠地不能打傘,不能把農具、羽毛球拍、高爾夫球桿等扛在肩上;要切斷危險電源,不能在樹下、電桿下、塔吊下避雨;盡量不使用無防雷裝置或者防雷裝置不完備的'電視電話等電器……
不知不覺我們的參觀就接近了尾聲,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戀戀不舍地返回了學校。在回去的路上,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在災害發生之際,也許一個防災救災的小知識,都有可能成為保護自己、保護家人甚至保護他人的“生命急救箱”。
參觀氣象局作文2
校記者站組織小記者參加“氣象開放日”社會實踐活動,我的心里可是樂開了花。到了氣象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鑲嵌在草叢中的三塊大理石,一塊意為天,一塊為地,還有一塊為人,這些大理石,是用來喻意人要和天、地大自然和諧相處。
“各位小記者們,今天我是你們的導游,一會兒就由我給大家介紹氣象知識。”一位帥氣的氣象老師領著我們來到了一座彎彎曲曲的橋前,春風吹拂著橋邊的'柳枝,柳樹姑娘仿佛正在梳理著自己美麗的頭發,橋下的河水看上去真靜啊,靜得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河水看上去真綠啊,綠得像一塊無瑕的翡翠。
“這面墻,名叫風云墻。”聽著老師的介紹,我看到了這面墻有兩個面,第一面寫著“測時代風云,繪人間氣象”,反面寫的是“愛敬團創發,家業結新展。”接著,我們走過一座和諧橋,來到了一座大院內,其中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個高高的大桿子,上面有一個像小杯子似的東西,它叫三杯風速儀,是用來測風向的,還有一根豎起來的銀色的針,那就是避雷針了,還有百葉箱,里面有四根溫度計,分別有干、濕溫度計,有的百葉箱是人工的,也有自動的……
這次實踐活動讓我受益匪淺:氣象真是太神奇了,老天的事都能知道。
參觀氣象局作文3
今天,我以小記者的身份來到了德州市氣象局。老師告訴我們,這里就是監測德州天氣,并播出天氣預報的地方,我聽了特別興奮。
我們首先來到氣象科普館,從外表看,科普館并不大,但是走進去才發現里面真是別有洞天。科普館兩側的墻面上張貼著許多天氣知識的圖片。比如,我們的地面和天空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等,人類就生活在對流層中。還有冰雹、龍卷風是如何形成的,惡劣天氣的預兆等。
此外,我還了解的天氣探測儀器的.歷史。20世紀60年代使用EL型風向風速指示器,70年代使用濕度鑒定箱,80年代使用的遙測雨計、多普勒雷達以及CZ-2F運載火箭等等。這些儀器都讓我大開眼界,也證明了我們科技在不斷發展進步中。
在參觀完科普館后,老師還帶我們去了天氣預報播音員工作的地方。為了讓我們體驗播音員的工作,我們幾名小記者還站到演播室里錄了簡短的天氣預報呢!
通過參觀氣象局,讓我了解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以后有時間,我還要來參觀。
參觀氣象局作文4
7月14日上午,頂著炎炎烈日,《鄞州日報》小記者出發參觀鄞州區氣象局。
我們懷著滿滿的好奇心踏進了氣象局的大門。我們首先來到了一個影視廳觀看了關于“臺風”和“觀云識天”的宣傳片,讓我明白了怎樣識別天氣和臺風的知識。我細細地看,用心地記,一扇扇的知識大門仿佛正向我敞開……之后,我們在球幕影院體驗春、夏、秋、冬的四季輪回,在4D影院探索地球的奧秘。我們個個沉醉其中,身臨其境,宇宙氣象真的好奇妙啊!
參觀后,我們就直奔主題——采訪專家。我拿出本子和筆,有模有樣地向專家提出了“閃電是怎樣形成的?”專家回答說:“閃電是由于空氣的上升運動,大氣不穩定,產生對流,發出電流,所以就形成了閃電。”他的回答把我聽得一愣一愣的`,得好好琢磨琢磨……其他小記者也紛紛提問,專家像戰士一樣把我們提出的問題統統都給“消滅”了,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采訪即將接近尾聲,我們也心滿意足地裝著一肚子的知識回家了。通過這次采訪讓我們知道了許多關于氣象的知識,對變幻莫測的天氣有了更多的了解。
參觀氣象局作文5
迎著和煦的春風,邁開輕快的腳步,學校里一年一度的參觀實踐活動又開始了,這次我們四年級要參觀的是青陽縣氣象局。
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帶著滿肚子的疑問,來到氣象局。這里到處是高科技儀器,隨著解說員的步伐,我們來到了二樓的氣象發布中心,這里有一個大屏幕,大屏幕上放著一幅幅氣象科普知識圖畫,通俗易懂,我立刻被它吸引住了,特別想了解其中的奧秘,仔細聽著講解:“如果樹被風吹得不斷搖擺,就表示有四級風;如果打傘很吃力,就是五級風……如果先聽到雷聲再看到閃電,就說明你離閃電很近;如果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就說明你離閃電比較遠,根據這一點可以判斷你離閃電的距離……”。這些氣象知識都是以前我不知道的,今天我們真是受益匪淺。
接著,我們來到了一座高平臺上,聽解說員阿姨說,這里是氣象觀測場。那高高矗立、有幾個風車在上面轉的叫風向標,可以根據風車轉的'速度來測量風力的大小;還有安置測定溫度、濕度儀器用的防護設備百葉箱、觀察地面溫度的氣溫觀測儀、大霧天測量能見度的能見度儀、了解雨量的雨量桶、測出太陽照射時間的日照儀……
知識的海洋真是奧妙無窮,我們要學習的本領也是無窮無盡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觀氣象局作文6
今天,我們興高采烈地去參觀了慈溪市氣象局。雖然下著小雨,可我們的興奮依然不減。
我們首先跟著一位阿姨去參觀了觀測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風速儀和風向標,這兩樣在十幾米的柱子上運轉。下面,我們去看百葉箱,里面有一些測量一天當中最高以及最低的溫度的儀器,因為正在下雨,阿姨沒有讓我們把雨傘湊過去。最后,我們又看了日照計和地表溫度計,要不是阿姨說這是日照計,我還以為那東西是小型望遠鏡呢!地表溫度計有的平放在地面,有的則斜著放進了地面,平放在地面的有三支。放進地面的,有的放進了5cm,有的'10cm,有的15cm,5cm5cm的加深。
然后,我們上了二樓,一位大姐姐讓我們理解了氣象常識。我們之后又去了氣象預報制作室,密密麻麻的機器映入我的眼簾,我才明白,這些叔叔阿姨的工作多么枯燥和繁瑣。
最后我們去了三樓,看了雷電天氣的避險常識,我看得心驚肉跳,原來雷電是那么危險啊!
我今天懂得了許多氣息知識,真好!
參觀氣象局作文7
“有個地方真奇妙,能測晴來,能測雨”。大家知道這是哪里嗎?沒錯!這就是氣象局。
每天我們總會看看天氣預報,了解溫度天氣情況,來判斷今天應該適合穿多少衣服,是否適合出行等,這些信息都來源于氣象局,但這些數據是怎么得出的呢?今天我帶著疑問來到蕭山氣象局一探究竟。
氣象局很大,有展示廳,有演播大廳,有會議大廳……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氣象檢測站。它建在氣象局大樓的'后山上,我們在帶隊老師帶領下沿著三樓"天梯"爬到檢測站的頂上,上面有各式各樣的儀器。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晷,據老師介紹,日晷是古人通過影子來測時間的儀器。太陽在一天里位置是會不斷變化的,光的照射角度也會不斷變化的影子當然也會變。古人利用了這一點,把每個小時日照的位置記錄下來,就成了日晷。我一邊聽著介紹,一邊在腦海中構思這小實驗,打算回家也試試看。
災害演播是讓我們了解了天氣災害,有閃電、暴雨和龍卷風。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無情,我們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幸好現在科技發達,可以提前預防,減少傷亡。
今天我們是邊玩邊學,在學中收獲快樂!我像海綿一樣努力地吸收著氣象知識,我在心中暗暗下定決心,長大后一定要做天氣預報員!
參觀氣象局作文8
“去氣象局了解氣象知識?”一聽到小記者有此活動,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一路上,花兒向我們微笑,鳥兒在向我們問好,大樹在向我們招手。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溫嶺氣象局。走進播放廳,大家剛剛坐定,桌子上便“冒”出很多電腦,夠神奇。工作人員用簡潔幽默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各種氣象設備的用途,這些“氣象觀測員”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危險或災害來臨時及時預告,幫助我們人類做好防范,減免損失。嗯,真是大開眼界,妙不可言哪!
實地觀測,與各種氣象設備進行近距離的“親密接觸”,讓我的探秘之行更是精彩紛呈。風向標,科學課上學過,可見實物還是頭一次:你看,這家伙像根標桿,其貌不揚的,誰知道它竟能精確地測出風吹來的方向;那上面小小的風杯,像三個小勺子,它是用來測風速的`;風越大,風杯轉得越快!你瞧,那乳白色的百葉箱一字排開,像列隊的士兵等候檢閱。按捺不住好奇心,我們打開了其中一個百葉箱,里面放著手動測量儀。知道嗎?這小東西能畫出一天中不同溫度和濕度的變化圖!咦,這棍子似的小東西是啥?你可別小看它,它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氣監控裝置,它能把每一分鐘的數據及時傳進室內電腦里,由電腦結合人腦分析,就能實時了解今日的天氣情況!
走在回家的路上,抬頭看看天空,發現天特別的藍,云特別的美。這次氣象探秘,是一次有意義的邂逅。
參觀氣象局作文9
今天,鬧鐘還沒響,我就醒了。知道我為什么這么激動嗎?因為,我要去參觀市氣象局。
到達目的地后,老師把我們分成兩隊進行參觀。我們隊先參觀防雷科普館B館。一走進去,我們就被一個奇怪的球吸引住了,那個球里面閃爍著五彩的曲線,特別漂亮!聽工作人員介紹,這是輝光球,而彩色的曲線就是電流。我把手放上去,感覺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推手掌。接著,我們組又來到A館。一進門,我看見一尊卷發的外國人雕塑,他好像在放風箏。工作人員給我們演示了風箏實驗后,讓我們摸摸雕塑手中的鑰匙。我感覺自己被電了一下。聽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外國人是富蘭克林。他出生于美國波士頓,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享有國際聲譽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在電學發展過程中,他為全世界解答了“電為何物”,并第一個提出正電、負電概念。他用風箏實驗發現了雷電的放電現象,并發明了避雷針。原來,我們家樓頂上的`那根針就是避雷針呀!
我對富蘭克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有一股迎難而上的拼搏精神。我要向他學習,遇到困難不放棄,為了理想和目標堅持不懈。
參觀氣象局作文10
今天,我們愉快地去了慈溪氣象局。盡管下著毛毛雨,我們仍然很興奮。
我們首先跟著一位阿姨去參觀了觀察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風速計和風向標,它們在十多米的柱子上運行。接下來,讓我們看看葉盒,里面有一些測量一天最高和最低溫度的儀器,因為下雨了,阿姨不讓我們把雨傘放在過去。最后,我們再次看了日晷和表面溫度計。如果阿姨沒有說那是日晷儀,我會以為那是一個小望遠鏡!一些表面溫度計平放在地面上,另一些傾斜放置在地面上,三個溫度計平放在地面上。有的放在地上,有的放在5厘米里,有的放在10厘米里,有的放在15厘米里,5厘米和5厘米的深度加深了。
然后,我們去了二樓,一個姐姐讓我們了解了天氣。之后,我們去了天氣預報室,密集的機器吸引了我的目光。然后我意識到這些叔叔阿姨的工作是多么無聊乏味。
最后,我們去了三樓,看到了在閃電天氣中避免危險的.常識。看到閃電如此危險,我嚇壞了。
我今天學到了很多關于呼吸的知識,真的很好!
參觀氣象局作文11
時間:3月19日天氣:陰
今天我去了氣象局,在里面學習了很多知識,不信你去看看。
第三、四節課,陳老師和洪老師帶我們去氣象局參觀。我們坐著金龍客車去氣象局,在車上我的心情十分激動,真想看看氣象局長什么樣。到了氣象局老師說:“大家先等一等看看書,我迫不急待的拿起一本關于氣象知識的書,就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我看到了如何減輕大風的危險就要做到三點:第一,營造防風林,減輕風害。第二,擴大綠地面積,削弱風沙危害。第三,做好水土保溫工作,增加水體面積。這時老師要我們集合上電梯,然后聽解說員說關于云的知識。解說員說:“淡紅色的`云,就是云不薄也不厚;深紅色的,表示云很厚;白色就是云很薄。我還看見了報天氣預報的位置,那些圖片是虛擬的,而且不能穿藍色的衣服上臺報天氣預報。因為這樣你就是透明的。人類愛破壞環境,對氣候也有很大的影響。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開發清潔能源,降低能源消耗。
今天我們實地參觀了氣象局,學習了許多關于氣象的知識,我們生活在同一個藍天下,同一個地球上,希望人類保護我們的地球!
參觀氣象局作文12
陽春三月,我們即將迎來今年的“世界氣象日”。x月x日上午,泰州晚報的叔叔阿姨們為我們晚報小記者組織了一次有意思的實踐活動——參觀氣象局。
一路上,我像一只快樂的小鳥,不停地催促著媽媽:快點,快點,再快點。到了氣象局門口,我的'嘴便變成了o字型,人太多了。等了幾分鐘,伙伴們全齊了,,老師令我為小組長來帶領整個隊伍,我的心里又添了幾分自豪。
首先我們來到了六樓放映廳,兩個大屏幕左一個,右一個播放著關于極地氣象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影片,從中我知道了許多知識:雷雨天氣里要躲進房屋,關掉電源;臺風天氣要關好窗戶,用膠帶紙在玻璃上貼個米字型,防止玻璃破碎;今年的主題是:人與氣候;氣象災害有霧、暴雪、道路結冰、寒潮、高溫等十多種;我們可以通過96121獲取預警信息……一個個畫面看得我心驚肉跳,這些災害天氣在全世界每時每刻都有可能發生,如果沒有及時預報,不采取預防措施,將會造成無數人員傷亡與經濟損失,其后果真是不堪設想。由此可見,氣象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多么重要。
我們還參觀了四樓,一位高個子叔叔給我們講了天氣預報的制作,隨著儀器的準確度日漸提高,現在3天以內預測天氣準確度已經達到了70%,5天內的準確度為50%,并且最精密的電腦儀器就在氣象部門呢!
最后我們參觀了一樓大廳,只見一張張圖紙貼在墻上,使我們受益匪淺。
參觀氣象局作文13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王主任和晶晶老師帶我們科學小組的15名同學到石家莊市氣象局參觀。氣象局坐落在鹿泉市一個很偏僻的地方,因為那里地勢開闊,適合觀察天氣、觀測氣象。
氣象局的叔叔先帶我們參觀了人工降雨降雪的火箭彈模型和火箭彈發射器。火箭彈分三個部分:底部裝有火藥,負責把中段和彈頭發上天,中段是火箭彈最主要的.一部分,里面裝有碘化銀,可以充當雨和雪的凝結核,這樣就可以把高空的水分聚集在一起,形成雨雪落下來,今年下的一場大雪就是發了40枚火箭彈形成的。彈頭內部裝有一個降落傘,可以讓彈頭安全降落,不會傷到地上的人。
然后,叔叔又帶我們參觀了測地溫、氣溫、風向、雨雪量、潮濕度、風力和蒸發量的地方,那些儀器被放在一個小廣場里。一進門,就是一個有風杯和一個像魚尾巴一樣的東西,這個是測風向和風力的;然后,有兩個象信箱一樣的儀器,這里面裝著兩根兩寸長的小鐵棒,是測濕度和氣溫的;接下來有兩排被埋在地下的管子,這個是測地溫的,分別有人工和自動兩種觀測方法;還有一排是測蒸發量和降雨降雪量的儀器,最后一排是測雨、雪深度的。
這次的參觀讓我長了許多見識,學到了很多關于氣象的知識,以后再有這樣的機會,我希望還能再參加。
參觀氣象局作文14
星期六一大早,爸爸帶我來到了市氣象局,參加小記者活動。我的氣象之旅就此開始。
首先,氣象局的工作人員帶我們參觀了氣象觀測場,了解了溫度、濕度、液態雨量、固態雨量的測量方式。我學到了很多新的氣象知識,比如:為什么夏天天氣預報的溫度和我們的體感溫度有區別?那是因為天氣預報的溫度值是在離地面1.5米高的陰涼通風處測量出來的,往往比實際體感溫度要低一些的。
隨后,工作人員又帶我們來到了防雷科普館。在那里,我看到了著名的科學家——富蘭克林的雕塑。他通過風箏實驗,收集到了天電,并發明了避雷針。你們對富蘭克林了解嗎?我來跟大家說說我了解到的吧!他出生在美國的波士頓,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科學家,他獻身于科學事業。我對他充滿了崇高的敬意。
接著,工作人員又帶我們觀看了氣象宣傳片,并讓我們認識了雷電。雷電的.活動強度是因地域的不同而不同的,有的地區強,有的地區弱。雷電預警信號有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最后,我們來到了二樓參觀并了解到天氣預報的制作流程。通過今天的學習和參觀,我學到了很多氣象知識,收獲滿滿!
參觀氣象局作文15
氣象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每天,我們都會關注天氣預報,天氣預報中的氣象資料是怎么得到的呢?今天,我帶著疑問參加了“參觀氣象局”的活動,了解其中的奧秘。
在氣象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一個小山坡,這個小山坡和普通小山坡唯一的不同是這個小山坡放置著許許多多十分專業的測量天氣的機器。
在一個“長著四條腿”的機器前,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它的名字和功能:“這叫淺層低溫測量儀,它可以測量地下5、10、15、和20厘米的溫度。”“那么地下20厘米以上要用哪個儀器呢?”我問。“這就要用深層低溫測量儀了,它可以測量地下20厘米以上的溫度。”說完,工作人員帶著我們來到另一個儀器前,并告訴我們這個是深層低溫測量儀。接下來,我們還參觀了“生物舒適度測量儀”,根據工作人員的介紹,我知道了它是通過測量溫度、濕度、風速等,從而來計算生物的舒適度指數。最后,我們還參觀了“百葉箱”,從工作人員的口中,我了解到了百葉箱的'用途,它是保護溫度計和濕度計的,我們平時看天氣預報的溫度和濕度就是從這里得到的。
參觀完了儀器,工作人員還給我們上了一節《氣象安全講座》,讓我懂得了更多的氣象知識。
這真是一次有意義的參觀活動,它不僅讓我認識了許多的氣象測量儀器,還豐富了我的知識,開拓了我的視野,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