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作文>參觀博物館作文
參觀博物館作文
更新時間:2024-02-09 12:26:54
  • 相關推薦
【通用】參觀博物館作文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參觀博物館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參觀博物館作文1

  11月6日,一個讓人興奮不已的日子,這一天,我們全校學生來到了良渚文化博物館。經過一路顛簸,終于來到了目的地。一下車,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早晨,好清爽!走進聞名遐邇的,就仿佛置身在一個綠色空間。綠樹,綠草,綠綠的心情,鳥語花香,就像仙子的住所。這幢神秘的建筑物似乎有著一種巨大的魔力,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來到第一展廳,我們似乎穿越了時空隧道,來到了良渚古國,親眼目睹了它的風采。整個第一展廳,在以良渚文化時期古老的原始生態環境和日常生活的大幅背景壁畫場景中,復原了當時的快輪制陶和先民紡織的'生動場面。展覽中那典雅的黑陶、充滿經緯之美的織物、神圣而精致的玉器、珍貴而艷麗的漆器以及發達的竹木器,都將讓你領略良渚先民的獨創性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這里,讓我們都流連往返了,這里,有一股巨大的魔力,吸引著所有來欣賞它的人們。

  第二展廳展示著良渚文化部分精品器物,有雕琢精美的玉器、磨制精細的石器及制作規整的陶器。每兩組展柜之間都有一組燈箱圖片相連,選擇的是一些不收藏在館里的精美玉器、陶器照片。在展廳中央又立著四組與展廳同高的玻璃屏風來象征性地阻擋視線,每組玻璃屏風由兩片玻璃夾著一張雙面精美器物圖片,具有很強的立體感。這些燈箱片和屏風一方面給整個展覽營造了一個適合精品展廳的較好氛圍,另一方面又擴大了展示的容量,豐富了展覽的信息。在此,我目睹了良渚文化的悠久歷史和它的無限魅力,良渚文化是一個中國的輝煌,這里,展現了一些古物,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了良渚的文化歷史。

  說起第三展廳,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精彩的四維電影讓我們永遠也忘不了。《古國驚魂》把我們帶進了良渚古國,親身體驗了主人公在古國的經歷。嘗到了雷電、水霧、大雨的感觸,讓你身臨奇境,終身難忘。另外,第三展廳的玉器也是非同小可,那光滑細膩的表面,那薄如白紙的厚度,一看就知道它價值連城。

  我走出了展廳,內心卻久久不能平靜。原來我們中華的文化是如此淵源流長是如此璀璨!我將永遠記住令人心醉的中華文化。通過這一次對良渚文化博物館的了解,我深深的感受到祖國的悠久文化,我真為家鄉,為祖國感到驕傲!我覺得良渚博物院既給我們增加了很多知識,又讓外國友人了解了我們中國古代良渚的歷史。良渚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小鎮!

參觀博物館作文2

  一大早,我帶著好奇與激動和爸爸來到了這座歷史文化的圣殿。首先我們按照坐標順序來到了歷史館。當我看到了玻璃柜里成列著大小不一的碎石子時,我就傻了眼,這算什么?歷史的見證?拜托,我家樓下多的是和成列的相差無幾的石子,比這兒的還漂亮、鋒利。這時爸爸看出了我的疑惑,回答道:“你可千萬別看不起這些小石子,雖然現在你不覺得什么,可在那個還沒有人類文明的時代,我們的祖先學會了應用身邊的工具,他們的智慧是我們所不能相比的!”看著這些“歷史的見證”,聽著老爸慷慨激昂的演說,我好像回到了那個刀耕火種的時代......

  當我再次回到現實生活時已是明朝時期了,這次我看到的不是碎石子,而是漂亮精致的簪子,雖然電視中有夸張的成分,可是與明朝時期并不相差多少哦!各類珍惜的寶石鑲嵌在一個閃亮的簮座上,通過玻璃的折射,閃出一道道迷人的光彩。來到皇帝內宮的展覽館,更是讓我震撼的說不出話來,入口的云錦錦袍,普通的純玉屏風,還有一個巨大的鎏金塔,奇珍異寶數不勝數,令我贊嘆萬分。也讓我感受到那時中國的繁榮昌盛。

  接下來我帶著合不攏的嘴巴又參觀了南京古代文明館、南京博物院數字館、歷史雕像陳列館、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等18個展廳,可其中最讓我震撼的就是南京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哦。來到這個封閉的廳內,好像有一股強大的氣流撲面而來,令我不經打了個哆嗦。再定睛一看,呵!這間屋子的正中央有一個好大的藍色瓶子。再看介紹,哦!原來這就是鼎鼎大名的乾隆帝行圍圖轉旋瓶。這件瓷器有內外兩側,內層可旋轉,外層是鏤空的。轉旋瓶是乾隆官窯創制的特有瓶式,工藝復雜結構奇巧,最大特色就是在鏤空的'瓶內套裝一個可以轉動的內瓶。外瓶上繪的是乾隆皇帝持韁策馬,身后跟著旗手與獵犬。最令人驚嘆的是,如果旋轉內膽,乾隆狩獵的場景就會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你面前,只見大隊人馬如同動畫一般穿行在山間,仿佛是清末“西洋景”提前出現。

  這件瓷器聽說當年光制作就花了13年,可見它工藝的復雜和珍貴。平時這件寶貝都是“養在深閨的”,極少拿出來展覽,今天我可大飽了眼福。不僅近距離的圍觀了這件珍寶,還拍了不少照片呢!

  時間是有限的,短短三個小時過去了,可我仿佛仍穿越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想象著古代文明的神奇讓我受益匪淺。

參觀博物館作文3

  十一的上午驕陽似火,我與爸爸、媽媽一起前往安徽省博物館參觀。遠望整個博物館,它的外墻是類似青銅鼎的卷紋,在陽光照射下光彩熠熠,十分有歷史的滄桑厚重感。最引人注目的是,因博物館外是淺淺的水池,又因整個建筑是規整的長方體,看起來就像是后母戊大鼎漂在水上,又像是國外神話中的“諾亞方舟”,有趣極了。

  一過安檢門,我像一只擺脫樊籠的鳥兒一樣,向整館核心區進發-------- 二、三樓的安徽文化史陳列部分。

  邁進陳列館大門,竟是比想象中更加的利郎滿目!有栩栩如生的陶偶、木俑、石刻、有氣勢恢宏的青銅禮器;有溫潤細膩的玉雕、瓷器……..器型大到二人合抱,小到僅小指頭大小;精細到近乎微雕,粗獷到粗磨無飾。藏品材質也是各種各樣:金的、銀的、瑪瑙的、玉石的、木質的、蚌殼的、陶土的……雖然每件都是絕世珍寶,我卻只對兩樣情有獨鐘。

  一只靜默無言的大鼎立在“夏商周”戰區,接受著人們的嘖嘖贊嘆。沒錯,它就是堪稱國寶的鑄客大鼎,也叫楚大鼎。它全身是一般青銅器的銅綠色,偶爾夾雜些許灰褐。因為它口上有一圈十二字銘文,其中有“鑄客”二字,故名“鑄客大鼎”,就連毛主席也曾來一睹它真容。不要妄想再現“霸王舉鼎”,它足足重達400多公斤,有一名二、三年級小學生那么高,口徑一米多。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要想鑄造這么一口巨鼎,難度可見一斑。面對人們的稱奇,大鼎選擇沉默,它從不向人炫耀,只是通過那已氧化褪去華色的、滄桑的蟠螭、饕餮紋路向人們靜靜訴說那段已煙消云散的古老歷史。

  離開“夏商周”區,我又進入了“秦漢”展區。一件不起眼的“日光寶盒”引起了我的'注意。它是一件復制品,木質。底下一根西昌木條,上面同樣豎起2根,深嵌入底座。再一看簡介,原來這家伙叫“圭表”。奇怪,古表不應是圓形的嗎?看了電視介紹,才知道這其貌不揚的小東西竟是古人的偉大發明!原來,“圭表”是用來做“日歷”的,雖然它和日晷有不同,但它也是通過“立竿見影”來工作的。古人使用圭表時,將此物縱向朝陽,太陽光投在豎起木條時,木條又會留下陰影在底座上。影子會隨節氣變化而變化,祖先們便在陰影面刻字,當它指著哪個銘文,表示現在正在那個節氣。聽了解釋,我恍然大悟,沒想到早在漢代,人們就會用如此先進的方法“看日歷”了。“日光寶盒”的稱號當之無愧。

  時間飛逝如白駒過隙,博物館之行結束了,可陳列品依然印刻在我心中,它們已經超出了工藝品的范疇,是我們祖先汗水與智慧的結晶。

參觀博物館作文4

  周日,我和好朋友張一普去南宋官窯博物館參觀。我興奮極了!

  來到大門跟前,我看見“南宋官窯博物館”幾個大字剛勁有力,閃閃發光,一旁是一道自動柵欄門。走到大門前,只見大門兩邊的柱子上寫著“古色生香中華陶藝多神品,名山發覆南宋人文一大觀”這一副對聯。進了展廳大門,只見一塊大石頭上刻著“青瓷故鄉”四個字。聽講解員說,中國是瓷器的故鄉。很久以前,。很久以前,瓷器像輻射一樣向全球分散。當傳到法國時,因為當時出現了牧童,牧童穿得五顏六色的衣服,法國人覺得青瓷和牧童一樣好看,所以瓷器連法國人也驚嘆不已,還把瓷器的英語單詞“CHINA”直接作為中國的稱呼。

  接著我來到了另一個展廳,只聽講解員說,這個展廳叫“御用之瓷“和下一個“風雅之美”展廳一樣,里面展示的一些瓷具都是古代造出來的。我看見了一只白瓷黑釉枕,講解員說:“這只瓷具是宋代制造的,它是一只白色底上了黑色釉花紋的瓷枕。古人在夏天時會用它在睡覺時墊頭。因為是陶瓷做的,墊頭可涼快了!”聽了這個介紹,我真想也墊在它上面涼快一下。我又問:“阿姨,燒陶有哪幾個步驟啊?”阿姨溫和地說:“有裝缽、裝窯、封門、點火、加柴、燃燒、開門、出窯、啟缽這九個步驟。”她一一給我們做了詳細的介紹。

  走出展廳以后,我們從石板大路上走了一會兒。來到了陶藝吧。我們決定制作一只泥陶罐,就坐了下來。只見一塊板上放了一大堆泥巴。我坐了上去,踩了一下開關,那板自動轉了起來。我把手放入水桶濕了一下,就開始做了。我先用手輕輕地把泥巴推起,讓它成為一個圓柱形,再用大拇指從圓柱形的泥巴中間按下去,過了一會兒后,再用食指和中指修一下內壁,再用手做外形的修飾。可是我做了好幾次也做不成功。因為我不是用力太大,把內壁合在一起了,就是用力不均勻,把瓶子做得歪歪扭扭,像個丑八怪,有時把模型都從板上拔了起來。后來,我十分認真地讓伙伴的`手在外面做形狀,我的手在里頭修壁,總算做出來一個“無敵丑八怪”。老師要把瓶子晾干,再放入窯里去燒,這才成為一件真正的陶瓷。我再一看自己的手,呀!簡直是一雙巧克力做的手!可真誘人,真粘啊!

  望著我自己的作品,我有一種十分強烈的成就感。我以前看電視上的師傅做起來十分輕松,但實踐起來真的很難。只要一不小心,就會把瓶子做砸。所以平時對待事情不能馬虎大意,光看其表,不見其身,一定要有耐心、信心、細心、挑戰心。

  這次來參觀南宋官窯博物館收獲真不小!

參觀博物館作文5

  周末,我參加了寧波“阿拉親子”組織的參觀寧波雪菜博物館,學習寧波腌制雪菜傳統工藝的社會實踐活動。

  我們乘車來到了寧波鄞州東鄉。剛下車,撲面而來的空氣里就散發著一股咸齏的酸香味,仿佛嗅覺一下就傳遞給了味覺。哇,這味道感覺好開胃啊!

  雪菜博物館像一個四合院,方方正正的一圈房子,中間圍出一個大約四十平方米的庭院,庭院東西兩側各種植著兩棵樹,一棵是石榴樹,一棵是銀杏樹,石榴樹代表子孫滿堂,銀杏樹代表幸福美滿。朝南的房子,大門開著,正對著一本銅色的“大書”,書的后面有一幅繁忙耕種、收割及運輸等的圖畫,展現了以前的人們是如何種植雪菜,又如何制作,以及怎樣運輸出去的畫面。

  我們從正門右側開始參觀學習,依次學習了古書記載的人們何時開始食用咸齏,雪菜的產地及特性,雪菜腌制的方法及過程。

  寧波人何時吃咸齏,已經不得而知了。明末的寧波學者李鄴嗣寫道:“翠綠新齏滴醋紅,嗅來香氣嚼來松。縱然金彩瑯蔬好,不及吾鄉雪里蕻。”寧波老話更是說得好:三日不吃咸齏湯,腳骨有眼(有點)酸汪汪。從唐宋以來的千余年間,寧波人對咸齏的`牽掛,更多的是來自對樸實生活的回憶以及對故鄉的思念。

  俗話講:兒子要親生,田要買東鄉。適宜雪菜栽培的土質和氣候條件,使鄞州東鄉成為寧波著名的雪菜產地。貌不出眾的雪菜能在寒風冰雪中生長,被人們稱為“真正的英雄”,不僅精神可嘉,還贏得了土地的元氣,味道非凡。

  在中國,雪菜主要種植區域分布在浙江、江蘇、湖北、湖南及江西省一帶。雪菜,又稱雪里蕻菜,是十字花科蕓苔,屬芥菜種草本植物,為薺菜的一個變種。雪菜分春菜和冬菜兩種。春菜是在冬季播種,次年春季收割,清明前后腌制;冬菜是在秋季播種,當年冬季收割,“霜降”后腌制。

  雪菜的腌制技術因地區、品種、食用的口味不同而有多種方式。從浙江來看,大體上有缸腌、坑腌、甕腌、倒篤腌等多種腌制方式。缸腌是寧波市鄞州區傳統的腌制方法,它的腌制容器主要是水泥池和陶缸,這種腌制方法比較簡便。用作腌制的雪菜,要在晴天收割。如遇雨季,要在轉晴兩三天后,再收割腌制,否則腌制出來的成品容易發霉變質,不能食用。

  北廂房的正門里,有祖孫三代蠟像人腌制咸齏的場景,拿菜、撒鹽、踩踏,分工有序,配合默契。原來,寧波人腌制咸齏,就是“鬧咸齏”,“鬧”是寧波話諧音,意思是“踩”,就是在缸里裝上雪里蕻,再撒上一層鹽,然后用腳踩踏起來,踏時順序從四周到中央,輕而用力,以出汁為度,要盡量減少缸內空氣的存留,以免發酵。等層層踩踏完后,用石頭壓住。過些天,美味的咸齏就可以食用了。

  這是一次難忘的社會實踐經歷,使我對寧波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寧波的咸齏文化真是歷史悠久啊!

參觀博物館作文6

  在這個秋高氣爽、丹桂飄香的季節,我和小記者們一起去參觀古錢幣博物館。

  我們一路說說笑笑,不一會兒就來到了古錢幣博物館。只見一個方方正正的建筑物矗立在眼前,上面用繁體字寫著“大順世界錢幣博物館”。“哇,古錢幣博物館好大啊!”“好宏偉啊!”……大家不由自主地發出了一陣陣既興奮又好奇的驚嘆聲。

  在老師的安排下,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跟著解說員,有條不紊地進了大廳。

  穿過寬敞的大廳,進入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中國歷代使用過的各種錢幣。它們的形狀各不相同,有刀形的、方形的、圓形的等。質地也各不相同,有金的、銀的、銅的、紙的。各種展品讓我看得眼花繚亂。讓我應接不暇的還有石貝幣,骨貝幣,銀貝幣,從中我還知道了貝幣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貨幣。別看它們個頭小,可個個卻都做工精致。后來,人們為了使攜帶方便,又發明了布幣、刀幣。他們在戰國時期盛行于趙國、齊國。

  在講解員的解說下,我們還了解到這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齊國出土的代表貨幣——兩把五字刀,兩把四字刀,一把三字刀,一把六字刀。欣賞了從隋朝一直到清代使用的錢幣,有銅錢,銀兩,還有以前錢莊使用的類似于現在“存折”的東西。還有全國各地銀行發行的錢幣,不過,在這么多琳瑯滿目的錢幣中,我最喜愛的還是金貝幣。它十分稀少,并且雕刻得十分精美,閃著耀眼的金光。小小的一枚中,凝聚著制造者多少的心血和智慧。

  再往里面走,我們還了解了制作銅幣的過程。小小的銅幣雖經過時間的洗禮后有點“面目全非”,可古代人做起來,是要經過許多嚴格的工序。首先要冶煉,再沖洗,最后再經過多次打磨,才能進入人們手中。

  看完了古錢幣,我們又欣賞了現代使用的紙幣與硬幣。人民幣從一套到現在使用的`五套,讓我們個個都發出驚嘆。

  流連在博物館中,這一枚枚錢幣好似讓我坐上了時光機,仿佛把我帶入了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讓我看到了歷史的變遷,古代人民的才干,

  二樓是世界貨幣展廳,墻壁四周掛滿了各國貨幣出現的國家信息,還有各種相關的貨幣和紀念幣,這些使我更深的了解了各國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不禁為它們的一個個傳奇故事所震撼。

  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結束了這次愉快的參觀。古人留給我們的文化財富,不僅讓我們了解了珍貴文物,還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知識。

參觀博物館作文7

  今天天上不是飄著細雨,同學們都帶來了照相機,我奇怪的問他們:“你們照相機干什么啊?”

  “昨天晚上很晚了,老師發來短信說明天去文化園。”我聽了非常高興。

  第一節課過去了,老師讓我們排好隊,說是去文化園,我當時非常激動,甚至想跳起來。

  到了文化園,我們先是去看了歷史,一些那些朝代的瓷器之類的。一位漂亮的阿姨給我們解說。阿姨說我們記,我想:這些東西只有那么點,就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有些都爛了,有一次看電視,上面說‘很久以前的東西越舊它的歷史也就越長。

  有一個瓷器令我最深的是一個古代時人喝酒時用的,一瓶酒已經在那瓶里幾千年了。

  青銅盤:是西周歷王時期用的青銅器,在青銅器中,盤是一種洗手用具。往盆底看,有四個奴隸端著盤。做工很精美。

  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

  現在時候,我們家鄉的特長很多。有棗、蘋果……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些精品蠟燭,拿蠟燭很卡通。一個透明的杯子里,是一座很壯觀的別墅,再把里面放上油,那就是一個蠟燭,有一些我根本就看不出來這是蠟燭,那一定是我們精心制作出來的。

  我的國家的東西都很豐富,種類很齊全。現代的東西真是太有創造力了。

  今天上午,徐老師帶著我們去文化廣場的博物館參觀。有些同學已經把照相機隨身帶好了,可惜的是,我沒有帶照相機,不過,我去的`時候,帶了本子和筆,這樣可以記一下參觀的內容。

  隨著一陣陣的說話聲和歡笑聲,我們踏進了博物館的大門。我們一共看了三個展區,分別是:沂源土特產、沂源猿人、縣城規劃展區。

  我們先去參觀的是沂源猿人展區。我看到了人類的祖先,有兩個身上長著毛的人,相對著坐在火堆旁邊(其實,那是一個塑料,底下按了一個燈泡。)取暖。接著往前走,有許多古代時候用的工具,其中有三樣東西讓我記憶很深,它們分別是:刮削器、銅鏡和陶盆。

  刮削器是一塊像礦泉水的瓶蓋那么大的小石頭,我想,也許以前沒有刀子削東西就只能用小石頭當刀子用嘍!

  銅鏡很像一個漏斗,名片上寫著銅鏡是一個樂器,是早在商朝的時候發明的。

  同學們,我們現在洗臉的盆子都很漂亮很精致,而在古代的時候,它們都是用丑陋而笨拙的陶盆洗臉,而且,陶盆有很多的裂縫,水容易露出來。我們人類真聰明,發明出那么多精致的用具。

  再給大家介紹一下溶洞吧。

  溶洞是經過上億年(也許有些夸張。)才形成的,因為,溶洞是純自然界生長的,里面的每一個“冰柱”都是經過了上百萬年才形成。

  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的內容,就請親自到博物館里參觀一下吧!

參觀博物館作文8

  五一假期,我去參觀了洛陽市郊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這是在原址上建造,新落成才幾個月的博物館。放眼過去,它外觀雄偉古樸,氣勢磅礴,主題部分造型像一個超大的青銅爵杯。問過講解員之后才知道原來這寓意著“夏”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步入“青銅文明”的王朝。

  我們在講解員姐姐的帶領下,先來到了以“第一王朝”為題的第一展廳。進入展廳的回廊兩側,墻壁上刻著大型的浮雕,展示了遺址考古的挖掘情景和重要的出土文物。雕刻十分精細,生動。上面的人馬仿佛活了一般“撲面而來”,讓我不由得就沉浸其中。展廳內壁畫,陶器等陳列品在講解員姐姐繪聲繪色地講述下,讓我了解了從“大禹治水”開始,到“禹征三苗”,再到大禹把王位傳給兒子夏杰,開啟了我國歷史上第一王朝——夏朝的整段歷史。

  第二展廳的主題是“赫赫夏都”,主要展示夏朝人祭祀時用到的各種禮器。鎮館之寶都在這個展廳,第一個看到的就是綠松石龍型器。它是許許多多綠松石薄片組成的,讓我驚嘆的是歷經三千多年這些綠松石色澤沒有絲毫減退,依然飽滿鮮亮,每一小片都光滑可鑒。我們是龍的傳人,最初的龍長什么樣,看了它就明白了。隨后又見到了傳說中的七孔玉刀、骨猴、方格紋銅鼎等等。可見當時的工匠技藝非凡,這不禁讓我對三千多年前的他們敬佩不已。

  拾階而上,我們來到了二樓,憑欄眺望,頓時有了穿越之感,我竟置身于夏朝大都的“井”字城中,這讓我十分震驚。問講解員姐姐后才知道,這座博物館除了主題建筑,還開發了周圍3.2萬平方米的`土地,一比一復原了當時的都城!這簡直太牛了。第三展廳通過互動游戲、視頻、實物復原、VR體驗等方式讓我們了解了二里頭居民生活的自然環境,生活場景。

  第四展廳里主要展示古代二里頭人的日常生活,日常工作。這里的重點文物是農作物植物炭化標本。碳化的植物,是煤炭一樣的黑色。這里還展出了動物的骨骼標本。這些動物都是二里頭人們的飯菜。另外還有各種不同造型的陶器文物,這些是二里頭人們的日常用品。

  在講解員姐姐的講解下,我仿佛親眼看到了他們生活的片段。每一件陳列品我都想探究明白,可惜時間不多了,只能下次再來。這次的參觀讓我開闊了眼界,對我們燦爛的古代文明有了新的認識,也為自己是炎黃子孫感到自豪!

參觀博物館作文9

  今天是春游,活動中有產管產,刀剪劍還有雨傘博物館。大家懷揣之怦怦直跳的興奮的心情。想一睹華夏民族日常用品的歷史,揭開他們神秘的面紗,了解他們的過去,掌握他們的所有。

  先參觀的是扇子博物館,我對扇子很感興趣,就比如說《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拿的是八卦扇。古裝戲中,給帝王扇的是儀仗扇。還有古龍、金庸武俠小說中鐵扇公主的芭蕉扇。還有濟公的蒲扇。看某些電視劇,如果留心觀察就會發下,漢奸地主家的長房先生也用扇子,不過是差在后頸窩中,滑稽之極。古代小姐,貴婦也喜歡用扇子她們喜歡用團扇。古代其實最新歡用扇子的其實是書生,特別是想唐伯虎、一類有點書法,繪畫、文字功底,他們喜歡舞文弄墨,顯露風雅,海西黃那有梯子時扇跟香閨麗的小姐們交換娟帕、汗襟兒,當坐定情物,更是一種調情物。這是扇博物館實則令我大吃一驚,再則離我發現很多最,如:最大的扇子是出自王星記的。她高2。6米,展開超過5米,如果砸下來能砸死人,不過這是見證我們古代有那么多能人巧匠。這巨大的扇子叫《西湖全景》出自70年代。最古老的扇子是清代的權重黑紙扇,上面有108將,有陳益齋制造。它被譽為“一把扇子半把傘,它能闡明三點”,雨淋不透,日曬不翹,不退色。做工最精致的是貢山。最漂亮的收《琴棋書畫》80年代。最小的是花賁》是日本當代。山自由各式各樣的琳瑯滿目,讓我看的目不暇接。但我童年記憶深處伴隨我的'是大蒲扇,它跟隨這慈愛,故事在夏天里流淌,“手持蒲扇撲流螢”童年因此變得歡樂,明亮溫暖。這樣的扇子,才是我最想贊美的,誰都不能與他相提并論。

  我們還參觀了刀剪劍博物館。我想成為一名俠客,扶貧救困,瀟灑走一回,受江湖人士所敬佩,死也無憾。我看到19世紀德國皇家炮兵將軍大馬士革佩刀。有三大名刃之稱。最后我看了傘博物館。在那里我還看到了雨巷,那是我見過最有詩意的。里面的一位像丁香般少女正撐著傘,雨滴從屋頂上滴落下來,化作絲絲柔軟,柔婉,柔腸百轉,令人頹然融化,逼真的雨巷令人身臨其境,那如夢幻般地場景,亦是夢,亦不是夢,虛無縹緲,請不要打破這……

  參觀了博物館我領悟了很多,也大開眼界。忽下的神秘面紗,我未能摘下,她還有太多等我去探秘,但我明白來很多,我了解了更多的歷史,掌握了更多知識。我不可能想俠客一樣瀟灑,不可能想雨巷麗丁香般結著憂愁的姑娘。我還是我,我只要做好我自己。用自己的眼看祖國的美麗,用嗅覺聞祖國的氣味,用口品嘗祖國的滋味,用心感受祖國。

參觀博物館作文10

  20xx年11月12日,我們附小全體師生,上了一節別開生面的自然體育課——到博物館參觀文物展覽。這可是我夢寐以求的事。

  下午2:10,我們排著隊,整齊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向市博物館出發了,路上絲絲清風輕佛著我們的臉頰,我們感到心曠神怡,不知不覺就到了博物館。

  在博物館的門前,老師強調紀律后,我們全校師生被分成三組,分別由三位講解員帶我們進入博物館。

  首先,我們進入瓷器區,哇!大大小小的瓷器映入眼簾,有瓷瓶、瓷盆、瓷罐……瓷枕的樣式最多,有長方形的,上面畫有各種圖案,有小動物形狀的,例小貓老虎枕,真像一只老虎服服帖帖地爬在那,為主人效勞,那形象逼真極了。最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有“黑底金紋瓶”和“大酒壇”。黑底金紋瓶是大肚、小口,雕刻在上面的一條條龍活靈活現;大酒壇呢?也挺有意思,我們看不懂上面寫的字,可講解員告訴我們那是廣告宣傳。嘿!你說好不好玩?

  參觀完瓷器廳后,我們來到了雕刻廳,一尊用玻璃鋼復制的2。5米高的大佛呈現在我們眼前,聽講解員說他原來有5米高呢,是全世界最高的佛像,這尊佛像在復制時,特意縮小了一半。再往前走,我們看到了全館最精致的一尊佛——弟子三身像,這尊佛像雕刻細膩、線條柔美,穿在身上的衣服特別合體,就像從水里撈出來似的,所以又稱作“曹衣出水”。還有睡佛的姿態也形象逼真,著實可愛,四尊羅漢佛爺都形態各異,不管是那尊佛像,都雕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你知道我們接下來看的什么嗎?那就是趙文化,其中有一件物品是鎮館之寶,那就是“金銀涂乘輿打爵酒樽”,為什么它是鎮館之寶呢、首先,我們要知道它在全中國只有兩件,一件是在故宮博物館,而這件就是第二件,其次,他的`外形也很好,它有兩部分組成,下面部分是底盤,是放木炭加熱用的,有三只小熊支撐著,上面部分是酒容器,每一部分都精致極了。如果你有機會一定要去欣賞一番,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在展覽大廳的出口處,有一側墻壁上有幾行金光閃閃的大字,那是毛澤東主席在1959年9月24日來邯鄲時的題詞,從題詞中我知道了,邯鄲是趙國的國都,是五大古都之一。是呀!我們邯鄲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應該為此而感到驕傲。

  最后,我們還參觀了畫展,有小學生、中學生、教師等不同層次的畫,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讓人贊嘆不已。

  博物館展出了邯鄲深厚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他的文化底蘊讓每個人都驚嘆不已,通過這次參觀,我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更增長了見識,神奇的博物館下次見。

參觀博物館作文11

  春日里的陽光格外明媚,到處生機勃勃,我們每個人的臉上洋溢著喜悅,無法掩飾心里的那份激動,因為今天我們要去參觀太倉博物館。

  太倉博物館位于新區行政中心的廣場東側,剛走近博物館,我就被它獨特的外形所吸引。與其說它像只藤條編織成的“棕色帽子”,更不如說它像個“大圓倉”,表現了華夏文明中“有容乃大”的哲理。這種新穎的建筑外觀更激發了我走進去一探究竟的欲望。

  我滿懷著好奇與期待走進了博物館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晶瑩剔透的玻璃橋,正在我有點擔心橋的堅固程度而在考慮是否要上橋走走的時候,突然看到橋上橫掛著一塊牌子“正在維修,請繞道!”雖然糾結的心情沒了,但總覺得心有不甘!不經意地透過玻璃橋往下看,哇,那是什么?更好的`風景居然“藏”在橋下!整個地下一層都是古建筑模型,簡直可以用“精致”和“震撼”四字來形容。原來這是六國碼頭場景,是鄭和下西洋的起錨地,再現了當年繁盛的海運碼頭和天下糧倉的景象。我在為古代太倉就已如此繁華而驚嘆時,又為自己身為太倉人而覺得驕傲。

  意猶未盡時我們又參觀了一層和二層的“走進佛前—南京博物院藏宮廷系列展”、“皇家風范常熟博物館藏清代宮廷官窯瓷器展”。我和同學們一邊看,一邊小聲議論古代的能工巧匠究竟是怎樣制造出這么精美的佛像和瓷器,動物和人物都是如此栩栩如生,真是大開眼界。三層為婁東畫派陳列、館藏精品部分組成,幾百幅字畫就像一塊大磁鐵把我的眼睛牢牢吸住,讓我沉醉于書香墨海之中。無論哪幅字都別有一番韻味,有的蒼勁有力,有的圓潤流暢,有的瀟灑狂放……站在那些水墨山水畫前,仿佛能聽見山間潺潺的溪水聲,有如身臨其境。印象最深的還是清康熙年劉源的那副《墨竹圖軸》,竹葉瀟灑自如,縱橫不拘,活靈活現。不知要花多少功夫、吃多少苦才能有如此深的造詣,才能流芳百世啊!

  走出書香墨海時,感覺自己已是古代一書生,也有了一股揮毫潑墨的沖動。

  最后我們來到了博物館的第四層“光影流年人文太倉—太倉老照片展”。以前破舊的小屋已變成了摩天大樓;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變成了現在熱鬧繁華的人民路商業街;古松弄的三棵松樹雖已沒了蹤影,但“古松弄”卻永遠留了下來……每張泛黃的老照片仿佛在向我們講訴一段段太倉的往事,讓我進一步了解了太倉的歷史變遷,我也更相信明天的太倉會更加美麗、更加欣欣向榮!

參觀博物館作文12

  上海博物館是一個大型古代藝術博物館,館內珍藏文物12萬其中一尤為青銅器、雕塑、書法和繪畫為特色。今天我和爸爸一起來到了我夢寐以求的地方—“上海博物館參觀展覽”。

  第一個展覽是中國古代青銅器展。我一走進展廳,就看到了琳瑯滿目、五花八門的青銅器。中國青銅器時代約始于公元前20xx年。青銅器種類繁多,紋飾精美,鑄造技術非常完善。我在欣賞時,展覽館內的一名管理員對我說:“青銅器有五大類,分為:酒器、兵器、石器、水器、樂器。它們雖然只有五大類,可這五大類里卻有三十六個小類,數目極多。”我一邊參觀一邊聽著管理員說的話,想:在這里卻應有盡有。青銅器的紋飾主要有三種,有獸面紋、鳳鳥紋和龍紋等。

  第二個展覽是中國古代雕塑展。我剛進去就看到了珍貴中國古代的雕塑藝術起源于原始社會的石器和陶器制作。戰國至秦漢時期出現的大量用于陪葬的陶質和木質的人物及動物俑像,展現了強烈的本民族雕塑藝術的特色。就比如說“天王”四大天王原是印度古代神話中的戰將,后被佛教宣傳為四個重要的護法神,各守護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以護持佛法。

  第三個展覽是暫得樓陶瓷珍藏展。我剛走到里邊看到許許多多的文物,真讓我大開眼界!當時我看到了許多景德鎮的窯,有景德鎮窯釉里三彩人物圖尊,聽說是釉里三彩是置釉青花、釉里紅和豆青于一器,一次燒造成功,其難度非常之大。此尊繪人物、鶴、鹿、松樹等,寓長壽之意。三種顏色均十分成功,是官窯釉下彩的典形器。這種釉下三彩的燒制技術應該說是清朝康熙的特殊工藝之一,康熙以后就逐漸失傳。因此,傳世品中釉下三彩器十分稀少。

  參觀完了青銅器展后,我又參觀了雕塑展、書法展、繪畫展、暫得樓陶瓷珍藏展等展覽,想:展覽館里的物品可是我國古代的博大精深,藝術和智慧的結晶啊!然而,取得如此大的成果是和我國古代人民的勤奮勞動是離不開的.。

  博物館既把我國古代的文物收集起來,展示給現代觀眾們看,讓現代的人民了解古代的文化,又陶冶了我們青少年對于古代文物產生的興趣。博物館文化的產生與發展,標志著人類文化的發展和成熟。

  我今天覺得收獲很大。因為我學習到了在學校里學不到的知識,使我印象深刻,也使我更加熱愛祖國,更加敬佩古代的勞動人民。既了解到了各式各樣的的青銅器和雕塑陶瓷,又見識到了絢麗多彩的繪畫和書法,讓我大開眼界。我以后還要再去博物館,學習更多的知識!

參觀博物館作文13

  在一個涼爽的夏日早晨,我和爸爸媽媽高高興興地來到了青島海軍博物館。

  只見博物館內陳列了飛機、大炮、水雷、導彈等各種武器裝備。在碼頭停泊著四艘已退役的艦艇,有我國海軍第一艘驅逐艦;有參加過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自衛反擊戰的英雄艦;有新中國第一種防空導彈護衛艦和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導彈驅逐艦。這些軍艦我都興致勃勃地上去參觀了。

  不過我最感興趣的是那艘潛艇,它停在碼頭,遠看象條大魚浮在水面上。

  走近潛艇前部,我發現入口只是一個直徑不足一米的小艙門,胖一點的人和高大的人都有可能卡住,不過像我這樣的小孩子就可以自由出入了。

  進入潛艇,首先我們來到的是一艙,也叫魚雷艙,里面十分昏暗,一張張懸掛著的帆布床,一層疊一層的,中間的空隙連翻個身都困難。床旁還放著一枚枚魚雷,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潛艇上的人是和魚雷睡在一起的。和魚雷睡在一起也不舒服啊,魚雷上有一層潤滑油,來來往往很容易碰上,粘粘的,很難受,只有用柴油才可以擦掉。

  走到二艙—電池艙,里面有一個會議室,會議室里有一張長木桌和兩條長木椅,長桌放在中間,左右兩邊放著兩條木椅,最多可以坐五到六個人,是艇上高級軍官開會的地方。會議室的桌子也是一個不錯的鋪位,還可以作為搶救傷員用的“手術臺”。在艙室下部放著一百十二塊蓄電池,它們是用來在水下帶動潛水艇的,如果是遠航的話,潛水艇還時不時要浮在水面上,用柴油機發電,給蓄電池充電。

  鉆過又一個艙門就是三艙—指揮艙,這個艙里是各種指揮用的儀器。三艙后面是四艙,四艙又是電池艙,其它和二艙沒有什么區別,只是原來會議室的`地方是一個微型廚房,廚房里只能站一個人,如果同時站兩個人,其中有一個人的手臂就會被烤熟。下一個艙就是最艱苦的艙—柴油機艙了,里面有兩臺巨大的柴油機,柴油機運轉時,艙內又熱又悶,還會有各種怪味和噪音。在最后我們參觀了電機艙和尾艙。從尾艙艙門鉆出來后,陽光又照在了我的身上。

  我想在潛艇里10-20人就擠得夠嗆,可是這艘潛水艇乘員卻有30-40人,而且他們還要在里面待2-3個月,夠艱苦的吧!

  離開博物館的時候,我回頭看去,只見四艘淡灰色的軍艦停泊在碼頭,高大雄偉。高昂的炮口,高聳的桅桿和巨大的導彈發射器給人威風凜凜的感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參觀博物館作文14

  同學們,你們去過地質博物館嗎?我今天第一次去參觀地質博物館,發現了好多好多的樂趣呢!請聽我慢慢道來:

  前幾天,妹妹就鬧著要去看恐龍,爸爸就想到了去參觀地質博物館。爸爸打電話先確認好開閉館時間等,一切準備就緒。

  今天是星期天,趁爸爸休息,我們要去參觀地質博物館。一大早都起床了,吃完早飯。爸爸開車帶著我們就出發了。

  一路上,我和妹妹高歌歡唱,心都要飛出去一樣。很快我們就來到了地質博物館。遠遠地就看到兩個高大威猛的恐龍塑像”站”在大門口內,似乎在迎接游客的到來!

  人還真不少,一個長長的隊伍俳得像長龍一樣,媽媽趕緊帶著我和妹妹跳下車,加入了隊伍。很快輪到我們了,媽媽剛換好票就開始下起淅淅瀝瀝的小雨,這絲毫沒有影響我們愉悅的心情!我們一邊等爸爸一邊跟大恐龍拍照合影。

  我們來到地質博物館里面,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一列列的恐龍化玩具,我和妹妹的心情瞬間就開始激動起來,我的心就像揣了一個小兔子在蹦蹦跳跳的,妹妹激動得亮起她那高嗓門一陣陣歡呼著,尖叫著。還不時地喊著:“姐姐快看”。

  博物館的展區分四層,負一樓,一樓,二樓和三樓。有地球廳,恐龍廳,生物演化廳,古象廳,礦產資源廳,地質環境廳,礦物廳。

  我們參觀了各種各樣的.恐龍化石;還有恐龍蛋及恐龍的孵化;人類的進化過程;大象的骨骼化石;各種礦物質和礦產資源等

  我印象最深的的還是那些水晶,一尊尊漂亮的造型,晶瑩剔透,有鮮嫩的粉色,高雅的白色,青翠的綠色,熱情的紅色,優雅的紫色等,我看著它們都很好吃的樣子,它們太像美味的食物了:比如成條狀的黃水晶很像是薯條;還有成片兒的綠水晶,就像是一棵大白菜;成塊兒的肉紅色水晶很像是美味的紅燒肉;粉色的球狀水晶很像是糖……如果你看了你一定也會很饞的,看得我都直流口水。

  很快就到了該回家的時間了,我們依依不舍地走出了博物館,我和妹妹不約而同地說:“下次我還會再來的。”

  這可是我第一次參觀地質博物館。我體會到了我們學習各個學科的重要性。地質環境對人類的生存和健康的重要性。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河南的資源豐富多樣!如果你下次也來河南地質博物館的話,我可以給你導游。

  總之,第一次參觀地質博物館的感覺真是太好了!下次我還會再來的!

參觀博物館作文15

  浙江省博物館坐落于美麗的西湖邊,周圍有斷橋殘雪、平湖秋月等著名景點。浙江省博物館始建于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是浙江省最大的集收藏、陳列、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也是國家一級博物館,藏文物達十萬余件。改建后新增了歷史文物館、青瓷館、書畫館、錢幣館、呂霞光藝術館、常書鴻美術館、明清家具館等十幾個展館。

  這一天下著小雨,走進博物館大門,“浙江省博物館”六個金色的大字展現在我眼前。字的左邊就是主展廳了。這里收藏了許多史前的陶器,包含了11400多年前、7000多年前、6000多年前、5300多年前等不同時期的陶器。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上山文化時期的陶器了。上山文化距今11400多年,本世紀初發現于浦江黃宅鎮上山,這里出土的陶器有大口盆、平底盤、雙耳罐等,盡管這些陶器在現在的我看來有些土土的、笨笨的,但這都是史前人民的智慧,而且是目前浙江最古老的陶器。遺址出土的夾炭陶片中還發現了較多的稻殼、稻葉痕跡。其文化內涵的制陶技術被河姆渡等史前文化繼承和發展。參觀完一樓展區,我上樓來到了二樓展區,二樓展區主要是青花瓷類的瓷器。我的腦海里瞬間就冒出了周杰倫的那首《青花瓷》,我很喜歡這首歌,愛屋及烏,我也立刻喜歡上了青花瓷。我覺得青瓷比陶制品更有內涵,它的身上刻著許多藍色的花紋,用來裝飾瓷身,看上去典雅、素凈,充滿民族古典風格。在明代時期青花瓷已經成為了瓷器的主流。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參觀完二樓,我來到了三樓展區,三樓展區主要展示的是白瓷,從相關介紹上我了解到,白瓷的瓷坯含鐵量很低,它是在此基礎上施以純凈的透明釉燒制而成的`。它的大量制作和使用,既對后世造成了長遠的歷史影響,也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純潔、和平的向往之情。

  參觀完瓷器館,由于時間原因,我只匆匆瀏覽了常書鴻美術館和黃賓虹藝術館,這里有大量的珍藏書畫值得細細品味,我決定下次再來認真參觀,包括其他的一些場館。

  非常遺憾沒有參觀完整個浙江省博物館,但是我了解到了中國瓷器的歷史,順便也增長了很多歷史知識。我們國家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我今天看到的只是浩瀚大海中的一葉小舟,知識的海洋無邊無際,還有很多等著我去探索和發現。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综合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 亚洲日韩首次亮相在线 | 欧美亚欧在线视频 | 在线aⅴ亚洲中文字幕 | 日本永久免费Aⅴ在线观看 午夜激情视频国产 | 亚洲欧洲在线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