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做實驗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做實驗作文1
從小到大,我經歷了許許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做飯,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去野營,第一次登臺表演……這無數的第一次給我帶來了不少的快樂,像一個個歡快的腳印,印在我成長的道路上。最令我忘的,是第一次做實驗。
四年級的一節科學課上,老師的告訴我們蠟燭在水里仍可燃燒。老師的話在我心里激起了萬丈波瀾,我百思不得其解:不是常說“水火不容嗎?蠟燭怎么可能在水里燃燒呢?我帶著這個疑問好容易熬到了周末,準備做一個實驗來驗證一下,看老師的話是真是假。
我很快找來一根蠟燭和一個盆子,我把蠟燭固定在水盆底上,然后往盆子里倒入比蠟燭邊緣稍微低一點兒的水,再把蠟燭點燃。一切準備好后,我便拉過一把椅子一屁股坐下,耐心地等待著。我盯著盆中蠟燭上一跳一跳的小火苗,心也不由得跟著七八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這個實驗是否成功呢?蠟燭是不是真的在水里燃燒?但現在能做也只有等待而已。我全神注地凝視著那微弱的燭光,直到眼睛看得酸痛了,也不原把視線轉移開來。
五分鐘過去了,十分鐘過去了,十五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過去了……等了好久,蠟燭還未燒到水面。我抬手揉揉澀痛的雙眼,心里不停抱怨:為什么這么慢呀,快點快點!可蠟燭絲毫沒有覺察到我此時的.心急如焚。仍是優哉游哉地閃動著小小的火苗。我漸漸開始不耐煩起來,于是就想做點兒什么事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我隨手抓起一張報紙,一本正經地看起來。可我身在曹營心在漢,人還很“認真”地看報紙,但心卻飛回了還在慢悠悠燒著的蠟燭那兒了。我很快又按捺不住自己了,扔開報紙又走身了水盆。
好長一段時間過去了,蠟燭終于十分接近水面了,我目不轉睛地看著蠟燭以“龜速”向下挪移著,慢慢地、慢慢地、竟真的沉下了水里!只見一層薄薄的殼小心翼翼地“擁抱”著那微微跳動的炎苗,實驗成功了!我迫不及待就去尋找答案,謎底隨之揭開,原來那一層殼是蠟燭的“外衣”它叫蠟殼,當蠟燭燃燒到與水面劉平時,正是蠟殼“挺身而出”保護住了火苗不被子水淹滅。
我第一次做實驗就嘗到了成功,誰能說這不是幸運的事呢?它讓我懂得了:生活是充滿色彩的,它帶給我們的樂趣無處不出,只要勇敢地去嘗試,大膽地去探索,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第一次的做實驗,給了我無限啟示。
做實驗作文2
從小就我是一個愛做實驗的孩子。在我還小的時候,經常這樣做實驗。
“嗯……這樣不太好……”爸爸媽媽又開始嘮叨了。爸爸媽媽走之后,我經常在廚房、廁所、藥柜之間跑來跑去,為的是拿走一切像是試驗品的東西,然后再把它們全部拿到一個個裁掉半截的礦泉水瓶里,一些蓋上蓋子,放到陰暗的地方;一些也蓋上蓋子,但是放到明亮的地方;一些埋到土里,一些攪拌好之后自然晾干磨成粉;一些……最后,再把它們從土里,廁所里,廚房煤氣爐旁邊,樓頂上一類的地方回收回來,用酒精把它們混合到一起,然后拿著這些亂成一團的東西有的拿去當墨水,有的拿去澆樹,還有的在過年的時候加到鞭炮里,之后聞著滿屋子的臭味不知道怎么辦……因為上面的事,我從小就是整個大院聞名的“小煉金術士”。
后來雖然長大了一點,但是,我對實驗的熱愛仍然沒有結束。
漸漸地,我開始了解有關化學實驗方面的`知識,但是還是不足以支持我的實驗。
當時,我對實驗的渴求,就像對假期一樣。從沙子堆里挖的沙子,和枯干的雜草還有磚頭混合起來,竟在大院的小角落里勉強搭起了一面還行的磚墻,最后還搭建起一間“小屋”。公司不要的架子上擺滿了從隔壁藥廠收集的零碎資源和化學藥品,幾乎每種都有近半瓶,每天放學后就沖到那里面做實驗,有一回不小心在濕臺子上混合起來了碘和鋁粉,之后突然著火,然后冒出一堆煙,煙冒了將近15米高,持續了30秒鐘,最后,煙漸漸的不冒了,嚇的我趕緊把一大把濕土埋在上面,結果煙又從土縫里冒出來……
經過這次“教訓”,我發現必須加一個屋頂,然后,我便踩著桌子,往墻上蓋了幾塊打了孔的硬紙板,這就是一個簡易簡易的屋頂。
雖然經歷了這種事,我的好奇心依然沒有平息。就在這個暑假,我又從網上看見了一個自制煙花的教程,里面說要拿鋁粉,三氧化二鐵,按照3:1的比例混合起來,再拿一根鎂條當引線,點燃后據說很漂亮。于是,我就按照教程上面說的做了,也點燃了,然后我就退到屋外去,不久后,忽然覺的一股熱浪撲面而來,我踉踉蹌蹌向后退了好幾步,差點一下子摔到地上。再回頭看看屋子——天哪!只見被我點燃的那灘粉末經劇烈燃燒起來,似乎太陽都因為這燃燒變暗了,我不禁心悸起來:如果我還在“屋子”里,我這時候可能已經焦了!過了兩三分鐘,那火焰才慢慢熄滅,我進屋一看,驚呆了!紙質天花板只剩下了焦黑的邊緣,桌子也焦了一大片,但,最讓我目瞪口呆的還是地板上的——一灘還在流動的鐵水!之后,我在網上查到,上面的冒煙的反應是“鋁碘反應”,著火的反應是“鋁熱劑”,溫度完全可以把鐵化成水!從此以后,我再也不敢亂做實驗了。
現在,我來到了這里,不知在這里可否繼續我的實驗?
做實驗作文3
昨天,祝老師告訴我們:“明天要做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我們聽了都很興奮,恨不得馬上乘坐時空穿梭機來到第二天去看這個實驗,可惜目前世界上還沒有發明這種機器,我們也就只好耐心地等待了。
我們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了這節夢寐以求的語文課。上課鈴響了,我們迅速跑進教室里端端正正地做好。雖然大家表面上顯得非常平靜,但還是掩飾不住心中的喜悅之情。
只見老師端著一個白色的塑料盒子,快步走進教室。她把盒子輕輕地放在講臺上,變戲法似的從里面拿出了一個三腳架、一張石棉網、一盞酒精燈、兩只紙船、一盒火柴和一杯清水之后,又轉過身在黑板上寫下了“燒紙船”三個大字。我一看實驗題目,不禁愣住了:老師的腦子沒短路吧,要知道紙船可是用普通的紙做的,被火這么一燒,豈不成了一堆灰燼?一大堆的問題從我的腦海中源源不斷地冒了出來。大家也不禁竊竊私語起來,我們便帶著滿腹的疑問看著老師開始做實驗。
祝老師先把石棉網放在三腳架上,再把紙船給放上去,將一大杯的清水慢慢地倒進船里。接著老師又把酒精燈點燃,將其推到了三腳架下面。淡藍色的火苗開始貪婪地舔著紙船的底部,仿佛馬上就要把小船給吞噬了。但奇怪的是平時很怕火的紙船此時卻像練就了金剛不壞之身似的,一點也不怕火,這使得我百思不得其解。過了幾分鐘后,紙船上隱隱約約地冒著幾絲水汽,裊裊地上升。慢慢地,水汽也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明顯,空氣中也隱約傳來一絲燒焦了的氣味。這時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踮著腳尖,眼睛瞪得大大的,緊緊地盯住紙船,生怕一不留神,就會漏掉其中最精彩的部分。
由于時間的關系,老師把酒精燈熄滅了,接著又把剩下的水倒進杯子里,原來很多的`水,現在就只剩那么一小點了,大家都驚叫起來:“哇噻!水怎么只剩這么少了!”老師又把紙船內部給我們看,船身還完好無損,不過底部已經有點焦了。同學們情不自禁地發出了一聲聲驚嘆,都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這其中的奧秘。最后還是祝老師給我們揭開謎底:“船燃燒需要一定的溫度,紙船里的水能吸收熱量,所以盡管酒精燈的火很旺,可是仍然無法達到紙船燃燒的溫度,所以紙船無法燃燒。但如果紙船里面沒有水或水已經燒光了,那么火的溫度就會全部集中到紙船上,紙船就一定會被火燒成灰燼了。”“怪不得呢!原來是這樣一回事啊!”聽了老師的講解后,大家這才恍然大悟。
平時好不起眼的水,居然這么偉大:犧牲了自己,卻保護了紙船。我不禁對這位英雄——水感到肅然起敬。
做實驗作文4
四年級開學的時候,我們班新轉來一個班主任——王老師。
開學第一天的晨會課,王老師向我們宣布:“今天,我要和大家做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耶!”話音剛落,同學們一陣歡呼。
實驗開始了,王老師問:“我們班哪位同學最細心呀?”“田夢妮!”沒想到,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出我的名字!我還真有點不好意思。王老師對我點頭,示意我走到講臺前,交給我一瓶水。她讓我往一個空杯子里倒滿水,一直到不能再倒為止。眼看水已經倒滿,我盡量小心翼翼,同學們也屏吸凝視,生怕我手一抖就前功盡棄了!眼看著水快溢出來了,我趕緊停下來。王老師對我豎起大拇指:“太棒了!果然是個細心的女孩!”被王老師這么一夸,我的臉都紅了。
接著,王老師拿出一盒回形針,叫我們猜:“同學們,向杯子里放回形針,在水溢出來之前最多能放多少枚?”“兩枚!”“五枚!”“十枚!”同學們爭相回答。“大膽猜!”王老師鼓勵我們充分發揮想象力。“五十枚!”不知誰做出了如此大膽的猜測,我們都覺得太不可思議了。
向滿滿的水杯中投回形針了,我們都睜大了眼睛,緊緊盯著水杯,惟恐錯過了哪個細小的環節。“一個、兩個、三個……”一枚枚回形針相繼“跳”入了水杯,水面也在升高。到五十枚的時候,老師突然停住了,問:“同學們,猜猜看,接下來會出現怎樣的情況?”“水會溢出來唄!”同學們異口同聲。“好,讓我們拭目以待吧!”老師又繼續小心翼翼地把回形針一個個放入水中,到最后第一百枚的時候,回形針跳下水后,像訓練有素的潛水員,在水中旋轉了360度后,才安安穩穩地落入杯底。
此時,同學們驚奇地發現:水面竟然超過了杯口,而且足足有半厘米!可是,水還是沒有溢出來!同學們迫不及待地詢問這是什么原因,王老師卻賣了個關子,反問我們:“你們說呢?”我們個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在同學們的再三詢問下,王老師終于開了“金口”,神秘地說:“這是水面的張力,是這股無形的力量支撐住水面超過杯口,而不溢出來的。”原來是這樣!
王老師還告訴我們:“其實,大自然也告訴我們很多人生的哲理!通過這個實驗,你們有什么收獲嗎?”看同學們眉頭緊鎖,王老師說,這是留給同學們的家庭作業。
我想,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凡事都不能武斷地下結論,要勇于探索和實踐,才能揭開謎底。大自然中,還有許多的秘密,我相信,只要不斷去探索,我們就能解開很多的.謎團。另外,人的潛力和水的張力一樣,是無窮的!我們要對自己充滿自信,相信自己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雖然已過去了一年多,但這個實驗帶給我的啟示一直伴隨著我的成長!
做實驗作文5
我雖然不是很喜歡科學課,但科學中的實驗,倒是讓我感到挺有趣的,還讓我品嘗到了不少成功的喜悅……
如果要說我最喜歡、最有趣的一節實驗課,我覺得還是在小學即將畢業前才上的那節課。
那節實驗課,主題是觀察培養的表皮。看了老師在屏幕上播放的不少關于洋蔥表皮的知識后,我們就開始獨立做實驗了。學習組長把老師分好的.工具和材料領來后,陸續發給了我們,要求大家各自做切片實驗。
我們努力地重復著老師剛才講解的步驟,一絲一毫也不敢松懈。終于,洋蔥表皮被各自完完整整地夾下了一層層薄片。我也順利完成了切片實驗,從未知曉,這般簡單的洋蔥皮,居然可以被剝得如此薄!
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觀察洋蔥表皮的細胞結構了。一切準備就緒后,老師居然點名叫我來代表大家做實驗示范。一聽到老師點名,我的心不禁咯噔了一下,緊張得怦怦直跳。硬著頭皮,我走上了講臺,抖抖瑟瑟地拿起锃光瓦亮的鑷子。但很快,緊張的心情變得輕松了,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用鑷子把那一層層薄片鋪平整。終于,我把洋蔥薄片成功地擺放在了高倍顯微鏡的載物臺上。
幸而不辱使命,操作成功后,我滿臉笑容回到了座位,老師還好好地表揚了一番。別提有多開心了!
緊接著,我們便開始輪流登上講臺,仔細地觀察起來。
經過好一陣子焦急的等待,總算輪到我了。我急切想一睹為快,好好“欣賞欣賞”自己的“科學實驗成果”。于是,我趕緊湊上前去,透過高保真的鏡頭,睜大眼細心觀察起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哇!哇!”原來一點也不起眼的洋蔥皮,在高倍顯微鏡下,竟然如此神奇!
我還是第一次親眼所見,洋蔥表皮居然如此色彩絢麗:一塊塊不是長方形卻像長方形的表皮組織形狀,就是洋蔥的細胞結構,每塊正方形的中間都還有一個小圓點,斑駁陸離,就像一只只天使般可愛的小眼睛……
接下來,我們還運用高倍顯微鏡,分別觀看了不同物種的各類昆蟲,諸如蝴蝶、蜻蜓、飛蛾、知了、蜜蜂……在顯微鏡下,以小見大,被極度放大的昆蟲形狀,實在太有趣了!
我不禁有感而發,捫心自問,人類科學的諸多奧秘,難道不是天才們在一次又一次的實驗中誕生嗎?沒有不斷的努力和不斷的失敗,怎么可能有不斷的探索和不斷的成功呢!
做實驗讓我感覺科學課太有趣啦!因為每次做完實驗,無論在科學知識的掌握上,還是在心靈情操的陶冶上,我們都會有巨大無比的收獲!
做實驗作文6
從小到大,我經歷了許許多多“第一次”,第一次做飯、第一次郊游、第一次登臺表演……這無數的第一次像一個個難忘的腳印,點綴在我成長的道路上。其中有一件事是我最難忘、最有意義的事,那就是我第一次去實驗室做實驗。
這學期我們開始學習科學,每一次看到老師在臺上做實驗,我都非常羨慕,老師像一個魔術師,很多“奇跡”在他手中出現,看得我心里直癢癢,我渴望著能自己動手見證“奇跡”的那一天。每天回家的時候,我都夢想著我那當化學老師的'爸爸能帶我到他的實驗室去,那就……,想著想著我樂開了花,趕快跑去和爸爸說了這個想法,可爸爸說不行,因為最近學習狀態不太好,爸爸說如果學習提高上去了,可以考慮。我垂頭喪氣地回來了,仔細一想還有機會,從此,我就很用功的復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近語文、數學、英語課堂上、測試中都有較大進步,那個周六上午爸爸告訴我下午可以到實驗室去做實驗,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中午,我早早地吃完飯,等待下午的到來,時間過得很慢,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了下午。我迫不及待地叫爸爸帶我去實驗室,一進實驗室門,我就看到許多實驗器材和化學藥品,柜子內放滿了試管、燒杯、酒精燈……一個個瓶子里裝著各種各樣的藥品,有紅的、黃的、藍的,還有黑乎乎的,也有液體、固體等,形態各異。這些裝有藥品的瓶子整齊地擺放在柜子里,我急切地想親自動手做實驗,可爸爸制止了我,說:“你先不能做,等我做幾個演示實驗給你看看。”只見爸爸取出了一些藥品,開始實驗,他把一種固態的物質取出來,用小刀切了一小塊,放進水中,爸爸說那是金屬鈉。我看到鈉塊變成閃亮的小球在水中快速地游動著,我驚奇地發現它在水中畫出一個個三角形,最后逐漸消失了。爸爸接著又在水中加了一種藥水,水竟變成了紅色……我好奇地看著,手早就癢癢了,我央求爸爸給我做一個實驗,爸爸答應了,讓我取出一些藥品,我小心地從瓶子中倒出三種無色藥水混到一起,突然藥水變成淡黃色,下面還有一些粉紅的小氣泡。接著我又拿了試紙測了一些藥水的酸堿性,趁爸爸不注意,我還測了自來水和我的口水,哈哈,原來我的口水是顯堿性的……,一下午,我就在實驗室快樂的度過了,走時戀戀不舍。
那天是我第一次做實驗,是我一年中最開心的一天。那是我認識化學的第一步,但很遺憾,因為我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樣的反應,從那天起,我下定決心要好好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探索神奇的化學世界。
做實驗作文7
“作文難,作文難,提起作文就心煩。”說起寫作文,我就頭痛,對于自評互改的作文,那更是一竅不通。可自從杜教師教我們班語文課后,偏偏別出心裁搞什么作文自評互改,還要改后答辯,還說這是他十多年作文教學的經驗,是提高寫作的門徑。嘿嘿,不想他這方法還真有點靈驗。記得那是一個星期四的下午,也是新學期的第二次作文課。隨著上課的鈴聲,杜老師抱著作文本跨進了教室。
他微笑著環視了教室一眼,清了清沙啞的聲音說:“以往的作文,習慣是教師批改。評改后不少同學只看看分數,對于文章的優劣得失一概不管,甚至連評語也懶得看一眼,這樣不少同學有了依賴思想,每天作文草稿也不打,草草應付了事,作文水平始終提不高。從今天開始,人人當教師,進行作文自評互改鍛煉,這樣可以相互取長補短,達到迅速提高閱讀分析和作文水平的目的。”接著,杜老師給我們介紹了評改作文的基本符號,什么Q表示刪去;什么v表示增添;什么口表示另起段落……然后給我們講了評改的步驟和方法。
一、選通讀全文,看看內容與中心提綱是否相符,
二、逐句逐字推敲,看是否有錯別字或漏句,然后用統一符號加以訂正;
三、逐段斟酌,看看字段之間是否聯系,不足的做好修改;四、通讀修改后的文章,看看中心是否明確,內容是否具體,層次是否清楚……然后恰如其分地做好尾批。杜老師還選出一篇文章進行示范批改,然后就分組交換批起來。雖然杜老師講得是那么詳細,但真的`評改起來,我卻不免還是心里發毛,無從下手。這時,飛老師來到了我的身邊,微笑著對我說:“祖敏,有困難嗎?來,我們共同來評改這篇作文,你執筆,我建議。”有杜老師撐腰,我膽子壯了起來,按照教師介紹的方法,我慢慢地批改起來,杜老師也不時提醒我。
不知不覺中,一篇作文竟讓我批改完了。在尾批時,我有些犯難了,連忙問道:“杜老師,尾批時都要面面俱到嗎?那該有多長啊!”杜老師微笑著說:“那不一定,有時一篇一得就行了。”我會意的點了點頭。杜老師又問我:“你認為這篇作文能給多少分?}96分!’’“哪一段寫得最好?”“第三段!”杜老師贊許地拍我的頭,打趣說:“祖敏可以當小教師羅!”評改作文,使我得到了許多益處。我不但知道了自己在作文中的不足,還從中吸取了別人作文中的長處,提高了寫作能力,同時還提高了閱讀鑒賞能力,真是一舉多得呀!
做實驗作文8
1994年,大學畢業不久的阿諾德寫了本書,叫《美國不在線》。書中追問,美國人能不能在網絡之外生活。真的把人生付諸實踐,是10年后的事。時光流逝,阿諾德覺得自己變笨了。他回想起在布朗大學的日子,那時他帶著勞倫斯的小說去度假,跟朋友爭論馬克思主義,用“盡管如此,但是”這樣的調調說話。到了35歲,他發現自己慢慢變成了無知無趣的人。他把變化歸咎于職業。從《娛樂周刊》到《Esquire》,他發現自己如《娛樂至死》中描述的那樣,沉浸于流行文化的細枝末節,知道哪個明星戴假發,哪個明星隆過胸,卻忘了寫史詩的盲詩人的名字。他想到了重新投身知識海洋的好辦法——讀32卷《大英百科全書》!此后,阿諾德發現自己的生活改變了。
他知道亞當斯總統是為了錢結的婚,知道第一個把棒球傳到日本去的人是個共產主義者……而他才讀了100頁,接下來還有32900頁!他還參加了門薩俱樂部的考試,參加了“誰想成為百萬富翁”,進入了某個拼字比賽的決賽。阿諾德發現,他其實在做一項實驗——人可以怎樣挑戰智力的極限。他把這段學習經歷寫成一本書——《全部知道:一個男人想要成為最聰明的人的`謙卑夢想》。他的書登上《紐約時報》排行榜,粉絲們親切地稱他為A?J。雖然著名書評人奎南對這本書嗤之以鼻,阿諾德還是愉快地撰文回應:“我不是一頭蠢驢。”此后他想到,人生可以成為一場場豐富多彩的實驗。20xx年,美國公司正在將大量業務外包到印度,阿諾德決定試試生活是不是也可以這樣。他在印度雇用了個人助理團隊,這些人幫他接電話,回電郵,甚至代表他和太太吵架。阿諾德說,那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他躺在沙發上看電影,印度助理則遠程給他兒子講晚安故事。美好時光只持續了一年,因為他發現了更有趣的實驗。一位弗吉尼亞心理學家倡導“永遠講真話”的生活方式,阿諾德決定試試這種生活是否真的可行。這段不容易的時光被總結在一篇文章里,題為《我覺得你挺肥》。接下來的實驗更難。
20xx年,阿諾德開始嘗試“遵照圣經生活”,嚴格按照《圣經》原文的要求,每個月初吹號角,不修剪面部毛發。這段艱苦生活之后他休息了一陣,寫了本總結叫《小白鼠日記》,同時給人生找了新定位:生活是一場實驗。上一年,阿諾德又有了新的“謙卑夢想”:過最健康的生活,目的是測試人如果保持良好習慣、大量健身以及控制飲食,是不是可以增強體質,延長壽命。一年后,他在訪談中遺憾地告訴大家:“健康生活差點要了我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