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教故事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教故事作文1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是一句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俗語,卻也是我們家的家訓。
媽媽經常對我說,一個人要節儉,不能隨意浪費,雖然有些人很幸運,自己的父輩或再上一輩很有錢,但有一句俗話說得好:“富不過三代”。要是不注意節儉,盡管上輩再有錢,也總有一天會被花光的。
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一起去菜市場買菜,我本以為只要幾分鐘就可以買完的,可結果卻讓我始料未及,媽媽總是東瞧瞧西逛逛,看到心儀的菜不立即就買,而要到賣類似菜的攤鋪問一遍,不時地詢問價錢,討價還價,最終通過貨比三家,買下物美價廉的`滿意菜……我忍不住問媽媽一句:“媽,你到底買不買呀,這邊問那邊問的,反正又只相差幾毛錢而已,那又有怎樣,大不了多付一點嘛!”媽媽聽了這番話,不緊不慢地和我講解道:“我不是經常跟你說嗎,一個人要節儉,不要把不必要的錢浪費,就比如買一斤豬肉,一處9元一斤,另一處8元一斤,你要買兩斤的話,那不是省了2元了。如果到超市買東西,你要是少了一角錢是不會賣給你的!”
聽了之后,我恍然大悟,認識到賺錢的不容易,節儉在我們舉手之間,日積月累就是一筆可觀的財富——其實,我覺得父母的身教就是我們孩子的最好榜樣,父母做好了,孩子才會跟著做好,這是最好家教。
在媽媽的影響下,我也學會了節儉,養成了節約習慣。有一次,我早餐沒吃飽,爸爸給我買了一個大肉包,我剛吃了一半,就覺得太飽了,于是剩下一半就想扔掉,可是就在這時,媽媽平時的一句句諄諄教誨立即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我馬上想到:這半個包子不該扔掉,要是把半個包子送給西部貧窮的小朋友吃,說不定還能救活一條人命呢!我便決下心,不管自己多飽,也不能把這半個包子扔掉,一定要吃下去……
從這之后,一日三餐,我總是把飯碗里的飯吃得一干二凈,不掉一粒不剩一粒,都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絕不能浪費一粒糧食!
現在,我常常提醒自己,爸媽的工資不高,我不能隨便浪費每一分錢錢。更何況提倡節儉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所以我們應該勤儉節約,認識到掙錢的不容易,飲水思源,做一個節儉的好孩子。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一句家訓已經深深扎根在我的心中,永不磨滅。
家教故事作文2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處事原則,家長應該尊重他們,給他們自己的空間,讓他們覺得父、母是最可靠的,什么話都可以給家長說,讓他們輕松愉快的生活和學習。我常常和兒子談心,分析他的心理,及時發現他生活、學習中的問題,幫他解決。身為家長和老師的我更明白這一點.
記得去年一個星期日的早晨,我兒子醒了,但他沒穿衣服,躺在那兒悶悶不樂,我去看他,他不好意思地鉆到我懷里。憑我對他的了解肯定是他遇到了什么麻煩。我沒有直接問他,他確問我:“你懷疑我的書是誰拿了?”(上周他丟了書)我說:“不能隨便懷疑,也許是你忘記丟哪了,老師不是借你書了嗎,就別想這個了。”
吃完早飯,我打掃衛生,從床底下發現了兩本課本,上面有他同學的名字。我突然明白了兒子反常舉動的原因,但我沒馬上質問他。
午飯后,我們在一起閑坐。我問起了不久前他丟書的感受。并且引導說:“別的'同學丟書和你當時一樣著急呀?如果他學習不好,沒書后就更加吃力了。”說話時我觀察到他臉紅了。我知道他很喜歡王老師,就又故意說:“你丟書時,王老師幫你找時,怎么說的,是不是誰送回去就表揚他?”他笑了一下,不說話。我又問:“你是不是裝錯了同學的書?”他感到吃驚,然后跑到床下看,我明白他在搞惡作劇,但我不說透。我接著說:“有錯就改,還是好孩子,如果你把書還給他,老師會表揚你的。”他主動告訴了我,他拿書的過程。原來先是他丟了語文書,就懷疑有同學偷了.老師把自己的書給了他.后來,又有別人把李嘉凱的書放在他課桌里,老師問時他沒發現。幾天后發現了,又怕老師和同學說他偷書,就悄悄放進書包帶回了家。可是看見同學沒書后,心里又不舒服。
明白事情的起因后,我肯定了兒子賦有同情心,是個好孩子;但是他發現后應該立刻告訴老師,這一點沒做到是錯的。經過反復交談,我發現他沒勇氣承認錯誤。我不禁使自己回到童年,以兒童的心理分析這事。直覺告訴我我應該幫他。于是我告訴他:“我把書送到班里,但我什么也不說,如果同學問,你自己去解釋。”他同意了。他先進教室,我后去送書。
放學回家,我看見他如釋重負的樣子,覺得很開心。就引導他:“還是不做錯事,沒有牽掛;什么時候自己都理直氣壯,堂堂正正,不怕別人說。”他笑了。從那以后,再沒發生過類似的事。
我的做法及時為兒子排除了思想上的顧慮,讓他放心學習,又幫他完善了人格;尤其是使兒子更加信任我,有什么事都愿意跟我說說。
家教故事作文3
有編輯問:“這是你的筆名吧?”還有人忍不住打聽:“當初怎么給你取了這樣一個名字?”其實這個名字不是筆名,是真名,是爺爺為我取的。雖然他去世已經31年了,但我時常想起他。
爺爺也算是一位老干部,新中國建立后當過我們縣修造船廠的廠長,改革開放初期我們縣成立國營的航運公司,他應該也稱得上“元老”,加之奶奶也是航運系統的老職工,按照政策,父親可以去航運公司上班,但爺爺沒有找關系、“動腦筋”讓父親“坐辦公室”或從事調度調配等較為輕松的工作,而是讓父親到一只小木船上當了一名最普通的水手,天天水里來浪里去,一干就是幾十年,從小木船到水泥船再到鐵板船,父親直到下崗其最高職務都只是一只內河小船上的“大副”。
后來哥哥出生了,父親問爺爺取什么名字好,聽說爺爺一錘定音:取名“正志”,諧音“正直”,如果再生一個孫子就取名“正氣”,兄弟二人名字的最后一字合起來為“志氣”,做人不僅要正直正氣,還要有志向、有骨氣,不是靠自己本事得來的東西堅決不要——這是爺爺一輩子的堅守,他希望能傳承下去。有件小事充分體現了爺爺的這種性格。
我們家緊鄰公路,記得我四歲的`時候,有次一輛運西瓜的貨車翻到路邊,西瓜滾得到處都是,左鄰右舍聞風而動,大呼小叫:“有不要錢的西瓜吃啦!”看到很多大人小孩把大大小小的西瓜往家里搬,搬了一趟又一趟,我和哥哥站在屋檐下饞得直流口水,看著看著西瓜快被搬完了,我就纏著哥哥說:“我們也去搬西瓜吧!”哥哥拗不過我,并且他自己其實也非常想吃,就說:“好吧,我們也去搬幾個!”說著就打算往外走,一直沒做聲的爺爺忽然大聲怒喝:“我看今天誰敢去!”震得我頭皮發麻,只見爺爺臉色鐵青,寫滿震怒和威嚴,似乎要過來揍人,我們都被嚇住了,再也不敢挪動半步。
在我人生的很多關口,常常有一些“高人”指點,要我去給某人送點禮“拜拜碼頭”,但是我總是想起爺爺的那一聲怒喝:“我看今天誰敢去!”他這句話就像楊震的“四知”一樣淪肌浹髓,我在多個機關、多個崗位工作過,從沒送過一次禮,從沒多報一分錢賬,沒收過一個紅包。有時我會向別人解釋我名字的來歷,不是炫耀與標榜,而是下意識的提醒與情不自禁的回憶
家教故事作文4
我在鐵嶺出生長大,自然非常熱愛。鐵嶺不僅是一個偉大的城市,而且有著獨特的魅力,這與其他地方有很大不同。
鐵嶺歷史悠久,早在7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在這里生活和生活。有關于歷史的文字記錄。我在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長大,所以我不能沒有驕傲。鐵嶺經歷了這么多風風雨雨,已經成為世界聞名的強大城市。你知道鐵嶺農業實力雄厚嗎:素有“遼北糧倉”之稱,有四個國家商品糧基地縣。正常年份,全市糧食總產量超過25億公斤,其中玉米20億公斤,出口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二。鐵嶺是遼寧省畜牧業生產基地。全市肉牛、豬、鹿、羊、家禽數量分別達到126萬頭、328.5萬頭、2.5萬頭、55.2萬頭、8660萬頭。西豐縣、昌圖縣、鐵嶺縣、開原市是全國桔桿養牛示范縣,鐵嶺市是全國桔桿養牛示范區。昌圖縣、開元市、鐵嶺縣是全國瘦肉型商品豬基地縣;“昌圖黑豬”是遼寧省地方優良品種。昌圖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鵝的故鄉”;西峰參茸市場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參茸集散地。11月12日,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鹿城”稱號。全市蔬菜種植面積117萬畝,年產量270萬噸。其中,保護地面積26萬畝,年生產新鮮優良蔬菜160萬噸。看了這個驚人的數字,你是不是很佩服你的家鄉?
另外,鐵嶺工業存量可觀。機械、電子、冶金、煤炭、橡膠塑料、食品、制革、醫藥、化工、紡織等35個行業。全市工業企業197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27家。擁有一批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大中型骨干企業。鐵嶺閥門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低壓大口徑閥門制造商,遼寧國能集團鐵嶺精工機械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干燥設備研究、試驗和生產基地,鐵嶺華辰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復合橡膠密封條制造商。主要產品有煤炭、鋼鐵、銅鋁、閥門、起重設備、化工設備、烘干設備、水泥、橡塑制品、平板玻璃、機制紙、針紡織品等。其中,200多種產品被評為國家級、部級、省級優質產品,170多種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成為知名產品。在這里,我們怎么能不以家鄉為榮呢?
總之,我愛鐵嶺,愛它的青山綠水;愛它的陽光花朵;更愛它的人!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家教故事作文5
“太陽光晶亮亮,雄雞唱三唱……”這首《勞動最光榮》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歌,而喜歡的原因中還有一個故事呢。
小時候,有一次媽媽叫我去掃地,我走到陽臺,左手拿著簸箕,右手拿著掃帚,先到客廳,把客廳的頭發還有一些垃圾聚攏在一起,然后拿起簸箕把垃圾住里掃,再把簸箕住后仰仰最后倒進了垃圾筒。
剛開始我還愿意掃,可到后面我就像沒有電的機器一樣,動作越來越慢,最后干脆倒在了沙發上。
媽媽看見了說:“你怎么躺下了?活還沒干完呢?”我懶洋洋地說:“勞動那么辛苦,干嘛一定要勞動呢?”媽媽聽了則是說:“那我帶你到鄉下去旅行,好嗎?” “好啊!”我從沙發上一躍而起,開心地說。
汽車一路顛簸,總算到了鄉下,到了鄉下,我立刻被那里的風光吸引了,一望無垠的稻田,連綿不斷的青山,明朗高遠的天空,我好像走進了一幅自然的畫卷。
“哞……”
一聲奇怪的聲音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順著聲音望去,發現了一位年約五十的老伯伯正在拉著牛耕地,他弓著背,咬著牙,努力地向前走著,那雙布滿老繭的手上全是汗珠,火辣辣的太陽烤在他的臉上,豆大的汗珠滴在了土地里。看著這個畫面,我明白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是一幅怎樣的畫面。看著辛勤勞動的人民,我明白了勞動者的偉大和勞動的'收獲是要靠自己的努力爭取的,我為自己的半途而廢感到了無比的內疚。
這時媽媽來到我身邊,雙手搭住我的肩膀,問我:“怎么樣?現在想勞動嗎?”我點點頭。媽媽蹲下來。語重心長地說:“古人曾經說過,‘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所以我希望你從小熱愛勞動,知道勞動的意義所在。”
那天回到家,我就立刻拿起掃帚,把垃圾全裝了進去,又掃干凈了廚房、書房和臥室。任憑汗水從我臉上滑落,流進衣服里,我也不理睬。干完活后,我雖然筋疲力盡,汗流浹背,可還是那么開心,因為勞動最光榮!
“幸福的生活哪里來?要靠勞動來創造。”我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并且會讓勞動伴隨著我一生。
那一天,媽媽給我上了最生動的一課。從那以后,我養成了熱愛勞動的習慣,我會謹記媽媽的教誨,并且讓勞動伴我一生。
家教故事作文6
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對后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們就像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我們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說起來,我家家規還真不少。孔海欽孔部長說過,要想家庭和睦,就要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也成了我們的家規。
尊老愛幼,以誠為本,誠實守信,堂堂正正,也成了我們家最重要的一條家規。媽媽常說:“百善孝為先。”意思是孝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指的是兒女不能的行為違背父母,長輩以及先人的意愿,為孝。我認為,長輩說話不插嘴,長輩說話認真聽,也為孝。而以誠為本,則是說不撒謊,不逃避自己的錯誤,不為自己的錯誤開脫,對長輩說實話,正視自己的錯誤,就是誠實。說到做到,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不弄虛作假,不隱瞞欺騙,不自欺欺人,表里如一,這樣,就算上誠實守信。堂堂正正,也就是說不能拿的別拿,不該要的別要。養成這幾個好習慣,在這個魚龍混雜的新社會里,也會有一片自己的立足之地。
說話技巧也很重要,這自然也成了我們家一條獨特的家規:說話要經過大腦。 我從小嘴就笨,不懂什么時候該說什么,什么時候不該說什么,使他人陷入窘況。 老師也和我提出過,我也認真改正了,可有時忍不住還是會冒出來。這就像一顆定時,綁在我身邊,每時每刻都要小心提防著。我也因此失去了太多的機會。 媽媽為了讓我改掉這個令人頭疼的壞毛病,專門設立了這一條家規。爸爸還給我舉了個例子,比如當得獎時,自己沒得上,就說自己不想得,有誰會不想的獎呢?所以不能這樣說,會讓人覺的你裝清高,沒得上就沒得上,下次努力,正視自己自己的'缺點,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像那樣說。
我國著名作家曹雪芹在《紅樓夢》里寫過:“不嚴不成器”這句話。只有嚴格要求自己的家教家規家風,才能是我們走上正確的道路。
最后,我認為家風就是家規,有了好的規矩才能有條不紊,有了好的家風才能更好的立足于社會,家風是一家子的風氣,家風一旦敗壞了,這一家子的思想也就跟著敗壞了,所以,有良好的家風至關重要,國家是由一個個家庭組成的,所以,只有家庭和睦,有制度,國家才能和平,有軌制。
家教故事作文7
說起家教,每個人的感受不同,有的溫馨,有的嚴厲,有的寬容……但無論如何,良好的家教培植著我們良好的習慣,培養著我們的優秀品質,影響著我們的一生……
爸爸媽媽做事總是雷厲風行,毫不拖泥帶水。而我……以前做作業喜歡拖拖拉拉,媽媽常常和風細雨地督促我,有時也狂風暴雨,讓我盡早完成作業。遇到難題,我總是想跳過,逃過,選擇逃避。但媽媽卻常常堅持和我站在一起,一起努力解決。她經常對我說:“該玩的時候要盡情的玩,該學習的時候一定要靜下心來認真學。”在媽媽的教導下,我學會了自我管理,成為了一個自律自強的孩子。
我的家教不但改掉了我的`壞毛病,還幫我養成了好習慣。
有一次,媽媽開車帶我回老家。因為暈車,我嚼了一粒口香糖,半路上口香糖沒味了,我想吐掉,但在車上又不方便。我就問媽媽能不能吐到窗外,沒想到媽媽非常不滿:“亂吐口香糖可不行啊,多臟呀,這樣太沒有公德心了,不能吐!”我不以為然,應付道:“反正外面沒什么人,吐了也沒人看得到。”媽媽還是不答應,語重心長地說:“這一次,你把對你自己的要求降低一回,就會有下一次,下下次,那可就不止亂吐口香糖這么簡單了……”聽完后,我羞愧難當,臉頰發燙,找了一張衛生紙,將口香糖吐在了里面。這事已經過去很久了,但媽媽的教導總是穿越繁瑣的生活,時時縈繞在耳邊,讓我注意自己的言行,培養自己良好的品德,無論是他鄉,還是故鄉,都是一個受歡迎的人。我慢慢地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中變得更優秀。
媽媽不僅這樣教導我,也這樣嚴格要求自己。上班,她總是早出晚歸,從不遲到或早退;工作,她總是兢兢業業,辦公桌前常一坐就是幾個小時,領導在與不在她都這樣;生活,她積極樂觀,精心為我調劑著飯菜,陪著我慢慢長大……
耳濡目染,媽媽影響著我,如今我也慢慢長成一個認真負責、樂觀堅強、有擔當的男子漢。
家庭是我們成長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而家教是我們學習的第一門功課。在爸爸媽媽的指引下,我健康茁壯地成長,向著那美好的未來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