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的作文 1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源自一個傳說。
在古時候,有位名叫屈原的人,他在國家衰敗之時,想為國家出力,卻懷才不遇,憤而跳江。他當官時,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百姓念及他,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尸體,就用粽葉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希 望魚蝦不去吃屈原的'尸體。因此,五月初五這天,人們就吃粽子悼念屈原。
如今,吃粽子已經是成為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習俗。粽子下鍋不久,就有一股若有若無的香氣在空中飄蕩,讓人神清氣爽。粽子煮好了,將其剝開了,不用刻意的擺盤,只需將粽子隨意放在盤子上,綠油油的 粽葉拖著晶瑩剔透的嫩白色粽身,米粒色澤飽滿,透著光芒,每一粒都是橢圓,一個個挨挨擠擠,卻又各不相粘,讓人垂涎欲滴。幾顆紅棗像寶石一樣點綴其間,令人食欲大增,又像是一件精細的藝術品 。這難道不是大師之杰作嗎?
片刻,粽子特有的香氣便吸引著你的味蕾,那是粽葉的清香、糯米淡淡的香甜和紅棗的甜香。撒上一勺白糖,放入口中,滑滑嫩嫩的粽子嚼勁十足,那味道在舌尖上回蕩,忍不住細細品味。
這一個個民俗文化,是五千年華夏文明中一顆顆明珠,我們要讓它傳承下去。
端午節的作文 2
端午節也稱女兒節是因為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漂亮裝扮小閨女。
當然吃粽子也成為大家人盡皆知的端午風俗,但除了吃粽子端午節還有吃櫻桃、桑葚、茡薺、桃、杏及五毒餅,玫瑰餅的風俗。所謂的五毒餅,其實與玫瑰餅沒什么兩樣,這是在玫瑰餅的上面印上刻有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五毒形象的印子罷了。
記古人的.記載,端午的粽子有各種形狀:有角粽、茭粽、筒棕、秤錘棕和九子棕。
端午辟毒用雄黃酒,雄黃被古人稱為“黃金石”,因“丹之雄”而命名,古人說它能避百毒、殺百邪,佩在身上,鬼神不敢靠近,因此,端午有用雄黃酒涂在小兒的額頭上畫王字的風俗。但此物有毒,所以雄黃酒不是用來喝的,而是從五月初一起用雄黃許少泡酒,在陽光下曬熟后涂在小孩耳根與額頭,以此辟毒。
每逢端午佳節,人們還要:給孩子綁五色線,五色線也稱長命縷,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洗澡時拋到河里沖走,沖走的還有百病之災;還有賽龍舟;蘭湯沐浴;插艾草。
端午節的作文 3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和午日節等。雖然名字不同,但是各地人們的習俗是相同的。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頗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希望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
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畔,懷抱一塊石頭,縱身跳入汨羅江中。楚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眼含熱淚劃船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中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吃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五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我再來講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國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很多人劃船追趕拯救。
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還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我喜歡端午節!希望大家能夠記住這一天,記住我們偉大的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作文 4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它是為了紀念屈原去世,汨羅江泛濫的那一天。為了防止魚蝦吃屈原的肉。人們把包著粽子葉的糯米扔到河里,人們吃粽子和咸鴨蛋,把菖蒲和艾草掛在家門前,舉行龍舟比賽。
首先,做粽子。竹葉洗凈,熱水浸泡,準備綠豆、蛋黃、肉等材料做餡。把長竹葉折起來做個窩。糯米和粳米放在中間包邊包角。然后把餡料放進米飯里,揉成一團,最后把竹葉包裹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包粽子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用棉線包粽子,不然煮的時候會松。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水應該溢出粽子,用大火煮。大約一個小時后,用文火煮30分鐘。粽子煮好后,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味,香味會溢出來。
然后就是龍舟,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龍在河上游來游去,有的舒展著優美的體態,有的'搖頭擺尾,有的興高采烈。賽龍舟一開始,各種形狀的“龍”就像箭的內弦,想在龍中爭第一。這時,運動員們激烈地劃水,拼命地沖刺,海峽兩岸爆發出陣陣“加油”聲。
端午節不僅揭示了真正的家鄉感覺,也是一個古老的傳統。
端午節的作文 5
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龍舟節。端午節很多活動都與紀念屈原有關。屈原在農歷五月初五,投入汩羅江而死,世人為了紀念他就在每年的這天,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等。
端午節習俗不同的地方各不相同,在我們南方比較常見的是: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喝雄黃酒。記得小時候,爸爸帶我一起回老家過端午節,奶奶早早地包好了粽子,有紅棗餡的、有肉餡的、有咸鴨蛋餡的、還有肉加咸鴨蛋餡的,粽子剛出鍋,可香了,我一口氣可以吃上兩個,又香又糯好吃極了。
到了中午,爸爸帶我和妹妹去觀看龍舟競賽。爸爸和叔叔們穿戴統一的服飾,在一條龍船上,他們拿起了船槳,兩邊各五個人,前面有一個人在擂鼓,后面有一個人在吹哨子。龍舟在水上劃過時水逐浪飛,彩旗飄飄,周圍歡呼聲不斷,非常熱鬧和壯觀。我和妹妹在岸上大聲的`為爸爸喊加油。河道兩邊擠滿了觀看的人們,每個村分河段競賽,為爭奪錦標比賽十分激烈。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外。還會在小孩額頭上用雄黃酒寫一個王字,在門上掛艾草,親手做香包,聽說可以辟邪。端午節真是一個豐富的節日。
端午節的作文 6
一年一度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要到了,這一天,每家每戶門前都要掛艾葉,還可以吃香噴噴的粽子。有的地方還要進行賽龍舟等活動,非常熱鬧,端午節雖然時間短暫,但是很有意義。
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免職,被趕出都城,流放他鄉。當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是在五月五日,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在我家每年端午節媽媽都會提前包很多粽子,有白粽子,香腸粽子,臘肉粽子,還有紅棗粽子,媽媽包完煮好后,就會分別給爺爺家,外公家,姨媽家送去。吃著媽媽包的粽子,那陣陣的葦葉清香撲入我鼻子里,這時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他那種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激勵了我,感染了我。我們要向屈原那樣,從小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專心讀書,發憤圖強,學好本領長后大報效我們偉大的祖國,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端午節的作文 7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有春節、清明節、還有中秋節等。可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這天,人們會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菖蒲和艾草,還有做香包……
每年的端午節我家都很熱鬧。農歷五月初三我會回到外婆家。五月初四下午我們就開始包粽子了。外婆把上午準備好的艾草、糯米飯、肉、紅棗、蛋黃放在桌子上。我、外婆、媽媽把手洗好就開始包粽子了。我照著外婆和媽媽的樣子去包,可是我包的粽子和她們包的大不相同。她們包的都是一個個三角錐,可我包的粽子有圓的,有露餡的,有包不進餡的。我又試了一次、兩次、三次,終于包出了一個三角錐形的粽子了。五月初五晚上,外婆把煮好的'粽子給了我們。我吃了包的粽子,香噴噴的,吃起來很有成就感。
端午節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快樂,我熱愛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8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今年的端午節我沒有去看賽龍舟,因為雨太大了,我感到很遺憾。但是我吃了美味的粽子,奶奶包的粽子有好多種,有蛋黃的,花生的,堿水的,還有豬肉的,都特別好吃。
今年我還見過一種形狀很奇怪的'粽子,它長得很特殊,它有四個角,但是有一個角特別的長,就像我們平常吃的冰淇淋,看它的樣子就讓小朋友非常的想吃。每年的端午節,奶奶都會給我們用絲帶編一個彩色的袋子,袋子里面有奶奶給我們煮好的茶葉蛋,我們每個小孩子胸前都會掛一個,奶奶說這是一個古老的傳統,是對孩子的一種祝福。在我小的時候,過端午節時外婆還會給我買五彩的絲線,系在手上,那是外婆家鄉的習俗。我還看到很多人家門口都掛了艾草和菖蒲。奶奶說在以前的端午節會有更多的習俗,現在卻越來越少了。真希望大家能把這些傳統的文化延續下去。
希望明年的端午節不要下這么大的雨,那樣我就可以去看賽龍舟了!
端午節的作文 9
今日是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今日早晨,媽媽早早的就起床了,她去了菜市場,買回來一些粽葉、肉、蜜棗、和糯米。媽媽一回到家,先把粽葉用開水燙一下,然后把蜜棗、肉和糯米放在一個鍋里,再把一些醬油倒入鍋里,緊之后把它們拌在一齊,餡便做好了,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之后,媽媽便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媽媽不慌不忙的拿起幾片粽葉,圈成一個類似圓錐的形狀,之后放一些餡在里面,然后再用一片粽葉包起來,最終用一根線扎起來,這樣,一個粽子便包好了。我學著媽媽的樣貌也包起粽子來。粽子包好了,媽媽立刻把粽子放在鍋里煮,過了不久,粽子煮好了,媽媽拿起一只粽子,剝開粽葉,細細地品嘗,我看著媽媽臉上的表情,忍不住笑了,媽媽見了,被我搞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看我開心的`樣貌也笑了。
這一天,人們不光吃粽子,還賽龍舟,插艾青……這都是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據說都是為了紀念愛國英雄屈原的。
今日我度過了一個歡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10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一樣,但各地人民過節的風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風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楚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一樣的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端午節的作文 11
端午節有很多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風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接著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詞,接著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后,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接著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風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風俗將古老又悠久的風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節的作文 12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生動地寫出了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這天,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灑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快到端午節了,每家每戶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粽子形狀各異,我們這里喜歡把它包成三角形。粽子的口味也繁多,如果你喜歡吃甜的.,那里面的餡可以放蜜棗,吃的時候再蘸一點白糖,別提有多好吃了。如果你喜歡吃咸的,那里面可以放事先腌過的豬肉,你是不是口水已經在不停地流了呢?如果你喜歡吃比較清淡的,那就什么餡兒都不要放,這就是“白米粽”。當白米粽出鍋時,一股清香撲鼻而來。
人們不僅自己吃粽子,還把粽子投進河里,你們知道為什么嗎?這是為了紀念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作文 13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灑白糖,吃粽子。龍舟下水喜洋洋。”我坐在門前,唱起了媽媽教我的歌謠,端午節就在我們的期盼中到了。
我來到了陽臺上,正巧媽媽正在包粽子,媽媽對我說:“坐下來和我一起包吧。”我趕緊坐下來,包著咸蛋黃肉粽。我先挑選了一片完整潔凈的粽葉;接著把粽葉成一個空心的錐體;然后裝了一些糯米放了一個圣女果,照這樣子包,我一下子包了五個,然后再做腌肉。我放了一些料理,放了幾塊肉,用筷子攪拌了幾下,最后再把腌制肉放在旁邊,耐心地等待到6點。
6點到了,我就把腌制肉放到了每個粽子里,每個粽子里放一塊,再把每個粽子里放一些糯米。我把粽子一個個用繩子緊緊地扎住,把它們放到鍋里蒸。
兩個小時后,我把粽子拿了出來,然后放到桌子上,我們全家坐在一起吃團圓飯。香噴噴的`粽子讓我直流口水,我趕緊拿了一個,咬了一口,嘴里說道:“嗯,真香。”
我愛端午節,因為它給我帶來了快樂。
端午節的作文 14
又到了飄滿粽子香味的端午節了,讓我想起了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
我五歲那年,在湖南老家過了一個端午節。那天上午,爸爸領著我去看劃龍舟比賽。還沒有到江邊,遠遠地就聽到了鑼鼓喧天,非常熱鬧。走近一看,江邊插著許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條龍舟在江里一字排開,劃船手摩拳擦掌在準備著。正式比賽開始了,只聽一聲炮響,五條龍舟像五支離弦的箭一樣向前駛去,你追我趕,爭先恐后。加油聲、鑼鼓聲、歡呼聲……異常熱鬧。
這時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但是人們一點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這歡樂的海洋里。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有一條龍舟劃到了終點,笑聲、歡呼聲更響亮了。
我看見岸上看熱鬧的人往江里扔粽子和雞蛋,我非常奇怪地問:“爸爸,他們在做什么,為什么要把好端端的粽子扔進水里呢?”爸爸說:“賽龍舟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到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以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紀念他。借劃龍舟趕走江中之魚,同時丟粽子等食物喂給魚吃,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們家鄉的愛國詩人屈原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端午節的作文 15
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粽子不僅以它特有的形狀、顏色和滋味惹人喜愛,而且能引起人們對一位古人的懷念。
粽子的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粽子用翠綠的粽葉包裹著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煮熟以后,顏色變深了。剝開墨綠粽葉,只見潔白如玉的珍珠米團里鑲嵌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棗,紅、白、綠三色相映襯,顯得十分艷麗。
粽子的味道更是美極了。粽子散發出高雅的清香,咬一口,真是甜而不膩,黏而爽口。它既是驅邪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補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歡吃。
傳說粽子是為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愛國詩篇,后來由于國王不接受他的愛國主張,造成國土淪喪。屈原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年端午節,總是把食物用粽葉包起來,投入江中,作為敬獻給屈原的祭品。
老人們說,吃了粽子要學習屈原的崇高品質,要繼承他的愛國精神。難怪人們吃粽子時,總是給孩子們講述屈原的故事呢!
【端午節的作文 】相關文章:
端午節作文(精選)07-10
【精選】端午節作文07-09
端午節作文(精選)07-09
(精選)端午節作文07-09
端午節的作文08-28
端午節作文【精選】07-17
端午節作文12-09
端午節的作文08-16
端午節的作文(經典)11-15
端午節的作文【經典】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