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chuàng)造性。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包青團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包青團作文1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到了,媽媽又開始忙著包青團了。
看著媽媽那熟悉的動作,我真想學會這一招呀!于是我就問媽媽怎么包青團。媽媽滿口答應,還給我做了示范動作。我高興極了。媽媽一遍又一遍的說著包青團的方法,我都聽得不耐煩了,就大聲說:“我會了,讓我親自來包一個吧。”
我先拿一小團粉,再把它不斷地揉,揉得很柔了,再用拇指在粉團的.中央打一個洞,然后向四周捏開,口子不斷擴大,四周的粉也越來越薄,再把餡放進去,然后封口,但是由于餡放得太多了,口雖封好了,但還有不少餡露在外面。我心里想,包青團這么難,不干了!媽媽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就說:“干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廢,知道了嗎?”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媽媽還手把手地又教了我?guī)妆椤S谑俏矣职艘粋,這一次可比上次好多了,媽媽夸獎了我呢。
就這樣,我一連包了四五個,有好幾個還和媽媽包的一樣好。
包青團作文2
“寒食青團店,春低楊柳枝”,每逢清明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在這一天做香噴噴的青團,我家也不例外。
這天,看著大人一邊沖洗著艾青葉上的雜質,一邊又把艾草放進攪拌機里攪拌成汁,忙得不可開交。我心想:每年都是媽媽做香噴噴的青團給我吃,今年我也要包一回青團,不能繼續(xù)再當“吃貨”了。
說干就干,首先我把綠油油的'艾草汁倒入米粉里,使勁揉搓。糟了,我這細皮嫩肉的小手被面團給包圍了!我用力地甩啊甩,再往手上灑了一些面粉,青團子終于從我的小手中脫落下來。然后我慢慢地揉,直到艾青汁和面粉合二為一就可以包了。
我把大面團分成了一個個小面團。接著拿起一個小面團,把它揉得圓溜溜的。再把大拇指插入面團中間,讓它變成小碗的形狀就可以包餡了。我躡手躡腳地把豆沙球放進“碗″里,然后趕緊把它包起來,免得餡從里邊掉出來。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我的青團也快要大功告成了。“終于做完了!一個,二個,三個……”我興奮地數(shù)著,“一共有十五個,剛好每個人分三個!”說完,我迫不及待地讓媽媽把這幾個青團蒸熟。
晚上,我們一家人一邊吃著美味的青團,一邊看著電視,別提有多高興了!
包青團作文3
一到清明節(jié),我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青團,這次,我就要親自包一回青團。
材料都準備好后,我們就開動了,先把艾草洗凈,煮熟,加上米粉使勁揉,等到粉團變成綠色之后,就開始包了。
我撕下一團,壓平,放上豆沙,只差最后一步揉成圓形。我開始揉,可是,我一不小心揉成了正方形,真好玩!于是我第二個就做了一塊甜甜圈,第三個做了個……,越做越好玩,不一會兒,形形色色的青團就出來了,不過,有幾個我包著包著,一個不小心,一用力,“啪”一聲就爆了,里邊的豆沙噴得滿桌都是。
我包完了,就想去看弟弟包得怎樣了,于是,我伸長了頭頸去看,他包的是一些什么呀?爆餡的爆餡,漏餡的漏餡,有的居然還被挖了個洞,餡全流了出來,還有一個競是實心的,沒餡!
再看看外公包的`,個個都很圓,幾乎都一樣,在桌子上一放,還會滾動,不像我一樣五花八門,也不像弟弟一樣潰不成形,這才是最最樸實無華的青團呀!
這個清明節(jié),我過得很快樂。
包青團作文4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又到了每一年的清明節(jié)。
清明節(jié)是每年的四月四日,習俗活動豐富多彩:有緬懷親人的掃墓,有欣賞春景的踏青春游,有帶走邪氣和晦氣的.蕩秋千……而我,最期待的是包青團。
這一天清早,廚房里響起了“咚咚的交響樂,原來是奶奶在包青團。首先,把調(diào)好的艾草汁倒到糯米粉里,然后把它揉成面團,再取一個小面團,搓成一個小球,在中間按一個小坑,最后把一紅豆餡放進去,收口、搓圓,一個青團就大功告成了。
看著奶奶做得如此簡單,我也卷起袖子,準備干起來。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拿起一個面團,用大拇指在上面按一個洞,“哎呀!”太使勁了,皮穿了,面團變成了一個大戒指,逗得奶奶哈哈大笑。我不好意思地重新做一個。這下,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輕輕地按了下去,這次的既不深也不淺,最后把餡放好,把皮捏緊。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把一個青團完成了。
我迫不及待地把包好的青團上鍋蒸了。過了20分鐘青團出鍋了,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我咬上一口,滿口留香甜糯松軟——那可是春天的味道!
包青團作文5
在清明節(jié)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jié)令食品。
由于寒食節(jié)與清明節(jié)合二為一的.關系,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jié)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jù)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jù)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后,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面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征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后全家分食之。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干后存放著,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jù)說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節(jié)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nèi)。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jié)最有特色的節(jié)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jié)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包青團作文6
聽到包青團,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但要包好青團可真不容易。
清明節(jié)前,我家也準備包青團,把從田野上摘來的艾青煮熟后和米粉加上適量的水用力均勻地揉在一起,然后就把米粉拉出來一小塊,裹成圓形,再把它弄成窩窩頭的形狀,最后放上餡子包成圓形。我仔細觀察大人們的操作過程,然后開始包著第一個青團,看看簡單,但包起來真不容易,特別是手不聽使喚,用力過大,米粉捏得不均勻,餡子就會往外流,餡子太少就會變成空心團,如果搓得不好就會變成好幾種不同形狀的團。經(jīng)過多次實踐一個個小巧玲瓏、形態(tài)各異的青團在我的手中誕生了。這時媽媽就拿把包好的青團去蒸了,過了二十分鐘左右,一陣陣誘人的清香撲鼻而來,等媽媽拿出來蒸好的'青團,我就奔上前去品嘗了我自己包的青團。啊!可香啦!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都夸我包的青團,和大人所包的差不多,我心里樂滋滋的。
清明,踏青、包青團、祭祖,已成了我們國家傳統(tǒng)文化。
【包青團作文】相關文章:
活力青奧作文03-25
迎青奧作文03-28
青奧會作文03-28
亞青會的作文10-15
做青團作文08-23
關于青奧的作文01-23
小青蟲作文12-29
綠色青奧作文12-11
活力青奧作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