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guī)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屈原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屈原的作文 篇1
端午節(jié),是紀念屈原的節(jié)日。
與詩人有關(guān)的而且是全民族的節(jié)日,恐怕也只有屈原了。如今我們對于屈原的理解或已離歷史上真正的屈原很遠,我們所能記錄的也只是他生平事跡中支離破碎的一角,但是他的精神卻被許多人懷念著。
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屈原,屈原的意義也因為有這些理解,而越來越豐富,其影響也越來越深遠。傳說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戰(zhàn)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原并不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但屈原之所以如此深刻地影響歷史,也許正是因為他的失敗。這是理想對現(xiàn)實的失敗。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面臨質(zhì)疑和失敗的時候,當我們的獨特個性與大多數(shù)人發(fā)生沖突時,堅持自己的意見和觀點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們往往會選擇避免發(fā)生沖突。唯獨屈原,既要堅持個性,又要堅持以自己的個性去改變世界,以個性去融化冰冷的現(xiàn)實。他以古代的圣賢作為自己的'榜樣,但是卻感受到了無限的委屈和孤獨,他的作品大多數(shù)都是在訴說這種委屈和孤獨,甚至覺得沒有一個人能理解他。他為大多數(shù)人謀福利,但大多數(shù)人都不能理解他,甚至他的親人都罵他、不支持他,還要他屈服。在別人的眼中,他太固執(zhí)、太鉆牛角尖,不容易溝通,屈原就只能死在孤獨之中。而在他逝后,卻被人們懷念和追悼,正是因為他的這種無所畏懼的勇氣和永不妥協(xié)的執(zhí)著。
端午節(jié)對屈原的紀念使我們永遠記住了這個悲劇而光輝的英雄,也鑄就了我們國家和民族珍貴的文化傳統(tǒng)。鮑鵬山說:“是我們以血肉之軀支撐著真理與正義,而不是真理與正義在支持著我們的事業(yè)!”端午時節(jié)憶屈原,我要學習這種固執(zhí)和倔強,也要學習他作為詩人的溫暖和善良,讓他激勵著我,陪伴著我,一路前行。
屈原的作文 篇2
歷史的波濤,會卷走河底的沙塵,但深沉巨大的磐石卻穩(wěn)穩(wěn)地沉淀下來供后世瞻仰。
我似乎又聽到屈原在吟誦著《漁父》向我走來……——題記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在《漁父》中,屈原這樣向漁父也向我們解釋著他被無情流放的原因。
此時他已顛沛流離多時,身心潦倒不堪,卻仍然驕傲地訴說著自己的“清”、“醒”。
他難道還不明白正是自己孤行到底的'“清醒”把他推向了潦倒的邊緣嗎?他當然知道!面對漁父的善告,他再次激昂憤慨地大呼:安能身之察察而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實際上,這是堅守理想的他在告誡疲憊不堪的自己,在鼓勵幾近崩潰的自己!
這不能不讓人以之動容啊!屈原,他的一生都在為實現(xiàn)“美政”的理想奔走呼喊,即使遭人排擠,即使被貶流放,即使失意一生,也不改初衷。
也許有人會像“漁父”一樣,認為他這樣做有些不值。
可是,如果人人都為了享樂茍活而放棄自己的理想,這世界將變成怎樣?
屈原的作文 篇3
屈原是一個偉人。他的愛國精神是無與倫比的。我們怎么能忘記屈原呢?
他在秦淮王去世時來到了河邊,形容憔悴。世界是醉的,但我獨自醒來。漁夫建議他,“世界是泥濘的。你為什么不讓它流動,傳播它的波浪,喂它的渣滓,喝它?”為什么懷瑾抓住周瑜不放?屈原嘆了口氣,說:“世界上誰能理解我?楚國月亮被砍斷的那一天,楚懷王死于秦朝,只留下無能的項和。
楚的生命即將結(jié)束。我如何面對這個世界?我唯一討厭的就是死亡!他為“懷沙”寫了一首頌歌,然后死于汨羅江。后人對此并不滿意。他們認為像楚王這樣的壞國王不值得屈原忠誠和服務(wù)。我認為這忽視了他作為政治家的一面。如何了解政治也是一個理想。政客與政客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別無選擇,只能獻出自己的生命,而后者只是猜測。作為楚國的大臣,他不能忍受楚國被征服的事實。
就像一個詩人,即使一個國家分崩離析,山川不會消亡。詩人可以用詩歌熱愛祖國,拯救國家。他可以為國家的教育做出貢獻,但是作為一名三閭醫(yī)生,他必須沉到河里去。屈原一貫的精神是他作為政治家面對失敗的唯一選擇。他把自己作為政治家的責任放在詩人之上。這是屈原對自己的立場。屈原不會坐等敵軍入侵,羞辱他,然后死去。羞辱他就是羞辱楚。他想選擇死亡,一種自由、高尚和獨立的死亡。
高煜的皇冠岌岌可危,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悲傷地大聲歌唱,享受著汨羅江里他所愛的山川,平靜地死去。屈原的死是偉大的。為了祖國和國家,他在極度焦慮中死去。他永垂不朽,在歷史上很有名。
祖先給了我們一個清明節(jié)。在中國的清明節(jié),陌生人來到死亡的邊緣,看不見的靈魂與陌生人相遇。中國人民不僅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而且生活在那些杰出的生活中,在那些杰出的死亡中,在歷史中,在未來中。5000年的積累不僅僅是出土的竹簡,而是中國人的生活,這使得中國人的精神生活比物質(zhì)生活更長久。
屈原的作文 篇4
屈原
屈原所在的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他為實現(xiàn)楚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對內(nèi)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lián)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xiàn)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內(nèi)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最終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幾起幾落的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在20多年的流放生活中,始終關(guān)心著楚國的命運,陸續(xù)地寫出了《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等詩篇,表白了自己不愿與黑暗腐朽的勢力同流合污的立場和決心。
高中課文《屈原列傳》、《離騷》、《湘夫人》等,都說到屈原。
【原文再現(xiàn)】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摘自《屈原列傳》
屈原的作文 篇5
尚記兩千年前,賈公過長沙,自慨命運之不濟,悒郁思索,而做斯賦。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嘆,其悲嘆人才之不為用,而忠言不被納之意,蓋與君之所行謬矣。命吾于考場之上,端午佳節(jié),重做斯賦,以吊先生之靈嗚呼,君雖為楚王之同姓,其血緣之親.可謂近矣,君累世為官,與楚王之忠心,可謂昭然也,然竟為世人所不容,被君王黜免,終于郁郁而沉于汩羅矣。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齊輝之才,一旦被疏,不復被用,雖心系楚國,胸懷天下,豈不枉然。
余嘆其感情之無用焉,君臨天下,當以理為重,奈何信奸讒之語,而疏遠信臣忠義之士也,懷王不用汝擊,終招患禍,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悅己者,而惡直言者也,故莊宗雖有天下而終自戳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讒當?shù)溃悦郎珌碚T之,絲竹樂之,財物亂之,使其遠正直而近讒邪,雖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禍已至矣,乃有悔色,豈不晚哉?
人情有遠近.而緣有親疏,而公理無遠近,正道無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憶及昔日否,子蘭之流,力勸懷王之秦求和,終使懷王之魂留他鄉(xiāng),子蘭豈不為楚王之親近哉,有骨肉之親,卻不能遠謀,有遠謀之臣,未有骨肉之親,情理相較,于情于理,競何如哉,懷王屈理從情,終至斯地,雖有天地為其悲惜,然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羅,去今兩干余載矣,夫兩千余載之中,屈理而從情者,不可盡數(shù),今日光華閃耀大地,然此事仍無有斷絕之時,余作此文,畢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華,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從理,如此,則官不貪,如此,則民不奸,如此則百姓直田享用不盡矣。
懷王于冥冥之中,定當后悔不迭,特以為情乃理之末,而理為情之始也,理從情而家不立,則國不治,則天下難平,情從理,則行路之人,可為骨肉之親,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豈不如此哉?
屈原的作文 篇6
汨羅江邊,披頭散發(fā),一代賢臣,置身潮水。
"舉世渾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唯我獨醒,滿載豪情欲報國,卻郁郁不得志,君主無能,奸臣當?shù)溃绱说氖里L,怎能不讓他痛心,為了區(qū)區(qū)楚地,他付出了所有,結(jié)果卻不是他所預料的。
他的忠心,他的正直卻將他推向了死亡。長嘆息,止不住心中種種哀愁,黎民百姓,流離失所。緊緊的牽動著他的心弦,或許他的存在就是為了這個國家,為了楚地千千萬萬黎民。
他無法想通,為何楚王不相信他,為什么上天會這樣對待楚人。一切的一切,都讓他不理解。作為臣子,他明白自己的職責。他尊重自己的.君王,從一開始的與楚王舉杯論政,到最后縱身填汨羅江。
這期間,他經(jīng)歷的太多,曾經(jīng)某個時候,楚王懂他,信任他,而如今,一切都已成了飄渺的回憶,他不在是楚王的寵臣,不在是三閭大夫,為了他的國人,他終于遭到了放逐。
也許他說的對,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彈去帽上的灰塵,剛洗過澡的人,一定要身上的灰塵。為了不讓自己潔白的身體不受到塵世的的染及,他選擇了逃避。
當他抱著那塊石頭,他猶豫了,他真的就能放棄楚地千萬黎民嗎?反復間,那千古忠臣的身影一點點消失在汨羅江面。江水依舊那樣的流,而他去了哪里?可能成了江魚的食物,可能置身于污泥。
待后世之人,千種猜測,猶為笑談。
屈原的作文 篇7
從秭歸的樂平里啟程,打汨羅江畔那塊屈原石旁經(jīng)過,以詩情傳昭忠骨,用放逐天涯的腳步丈量屈原坎坷的一生。
戰(zhàn)國風云,群雄并立,大爭之世,你搶我奪,弱肉強食,合縱連橫,兼并覆滅,屈子何其有幸,生于強國大楚,而他,又何其不幸,雖受懷王一時重用,卻又難逃奸人讒言。
懷王不聽其勸,自恃強大,執(zhí)意前往秦國,殊不知楚國的外強中干,已被看得一清二楚。懷王被扣押,秦國趁亂,攻入郢都。滿城內(nèi),昔日繁華,煙消云散,國破家亡,悲愴哀痛,屈子佇立汨羅江邊,心如死灰,連發(fā)九問,問天問地問鬼神。威王時的鼎盛、少司命的庇佑、將士大臣的舍生忘死,前朝舊事早已岑寂,而今,楚國已亡,樓起樓塌,只在一瞬。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日光流瀉在汨羅江畔,耀眼若星,安能以我察察之身,受物之汶汶。淙淙流水邊,是否是他逐流的身影,亙古于青天大地;舊日宮墻下,是否是他諍諍諫言、拳拳忠心,燃燒了楚國的河山?屈原的歲月里,沒有春秋冬夏,只有一片心系天下,效忠君主的'赤誠之心。
凝望江水,他抱石而沉,彰顯了浩然千古的忠魂。
這是屈原的故事,亦是五月初五那日背后的血色浪漫。
魂兮歸來,屈子,你可知你為國盡忠、與國共存亡的堅定意志已流傳了千古,成為了整個中華民族前進路上的動力?
魂兮歸來,屈子,你也許不愿看到虎狼之秦贏得天下,但你的心里一定希望天下蒼生安寧生活。繁榮與衰敗本就交替更迭。而今盛世盛景,你的名字在泛黃史書上益發(fā)偉大。
屈原的作文 篇8
今天是端午節(jié),早上六點,我和媽媽騎自行車來到龍?zhí)稑蛳隆:牵硗娜巳捍鞑幌ⅲ跷跞寥粒I賣的,叫唱的,熱鬧極了。有賣花的,有賣衣服的,有賣水果的……我發(fā)現(xiàn)一種象芹菜一樣的綠油油的植物,問媽媽:“這是什么?”媽媽說,“問問那位阿姨。”“阿姨,這是什么?”“是艾蒿。”“能干什么?”“驅(qū)邪,習俗嘛!到了端午節(jié)大家都買艾蒿,5毛錢一把!”我來了兩把,順著人群走著走著。我又看到了一種植物,叫香樸。渾身香味,能防蚊子。長長的,猶如一根長竹子,隨著風搖搖擺擺好看極了。我買了4根,1毛錢1根可便宜了。旁邊小朋友的脖子上都掛著五顏六色的小荷包。戴著五彩線,荷包和五彩線是吉祥之物,能給人們帶來平安與幸福。
我們又買了好幾種不同口味的粽子。我邊香甜地吃,邊問媽媽為什么端午節(jié)吃粽子。媽媽說,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重頭戲,這是紀念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也是戰(zhàn)國時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為人耿直、忠誠。因為楚王相信奸臣的話,就把屈原革了職,在楚國滅亡時,屈原放聲大哭,于五月初五投江自盡。老百姓為了不讓魚吃忠臣屈原的身體,就包了粽子扔到河里。以后就流傳下來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俗。我聽了,心里一陣發(fā)酸,望著滔滔的松花江水,我仿佛看到了“難酬蹈水亦英雄”的屈大夫,真是“風蕭蕭兮江水寒,賢士一去兮不復還”.
這個端午節(jié)讓我增長了不少知識,知道了端午節(jié)的來歷,知道了艾蒿、荷包和香樸的含義,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屈原大夫忠貞與高潔的品格。他慷慨赴死,視死如歸,在楚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坦然睡去,睡整張汩羅江的河床。我感覺,他雖然死了,但他幾千年了,仍然活著,因為他的血系中有一條長江的支流。他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我要向他學習,向他致敬,但我要做一個能忍辱負重的、策略靈活的愛國者。
屈原的作文 篇9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當吟誦起這首詩,我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屈原。他兩袖清風,品德高尚,像荷花那樣“出淤泥而不染”,像梅花那樣堅貞不屈。令后人無限敬仰和贊嘆。
我們贊美屈原,贊美他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屈原少年得志,十九歲便當上了左徒,提出了“聯(lián)齊抗秦”的主張。他兩袖清風,面對秦國使者的賄賂,其愛國之心仍堅定不移。他慘遭小人的陷害,兩次被流放仍心系國家……他愛國,至死不渝。他與國同生,與國共滅。誰能說屈原不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
我們贊美屈原,贊美他杰出的詩作。他的詩抒發(fā)了不屈的理想:“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實現(xiàn)理想的路雖然漫長,但我還是會上下求索,顯現(xiàn)出詩人遠大且永不停歇的追求精神;“后皇有嘉樹,受命生南國。”詩人生亦為國、死亦為國的決心和理想像橘樹那樣堅定不移,永不動搖……詩人,您才華橫溢,堅定不屈令后人欽佩,也才會有郭沫若言出:屈原是中國第一個可推數(shù)的偉大詩人!
我們贊美屈原,贊美他的'品德。他忠貞愛國,不與小人同流合污。屈原被流放后,本可以像陶淵那樣隱居深山。但當他在得知祖國被秦滅亡,不愿做亡國奴的他以死明志,為國捐軀。他兩袖清風,面對小人賄賂毫不動搖,他像梅那樣堅貞不屈。屈原是一位真正的君子,坦坦蕩蕩,品德高尚。謂高人一等也,謂清醒之士也,謂清廉之者也。
我們贊美屈原,歌頌屈原。他那堅貞不屈,出淤泥而不染的愛國精神和偉大人格,將永遠銘記在我們的心中。
屈原的作文 篇10
滄浪之水騰滾滾,屈原,君在哪里?
汨江之畔風蕭蕭,屈原,身影何在?
……踏著干厚的黃土,一位鬢發(fā)如霜的老人,僅僅一個老人,換去了昔日飛黃騰達時的綾羅,披上了粗布麻衣,輕弱的身子在瑟瑟的晚風中更加佝僂。望著,望著,無奈,仇怨,失落……各種悲哀全部貫穿了你的身體,將你折磨,把你吞噬,使你更加憔悴。
為什么?楚夫人叫才華橫溢的你譜寫頌詞,你不肯呢?甘愿在自己的`官路商鋪下一顆絆腳石,卻寧死抵抗,保留人格?
為什么?親貴大臣甘心送你金銀珠寶美女,你不肯收呢?君可知否,他們可以奉承你,也可以摧毀你,搞垮你,難道在你心中,沒有過一絲恐懼,沒有過一點妥協(xié)?
為什么?你偏要和楚懷王對著干,身為人臣,這是逆天犯上的啊!百姓的安樂,國家的興亡,真的在你心中那么重要?
為什么齊王一片誠心,邀你赴齊一展抱負,卻被你一口拒絕,故鄉(xiāng)的熱土,親人的血脈,楚王的輕視,同僚的排斥真的那么使你留戀?
為什么?我為你鳴屈啊!
路漫漫,風云換,只有你敢于求索,敢于向天發(fā)問,可是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的位置在哪里?
云海蒼茫,千里迷潤,你的“眾人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豪邁氣概響徹后是千年,可給你帶來的,只有后人的懷念,真正的位置:功、名、利、祿有嗎?
四,使你得到了解脫,可這給黎民帶了多大的痛苦,你知道嗎?夜半,多少呼喚、多少悲鳴?
如果人死了會有魂的話,我會永遠在汨羅江畔懷念這三閭大夫!
屈原的作文 篇11
在汨羅江邊,留著長發(fā)的一代聰明的官員,一個個都在潮頭上。
世界是多云的,但我是孤獨的,每個人都喝醉了。我孤獨而清醒。我充滿了崇高的情操和報效國家的愿望。然而,我感到沮喪和沮喪。君主無能,奸詐的官員掌權(quán)。我怎么能不讓他為這樣的世界潮流而悲傷呢?他為了一個小小的`楚國而付出了一切,但結(jié)果并不是他所期望的。
他的忠誠和正直把他推向了死亡。長長的嘆息,無法停止我心中的各種悲傷,李玟人,流離失所。他正緊緊觸動著他的心弦。也許他的存在是為了這個國家,也是為了億萬黎族人民。
他不明白為什么楚王不相信他,為什么上天會這樣對待楚人。一切,一切,讓他不明白。作為朝臣,他明白自己的職責。他從與楚王舉杯暢談?wù)伍_始就尊敬楚王,直到他注滿汨羅江。
在此期間,他經(jīng)歷了太多。從前,楚王認識他,信任他。現(xiàn)在,一切都成了模糊的記憶。他不是國王或三閭醫(yī)生的最愛。為了他的同胞,他最終被流放了。
也許他是對的。剛洗完頭的人必須清除帽子上的灰塵。剛洗過身體的人必須清除身上的灰塵。為了不讓他白色的身體被世界污染,他選擇了逃避。
當他拿著那塊石頭時,他猶豫了。他真的能放棄楚國成千上萬的平民百姓嗎?一次又一次,這位長期忠誠的大臣在汨羅江中一點一點消失。河水仍像那樣流淌,但他去了哪里?可能已經(jīng)成為河魚的食物,可能暴露在淤泥中。
對后世的人來說,一千個猜測仍然是一個笑話。
屈原的作文 篇12
汩羅江上,陰風怒號,大浪滾滾。
江畔,一位衣著華麗的詩人,頂著風,灌著酒在徒步行吟。
是你,屈原,那個“舉世渾濁我獨清,眾人皆醉吾獨醒”的屈原。
面對國家你盡職盡忠,面對世事你正氣凜然,面對天下你一身坦蕩!
你,對奸臣感到不滿;對楚懷王感到失望;對自己感到羞愧。
楚懷王那冷俊的目光還在腦中徘徊,讓你感到陣陣心寒……
你也曾想使楚國走向光輝,可混亂的世事讓你空有抱國之心,卻無報國之門。
罷了,罷了,足矣,受辱不如歸去。
你看到百姓竭力挽留你的`神情,卻絲毫不為之所動。
于是縱身跳入江中,風,在拉扯你的衣袍,仿佛不愿你就這么走了。
這時,你笑了,那是一種諷刺的笑。
你是在笑國君昏庸,奸臣當?shù)烂矗窟是在笑自己這一跳將名垂青史?
忠臣兮,烈士兮,你走了,但你的精神長存,品質(zhì)長存,對祖國的愛長存。
你的生命雖然結(jié)束了,但我記著你,百姓記著你,歷史記著你。
屈原我在端午節(jié)會向你致敬!
【屈原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
屈原的作文01-01
寫屈原的作文11-15
贊美屈原的作文12-29
關(guān)于屈原作文03-23
紀念屈原作文01-09
屈原的作文300字10-06
屈原的作文600字09-01
游屈原祠作文01-07
屈原的作文14篇[薦]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