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yōu)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走進歷史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走進歷史作文 篇1
《明史》曾這樣記載:“文皇少長習兵,據(jù)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qū)內(nèi)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節(jié)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他就是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應天,時事征伐,并受封為燕王,后發(fā)動“靖難之役”,起事攻打侄兒建文帝,奪位登基。死后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成祖”,明成祖的統(tǒng)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在位期間完善政治制度,發(fā)展經(jīng)濟,開拓疆域,遷都北京,編修《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使明朝發(fā)展到頂峰,明成祖的統(tǒng)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稱為永樂皇帝或永樂大帝。
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某網(wǎng)友對朱棣的評價是這樣的:
第一,他繼承了明太祖的事業(yè),對明太祖的政策有所調(diào)整,完善了明朝的文官制度,使明朝的事業(yè)建立在更鞏固的基礎上,把明朝的事業(yè)推向新的高度。
第二,在中華民族發(fā)展歷史上,明成祖是一個關鍵人物,他推動了中華民族多民族統(tǒng)一國家的發(fā)展,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民族文化的進程。
第三,明成祖既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有殘暴的一面。他的殘暴不僅僅體現(xiàn)在他奪取政權(quán)以后對于政治反對派的殘酷鎮(zhèn)壓和殺戮,也表現(xiàn)在他奪權(quán)以后建立的東廠對于全國政治、官僚隊伍加強控制,同時造成以后宦官擅權(quán)的弊病。第四,我們說永樂盛世是一個遠邁漢唐的盛世,但是這個盛世又是一個艱難的盛世,這個盛世是讓老百姓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得到的。
走進歷史作文 篇2
凡是和我有過接觸的人,都知道我對歷史絲毫不感興趣,而且一竅不通,除非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我才會看看歷史資料。而這些事,在這學期都改變了。
返校時,我就發(fā)現(xiàn)多了歷史課,我頭立刻大了,心想:說不定歷史老師是那種高度近視,教學老套的"先生",不只這個,憑我學歷史的能力,我很有可能不及格呀!頭疼啊~~看著有一定厚度的歷史書,我無可奈何,垂頭喪氣。
星期一,萬般無奈的我迎來了我學習生涯中的第一堂歷史課。我緊張,緊張得差點把歷史書拿成了地理書。我忐忑不安地與同學一起走進了多媒體教室,眼前卻是一位看上去平易近人的`女老師,不像我想象中的模樣,雖然戴著一副不那么厚的眼鏡,但是我還是有不少顧慮,擔心和不安。
"上課""起立""同學們好""老師好"再普通不過的開場白在這堂課上也顯得特殊,我等待老師能否將我引領到歷史世界。老師姓鄭,鄭成功的鄭,鄭和的鄭。鄭老師很隆重地"競選"出了歷史課代表,讓我稍微松了一口氣,至少我聽得出,鄭老師挺和藹的。而后,她讓我們做一張"名片",這又讓我松了口氣,知道老師很想了解每一名同學。接著,她展示了她查找的圖片資料和她做的幻燈片,而且,她讓我們做了一份關于歷史課的問卷調(diào)查,包括對課本的建議和對老師的建議。她還為我們介紹了本學期的進度安排,鄭老師的一番良苦用心我體會得到。
星期二的第二堂歷史課,使我真正認識了鄭老師,真正走進了歷史,不,應該說,是鄭老師將我?guī)ьI進歷史這門學科。我本以為她的問卷只是抽幾張看看;我本以為她做幻燈片只是為了第一堂課給同學留個好印象;我本以為第二堂課應該只是老師照課本講啊講;我本以為……我沒想到的事太多了。鄭老師將問卷中的回答整理成詳細的數(shù)據(jù);每一課都查了資料做成差不多10頁的幻燈片;課堂上,我們看了錄像,了解到許多課本外的知識……
只不過兩堂課,我徹徹底底喜歡上歷史。或許我的歷史成績還不是出類拔萃,或許我上歷史課時還是有許多不解,甚至我壓根不是學歷史的料。可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就應該沒問題,再說我也不能辜負鄭老師辛苦地備課和生動地上課。
教師節(jié)到了,我,一名普通的初中生,真誠地向辛勤耕耘的園丁們道聲:謝謝!您辛苦了!感謝鄭老師帶我走進歷史。
走進歷史作文 篇3
最近,我讀了《給孩子講歷史》這本書,它不僅讓我了解了很多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還讓我學到了許許多多新的知識,懂得了做人的一些道理。《給孩子講歷史》這本書講了朝代更迭、忠奸相對、將帥打仗、解決疑難、交友重情、立志求學、發(fā)奮求成、修德重節(jié)、發(fā)明創(chuàng)造等200多個歷史人物的故事,有火燒赤壁、田忌賽馬、高山流水、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曹沖稱象等等,一個個故事都十分精彩,十分迷人。讀了《給孩子講歷史》這本書,我知道了,我們一定要愛自己的國家。這其中有《顏真卿誓死不叛唐》、《夏言剛直受重用》等故事,這些故事講的都是忠誠于自己的祖國,熱愛自己的祖國,要從每一件小事做起,維護祖國的尊嚴,不污辱自己的'祖國。就象岳飛、文天祥那樣。那我們小學生怎樣才叫愛國呢?我認為,應該唱好國歌,升旗時,敬好隊禮,不軟綿綿的。還有,要努力學習,多學知識,學好知識,長大了為祖國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這才叫愛國。讀了《給孩子講歷史》這本書,我知道了,我們一定要好學多思、勤奮努力。這其中有《熟能生巧》、《懸梁刺骨》、《磨杵成針》等故事,這些故事講的都是李白等歷史名人如何刻苦學習、立志成才的感人故事,值得我們學習和牢記。當然,我也認為,好學多思、勤奮努力是好事,但我們并不一定要像古人那樣,頭懸梁,錐刺骨。我們一定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認真學習,不懂就問,千萬不要不懂裝懂。但在我平時的學習中,有時卻沒有堅持做到,有時不認識的字,就跳過去,隨便亂讀,根本沒有想過要去作文啦,就覺得作文啦太復雜了,很浪費時間,也不喜歡將字典帶到學校去,以至于有些字,始終也不認識。還有,做數(shù)學奧數(shù)題時,不愛動腦筋,老是問老師和爸爸媽媽,馬馬虎虎的。讀了《給孩子講歷史》這本書,我知道了,世上并沒有神童,所謂的神童其實就是比平常的人都要更加刻苦一些。就象《司馬光的“警枕”》,司馬光小時侯記憶力并不是很好,并不十分聰明,但他發(fā)奮學習,別人玩時,他一人留在屋里,又讀又寫;別人晚上睡覺了,他卻還在油燈下學習;早晨又比別人早起,把課文背熟。他廢寢忘食,博覽群書,學識淵博。后來,他寫下了歷史巨著《資治通鑒》。我想,只要你愛問,愛動腦筋,只要刻苦,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獲。就象愛迪生說的那樣:天才就是一分的天賦加上九十九分的努力。《給孩子講歷史》這本書里,有絢爛美麗的神話傳說,有風起云涌的朝代興衰,有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jié),有機智靈巧的智慧故事,有勤奮不倦的學習精神……讀了《給孩子講歷史》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走進歷史作文 篇4
歷史的長河不斷地奔騰,流過了五千年的歲月,見證了無數(shù)華夏文明,也盡顯了各代王朝地興與衰。
走進歷史的長河,我看到了當年劉邦一統(tǒng)天下的雄姿,我看到了朝堂之上,劉邦正在詢問諸位王公大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的回答皆不得要領。劉邦遂說:“吾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zhèn)守國家,安撫百姓,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走進歷史的長河,我明白了劉邦之所以得天下,明白了合作對一個人成敗的重要性,正如我們的學習,團結(jié)互助方為關鍵。
走進歷史的長河,我看到了賢相魏征在朝堂上據(jù)理力爭,有時甚至使君王惱怒。但我也看到了一代明君唐太宗的寬容與大度,看到了他納諫的從善如流;更看到了魏征死時,唐太宗因失去一面“人鏡”而痛苦不已。“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這是唐太宗常說的話。走進歷史的長河,我明白了:任何時候,寬宏大量是每個人都必不可少的美德;明白了,從別人那里可以得知自己的得與失,就如面對一面銅鏡。
走進歷史的長河,我看到了那個屈辱的年代,看到了那個充滿硝煙的年代。陳舊的空氣中充滿了恥辱與戰(zhàn)火,充滿了血腥與傷痛,也充滿了不屈,充滿了樂觀,堅強,充滿了昂揚的`斗志!走進歷史的長河,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落后就要挨打;我明白了“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我明白了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努力學習,報效祖國;我還明白了……
走進歷史的長河,我看到了許多許多,也懂得了許多許多。走進歷史的長河,回首過去,展望未來,努力吧,同學們!奮斗吧,同學們!歷史的天空一片蔚藍,前方,迎接我們的必定是一個嶄新的未來!
走進歷史作文 篇5
聽了祖母一段關于媽媽的述說,我仿佛走進了媽媽的過去,在那里我似乎又進一步了解了她,使我對媽媽頓生一種敬佩。
媽媽上初二那年,外公因病去世,外婆又積勞成疾一病不起,那時舅舅才六歲,于是,家中的重擔便落到了媽媽的肩上。在這種情況下,一向勤奮好學的她迫于無奈含淚離開了課堂,一個年僅16歲的女孩從此支撐著一個不幸的家。
打那以后,媽媽就沒閑過:不是播種,就是鋤田;不是下地挖野菜,就是上山砍柴。為了供舅舅念書,春天一大清早媽媽就下田埂挖馬蘭到集市上賣,把掙來的錢攢起來給舅舅交學費。媽媽很疼舅舅,有一次,媽媽挖完野菜回來,村里的劉大嬸給了一塊菜餅,媽媽接過餅,張開的`嘴又合上了,她想到了家中骨瘦如柴的弟弟,連忙跑回家,將那塊菜餅從牙縫里省給了他。舅舅狼吞虎咽地吃著餅,好一會兒才問:“姐,你怎么不吃呀?”姐吃過了!媽媽望著舅舅,開心地笑了,默默地走進廚房,盛了一碗中午剩下的面湯,蹲在墻角喝著。一天又一天,多少年來媽媽都是早早地起床為舅舅煮早飯,又一直把他送到學校門口,見他進了教室才轉(zhuǎn)身離去。媽媽所付出的一切,只盼望舅舅長大能有出息。
上學后,舅舅總算不負期望,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有一次,舅舅捧著得了滿分的數(shù)學試卷一路小跑回家,進了門就把媽媽從灶屋里拉出來,笑嘻嘻地直沖著媽媽樂。“看你那副傻樣,什么事這么開心?”媽媽說著拍了拍身上的草屑。“你看,”舅舅得意地攤開試卷,“我數(shù)學得滿分啦!”“真的?”媽媽連忙將雙手在圍裙上擦了擦,然后接過試卷,看著卷頭紅紅的“100”分,欣慰地笑了,將試卷緊緊貼在胸前,激動得半晌說不出話來。我知道,那時的她一定比舅舅還高興。可以說,舅舅取得每一點進步無不凝聚著媽媽的心血與汗不,她為舅舅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不幸的是,外婆的身體也一日不如一日,已完全失去了生活的自理能力。這一年,外婆又被檢查出患了癌癥,必須動手術。手術費是一筆很龐大的數(shù)目,但為了外婆能早日康復,媽媽四處奔波,東挪西借才湊足了錢,在外婆住院的那幾個日日夜夜,媽媽一刻不離地守在外婆的床邊,人消瘦了許多。手術還算順利,外婆依然神志不清。每天,媽媽處理完家務后,都已是晚上10點多了,還得燒水泡草藥,為外婆擦洗身體、換衣服。可再苦再累,她從無怨言。外婆的一絲絲起色,媽媽都感到興奮。她最想聽到是外婆再叫她一聲“女兒”,可是直到外婆去世那一天,也未能如愿。以前,我從來不知道媽媽有這樣的一段歷史,也沒想到媽曾經(jīng)歷過這么多生活的磨難,在那段日子里,媽媽是不幸的、苦命的。我發(fā)誓,我一定,我一定要為媽媽的生命史冊上增添幸福的一頁。
走進歷史作文 篇6
時光不會倒流,時光穿梭機也未制成。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回到歷史的驛站,去感受祖先們的生活,去領悟他們的喜怒哀樂,去繼承他們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chǎn)呢?這就只能靠書面語言,靠閱讀我們祖先用文言文寫就的書籍。文言文,是我們走近古代,走近歷史的橋梁。
閱讀文言文,可以讓我們感受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
春秋時奔馳的戰(zhàn)車,戰(zhàn)國詞鋒犀利的說客,秦始皇修筑的萬里長城,劉邦英雄氣短時的無奈,項羽烏江自刎的悲歌……通過閱讀文言文,我們的腦海中還原了這些歷史的生活場景。如果不閱讀文言文,我們就不會知道先祖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愛情向往;如果不閱讀文言文,我們就不會了解那“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的元宵盛會;如果不閱讀文言文,我們就無法知道那歷史深處的真相,我們就無法走近先祖?zhèn)兾羧盏纳睢?/p>
閱讀文言文,可以讓我們認識中華民族的精英。
勇退秦師的燭之武,臥薪嘗膽的'勾踐,冒死說理的觸龍,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孔子,不為五半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的陶潛,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李白……是文言文,讓我們知道了我們民族的這些精英,讓我們看到了他們高大的形象,讓我們理解了他們高尚的品質(zhì),如果我們不讀文言文,不讀用文言文寫成的《報任安書》,我們就不可能知道拘而演《周易》的西伯,厄而作《春秋》的仲尼;逐而賦《離騷》的屈原,盲而著《國語》的左丘明;我們不讀《史記》,就不可能感受到太史公忍辱負重,“隱忍茍活”,“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
閱讀文言文,可以讓我們繼承我們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是儒家的悲天憫人,仁義為先,堅守心中的月亮樹,寧愿“曳尾于涂中”,而不肯與權(quán)
勢茍合,這是道家的逍遙自在,潔身自好。“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這是浪漫主義的唐代華章;“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是盛唐現(xiàn)實主義的詩篇。“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婉約詞的吟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浪人物”,這是豪放派的高歌。“世之奇?zhèn)ァ⒐骞帧⒎浅V^,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這是王安石的諄諄告誡;“世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這是蘇軾的千古一問;“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這是歐陽修總結(jié)的歷史教訓。我們?nèi)绾沃肋@些古代文化遺產(chǎn)?靠的就是我們祖先留下的文言文,靠的就是他們用文言文寫成的那浩繁的卷帙。
走進歷史作文 篇7
20xx年5月18日是第36個國際博物館日,“文物惠民百萬青少年走進博物館”活動在陜西歷史博物館舉行啟動儀式。儀式上,一份飽含熱情的活動倡議書,號召著全省廣大青少年一起走進博物館,感受歷史的魅力!省文物局為廣大青少年贈送的《陜西歷史文化遺產(chǎn)讀本》,以細膩的文字激發(fā)青少年對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熱情。現(xiàn)場舉行的以“傳承優(yōu)秀文明,共建精神家園”為主題的“百萬青少年走進博物館”大型簽名儀式,記錄著廣大青少年的莊嚴承諾。
至此,“文物惠民百萬青少年走進博物館”活動以隆重而熱烈的形式在全省青少年中廣泛開展。
你知道“繆斯神廟”嗎?你去過“東方麥加”嗎?你講得全“關中八景”嗎?你領略過“世界第八大奇跡”的震撼姿態(tài)嗎?如果你的知識夠豐富,如果你的.視野夠開闊,那么請來參加“秦陵”杯博物館知識競賽吧!拿出你的智慧,展現(xiàn)你的才華,于百萬人中彰顯你的驕傲與榮光吧!
這是一段寫在“秦陵”杯博物館知識競賽活動開展前的話。20xx年4月20日,“秦陵”杯博物館知識競賽開展的消息通過人民網(wǎng)、新華網(wǎng)、網(wǎng)易新聞、文匯報、三秦都市報等媒體一經(jīng)發(fā)布,各地市院校根據(jù)實際情況,采取學校倡議、老師指導、家長輔導,與學生共參與的形式積極參加競賽答題。同時,活動組委會為了使競賽活動得到最大范圍的參與,通過新浪微博廣播、校園海報張貼等形式發(fā)布活動資訊,并專為本次競賽印制了30萬份書面試題,由專人負責免費發(fā)送至各地市的340多所學校。
競賽組委會共收到有效試卷18萬份。參賽面涵蓋西安、渭南、寶雞、咸陽、商洛、安康、漢中、榆林以及銅川等市。活動組委會依據(jù)各學校組織及參賽答題情況,評出學生組一等獎50名、二等獎200名、三等獎500名。
走進歷史作文 篇8
一壺好酒,半段詩賦,帶我走進李白,知曉了青蓮居士的瀟灑浪漫;一首長歌,半弦古琴,帶我走進伯牙,知曉了高山流水的婉轉(zhuǎn)悠揚;一曲小令,半縷青絲,帶我走近黛玉,知曉了絳珠仙子的半生思淚……
【走進李白的豪邁】
李白,自九天而來,飛流直下,舞出一片逍遙彩虹。
他傲視群雄,舍棄了富貴繁榮,拋棄了功名利祿。這一舍,成就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詩仙李白;這一拋,鑄就了青蓮居士非凡的一生。“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是他最真實的李白;“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是他的灑脫與豪邁。
他倚劍天涯,走過八萬里人家,早已看淡凡間浮世榮華,執(zhí)筆一揮,便為青蓮居士的高雅;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走進古人,走進李白,走進那悠悠歷史,才知道就是這樣的酒鬼詩仙,演繹了一代文人的豪邁。
【走進蘇軾的傷情】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耳熟能詳?shù)脑~調(diào)回蕩在耳畔,余音繞梁,錦上生香,不知這等風韻的背后,又是幾多離愁?
我只知道,身為游子異處他鄉(xiāng),蘇軾也擺脫不了對故鄉(xiāng)親人的魂牽夢繞。“高處不勝寒”,天上人間,何等遙遠,偏偏起舞,仰首望月。起碼我們沐浴在同一片月光下,至少我們所盼,乃同一片藍天。
走進古人,走進蘇軾,走進那悠悠歷史,才知道乃堂堂八大家之一,竟也有著這樣的傷懷。
【走進清照的悲憫】
名噪四方,出口成章,經(jīng)歷過太平盛世的繁華與驕傲,見證過南渡的狼狽與落魄,就是這樣的`才女清照,心中縈繞著別樣的情懷。
“自制三千春光留不住,不如仰頭暢飲三百杯”,那夜,清照又喝醉了,醒來之時,疾風驟雨皆已消退。她向卷簾的侍女輕聲打探到:“海棠如何了?”那“試問卷簾人”中的“試”字,隱含了清照一份小小的自欺。“花無百日紅”,如此聰慧的她又怎會不知小院中是何等情景,不忍直視的背后卻是心知肚明的四個字:“綠肥紅瘦。”
走進古人,走進清照,走進那悠悠歷史,才知道那個倚門回首的東鄰少女,與這樣的凋零邂逅,獨奏粉黛的悲憫。
手捧墨香,走進古人,走進那悠悠歷史,走進了才知道,浮塵萬千不過光花泡影,唯詩中獨存如夢如幻的美好……
我愿走進古人,走進那悠悠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