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華傳統節日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1
我國有很多個傳統節日,例如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在這些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
說起端午粽子,每年我們家都會圍在一起包粽子。媽媽告訴我:在包粽子之前,要做好準備工作,先煮一鍋水,再把新鮮采摘蘆葦葉放在水里煮一下。接著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洗干凈,這樣準備工作就做好啦!等蘆葦的葉子晾干后,我們就開始包粽子,先取三片蘆葦葉,把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雉狀,再把糯米放進去,中間夾一兩個棗,最后用線捆好,這樣粽子就包好啦。
雖然我是第一次包粽子,但我包得還是很不錯的。我包的粽子又肥又大,就像一個正在睡覺的老佛爺。等我把粽子包完后,把它們放進一口大鍋里蒸一個多小時,這樣香甜美味的粽子就做好啦!粽子的原料雖然簡單,但味道卻極佳,只要聞到粽香味,就能讓人垂涎三尺。
除了吃粽子,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活動——劃龍舟。每一年端午節,我們就能在寬廣的江河上看到那神采奕奕的龍舟,每一條龍舟都有二十多人人奮力劃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還有一人在船尾擺舵。劃龍舟的過程中,眾人還會齊喊“一、二”“一、二”,場面熱鬧非凡。
即使端午節的時候陽光猛烈,卻無法抵擋觀眾們的熱情,岸邊群眾頂著火辣辣的太陽,為自己喜愛的龍舟隊吶喊助威。聽到觀眾的加油聲,龍舟隊員們就更加有干勁了,一條條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陣勢相當激烈。圍觀的群眾紛紛拿出手機記錄這個壯觀畫面。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鬧非凡的端午節。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2
七夕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就是七夕節,又稱乞巧節。這個節日源于牛郎織女的故事。相傳織女來到人間,與凡人牛郎相愛并過著幸福的日子,王母娘娘知道此事后勃然大怒,要將織女帶回天庭,此時神牛不忍他們妻離子散,于是便將觸角變成了一只小船,讓牛郎坐船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母娘娘用金簪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洶涌的銀河,牛郎無法過河,只能傷心地與織女隔河相望。他們的愛情故事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用身體搭成一座鵲橋,于是牛郎織女便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見此之后,允許二人在每年7月7日這天在鵲橋上相會。七夕節的來源雖然只是傳說,但它表達了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所以七夕也逐漸發展成了中國的情人節。
七夕節又被稱為乞巧節。傳說織女心靈手巧、善織,令人羨慕不已,因此人間女子就要拜祭她,祈求智慧靈巧和幸福。于是就有了每年七月初七的乞巧活動,由此形成了乞巧節。我相信大家都學過一首詩《乞巧》,講的就是七夕女子拜祭織女的故事。
在七夕情人節這一天,情侶們要互相給禮物,例如:玫瑰花,巧克力等等。但我的二姨夫就與眾不同了。他送的禮物讓人意想不到。那天我和姐姐去二姨家,那是情人節的后一天。哥哥看到了我們便讓我們猜猜昨天二姨夫送給二姨什么情人節禮物,我們一想肯定沒送花呀什么的。我們把西蘭花、芹菜都猜了,但哥哥總說不對,便把視線轉到客廳的.中央,我們一看竟是兩盆富貴竹!其實送什么禮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傳承這個節日。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千萬條。”現在的情人節,大家雖然沒有了賞月拜祭的習慣了,但牽牛織女依然相愛,月亮依然明亮,銀河卻依然阻隔在牽牛與織女中間。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3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于端午節起源的傳說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歷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干,在楚國擔任要職。因為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至極,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篇。后來,秦國軍隊攻占了楚國的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尸橫遍野。屈原心如刀絞,他不愿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后,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后,紛紛劃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劃著船沖進洶涌的波濤,象征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里,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讓我們懷著對偉大愛國之士的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4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清明節,又名寒食節,是祭祀前輩、緬懷先烈的傳統日子。
“又是一年春風至,清明時節慰英靈“。今年的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來到成都人民公園去緬懷革命先烈。在那里有一座雄偉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這個碑是為了紀念在保護鐵路運動中犧牲的人而建立的。這一天,成都的很多市民都自發地來到這里,為這些烈士們獻上了白色和黃色的菊花,紀念碑的周圍已經擺滿了花環。媽媽對我說:“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不能忘記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烈士們“。聽了媽媽的話,我深受感動,我恭恭敬敬地站在烈士紀念碑前面,深深地鞠了三次躬,表達對那些先烈的緬懷。
清明節的習俗不但要祭祀,還要踏青。祭奠先烈之后,我們去了青城山。來到山腳下,我抬頭往上望,好高的.山呀,我能爬的上去嗎?媽媽好像看出我的小心思,笑著說:“咱們先坐纜車,然后再爬山。”纜車升到半山腰,我往山下望去,好深的峽谷呀!
下了纜車,我們開始爬山了。我踏上曲折山路,向山頂出發。山路兩旁的樹木郁郁蔥蔥,高大挺拔,就像一排排迎賓在歡迎我們的到來,向下看,小溪的流水嘩嘩直往下流,清澈見底,那氣勢,簡直無法形容,濤聲陣陣,我忍不住大喊一聲。好美啊!遠遠望去,老君閣還藏在山老林之中,最后終于登上了山頂,往下一看,真是“遙指高峰笑一聲,紅霞紫霧面前生“啊!
下山的時候下雨了,此所謂“清明節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今年的清明節真是令我難忘啊!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5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但是我還是喜歡熱熱鬧鬧的除夕夜。
除夕夜這天,我早早的起床,和爸爸一起貼春聯,爸爸先搬來梯子放在門前,我小心翼翼的幫他扶著。在大門中央貼了一個大大的福字,大門兩邊貼了春聯,上聯是:“春含畫意繪新天”,下聯是“雨露天情吟狀景”。我們很快貼好了,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非常開心,然后我們又開始掛燈籠,燈籠在微風的吹拂下晃來晃去,像一個個福娃娃。
這一天不僅要貼春聯,掛燈籠,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也是最得我們小朋友歡心的就是放爆竹,迎接新年的到來。下午我在鄰居家玩,爸爸走過來讓我一起賣鞭炮。我們來到小店,小店里的鞭炮樣式各種各樣:有金箍棒型的,大炮型的,飛機型的,蝴蝶型的……我買了大炮型的和金箍棒型的,拿到手后我迫不及待的就想放,爸爸對我說到白天看不出顏色,晚上再放吧。我只好耐著性子等到了晚上。吃完了晚飯,我拿著一根香煙沖向外面的空地上,把大炮型的鞭炮放在地上,然后點著引火線后趕緊跑出一米多遠。只聽轟的一聲,炮彈飛出十多米,在空中變成了一簇煙火 落在了地上。我又拿起金箍棒行的點著后只見從金箍棒中沖出好幾個火球,直沖天空,天空中頓時像綻開了五顏六色的花朵兒:紅的,白的,粉的……紅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看著天上噼里啪啦的煙火,我不禁想起詩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入暖入屠蘇”,放完鞭炮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春節聯歡晚會。
春節的習俗豐富多彩,除了這些習俗,還有貼窗花 ,拜年……都非常好玩。
作者簡介
大家好,我叫王雨宸,來自柯橋區實驗小學新校區三(10)班。我是一個活潑開朗的男孩,興趣愛好比較廣泛,喜歡閱讀、書法、籃球、編程等。我的信仰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6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其中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春節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里顯得尤為重要,這是我們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當然也是小孩子們最喜歡的節日。因為在春節臨近的前一天晚上,大人們稱那天為“除夕”,小朋友會在這一天晚上得到許多壓歲錢。關于這一天,爺爺給我講了這么一個有趣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崇”的怪物,經常在大年三十晚上熄燈的時候,從窗戶外爬到屋子里來,偷偷地摸每個孩子的頭。被“崇”這個怪物摸過頭的孩子,會在第二天起來時,突然高燒不止,很容易被“燒”成小傻子,他們的父母急得直跺腳,害怕的嗚嗚叫。
但是,有這么一戶聰明的人家,在孩子晚上睡覺時,都會拿出八個銅錢裝進早就寫好了“福”字的紅袋子里,悄悄地放在孩子睡覺的枕頭下,然后靜靜地陪他們度過這樣一個危險的夜晚。孩子們玩累了,都會安靜地上床睡覺,這時候,怪物“崇”來了,它正想摸孩子的頭,突然,一道金光閃過,“崇”嚇得趕緊逃跑不敢過來,原來,是八個銅錢變成的“八仙”在幫助孩子趕走“崇”。孩子們平安了,大人們也放心了,從此以后,便慚慚形成了現在我們所說的“守歲”。
聽爺爺講完這個故事,我心想:真的'會有“崇”嗎?就在我奇思妙想的時候,奶奶和媽媽已經做好了年夜飯,正招呼大家說:“吃年夜飯了!”我們趕緊往餐桌上跑去,哇!總共有二十幾道菜,大人們看著我們幾個小朋友狼吞虎咽地吃相,一個個都被逗得哈哈大笑,前俯后仰地合不擾嘴,我們一家人有說有笑地吃著、聊著,客廳的電視里播放著春節聯歡晚會的精彩節目,在這個萬家團圓的喜慶節日里,我們和家人們一起,迎接嶄新的一天,也將迎來豐收的一年。
那一天,是我最快樂的一天!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7
在太原,春節臨近,到處張燈結彩,一條條公路,披上了熒光布,路上的汽車像一顆顆流星,在銀河里流動。在這個凜冽的寒冬,我順著銀河,流到了我的故鄉。
除夕,爸爸與爺爺拿出備好的一大堆“年味兒”,堆起來好像一座被滾燙熔巖所覆蓋的.假山。我、媽媽和婆婆在廚房里備團圓飯,而廚房外卻是一片叮鈴哐啷的“戰斗”聲。
團圓飯好了,正要“閃亮登場”,一出廚房門,我被驚艷到了:窗上貼著窗花,天花板上掛著燈籠,墻上掛著各式各樣的裝飾品,活像個大洞房。
團圓飯中,我們看著春晚,說說笑笑,桌上的飯菜也好像在心中默默的和我們一起歡度新春。
夜深了,山中仍舊燈火通明。
凌晨零點馬上就要到了,所有人家忽然把家里所有燈打開,強壯的男子把早已擺滿各種供品的桌子搬到財神圖前,又把各種炮擺放在院子里。孩子們也拿著摔炮、小煙花、沖天炮等等,零點一到,整個山村到處是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震耳欲聾,聲音足以傳數公里。持續了近十分鐘,鞭炮聲剛弱下去,爺爺又立馬把煙花點燃了,于是又是漫天的煙花,大大小小,紅紅綠綠,十分壯觀。山,頓時被點亮,星空夢幻般的美妙,被這紅火喜慶的煙花,遮蓋得一絲不留,孩子們手里的玩意兒也不多剩了,于是被供桌上的蜜餞勾住了魂。
我從未見過這樣的景象,便去詢問爺爺為什么這次排場這么大?爺爺回答:“這種活動十年一次,你以前看過,忘了。先放鞭炮,是因為要先驚動天宮,這樣他們才能往我們這邊看,放煙花是為了吸引財神爺注意,誰家火花最大就先去誰家,越靠前分的財就越多。財神爺下來要先吃我們準備好的點心,好吃的話就發財;不好吃就跳過,分些碎銀。”“怪不得婆婆這幾天天天都鉆在廚房里,原來是這樣。”我恍然大悟。
第二天,婆婆把拿給財神爺的點心當做早餐,說是可以沾口福。
我拿起覬覦已久的蜜餞。嗯,真甜呀!不知道財神爺會不會喜歡婆婆的手藝呢……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8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到了,家家戶戶的鞭炮都噼里啪啦的響了起來,紙片漫天飛舞,一陣陣硫磺味傳到我們的鼻子里,年味兒越來越濃了。
春節有非常多的習俗,比如貼春聯、放鞭炮、剪窗花、逛廟會、吃年夜飯、守歲、收壓歲錢……其中我最喜歡貼春聯。
爸爸每年都堅持自己寫春聯。只見爸爸拿出了一張紅紅的紙,再將紅紙攤開,紙張很長,都已經快把整張桌子蓋住了。他把硯臺磨了又磨,只見筆尖在墨上輕輕一點,就開始寫起字來。爸爸的手臂一揮,就寫出了一副對子。
爸爸寫好對聯,就輪到我們貼了。我拿了一架梯子,把梯子打開,我爬了上去,媽媽來當指揮官。我一會兒貼高了,一會兒貼歪了,我就像一只靈活的.小蜜蜂,在媽媽的指導下,終于把對聯貼好了。看著全家動員完成的對聯,我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快到中午了,家家戶戶都響起了鞭炮聲,我們也把一個個鞭炮整整齊齊的擺好。爸爸開始點火了,鞭炮聲噼里啪啦的響起來,我害怕的捂住耳朵,我不由得問爸爸:“為什么過年要貼這么紅的對聯,而且還要放鞭炮呢?”爸爸耐心的告訴我,放鞭炮這一習俗的背后還有一段關于“年”的傳說呢!相傳“年”是古時候的一種怪獸,它頭長觸角、齒尖利齒、兇猛異常,每到除夕便出來害人,人們苦不堪言。后來大家想了一個辦法,放鞭炮、貼春聯,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年獸就被趕跑了。這便是“過年”的由來。
我真喜歡過年啊,和爸爸媽媽一起貼春聯真是太有趣了!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9
雖然冬天很冷,可春節是我最愛的節日,。
大年初一的前一天是除夕,爸爸媽媽跟我說除夕要吃餃子,要守歲。傳說古代有一個小妖叫崇,每年除夕晚上崇會來到凡間,等孩子們睡著了,崇就出來摸小孩的頭,小孩就會變成傻子。一戶人家知道了這件事,除夕晚上那戶人家就拿八個銅錢給孩子玩,等孩子玩累了,睡著了,那戶人家就把那八個銅錢裝在紅色的袋子里放在孩子枕頭的下面。崇出來了,剛想摸孩子的頭,枕頭邊閃出一道道金光。崇被嚇跑了,原來那八個銅錢是八仙的化身。
除夕那天,還要貼春聯,時間最好是上午,而且“福”字不能亂貼,是有講究的。大門口的“福”一定要正著貼,寓意開門迎福、吉祥臨門。
除夕晚上要吃年夜飯,爺爺奶奶做了好多我喜歡吃的菜,有清蒸大螃蟹、油燜大蝦、炒粉、紅燒雞翅膀等等,可好吃啦!孩子們會覺得除夕是最開心的一天,因為不僅有好吃的年夜飯,還可以放煙花,而且大人們會給孩子們壓歲錢。孩子們放著各種各樣的煙花:有擦炮,有摔炮,有仙女棒,有搖花,有小蜜蜂,還有竄天猴等等。
“快放呀!放呀!”我堂哥笑話我膽小不敢放,我心想:放就放,豁出去了。我小心翼翼地把打火機靠近煙花的'引燃線上。點燃后,我大步地跑到離煙花遠遠的地方,一下子就撲到姐姐的懷里。“隆——”的一聲,煙花飛上天了,在天空綻開了美麗的花朵,漂亮極了。
第二天早上,人們都起得很早,無論大人小孩都穿著新衣服挨家挨戶地拜年。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笑容,嘴里說著吉祥的話。
傳統文化有很多,我最喜歡春節了!因為這種歡樂的氣氛持續時間很長,一直到正月十五。我愛祖國,也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10
"鞭炮聲持續了一年,春風溫暖了屠蘇。"是王安石《原日》里的一首詩。元日的意思是第一天,一年中第一個重要的節日是春節。春節期間,離家的人要回家與親人團聚過年,整理年貨、打掃房屋、貼春聯、掛年畫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然后是元宵節。“去年除夕夜,花市燈亮如白晝。”這是歐陽修詩中元宵節的盛況,元宵節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元宵節的元宵節起源于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教而提出的“燃燈示佛”,后來逐漸發展為元宵節。按照我國的傳統,隨著鞭炮聲的遠去,蛇年的春節結束了,農民在春天開始收割,商人開始外出經商,官員開始上崗,大家又恢復了過去的忙碌和工作。
“屈地”是古代文人慶祝“三月三日上巳節”的'習俗。在王羲之《蘭亭集》的序言中,雖然少長少鹽聚才的盛況在今天已經消失,但在3月3日,“見目賞目”卻成了千古傳誦的浪漫情懷。
“清明時節雨水多,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的清明節能讓人心酸。這是一個悼念老人和緬懷祖先的節日。五月五日的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七月七日的喬奇節是最浪漫的節日,在中國也被稱為情人節。據說女孩們可以在這一天向心上人表達心意。農歷八月十五,是一年中家庭團聚的重要節日。希望人和月亮這兩個圓圈成為人們渴望團圓、娛樂和幸福的象征。
王維的詩《異鄉孤客,逢年過節思念親人》是重陽節登高的習俗。據說祖先是在12月冬至祭祀的。冬至在中國古代是一個非常盛大的節日。冬至祭祖以示不忘改書,祝全家團圓。然后臘八節之后,喝臘八粥,臘八粥是農歷12月23日的除夕,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個節日。全家人圍在火爐旁,告別舊的,迎接新的。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都是在這些節日里積累起來的。讓我們了解節日的起源,熟悉節日的文化,繼承中國優秀的文化,成為中國積累文化遺產的兒女。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11
春節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我們眾多節日當中最熱鬧的一個節日。
你知道嗎?春節的前夜叫除夕。又叫年三十,有一種傳說,古代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每到過年時出來害人,后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今年的除夕,我是在姥姥家過的。早晨我從夢中醒來。吃完了早飯,我跟姥爺一起貼對聯兒。貼完了對聯,我們全家就開始準備年夜飯了,晚上五點姥爺開始放那些“噼里啪啦”的鞭炮啦,我捂起耳朵,因為鞭炮的聲音實在太大了,為了更好地保護我的小耳朵,我還把我的小嘴微微張開了。放完了鞭炮,媽媽和我就開始放我最喜歡的手搖花了,需要用打火機點一下。爸媽怕我燒傷了手,所以就幫我把手搖花點著了。“呲”的`一聲響,手搖花亮起了火光來,一會兒放著綠色的光,一會兒放著黃色的光,一會兒還放著橙色的光呢!五光十色,好看極了。手搖花,一會兒上上下下,一會兒左左右右,一會兒還來了一個360度的轉圈圈,有趣極了。我把手搖花組成了各種形狀,愛心型,橢圓形,正方形,還有波浪形呢!我玩得不亦樂乎。
玩完了手搖花,我們一起進屋吃年夜飯。(過渡句讓上下文更加緊湊)桌上的菜可豐盛了:(此處若使用冒號會起到解釋說明的作用)有大蝦,有魚,還有各式各樣的肉呢!都是我最喜歡吃的。我就像一只小饞貓,狼吞虎咽的。
吃完了飯,我們邊吃水果邊看春晚。春晚可熱鬧了:有唱歌,有跳舞,還有小品和相聲,可惜沒有我最喜歡玖月奇跡彈的鋼琴演奏。和你說一個悄悄話,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還拿起手機搶紅包了呢,媽媽的手速可差啦,搶了好幾次都沒搶到,不過我的手氣還是棒棒噠!我就是搶紅包小達人,哈哈哈。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春節。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12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距今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關于端午節的傳說、習俗和文化影響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在民間,關于端午節的傳說有許多的'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但是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在這些說法中,紀念屈原的說是影響最廣最深的。
傳說屈原死后,百姓們非常哀痛,紛紛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為的是讓魚、蝦、蟹們吃飽了,這樣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就這樣人們做出了粽子。之后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人們都會包粽子以此來紀念屈原。
除了包粽子之外,賽龍舟也是端午節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重要習俗,在中國南方十分流行和重視,它最早當應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會末期。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賽龍舟已經慢慢的發展成了一項富有激情的體育競技項目,受到許多年輕人的喜愛。賽龍舟比賽充分體現我們中華民族努力紛爭,拼搏向上的精神!
端午節是與、節和中秋節并列的我國四大傳統節日,在世界上影響廣泛,據說世界上有些國家和地區也有端午節節日活動。端午節不僅豐富了全國各族人民的生活內容,更在這林林總總的節日文化中逐漸醞釀積淀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共同的精神世界,這無疑將成為中華民族豐富的精神財富。
我國是有著五千年歷史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許多古人的文化習俗更是一直延續至今,而傳統節日是傳承先祖文化的一個重要,我們應當在信息如此發達的新時代繼承和發揚先輩的文化精神!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從小,我們就會背誦這首名作了。
清明節的來歷你知道嗎?清明節的時候人們遠足踏青,親近自然,更重要的是紀念祖先緬懷先人。據說清明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介子推輔助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晉文公即位后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鄙視爭功討賞,他打好行裝同母親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后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又發現一血書,上寫: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死而復活。便賜老柳為清明柳,并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的習俗有掃墓踏青,吃青團,踢毽子等習俗。
清明節,春回大地,天地清明,氣候轉暖,萬物復蘇,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靜,故謂之清明,清明節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清明節這一天我和家人一起去掃墓,我看見他們大人在插香他們先點燃香,煙在裊裊上升,就像到了仙境般似的,還有燒紙錢,不過要先買紙錢財的時候,可我感覺用錢買的紙,又把紙給燒了,原來是這樣跟祖先對話的呀。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14
過兩天就是端午節了,湘江上又要開始舉行一年一度的劃龍舟比賽了!大家都在家里包粽子、掛香包……今天,我和奶奶也要一起來包粽子。那么,就讓我來和大家講講如何包粽子吧!
首先我們需要準備好如下材料:洗干凈的粽葉、泡好的糯米、腌制好的五花肉和繩子。接下來,開始包粽子了!可是我還不會包,需要奶奶教我包才行。奶奶輕輕地拍了拍我:“看好嘍,我要開始了!”話音剛落,只見奶奶拿起一片新鮮的粽葉,用靈巧的手卷成了一個三角形。再夾進去一些糯米,用筷子插幾下。緊接著放進去一塊腌制好的五花肉。又放進去一些糯米,再用筷子插幾下。最后用剩下的粽葉封頂,用繩子捆好。這樣,一個完美的粽子就在奶奶手中誕生了。奶奶的速度簡直比飛機的速度還快!奶奶這個“師傅”做完了,就可以讓我這個“弟子”來大展身手了!我先拿起一片嫩綠的粽葉,然后按奶奶的步驟走。前面我比較順利,可后面就遇到“攔路虎”了!我不會打結!我現在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里面的餡料一點一點的掉出來,自己卻什么也做不了。就在這樣的緊急時刻,奶奶過來助我一臂之力,用繩子把粽子捆好。我非常慚愧,學了這么久還不會打結。奶奶好似看穿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說:“別著急,技巧都是練出來的,你還要更加努力練習如何打結喲!”我努力地點了點頭。決定好好練習如何打結。練習果然有效,我學會了打結,可以自己包好粽子了!經過我和奶奶的不懈努力,一個個完美的粽子終于在我們手里誕生了!我們的`心里都美滋滋的,想到能吃上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瞬間就像抹了蜜一樣。
和奶奶一起包粽子的經歷,不僅讓我分擔了長輩的一份辛苦,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技之長”都是練出來的。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15
春節這個喜慶而快樂的日子,每個人都盼望新的一年的到來。
每當春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的,在大門上貼對聯,窗戶上貼窗花,放煙花爆竹,有一些人為了慶祝這個節日,還在街道或小巷敲鑼打鼓,熱鬧非凡……我還記得有一首歌,也是慶祝春節的歌,它是這樣唱的:“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我們唱歌我們跳舞,祝福大家新年好!”
在春節里,我們向長輩拜年,長輩會給我們壓歲錢,這表示祝福,讓我們學習進步,天天健康!我覺得在春節每天都快樂,不過時間不等人,春節過的很快,轉眼就要開學,進入緊張的的學習階段,讓我們一起′努力,來年再過個豐收年!
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它是個團圓的節日,也是吃湯圓、包餃子、猜燈謎、放煙花、表演舞獅的節日。
今天盧老師說:“下午家委的`叔叔阿姨會來教我們包餃子、做湯圓。”我非常激動,因為我媽媽也會來。轉眼間下午到了,我像一只兔子一樣跳也跳不停,我非常高興。叔叔阿姨在課桌上鋪了一層薄膜紙,給我們發手套,還給我們發包餃子的材料。開始學包餃子了,媽媽教我學包元寶餃子,我用笨笨的小手認認真真地學包餃子。曹老師和家長們辛苦地煮餃子,熱騰騰的餃子出爐了,我像一只貪吃的小豬一樣吃也吃不停,真是太好吃了!我開心的說:“媽媽,您辛苦了!請吃。”我和媽媽一人一半吃著香噴噴的餃子。這時,有的同學享受著吃餃子,我和部分同學開始學做湯圓。媽媽教我做湯圓,首先把面團搓圓壓扁、再放花生餡,然后包住餡搓圓,這樣大功告成了。一開始我把餡露出來了,慢慢的,我做出了一個完美的湯圓,這次我也有給媽媽品嘗了我們做的湯圓。我看見曹老師和盧老師在忙碌沒有吃,都在照顧我們,我想對你們說:“謝謝!”我也要謝謝叔叔阿姨和媽媽教我們做餃子和湯圓,辛苦了!
這次元宵我可以和朋友們一起學包餃子、做湯圓,讓我度過一個有意義而又愉快的元宵節。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相關文章: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01-14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15篇12-10
有關中華的傳統節日作文七篇02-22
中華的傳統節日作文集合7篇03-05
關于中華的傳統節日作文匯編五篇04-15
有關中華的傳統節日作文匯總八篇06-04
有關中華的傳統節日作文錦集8篇06-05
有關中華的傳統節日作文匯編5篇06-02
關于中華的傳統節日作文集合5篇06-03
中華傳統節日春節作文匯編5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