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粽子優秀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粽子優秀作文1
夏日微醺,粽香遠飄。又到端午節啦!
廚房里一片繁榮:有淘洗過的白米,未漂洗的棕葉,半熟的肉塊,飽滿的黃豆……
我看著面前的材料,忍不住心癢癢,想做粽子。想起去年的做粽“慘案”,我決定要在今年證明一下自己,讓他們開開眼!
有句話叫做“心動不如行動”,向外婆報備一聲后,就開始準備擼起袖子加油干!
首先,要把未漂洗的棕葉拿去洗洗。看著手中的粽葉,我不禁懷疑,這是我以前用過的棕葉嗎?假的吧。為了安全起見,我特地去詢問了一番,確認后才開始洗粽葉。
洗粽葉的美妙是普通人感受不到的。看著水在葉子上舞蹈,聽著耳畔刷子的刷刷聲,就像一場別有韻味的演出。經過五遍刷洗,粽葉終于展現出它原本的面貌。撐了撐已經酸麻了的腰,要再看看綠油油的粽葉,心里沒自豪感是假的。不過除了好粽葉外,還有一些被我洗壞了的粽葉。啊,待會兒外婆又要嘮叨了,唉!
接下來是在葉子上添加米、肉等材料,這是第一個重要的環節。
面對如此環節,我毫不猶豫的拿出手機百度一下,點開做粽子的視頻,小心翼翼地按著步驟開干啦!
先把葉子的'根剪掉,接著把3片~4片粽葉稍微合在一起,然后加入兩勺白米,再加入一、兩塊肉,肉上鋪一層黃豆,黃豆上再蓋一層百米,一切都是如此的簡單,就如同在葉子上蓋上一層又一層的被子般。可是在我這兒一切都“眾生平等”——一樣的難,做不好。要不是加錯材料,就是材料順序錯;要不是手沒拿穩粽葉,使粽葉連同里面的米,肉、黃豆一起掉在地上;或者就是手不小心多加料,使材料不集中……啊,好難啊!不過我不畏懼困難,排除萬難地做出了一個層次分明的半粽子!說是半粽子其實是葉子還沒有包起來。
真令自己感動,我竟然做出來啦!
最后一步是包粽子,這是個重要環節。嗯,這一步要去找外婆的幫忙。看外婆包粽子似乎還可以吧,不過可憐的我還是問題百出,例如弄壞葉子,弄斷繩子,葉子包不上,繩子扎不緊等。
看著外婆嫌棄的眼神,我心中不由地涌上一陣無名火。把外婆趕走后,我打算自己來研究。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做好了一個粽子。
懷著激動的心情看著粽子下鍋,再被撈出,放上餐桌。我迫不及待的打開粽子吃下這神圣的第一口。雖然外表有點丑,但這比別的粽子好吃許多倍!也許是自己做的吧,內心超級開心!
不過開心完就要迎來一頓說教了,因為食材被浪費的太多了,唉。但我終于做出了我的粽子,盡管被罵,內心還是很滿足的!
粽子優秀作文2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端午的歌謠,是由清晨的白靈鳥起的調,清脆、響亮。清風徐來,散發著昨夜露珠的清香。我想在清風中再賴會兒床,但端午的歌謠,已經在廚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這芬芳中散去。
端午的香,最先是粽葉的清香,墨綠色的葉子,有竹葉外形的可愛和青草般的清香,奶奶把兩捆粽葉散放在白瓷盤里,再澆上一壺滾燙的水,熱氣升起,帶著裊裊清香。如同沸水煮茶,把盤里粽葉的`清香給點染了出來,那香氣,就像活了一樣,原來在奶奶手里,香氣可以生長。
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個個透亮飽滿;此時,正相互倚著。奶奶做的粽子,簡單至極,但卻是我童年最迷戀、最美味的味道。
今天,我就要和奶奶學做粽子,奶奶先給我做示范,一邊做一邊講解,奶奶先拿三片粽葉,錯落地搭好,用手把葉子轉成圓錐形,往里面添一些米,放一兩顆紅棗,再在棗上放一些米,最后把頂上多出的葉子把口蓋住,用繩子緊緊纏繞三四圈,再打一個結,一個三角體的粽子就做好了。
奶奶讓我跟她做,做的時候,我一邊在心里默念做粽子的方法,一邊手不停動著,一會兒米漏出來了,一會兒繩子沒系緊,奶奶說:“沒事,多練幾遍就可以了,我小時候也是新這樣。”奶奶的鼓勵讓我有了自信。聽完,我就繼續用心做,覺得把粽子做好了,跑到奶奶面前,給奶奶看。和奶奶的一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但奶奶仍用她粗糙的手掌慈愛地撫摸著我松軟的頭發:“妮兒的手可真巧,將來肯定是享福的。”聽了這話,我高興極了。
粽子在鍋里咕專嘟咕嘟地響,是端午節的歌謠,香氣從廚房里跑出來。”等了許久,粽子出鍋了,被盛放在盤子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來,卻又丟掉,剛出鍋的粽子熱著呢!奶奶走過來笑道:“小饞貓,等奶奶涼了粽子再給妮兒吃。”我乖乖在旁邊等待,奶奶拉住繩子,繩子便松散地落下,展開粽葉,里面是晶瑩透亮的米粒。第一口,是粽葉的清香,第二口是米的軟糯。
我在瑞午的歌謠中成長,但是現在,奶奶的粽子卻隔著故鄉和時光,無法觸及,但那葉的清香與米的軟糯卻仍敲打著我回憶的味蕾,揮之不去…
粽子優秀作文3
就像所有的河流歷經不同的風景之后都要匯入海洋一樣,不同的文化在穿越了歷史的蒼茫之后開始碰撞,開始融合。從某程度上來說這是一種必然,然而有些中國人,面對“來勢洶涌”的西方文化卻茫然了。
當孩子們聆聽七個小矮人的故事哀嘆白雪公主的不幸遭遇時,董永與七仙女的仙凡之隔似乎成為遠處隱約傳來的一聲感慨;當情人節的夜晚,情侶們在濃濃月色之中留下一段段美好的溫馨回憶時,七夕之夜喜鵲們為牛郎織女搭建的鵲橋仿佛已換不來人們的一次抬頭仰望;當學校的早讀課上傳來整齊的英語朗讀時,漢語被迫打起了兵臨城下的保衛戰……
于是,人們慨嘆道:“中華文化己被入侵了!”但冷靜下來,為什么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到底是什么使西方的種種理念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之中?
讀周國平的《妞妞小詞典》,我能看到一個父親拾著心的碎片一點一滴苦痛地訴說。妞妞只是一個嬰兒,她的生命從開始到結束,僅有十八個月。在周國平的眼里,這十八個月是何等的珍貴!人生無望,他堅持給妞妞買玩具,教妞妞說話,給妞妞聽音樂,甚至于“恨不得把她吐出的.每一個字都揀起來”。我們感動之余,是不是會想起自己的父親,想起父愛的深沉與偉大?然而在中國,連“父親節”都還沒有呢。
讀沈從文,讀這位邊城的守望者,從他質樸而又淡雅的文字背后,我們能看到他心中的故鄉。湘西的古老城墻,繞著城緩緩淌過的久遠的河流,河流上來來往往的船只,船只上人們天南海北的談論……或許,這才是區別于高樓大廈的一種近乎于原始而又野蠻的真實感。所以沈從文很眷戀、感謝賜予他生命中所有美好的那片土地。然而在中國,是沒有“感恩節”的。
其實我們內心深處也有這種無可名狀的情結,只是我們不善于表達罷了。如此看來是我們需要西方的流行,而非流行使我們被動地接受,不是嗎?
圣誕樹下,人們對未來訴說著自己的希望;手中的粽子,寄托著人們對過去的一份情思;于是我想,圣誕樹下的粽子莫過于文化的最終歸宿了吧?
尼羅河的金字塔,愛琴海的小城邦,長江黃河的炎黃子孫……所有的文明都像一條河流,歷經不同的風景之后歸于大海的無邊無際。
粽子優秀作文4
端午節前夕,路邊的店家里又傳來了粽子的清香。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這個從來不吃粽子的人,開始對端午節充滿了期待。
記得小時候,除春節外,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中秋節。因為過中秋節就有月餅吃。那時候的月餅按個賣,選好個數后,店主會用一張黃牛皮紙將月餅包成筒狀,然后用細繩捆好,根本沒有現在這么精美的月餅盒。單個月餅也是用一張臘紙包著的,紙往往被油浸透,上面畫著嫦娥的圖案,寫著“廣式月餅”、或“蘇式月餅”幾個字。我現在依然清晰地記得,字與圖案都是鮮紅色。咬一口月餅,皮就會松散,用紙接著,吃完月餅后還會將落在紙上的皮吃干凈。那時候的我覺得,這真是一種多么美味的食品啊。80年代的農村,經濟條件并不寬裕,家里的月餅還不可能由著自己的喜好吃個夠。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年少的我對月餅一直十分癡迷。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家里買的月餅個數越來越多,月餅本身也悄然發生了變化。首先是包裝變得精美,用紙包的月餅越來越少,直至現在完全消失,全部改用塑料包裝。最主要的變化是月餅本身。月餅的品種越來越多,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月餅皮也不像以前那樣一咬就散。而我,也越來越找不著以前的那種味道了。童年時代我愛吃的月餅,正離我越來越遠。現在,每年的中秋節,我更關心假期是在哪幾天,至于月餅,則變得可有可無了。
粽子,恰恰與月餅相反。小時候我從來不吃粽子。我覺得,剝開外面的竹葉,飄出的那股青味實在難聞,而里面的糯米團更是難吃。那時我很迷惑,這么難吃的食物,竟然會在每年的端午節前出現,竟然還有人愛吃它。在很長的一段歲月里,我都不喜歡吃粽子,屬于一口都不會吃的.那種。直到成家后,老公會在吃粽子時讓我也嘗一兩口。最開始是我對粽子不那么抗拒了,但也沒有覺得它好吃。后來,我發現自己喜歡上了X米排骨這道菜。有段時間在外面吃飯時,只要菜單上有,我都會點。再后來,我發現自己喜歡上了X米,而用X米做的粽子,我也開始喜歡了。到今年,是很喜歡、很癡迷。
從我自己的經歷我知道了,每個人的喜好總是會變的,不管我們喜歡,還是不喜歡,我們身邊的那些食物始終都在那里。每一種食物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因為每一種食物,都會成部分人記憶中的美食,就如同對我而言,那曾經的月餅、現在的粽子。這種記憶、這種癡迷、這種期待,會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滋味。
粽子優秀作文5
端午節到了,一大早,艾蒿和長蒲就掛在家家戶戶門前,整個村子彌漫著艾蒿的清香。
我在一個水鄉長大,從小就特別喜歡看龍舟比賽。水手們穿著制服,隨著敲鑼打鼓的聲音齊刷刷地向前劃去。“敲,敲,劃!”“嘿嘿,劃起來!”那首歌的聲納喊叫聲還在我耳邊回響。可惜澧水已經好幾年沒見過這么熱鬧的場面了。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黃武和用艾葉洗澡。每年的這個時候,我都能聞到熟悉的味道。奶奶說洗完艾葉就永遠不會中毒了。
端午節不吃粽子,就不像端午節了。對于我們的孩子來說,也缺乏情感上的信任,所以也許不會有思想。這一天村里家家戶戶都會吃粽子。我小的時候很希望自己親手做粽子,但是那時候大人不讓,說對他們來說是一團糟。今年端午節正好是學校放假,我就纏著奶奶教我做粽子。我一直以為做粽子就是兩個粽子葉子加糯米和餡料,一個袋子,然后用繩子捆起來。太簡單了,根本幫不了我。
這次按照奶奶的指示:先把粽子葉兩邊重疊,使重疊部分變成小漏斗狀,然后把泡好的糯米放入粽子葉中。但也要注意裝,先裝三分之一,再裝兩三個準備好的餡料:肉、咸蛋黃、大棗等。然后在上面鋪一層糯米。我正要用粽子蓋糯米,糯米像調皮的孩子一樣跳出來,根本不聽我的話。這是怎么做到的?我匆忙跺腳。還好奶奶給我拿出了一些糯米,然后我就處理掉了。最后,把上面的葉子折起來,用線捆起來。
我覺得奶奶的領帶很老土,不好看。于是,我把粽子綁成一條大領帶后,主動做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只要不隨便碰繩子,也很結實。你完了!我拿起粽子準備放進碗里,卻不小心拉了一下掌繩的短部分,只聽“咣當”一聲,粽子葉子散開,糯米撒了一地。
看著奶奶和媽媽就像變戲法。一個又結實又漂亮的粽子從他們手里滑落,我卻連一個都包不好,又羨慕又著急。我的力氣突然上來了,只好把粽子包起來。仔細看,好好學習,一切都有回報。幾次失敗后,我終于成功包裝了一些粽子。
直到這時我才知道,做粽子也是一門手藝,真的是“見物易做事難”。要把它變得漂亮又結實,真的不容易。也許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這樣的!
粽子優秀作文6
端午節到了,一大早,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懸掛著艾蒿和昌莆,整個村子彌漫著艾葉的芳香。
我生長在水鄉,從小特別喜歡看賽龍舟。水手們身穿統一的服裝,在一陣陣敲鑼打鼓聲中,齊心協力地往前劃,“咚、咚,劃起!”“咚、咚,劃起!”那號子聲吶喊聲至今還在我耳邊響起。可惜澧水河有幾年沒有看見這樣熱鬧的場面了。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五黃”,還有用艾葉熬水洗澡等。每年這時候,我都會聞到那種熟悉的.氣味,奶奶說,洗過艾葉后百毒不侵呢。
端午節不吃粽子,那就不像端午節了,對我們小孩子來說也缺少了許多情感托付,也許就沒有了念想。這一天村子里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吃。還小些的時候,我就非常希望能親手包制粽子,可那時候大人們不讓,說是反給她們添亂。今年端午節學校正好放假,我便纏著奶奶教我包粽子。我一直認為包粽子就是兩張粽葉放上糯米放上餡,一包,再用繩子捆起來,簡單至極,根本難不住我。
這一次我跟著奶奶做:先把粽葉兩邊重疊,使重疊處成為一個小漏斗狀,再在粽葉里裝已經泡好的糯米。而裝也有講究,先裝三分之一,然后將準備好的餡料:肉、咸雞蛋黃、大棗等等,拿兩三個裝進去,再用一層糯米鋪在上面。我正準備用粽葉把糯米蓋住的時候,糯米卻像調皮的孩子似的紛紛蹦了出來,一點兒也不聽我的使喚。這可怎么辦呀?我急得直跺腳。幸虧奶奶替我去掉一些糯米,這才解了圍。最后把上面的葉子疊下來,用線用力捆住。
我一心認為奶奶她們扎的樣子特老土,不好看。于是,我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后,又自作主張地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那也是十分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留神扯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撒了一地。
看著奶奶和媽媽就像變戲法似的,一只只又結實又漂亮的粽子從她們的手中滑出來,可我連一只都包不好,心里又羨慕又著急。我牛勁兒頓時上來了,非把粽子包好不可。細細地看,認真地學,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了幾次失敗,我終于也成功地包出了幾只粽子。
這有在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也是門手藝,真是“看事容易做事難”,要包得漂亮而結實,的確不容易。世上萬事也許都是這樣吧!
粽子優秀作文7
我們家鄉是至今仍保存有許多古色古香建筑的千年古鎮江尾鎮。就因為古老,所以還流傳著許許多多歡快的節日,其中,我最愛過端午節。小時是想吃粽子,到長大時是喜歡她那美麗的傳說。
我們就先說說粽子吧!
粽子其實是用粽葉把里面的各種餡包住,再放到大鍋里蒸。其中最好吃的是花生肉餡的粽子,材料有:糯米、花生及香辣調料。每當到端午,我就盼著包粽吃。
這天,又到了端午,我等了一天的材料終于隨著眾“采購團”回家而紛紛備齊。大家開始興奮地包了起來。我們先把餡和好,然后把它們放到糯米的里面,然后用葉子包上,系好繩子,再放入大鍋里蒸。大家也把自己的作品紛紛放入大鍋內蒸。一分鐘、十分鐘……過了許久,粽子終于上盤了,大家顧不上燙,抓起來剝開就吃,看著大家狼吞虎咽的樣子,奶奶開心地大笑起來。
吃完后,爸爸叫我們講講端午的來歷,弟弟們支支吾吾都說不出來,有的還把屈原當成蜀國的大夫。我便在一旁補充,后來就干脆自己說了:
相傳,我國古代楚國有位愛國詩人屈原,他不僅盡忠報國,還治國有方。但幾次上書都沒被采納,反被奸臣迫害,流放到汨羅江一帶。最后楚國滅亡,他不愿意做亡國奴,便抱起石頭投江自盡。人們聽到后,為他的愛國精神所感動,馬上組織人民,在汨羅江打撈屈原的遺體,三天三夜也沒撈到,就只好往江里投放食物,別讓屈原的靈魂挨餓。可是過了幾天,有人夢見他消瘦了許多,便問明緣由。原來,江里有蛟龍小鬼,它們爭吃了食品,屈原吃不到食物,當然瘦了下來。人們經過幾天的冥思苦想,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把食物包成棱角狀,讓河中小妖以為是石頭就不去吃了好讓屈原享用里面的美食。
千百年來,人們每到今天,都會自覺的`把米飯包入其中,還主動向汨羅江投放粽子。逐漸成為了傳統,人們便一致把這天定為端午節,每年的今天,家家戶戶包粽子吃。后來,時代加速變化,人們又不斷地把賽龍舟、染紅蛋……等紀念活動加入其中,使端午節活動豐富、熱鬧了起來。再后來大家又把今天定為法定節日。通過一年一度的紀念活動,既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又激發了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使我們的中華民族不斷地強大起來。
粽子優秀作文8
"粽子香,香廚房,艾,香屋,桃枝插在門外,望著麥子黃."端午節的歌謠,由清晨的白鳥開始,清脆響亮。許萊里的微風散發著昨夜露珠的芬芳。我想在微風中再躺在床上,但端午節的歌謠已在廚房里唱過,睡意已在這香味中消散。
端午節的香味,首先是粽子葉的香味,深綠色的葉子,可愛的竹葉,青草香。奶奶把兩束粽子葉撒在一個白瓷盤子里,然后倒了一壺開水,讓熱氣上升,香氣裊裊。就像燒水煮茶一樣,菜里粽子葉的香味點出來。香味就像活著一樣。可以長在奶奶手里。
我去看泡了一夜的飯,都是鮮亮飽滿的;在這一點上,是互相倚著的。奶奶做的粽子極其簡單,但卻是我小時候最迷戀的美味。
今天,我要和奶奶一起學做粽子。我奶奶會一邊做一邊給我示范講解。我奶奶會拿三片粽子葉,隨機擺好。她會用手把葉子做成圓錐形,往里面放一些米飯,放一兩顆紅棗,然后在紅棗上放一些米飯。最后,用上面多出來的葉子蓋住嘴巴,用繩子包緊三四次,然后打個結。然后會做一個三角形的`粽子。
奶奶讓我和她一起做。我在做的時候,默默的想著包餃子的方法,手不停的動。過了一會兒,米漏了出來,繩子沒拴緊。奶奶說:“沒什么,練幾次就好了。我小時候是新來的。”奶奶的鼓勵給了我信心。聽完之后,我繼續用心去做。我覺得自己做好了粽子,跑去給奶奶看。和奶奶差遠了,奶奶還是用粗糙的手掌愛撫著我柔軟的頭發:“妮兒的手好聰明,以后一定會享受幸福的。”聽了這話,我很高興。
粽子在鍋里格格作響,這是端午節的歌。香氣從廚房里散發出來。“等了很久,粽子從鍋里出來,放在盤子里。我迫不及待地想撿起來,但我把它們扔掉了。剛出鍋的粽子燙!奶奶走過來笑道:“小貓,等奶奶把粽子涼了再給尼爾吃。“我在旁邊等著,我奶奶拉著繩子,繩子松松地垂下來,鋪開了稻葉,里面有晶瑩的米粒。第一種是粽子的香味,第二種是軟糯米。
我是在吳銳的歌聲中長大的,但是現在,奶奶的粽子已經不能被故鄉和時間所感動,但是樹葉的香味和軟軟的糯米飯依然敲打著我記憶中的味蕾,揮之不去……
粽子優秀作文9
外地人到重慶旅游,必嘗火鍋。因為忌憚山城美食的火爆刺激,你不斷叮囑老板火鍋只要微辣,老板笑著端上一盆飄滿了朝天辣和花椒的鍋底。不想,鍋一沸,你還未下你的毛肚,便被蒸騰的辣油煙子嗆得咳嗽連連。可你要是想找店家理論,說你要的分明是微辣,老板只覺得你是無聊找茬兒,旁邊的食客也紛紛投來白眼:你那也叫辣?
如果沒有遇到人,對事物味道的討論便是無稽之談。這些長著鼻子、眼睛、舌頭的兩腳生命,看起來是一副模樣,其實各個不同。聞著同一株夜來香,有人覺得窒息,有人倍感舒心;望著同一盆毛血旺,有人口涎直下,有人落荒而逃。大家的五感體會,或因為天賦不同而存在差異,或因為遭遇各殊而迥然。用莎士比亞未曾說過的一句名言,便是“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倘若這世上真有上帝,誰能想象他在創造世界的時候,還費勁心思地為萬事萬物貼上一個標簽,標榜一個準則:“水——淡;鹽——有味……”這是上帝都不曾篤定的事;憑依一家之言為某事某物定性,實在是妄尊自大。
我贊同“物各有性”,但那絕不是用一個單純的詞匯能夠描述的,甚至很多復雜的詞匯堆疊在一起都不行:想要精確的'描述一件事、一個狀態、一類人,不用說人與人之間對同一事物認識的不同,這一套人類發明的語言體系,本來就是以人類自我為中心的非客觀體驗描述,如果再加上一層對語言本身的理解偏差,即便大家都盛贊玫瑰是“美麗”的,這“美麗”于每個人究竟有怎樣的分量,更是混亂不齊的。
世界上唯一的可能存在的真理,應該是存在本身。“物各有性”,指的應該是這世間的客觀,不因人類的感覺而生存或消失。博爾赫斯說:“玫瑰即玫瑰,花香無意義。”它釋放了一股氣味,這是真實的,人類制造的精密儀器著實測出了玫瑰花開處的空氣,同其他地方就是不一樣。人們歌頌它的花開香滿園,或是痛斥它荊棘的無情,都不可能改變這玫瑰“帶刺、釋放了左旋香芳醇”的真實。如果再設想自己無端的抒情會給玫瑰帶來“意義”,更是荒謬可笑。
人們賦予事物的“性”“意義”是無謂的,存在是真切的——這并不意味著世界是一成不變的。相反,一點點風吹草動都有可能變化世界的面貌。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在一篇演講中用蝴蝶打了比方:“一只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的蝴蝶偶爾煽動翅膀,兩周后便可能引起德州的一場龍卷風。”人更是這樣易變的生物,一次邂逅、一篇遠隔千里的文字、踏過同一片草地,你我也許從不曾相見,但卻各自成就,各自幸福。
粽子優秀作文10
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不給人們留戀的時間。童年時的回憶,也早已褪色。但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絲溫暖,支撐著人們向前,每當天空被染黑時,四周凄涼幽深,我都會想起,粽子給我的溫暖。
在我日記中的童年,應該是繽紛多彩的。我有時會和小伙伴在田野里玩耍,在河邊釣魚,在房間里嬉戲。但如今,那些場景我早已遺忘。只記得,坐在桌子旁,看著外婆包粽子。外婆的手很巧,一只手橫放著粽葉,另一只手幾勺子便將咸蛋、臘腸、豬肉等餡料調好,再用細繩將粽葉包好,一個粽子便成了。我總會在旁邊說:“外婆,多包幾個嘛,不然一會兒就吃完了。”
外婆每次都笑著點頭。然后,便要將粽子煮熟,我會在爐邊焦急地等,一邊看著爐子一邊流口水,想象著粽子的美味。終于,粽子熟了,我便不顧三七二十一,拿起來就吃,結果總是被燙得哇哇大叫。那時的天真快活,讓我無比懷念。而那時的粽子,能填滿我的心間,讓我忘掉煩惱,無憂無慮,只是享受著嘴里面可口的粽子,便讓我心滿意足,外婆的愛,溫暖我的心。
然而,無情的流年似乎要將我這份僅存的'快樂剝奪。隨著我長大,我搬去了另一個城市,與外婆也幾乎見不到了。即使是端午節,也吃不到外婆包的粽子。商店里買來的粽子總是那樣僵硬、冰冷,讓我回憶起童年的粽子,心中更加上一層落寞。
當我面臨小升初時,我的心情是異常煩躁的。曾經做過的習題在腦海中變得混亂,心也靜不下來。老師的囑咐、父母的愿望在我心中給了千萬噸的壓力。我時常把自己關在廁所里,狂暴地錘擊地面。我的父母十分擔憂,我也知道自己不該這樣,可是卻無法擺脫這煩躁。在小升初前一天,我已經快要放棄了。沒想到,門鈴響了,我打開門,竟然是我許久不見的外婆!她知道我的近況,心里總是放心不下我,便走過幾百公里,給我送來了粽子!
剎那間,粽香飄滿了整個房間。一口咬下去,依舊是那熟悉的味道,這么多年從未改變。一股暖流在我心中升起,我知道,那是蘊藏在粽子中的溫暖,融化了我冷漠的內心。那困擾我多日的煩躁忽然消失不見了,留在我心中的,只有感動、激動,和那份溫暖。
如今,我依舊很少見到外婆,但是,她總會給我寄來幾袋粽子。我知道,這是我們獨特的,聯絡感情的方式。粽子里的溫暖,不僅溫暖著我,也溫暖著她,那是一份時光永不能帶走的、刻在心中的親情。
粽子優秀作文11
又到了五月端午,又到了包粽子的時候。
每到端午節,家鄉的人們都要包粽子。這個風俗起于何時我也說不清。聽大人們說,大約在兩千多年前,一個名叫屈原的愛國詩人,在汨羅投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包好的粽子投進江里,以防魚呀什么之類的東西把他的尸體給吃了。就這樣,這個風俗一直沿襲至今,就成了家鄉的一種傳統習俗。
包粽子要用箬葉,箬葉長在山上。端午前夕,山里的村民們就背著竹筐到山上采摘回來,挑到市場上賣。人們就到市場上把箬葉買回家里。等到端午節的前一天就把箬葉拿出來,放到水里浸濕、洗干凈,然后把粽子包好、煮熟,到了端午節那天就擺上桌,人們一邊喝著酒,一邊吃著粽子,那感覺就像過年一樣,熱熱鬧鬧,多么有意思。
說起包粽子,那可是一件最有趣的事情。包粽子那天,每家每戶都端著個桌子,擺出幾張凳子,把洗好的箬葉,浸好的糯米一起放到院子里。那些村姑村婦們就坐在院子里一邊包著粽子,一邊聊著天,嘻嘻哈哈的,顯得多么快活。她們手里拿著一片箬葉,中間對折成一個漏斗形,然后用手抓起一把糯米放進折好的箬葉里,壓緊、按平,再把口子封住,成一個三角形樣,用草席捆好,十個十個為一提,包到百來十幾個的時候就打住了。這時,她們提著包好的粽子回到屋里燒水煮粽子了。
煮粽子是一件費時的工夫。你必須坐在灶前,一邊看著火,一邊燒水煮。待柴燒完后,你得給它加柴;水燒干了,還要添水,一直等到粽子煮熟為止。這樣前后花費的時間大約要一兩個小時。要是火力不足的話,煮上個三五個小時也是常有的事。
粽子的'形狀多種多樣,有棱形的、四角形的、金字塔形的,最多的還是三角形。粽子不但式樣多,而且品味也各有千秋,有用瘦肉做餡包煮的,也有用青豆摻和包煮的;有紅棗的,也有花生米的,總之多種多樣。粽子里面放些小蘇打或硼石之類的防腐劑,煮出的香味可濃了,吃一口又香又韌,味道好極了。
我最愛吃粽子。一口氣能吃它三五個還不夠癮。媽媽說我是個“粽子寶”,我才不管她說這么多呢。
又到了五月端午,又是到了包粽了的時候。故鄉的粽子啊,令我多么懷念。
粽子優秀作文12
今天是端午節,我親愛的老媽有事,所以把我“托”到了王別格家。
我剛一沖進門,就看到了王別格和岳阿姨在餐桌上忙活。王別格一見我來了,就讓我一塊兒包粽子。怎么辦?我可是個包粽子的“大菜鳥”啊!叫我吃粽子還行,叫我包粽子還不如讓我去毀粽子呢!我當時那個汗那。我直愣愣的站在那里。“快點過來!”王別格又朝我喊道。我被逼無奈只好硬著頭皮走了上去,說:“呃,這個嘛,我不會。”王別格不以為然的說:“我也不會嘛,我第一次包粽子的時候還把粽子包成了沙漏,一松手,米”嘩嘩“的往下流”。我只好拿起一片竹葉跟她學了起來。“首先,把竹葉對折,再折一個小角。”,王別格向我演示完就來檢查我折的怎么樣。“哎呀。這是吃的,你不要把她當成卡紙折啊!”王別格對我說。我無可奈何,只好重新折了一次。“嗯,這次還不錯”聽到了她說的話,我大大的松了一口氣。看樣子,她不會再叫我重新再折一遍了。“接著把粽葉打開,握住下面”王別格一看,說:“做的還不錯,現在要放餡兒了。先放一勺米,再放一勺豆,然后再放一勺米,然后再放半個棗,最后放一勺米。”王別格說的太快了,我有暈,于是對她說:“你直接告訴我要幾勺米、幾勺豆、幾勺棗就可以了,我自己搭配。”岳阿姨說:“其實這個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搭配。”我:“那我就光加米,不加豆,也不加棗。”王別格說:“不行,就你喜歡那種口餡,別人都不喜歡。誰知道你你包的`粽子是哪個呢?”我立刻反駁道:“做個記號不就得了?”由于往下我不能做了,所以那個半成品被送到了岳阿姨那里,叫她幫忙“整整容”,再“縫好皮膚”。
該煮粽子了。阿姨先把粽子倒進“盆地”(小鍋)里,又把一盆水倒進“盆地”里,讓水沒過粽子,使所有的粽子“溺水”,無一幸免(當然不能有幸免的了,不然,怎么吃呀)。然后,煮上兩個小時,再悶上半個小時,粽子就煮好了。
王別格一聽說粽子煮好了,便飛也似的跑向餐桌。岳阿姨剛把粽子端上來,她便迫不及待地把一個粽子撥開,把粽子用筷子一分為二,小口小口的品嘗完了,對粽子贊不絕口。我被她所逼,原本想“付出無回報”的,但被她硬塞進了大半個粽子。噎的我直翻白眼,不得不以跑步的方式來緩解我那可憐腸胃的壓力。
這可真是個有喜也有憂的端午節。
【粽子優秀作文】相關文章:
粽子優秀作文三篇05-02
(優秀)粽子的作文300字08-26
粽子優秀作文300字10-26
粽子作文600字(優秀)12-14
包粽子優秀作文(通用59篇)02-23
粽子優秀作文400字3篇06-12
粽子優秀作文600字6篇02-13
粽子作文600字[優秀3篇]07-28
粽子優秀作文300字5篇(精選)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