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yǎng)人們的觀察力、聯(lián)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yōu)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1
中國有很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些節(jié)日都有一個歷史或傳說,這些傳說有的是真實的,也有的是虛假的。
在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jié)。春節(jié)的時候,我們能夠逛廟會、賞花燈,每家每戶都必須要貼春聯(lián),小孩、大人穿著新衣服,在一齊放鞭炮,可熱鬧了。
春節(jié)這些特點是從一個傳說中演繹而來的。傳說很久以前,在某一座山上住著一只怪獸,山下有一個村莊,村里的人過著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怪獸下山來覓食,它找了很久,最終喜歡上了吃小孩。然而這一天剛好是正月初一,人們便把這只怪獸叫做年。連續(xù)幾年,都在這同一天,許多小孩被年吃掉,村民們開始害怕起來。到了晚上,大家做了一個同樣的、奇怪的夢:一位老者說:“年怕紅色、怕鞭炮聲,大家只要有這些就不用再怕年了。”
正月初一到了,年下山來了,來到山腳還是沒有進村莊,因為它看到村莊里到處都是紅彤彤一片,心里害怕起來,還看見幾個小孩在放鞭炮,它嚇得慌,逃走了,從此再也不敢出來了。村民們明白了這個喜訊,開心得不得了,于是就把趕走年的這一天叫做大年初一。
年,因為嚇壞了,再也沒有下過山,有人說它在山上餓死了;有人說由于那一次的原因,它嚇壞了,回到山中就嚇到死了……
中國有很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他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我要了解更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了解它們的由來,讓我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了解更加透徹。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2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所以人們的家鄉(xiāng)習俗也會有差異。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的家鄉(xiāng)春節(jié)特色習俗吧。
每個地方都有習俗,古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也有一番特色,你就聽我給你一一列舉吧!
首先是除夕。除夕是一個值得我們慶賀的日子。因為在這個時刻,在外面工作的人,除非有特殊原因,不然一定趕回家吃年夜飯,并說一說各自遇到的奇聞樂事。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小孩子,沒有人睡覺,因為這一夜,大家都要守歲。
等到了午夜零點時,還會聽到一陣陣鞭炮聲,震耳欲聾。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有一種傳說:古代有一個兇惡的怪獸,人們稱它為年,年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后來人們知道這種怪獸最怕紅色和聲響,于是在除夕晚上,家家戶戶貼春聯(lián),放鞭炮,寓意是為了祈求安寧,辭舊迎新。
在大年初一的早晨,我們總是要餃子,這是我們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習俗。今天,我們都要到親戚家拜年,去時會帶上禮品。同樣,親戚朋友來做客,也是如此。哦!這一天,孩子們可高興了,因為這一天可以賺足了壓歲錢,但有的孩子也會把錢拱手讓給家長,交于家長管理。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jié),又是家鄉(xiāng)的重要節(jié)日之一。家家戶戶都會買湯圓,湯圓不但好吃,而且代表著一家團團圓圓、合合美美。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是多彩多姿的,也是快樂的節(jié)日,讓我們來一起慶賀吧!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3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jié)將至,草木紛紛凋零,窗外的柚樹早已光禿禿的,像一個孤苦老人站在那里,似乎冥想著什么,似乎在等著什么。
此時恰逢凜冬,枯黃的樹挺立在園中,光禿禿的桿子上只有零星幾片葉子,對比著身旁四季常青的香樟,真像個垂垂老矣的老人一樣,然而春節(jié)常來的卻總是熱鬧,喜悅,盡管冰天雪地,大街小巷仍就車水馬龍,人來人往。
萬物都在等待它的到來,湖里的魚,土中的蟲,空中南飛的大雁,每逢春節(jié),小小的屋檐下總是充滿歡聲笑語,包圍著一個個溫馨和睦的家。
寒冬里的春節(jié)從不缺席,清晨逛菜市場,隨時可以看到早餐鋪。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羊肉湯,家家飯館都賣。羊肉湯色香味俱全,品嘗時須先喝湯再吃肉,味道甚好。抄手比羊肉湯略貴,是極美味的,薄薄的一層餃子皮里包著鮮嫩肥美的肉丸,滑,嫩,鮮,香,很好吃。要是再在鮮湯里加上一勺辣椒油,一捆細粉絲,一把白芝麻,入口便會讓你張目結舌:這東西竟這么好吃!
論春節(jié),最令人心動還是晚上放煙花的時刻,烏黑的`天空中,絢麗多彩的煙花與黑暗中的明星在對話,五顏六色的大球重疊在一起,五彩斑斕,閃閃發(fā)光,天空也成了光的海洋,過了一會兒,又變成了顆顆寶石鑲嵌在夜幕中,最后,漸漸變成一道星光瀑布慢慢地墜落下來,漂亮極了。
老家的春節(jié)還有著一個老北京的習俗。院子里灑滿了芝麻秸兒,我們在上面踩的咯吱咯吱響,這叫“踩歲”,鬧得筋疲力盡,睡前給大人請安,這是“辭歲”;大人們就要拿出錢給我們,這是“壓歲”。
我想念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4
今天是農(nóng)歷七月半,俗稱鬼節(jié),史上也叫中元節(jié)。在老家,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燒包封。包封像信封一樣,里面裝滿了冥錢,封面上寫上收的先祖名字。用奶奶的話說,老祖公們回家在了半個月,今天要回那邊去了,我們要多多的'給他們準備一些,去了那邊才有錢花。
幼時,每年快到七月半,就要幫著奶奶做紙殼,有金紙殼,也有銀紙殼,做成金元寶,銀元寶的樣子。除此之外,奶奶還要做紙衣,紙褲,紙帽,紙包等,做了堆在一個大籃子里。到了七月半這天,還要殺雞,買魚,買水果,買酒,買茶等當貢品,等太陽落山后,全搬到門口,點上蠟燭焚上香,三跪九叩首,把所有物品一一敬獻后,再把各種紙做的物品一一焚化。
現(xiàn)在回想起來,小時后祖父還教我填過包封,包封四周印著紙人紙馬,兩邊是對聯(lián)的形式,上聯(lián)是:虔具 冥財一封上奉 ,下聯(lián)則是:魂下火中收用。中間的空格就是自己填寫,格式和稱謂都很講究,比如要豎行填寫,從右至左,稱祖父應稱:祖考X氏老大人 ,亡妻稱妣,X氏老儒人,對應的曾祖稱曾考,高祖稱高考,父親則可以叫父考或是顯考。落尾則稱陽眷XX。填完后還要翻轉過來,在背面大大的寫上一個“封”字。祖父向來是不信鬼神的,但每年七月半,他卻會揮毫潑墨,用毛筆在包封上工工整整的填寫先人們的名字,也許,這是緬懷先人的方式,寄托的,是一個孝子的哀思。
離開家鄉(xiāng)已久,對燒包封的習俗感覺已經(jīng)很遙遠,但每年這一天,我仍會感到悲涼,身處鋼筋叢林的都市,我不會也不可能給故去的祖父祖母燒包封,只有在心里默默思念他們,如若泉下有知,祝他們一路走好!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5
我的家鄉(xiāng)在茂名,我們茂名有一個獨特的節(jié)日——年例。顧名思義,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來由歷史悠久,早在明清時期的地方志就有記載,光緒《茂名縣志·風俗》載:“自十二月到是月(農(nóng)歷二月)鄉(xiāng)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也就是說,在年例那一天要進行游神,用于驅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來,繞著村子走一圈,據(jù)說這樣做能夠驅鬼,也能夠保佑自我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體健康,五谷豐登。說起游神,那里面還有一個小故事:傳說在光緒時期,有一個地方出現(xiàn)罕見的大旱災,當?shù)氐腵縣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便開倉救人。誰知縣官因為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員上奏將他斬首示眾。在他行刑前的一個晚上,他夢見了一位神仙,神仙對他說:“你是個好人,你不應當死的,當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來繞著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豐登。”第二天,他果然沒死,他再三回憶著夢,發(fā)現(xiàn)夢中神仙與小廟里的安濟圣王長得一模一樣。于是這個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這樣一個習俗。當然,每個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樣,我們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觀音菩薩像。
年例不僅僅要游神,還要在家中擺上十幾圍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雞、鴨、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戶都要趕回家鄉(xiāng),準備酒席、食物、飲料等東西。年例必須要吃雞、鴨、鵝,這樣能夠保佑自家的雞鴨鵝不受病毒感染,并且越養(yǎng)越多。
年例是我們家鄉(xiāng)一個獨特的節(jié)日,它擁有獨特的習俗,所以我們一向保留著這個節(jié)日。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6
我國是一個有著深厚歷史文化背景的國家。差不多每一個月我們都要過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名俗節(jié)日。而且每一個節(jié)日都會有一種小吃。端午節(jié)就要來到我們身邊了,粽子也要來到我們生活里了。說到粽子我的口水便快要流出來了,因為我很喜歡吃粽子。
端午節(jié)到來之前我們必須要做的一件事便是包粽子了。這不我的媽媽和奶奶又要開始忙活了。我的媽媽剛把糯米泡好。現(xiàn)在我就要和奶奶一起去洗粽葉了。
“媽,我還不會包粽子呢,您能不能教我包粽子啊?”我懇求道。“行,反正包粽子還是蠻簡單的,我就教你吧!”媽媽爽快的答應了我的'請求。“不過,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必須耐心點兒。諾,首先把粽子葉捆成一個圓錐形;記住,一定要捆的很緊,這樣才不會漏出米來。再把糯米放下去,如果你喜歡吃紅棗粽子,也可以在里面放幾顆小紅棗進去一起煮。然后再用一片粽子葉把裝糯米的口蓋住;接著用一條細繩或割葉青把粽子綁緊來,就完成了!”媽媽仔細地對我說。
不知道為什么,在媽媽面前的“乖乖女”粽子,在我面前又變成“調(diào)皮蛋”了,不管怎么弄,它都不聽我的話,氣得我真想大罵它一頓。最后,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在媽媽的幫助下,“不成功則成仁”地包了一個粽子,雖然看起來并不雅觀,不過,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到了端午節(jié)這一天,媽媽給我?guī)狭宋寰繩,并囑咐我一定不要折掉或壞掉,只有在端午節(jié)后的第一場雨下了,才可以摘下來。據(jù)說五彩繩代表五色龍,可以降伏妖魔,驅走疾病。早上忙完之后,今天的主角登場了——白嫩嫩的粽子蘸上白糖,又甜又黏,又白又香,好吃極了!
五月五,端午節(jié),吃粽子,龍舟戲水喜氣洋洋。我愛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7
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有五十六個不一樣的民族,每個民族肯定都有它獨特的風俗習慣。在我美麗的家鄉(xiāng)上海,就有許多不一樣的習俗。其中,元宵節(jié)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鄉(xiāng),總是異常重視元宵節(jié)。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都吃元宵。因為元宵的形狀是圓形,圓就意味著團團圓圓,它能夠祈福家人團聚,每一天都能幸福圓滿。
吃完元宵,接下來就是元宵節(jié)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蹺、舞獅子、劃旱船、耍龍燈等元宵節(jié)特有的節(jié)目。在表演時,每一個觀眾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說起元宵節(jié),最負盛名的便是觀花燈、猜燈謎了。在元宵節(jié)那天晚上,每一天街上都張燈結彩,處處顯示出元宵節(jié)特有的氣氛。就像《東京夢華錄》中說的那樣:每逢燈節(jié),開封御街上,萬盞彩燈壘成燈山,花燈焰火,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京都少女載歌載舞,萬眾圍觀。游人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音喧雜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燈燭齊燃,鑼鼓聲聲,鞭炮齊鳴,百里燈火不絕。”熱鬧的'氣氛足以構成一條河流,讓所有看到的人們都跟他們一齊歡呼起來。
正月十五之夜還有一個獨特的習俗:觀月。正如唐代詩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一邊欣賞著天空中美麗的月亮,一邊看著人們歡慶元宵佳節(jié)的樣貌,此時還有誰能坐得住呢?趕緊出來和人們一齊慶祝象征美滿的元宵佳節(jié)。
啊!這是一派多么祥和、熱鬧的景象啊!這就是我家鄉(xiāng)最獨一無二的習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愛家鄉(xiāng)獨有的習俗!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8
在我的家鄉(xiāng),進入臘月,就等于來到了春節(jié),臘月初八,要喝用糯米、五谷、蜜棗等,熬成的黏糊糊的八寶粥,預示著一年的好收成。
臘月的二十三,是傳統(tǒng)的祭灶,據(jù)說那一天,是灶王爺和灶王奶奶,上天拜玉帝的日子,上天向玉帝匯報的日子,去報告人間人民的生活,所以要拜祭灶王爺,還要吃灶糖,灶糖香脆可口,眼預示著全家人粘合到一起,甜甜蜜蜜,之后,就陸陸續(xù)須的備年貨了。
臘月二十四,是全面打掃的日子,全家人出動,把家里一年來堆積的'灰塵清理得干干凈凈,迎接新春的到來。
臘月二十五,我們要磨一塊大大的豆腐。
臘月二十六,家鄉(xiāng)人都會殺一頭肥嘟嘟的胖豬豬。
臘月二十七,我們會殺幾只香香的柴雞。
臘月二十八日,我們會把新桃換舊符。貼上喜慶的新春對聯(lián)。
臘月二十九日,我、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會中各式各樣的花饅頭,還會炸好多好多好多的魚、丸子、蝦。
臘月三十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被記作除夕,今天我們洗菜、剁餡、包餃子 ,到了晚上,會祭祖、吃餃子、放鞭炮,我還會收到很多很多的壓歲錢。
正月初一,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我們會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拿著各式各樣的糖果,零食到親戚朋友家拜年,這些天家鄉(xiāng)的鞭炮聲連續(xù)不斷,晚上會點很多很多的煙花。
正月十五,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日子,除了吃餃子和元宵外,老爺會扎很多很多的花燈籠,村里到處也都是掛滿搭滿了燈籠,從初一到十五間,每天晚上都會舞龍舞獅,鑼鼓聲振天,熱鬧異常,小朋友笑著、鬧著、喊著,挑著燈籠,追逐著……
這就是我們家鄉(xiāng)的習俗了!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9
家鄉(xiāng)過年的習俗——跨火盆泉州市惠安縣崇武西華小學201班鄭祎指導老師龔萍蓉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在我的家鄉(xiāng)崇武,至今還保留著許多閩南過年的習俗,其中,我覺得最有趣的是“跨火盆”。我至今還忘不了第一次跨火盆的情景。那個年兜的晚上,一家人喜氣洋洋地吃完團圓飯,奶奶就恭恭敬敬地在香爐里點上線香,然后把用紅紙、金紙包著的薯藤柴枝堆在大門外,點燃,等到煙繞火旺時,她讓伯伯、爸爸和哥哥按輩份跨過那堆火焰。我也興致勃勃地排在哥哥后面。可是,被奶奶拉到了一邊,嚴肅地說:“這是男人才能跨的.,你女孩子家跨什么火盆?”我嘟起小嘴,不高興地走開了。爸爸把我抱了起來,對奶奶說:“媽,現(xiàn)在都什么年代了,女兒也是兒啊!”
在大家的說服下,奶奶才同意讓我跨火盆,我高興極了。我們一個接一個跨過那熊熊燃燒的火焰,奶奶在一旁大聲念道:“跨入來,年年發(fā)大財;跨出去,無憂又無慮;跨過東,五谷吃不空;跨過西,錢銀滾滾來。”
我當時只覺得好玩,并不知道“跨火盆”意味著什么。后來媽媽告訴我,這也叫“過火盆”,象征燒掉舊歲的邪氣,消災過運,迎來干干凈凈、大吉大利的新年。我們跨過火盆后,奶奶把一串鞭炮放進火盆里,立刻傳來一陣清脆的噼噼啪啪聲。隨后,奶奶急忙把“跨火盆”未熄的余灰用畚斗收集起來,添于炭爐中,她說,這叫“添旺”,象征家業(yè)更加興旺。
時代在變,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永遠不會改變。這有趣的習俗不正寄托著家鄉(xiāng)人們企盼來年幸福好運,日子越過越紅火的美好愿望嗎?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10
百里不一樣風,千里不一樣俗。在新年里,我的家鄉(xiāng)一陸豐,也有不一樣的習俗。
在我的家鄉(xiāng)準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里買年貨,要準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號在新年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大掃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將垃圾、灰塵掃走后,就把買的吃的擺上桌,讓客人和家人吃。在這一天,已經(jīng)漸漸會有客人來做客了,無論是隔一面墻的鄰家親戚,無論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會趕來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海鮮與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lián)。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這一夜,在廣場上會演“潮劇”,會有很多人前往觀看。不僅僅如此,在廣場上還會有人在賭“魚蝦蟹”,時不時連小孩子也會拿著十塊、五塊前往去賭一賭,因為過年開心。此時此刻,大部分店鋪已經(jīng)關門,因為都去看戲了。
正月初一與除夕截然不一樣。這一天,大人們都在家中看看電視什么的,僅有小孩偶爾去找朋友一齊玩。
元宵到臨,有一個高潮到了,許多的人都蜂擁而至、三五成群到自我的親戚家拜年,小孩子都應接不暇,嘴里不停說著“新年歡樂”等吉言,然后不停收著紅包,到午時時會有舞獅不斷進入一戶戶人家,舞獅代表吉祥,意味福氣來了,大家都十分樂意它們進入自我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過去,家鄉(xiāng)的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學生們該去上學,大人們又去照常工作了。雖然新年過去了,但小孩還會放放鞭炮,還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來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過去。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11
我的家鄉(xiāng)在天平,那里空氣清晰,風景優(yōu)美。燈火節(jié)、舞龍、春節(jié)、國慶節(jié)……都是我家鄉(xiāng)的習俗。
那我就先講講春節(jié),春節(jié)是最隆重的節(jié)日,春節(jié)說實話就是過年,那天有很多人來買菜準備晚上吃,過年早上吃湯圓代表團團圓圓。過年晚上是小朋友是最歡樂的時候,到了晚上小朋友們匆匆忙忙把晚飯吃好和別的小孩聚集在一齊,拿出早上買的禮花放,聲音很大可是小朋友還是情不自禁的笑起來。大人聚集在一個人的家里來打牌。到了子時大人把家里的.禮炮拿出來放之后就煮餃子吃。
燈火節(jié)其實就是元宵節(jié),大人早早起來去買燈籠和香還有紙。晚上大人們走到親人的墳前就跪下來點一點火,火燃燒的很大再把買的香和紙燒掉一點,再把燈籠掛在樹上點亮。
如果有人沒有買燈籠能夠弄個三根竹子擺成三角形再把紙圍住這個三角形在里面點一點火,這樣也能夠當做燈籠來照亮。在村子的小路上掛上一個燈籠。我不懂為什么要這樣做,我問爺爺,爺爺對我說這是給孤魂野鬼照明,我一聽點了點頭。
端午節(jié)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每一戶人家都要包粽子和團子,它們的有不一樣的口味,粽子有甜的,有紅豆味的,團子有甜的有咸的,味道十分棒,不論咸的甜的是白的餡在里面,而紅豆都露在外面。團子甜的是白的,咸的是綠的,顏色鮮艷味道好吃……
每一個人的家鄉(xiāng)風俗都不一樣,我家鄉(xiāng)的風俗雖然沒有說完可是這是我家鄉(xiāng)最重要的風俗。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12
我的家鄉(xiāng)風俗很多,如清明節(jié)吃雞蛋,七月七吃小餅,八月十五吃月餅,元旦吃餃子,春節(jié)吃餃子、喝糖水……在這眾多的家鄉(xiāng)風俗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jié)。
“春節(jié)”,家鄉(xiāng)人又叫過年。在這一天還未來臨之前的十幾天里,家里的大人們就停下手中的'活,開始準備過年用的年貨。大人們出去趕集,買雞、鴨、魚、肉,有的大人留在家里給孩子們做過年要穿的新衣服,老人們就準備過年用的吉祥品。這些吉祥品全部是用面食做的,如龍、鳳凰、八角饅頭、年糕等。再過幾天,這些活都做得差不多了,就開始忙活著收拾房間,做一次徹底性的大掃除,要把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每次家里的玻璃窗總是歸我。這時候,我總是興致很高,我會使出我的巧妙方法,把玻璃擦得干干凈凈,明亮的玻璃照得我心里亮堂堂的。
最終迎來春節(jié)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眼瞧出去,每家每戶門口都掛上了大紅燈籠,貼上了對聯(lián)。伴隨著“噼啪”的鞭炮聲,飯菜就端上了桌子,全家人圍在一齊吃團圓飯,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jié)文藝聯(lián)歡會。最高興的還是初一早晨,清晨大約三四點鐘時,外面的鞭炮聲就“震耳欲聾”了。大人們忙著下餃子、放鞭炮,我們小孩子從里到外換上了新衣服。吃飯時要先給老人們拜年,拜完了年,老人就送給小孩子壓歲錢。早晨的餃子中包著錢、栗子、糖、棗之類的東西,每次我都拼命吃,期望能吃到糖和栗子,因為它象征著來年能甜甜美美的,能激勵我努力學習。
紅紅火火的春節(jié)一過,人們就要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我喜歡春節(jié),春節(jié)是晚霞,是歲末的最終一道風景;春節(jié)是朝霞,預示著紅紅火火的一年又要開始了。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13
我的家鄉(xiāng)在浦城,這是個很小的縣城,但僅管如此,浦城的人民一向崇尚著中華的傳統(tǒng)民俗,這表示著大家對祖先的尊重。
那我就先從春節(jié)開始說起吧!除夕之夜,家家3點多就開始吃年夜飯,“蛋卷”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的顏色是金黃色的,象征著家家年年都繁榮,兒女能夠孝敬長輩。吃完晚飯后,我們是從不出門的,聽奶奶說:“若出了門會把大家的好運給帶走的。”雖然我們不能出門,可是在家中,我們不能出門,可是在家中,我們依然能夠玩的有聲有色。大人們在家中打牌打個通宵,孩子們放煙火放得起勁!這表示大家的好運年年,財運年年……除夕過后,換來的'正月初一也是很受人歡迎哦!早晨起來,洗漱完畢后就先喝一杯“桂花蜜”,這是我們孩子的最愛,味道甜甜的,香香的……這表示期望大家的日子過的紅紅火火,甜甜美美……吃完飯后就給長輩們拜年,長輩們就要包壓歲錢,孩子們得到壓歲錢后可開心了,但初一至初三是不能夠亂花錢的,這又代表著大人們在這一年里很難很難掙到錢,運氣也不太好……給長輩們拜完年后,女孩在家?guī)透改父苫睿泻⒕透S大人們?nèi)ジ髯缘挠H戚好友家去拜年,大家都過的十分開心。
而正月初四,全家人都要去山上的廟里去燒香,給菩薩請安,讓菩薩保佑子孫滿堂,兒女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過了初六,大家就一切都恢復正常了,大人們工作的就繼續(xù)工作,孩子們該去復習功課,迎接新學期的到來了,這個春節(jié)是令人難忘的。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14
說起咱家鄉(xiāng)的習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就拿春節(jié)來說吧!
春節(jié),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xiāng)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能夠創(chuàng)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能夠讓人們感覺到歡愉和吉利。
春節(jié)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餃子。為驅邪惡、求吉利,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余,飯后鍋內(nèi)要放上饅頭,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爛餃子,不可說“破了”,要改說“掙(賺)了”。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期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jié)日的歡樂氣氛。春節(jié)的.餃子里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著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著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fā)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是十分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
春節(jié)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此刻一般只是問好。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fā)信息拜年、打電話拜年。完美祝福:吉祥、平安、發(fā)財、健康之類的讓人們開心的話!。……
我覺得家鄉(xiāng)的這些習俗蘊含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含義:期望辛苦了一年的人們能開心的好好休息幾天,調(diào)整好心境,再準備開始下一年的奮斗。人們都期望過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15
陜西是我的家鄉(xiāng),而那里也有許多有趣的習俗。比如端午節(jié)賽龍舟、包粽子;元宵節(jié)看花燈、吃湯圓等,我最喜歡的是過春節(jié)。
春節(jié)時,我們老家有吃團圓飯的習俗,大年三十一大早,大伯二伯就一頭扎進廚房,煎炒烹炸,各顯身手。忙了一整天,鹵牛肉、羊肉和兔肉就出鍋了。它們呈醬紅色,冒著騰騰的`熱氣,誘人的肉香飄入空氣中,惹得我們這些小饞貓恨不得立刻就上手抓一塊嘗嘗。
大娘二娘則是做熱菜的好手,她們麻利地擇菜、清洗、改刀,很快,一道道熱乎乎的菜就做好了。比如:小雞燉蘑菇、大鍋燉肘子、香腸炒芹菜等。色香味俱全,想起來就令人口水直流三千尺了。
在他們忙碌的時候,三伯開始貼對聯(lián)和年畫,有了它們的襯托,家里馬上就充滿了年味。而四伯和我爸童心未泯,禁不住我們的央求,帶著我們這些小孩子一起玩摔炮和仙女棒。弟弟妹妹們?nèi)耸忠桓膳簦c著了捻子,很快就散發(fā)出耀眼的火花,就像星星在一閃一閃。而我卻與他們不同,一心想著捉弄人的點子。我手拿摔炮,一臉壞笑地瞄準弟弟妹妹們的腳,趁他們不注意,便朝他們的腳下使勁扔,“啪啪”幾聲,摔炮響了。他們先是被嚇呆了,過了兩三秒便開始嚎啕大哭,大人們先是裝作惱怒地瞪了我一眼,看著他們可愛的樣子,然后也和我一起笑了起來。
這些是我家鄉(xiāng)的習俗,我喜歡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06-17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12-28
家鄉(xiāng)習俗作文03-09
家鄉(xiāng)的習俗02-19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15篇02-19
家鄉(xiāng)習俗(作文20篇)03-15
家鄉(xiāng)的習俗作文(15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