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作文>家鄉的風俗作文
家鄉的風俗作文
更新時間:2023-12-05 08:26:13
  • 相關推薦
家鄉的風俗作文[必備12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

  我的家鄉在橫山,說起我家鄉最盛大的節日,莫過于春節。而最熱鬧的當屬大年初一了。

  大年初一這天早晨,家家戶戶一家老小都會準時起床,一起動手包餃子。而且包餃子也有分工:通常是一個人和面,一個人制作肉餡,剩下的人便搟皮包餃子。一家人忙活起來,熱火朝天,仿佛時間在他們那里比什么都重要,而這氣氛,則給原本就喜慶的大年初一更加增添了年味。

  包完餃子后,接著便是煮餃子:將餃子放在用高粱桿編成的圓盤中,一個一個地往下“跳”。

  隨后就是另一大步驟:熗粉湯了。熗粉湯時,總會有一個經驗豐富的父親或母親親自下鍋熗。粉湯熗好后,會傳來一股丸子、鹵雞絲、豆腐條和粉條等食材誘人的香味,讓人真是垂涎欲滴。

  粉湯餃子出鍋了。出鍋的餃子香氣撲鼻,讓人忍不住想要多吃幾碗,誰如果吃到包在餃子里面的錢幣,那誰就是新年里運氣最好的。

  而過年吃餃子,則有另一個獨特的寓意:餃子從字面上來說跟交子,也就是交好運差不多,所以人民把這種盼望交好運的心情象征到了餃子身上,所以在過年時,每家每戶都會在大年初一早上吃一碗象征交好運的`餃子。

  吃過交上好運的餃子之后,人們便開始聚在一起談天說地,交流一年來的收獲。久別重逢的一家人又匯聚一堂時,便少不了打撲克牌的娛樂活動了。每次會有三個人輪流來玩……結束后,每個人又流連忘返,對其他人說:“下次我還會來的,做好準備。”仿佛又在無形中對家人訴說了重逢的喜悅。

  這一天,不管是走到哪里,都洋溢著一股濃濃的親情與友情啊!春節也就此拉開序幕,一直要持續到正月十五……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

  每逢過年,家家都會吃餃子。餃子,原名“嬌耳”,傳說有一年冬至,張仲景在白河岸邊,見很多老百姓都忍饑受寒,甚至連耳朵都凍爛了,他就在冬至那天向窮人舍藥治病,藥名就叫做“祛寒嬌耳湯”。每人兩只嬌耳,一碗湯。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傷寒,治好了凍耳。所以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還保持著吃餃子的習俗。

  “小祎子!過來幫忙!”瞧,我們家正在包餃子呢!“你有硬幣嗎?”因為我們家過年包餃子放硬幣,所以爸爸一臉期待地問我。“有啊!我有兩個五毛的還有一個1塊……的。”我突然感覺我的硬幣要沒了!果然爸爸放心的說:“那就好,你拿來洗一洗。”我眼珠一轉,“行,那你得還我5塊錢!”“行!”我高興的想:嘿嘿,賺了!

  第二天早上,我一起床就聞到了餃子的`香味,迅速收拾妥當,坐到了飯桌旁。我聽哥哥說吃到硬幣代表著吉樣如意,財源滾滾。我決定專揀大的吃,因為我估計大餃子里才可能會有硬幣……一家人火速“光盤”了一多半的餃子,最后只剩一枚一元錢硬幣餃子沒被“咬到”。

  晚上經過我們的努力,就只剩四個餃子了,我夾了一個餃子,只聽“咔嚓”一聲,我牙好像被什么東西磕到了,我激動的定睛一看,“我中獎啦!我吃到硬幣啦!”媽媽笑著說:“嗯,那你今年可要財源滾滾了!”爸爸則是一臉羨慕的看著我,爺爺說:“大孫女就這么幸運!”

  我滿心歡喜的去洗干凈硬幣,裝到了我的小包里。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習俗很多,可我最愛這個習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

  我的家鄉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家鄉有好多好多的風俗,比如:社火、小曲、小吃……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家鄉的主要風俗——字畫和小曲。

  聽爸爸媽媽說,通渭在一九九二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家鄉的人們家家都懸掛字畫,有“家中無字畫、不是通渭人”之說,在每年的八月十六日都要舉辦書畫藝術節,其中的字畫展覽活動主要在我們的悅心書畫村,書畫村有四樓,一樓是大廳,二、三樓是畫家和書法家畫畫或寫字的地方,我也去過好幾次呢,看見悅心書畫村展覽了許多字畫,并且有許多書法家和畫家在那里寫的寫、畫的畫。哦,他們字、畫非常好看,但是非常貴,有的一副字畫要一、兩萬或幾十萬呢。對了,還有買字畫的人,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非常多。

  通渭還有一個著名的風俗,那就是通渭小曲。通渭小曲特別多,可以百聽不厭,有火焰駒、十里亭、佰牙付琴、華亭相會、張連賣布等等,最火焰駒好聽,我也喜歡。假如你也喜歡的話,你可以買一個通渭小曲碟片,保證百聽不厭。我爺爺奶奶閑時總是不忘聽通渭小曲,真是兩個戲迷,我想,我長大后一定給他們買一套通渭小曲碟片,再買個放碟片的好電視,他們就可以天天看了。還有,隨著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現在,家鄉的大街小巷都有表演通渭小曲的人,尤其在我們的.文化廣場,每天都在表演小曲,看的人非常多。

  哦,家鄉還有許多好吃的,喬圈圈、油餅、漿水面、煮洋芋、長面等等都非常美味可口。

  如果你來到了通渭,別忘了賞通渭書畫、聽通渭小曲、吃通渭美食哦,熱情好客的通渭人民歡迎你!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4

  我們家鄉寶清的風俗習慣有很多,例如:過年時吃的殺豬菜、粘豆包、扭秧歌、打陀螺等,都很有趣。

  說起那又香又甜的粘豆包,誰不是饞得直流口水呢?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其實做粘豆包的方法并不難,需要的材料有:粘米面、水、紅豆和白糖。做粘豆包需要先烀豆餡后和面。先把紅豆放進鍋里煮,等煮熟了就把它搗碎,搗成豆泥狀,再撒一些白糖,就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白色的毛毯似的,白糖的多少根據個人喜好而定。然后開始和面,首先把粘米面和水和到一起,使它形成一個大面團。因為是粘米,所以做的時候要撒些面粉,這樣它就不會粘到面板上了。再把這個面團揪成一些拳頭大小的小面團,整齊地排放在面板上。接下來該把豆餡放進去了。那怎么放呢?其實很簡單的,先用大拇指在小面團上按一個洞,注意不要按漏了,再盛一勺豆餡放進去,最后把它團成一個團,放到鍋里蒸半個小時,剛出鍋時,看著它白白胖胖的樣子,像一個個雪娃娃,讓人不忍心下口。當你拿起來時,香氣撲鼻而來,當你咬上一口時,又甜又糯,仿佛置身于白茫茫的`雪地里,欣賞著冬季的美景,讓人無法忘懷。

  以前,在農村殺豬是一件大事,誰家殺了豬,都要請親朋好友來家里吃殺豬菜。就是用自己家腌制的酸菜和新鮮的血腸再加上豬肉一起放到鍋里燉,再放一些姜和蒜,味道好極了!讓人回味無窮……

  我愛我美麗富饒的家鄉寶清,更愛這里地風土人情!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5

  農歷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元宵節,又稱燈節。古時候一到過年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多是為了增添節日氣氛,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動是和燈連在一起的,這一天人們不光吃元宵,還觀燈,賞燈也是延續了兩千多年的民俗。

  燈節是賞元宵燈,那幾天是極寒冷的,但寒冷也擋不住人們觀花燈的熱情。那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弟弟。還有叔叔一家子去的。我到了觀燈的地方我不禁的驚嘆到:“哇塞”,好看死了吧!弟弟妹妹也跟著驚嘆道。那是有各種各樣的燈,有小馬。小豬。小猴。小兔等等,是十二生肖的燈里的動物全部包括。更有骰子燈,常規的圓燈,關刀燈。走馬燈是在燈上畫上馬你追我趕,十分好看。我最喜歡的是兔子的形式。它還有一種象征是多子多孫的,俗稱“兔婆”。還有許多燈就不一一說了,還有燈謎,一個燈籠下面有著一個紙條,上面有條謎語,如兩個月亮天上掛,是“朋”字。

  好啦!有一個特別棒!我們特別喜歡的,一個習俗,就是吃元宵,南方人稱湯圓,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又稱“元宵”。因為元宵表示團團圓圓。每一次吃元宵我就特別激動,有好多口味的元宵,湯圓,有我最喜歡的草莓味藍莓味的也有黑芝麻,豆沙的等等,我每次都吃很多,媽媽會說不能吃太多,吃多了不消化,但是太好吃了,會讓人一個接一個的吃,別太著急,會燙嘴的'!

  從正月“十三上燈”,“十四試燈”,“十五正燈”,真熱鬧,到“十八落燈”,整個春節過了,元宵節就算落下序幕。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們的元宵節是這樣過的,你們家鄉的元宵節是怎么過的,快和我講講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6

  我的家鄉有著奇特的風俗。

  在春節走親戚的話,就是要拿著大饃,它形似倒扣的鐵鍋,色白而已。底盤若海碗粗。兩個大饃,論重量,差不多有一斤了。另外,拿大饃的習慣,不知從哪個年月起,演變成了凡是親戚家有長輩,不管是叫姨叫姑叫舅還是叫啥,過年走親戚,都必須拿大饃,而且必須成雙。

  從我媽媽那個年代到現在,在我看來,大饃是一種禮節,是一種威儀——不僅僅是恭敬,絕對是百姓人家的一種威儀。

  姥姥隨我家生活,再加上我爸媽眾多的侄甥,所以,打我記事起,我家收的大饃在親戚中就最多。大饃中隱藏了好多秘密,這秘密是姥姥發現的。每在親戚走了之后,姥姥看著裝滿幾個大瓦盆的大饃,總是一副很滿足的模樣。不過,姥姥會將大饃分開存放,她指著一對大饃說,這是誰誰家拿的,他家最窮,外層是白面,里面一準兒是紅薯塊兒,為了夠重量,還故意不蒸熟,要先吃,免得發酸;又指著另一家的大饃說,這一家窮得不很,外面是白面,里面是高粱面或者玉米面;最后,老人家會指著僅有的幾個大饃,說:“這是城里親戚拿的,都是純好面的,留到最后吃......”

  在平常的時候,我的.家鄉經常會在一個指定地方請專業的人來表演唱戲,或者是有人在結婚,寶寶滿月的時候也會請歌舞臺來為我們表演。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奇特而又神秘。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7

  我的家鄉在常德,那是個美麗的地方。風兒一吹過,花兒便綻開了笑容。鳥兒在枝頭一唱,萬物復蘇了。今天我就來說一說我們常德的春節風俗吧。

  我最盼望的.節日便是春節,在春節里,要裝上燈籠,貼上對聯。那一個個的大燈籠,仿佛在為新年的到來歡迎,還有那對紅紅的對聯,還有貼上倒過來的“福”。全家都是喜氣洋洋,紅紅火火。當然,過年哪少的了壓歲錢,對著長輩們大聲說祝福:“新年快樂!”你便會得到許多紅包。孩子們也會在外面玩得快樂,穿上過年的新衣,舉著燈籠。不過,小孩們也會玩各種各樣的鞭炮。

  我們常德有在臘月除塵之俗,一旦是臘月初八,十八,二八,家家戶戶可要忙著打掃衛生。把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一塵不染,以舊換新。這可是傳統的衛生節。

  除夕時,家家都要守歲!不過十二點不能睡覺。當然,我會買一些小小的鞭炮來放。在十二點的時候,煙花響了起來,我們站在那里觀看著,美麗極了。嗨喲啊等著財神爺的到來,要到第二天早上才能把門打開。對于我來說,除夕最熱鬧。

  后面的幾天,小孩都要去買小鞭炮和零食,以免過年餓肚子。

  大年三十,是吃團圓飯,全家圍在一起,便有了年的味道,菜也是豐富多彩,大魚大肉,有雞、鴨、魚、青菜、海帶、肉丸、香腸等。味道好極了,特別是在喝上一杯葡萄酒,那就更美味了。全家其樂融融。

  這就是常德春節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8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而在我的老家山東,年年春節都要蒸花糕。

  為什么蒸花糕,這可大有來歷。從春秋戰國起,臨近三十年,百姓們都會“蒸壯”,也就是蒸面食,這些面食可不是拿來吃的,而是用來祭祖和去孔府祭拜孔子的。而今,“蒸壯”早已不再祭祖,而是寓意著“過日子蒸蒸日上,年年高升,好運節節高”。因此,蒸花糕也成為了我們家鄉特有的`風俗。

  今年,我們家中也蒸了花糕,臘月二十三,陣陣面香從廚房中飄出。我知道,面發好了,要開始蒸花糕了,案板備好,搟面杖拿來,待一切準備好后,花糕便從揉面開始了。

  爺爺將他的雙手伸入面盆中,柔軟的面團承受不住這么大的壓力,只能屈服于手掌下,任人擺布。面團在一次次拉伸,捏揉的作用下,逐漸變得像紙一樣蒼白又像個球樣,圓圓滾滾,讓人禁不住的喜歡。可再好看的面團也只是面團,不能夠吃,終究還是要做成糕點。這時,搟面杖就派上了用場,剛剛揉好的面團現在又要上了“絞刑架”。面團中,拿刀來在面團里剖出一部分,再在案板上搓成條,最后用搟面杖均勻地在面上輕輕滾動,壓出一道流暢的紋案。

  最后,面團便開始了“整容”。兩條面團兩手夾中間一捏,拿棗子放中心做點綴,身似蝴蝶的糕點便做成了;纖長的面團在手指尖上靈動地舞動,長長地卷在一起,周圍圍上一圈的紅棗做裝飾,一個圓形糕點便從中誕生了。

  待這些糕點完成后還要放入屜籠里蒸,滿屋子中都是面香和棗香。年,便從這一花糕味中開始了。

  無論身在故鄉,還是身處他鄉,記憶中,家人們總會在這個時候做一做家鄉的風俗特色。蒸花糕即是我家鄉的風俗,且如雕刻般深深在我腦海中。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9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在陣陣劈里啪啦中大笑著向我們迎面走來。在這個舉國歡慶的節日中,不得不提到福州的風俗——舞龍。

  提起舞龍,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舞龍,俗稱玩龍燈,是一種起源于中國漢族傳統民俗文化。舞龍源自古人對龍的崇拜,因為龍在古代是權力的象征。不過要想更確切地了解一種風俗,親身體驗和經歷必不可少。

  清晨,穿過爆竹的喧鬧聲,我與媽媽來到了廣場上,前天晚上一聽說今天這里有舞龍表演,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迫不及待想來親眼目睹這一場盛大的表演。到場后,場地里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好不熱鬧!人們都期待著欣賞這福州的`風俗。

  表演開始了,一條“龍”在廣場正中央舞動起來。表演的人員上下舞動著“龍”身,使“龍”看上去更具活力和靈性,活靈活現的長龍在云霧之間自由地來回穿梭。表演進入高潮,四周觀看的群眾歡呼著,吶喊著,瘋狂地表達著對家鄉傳統風俗的喜愛與贊美。突然“龍”首的一位大漢舞動時動作稍慢了半拍,后面的人隨即亂了陣腳,“龍”身搖搖欲墜,如同將傾的大廈。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中間有三位臨危不亂的大漢,調整姿勢,站穩馬步,用盡平生之力將“龍”身擺正,最終力挽狂瀾。在一旁觀看的觀眾們驚出一身冷汗,短暫的平靜之后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為這三個人叫好。

  “咚咚鏘,咚咚鏘。”舞龍在鑼鼓的歡送聲中下了場。望著它那上下翻騰的樣子,人們似乎意猶未盡。

  家鄉的風俗是豐富多彩的,也許別處的民俗特色比我家鄉的更為精彩,我們都應該去傳承它,保護它,把它發揚光大,因為它是一種會讓你魂牽夢縈的思念。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0

  我的姥姥是地地道道的土家人,所以,每到過年的時候我們都要回到老家——山東。

  每到臘八那天,我們一家在天上還有星星的時候就起床了,臘八節一定要吃臘八肉,我大姨夫從冰箱里拿出了一大塊豬肉,只見他把肉放在火爐上讓它解凍,又往肉上撒了好多胡椒粉、辣椒粉,讓豬肉變得花花綠綠的,接著大姨夫讓我把肉遞給爸爸,只見爸爸把一小桶酸糕水倒了上去,再用刷子把酸糕水刷開,刷完酸糕水的豬肉味道非常的香,有著酸糕水的酸味也也有胡椒粉和辣椒粉的辛辣味兒和香味兒。

  吃完臘八肉,就該喝臘八酒了,雖說臘八酒有酒字,但里面只是用葡萄、梨、蘋果等水果榨的.果味飲品,味道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喝,還可以把臘八酒和帶氣的無味蘇打水一起喝,口感更佳呢!

  過完臘八就到了小年,這天男人們都在家收拾房屋,女人們會去集市上買年貨,而我們小孩兒就在田野里玩摔炮。

  又過了幾天就是大年了,爸爸和大姨夫在殺豬、清理豬的內臟,而我們小孩兒在屋里的炕上玩耍。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過去了,豬肉終于烤好了。爸爸拿小刀從豬身上割了一大塊兒的肉讓我們吃,我問爸爸為什么要把整只豬一起烤,不分成幾部分?爸爸說:“因為這樣可以象征我們一家圓圓滿滿。”

  吃完合家飯后,我們土家的年也就算是過完了,是不是很有年味兒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1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一天,每個地區都要賽龍舟,家家都要吃粽子,個別地區還要掛香囊、插艾草。

  聽媽媽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吳國的著名大詩人屈原而流傳至今的。傳說,吳國有一位詩人,名叫屈原,他受盡小人陷害,最終投江自盡。人們為了把屈原的尸體撈上來,便用賽龍舟的.方式來撈屈原的尸體,但卻一無所獲,于是,賽龍舟這個活動便流傳了下來。后來,人們為了屈原的尸體不被魚蝦吃掉,便往江中扔飯團。最后,人們為了祭奠屈原,便把屈原投江那天定為端午節,而當時的飯團也就變成了現在的粽子。

  我十分喜歡端午節,因為在這天,我可以吃到自己喜歡吃的粽子。現在,粽子的種類很多,例如肉粽、蛋黃粽、蜜棗粽等。我最喜歡吃蛋黃粽了。咸香味十足的蛋黃配上軟糯香甜的糯米團,拆開那青綠色的粽葉,米粽的香氣瞬間撲鼻而來,使人想要馬上咬上一口。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仿佛生怕有人跟我搶似的。不過,那綿密的口感,實在是太棒了!

  端午這天還要去看賽龍舟比賽。這天,我和爸爸來到西湖邊,此時才不到九點半,這里早已人山人海,天氣十分炎熱,而龍舟比賽卻還未開始。“預備,劃!”隨著一聲槍響,四條龍舟開始爭先恐后地往前沖,此時,3號龍舟沖在最前面,其他龍舟都想著趕超3號龍舟。此時,眼看3號龍舟就要贏了,2號龍舟突然發力,甩開了4號,超過了1號,哇!2號反超了3號,成為了第一名!原來一直落后的2號進贏得了第一名,真是不可思議!在場的人們都為他們喝彩,這應該是他們的“戰術”吧,我想。

  我愛端午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2

  “春節”是一年中最歡快的節日,也是人們最愜意地時候,然而在這個節日中,它有許許多多的風俗。

  給“壓歲錢”就是其中之一。傳說,人間有一個野獸,叫做“歲”,每到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就跑出來作怪,專門來吃小孩子,鬧得人心惶惶。后來有一戶人家的孩子,睡覺的時候將長輩給的錢放在枕頭底下。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可怕的野獸“歲”跑出來了,正巧跑到那戶人家里,看到那細皮嫩肉的孩子,頓時口水直流,邪惡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候,枕頭底下的錢發出了閃閃的.金光。“歲”像觸電了一樣,“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們知道了制服歲的辦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后來給“壓歲錢”不只是為了趕跑可怕的“歲”,更是長輩對晚輩美好的祝福。

  除了給“壓歲錢”,在春節中還有人人重視的團圓飯。團圓飯不同于平常的飯菜,除了菜品很豐富之外,還有象征意義。例如:魚象征著“年年有余”,年糕象征著“步步高升”,芋頭和腐竹象征著“富裕”,這些共同表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美好祝愿。吃團圓飯時,每一個親人都要到場,缺一不可。長輩們還要一一敬酒,晚輩們也應一一回敬,表示著長輩對晚輩的殷切期望以及晚輩對長輩的尊敬。

  我喜歡春節,因為它不僅讓我知道了許許多多不同的風俗,更讓遠在四方的親戚朋友都聚集了,讓彼此間的血脈親情更加濃厚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02-27

家鄉風俗作文02-25

家鄉的風俗作文07-27

家鄉的風俗作文(經典)10-06

家鄉的風俗作文07-27

家鄉的風俗02-25

家鄉的風俗12-25

關于家鄉的風俗作文02-26

【熱門】家鄉的風俗作文01-03

家鄉的風俗作文【推薦】01-03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日韩精品成人动漫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综合一区 | 视频二区素人制服国产 | 天天视频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三不卡高清区免费 | 亚洲欧洲非洲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