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百善孝為先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1
淚,打濕了我的衣襟,畫面里那句撕心裂肺的“媽媽”,那個令人潸然淚下的“母子相擁”場景,輕輕地撩動了我的心弦。腦海中隨之奔出了孔夫子的一句話“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的確,“孝”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已被歌頌千百萬遍。孔子曾曰:“君子務本,本立而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古者曰:“百善孝為先!”馬克思也曾說過:“父母是最仁慈的法官,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
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至今對“孝”的定義,我也相信每個孩子都曾在心底許下過“孝”的宏愿。也許他們希望有一天能夠腰纏萬貫,衣錦還鄉;也許他們想以自己的實力讓父母過上衣食無憂的逍遙日子;也許他們想帶領父母在其有生之年周游世界……可是這樣的孩子常常在自己生存的苦累中忘記了歲月的不饒人,忘記了生命本體的不堪一擊,忘記了子欲養而親不待。最終留下的是滿腹的遺憾與懺悔。其實,仔細思索不難發現,父母要的并不是物質上的東西,更多的是想得到精神上的富足,也許是一家人簡單地吃個飯;也許是茶余飯后與子女會心地聊聊天,并不奢望日子過得多富裕,有時候看著子女在外奔波勞累,父母心中更多的是心疼與不舍,而作為子女的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讀懂他們的真實內心……
父母是不易的,他們將我們牽到了這個世界,從此我們便成為了他們一輩子操勞的對象,成為了他們永遠愛護與疼惜的孩子,成為了那個直至離去也放心不下的寶貝。然而許多子女將這視為天經地義。生活中不難發現,很多人會對他人甚至陌生人的小小幫組而感激不已,而對自己疼愛有加的父母卻不提片字的.感謝。也許是習慣了,也許是忘卻了,亦或許是感受不到了,但是父母的愛一直縈繞在我們周圍,不曾離去……
寫到這里我想起了我的父母,我從來無法解釋青春歲月里父母帶給我那些深刻而溫暖的感動。我不知道為什么在哭泣的時候,觸到媽媽溫暖的手便會破涕而笑,就像一場破空而來的大雨過后,頓時陽光明媚。我不知道為什么在我傷心的時候,聽到爸爸一句簡單的話會頓時灼熱我的內心,也許這就是愛吧!
“百善孝為先”我想我懂了,耳邊不覺響起了電影中一段話:“母親已經一天天老去,而我是母親最終的依靠。”我想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給媽媽還有爸爸幸福,我會把我最珍貴的留給我最愛的父母,那么你呢?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2
小時候,家里書架上有一本年代久遠的書。對于那本“老書”,我總是百思不得其解:那本年湮世久遠的書,為什么長輩們視它為珍寶,而且還擺放在書架的最高層,和一些珍貴的書放在一起顯得格格不入。那本紙頁泛黃的書,究竟有什么秘密?
有一次,我按捺不住好奇的心,搬了一把椅子從書架上取書那本“老書”,正準備拿去研究研究其中的奧秘。這時,一向和藹可親的父親看到我這一舉動,竟然大發雷霆,罰我面壁思過。可我怎么都想不明白,那本書真的那么重要嗎?事后,父親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孩子,你拿的那本書,其實是咱家祖傳的家書,從你爺爺的太爺爺那一代就流傳下來。它是咱家的珍寶,是教育我們要如何孝順長輩的。”那時我還小,聽了父親的一番話,懵懵懂懂,一知半解。
從我記事起,父母只要一有空閑,就帶我回老家。即使再忙碌,也會在百忙中抽空回老家看望祖父祖母。每次回老家前,總要先買一些東西,大包小包的帶回老家。一回到老家,父母親總要幫祖父祖母洗洗碗、打掃房間,陪他們拉拉家常。幫祖父祖母打理一切,經常忙的團團轉。這讓年少無知的我不能理解父母的這一行為。
終于,有一天,我實在忍不住。回家的路上,我問父親:“父親,為什么你和母親一回老家,都得幫祖父祖母打理一切,他們又不是不會做。工作那么累,好不容易有休息的時間,干嘛不好好休息一下?”我撇撇嘴。
父親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晉朝時期,有一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時喪失母親。后來繼母朱氏對他不慈愛,時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三道四,搬弄是非。王祥的繼母喜歡吃鯉魚。有一年冬天,冰凍三尺,他為了能得到鯉魚,赤身臥在冰上。或許是他的孝心感動了上天,冰突然化開,他最終帶回了兩條鯉魚供奉給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
“孩子,這個故事是出自咱家祖傳家書——《二十四孝》中的故事‘臥冰求鯉’。我們應該向王祥學習,孝敬長輩也該如此。至于幫祖父祖母干活,是天經地義的,也是一個孝子需要做的。”父親意味深長地說。回家后,父親鄭重其事地將那本書遞給我。
之后的日子,一有空閑我就拿起那本書來看,書中的故事時時感動著我。漸漸地,我明白了我家里歷代以來將其奉為“家書”的原因。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孝道”乃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百善孝為先,我的父母就以其自身的一言一行,向我詮釋著“孝”字的真諦。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3
古語有云“百善孝為先”。作為中華文化傳統美德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孝”經歷了幾千年的滄桑風雨還是流傳了下來。為了盡孝于家庭,人們可以放棄很多。
孝是一種陪伴。
從56歲的王天軍背著八旬老母看社火的新聞中,我們看到的是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愛。而這種愛的源泉,也一定是母親在青春年華時,對孩子無限的操勞與默默無私的付出。
央視的廣告中,曾有過這樣的畫面:小時候,母親教我系鞋帶,教我拿筷子,教我做各種各樣的事,時間慢慢流逝,“我”慢慢長大了,蒼白卻悄悄爬上了母親的發梢。有一天,她忘記了怎么系鞋帶,怎么拿筷子,這時候,我們不能忘。我們是否可以像當年她教我們時那樣,給她系鞋帶,喂他飯菜,是否可以經常伴她左右,帶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呢?
不要忘記,是母親用時光做籌碼,換取了我們的成長和幸福,在她容顏老去之時,我們也應當為她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孝是一種牽掛。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遠在家鄉的母親,對外出遠游的孩子,是一種無聲的牽掛;而遠在他鄉的游子,對故鄉,對母親,又何曾停止過思念?
俗話說的好,“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溫暖的岸”。人們在外工作,為的是賺錢養家,而工作久了,總會止不住向著故鄉的方向駐足遠望,總會想在勞累之余聽聽電話那頭熟悉的鄉音,問一聲“爸媽,您們過的好嗎?”這微不足道的問候,包含了游子深深的眷念。
孝是一種付出。
從李之春放棄高薪回家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明白自己是為了什么而做出這種犧牲的.。他明白即使自己賺再多的錢,也無法填補“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憂傷。如今母親年邁,正是需要自己的時候,他就像《陳情表》中的李密那樣,放棄自己的榮華富貴,只為一個“孝”字,只為在有生之年,做一件不令自己遺憾的事情。
無論哪個時代,孝都是值得被傳承,應當被傳承的美德。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今天,我們更應該付出行動,讓這個社會真正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讓每一位父親,母親,都能感受到來自兒女的溫暖。
百善孝為先,千年永不變。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4
古人曾經說過:“百善孝為先。”我們家就世代流傳這句古話。父母在我還是兒童時就告訴我一定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在生活中媽媽很尊敬奶奶,在我三周歲時,奶奶大病一場,久久臥床不起,媽媽每天衣不解帶的照顧奶奶,日漸消瘦,鄰居都說奶奶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才得著這么個好兒媳婦。盡管媽媽盡心盡力的照顧奶奶,可病魔不會有同情心,更不可能發生奇跡,有一天奶奶輸液,半夜里奶奶扎滿針眼的手上的.針掉了,殷紅色的鮮血往外流,媽媽急得頭上直冒冷汗,因為在偏遠的山村沒有一個醫生,而村中唯一會扎針的王奶奶也搬走了,后來媽媽想出了一個法,自己給奶奶扎針,可奶奶硬是不讓,生怕扎針扎壞了,媽媽平日里觀察醫生扎針,耳濡目染,倒也會了些,好不容易扎上了針,可奶奶又說媽媽扎的和醫生扎的不一樣,于是嘮叨了媽媽不知有多久,有時語言尖酸刻薄,爸爸后來都生氣了,可媽媽卻總不反駁,依然悉心的照顧這奶奶。
奶奶年紀大了,從老家搬出來到我家住,平日里奶奶不是曬太陽就是看書,不知有多無聊,爸爸看到了,就決定和媽媽一起去老家把電視搬過來,讓奶奶在無聊時看看,不至于整日懶洋洋,病怏怏的。這一次去老家路途遙遠花了不少錢加油,再說了,回一次家也要給鄉親鄰居們買些東西,而且到老家時天色已晚,只能暫住在老家一夜,老家因很久沒有人住所以潮濕,陰暗,還有幾只小耗子,媽媽怕耗子,所以一夜沒睡,到天亮才睡了一小會。不但如此,老家還在山下,下雨時節土路濕漉漉的,車子很難通過,回去時媽媽又淋了雨發了高燒,但父母毫無怨言。
父母的行動,從小就在我的腦海里生根發芽,長大后我也要像他們一樣。
“百善孝為先”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我們成人就有義務和責任照顧、贍養他們,我們即使衣不遮體,食不充饑,但對父母的孝心一分也不能少。我們即使筋疲力盡、窮困涂倒,但對父母的尊重也不能少。父母訓斥我們,那是母愛與父愛的另類表示。羊羔尚且跪乳,烏鴉還能反補,所以我們從小就應該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傳揚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5
古語云:“賢不肖不可以不想分,若命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自古以來,以孝論德,有許多人認為父母需要的是物質上的需求,給了父母物質,認為孝就完成了。“孝”僅僅是給予父母物質上的需求嗎?
父母是一顆參天大樹,為我們遮風擋雨;父母是一座熾熱的火爐,為我們提供溫暖;父母是一盞指路燈,為我們照亮前進的道路。
近現代,將軍許世友曾經五跪慈母,未到十歲父親便去世了。母親倍加辛勤勞動。一個秋天,許世友在一座山上挖野菜,在回家的路上,他抬頭望,天上已經是繁星滿天,遙望村口的那棵滿是黃葉的老槐樹發現樹下站著的是自己年邁的老母親,正迎著刺骨寒風等待他的歸家。他鼻子一酸,眼淚在眼眶中打轉,像箭一樣的飛奔向母親,“噗通”一聲跪在母親的面前,心疼的對他母親說:“娘,是俺沒出息,俺知道您疼俺,不管俺以后有沒有出息,俺一定好好地孝敬您,侍奉您!”
母愛的'偉大程度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母愛猶如一陣春風帶來微微幽香,讓人身心愉悅;母愛猶如一杯茶水,溫暖著孩子的心田;母愛猶如一本書,記錄著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讓人銘記在心。作為父母的孩子,要永葆感恩之心,“孝”字當先。
二十四孝中有劉恒親嘗湯藥。漢文帝劉恒是一個著名的大孝子。他十分孝順自己的母親,從不會因為自己的政務繁忙而去怠慢她。在他的母親患病臥床時,劉恒經常坐臥不安,每日寢食難安。他的母親病了三年,他親自為自己的母親煎湯藥,日夜不停的守著母親,只有在母親睡熟了之后,才敢放松,在母親的床邊小憩一會兒。煎完湯藥,總要自己先嘗,看看藥是否太苦,燙不燙,將一切都調理好,一切適中,才敢放心的給母親喝。
孝不僅僅是滿足父母物質上的需求,而是在生病的時候陪著他們;在他們需要我們的時候去幫助他們;在他們孤獨寂寞的時候陪著他們說說話……
中華之道以孝當先,為君子必懂孝,孝乃人之根,性質本,德之源,道之所。父母含辛茹苦將我們撫育長大,我們作為兒女遵守孝道反哺與父母是子女的孝道。孝,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責任,這種責任是每個人都應該必履行的。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6
曾經,有這樣一句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是呀,人的一生中,生命只有一次,如果錯過了這一次,就不會再有生命了。生命是哪兒來的呢?生命是我們的父母給予的。因此,我們要學會感恩,現在認真學習,將來努力工作,報效祖國,報答我們最親近最敬愛的父母。爸爸媽媽不僅常常這樣教導我們,而且他們也是這樣做的。
爸爸媽媽常年在外,工作很忙,但每到中秋節、春節等重大節假日時就會連夜開車回家,陪陪家人盡盡孝心。這天,又是爸爸媽媽回家的日子,一大早,我和妹妹就在家門口伸長脖子張望著,看看遠處有沒有熟悉的車子駛來,而爺爺奶奶也已經在廚房了忙活了一早上了,餐桌上擺滿了各式美味菜肴。
突然,我發現不遠處有一輛黑色的小汽車朝我家方向駛來,再仔細一看車牌號正是爸爸的車子,就扯開嗓門蹦跳著大喊:“爸爸媽媽回來了,爸爸媽媽回來了。”爺爺奶奶聽見了也從廚房里出來了,爸爸也剛好把車停在了家門口,車門打開,媽媽先從車里下來,她沒有第一時間來擁抱我和妹妹,而是提著一箱補鈣的保健品放到爺爺奶奶手里,又返回車里拿出了一臺按摩儀,走進客廳放在的沙發上,還讓奶奶坐在按摩儀上,打開開關,一個個小小的按摩頭就在奶奶的背上腰上動起來,媽媽還介紹說:“這是很暢銷的`按摩儀,可以調節不同檔位,多按摩對您的腰痛有幫助的。”這時,爸爸也進來了,手里也拿著一臺按摩儀,他把按摩儀放在了沙發的另一邊,并讓爺爺坐下來感受感受,還說:“您二老腰都不好,這按摩儀功能挺多的,效果也不錯,使用也很方便,以后一有空您二老就坐下了按摩按摩,保養好身體,也好讓我們放心。”奶奶一邊咪咪笑著一邊埋怨爸爸說:“這得多少錢哪,還買兩個,我們這腰都是老毛病了,你們賺錢也不容易,該給孩=子們買些好吃的好玩的,以后可別再給我們亂花錢了!”爺爺奶奶雖然嘴上是在埋怨爸爸,可是我知道,他們此時心里肯定像吃了蜜一樣甜。我一把撲倒奶奶懷里,抱著奶奶的脖子地說:“以后我長大了也要給爺爺奶奶買按摩儀、買衣服鞋子、好汽車、買大房子”妹妹聽見我這么說,也撲過來嚷著:“我長大了也給爺爺奶奶買,給爸爸媽媽買。”奶奶抱著我倆開心地說:“好,好,都是奶奶的乖孫女。”爸爸媽媽也開心地笑了。
每一次的團聚,我們都在歡聲笑語中度過;每一次的團聚,不僅讓我們見到了彼此最親近的人,而且還讓我們感受到了父母對孩子們的慈愛以及孩子們對父母的孝心。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7
媽媽常常對我說:“在家里,尊重老人就是尊重自己,老人的今天就是你自己的明天。”她還給我講了子路的故事。
子路,孔子的弟子之一,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時候家境貧窮,長期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家里一粒米都沒有,怎么辦呢?子路突然想到可以翻越幾座山到親戚家借些米,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的臉上露出了微笑,甚至都忘記了疲勞。
生活中,我的爸爸媽媽也是像子路一般孝順。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們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一盤香噴噴的醬鴨端了上來,呀,我最喜歡的鴨腿正在向我招手呢,醬鴨剛上桌,我就迫不及待地把筷子伸向了那只大鴨腿,準備大快朵頤。說時急,那時快,爸爸的筷子閃電般地把鴨腿給夾走了。哼,還有另一只鴨腿呢!突然,另一雙筷子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另一只鴨腿給“搶”走了。煮熟的鴨腿飛走了,哼,可真讓人氣惱呀,大人居然跟小孩搶鴨腿,成何體統!一點都沒大人的樣子!
我想,或許爸爸媽媽是在跟我開玩笑,等下就會有兩只大鴨腿飛到我的碗里來。 于是,我靜靜地等著驚喜的`到來,準備好好享受來自爸爸媽媽無盡的愛。但讓我意想不到的是,那兩只大鴨腿既沒有如我期望的那樣來到我的碗里,也沒有落進爸爸媽媽的碗里。爸爸把鴨腿夾給了爺爺,媽媽把鴨腿夾給了奶奶。看到此情此景,我紅著臉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然后,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也往爺爺奶奶碗里夾菜。
“爺爺奶奶,這道煎黃花魚好吃,魚肚子上的肉刺少,你們先吃!”
爺爺奶奶夸我懂事,爸爸媽媽笑著看我,給我一個贊賞的微笑。
“來來來,兒子,這根鴨翅給你吃。”媽媽夾了一根鴨翅放到我的碗里。
我也夾了鴨肉放到爸爸媽媽的碗里,看著全家其樂融融地吃著飯,我心里甭提多高興了!
言傳不如身教,爸爸媽媽給我做了個很好的榜樣,以后我也要學著爸爸媽媽那樣孝順爺爺奶奶。百善孝為先,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做個孝順長輩的人吧!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8
中華上下五千年,一路風塵仆仆走過,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而家風就像其間的一條條潺潺流淌的小溪,一直流傳到今天。
家風又稱門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俗、風格和風尚。父母常說:百善孝為先。我們一家人生活和和美美,家里常常能傳來歡笑聲,可以說,我們家是個幸福和諧的普通家庭。
“媽,我來洗衣服做家務,您去休息會!”“爸,我給您買了您最喜歡喝的酒和茶葉!”聽,這是爸媽在家最常說的話。特別是媽媽,每次回來她都會從里到外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整整潔潔!而且一收拾起來就沒日沒夜,直到干凈為止!用媽媽最常用的`話說:爺爺奶奶年齡大了,應該是享樂的時候了,再說做什么都不方便了,我們年輕應該多分擔家務!我最敬佩媽媽的是她不管是在我們家,還是去姥姥家都會主動擔起一切,她的一言一行得到了周圍鄰居的不少稱贊!
父母不僅這樣要求自己,還不斷地把“孝”的理念傳遞給我們。這不,有一次放假了,我和弟弟正在看書,媽媽讓我們給爺爺奶奶捶捶背,剛開始還好,沒過幾天我們就有點不耐煩了,心里感覺極不情愿了,但又不敢違背命令,因為天太熱了,我們好想天天呆在風扇旁邊涼快啊!媽媽已經看出了我們心思,語重心常地說:“古人云,百善孝為先,說起美德,孝順就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美德,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教育我們長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們應當感恩、應當報答!就像那首最熟悉老歌《常回家看看》里唱的那樣:哪怕幫媽媽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圖兒女做多大貢獻,一輩子就圖個團團圓圓!孝順是做人的根本啊。”聽媽媽說著,我們不住地點頭!決心把媽媽的話牢記在心!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弟子規》里是這樣寫得,而父母用他們的實際言行詮釋了這一道理。是啊,長輩們為了哺育我們辛苦了一輩子,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漸漸的長大了,而他們確漸漸老了!能讓他們開心是我們最大的心愿了!孝順就是我們家最大的家風!我為有這樣家風而感到驕傲自豪!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9
新春第一課,一個學期的起點,講課老師帶領我們學習了“傳承家風家訓,踐行核心價值”這一篇章。讓我們看到了核心價值的體現與身邊的家風家訓。
再講家風家訓的過程中,有一個人物令我十分敬佩。羅必炎,他是一個農民,但是,在他生活的村子,流傳著這樣的民謠“要風有風,要雨有雨……”贊揚他的人有無數,但并不是因為他有著怎樣的功勞,而是因為他的孝心感動了他人。羅必炎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后來他的父母有了各自的家庭,于是幼小的他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在接受采訪時,他說道:“有時候,有人會問我的生母,你有幾個孩子,母親總是回答,5個,而這5個中,并不包括我;也有人問我的.養母同樣的問題,養母回答4個,當然這4個中,也不包括我。小時候,我會想我是不是一個多余的……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我也明白了許多,也想開了,就不再怨恨他們了,畢竟他們都是我的父母,他們老了我也要養他們”于是,包括他的岳父岳母在內,他與妻子承擔起了撫養八個老人的義務。不論風雨,老人們需要什么,不一會兒,他一定會送去……
羅必炎的事,讓我有很多感悟,他一個人養8個老人,都不曾有過一句怨言,那我們呢?我們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呵護著,每天都像皇帝公主以上生活著,衣食無憂。但是,當我們在享受時,有沒有想過,假如有一天,他們都老了,不再能為你做了,你也能像他們現在對你一樣的去對他們嗎?或許,他們為你所做的一切并不需養你的回報,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終有一天他們會漸漸老去,在他們兩鬢斑白,彎下了腰,步伐不再像曾經那樣有力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愿意彎下腰,像小時候他們背你那樣,背起他們,向前走呢?我想百分之九十的人會說愿意,但最終又有幾人能做到?人們常說“百善孝為先”如果你連區區的孝都做不到,更別提善了。所以要學會孝,別再讓家人為你有太多愁,自己把自己能做好的盡量做到最好,別讓父母為自己太費心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對自己的家人是如此,對別的老人也應多幫助。這就是我家的家訓,長輩們從小就告訴我,做人要正直,善良,不能用“有色眼睛”看人,做事要認真,踏實……
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大多家庭的家規,經過這次活動,我更堅信了這份信念,從現在起,從小事做起,傳承家風家訓,踐行核心價值。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10
一生把愛交給他,只為那一聲爸媽,還沒好好看看他,眼睛就花了,半輩子過去了,只留下滿頭白發。——題記
夫孝者,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德之基也。生育之恩,等同昊天。孝道是一個立足點,它導引生命之旅的方向,涵養著無限人生境界的價值意義。如果你孝敬父母,你至少是一個善良的人;如果你孝敬父母,你會擁有一顆愛心;如果你孝敬父母,那么你會受到社會的尊重。父母給我們的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是無需回報的,而我們給他們的愛則只能用孝的方式來表達,因為沒有孝哪里來的愛。
從古至今,都流傳著一句諺語:百善孝為先!記得東漢時期有一個孝子叫黃香。他年幼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他的父親每天早出晚歸在外奔波,回來時十分勞累。黃香為了讓父親舒服一些,熱天里總是用扇子先把父親睡覺的床枕扇涼。到了冬天,他就每每早早地鉆到父親冰冷的被窩里用身體將其暖熱了再讓父親去睡,從不間斷。古人況且如此,在我們這個文明的時代,更應如此才是。就對我們學生來說吧,我認為對于我們現在而言對長輩最大的孝順就是把自己的學習成績提高,盡量讓父母少操心,平時在家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吃完飯,幫母親洗洗碗筷,掃掃地,然后就給父母親遞一杯茶,捶捶背。經過歲月的磨練,我發現父母親堅實的后背有一些彎了,頭發也有了零星稀疏的白色。如果你認為他們愛你是應該的,無需回報的`,那么請你聽著:你心疼他們,孝敬他們更是無需回報的!也許父母現在還有時間,他們還年輕,可以盡自己的能力愛我們,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他們老去,離開世界的那天?
我想過,到了那時你就沒有時間去說你是那么愛他們,也許他們也聽不到了,也沒有用了。正可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要。所以,不要等到將來,現在就你心疼一下自己的父母,孝敬一下他們,哪怕是拉著他們的手散散步啊,時間不等人,孝敬不分時間,也不分年齡!父母總會有老的一天,但是他們卻時刻都需要我們的孝,我們的愛!我愛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給我生命,我要孝敬我的父母,不為別的,就因為他們是我的父母!他們用他的博大包容了我的一切!是我的父母,給了我整個世界!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11
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的佳話。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為人之本。孝,是父母工作完回到家后我們送上的一杯熱茶;孝,是父母累的時候我們的一句安慰的話;孝,是父母睡前我們端上的洗腳水;孝,是讓父母看到我們成績的進步;孝,是我們能夠健康的成長,有一個健康體魄。
自古以來,流傳著羊跪乳,牛反哺的故事,它們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要懷有孝心,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
我們都是赤裸裸而來,沒有誰天生富有,也沒有人天生貧窮。人生在這個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今捐腎救母,為母退學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
其實,今天對于我們來說,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說的那樣,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我很愛我的父母,他們為我撐起了一片天,讓我快樂的長大,兒時的無憂無慮,更讓我珍惜現在,讓我在懂事之后盡請地孝敬我最愛的爸爸媽媽。媽媽是家庭主婦,平時照看著整個家,辛苦的為我們做飯,打掃房間,洗衣服,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家務,我很心疼媽媽,每到周末回到家,我都盡量幫媽媽做家務,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整理自己的房間,幫媽媽做飯,和媽媽開心的聊天,增進母女情。爸爸很辛苦,很勞累,白天幸苦的工作,每次回到家也只有一的晚上的相處時間。我很尊敬爸爸,也很珍惜這個短暫的相處機會。我喜歡和爸爸聊天,我想,在每一個孩子的心中,爸爸一定都是最偉大的人,同樣的,我也認為我的爸爸是最“高大”的人。沒到這個晚上,我都會主動和爸爸說這個星期在學校的趣事,這個星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我認為這是我愛爸爸的表現。爸爸每個周末都會個我買很多好吃的,我和享受這樣的父愛。
我很敬佩田世國換腎救母,他是一個值得稱贊的人。田世國在瞞著母親的情況下,將自己的一個腎臟移植給身患尿毒癥的母親。手術很成功,但老母親至今不知道捐腎的“大善人”正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上海中山醫院接受的幾百例捐腎手術中,子女給父母捐腎的這是唯一一例,多數都是父母給子女腎臟。田世國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為他的奉獻感到自豪。
孝,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的傳統美德,是感動心靈的名詞。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12
“百善孝為先。"作為一個經常掛在嘴上的名言,它也經常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也許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它也能透出濃濃的情意。
我小學的時候,班上轉來一名學生,正好我旁邊有個座位,老師就安排他做在我的旁邊。我心里挺高興的,我一個人坐也無聊,正好有個人能陪我聊天。
第二天早晨,都已經上課了,他還是沒進教室,我問了老師,老師卻說他并沒有請假。剛來的第一天就遲到?上課十幾分鐘了,他才姍姍來遲。
上課的時候我想跟他聊天,可發現他是個奇葩,不玩游戲,不看電視。我跟他一點共同語言都沒有,作為一個小學生一點興趣愛好都沒有嗎?有這個同桌,上課還是一如既往的枯燥無味。課間的時候我問他平時都在干嘛,他的回答也讓我知道了為什么他沒有任何興趣愛好。他說,在他三年級的時候,他的父親因出車禍成了植物人,家里的頂梁柱倒了,沒有了收入來源,母親不得不外出打工。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也因為這件事債臺高筑。他為了不讓母親過多的'操勞,擔起了照顧父親的責任,因為母親的早出晚歸,他得負責父親的吃喝拉撒,所以他每天基本都會遲到。聽完后,我不禁震驚下,一個年齡與我相仿的學生,卻擔負著這個年齡擔負不了的責任,為了讓他開心,我提出了周末請他去看電影的請求,經過一番推脫,他還是答應了。
周六的時候,我在門口等到他,我們一起進去。
剛開始的時候沒什么事,可是到中場的時候,他卻變得焦慮起來”怎么這么久還沒完?“”我爸會不會想上廁所?“他想回去,但是我極力留他下來。可播了三分之二后,他還是回去了。
周一他見到我的時候,帶著一臉歉意,一直道歉,我雖然心里不是很高興但還是原諒了他。
后來他跟我說,他回去的時候,父親已經”上完廁所“了。晚上他母親回來的時候也教育了他一頓。他還說只是他父親出車禍以來第一次出去玩,以后應該也不會再出來玩了。聽到這我心里也產生了歉意。出去玩也不能玩的安心,始終牽掛著家里的父親。
光靠肉眼,怎么能看清一個人身上的故事。也許一個不起眼的人身上發生的故事卻能令我們感慨萬千,也許一個衣著華麗的人聽了他身上的故事我們也會對他產生厭惡。百善孝為先,我們應該盡我們所能去盡孝道。都說:"不求孝真,但求孝早。”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13
俗話說的好:“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則,須順承;”種種細節都是我們對父母對長輩孝的體現。孝道是我家門里的家風。
每次只見父母每逢節日都會給爺爺奶奶他們送禮,“禮輕情意重嗎。”此時我都會想,我什么時候也能孝一孝呢?
回憶起來,那天正是爺爺的生日,父母買了菜,準備為他慶生。可是辛勤工作的爺爺,起早貪黑,直至五點多還未歸來。此時的我肚子已經開始作曲了,可直至拐角也不見爺爺歸來的身影。又等了一小會兒,這時,菜的噴香已將我全身給貫穿了,可直至弄堂口也不見他。我心中油燃而起了一對有氣無力的火焰,與此同時,桌上突然出現了一只手,朝著菜盤子前進,捻到食物的手猛得縮了回去。伴隨著“啊”的一聲,我被發現了,望著媽媽冒著“火星”般的眼睛,頓時使我摒住了呼吸,0。01秒后我確定我闖禍了。媽媽最討厭在長輩在沒上桌前,孩子先吃,這是不孝。0。1秒后我發現我失去了一次孝順的機會。
時光繼續倒流,那是大年初一。早晨,去拜年的路上,媽媽還囑咐我收紅包錢要先說話,到了爺爺奶奶家,奶奶親自將紅包遞過來,我的眼睛頓時開始發綠,同時,嘴巴又像是被502膠水給粘住了,手卻一邊伸向紅紅火火的壓歲錢。當我將錢揣進褲兜時,我大腦中的存檔文件似乎打開了,里面是媽媽的囑咐,就當抬頭,只見奶奶轉身走進了屋里,這個背影似乎包含著失望。0。1秒后我又一次發現我又一次失去了孝順的機會。大過年的`,不知為何我的頭頂烏云密布了。
隨著時間的塑造,我的思想,知識都顯得有所提高,此時的我形象一下子高大了,明白了孝,還為此作了詮釋:孝,她充滿著神奇的魔力,雖然我原來跟不上她,但我可以去學,學習他那穩健的步伐。至今,我已是嫻熟了,也能用行動來表達我心中的孝義。第二年,見到紅包的我,眼睛不再發綠了,學會了先行禮后收禮,望著奶奶一臉笑意,我頭上的烏云也隨之散了。這時,我也感受到了奶奶那劇烈的心跳。
由此可見得孝的力量有多大,我家的家風還是值得傳承的。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14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善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但是,不能總拿別人的東西,于是子路就想到了打工。從此以后,子路便四處幫被人打工,賺了錢,就到百里之外的集市里買米回家煮給父母吃,直到他們去世!
想想身邊的父母晚輩們,有的為了工作竟然常年累月不去探望一下父母親,有的甚至連一個電話都不打去問候父母,有的只顧著自己吃喝玩樂而不去照看一下年邁的`父母親……。這些都讓我們觸目驚心。子路的行為是可貴的,他的行為是無人能比的,他的行為是值得學習的,他的行為深深的感動了我,他是我們的榜樣!雖然我是學生,做不了什么,但是我決心用學習成績來報答父母親。就像我爸爸,他每個月都會回老家一次,每次都會住上幾天,每次都會拿寫生活用品,每次都會幫爺爺奶奶砍柴煮飯,他的這種行為也是值得學習的,這樣爸爸既能讓爺爺奶奶放心又能盡一份孝心。這就是我們身邊的小事,這些事雖小,但卻能更好的體現出每個人的孝心,這些事都是都是非常簡單的。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么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靠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