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特產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鄉的特產作文1
我的家鄉宜興有四大美稱,分別是“陶的故都”、“茶的綠洲”、“竹的海洋”、“洞的'世界”,而宜興最出名的就是紫砂壺。
紫砂壺是漢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藝品,從明朝正德年間開始,宜興便開始用紫砂泥制作紫砂壺。紫砂泥有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所以統稱紫砂泥。據專家介紹,一把紫砂壺準確地說共有鈕、壺蓋、壺腹、壺把、流嘴、足、氣孔等七個部位。而從制作的工藝上細分,足有圈足、釘足、方足、平足之分;鈕有珠鈕、橋式、物象鈕等三種。壺蓋有嵌蓋、壓蓋、截蓋;把有單把、圈把、斜把、提梁把。紫砂壺按工藝可分五大類:光身壺、花果型、方壺、筋紋型、陶藝裝飾壺。紫砂壺的形式真可謂紛繁多樣啊!
宜興紫砂壺推崇素面,內外不施釉。其裝飾技藝主要有陶刻、鑲嵌、彩釉、泥繪、絞泥、描金、浮雕、鋪砂、印版等多種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陶刻。紫砂陶刻以文字為主,也有花鳥、山水和人物刻畫。陶刻融詩文、金石、書畫篆刻藝術為一體,具有典型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色。
在眾多紫砂名家制作的紫砂壺中,我最喜愛現代著名手工紫砂藝人花貨派代表人物蔣蓉制作的牡丹壺。這只牡丹壺提璧如木根,壺口似綠葉,壺體像一朵完全綻放的牡丹。牡丹有著黃色的花蕊,,紅色的花瓣,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你眼前。壺蓋是一只欲飛的蝴蝶,它停在牡丹花兒上,仿佛不舍與這美妙絕倫的繁花離別。
從古人的詩句中“一壺沖古意,千秋有同心。常論是非者,不作飲茶人。”中就可以看出,在古代,紫砂壺就有著多么大的魅力!
我愛家鄉的山山水水,更愛家鄉的紫砂壺!
家鄉的特產作文2
家鄉徐聞是個地靈人杰的優越地方,它天生自有六個小島環抱,如從星捧月般站在祖國最南端。
由于徐聞所處位置,在大西洋西部,所以常受到急湍風的影響,提供了熱帶水果的最佳生長環境。出產了菠蘿、菠蘿蜜和香蕉等水果。雖說徐聞環境優越,但離中原太遠,被世人稱為南荒之地。
家鄉不僅有甘甜水果,還有眾多新鮮海鮮。
因為海鮮每天都在大風大浪中成長,所以成長得水靈靈的。海鮮最有名的是蠔,據說蘇東坡被罷官流放在徐聞,蘇東坡初到徐聞,看見漁民們在挖蠔的肉。蘇東坡上前問漁民在干嘛?漁民只是笑笑,漁民生了一堆火,把蠔肉油炙,給蘇東坡嘗,蘇東坡吃后,不由開個玩笑:“如果讓中原官員知道這里竟有如此美味,恐怕人人都要流放了!”
海鮮都有故事,那水里也不例外。
唐代鑒真大師第三次要渡海去日本。據說來到徐聞,摘得一個菠蘿蜜鑒真吃后,連念:“波羅波羅蜜,波羅波羅蜜……”此物取名菠蘿蜜。”之后鑒真渡海成功,去到了日本。因為在梵語中“波羅蜜”就是“到彼岸”的意思,所以鑒真才渡海成功的吧。
作家楊飛曾經在他作品《香飄徐聞》里寫到“欲拔貧,詣徐聞”的一句話,事實是唐代丞相李吉甫帶著他兒子到徐聞后說的。因為當時徐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所以無數外國商人來出售商品,導致徐聞的.繁榮到了高潮。
曾經有個夜郎國的國王自認為自己的國家財富世界第一,有個人說徐聞的財富比你的多。國王不信,帶著手下渡海到徐聞。國王發現徐聞到處,一片繁榮,到處是白銀、珠寶和黃金。國玉見此,灰溜溜地帶著手下回去。這個故事被人們叫作“夜郎自大”。
家鄉被人稱為“農業的黃金谷,中國五大出鹽量之一”等,啊!中國在騰飛,徐聞也在騰飛。隨著祖國的發展,徐聞會更加繁榮,更加燦爛輝煌!
家鄉的特產作文3
我認為我的家鄉最好的、最多的土特產就是香菇,我們這里就適宜香菇的生長,不冷不熱。我們家里做的就是香菇袋料,我一般每個星期天回家都會幫父母撿香菇。
同學們,你們喜歡吃香菇嗎?我猜你們一定喜歡吃,因為香菇細膩柔嫩,吃在嘴里最舒服不過了,特別是用香菇燉雞肉,想著就嘴饞。我最愛吃的食物不用說了啊,當然就是香菇。三天兩頭我就會讓我媽媽給我炒香菇吃。
你們可不要認為香菇看著不大它的制作程序就很簡單。告訴你們,你們錯了。香菇的制作程序非常復雜。經過我們家多年做香菇的袋料,我也了解它的一些制作過程。
首先,需要山上的樹木,用粉碎機把它打成塊狀,打完后還要用米糠、玉米粉、石灰等材料拌在一起,并且一邊灑水一邊拌,等攪拌均勻后,就可以巴他們裝進那種專門做香菇袋料的袋子里,裝袋子就要四、五個人。裝完后把他們用大火蒸上三天三夜,等蒸熟后,還要對這些袋子進行接種,把里面放上一些真菌,使它們發酵、生長,從而長出白色的菌絲,需要兩個月就生長熟了。長熟之后還要刺空,就是在袋子上面扎上小空,使袋料透氣,大約過一個月袋料就可以上棚了。過幾天,那些可愛的小香菇就慢慢地探出了頭。
香菇的種類有很多,花菇、金針菇等,它們都非常的美味,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所喜愛的'美食,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
每次我在撿香菇的時候,看見上面長得厚的我都會數一數到底長了幾個,最后的上面達到了四十多個,最薄的也有十幾個,不過厚的上面長的都不大,非常的小,撿的時間長了,就覺得不耐煩了。
我的家鄉土特產—香菇,是我們家鄉人民的最愛,它是幫助我們致富的重要產品,是它促進了我們經濟發展迅速。此事,我想對香菇說:“我為你自豪,我為你驕傲,你的名字比我的生命更重要”。
家鄉的特產作文4
我的家鄉是湖北省秭歸市,那里有一種特產——橘子,我們都喜歡吃。
橘子樹一年四季常青,有葉子和可愛的綠色。橘子樹的樹枝是深綠色的,每年春天我都能聞到它的花香。花是白色的,像星星一樣與樹葉混合在一起。
三四月份左右,橘子大如小玻璃珠。五六月份會長到乒乓球大小。但這個時候,它總是躲在樹葉下面,害羞。七八月份長到小球大小。
橘子是橢圓形的.,剛開始皮是綠色的,皮又厚又硬,剝下來很費勁。后來橘子漸漸成熟,有的兩三個在一起,仿佛在竊竊私語。有些人獨自思考。九月,橙色從綠色變成橙色。這時,它的皮膚變薄了。剝去皮膚后,可以看到一片花瓣,布滿絲滑的淡橙色果肉,形成一個圓球。如果你仔細看,它看起來像天空中的新月。當你把肉放進嘴里時,一股酸味會流遍你的嘴。有時候,太多了。然而,當你幸運的時候,你會吃到非常甜的橘子。慢慢咽下去,就像喝蜂蜜一樣,你會感覺到甘甜的汁液流進你的心里。會有甜甜的味道,留在嘴里,讓你回味無窮。
而且每年秋天都會吸引很多外地的商家,從我們這里買橘子打蠟包裝,然后運到市場高價銷售。無論你走到哪里,你都會看到我家鄉的特產。橘子不僅賣得好,農民也賺了很多收入。希望秭歸的橘子越長越好,希望我們的客戶越來越多。
橘子全身都是寶,不僅肉可以吃,皮也可以入藥,或者作為最愛的零食。橘子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我特別喜歡家鄉的橘子。
啊!橙色在我的家鄉,你的甜蜜為我的家鄉贏得了榮譽和財富。我發自內心地贊美你。
家鄉的特產作文5
我的家鄉在山西,這里歷史悠久,土特產頗多,許多土特產中都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就拿山西老陳醋來說吧!山西陳醋已有幾千年的古老歷史,早在唐、宋時期老陳醋就已經名揚中外了。
老陳醋的顏色黑中帶紅,具有酸醇、濃烈、味香,好儲存的特點。老陳醋儲存的時間越長,越是香酸可口耐人品味。而且過夏不霉,過冬不凍,為山西老陳醋的特色。因此,在山西不論大街小巷的街邊小攤或是小型飯店到五星級酒店,到處都有老陳醋的魅影。
提起山西老陳醋,還有一個悠久的傳說。相傳商朝殷紂王為給妲姬治病,在都城朝哥修建摘星樓,要取忠心耿耿的臣相比干的.七竅玲瓏心。但是食用人心需藥引子:一種用山泉水釀的高粱的酒漿。商紂王號令天下臣民進貢。晉陽官員便將出產于晉陽西南四十里呂梁山下汾河岸邊的高粱酒進貢。這些制酒工匠和運輸的挑夫,日夜兼程趕往朝歌。不料天氣炎熱,路途遙遠,還未出太行山大多挑夫就中暑病倒。挑的酒溢出一股異味。這些制酒工匠深知高粱酒已經變質,如果將這變質的酒送去朝歌豈不是自投羅網,自尋死亡。不送又沒法回去交差,還不如喝了變質的酒一死了之。于是打開酒壇,拆開泥封,不料卻聞到一股誘人的醋香味。嘗了嘗酸甜清新。工匠挑夫們大喜,逃回家后照此方法又做了些請鄉親們品嘗。人人贊不絕口,使用一段時間才發現這酒,不但好喝而且還有治療拉肚子和預防感冒的作用。因此人們把這種酒叫做醋。從此山西老陳醋便在民間流傳開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故有“好醋不怕巷子深”的美譽,后來山西酒坊匠人很不服氣,心想:這醋本來就是從酒演變而來,怎可獨享“好醋不怕巷子深”的廣告專利,便又改成了“好酒不怕巷子深”流傳至今。
“醋中日月長,壇里乾坤大”一壇陳醋閱盡歷代王朝的興衰,一壇陳醋承傳著勞動人民的聰明與才智,一壇陳醋盛滿了勞動人民的心酸和汗水,一壇陳醋寫滿了黃土高坡山西人民的自豪與驕傲。
家鄉的特產作文6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浙江中部,是個魚米之鄉,最出名的三大特產:佛手、火腿和酥餅。
今天我要介紹的是我最愛吃的酥餅,媽媽說這個酥餅可是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唐朝的“混世魔王“程咬金發明的。據說程咬金以前是個賣燒餅的,有一次燒餅太多沒有賣完,就放在了爐子上讓火一個勁的'烘烤著,第二天,燒餅里的肉油都給烤出了香味,這就是傳說中的酥餅。
酥餅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還有香脆可口的味道。記得我第一次嘗到酥餅的時候,是在我5、6歲的時候,那天我陪媽媽走在巷子里,老遠就聞到了一陣陣香氣撲鼻的氣味。我轉頭問媽媽:“這個是什么氣味,好香啊,我的饞蟲都要跑出來了!”媽媽笑呵呵地看著我,牽著我的手直接走到店里。我開心的走進店,柜子里擺放著各式各樣的包裝禮盒,里面裝的熱氣騰騰的酥餅。大門口放著一個大大的圓桶,我好奇的往里張望,只見密密麻麻的酥餅堆成一座小山,小小的酥餅圓溜溜的,散發著濃濃的香味,金黃金黃的真是可愛!老板見我目不轉睛地盯著小酥餅,趕緊走過來笑瞇瞇地說:“小妹妹,我送你兩個的小酥餅嘗嘗!”接著老板拿給我的熱酥餅,我趕緊咬上一口,不一會兒,兩個小酥餅就灰飛煙滅了。天那!這也太美味了!
小小的酥餅色澤金黃,上面點綴著幾顆黑色的芝麻,一層又一層,每一層都很薄,里面的餡是干菜和肉,一口咬下去,香脆可口!媽媽見我這么愛吃,直接買了兩大袋。每當回想起這個事,我還是會不由自主地流口水!
現在,大街上已經有很多不同種類的酥餅了,除了干菜餡的,還有肉松餡、杏仁餡、紅糖餡……而金華的酥餅也從金華的小街小巷,走向了全國各地。現在,不論你走到哪里,是不是都能聞到這誘人的香味呢?
這就是我家鄉的三大特產之一,也是我們小朋友的最愛,它不僅給世界多了一份美味,也給金華帶來了榮譽。
家鄉的特產作文7
誰敢在上課時吃東西?“我敢!因為高老師這節課是美食課!
上課鈴一響,我們就開始品美食了,同學們都拿出自已家的特產一起分享。大到柚子,小到花生,應有盡有。有雞爪、壽司、蘋果、魚絲、小蛋、化梅、雞翅、火龍果、面、桂花餅、肉丸……
再說下去估計你們的口水就要流成雨了,所以還是趕緊進入吃喝的話題吧!
一開始,甜食最受歡迎。一些同學在叫:”走過路過,千萬別放過,如此好機會品嘗,如果以后要可是要訂的哦“!天啊!現在不在想錢的事,簡直比我還迷!還要不要一點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啊!來一個,我周游”世界“一圈,大飽口福,比自助餐還爽!為此,贊一個!我發現王語涵內當家桌子邊圍了很多同學,就去看看熱鬧。你的'、你的、哇!原來是我最喜歡的涼粉,見者有份,而是我拿了一杯……
后來,大家都基本飽了,就開始吃花生和水果。因為人我果少,所以就進行各種比賽,取得成功才能吃到食物。第一個是看誰吃得多,可不是比吃得快哦!是一次吃桔子,且不能用手,一個大桔子有蘋果那么大,我是第一個挑戰都,就連我都沒想到,我竟然能一口把它吃了……說出來都能嚇壞你。十分之八的桔子被我一口就吞下去,只掉了幾滴汁,接著又吃一個的十分之七,但是用了手,所以大家說只能算是吃了十分之六,比賽結果為我是第一,獲得三個桔子的獎勵。然后我又去了吃花生那一組,真很香啊,但洪嘉林同學不準我吃那么快。我就想辦法邊吃邊唱,擾亂他的思維,我左手拿花生,右手剝花生,然后一個慢動作吃花生,多瀟灑的動作啊,弄得洪嘉琳都顧不了算我究竟吃了幾個花生了,哈哈,這招讓洪嘉林同學無語啊,我興致勃勃的吃了一個又一個,可惜快樂時光總是過得很快,下課鈴響了,我心里在抱怨,早知我就不吃早餐了,才能夠吃得更多好東西,就這樣一堂美食課在肚子圓圓中圓滿結束了,真希望老師能多搞這樣的活動。
嗯,我的花生呢?哈哈期盼下一次的美食課!
家鄉的特產作文8
我的家鄉位于祖國大陸最南端,是一座美麗的小縣城,全國菠蘿最大生產基地——徐聞。這里物產豐富,其中有品種多樣的水果:龍眼、荔枝、香蕉、石榴、西瓜、芒果、木菠蘿……而我最喜歡的就數美味的菠蘿了。
菠蘿又稱鳳梨,是熱帶名果之一,它與芒果、香蕉、椰子并列為四大熱帶“果皇”。它的外形十分奇特,果皮表面有鱗甲的棘突,每一突起是一個花朵所結的小果,上面都長著小刺,很扎手;小腦袋上還長著公雞尾巴似的葉子,葉子邊上如鋸齒。成熟時,菠蘿的果皮就會由幼果時的青綠變成了黃澄澄的,看著就讓人嘴饞!
每年到了成熟的季節,菠蘿便成了我家的家常水果。削掉一層薄薄的果皮,金黃的果肉上均勻,有秩序地排列著一個個小黑點。聽爸爸說,這些小黑點不能吃,得用小刀挖掉。處理干凈的菠蘿就像一個蜂窩,散發出酸甜誘人的清香。
記得第一次吃菠蘿時,看到爸爸切開的果肉,嘴饞的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小塊要往嘴里送。爸爸見狀急忙攔下,笑著說:“小饞貓,現在還不能吃,要先在鹽水里浸泡30分鐘后,洗去咸味再吃。”我真是丈二摸不著頭腦,不解地問:“爸爸,這是為什么呀?”“孩子,這樣可以避免過敏,還能讓菠蘿的味道更香甜。”我恍然大悟,呵,原來吃菠蘿還有奧秘呢。吃著泡好的菠蘿,口感極好,那甜美的果汁溢滿口腔,真是一個字——爽!
菠蘿不但奇特、味美,而且營養豐富,好處多多。菠蘿中含有豐富的`糖類、蛋白質、維生素C,有助消化、滋潤肺腑、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小便等作用。
如今,家鄉的菠蘿聞名全國,正是“菠蘿的海,香飄四海”。
我愛家鄉的菠蘿,更愛我的家鄉!
家鄉的特產作文9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自古以來,風箏不僅是孩子們最愛的玩具,還是軍隊用來傳遞信息的得力工具。而我的家鄉——南通,就是中國四大風箏產地之一,南派風箏的主要產地,又以哨口風箏最具特色。
哨口風箏,又名哨口板鷂。它保留了古代“弦響碧空稱風箏”的特點,球哨口升天后發出聲響。從前,哨口風箏要由一個身強力壯,經驗豐富的老手,帶十幾人拉繩,一組人扶著風箏放飛。如果風箏一飛沖天,則預示著一年的豐收,萬事如意。
哨口風箏的工藝精湛,種類繁多。大的有3米余長,小的只有幾十厘米。制作風箏先要搭好它的'骨架,一般用竹子,再用一層布鋪在骨架之上,上面繪出神話故事、美好祝福等,在窯尾系上麻繩。最后一步,也是即將給風箏注入血液的一步,裝哨口。哨口的材料多樣,通常采用葫蘆、乒乓球、果殼等,為了制作音色大小不同的哨口,風箏藝人培植了若干品種的葫蘆,小者內徑1厘米,大者可達50厘米以上,各種音色的哨口合理搭配,堪稱完美。
哨口風箏不僅是只供放飛的風箏,還是珍貴的民間工藝品,南通本地人家中都有珍藏。由于裝載一整套“音響設備”,它有一定重量,所以一般哨口風箏需要五級以上風力才能放飛。高飛在天的哨口風箏顏色與藍天形成鮮明的對比,哨口在這時大顯神通,百余個大小各異的哨口放聲高歌,奏出十余種不同的音調,形成一曲華麗的空中交響曲,響徹九霄。天空驀然變成了一堵富有彈力的墻,渾厚的音波碰撞在這堵墻上,霎時放大了千倍萬倍,又碰撞在人的心里,使你沉浸在這濃烈的藝術享受之中。
南通哨口風箏這一奇特的民間工藝品,距今已有一千余年歷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各種風箏比賽中屢獲大獎,創造了風箏史上的一個奇跡。這是風箏愛好者們千年來心血凝成的結晶,也是我們家鄉的驕傲!
家鄉的特產作文10
因為地域的不同,一方自然會有一方人所一脈相承下來的獨特文化,這也就造就了地方特產,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和鄉村氣息。毋庸置疑的是,我老家也有許多有名的特產。
呵,說出來也不怕大家笑話。讓我記憶猶新的家鄉特產就是那可愛的麻黃雞。你別看他渾身都是屎黃色,走起路來脖子不受控制的前后動著,頭也不時的朝四周張望著,像是期盼著什么,又像是尋找著什么。就是這樣呆萌的麻黃雞,你把它清洗干凈后放到鍋里,燉上它幾個小時。然后你對它的感覺就完全變了,口腔不自覺的分泌出唾液,舌頭不由自主的舔著嘴唇,眼睛里迸射出貪婪的目光,已經有想把它吃完的欲望。
這就是令我夜夜徹想的麻黃雞,每年過年過節回老家。姥姥就會殺幾只自家養的麻黃雞來迎接我們,每到這時我都開心的欣喜若狂。就等著他們把雞清洗干凈,放到鍋里煮熟后,端到桌上準備吃的時候了。可是小時候的.我們就是嘴饞,在燒好的雞剛剛盛到盤子里時就迫不及待的搶來一只雞腿,跑到一邊獨自享受去了。在那時我們的眼里,麻黃雞就如同八珍玉食一般。
麻黃雞可能不是最美味的,但卻是充滿濃濃家鄉氣息的印證。小時候我最喜歡吃雞冠子,大人們于是就將雞頭夾到我的碗里,待我吃掉上面的冠子之后,我又將雞頭撂回到盤子里去。每到這時,媽媽都會生氣的看著我,而我在她看我之前就抓過盤子里的雞肉放到碗里,而后抱著碗逃之夭夭了。一直跑到外面蹲坐在石板(姥姥家門前有幾塊用石頭做的,用于夏天乘涼的石板)上津津有味的品嘗著這細嫩醇厚的雞肉。每到這時,兩個小弟弟也屁顛屁顛的跑過來和我一起吃。
老家的麻黃雞可能不如其他地方的,但對于我,它就是小時候的美好回憶。現在,我依然喜歡吃麻黃雞,品嘗著這肉香味厚的麻黃雞,又像是咀嚼著濃濃鄉愁。
家鄉的特產作文11
我從小就生活在郴州城里,從來沒有離開過她。她是一座美麗而可愛的城市,我愛這里的山山水水,更愛這里的土特產。
其實我們郴城的四大土特產早已名聞天下了,據說很多的大城市都能買得到,而且還得到外國人的好評呢?我相信你也一定品嘗過我們的土特產了吧。如果沒有嘗過,那就聽我好好地向你介紹介紹吧。我們的四大特產是:臨武鴨、東江魚、桂陽壇子肉和大奎上的牛肉。其中我最愛的是臨武鴨。
臨武鴨有四大特色:辣、酥、香、嫩。我第一次吃它的時候,并不知道它辣,也沒有看到它身上有什么辣椒。可是,當我一口咬下去的時候,一股火燒的感覺沖入了喉嚨,嗆得我大咳起來,頭上竟然馬上就冒出汗來。我馬上端起一杯水一飲而盡,可辣味卻并沒有解除,真恨不得再灌上同杯水來。如果你不吃辣的話,那吃臨武鴨時可得悠著點喲。不過,辣旭辣,等稍不辣了,你又會情不自禁地又吃上一口喲。這時,你可以小口小口地來品嘗它,你就會覺得它松脆無比,骨頭含在口里都想將它咬碎吞下去了,就像電視廣告所說的“連骨頭也不放過”。不過,我覺得它可比鹽焗雞翅要好吃得多喲。不信,你去買一只臨武鴨來試試,我保證你一打開袋子口水便會流出來喲,接下去你便會辣得嘴巴通紅也不想停口,這時呀,你最好在旁邊放上一杯飲料,以減輕你的辣感喲。
其他的三種特產,也都以辣味為重,因為咱湖南人本來就愛辣嘛。壇子肉是采摘了桂陽的`紅辣椒,做成剁辣椒。然后將精選的五花肉,經過加工放入壇子肉封上一段時間便可以了。它的味道很奇特,肉質細嫩,辣而不膩。東江魚是選自冷水中的正宗東江魚烤制而成的,因為東江水冷魚而生長得慢,加上水質很純,魚兒肉質細,沒有腥味。而大奎上的牛是吃純天然的牧草而長成的,肉質嫩而鮮美,讓你吃了久久不能忘懷。
由于我個人的水平有限,無法將它們的美味表達出來,不過我相信只要你吃上一次,你就不會忘記它們的。
家鄉的特產作文12
看到特產,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當地的各種特色美食吧!錯了,錯了……今天,我說的特產不一般。
我的家鄉在安徽宣城,詩韻宣城的“特產”有很多:有讓詩仙李白流連忘返的詩山——敬亭山,有全國唯一的揚子鱷繁殖基地――鱷魚湖,有風景如畫的宛陵湖……但最讓我引以為豪的“特產”,還是有著20xx多年悠久歷史的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今天我正好參觀了第八屆文房四寶旅游節,下面,大家就跟我一起感受文房四寶的魅力吧!
走進文房四寶展覽館,我的眼球就被一支巨大而富有特色的毛筆吸引了過去。這個毛筆中的巨無霸,個頭和我差不多高,掛在一個巨型的筆架上,像掛在展館前的一個大拖把。筆毛從遠處看去,像一堆被繩子綁起來的雜草,近處看著又像是一個在玩倒立的假發,用手摸起來卻硬而有力,富有彈性。妹妹卻說:“那毛更像我起床后,沒梳頭時的雜毛。”
穿過筆的海洋,來到了墨和硯臺的世界。據工作人員介紹,這里的每一個硯臺都是用天然的歙石制作的,美觀耐用。展柜上幾個形狀各異,圖案精致的硯臺特別吸引人的'眼前,它們有的雕刻著八仙過海,有的雕刻著猛虎下山,一個個形態逼真,栩栩如生的好像要從畫里走出來。據工作人員說,它們不是用來寫字的普通硯臺,而是有著收藏價值的珍品。
過了墨汁和硯臺的展區,宣紙就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宣紙是我國傳統的書畫用紙,其手感比其他的紙柔軟,質地輕薄。宣紙最大的特點是:書寫作畫時,會比普通的紙更易吸墨,使墨體能保持在原位,不變形更整潔,且利于保存,經久不會褪色。
我家鄉的特產,文房四寶是全國之最,文化底蘊深厚,歡迎喜歡書畫的你來文化四寶文化園參觀。
家鄉的特產作文13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特產也豐富多彩。我的家鄉是近代第一城——南通,它有著不少特產,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藍印花布了。
藍印花布顏色樸素清爽。一抹溫潤的藍色,清純沉穩。純粹的藍色,來自土地上生長的藍靛草,之要把它插入溫暖潮濕的泥土中,它就如春天的柳枝一般,抽枝長葉,長成一片蔥蘢濃郁的綠色。讓我吃驚的是,那蒼翠的綠色!綠色的'植物里,竟然藏著深藍深藍的奧秘。
那靈動的藍色之間掩映著一朵朵樸實無華的白色小花,小小的,細細的。雖然小,但又給這蒼茫的藍色增添了一絲靈動,拿純粹的美好中,讓每一個人的心都暖暖的。
秋天,藍靛草的嫩葉被采摘下來,加入石灰,開始攪拌,用竹棍和木把在盆中拍打著,漸漸地,漸漸地,藍靛草呈現出夢幻般的藍色,仿佛秋日里高遠的藍天濃縮成這濃稠的深藍。過個幾日,這些藍色的液體,沿著雕花的木板流向土織布。木板用棠板制成,經過幾個小時的精雕細琢,一件鬼斧神工的工藝品就大功告成了。在它與土織布親密接觸的時候,藍色的液體在縱橫的河流上歡歌著,吟唱著,用手輕觸,深邃的藍色夾雜著一絲花香迎面撲來。你瞧,布匹上的圖案多么動人:有可愛的孩子,嫵媚的花朵,吉祥的鳳凰……它們宛如大地上的花朵,淳樸自然。
去參觀藍印花布博物館,是草長鶯飛的時節,柔風里,高高支起的支架上,剛卸下來的藍印花布沾哲哲靛花濃郁的芳香,在水里漂洗后,掛在竹竿上,布匹叢半空中懸掛下來,隨著初春楊柳風中婆娑地曼舞著,印花的布匹,在陽光里飄灑著生活的寧靜和愜意。
光影流動里,那溫藍的布匹與天空交相輝映,那一抹顏色敘說著一段過往舊事,那深郁的色調,走過戰亂卻還能依然如故,層層氤氳在流光的棉布上;時光,就此定格,鐫刻在我的心中;藍印花布,太多的故事在歲月里沉淀,糾纏著藍色的溫情。
家鄉的特產作文14
每年的端午節前后,我最喜歡自己家鄉的楊梅。因為那里成熟了的楊梅特別甜。
家鄉的楊梅園四周都是茂密的楊梅樹。漫山遍野的楊梅樹密密麻麻,枝頭長滿了紅紅的楊梅,碧綠枝葉撐開后,真像五彩的大花傘。老的楊梅樹枝繁葉茂,年年結果,從不停下來歇歇腳。而且老楊梅樹結出的果實肉厚,味甜,色紅,聞名全市。難怪在端午節前后,大家不約而同地提著竹籃到這里摘楊梅。楊梅樹上結滿了湯圓一樣的楊梅,有的白中帶紅,有的晶瑩剔透的暗紅,還有的是綠中帶白看上去垂涎三尺。我最喜歡那紫中帶黑的“楊梅王子”,有的人稱它們“火炭楊梅”,它的味道是最佳的'。
楊梅樹高大,我們小孩子無法摘下,只能站在樹底下一手用竹鉤子把枝條鉤下來,一手小心翼翼地摘下最紅的楊梅,輕輕地放在籃子里。有時我不小心使勁地把枝條往下拉,楊梅就一個勁地掉下來,像淘氣的小朋友似的往山腳奔跑,你怎么也追不到它。看,果農們各自都忙著摘楊梅,撿楊梅。我和家人去摘楊梅,左鄰右舍也去摘楊梅,有的架著梯子在摘,有的爬到樹上摘。人們邊摘邊吃,到處是一片歡聲笑語。我也情不自禁地選一顆又大又圓的放到嘴里吃了起來,興奮地叫了起來:“哇!”好甜啊!"
不一會兒,我竹簍里的楊梅越來越多,越來越滿。只見果農們把摘下的一擔擔楊梅挑到家里,裝在塑料筐里,裝到汽車上,有的運到外國去,有的運到上海大城市去,有的運到麗水各個水果店去,還有的送親朋好友,人們的臉上充滿了豐收的喜悅。人們全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一邊乘涼,一邊吃楊梅,既解渴又解暑。他們還把剩下的楊梅曬成楊梅干,做成楊梅酒,如果你到那里去,熱情好客的老鄉準會讓你們吃個夠。
楊梅是家鄉的特產,能給家鄉的人們帶來快樂和幸福,讓大家走上致富的道路。
家鄉的特產作文15
每一個地方都有它自己的特產,陜西也不例外有瓊鍋糖、蓼花糖、薄脆、石子饃……我猜,大家一定都沒有吃過陜西的特產蓼花糖吧,下面我就來給大家說一說。
蓼花糖,是陜西的傳統名貴食品,到現在已經有四百六十多年的歷史了。
蓼花糖主要是用糯米制成的。它的形狀有兩種,一種的形狀是圓形的,像一個個圓溜溜的'乒乓球一樣,十分好看。另一種的形狀是橢圓形的,像一個個橄欖球似的,十分漂亮。
蓼花糖的表面沾上了許許多多的白芝麻,讓人忍不住的想咬上一口。咬開以后,它的里面是網狀的,每隔一點點的距離都會有一兩個小洞洞,好像是用來儲存空氣的。
它的味道非常的特別,有濃濃的芝麻香味,還有淡淡的白砂糖的味道。有位詩人曾寫詩贊美蓼花糖:“生性冰雪艷,胸懷若曠谷,色形似蓮藕,風味告乃翁。”
蓼花糖的名字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故事呢。在明代,縣里南茂號有個名叫遼化的師傅,他做了一種香甜可口的食品,表面有許多芝麻,里面特別酥脆,香甜可口。這位師傅死后,當地百姓聯名懇請南茂號老板,把這種食品叫做“遼化糖”。清光緒年間,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帶著光緒出逃來到西安。地方官員為討好她,爭相送上好東西。這其中就有蓼花糖。慈禧吃了非常開心,覺得色味具佳,只是名字太俗。她想起草原上有一種蓼花,正好蓼花糖的樣子很像蓼花的穗。于是將“遼化糖”改為“蓼花糖”,一直用到現在。
我覺得蓼花糖不僅好吃,而且歷史也很悠久。我希望大家來到陜西的時候一定要嘗嘗蓼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