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作文1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準備包粽子,盆里的蘆葦葉寬大翠綠,還帶著綠茶般的清香。媽媽把粽葉卷成圓錐體,把糯米放進去,還放上幾顆蜜棗,再把粽葉沿邊卷起來,用一根柔軟的帶子包扎,一個粽子就包成了,只見它呈金字塔形,三個角尖得像根針,“塔身”飽滿結實。媽媽又把粽葉撕成細長條,然后把它交錯編織成涼席一樣的紋理,最后合攏成一個呈四方形狀的粽子。在媽媽包粽子的時候,姥姥也在一旁忙個不停,只見她拿著幾根綠色的植物用紅毛線包好,插在屋門上,那植物深綠色的莖上重重疊疊簇擁著菊花葉一樣的`葉子,還有一種沁人心脾的香味,姥姥告訴我這叫艾葉,插在屋門上傳說可以辟邪。我好奇地問:“媽媽,端午節為什么吃粽子插艾葉呢?”媽媽一邊把粽子放入大鍋里煮一邊告訴我,每年五月五日是端午節,這一天,人們吃粽子,飲雄黃酒,戴香草包,用艾葉熏房子,很多地方還進行龍舟競賽,這些活動都是為了紀念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因被楚懷王流放以后國家淪陷而憂憤交加,在農歷五月五日投了汩羅江以身報國。江邊人民劃舟打撈詩人遺體,又用米和草葉包成粽子投入江中,一方面祭祀他,一方面喂水里的魚和蛟龍。希望不去傷害屈原的遺體。后人把五月五定為端午。這天劃龍舟、吃粽子的習俗從屈原逝世后沿襲下來,年年紀念,代代相傳,兩千年來,綿綿不息。
這時,鍋里早已沸聲四響,清香四溢。打開鍋,粽葉已變成棕黃色,打開粽葉,雪白的糯米像一顆顆珍珠,深紅色的棗子映襯著使人更想大快朵頤,咬一口,細膩、黏稠、香甜,我吃著粽子心中想:屈原,你放心吧,我們的祖國現在已經繁榮昌盛,人民早豐衣足食,我們也要更加努力,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永遠不受別人欺辱!
端午節作文2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午節的來源很多,其中就有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說法。每到端午節,處處都會洋溢著歡歌笑語,歡度節日的快樂。農歷五月初五到了,家家戶戶東進入了忙碌狀態。這天人們買好粽葉,糯米,肉等物品包粽子。
有豆沙餡的,板栗餡兒的,蜜棗餡兒的……洋洋美味可口,讓人垂涎欲滴。到了夜晚,街上人非常多,你來我往,街道燈火通明。許多人手里拿著粽子互相交換。整個夜晚人們都陶醉在快樂中。到了白天,精彩的龍舟比賽開演了。參賽選手都坐在一條條窄窄的,長長的舟上,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身體酷似一條飛龍,十多個人坐在一起,聽到了信號聲,立刻奮力的劃槳前進,力爭第一個達到終點。
盡管有時下著針兒般的雨點,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雨還是汗,但并沒有人會在意,一心想著贏了比賽是最重要的,當然拿獎并不重要,人們都喜歡那種團結協作的精神和拼搏的'快樂。端午節給了我們不少的喜悅和歡樂。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端午節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每次想到這我就想起了唐代詩人文秀曾寫過的一首詩: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飄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意思是端午節大概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又是為什么而設立的?只是民間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于是我站在楚江上追思,眼前一片煙波浩渺,空空蕩蕩,我輕蔑的笑了,為什么如此寬闊的大江,就不能包容一顆愛國的心,不能為敢于說真話的人洗刷冤屈呢?
讀完這首詩,我更感覺到端午節是多么值得紀念,因為它帶給我們的是一種精神,一種情懷,一種文化,是中華民族的一種靈魂。祖國的節日是一種向往,是一種古老的文明,所以我們應該去尊重,去熱愛,并世代傳承下去,永世不衰。
端午節作文3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名:五月節,午日節。端午節也有許多習俗,如: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等,據說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
人們所以要賽龍舟,是因為怕魚兒吃掉屈原的身體,所以借龍舟驅散魚兒。每當端午節來臨之際,媽媽總會帶我和弟弟去瀏陽河觀賞一番。只見那長長的河水中有幾只栩栩如生的“龍”在輕快地游著。站船頭的人歡快的敲著鼓,為各自隊伍打氣加油。而其他人,則坐在船兩邊,手拿劃槳,奮力地劃著。他們的皮膚黑黑的,身上的'汗水早已浸透了衣服,可以看出他們經常在熱辣的陽光下練習。
比賽當天,瀏陽河人山人海,彩旗飄飄,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我們好不容易找了一處觀看的地方,賽龍舟已經開始了。一條條“龍”在水中爭先恐后,互不相讓,船上的人們也用力地劃著,向終點沖去。比賽結束了,擁擠的人群才依依不舍地散開。
粽子也是端午節不可少的食物。古代的人們為了不讓魚兒吃屈原的身體,所以才想出用碧綠的粽葉包裹著香噴噴的糯米飯團,投放到水中讓魚兒們吃。每次端午節,奶奶都會做粽子,粽子的餡有很多,如:紅棗,瘦肉,豆沙,蛋黃,臘肉等。奶奶在包粽子時,她的手法既熟練,又迅速,不一會就完成了一個漂亮的成品,我看地嘴都饞了。然后,放入鍋子里蒸,終于好了,這時我早已準備好了糖,碗,筷子。粽子來了,我拿起燙手的粽子,用剪刀把它剪開,把粽葉剝下來,這時一身穿著潔白衣服的粽子出現了,散發出誘人的香味,我沾了點糖,放入嘴中。“真好吃”我又吃了一個,兩個,三個。
端午節不但有粽子,還有格式各樣的小吃。小朋友之間盡情地玩耍,家家戶戶走親訪友,其樂融融。端午節也是一個團圓節。
端午節是我國歷史悠久,燦爛輝煌的節日,我們應該好好把它傳承的發揚下去。
端午節作文4
在潮汕地區,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它既有趣又有不同的寓意。接下來就讓我來介紹吧:
首先在端午節,我們必須要吃粽子,為什么我們要吃粽子呢?是因為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在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還有為什么后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后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于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并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潮汕的端午還有一種吃的習俗,那就是吃梔粽,梔粽的主要原料有梔子、浦姜、糯米漿(@漿)等等。因為梔粽的原料是糯米,所以成品后非常黏,一般刀具切下去會粘著,反而不方便切割食用。所以聰明的人想到執紗線,牽拉切@,成為一小片,粘著盛于瓷盤上的白砂糖。
吃完粽子,接下來就是賽龍舟了。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但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潮汕的端午節習俗還有很多……大家感興趣就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的了解和發掘。
端午節作文5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據說這個節日是在古代流傳下來的,當時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屈原因忠國愛民投河自盡了,當地的人們為了不讓河里的魚毀了屈原的容貌,所以大家就動手包起了粽子,再把粽子丟進河里讓那些魚來吃粽子,而不損害屈原的身體。因此人們為了紀念這一天都會包美味的粽子,也有的地方賽龍舟,有的舉行粽子比賽……
端午節這天,按照我們這里的習俗就是殺雞、包粽子、拜神。這天早上,我們全家人都早早起來開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等各種準備工作做好,我們就洗好手開始包粽子了。奶奶是包粽子的高手,很多人都請奶奶到他們家幫忙包粽子呢,做完后,自然也會送幾個給奶奶。而我呢,可是最喜歡吃粽子的,一見到粽子就忍不住嘴饞起來。于是,我丟下手邊的`粽葉,吃起美味的粽子。這個瘦肉拌小蔥餡的粽子是最好吃的,我大口大口地吃著,不一會兒就解決了好幾個粽子了。“嘻嘻……”大家都捂著嘴巴笑了起來,我不知所措地難為情起來了,可自己又很疑惑,他們為什么都要在偷笑我呢?終于有個人肯要告訴我原因了:“看你這個大花貓,吃得滿臉都是。”說著把紙巾給我,我一擦,結果紙巾上全是米飯粒,我也不禁笑了起來。
終于把粽子做好了,這個時候已是中午了,我們趕緊拿上雞和自己包的粽子去拜神。只見奶奶和媽媽雙手合上,跪著,嘴里還在嘰哩咕嚕地說一大堆話,說完以后便燒起了紙錢。
這一天,我過得很開心,由于既有美味粽子吃,還可以聽到古老的傳說故事——包粽子的來源。
端午節作文6
每當農歷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來臨。這是中國人的節日。有許多習俗,如吃粽子、賽龍舟和插艾葉。今年的端午節不同。我們過去常常買糙米在端午節吃,但是今天我們親自打包了!
我媽媽對我說:要包棕色的種子,兩片棕色的葉子應該折疊在一起,三分之一的翼棕色子葉應該折疊成漏斗外觀,然后是把糯米放入,用筷子搗實,然后使用漏斗手掌上部的手柄漏斗把它封起來,用繩子綁起來,打個結,做成一個甜棕櫚。我照媽媽說的做了,但是當我包糙米的時候,我要么漏了糯米,要么打碎了新折疊的漏斗。但是我不會被一點點困難嚇倒。我必須再做一遍。過了很久,一切都來到了我身邊。我終于懷上了一個棕色的孩子。
奶奶用鍋蒸我們包的糙米。78小時后,奶奶拿出糙米,對每個人說:“吃糙米吧!”我和爸爸媽媽出去吃了一頓美味的.糙米。我嘗了一口糙米,哇!棕色的種子很好吃!我馬上對奶奶說,"奶奶的糙米很好吃!"我的父母品嘗時也稱贊了我祖母的廚藝。我的祖母受到如此大的贊揚,以至于她說:“哪里,哪里!”
這時,我問父親:我們為什么吃糙米?爸爸說:這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奶奶接著說:屈原有愛國熱情,但他沒有辦法報效國家。后來,楚國的首都失去了保險。公元278年5月5日,屈原投河自盡而死。為了悼念屈原,人們把包好的糙米扔進河內,這樣魚吃完后就不會吃屈原的尸體了。奶奶一口氣說了很多話。
我說:哇!奶奶,你知道的太多了。
今天,我真的很開心。如果你問我為什么,我會說:今天我學到了知識和棕色的包,我當然高興!
端午節作文7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們這里的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吃粽子,吃咸蛋黃,喝雄黃酒,吃蛇肉……有一些地方還會進行劃龍舟比賽。
今天早晨,我起床以后,老媽就問我:“今天又是端午節了,你還要不要吃蛇肉啊?”“當然要吃!”我響亮地回答。“那我們現在就去菜市場買蛇肉去。”“好呀!快走吧!”于是,我就跟著老媽去菜市場了。
來到菜市場,我們沒有看到蛇肉。于是,老媽就帶我在里面走了一圈。好不容易我們才找到了一處賣蛇肉的地方。攤主問:“你們是不是買蛇肉啊?”我搶在老媽前說:“是的!”那個人就讓我們自己挑選。我看到那幾條蛇在籠子里面游來游去。它們還不時把頭抬起。我不禁有些心驚肉跳了。老媽卻不怕,指著一條中等大小的.蛇說:“就要這一條!”“好!”說著賣蛇的人捉起那條蛇。他用手捏住蛇的頭,用腳踩住蛇的尾,再用空著的手拿了一把刀,靈活地把蛇頭給宰了下來,然后立刻把蛇皮剝去。接著,他拿刀把雪白略帶粉紅色的蛇身切成一段一段的放在一只塑料袋里。老媽付了錢,接過裝著蛇肉的袋子就和我一起回家去了。
吃飯的時候,老媽把香氣四溢的紅燒蛇肉端上了桌子。我看到這盆蛇肉不禁胃口大開,還沒有等老媽把盆子放到桌子上,就拿起筷子夾了一塊蛇肉放進嘴里就吃了起來。爸爸看到我這樣迫不及待地吃蛇肉,也跟著夾起蛇肉吃了起來。老媽說:“看你們父子倆的饞樣……”我和父親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接著,老媽也跟著我們一起品嘗起來。這紅燒蛇肉的味道真是美極了。
端午節作文8
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如:元旦節、清明節、母親節、勞動節、端午節、兒童節等其他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因為我端午節過得最快樂。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爸爸說:“戰國時期有個愛國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屈原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便抱著石頭自投汨羅江自盡。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直行洞庭湖,終不見屈原尸體,老百姓為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尸體,家家戶戶包粽子,然后把粽子投入汨羅江,讓魚兒吃飽,這樣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尸體;端午節就這樣慢慢的傳下來。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帶彩帶線和掛香包等形式來紀念屈原。”爸爸說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快過來吖,包粽子咯!”媽媽喊道。我們連忙跑出去,我拿了兩片粽葉,學著媽媽那樣包,可包來包去一點都不像媽媽包的那樣,反而把糯米灑了一地。我氣地把粽葉丟在地上。媽媽說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來,首先要把粽葉繞成一個三角行的樣子,然后把糯米放進去。”我按照媽媽說是那樣做,包成第一個粽子我很高興的說我會包粽子了啊,后來連續包了好幾個。這時,媽媽邊說邊包地說:“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包好了粽子,我們就煮起來了。過了半個多鐘粽子也煮熟了,媽媽就拿給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粽子,不由也不膩。”幾分鐘過去了,一吊粽子被我們吃完了。
哇!今天過得真快,讓我明白了很多知識,也知道了許多民間風俗,讓我感到很開心很快樂地過完這個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9
唐代詩人文秀寫過這樣一首詩:結婚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是為紀念屈原而寫。相傳端午節也是因為屈原而流傳于世的。
包粽子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當時屈原投江,人們沒有找到他的尸體,怕魚兒會啃食他,就用飯做成團扔到河中,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的尸體了。包粽子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來到21世紀的今天,包粽子已經具有不可替代的紀念意義。粽子不僅味道香甜,做法也很有趣。粽子一般都是用粽葉把糯米包起來,然后用繩子綁起來。每次包粽子,奶奶領著我和姐姐都要在旁邊學著包,兩片粽葉,放上點糯米,裹成一個三角形,再用繩子牢牢綁住,一個粽子就包好啦。不過一開始學還是挺難的。粽子包好要上鍋蒸了。別看粽子個兒挺小的,可卻足足蒸上兩三個小時才能蒸熟蒸爛。不過,沒關系,“好飯不怕晚”嘛。
趁著鍋里蒸粽子,我們趕到河邊看賽龍舟。當時屈原投江后,人們劃著船在河里找他的尸體。就這樣,劃船慢慢地演變成了富有激情的賽龍舟,最后還突破了時間、地域的界限,走出了國門,成為了國際性賽事。賽龍舟還沒開始,河兩岸早已人山人海。河面上,三艘龍舟已經整裝待發,只聽見口哨一響,頓時,吶喊聲、加油聲、歡笑聲響成一片,好不熱鬧。
看完賽龍舟回到家中,粽子已經蒸好了。屋子里彌漫著粽香。忍不住拿一個,解開繩子,剝開粽葉,露出晶瑩透亮的糯米,冒著熱氣,咬一口,軟糯香甜的糯米和淡淡的粽葉香溢滿味蕾,讓人吃完一個,忍不住再吃一個。
每年的端午節,我不僅能吃到軟糯香甜的`粽子,還能看到精彩激烈的賽龍舟,別提多開心了。今年的端午節剛過去,我又期待著明年的端午節能快點到來,想象著又會發生些什么有趣的事……
端午節作文10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是端陽。"今天是端午節,你吃粽子了嗎?你們家門口插艾葉了嗎?這些可是我們中華民族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早上,天剛蒙蒙亮,我就和媽媽一起到市場去買東西。
市場上買東西的人數不勝數,原因很簡單,因為今天是端午節。我們首先經過一家賣粽子的小攤,只見一個個冒著香氣棕色的粽子堆的像一座座小山似的',買粽子的人里三層外三層把小攤子圍得水泄不通,大家你三個我五個買得熱火朝天。
突然,一陣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若有若無,那味道好像是某種植物發出的,我順著香味走過去,原來是艾葉發出的清香味。我問媽媽:"怎么有人賣這種東西?平常怎么見不著?"媽媽笑了笑回答我說:"端午節的風俗,把艾葉插在門上能避邪。"說著,媽媽掏出了一塊錢,買了一把艾葉。
剛走出沒見步,就聽到路旁的叫賣聲:"快來買香囊和花花繩。"我走過去一看,生意還真不錯,好多人圍在那里挑選。車上的東西可真多呀!掛滿了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香囊,有的是心形的,上面繡著"一生平安"幾個字,有的是袋子狀,上面繡著一個大大的"福"字,還有的是一個元寶形狀的上面寫著"恭喜發財"。"你看這個花花繩怎么樣?"只見媽媽取下一個紅繩。我心想:"我都這么大了,再戴這個有點太幼稚了。"于是,我對媽媽說:"讓我自己挑一下吧!"我挑了一會,選上了一個穿有桃核的紅色花花繩。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到這天,大家都會吃粽子、喝雄黃酒、插艾葉,賽龍舟。今天通過和媽媽一起去市場買東西,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這些民俗,也深深地喜歡上了這些節日。
端午節作文11
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到了這一天,大家用各種方式來紀念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十堰的端午節也有很多風俗,門旁插艾蒿、包粽子、煮雞蛋是最主要的風俗。
每到端午節早晨,家家戶戶的男人都要趁著露水到野外割一捆艾蒿,拿回來插在大門邊,即使城里的.人家也要買幾根放在門邊,進行避邪。傳說明朝末年農民起義軍頭領張獻忠入川,大肆燒殺搶掠,老百姓紛紛逃避。一天張獻忠看見一老太婆,背上背著一個大一點孩子,手上牽著一個小一點的孩子就覺得好奇怪,便上前問其原因,老太婆回答讓他吃了一驚:原來老太背上背的是別人的兒子,由于父母都被亂軍殺了,只剩下一個獨苗苗了。手上牽著的才是自己的孫子。
張獻忠大受感動:這老太婆實在善良了!在路邊順便扯了一把野草交給老太婆,叫她把這把草插在門邊,并傳令“凡是門邊插有此草的一律不殺”這把草就是艾蒿。
這老太婆又實在善良,看見自己不被騷擾,就告訴其他人門邊插了艾蒿就可以免死。因此大家都效仿,凡是門口插了艾蒿的都幸存下來了。
所以端午節門邊插艾蒿這個習俗就在川陜鄂三省交界處流傳下來。
現在,艾蒿的用處可多了,可以驅蚊、入藥……尤其是端午節這天采的艾蒿最有靈效。
端午節包粽子、煮雞蛋的習俗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雞蛋拋入江中。而現在十堰人端午節包粽子、煮雞蛋不光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還逐漸演變成端午節這天一家人團團園園過節日的象征。
千年的傳統延續至今,每一樣習俗都被傳承,端午節的味道也被記憶。
端午節作文12
很快,一年一度端午節又到了,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回憶。
大概是四歲時吧,那時候家鄉河還能劃船。當我遠遠地聽見鑼鼓震天、呼喊撼地時,好奇我便硬是拉家里婆婆出門看熱鬧去。作為保姆婆婆總是很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親人,她便拖我小手,顫顫巍巍地往長堤那邊走去。剛好,河上五彩繽紛龍舟正威嚴地列成一排,氣勢洶洶地準備捕捉那一聲令下。
發令槍響后,箭在弦上龍舟真如一條條迅猛如雷水龍,在水上飛竄。而船上那些“馭龍者”更是精神抖擻、斗志昂揚,特別是船兩頭正奮力擊鼓鼓手,劃舟人斗志似乎隨那一下一下如雷鼓聲而不斷激漲。
這一幕真讓少見世俗我看得如癡如醉,家鄉竟有如此激動人心場面!而婆婆在旁一直緊緊地攥我手,與藹地笑。繼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頭籌選手們。每條船上人都濕了,而在我這稚嫩眼中,冠軍不過是更加濕透了人們。
興高采烈我又挽婆婆手回到家中。午飯時間到了,婆婆端出兩只冒熱氣翠綠三角體,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大片葉子。婆婆微笑說,這些用荷葉包香米三角體就叫粽子,我還驚喜地發現米飯里面還有內涵豐富肉餡。它們都是婆婆從鄉下帶來,大家都會在劃龍舟時吃粽子。我似懂非懂地捧這噴荷香飯團,用力地咬下了一塊。望婆婆仁慈笑容,我只感到口中無比親切與溫馨。
婆婆在我上小學以后便回鄉下頤養天年了,但我們家還是經常在端午節去探望她時帶回幾只粽子,來重溫舊日快樂與節日喜悅。只是這幾年來給我帶來是遺憾,端午節被韓國人注冊了,家鄉河臟得不能再劃龍舟了,婆婆壽終正寢了。然而,端午節被外國人注冊了,我們還能吃粽子;這條臟河總有變清那一天,我們還能在水上劃龍舟;但最讓我傷感是,我永遠不能再牽婆婆手在長堤看比賽了。
我愛家鄉端午節,但我更懷念是那永遠不再回來童年與婆婆。端午雜思,思憶至此,足矣。
端午節作文1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今天我參加了宋卓侖和徐子豪昊組織的“吉祥端午體驗民俗”親子社團活動。
早上起床后,爸爸給我準備了艾蒿水讓我洗臉,爸爸說:“端午節這天,用艾蒿水洗臉和身體能去除疾病。”我突然想起,我以前的蕁麻疹就是用艾蒿水泡好的。洗完臉,我和爸爸就出門了,我們步行五分鐘就到了活動地點。
同學們都到齊后,盧老師說:“同學們,我先來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知道為什么在端午節這天用艾蒿水洗臉和身體嗎?”王梓明名說:“能去寒。”李佳月說:“能去疾病。”盧老師說:“對了,能去除疾病。另外,在手腕和腳踝上系五彩繩也能去病去邪,在端午節過后的第一場雨,把繩子剪掉扔進水里,所有的'病痛和災難都會隨之而去。按照端午節的習俗,除了用艾蒿水洗臉和身體、系五彩繩之外,還要吃美味的粽子。下面讓王若菲姥姥教我們包粽子吧!”
王若飛姥姥說:“下面我來教大家包粽子。首先把棕葉對折,卷成漏斗形,放一些米進去,等米離邊沿大約一厘米時,放一顆大棗,用米填平,再灑點水,以防米松散,最后用葉尖把口包好,用細繩捆好打結粽子就包好了,可以準備放鍋里蒸了。”王若菲姥姥講完后,我們就開始自己包粽子了。
同學們都包得很認真,可是我包粽子包到把一顆大棗放里,用米填平灑點水就不知道該怎么包了,后來我請求王藝博媽媽幫我把粽子包好了,我學會了,等我包第二個粽子的時候,很快就包好了。
今年,我過了一個不一樣的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還能吃到自己包的粽子,我很開心。
端午節作文14
我國有許多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但最令我難忘是今年端午節。
那天,田老師帶來了一袋熱乎乎粽子,它們系著白色腰帶,穿著綠色襯衫,笑盈盈地躺口袋里,好似對我說:“快來吃我呀。那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我肚子已經唱歌了,我趴桌子上呆呆望著那香噴噴棕肉,恨不得上去咬幾口。
田老師似乎猜出了我們心思,笑呵呵地說:“小饞貓們,想吃了吧,快點排隊上來嘗嘗吧。”“萬歲!”同學們高興地手舞足蹈。田老師慢慢地脫下粽子衣服,露出了雪白雪白糯米團,糯米上還鑲嵌著幾顆紅寶石呢。不一會兒,終于輪到我了,我蹦蹦跳跳地走上講臺,拿起一根牙簽,輕輕地刺下一團糯米,蘸了一點白糖,高興地歡蹦亂跳。回到座位上,我有點嘴饞了,一下子就把它喂嘴里,太甜了。最后,舔一舔嘴邊白糖,實是人間美味!以前我不喜歡吃粽子,今天為何改變了這種想法。彭議瑩也上去刺了一小團,大搖大擺地走下講臺,來到我座位上,得意地給我聞聞那美味粽子。我用可憐眼神盯著她(意思是給我嘗點)她瞪了我一眼(意思是我還沒嘗嘗鮮呢)于是,她大口吃下了粽子,直喊好吃。我最后一絲希望也破滅了。
大家眼巴巴地望著田老師手里剩下最后幾個粽子,田老師笑瞇瞇地說:“誰還沒吃粽子呀。”大家都舉起手說:“我,我,我。”還沒等老師下令,大家就一窩蜂似涌上講臺,擠得田老師不知如何是好,就連真正沒吃到粽子那名男同學也被我們遠遠地擠后面去了。大家刺啊刺啊,我一看,時機終于到了,剛剛把手往里面一伸,哎呀!一下子就被別人牙簽刺到了,我急得似熱鍋上螞蟻。只剩下最后一個粽子了,大家擠得更兇了,一個個粽子被我們刺得四分五裂,田老師手忙腳亂,應接不暇。就我失望時候,田老師突然轉過身往我嘴里塞了一團粽子,我又歡又喜,捂著嘴高興地回到座位上,心里有說不出甜。粽子發完了,有些同學失望地回到座位,有同學則很高興,大概搶了不少粽子吧。
這個開心端午節真令我難忘。
端午節作文15
端午節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劃著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后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么“秘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愛吃粽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氣氛!
【端午節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作文(精選)07-10
【精選】端午節作文07-09
端午節作文(精選)07-09
(精選)端午節作文07-09
端午節的作文08-28
端午節作文【精選】07-17
端午節的作文08-16
端午節作文12-09
(精)端午節作文07-11
(精品)端午節作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