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珍惜每一粒糧食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珍惜每一粒糧食作文1
記得我們學過一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我們吃的每一口糧食都是雨水和汗水澆灌的,從小父母和老師就教育我們要珍惜每一粒糧食,農民伯伯太辛苦了!
珍惜糧食,是敬畏自然的表現。面對大自然,中國人心中就有一種敬畏感和親切感,視天地為衣食父母,這是一種極高的生存智慧。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如果不能居安思危,難免會有后顧之憂。惟有豐年不忘饑饉,珍惜每一粒糧食,方可有備無患,心中不慌。
珍惜糧食,是尊重勞動的體現。人種糧,糧養人。一粒種子,經過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變成口糧。任何一個環節都要付出心血和汗水。“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就是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的真實寫照。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勞,讓中國人“糧滿倉”;節儉,讓中國人“食有余”。珍惜糧食,就是體恤人力、尊重勞動。
珍惜糧食,是良好家風的體現。勤儉節約,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常常把餐桌當作教育子女、傳承家風的課堂,一粥一飯就是最好的教材。父母的言傳身教讓我們的'心里慢慢升起對食物的敬畏之心,從而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良好家風代代相傳,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民以食為天,食物是用來維持生命和享受生活的,不是用來浪費和炫耀的。同學們,請節約每一粒糧食!
珍惜每一粒糧食作文2
我在牙牙學語時就會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長大后懂了它的意思,進一步明白了谷物糧食的珍貴。
那你知道什么是谷物嗎?谷物包括稻米、小麥、玉米及其他雜糧,比如小米、黑米、蕎麥、燕麥、薏仁米、高粱等。谷物的營養可豐富了。谷物通過加工可以成為主食,它主要給人類提供50%-80%的熱能、40%-70%的蛋白質、60%以上的維生素B1。谷物是中國人的傳統食物,幾千年來一直是老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在我國的膳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當做傳統的主食。比如我們吃到的米飯,經過了一道道的程序,但有時大家卻不懂得珍惜。要知道,在米的背后,藏著多少人的汗水啊!
我們再來回憶一下谷物的由來吧。春天,微風吹拂著那片綠色的海洋。在這片海洋中,有許多人在忙碌地干著農活,有的在耕田,有的在挑秧苗……你瞧,那邊的農民伯伯頂著烈日在耕地。這邊的農民伯伯俯下身子在插秧。火似的'陽光照射在每個農民的后背上,汗珠濕透了他們每一個人的衣服,每個農民從田里走出來,都是一身污泥一身臭汗,但他們是喜悅的,自己播下希望的種子,用自己的雙手來灌溉,在秋天分享收獲的果實。
回想一下,農民們用汗水收獲的糧食,如果我們白白浪費了是不是太不應該了?從現在開始,讓我們珍惜每一粒來之不易的糧食吧!
珍惜每一粒糧食作文3
你們見過學校里浪費糧食的現象嗎?——有的人愛吃的就吃的精光,不愛吃的就找著法子倒掉,有的知道自己不能吃那么多,還故意盛許多。
學校里是這樣的,那社會上呢?有很多人為了排場,面子,覺得點少了,摳門,點多了打包又沒面子,所以婚宴,宴席上,就有了浪費。甚至有些直播里的“大胃王”點了許多,卻為了紅,明明吃不了,還買來盡腦汁倒了,用各種花樣。
可你們知道么?
我國貧困山區一些孩子,學校中午只能自己帶點米飯、饅頭,都是用垃圾袋裝,有的甚至連午飯都是吃不上的。而且,有的小朋友只能在街頭吃著白面條,里面除了面,什么也沒有。
國外的.一些地方也有這些情況,比如海地,雖然是“海國”但因為大多全是高原,基本沒有平原,糧食什么匱乏,許多人一生中一粒米都沒見過,就別說吃了,海地十分貧窮,只有極少部分家庭可以買得起十分昂貴的大米,海地的多數老百姓,都是把高原的土過濾,再烘干,食用,也不知道對身體是有害。
還有非洲的救濟區,一個小男孩的手只有一個小橘子那么粗,手掌連你的一半也沒有,手只有一只鉛筆粗細的手指,因為極度饑餓暈倒了。當地的孩子們只能在外面要飯。
古語說:一飯一粥,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
【珍惜每一粒糧食作文】相關文章:
珍惜糧食的作文08-22
珍惜糧食作文03-18
關于珍惜糧食的作文02-21
[合集]珍惜糧食的作文08-23
珍惜糧食作文20篇01-16
珍惜糧食作文15篇【熱】10-17
珍惜糧食作文常用15篇08-03
珍惜糧食宣傳語10-30
珍惜每一滴水作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