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化大禮堂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化大禮堂作文1
今天我很榮幸的參加了這場活動,地點是湖頭文化大禮堂。我們三十多號人,從學校出發,前往禮堂。大家聽說有電視臺會來采訪,都既激動又緊張。
到了禮堂內,我們按秩序坐好,那天天氣很熱,太陽大,陽光烈。因為禮堂內沒有空調,所以每個人都汗流浹背,老師也不例外,個個抱怨著:“好熱啊!”
老師開始演講了,我們都聽得很入迷,那位老師講了很多我們爺爺奶奶這輩的生活用具,那些都是用木頭和樹枝做成的。有飯蒸,那個飯蒸不等同于我們現在的電飯煲,先是燒沸一鍋水,將它放在飯蒸底下,用蒸汽來燒飯的,燒出的飯又香又不黏口。還有魚簍,魚簍是用來框魚的,很是方便。還有一個可能是現在的孩子都會用到的東西,就是烘籠子。一個竹制品,如籠狀的',孩子可以坐在里面,冬天的時候,還可以放個火盆在下面,暖烘烘的。老師講到,還可以放張凳子在里面。演講完了,老師說我們可以在里面看看。里面還有書法室,我們在里面看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寫書法,我們聽老人說,他已經練書法很久了,有四十年了。我們到了另一個房間,里面清一色的木頭色,還有以前用的馬桶、擔子、木桶,各種各樣的東西讓我們看得眼花繚亂。
今天真是一場奇妙之旅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來這里真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文化大禮堂作文2
在一個炎熱而快樂的暑假,我校與柳湖小學的師生在乾西鄉湖頭村大禮堂一起開展“校村結對雙堂雙進”的實踐教育活動。我們在張大伯的帶領下來到湖頭村的文化大禮堂進行參觀。
首先我們走進了農作具紀念館,那里有舊年代用棕片縫制的雨衣蓑笠,扇稻谷的'風車,灌溉農田的水渠,耕地的耙和犁,捕魚的魚簍等農耕文化用品。我對風車很好奇,不知道是怎么扇稻谷的。爸爸對我說:“先把稻谷倒進去,然后慢慢搖這個把手,輕的稻谷飄走,重的稻谷垂直落下從下面的出口滑落到竹筐里。”我點了點頭。旁邊還有:馬桶、梳妝盒、飯蒸、陶罐……看著這些不再使用的用具用品,我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法屋。屋內掛滿了書法和水墨畫,這些都是村民書寫和繪畫的。我們還親眼目睹一位老前輩寫的書法,他的字筆力勁挺、龍飛鳳舞,真是酣暢瀟灑。寫的是“畢竟西湖六月中”,我們都拍手叫好。還有墻上的孔雀牡丹圖、荷葉圖、梅花圖等,都是畫得惟妙惟肖、清新淡雅!讓我看到村民對文化藝術的熱愛和流傳。
我們還來到了青少年圖書館、詩詞屋。詩詞屋里面擺放著游客參觀后寫下的詩詞,真是優美!張大伯說他們村還要建設兩堂七廊,傳播文明!
張大伯最后給我們介紹了他們村五水共治后的成果。就在禮堂后面有一個湖,以前里面有三潭映月,所以叫“小西湖”。聽張大伯說以前是垃圾渠,水是臭臭的,是劣五類水。經過治理成了干凈的“小西湖”,水也變成了三類水。湖邊還有三棵自然生長的參天大樹,已有二百多年了,呈現出一幅美麗的風景!
雖然短短的一個半小時就結束了這次活動,卻讓我學到了知識,開拓了視野,見識了傳統文化藝術,欣賞到了鄉村的美麗!意識到保護環境是多么的重要!
文化大禮堂作文3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由各班老師選出的少先隊員們,準備去了解湖頭文化大禮堂。到了目的地,選好位置坐下,那些課桌是專門讓聽課的人做的,讓人頓時覺得自己來到這里很光榮。
演講開始了,一位老伯走上講臺,看起來很有文化的樣子。我們馬上端正姿態做好準備工作。老伯開始演講,我們聽得津津有味。從老伯口中我們了解到,他姓張,他說話幽默風趣,給我們留下了好映像。
他向我們介紹了以前人們的一些常用工具,如鹽罐、魚籠,飯蒸……等。我們了解到了以前人民的智慧。
張伯伯讓我們去自由參觀。我們走向一間小屋子,發現地上墻上都是毛筆字,和毛筆畫。簡直就是一位書法家的悠閑勝地。再看看邊上的`一幅幅畫,有一幅畫中的孔雀畫得栩栩如生,正對著天空,張開她那美麗動人的羽毛。
再走進另一間屋子,你會發現屋子里都是以前人們生活的生活用品,上面還有一些已褪色的油漆。與現在的生活用品完全不一,讓人感覺奇妙。
出了這間小屋,就是一條小道,小道很狹窄,墻上貼著許多農村生活的照片。其中有一幅,一位小女孩正搶著紅包。從照片旁邊的介紹,我了解到,這些照片都是拍攝獲獎的照片,我欣賞著每一張照片。
這時我們將離開這充滿文化的圣地。相信這些文化一定會讓我們更有成就。
文化大禮堂作文4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邁著輕快的步伐,跟著大隊部來到了湖頭文化大禮堂參觀。
我們跟著老師走進了一個大廳,大廳里坐著幾個叔叔阿姨,我們要給叔叔阿姨們戴紅領巾,我心里緊張極了,暗暗祈禱著可別出什么差子,還好,戴紅領巾的活動圓滿完成了。接著一個叔叔走上來給我們講課,講以前的人們用的農耕工具:有飯籃、鐵耙、小兒站桶……他還給我們介紹了各個工具的用處,比如,飯籃是裝剩飯的;鐵耙有平地碎土、耙土、耙草、平整菜園等作用;小兒站桶是用來讓孩子不會亂跑的,因為那時候生產隊很忙,人們都沒有時間來照看自己的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給這個“保姆”。聽了這個叔叔的課,知道了現在生活的來之不易。
接著,我又來到了一個專門寫毛筆字的房間。房間里掛滿了書畫作品,連地上也不放過,紙上寫的字都是入木三分、力透紙背,這真是一個書法的`海洋。
寫毛筆字的爺爺邀請大家來試一試,寫寫看。我拿起筆,深呼一口氣,在心里對自己說:“沒事的,別緊張”我把紙鋪開,認認真真地一筆一畫些了起來。寫第一個字時,我手一歪,把橫寫細了,不過,接下來,我找到了自己的狀態,慢慢的寫得好起來了。那個爺爺還說我寫得不錯呢,我心里真比吃了蜜還甜。
今天的活動真有趣呀!既學到了知識,還展示了自己,真是令人難忘!
文化大禮堂作文5
文化,這個概念很廣泛,卻至今沒有找到該如何解釋這個詞語。而今天,我乾西小學30余位學子們,有幸來到湖頭文化大禮堂的展覽館,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湖頭文化大禮堂展覽館主要分為4個展區:書畫區、民俗區、書籍區和詩詞區。
我先來到了書畫區,那兒滿墻都是書畫作品。瞧!那一幅草書,氣勢雄壯,如龍飛、似鳳舞!看!那一幅行書,筆走龍蛇,既雄健,又灑脫!瞧!這一幅楷書,入木三分,筆力強勁!幾位會書法的同學蠢蠢欲動,他們準備好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就開始大顯身手。他挺直身板,手執蘸了墨的毛筆,架勢十足。只見他凝神定氣,宣紙上的墨字一氣呵成,一筆一劃都見其功力,遒勁有力。不一會兒,一幅行書作品就寫好了,大家看到了都是稱贊連連。
民俗區是有不少我們父母輩,爺爺奶奶輩那時用的老物件。在張路前伯伯風趣幽默的介紹下,大家仿佛身臨其境一般。書籍區里的書琳瑯滿目,讓人應接不暇。這些書籍大多比較老舊,卻依舊深深地吸引著我們去閱讀。而詩詞區中都是我們乾西湖頭人自己寫的詩詞。從這些詩詞中,我讀出了湖頭的.文采飛揚。
今天,在湖頭文化大禮堂展覽館的參觀讓我更加了解了民俗文化,了解了那一代的智慧與艱苦。
校村結隊,雙堂雙進!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吧!
文化大禮堂作文6
今天是個值得慶祝的日子,因為,我和其他同學會一同前往湖頭村的文化大禮堂,這為我的暑假又添上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早上8點,我們跟著帶隊老師來到了湖頭大操場邊上的大樓里。想不到,小小的房間里竟然裝載著湖頭歷史淵久的文化!村長給我們講了許多關于歷史的事跡,我們聽得目不轉睛、出神入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長輩們用過的東西了,有鹽罐、魚簍、小兒站桶、扁擔、扁柱、飯籃……鹽罐用來裝鹽,魚簍用來抓魚,小兒站桶用來放小孩,扁擔用來挑東西。這些祖輩們留下的東西,又使我們想起了以前的艱苦生活……
村長講完以后,我們又去參觀了文物館、書法館、詩歌館和圖書館。文物館里都是以前祖輩們留下的東西,有風車、蓑衣、龍頭還有以前的書和雜志。書法館是專門寫書法的,里面還有個爺爺正在寫書法,他下筆鏗鏘有力,寫出來的字不亞于書法家。我們的小小書法家——陳若欣也上去大膽的試一試,爺爺不斷糾正了她的缺點,看來她的書法又增進了一步。詩歌館是一個創造詩歌的'圣地,里面有許多村民、委員創造的詩歌,有湖頭西湖、游湖頭、西湖……每一句都讓人陶醉,流連忘返。接下來是圖書館,里面全是關于抗戰、古代文學、歷代偉人的書——果然是老人家愛看的類型。
參觀完后,我們就排著整齊的隊伍下樓了,老師叫我們站在文化大禮堂前面排好隊伍,拍了個集體照作為這次旅行的紀念。接著就可以回家了,家長們都陸續來接自己的孩子,我也自己走回了家。
這次旅行我一定會記在心中滴!
【文化大禮堂作文】相關文章:
文化傳承作文03-16
酒文化的作文05-10
關于文化的作文05-24
文化之旅作文06-06
文化的表里作文06-04
傳承文化作文04-07
茶文化作文03-19
校園的文化作文03-14
傳統文化的作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