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作文>家鄉的風俗作文
家鄉的風俗作文
更新時間:2023-10-13 17:03:55
  • 相關推薦
家鄉的風俗作文15篇(薦)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風俗作文1

  我生于浙江一座不大不小的城中,與著名的橫店影視基地相鄰。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這兒有山有水風景秀麗,民風淳樸。

  小時最向往的便是每年春節回家過年感受家鄉的那些風俗。

  每年正月初八是我們那兒上山登高祈福的好日子。初七晚上我們就要沐浴更衣,初八凌晨早早起床。梳洗完畢,出發前我們還要沐一次“火浴”(用稻草把點上火,一家人圍著火堆一邊抖抖衣服一邊轉,而后用雙手捧著煙氣在面前做幾個洗臉的動作)以示對佛祖神靈的崇敬。然后驅車趕往四五十公里以外的方巖祭拜天神。

  這習俗與日本神社祭拜大同小異。天色未明,方巖山上卻是燈火輝煌。我們耗費三四個小時一一祭拜完所有神壇后,趁著剛放明的天空回到家中。子孫們一一跪在祖宗像前,由最年長的長輩撒下硬幣,老輩人說搶到的硬幣越多,這一年就越順利。中午我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午休,這一覺我們常常睡到傍晚時分才昏昏沉沉的起來。

  夜深了,但城中厚重的`聲音未沉。廣場上社戲才剛剛開始。爺爺和姥爺輩的人紛紛前往觀看。臺上的演員賣力的唱著、演著,臺下傳來陣陣喝彩聲。這段時間也成為了小孩們的天堂,不用受父母管束,吃喝玩樂,隨心所欲,一年中這種時間對于我們極其難得。

  家鄉的風俗承載著我許多兒時的歡樂和回憶,而現在幾乎所有的時間都被學習、游戲……占據了,日子過的平平淡淡,兒時的快樂于我們也漸行漸遠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2

  俗話說得好:“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傳統節日,大江南北,各具特色。我的家鄉在南京,說起風俗,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家鄉的元宵節。

  過南京的元宵節,我們有賞花燈、猜燈謎、做元宵、吃元宵的習慣。今年元宵節,我就去飯店吃了元宵。

  傍晚,我隨爸爸媽媽來到了老門東門口的.的一家名為“東園”的餐廳。在店內點完所有的菜后,服務員竟為我們仨每人準備了一碗湯圓,我好不高興,已經不能平靜了,我雙手猛地端起碗,狠狠地吸了一口那碗中元宵中新鮮而又芳香的氣味,我那股子了近哦,真不知該如何形容!我又用勺子舀起一個湯圓,那一小小塊糯米團的味道,漸漸地在我的嘴中散開,這糯米,不想其他糯米那么的甜膩,味道也沒有那么濃厚,只有一股清新而似乎是樸實的味道,這才是糯米真正的味道!在這其中還夾雜著一些銀耳湯,帶著一絲絲的甜勁,這配上糯米的味道,真是絕配!我隨即又把一整個湯圓都吃進嘴中,這種感覺好幸福!湯圓中的芝麻如同流沙般流進我的嘴巴,這芝麻糊好似一把我的味蕾完全激活了。隨后我一股勁兒把剩下的兩個湯圓一齊吃到嘴里去,頓時,我肚中好似迎來了熱流,升起了太陽,燃起了熊熊烈火,我的肚子充滿了活力。

  吃完飯后,我們非常滿意的走了,我甚至到了睡覺的時候還活躍著甜膩的味道。

  元宵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個節日,我們要把它的風俗好好傳承下去,即使不做,也要記得。

家鄉的風俗作文3

  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我的家鄉也有自己的風俗。

  在我的家鄉過年時,家家都去到很遠的地方買年貨,準備吃的、用的、穿的,大家都很忙碌。

  到了臘月二十八時,開始大掃除。我們把家都清理個遍,將灰塵垃圾全部掃出家,然后擺上食物,等待除夕來臨。

  到了除夕,每家都做年菜。不管到哪里,總能聞到食物的香味,這天還要貼對聯,貼年畫,穿上新衣,把自己弄得煥然一新,等待元宵。

  過了初一到了元宵又一個高潮。元宵這天非常熱鬧,這一天我們都去親戚家,朋友家拜年,在親戚面前,嘴里一聲聲的,新年快樂,恭喜發財,親戚也總會拿出大紅包給我們,我收紅包時總會不好意思的拒絕,再收下紅包,這樣才算禮貌吧,元宵這天我還總是會買很多炮,回到家里放,我先拿出“摔炮”一個一個扔出來,可摔炮的聲音比較小,而且才一個,這樣扔太慢了,還是一包一起扔才刺激,接著我再拿出“風火輪”點燃,立馬往地上扔,風火輪就像陀螺一樣,在地上轉四周,還散發著火花,還有最重要的“天女散花”放在地上,點燃,它就會像噴泉一樣,不過噴出的`是火花。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習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4

  “春節”是一年中最歡快的節日,也是人們最愜意地時候,然而在這個節日中,它有許許多多的風俗。

  給“壓歲錢”就是其中之一。傳說,人間有一個野獸,叫做“歲”,每到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就跑出來作怪,專門來吃小孩子,鬧得人心惶惶。后來有一戶人家的孩子,睡覺的時候將長輩給的錢放在枕頭底下。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可怕的野獸“歲”跑出來了,正巧跑到那戶人家里,看到那細皮嫩肉的孩子,頓時口水直流,邪惡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候,枕頭底下的錢發出了閃閃的金光。“歲”像觸電了一樣,“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們知道了制服歲的辦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后來給“壓歲錢”不只是為了趕跑可怕的“歲”,更是長輩對晚輩美好的祝福。

  除了給“壓歲錢”,在春節中還有人人重視的.團圓飯。團圓飯不同于平常的飯菜,除了菜品很豐富之外,還有象征意義。例如:魚象征著“年年有余”,年糕象征著“步步高升”,芋頭和腐竹象征著“富裕”,這些共同表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美好祝愿。吃團圓飯時,每一個親人都要到場,缺一不可。長輩們還要一一敬酒,晚輩們也應一一回敬,表示著長輩對晚輩的殷切期望以及晚輩對長輩的尊敬。

  我喜歡春節,因為它不僅讓我知道了許許多多不同的風俗,更讓遠在四方的親戚朋友都聚集了,讓彼此間的血脈親情更加濃厚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5

  我的故鄉是鄂東地區的一個小縣城,這里沒有大城市的繁華,卻有著豐富的地方特產,特別是我們當地的武穴酥糖。每到春節的時候,人們都會提著酥糖去親戚家拜年。

  提起武穴酥糖,還有一個美麗的民間傳說呢!相傳明朝萬歷年間,武穴有一位姓董的孝子與母親相依為命。有一年秋天,母親突發風寒,臥病在床。因為家里貧窮,無錢治病抓藥,這位孝子很著急,一心想著緩解母親的病情。情急之下,他把自家田里種的芝麻炒熟后,碾成粉末狀,然后搖落院中新鮮的桂花,用甘蔗糖水浸漬,與芝麻末混拌,最后讓母親吃下去。沒想到奇跡出現了,母親吃了幾天后,居然康復了。這位姓董的.孝子將這一良方傳給了身邊的人,經歷代糕點名師不斷改進,后定名為“酥糖”。這個美麗的傳說伴隨著武穴酥糖流傳下來,膾炙人口,家喻戶曉。

  最初也許是動人的故事打動了我,但后來對它產生深厚的感情是因為它的味道香甜。年關將近,親戚之間相互串門,便會帶上一盒“武穴酥糖”當作禮物,這是我的故鄉特有的風俗。客人走之后,我們小孩便會迫不及待地拆開包裝盒,從中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封酥糖,還未來得及輕輕地咬上一口,濃濃的香氣便彌漫開來。合上牙齒,酥糖的甜味便在舌尖回蕩。松脆卻不粘牙齒,細碎的芝麻末散落在唇齒間,酥酥麻麻的感覺妙不可言。吃完一封后,喝上一杯菊花茶,別提多愜意、多舒適了。

  今天,武穴酥糖名揚四方,我想不僅與它的味道有關,還與它背后的美好民間傳說有關,與它寄托著行孝和感恩的美好愿望有關。

家鄉的風俗作文6

  我們家鄉的民俗風情可多了,有“走大王”、“舞火撈”、“燒大炮”等等。在我的親眼所見中,“燒大炮”是一件最讓我難忘、最可喜可賀的事。

  在天堂墟這一帶地方燒大炮的時間是:農歷正月十三。這一天,各村莊及墟鎮街道可熱鬧了。這一風俗盛事在蓮塘村和朱所村尤為特別隆重。

  我們小孩子終于盼到了這一天。

  燒大炮活動開始啦!有人把燈籠掛起來了,那火點在燈籠中閃爍著,仿佛在跟現場的人們說:燒大炮正式開始。

  人們把現場圍成一個大圈。村長把炮竹在禾地的中間,手執著火種,點燃了炮竹。頓時,四、五個小炮從炮筒里射出來 ,并飛快地升到了高空,又慢慢地從天而降……

  “轟隆!”一聲炮響,別緊張,現在這枚花炮才是主要的。圍在現場的'人立即爭先恐后跟著花炮,只要撿到了花炮,就會有利是領的喲。當然,花炮也不是只有一個,還有很多在后邊爭著要上場呢。

  燒完大炮后,會有舞獅來助興,還有八音為人們演奏,還有趣味濃郁的曲藝表演來獻給人們欣賞……總之,節目繁多,熱鬧非凡,令人們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家鄉的燒大炮活動雖然規模不大,但人們已經是喜悅滿懷,精神抖擻。這項民間風俗同時會帶給大家美好的祝福,人們祈禱村子平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事事順利。

家鄉的風俗作文7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人們極為重視的節日之一,它代表著團圓、幸福、平安。人們在春節這一天會有許多的講究,這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

  我的家鄉在春節里也有著許許多多風俗習慣,下面就由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我的家鄉在春節里的主要風俗吧。

  吃餃子。在除夕晚上吃餃子是指“更年交子”或是指來年交好運。而在大年初一(春節)的早晨吃餃子是指一年交好運的意思。吃餃子更多是為了一家團圓,不光是吃的.時候團聚在一起,還有做餃子的時候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思念。做餃子時,一家人開開心心;吃餃子時,一家人快快樂樂。

  拜年。春節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活動,去親朋好友、鄰居家里向他們祝賀新春,舊時指拜年。拜年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拜年一般是從家中開始的,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先向長輩拜年,長輩受拜后就把先前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發給晚輩,等諸如此類的事情做完之后,大人們就開始去給親朋好友、鄰居們拜年了。

  這就是我家鄉在春節里的主要風俗了,不知你們家鄉在春節時的風俗習慣是否和我的相同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8

  到了除夕,家家戶戶都熱鬧的不得了,老人們在家剪窗花、貼春聯,大人們都在做團圓飯,包餃子;小孩子們則穿著新衣服在外面放鞭炮,到處都呈現著過年的氣息。

  除夕這天,沒有人會睡懶覺,因為這一天會有好多事兒干呢。一大早,家家戶戶都拉開窗簾忙碌起來。

  小孩子們卻沒有那么忙,雖然也會早起,但只是為了出門一起和小伙伴們放鞭炮,按照家鄉的老風俗,每個人都要放一放鞭炮,說可以趕跑心中的年獸,讓自己在新的一年沒有心理負擔,這些還是我從爸爸口中得知的呢。

  到了晚上,小孩子們從外面回來,老人們也已經把春聯和窗花貼好,都坐在飯桌旁等著吃團圓飯。沒過一會兒,香噴噴的團圓飯被端了上來,隨之而來的還有一盤一盤的餃子,小孩子們都流出了口水,想咽也咽不回去。

  不知是誰打開電視機。春晚的節目映入眼簾,小孩子們和老人們喝著果汁兒,大人們喝著酒,大家都在談論著一年的光景,到處都是喜氣洋洋的'年味兒,充滿了家的每個角落。

  吃過團圓飯,便到了除夕夜的最后一個環節——賞煙花。12點的鐘聲一響,人們不約而同地走出家門。買了煙花的放煙花,沒買煙花的人賞煙花。天空掛滿了五彩繽紛的煙花,煙花形狀各異,漂亮極了。

  除夕夜就在這美麗的煙花中完美謝幕。家鄉的除夕夜雖然平凡,但它點燃了人們心中對新一年的向往。

家鄉的風俗作文9

  春節,是中國人最期盼的一個節日。春節有各種各樣的習俗:拜年、領紅包、貼窗花、寫對聯、放爆竹等。我的家鄉也有一個特別的習俗——大掃除。

  每逢春節前幾日,我們家必定要大掃除,打掃的項目也是很復雜的。

  首先,擦窗戶。拿一塊抹布,再打一盆水,水里先加一點洗潔精,讓抹布浸滿水后開始擦玻璃。擦完第一遍,把盆里的水倒掉,再加上清水進行第二次擦拭,擦玻璃還是很簡單的.。

  其次,掃地與拖地。掃地也是非常簡單的,拿著掃把把地上的所有臟東西清理干凈即可。掃完地后拿著沾滿水的拖把,再把地上拖一下,晾干后的地板就如同新的一樣。

  接著,洗窗簾。洗窗簾就有些麻煩了,要先把窗簾從固定框架上拆下來,把上面的勾子全部摘下來,接著將它清洗干凈,等待晾干,最后還要將那些鉤子全部掛上去,將窗簾再次固定到框架上,這樣才算完成。

  下一步,收屋子。收屋子就是把桌子上的各種東西、床上的各種東西全部都擺放、折疊得整整齊齊,讓屋子煥然一新。

  一個美好無比的春節即將到來!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夜,靜得可怕,大多數人因抗拒不了疲倦而睡著了,只有少數人堅持守歲。而我躺著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總覺得缺點兒年味。往年的過年是多么熱鬧。而今,想體驗放鞭炮的日子,只有回憶了。

  想起以前,大人放煙花,小孩玩鞭炮,那叫一個不亦樂乎。年前,大人們就會大手大腳地買許多煙花爆竹儲備家中……除夕這一天,大人們忙完了簡單的祭祖儀式后,便點燃的香點燃那根綠線,只聽“嗞嗞嗞”的聲響,后來便聽到了那美妙的.聲響“噓——啪——”。仰望天空,煙花在空中綻放開來,像極了一朵朵美妙的大花,紅的、黃的、紫的、綠的,顏色一個比一個光鮮亮麗。不光我們家燃放,家家都在燃放。鞭炮聲此起彼落,煙花綻滿天際,把漆黑的夜晚映照得如同白晝……

  小孩子們也不閑著,悄悄拿著大人給的紅包,來會奔忙于超市,小商店。不為別的,只為買摔炮玩。有的膽子大一點,買聲音較響的“大紅鷹”玩,還有的索性學著大人樣,買大火炮。

  而我最喜歡的便是“大紅鷹”了,從中拿出一根,在盒子邊紅線的地方一劃,便會發出“嗞嗞”的響聲,冒出點點白煙,接著立馬扔出去,讓它在空中爆炸;也可以將它擺成一條龍的形狀。點燃“龍頭”,然后看著“大紅鷹”從“龍頭”炸到“龍尾”,看起來就是“火龍”,很是壯觀。還可以把點燃的鞭炮扔在水里,在水中炸開,炸的水面上層層漣漪……

  而現在,街上冷冷清清,沒有一點鞭炮渣,聞不到濃濃的火硝味,讓人感覺缺少了年味。我懷念以前的時光,但為了環保,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就成了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的一習俗也只能藏在我的記憶深處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我的家鄉是河南鶴壁,鶴壁是個山清水秀,民風淳樸的城市。春節鶴壁有很多習俗,如逛廟會,貼春聯,我最喜歡的是初一的餃子。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吃餃子也是中國人在春節時特有的`民俗傳統。因為取“更歲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餃子起源于張仲景的時代,“餃子”又名“交子”或“嬌耳”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有時,人們還會把錢包到餃子里,誰吃到包著錢的餃子,就預示新一年他會好運連連。

  每到這一天,我都會和家人一起圍在桌旁,端上一盤盤香噴噴的餃子,開開心心得吃著團圓飯,記得有一次初一早晨,我正吃著餃子,突然,我感覺嘴里好像有一個硬硬的東西,吐出來一看,是一個硬幣!弟弟看我已經吃了一個硬幣,就也要吃到有硬幣的餃子。弟弟在餃子碗里翻來翻去,終于找到了一個比較大的餃子,連忙放在嘴里,生怕別人給他搶了。可是,弟弟那個餃子里沒有硬幣,媽媽吃到了一個。就剩下一個有硬幣的餃子了,弟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姥姥看到弟弟急得滿頭大汗,就特意給他找到了那個看著象有硬幣的餃子,對他說:“這個餃子大,你試試。”弟弟接過餃子,吃了下去,他突然大叫一聲:“啊,我吃到有硬幣的餃子了!”我們全家開心地吃著美味的餃子。

  這樣富有抽獎意味的民俗能帶給我和弟弟不一樣的樂趣。

  我喜歡家鄉的習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家鄉的春節按家鄉的風俗習慣:“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去宰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早上拱拱手。”從農歷的十二月二十日以后家家都忙著過春節。雖然天氣寒冷,但是大家仍冒著嚴寒忙著打掃衛生,希望掃去一年的穢氣。遠在天涯海角工作的`親人,也陸續趕回家和家人團渡新春佳節。

  農歷十二月,大年三十,月小二十九,為除夕。除夕這一天,我們家鄉稱為過大年,家家戶戶貼對聯,大人們準備了滿桌吃的,吃完晚飯,大家團聚一堂,一邊看電視一邊聊天,直到十二點結束。鳴鞭炮關大門,這就叫辭歲。接著守歲到黎明前開門,又是鞭炮齊鳴,這就是象征開門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風調雨順。正月初一,小孩子們穿上新衣服給家里的長輩拜年“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哈哈,又輪到我拿壓歲錢了。每年長輩紅包時,總會說幾句祝福的話語,比如好好學習,鍵鍵康康之類的話,兒孫們都說幾句吉祥話。那時壓歲錢不只是給孩子們快樂,也賦予了老人們對孩子們的殷切希望和家庭興旺的美好希望。

  最后,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廟會,雄獅起舞,長龍游街,一片熱熱鬧鬧,這是春節的最后一天,元宵節。也是把過年剩余的東西吃完,再吃一些湯圓,像征今年團團圓圓,生活紅紅火火,家鄉的春節一年更比一年好。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我們金華人有一種很特別的習俗,那就是金華斗牛。

  金華斗牛,曾與金華火腿齊名,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清末民初尤其盛行。金華斗牛是牛與牛斗,不同于西班牙的人與牛斗,被譽為“東方文明斗牛”。斗牛當日,參斗之牛裝以勇士之飾,由其主人護送進入斗牛場,此時鞭炮齊鳴,觀者歡呼雀躍。

  我就看過幾場:牛主把牛牽到賽場上。此時,兩牛怒目而視,各自刨腿,四肢并力,奮力斗爭,觀眾則吶喊助威,呼聲響徹云霄。敗者血肉模糊、倉皇而逃;勝者則奮蹄而追,緊隨其后,斗牛即將結束。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在這里有相當大的體現。敗退之牛將被主人貶成耕牛甚至宰殺;而勝者則身價加倍,威風一時。

  金華斗牛不僅僅是現代的'玩法,古代也有。我查閱了資料:相傳在三國時期,吳國的孫權與魯肅微服出巡東陽郡(今金華市)。孫權為培養當地百姓的勇武精神,便在東陽郡大興斗牛之風。自此,婺城區雅畈鎮銅山白鶴廟開創斗牛節,銅山也成了金華斗牛的創始地。可是現在并沒有了以前的威風:金華斗牛瀕臨絕跡。新中國成立后,金華斗牛習俗一直被廢止。1992年,金華開始重建斗牛場,恢復斗牛節,欲使這一古老民間娛樂活動重振聲威。可好景不長,金華斗牛剛剛重新有了起色,斗牛戶卻因為斗牛經驗少、飼養費用不能次次提供而紛紛宰牛賣牛。

  我們要好好珍惜文化遺產,不讓他們受破壞。讓金華斗牛重新站在現實的舞臺上,不再被人們遺棄。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看了老舍先生的《北京春節》之后,也想一展我們家鄉春節的風采,快來瞧瞧吧!

  臘梅花的香氣充滿了整個小區,我就喜歡這梅花香,不為別的,只為臘梅一開就要過年了!這花香也算年味兒吧。隨著濃濃的年味兒,我們迎來了春節的前奏——臘八。臘八一大早媽媽就起來忙,原來是熬臘八粥,什么紅豆、綠豆、黑豆……什么花生、棗子、葡萄干……什么大米、小米、黑米通通放進去,不一會兒便有了香味兒,這濃濃的粥香也是一種“年味兒”。

  過了臘八,我就開始盼二十三過小年兒了,這天是大年的`“彩排”,這天過的好,大年也就更好。這天是要祭灶神的,還得用麥芽糖祭灶神,據說因為麥芽糖黏,黏住灶神的嘴不讓他說壞事,也有的說,因為麥芽糖是甜的,可以讓灶神的嘴巴甜,只言好事。二十七這天我們全家大掃除,好表現出新年新氣象,上午我們把床單、窗簾、臺布……全部洗干凈。把地掃一遍,拖一遍再擦一遍。二十九這天早上要去買年貨、對聯。一到商店,那真是人山人海,擦肩接踵,衣服都快被擠掉了。回來要把窗花、對聯全部貼上。下午還要燉肉,包餃子。包餃子時還要包三、四個“錢餃子”,誰吃到的多,誰在新的一年交到的好運就多 。

  大年初一,早上早早的就要起來拜年,拿壓歲錢。小孩們最喜歡過年,尤其是初一、二,因為有壓歲錢拿嘛!但可不是白拿,還要叩頭如搗蒜。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我的家鄉在淄博,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包粽子變成了過節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粽子做法并不單一,有豆沙的,黑米的,紅棗的等,五花八門,在端午這一天,家家都會包各式各樣的粽子。

  小時的回憶,爺爺摸著黑就會起床,忙前忙后,先用水把粽葉洗凈,晾干,再準備好糯米,洗凈放在一邊一會兒用,再拿出豆沙,紅棗,黑米放在一邊。等一切準備停當,我們就開始盼著爺爺的話了。

  爺爺是一個比較守舊的人,定要等到十點十分——十全十美,而我們卻不敢頂撞爺爺,只好在一旁等候。

  十點十分爺爺一起身,我們就來桌前,爺爺可是一個包粽子老手了,他一拿,一盛,一放,一包,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爺爺一邊包,一遍不一會兒,一筐粽子就包好了,而我呢,卻把米搞得一身,好不容易包好了一個,一拿,米像一個不聽話的孩子一樣沖了出來,滿地都是,而大人們呢,則在一旁哈哈大笑,爺爺卻和藹的看著我。

  這包進去的,是我的快樂,包進去的是餡,是美好的心,更是大人們對我們的關心和耐心。

  沒過一會兒,一鍋美味可口的粽子被蒸好了,刨開一層粽葉,吃到了那甜甜的膩膩的.味道,吃到了爺爺那輩的老手藝,帶著對歲月滄桑的處置坦然,,帶著對傳統的畢恭畢敬,帶著對一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愿。

  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家鄉的風俗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的風俗作文07-27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02-27

家鄉風俗作文02-25

家鄉的風俗作文07-27

家鄉的風俗作文(經典)10-06

家鄉的風俗12-25

家鄉的風俗02-25

家鄉的風俗作文【熱門】12-30

【薦】家鄉的風俗作文12-30

【精】家鄉的風俗作文12-30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 | 亚洲无遮挡一级精品视频 | 天堂在线做性视频 | 亚洲综合图区天堂在线 | 欧美黑人一级在线是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