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風家訓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風家訓作文1
中國人有句古話說的好,家和萬事興,正所謂有家才有國,家是縮小的國,國是放大的家,家庭興旺自然國家強盛。同樣,家庭如圃,孩子如苗。家風如雨點,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個好的家風也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正所謂,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而我就生活這樣一個擁有好的家風的家庭中,我的家人們用他們的.一言一行來教會我做人之理,傳承與我家風之美。
在我家里的大廳里,端端正正的掛了一幅字——和。每每看到這一大字,心里總是有所感悟。外公說要把這個字銘記于心,它會使我受益匪淺。而我的外婆也告訴我,做人一定要和善,這樣別人才會對你好,那時我還不能完全理解如何才算“和善”,是外婆的親身言行教會了我。
外婆家住在農村,鄰里之間來往很多,也免不了鬧些矛盾,而在我的印象中,那些事卻很少發生在外婆的身上,因為外婆總是和善對待別人,遇見附近的人不論熟不熟總要打聲招呼,遇見別人家有什么困難,外婆總是樂于幫助,因此,鄰里之間對外婆也總是很熱心。后來,外婆不小心摔壞了腿,只能在家里休養,不能干活,這時候,鄰居們都過來了,他們有的托人為外婆帶來了藥,有的替外婆收拾收拾園子,清理雜草,那段時間,外婆很感動,我也很欣慰,因為外婆的和善終于為她帶來了回報。
我的父親是個老實憨厚的人,他從不與人爭執。人們都說他是個值得尊重的人。他總是對我強調誠實的重要。小時候有一次,我去超市買東西,收銀員多找給我十元錢。當時我并沒有說,而是沾沾自喜,回到家后對父親說我今天占了多大的便宜。父親看到我這么開心,卻一直沉默。后來他對我低沉地說:“丫頭,你為什么這么開心?這么做對嗎?我從小教你做人應該誠實,而你現在是把我的話放在了心上嗎?”父親簡單的番句話便讓我感到羞愧。我知道他很少說我,所以我讓他失望了。自那次以后,我把錢還了回去,父親的話也在我心中根深蒂固。我明白了誠實的重要,也明白了父親能與別人相處好的原因。
家風,就是家庭的信仰。如果一個人從小收到良好家風的熏陶,那么在生活,處世上就會有法可依,堅守內心。家風是說不完也道不盡的,它也不是一成不變,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家的家風會被不斷充實與更新。這些規矩需要每一個成員去踐行,并且代代相傳,千千萬萬條家規的傳承才會使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家風家訓作文2
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一個家庭都有各自的獨一無二的規矩,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很好奇我們家的規矩是什么,所以在這個寒假里,我就帶著激動的心情與爸爸、叔叔、大姑媽、干爹討論了家訓。
在某一天的下午,我們在外婆家吃好飯后,便拿凳子坐在門口聊天。
“太陽當天照,心情特別好”這形容的便是我呀!在他們的聊天過程中我尋找著機會插入“家訓”這個主題。經過一番心酸的等待后,我終于在他們的對話中插進了“家訓”這個主題。大姑媽說:“家訓就是那個家里的規矩嘍!”“哎,對的嘍,家訓有很多的。”爸爸接過話說。“我們家也有家訓的,比如:吃飯的時候不能說話,說話的時候要說清楚,要尊敬長輩,不能說臟話,不能罵長輩,要愛護小輩……”好吧,我現在承認其實家訓是有很多的。叔叔說:“家訓么有很多的呀,除了吃飯的規矩和尊敬這個方面的規矩,還有要善待同學、動物、植物什么的。”干爹又說:“當初你干媽為了管好我寫過一張關于家訓的紙,上面全是規矩,不過現在找不到了,嘿嘿。”大姑媽一邊啃瓜子一邊取笑道:“我待會兒告訴她,讓她再寫一張。”但是干爹卻沒聽清楚問大姑媽剛才說了什么。我對大姑媽說道:“大姑媽,說話的時候要說清楚,吃東西的時候少說話,這也是家訓。”“哦哦哦哦!”大姑媽無奈地說道。
我問他們:“那您們知道的家訓有哪些呢?”我特地把“您”這個字加了重音。接著,我們便把自己知道的家訓說了出來,并整理了一下。
我們的家訓是這樣的.:
1飲食前把手洗干凈,飲食時不能狼吞虎咽,飲食完后要把碗放到洗碗池里;
2做事要認真,不能說謊話,做錯事情要承認錯誤;
3.尊重并善待長輩、他人,態度溫和;
4說話要有禮貌,要文明,包括打電話的時候;
5要愛護大自然,要珍惜資源,多幫助他人;
6果皮空瓶紙屑,不能亂扔;
7多幫助父母做家務,出去玩或做事時通知父母;
8背后不能說人長短。爭吵時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理解他人,學會寬容,這樣會少些誤會;
9日常生活要節儉,不能奢侈;
……
到吃晚飯的時間了,我們為了熟悉一下家訓,便讓外公先動筷子,我們再動筷子,但是在吃飯的過程中,不免還是要說話的,要做到全部的家訓,可謂是不容易的呀!有人曾經說過:“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中國若是沒有規矩,怎會有如今這么強大的中國!
家風家訓作文3
家是每個人的避風港,每個家都有不同的家風、家訓。我的家風、家訓是“守信誠實,謙虛孝敬”。
爸爸媽媽從小就教導我好好學習,做個好人,經常教育我們守信誠實,謙虛孝敬。
記得有一次是星期天,我跟媽媽說出去一會,由于玩的開心,天色漸晚都沒回家,媽媽急匆匆的出去把我找回來,又著急又生氣的說:“怎么不守信譽?自己連點時間觀念都沒有,長大了還怎么守信?”,之后,媽媽便語重心長地說:“新月,記住要守信,不然長大你到社會上會很麻煩的,沒人會跟你相處的”。從此,守信在我心中。
一次,我又犯了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我悄悄的拿了家里的5元錢,買回了自己喜歡的`玩具。媽媽發現之后,就問我與哥哥,哥哥沒拿當然不會承認,當時我怕挨打也不敢說話。不過最后,我還是鼓起了勇氣,向媽媽承認了錯誤。沒想到的是媽媽原諒了我,并對我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錢花了不要緊,如果因此失去了誠實,就沒人會相信你了”。從此,誠實在我心中。
謙虛,也是媽媽教育我們的重點之一。在一次測試中,我考了全班第一,回到家我得意洋洋的告訴了媽媽。媽媽與藹的對我說:“新月真棒!再接再厲,不過要記住ˋ謙受益,滿招損ˊ、自大一點就是臭”。從此,謙虛在我心中。
爸爸是我們一家之主,經常不在家。一回來就給我們講一些人生道理,教育我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爸爸可是個大孝子,奶奶、爺爺在外地,他會經常性的去看他們。張北的外公、外婆年紀大了,他一回來就會幫助他們把需要的準備好、跟他們吃幾頓飯、嘮嘮嗑。老人們有時會因為小事吵起來,爸爸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沒道理,爸爸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沒有順,哪來的敬,何談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心,讓他們感到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盡可能由著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是無底線的,也就是說,對大人盡孝,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爸爸每次走的時候都會對我們說:“不要惹媽媽生氣,記住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牢記爸爸的話,從此,孝敬在我心中。
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與我一樣,共同做新時期“守信誠實,謙虛孝敬”、懂的感恩、回報社會與師長的優秀少年。
家風家訓作文4
我的家庭是一個幸福、美滿的大家庭,我有許多的兄弟姐妹,一到節假日,一大家子的成員們都會不約而同地回到老家,爺爺奶奶總是高興得合不攏嘴。聽爸爸說爺爺以前在政府工作,對一家人的要求特別嚴格,總是教育我們做人的道理:“尊老愛幼,尊重師長,守禮儀,講文明”,這是我們陳家的家訓家風。爸爸媽媽已深深的被這一則家訓打上了烙印,而對我的教育也時常離不開它。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去中山路買東西,剛上了公交車,我眼疾手快地搶了個座位坐下,心里沾沾自喜,看著人越來越多,車越來越擠,真開心!
這時,一位年邁的老奶奶上了車,與其說是走上了車,還不如說是被推上了車,身體搖搖晃晃的,好像隨時會摔倒似的,很快,老奶奶被推到了我座位邊。媽媽看了,悄悄地對我說:“你讓個座給老奶奶吧!”我聽了很不情愿,眼睛瞪得大大的,但最后還是起身給老奶奶讓了座,老奶奶非常慈祥地向我道謝。終于,中山路到了,我和媽媽擠下了車。
媽媽下車后對我說的話至今仍印象深刻,她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我知道你今天讓你給老奶奶讓座不太情愿,但你想想,如果這位老奶奶是你的親奶奶,你舍得讓她這么被人擠來擠去、差點摔倒嗎?有一天你也像這位老奶奶這么老了,沒人給你讓座,你受得了嗎?”這一瞬間,我明白了----要尊老愛幼,從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才能健康成長!還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吃過晚飯后下樓散步,不遠處走來一位五十多歲的乞討者,渾身一股邋遢的味道,這時乞討者向走在我們前面的一位“老外”點頭哈腰地說:“哈嘍!”,不斷地把裝著一張張皺巴巴、臟兮兮零錢的破碗向老外施舍施舍他,誰知,老外不屑的一扭頭走開了。
爸爸媽媽也拉著我快速的.閃過去。這時,我發現前面五十米處又有一個年邁的老乞討者,看似連行走都非常困難,直在那發抖。我想快速地經過,但是媽媽卻拉住我,從包里取出十塊錢給我,讓我給那可憐老人,我有點疑惑了,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媽媽給我解開了謎團——原來年輕的乞討者是具有勞動能力,向別人乞討是為了想要不勞而獲,而年老的乞討者,或許真有他的難處,我們可以幫助他,不勞而獲是可恥的。就是這樣,爸爸媽媽在日常的生活點滴中,不斷向我灌輸著家訓家風,希望我成為一個善良、正直的好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流傳、延續了五千年歷史,不正是這一家家的家訓家風保留、傳承了我們民族文化的精髓嗎?讓我們共同傳承我們優良的家訓家風,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吧!
家風家訓作文5
我每次去好朋友家去玩,都會忘記媽媽或爸爸規定回家的時間,玩的很盡興的時候就會很遲才回去。讓大人們很著急。于是媽媽就很認真的對我說:“咱們曾經定過一個規矩,就是同樣的錯誤不犯三次,對嗎?”我點了點頭,并跟媽媽保證下一次一定遵守約定,按時回家。
因為我不管是在學習中還是在平時的生活中,經常是一興奮,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一再犯同樣的問題,媽媽怎么叮囑都沒有作用。于是“事不過三”的家規就被訂立了,我心甘情愿的接受了約定:要是同樣的錯誤犯了三次或第三次,可以任由媽媽或爸爸適當懲罰。
好景不長,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上周六的時候,我的作業完成了,就去小明家找他玩,媽媽告訴我最遲六點半要回家,不要影響到別人家吃飯的時間,我同意了。我們玩的很開心,她的媽媽再三邀請我在她家吃飯,我欣然接受了。過了一會兒,媽媽打來電話要我回家了,我只好乖乖的回去了,因為已經超過了七點半。一回家,就被媽媽狠狠的批評了一頓。我知道自己的錯誤是沒有準時回家,并且在別人家吃飯不光打擾了別人,也給別人帶來了負擔。我暗下決心,下次一定要記住回家的時間。
第二天晚上,我又去小剛家玩,媽媽與我約定的時間是七點半回家,要尊重別人家的休息時間。我與小剛在電腦上玩CS槍戰,心里也一直惦記著與媽媽的約定時間。還有五分鐘到七點半了,我趕快與小剛說再見,沖下樓回家了。媽媽一開門,就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夸獎我守時。這一次,媽媽不僅給了我一個吻,還獎勵了我下個周末一小時的`玩電腦的時間。我開心極了!
第三次可就沒有那么幸運了,我放學后跟媽媽說了要去小紅家拿蠶寶寶,媽媽同意了,并且要我一拿到就趕快回家寫家庭作業。路上與好朋友們一起心不在焉的走著,一不小心就撞到了柱子上,被他們笑話了一路。等我拿到了蠶寶寶,小紅又提議一起去摘桑葉。在路上為了證明我會打水漂,我們又一起到小區的池塘邊開始比賽。我平著朝水面扔了一個小石片,連著打了三個水漂。這下,大家都很羨慕我了。我們邊玩邊找桑葉,一直玩到了七點。意猶未盡的回了家,完全把媽媽的話忘在了腦后。
我剛一敲門,媽媽就滿臉怒氣的站在了我的面前,劈頭蓋臉的把我訓了一頓:“你這樣沒有責任心的玩到現在才回來,如果出了意外媽媽根本聯系不到你,也不知道到哪里才能找到你,你知道你讓大人們多擔心?跟你約好的時間沒回來寫作業,你又知道你浪費了多少時間?事不過三的規矩你接受嗎?那就先進來,在門口處靜靜的站三分鐘,好好想清楚今天是否有不恰當的地方,然后總結下給我聽。”
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忘記過這條家規。
家風家訓作文6
家訓,家風,顧名思義,都是圍繞著“家”這一字展開的。
家風,影響著孩子的健康生活,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就構成了家風。
家風是每個家庭從老一輩哪里傳承下來的美德,多多少少都會有祖輩的影子,而家訓,更能體現出一個家庭的嚴謹、認真。
建設好的家風、家訓關鍵在于家長,家長要首先成為建設家風、家訓的有心人,只有家長做好了,那么兒女也會潛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品質。
培養好的家風會使整個家庭受益,因此,家長一定要為子女樹立良好的榜樣,做好模范作用。
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
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全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道德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等,家訓屬于家庭美德的'范疇。
一個家庭的家訓相當于一個國家的道德標準,如曾國藩家訓、朱子家訓、顏氏家訓等等。
家訓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標準,違背家訓,就會遭受道德的譴責。
古人云:
有家譜的家庭,屬于耕讀靠譜之家;
有收藏家譜的家庭,屬于名門望族之家;
有家譜、有家規的家庭,屬于書香門第之家;
有家譜、有家規、有家訓的家庭,屬于豪門貴族之家;
有家譜、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于王侯將相之家。
王侯將相,寧有“譜”乎?答案是:有譜!
家風在中國可謂源遠流長。
周公曾給其前往魯國就封的兒子伯禽說,我作為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身份、地位不算卑賤了。
然而,我仍然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而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因此你到魯國后,切不可以國傲人。
禮賢下士是周公對其兒子的諄諄教導,也是魯國國君最早的家訓、家風。
孔子告訴兒子伯魚說,“不學詩,無以言”,又說“不學禮,無以立”,由此形成了衍圣府第(孔府)詩禮傳家的家風。
東漢大將馬援告誡其侄子說,“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這是馬氏之家風。
諸葛亮《戒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諸葛亮的家風,也成為中國士大夫的千古明訓。
所以,培養好的家風對社會發展、家庭進步有重要意義!
家風家訓作文7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風,是一個家庭不可缺少的主旋律。我家的家風有四條:一是節省之風,二是惜時之風,三是孝順之風,四是文明禮貌之風。
我家的節省之風。我的父母都出生在農村,從小就養成儉了勤節約的好習慣。這個好習慣自然而然地傳到他們的女兒——我身上。記得從我懂事起,每當吃飯時,母親就叮囑我:“你要珍惜糧食,農民伯伯種糧不容易。”我當時并不是很理解。后來上學了,我學了古詩《憫農》,才理解了母親的良苦用心。
我家的惜時之風。母親每一天都會匆匆忙忙地趕回家,告誡我,讓我快點寫作業,然后再急忙做飯,有時她會利用做飯的空隙,來洗衣服或監視我寫作業。母親語重心長地告訴我:時間在不經意間就溜走了,如果不抓緊地話,就白白浪費了。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返。”母親的言行舉止感染了我,從而使我學會了珍惜時間,做任何事情都早早完成,從不拖拉。
我家的孝順之風。我的父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子欲孝,而親不待。而他們也是那樣用心做的。記的那次姥姥生病住院,母親一連好幾個星期在醫院里照顧奶奶。出院后,又把奶奶接回家,并細心照顧。給奶奶端茶倒水,噓寒問暖。還安排我去陪姥姥聊天。父親給奶奶買了許多好吃的,我都有點讒得流口水了。爺爺生病時,父親不顧白天工作的辛苦,晚上去陪爺爺。看著父母的一舉一動,我想:我也要做個孝順的人。
我家的文明禮貌之風。母親經常說要做一名懂文明,講禮貌的好孩子,見到叔叔阿姨要問好,看見地上有垃圾要勤勞的彎下腰,遇到需要幫助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養成樂于助人的好習慣。有一次,母親和我出來散步,一個小朋友把吃完的香蕉皮,隨手扔到了地上,走過的'路人都沒有理睬,于是母親上前把香蕉皮撿了起來,并且扔到了垃圾桶里,看見母親的行動我被深深的感動了。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做一名好孩子。
繼承和發揚好的家風,是一種“正能量”的傳遞,有了優良的家風,我們的小家一定會更加幸福。祖國的大家庭一定更加和諧。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相信大家一定是一名節省,惜時,孝順,文明禮貌,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勿要以強凌弱,要尊老愛幼。
勿要窮奢極侈,要勤儉節約。
勿要好逸惡勞,要親力親為。
勿要心有旁騖,要勤奮好學。
勿要出爾反爾,要言而有信。
家風家訓作文8
家,相信這個字眼大家都不陌生吧?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幸福而又溫馨的家。家訓有如點點春雨,滋潤著我們幼小的心靈,使我們茁壯成長。家風有如糧食一般,是我們生活中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不,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校有校規,家有家風。”這變成了人們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要孝順,尊老愛幼,我對此銘記于心。在我們家,也有家風,那就是孝,家風是一條座右銘,我們應該謹記,它不僅僅奠定了我們之后在社會上的生存發展,還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有了它,我們才能出類拔萃,成為國家的棟梁。
王永彬的《圍爐夜話》里曾有這樣的一句話:“百善以孝為先。”意思是說在所有的良好道德品格上,孝是最重要的。
記得有一次,外公和外婆因為一點小事吵架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的勸說著,從不插嘴,頂撞他們,即使外公外婆有時看上去,說的話十分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都是尊敬的聽從,沒有半點的責怪與不耐煩。看到這一幕,我疑惑的問媽媽:“媽媽,為什么你和爸爸對外公外婆那么順從,他們有時候說的一點道理也沒有,為什么你們還要聽呢?”媽媽拍了拍我的肩膀,笑著說:“孩子,孝順孝順,沒有順,哪來的孝呢?對長輩孝順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盡自己的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對待長輩們我們要遵從,耐心的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不能頂撞他們,惹他們傷心,你懂了嗎?”看著媽媽那張微笑的臉,我雖然不太明白,但還是懂事的點了點頭。
直到今天,我才真正的了解了其中的含義。孔子曾曰:“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就是說父母愛的東西我們做兒女的也應該去愛,父母尊敬的的人,我們也更應該的去尊敬。
《臥冰求鯉》的主人公---王祥,就是一個大孝子。他的生母早逝,繼母朱氏就在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父親對他厭惡至極,漸漸地,他就失去了父愛。雖然繼母對他十分的不好,但他當繼母母患病時,他衣不解帶的伺候著。那一次,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王祥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可能是他的孝心感動了上天,冰忽然自行融化,從里面跳出了兩條鯉魚,繼母吃了后,果然病愈。繼母似乎被王祥的誠意所打動,對他也真心真意,不在嫌棄刁難。可見,孝順不但能溫暖人心,更能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美好。
家風不僅是一個家的風氣,更是一個國家的'風氣,一個國家是否強榮繁盛,不單單只看它的物資夠不夠豐富,風氣決定了一個國家的衰敗與強盛,只有好的社會風氣,這個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是一個強國,我們應該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端正家風,繼承優良的家訓家規,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社會風氣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我們的國家才會有好的發展,國家的未來才會更加繁榮昌盛、安國富民!
家風家訓作文9
每個人都有家,每個人從小就受到家中家風家訓潛移默化影響,有的人有了聲望,卻因無時間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家風家訓的熏陶,使得孩子走了犯罪道路,這樣的例子并不少,當然大多數是那種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他們都是疏忽了家風家訓。
家風,我認為是由家中人的行為所形成的風氣,而家訓則是家中的規矩,一個家庭幸福的人,一定是優秀的人,所以,即便是同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學生,也有好壞之分,他的品格,做人都是家庭的影響,當然,也有例外。
家有家法,國有國法。爸爸媽媽是商人,他們經常告訴我要付出才有回報,不要在意付出多少,只要那個人有良心,你得到的一定比付出的多,小的時候的我,可謂是小氣到了極點,覺得付出便是虧本,即使別人會回報,心情也是十分的氣憤,覺得理所當然,媽媽苦口婆心地讓我嘗試,我心軟,答應了,變得大方起來,每當送出去一點東西,心像在滴血似的痛啊,一個月后,我找到了媽媽,對媽媽訴說了別人的“暴行”,媽媽笑著對我說:“還有一個月就要過年了,你就要五歲了,何不在堅持一個月,挺過這一年以后,你覺得不想付出了,我也不攔著你”。“一言為定。”“一言為定。”一個月后,我已經沒有耐心,只剩下一點殘存的意志去走親戚。
走完親戚回來后,我關上房門,打開紅包,把壓歲錢拿出來一看,咦,今年的錢好像比去年的多,還多了不少。我心里樂開了花,我認為這便是媽媽說的禮尚往來。我不在那么排斥付出了,心中的結打開了,人也快樂不少,開朗起來,因為還小,親戚們也都挺喜歡我的.。
現如今,媽媽還教我辨別是非,什么樣的人多交往有益,什么樣的人少交往有益,
什么樣的人應該保持距離,不能受到他的影響,同學之間,我能友好互助,朋友之間,我能寬容忍讓。家人之間,我能和平共處。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多一點無償付出,少一點眼被錢迷,這便是家訓。
家風家訓就像指南針,而我們就像大海中的中船,家風家訓像我們做人的標準,是我們身體中的傲骨。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它在我們小的時候,就深入骨髓。短時間,人可以隱藏,但日子久了,便可以知曉你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比如說吸毒的人,他為什么吸毒?不就是家風家訓不好嗎?進入戒毒所,有些人可以戒掉,但大多數人呢?仍是不知誨改。由此,可看出家風家訓是多少重要,同時我們也要體諒理解父母,因為他們給了我們一個良好的平臺,讓我們接受良好的教訓,當然最重要還是我們能學好。
家風家訓作文10
說起家風、家訓、家規,總覺得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而對于我家來說,這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因為我家四代同堂,上上下下加起來有近百人。
家風,是一家子的風氣。在我家,最主要的便體現在“百事孝為先”。孝順孝順,就是什么事兒都要盡量讓他們順心順意。在家里,爺爺奶奶說話,我們都要好好的聽著,就算他們說錯了,我們也不能當面指責,要換一種他們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訴他們。不跟長輩頂嘴,也是孝順的體現。長輩說的話,我們一定要認真的聽,長輩讓我們做的事兒,要立馬行動,不能拖拖拉拉的。我們家的家風還體現在飯桌上,一家子人在一起吃飯,如果長輩沒有動筷子,晚輩是絕對不能先吃的。吃飯過程中,是不能隨便講話的,也不能發出奇怪的聲音。不吃的食物和不能吃的廢物都不能亂丟。吃完了要把碗筷擺放好,還要說“我吃好了,大家慢慢吃”之類的話,才能離開飯桌。不知不覺中,這都已經成了一個習慣,當然,這是一個好習慣。
家訓,詞典上這樣解釋的,“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由此可見,家訓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爺爺時常對我說:做人最基本的品質就是誠實。因此,我認為,我家的家訓就是“誠實守信”。生活中,有很多時候我們會說謊,殊不知,這樣只會害了自己。我很小的時候,爺爺就對我說過:做錯事情不要緊,如果說謊為自己開脫,那么這個說謊的嚴重性要比做錯事情的嚴重性厲害一百倍。我也曾經為了好多事情而跟父母說謊,最后的結果就是被母親狠狠的.打一頓,然后就是一場說教。爺爺還說:做為一個劉家人,一定要信守承諾。我一直奉行這句話,從我記事到現在,我雖然不能保證,我答應別人的每一件事都做到了,但至少十中有九是我認真做了的。我一直告訴自己,要勇于承擔自己的一言一行,無論自己做什么事情,做之前都要先想好后果。就算犯了錯,也要自己敢于承擔,不能退縮。
家規,在我的認識中與家教是有點相像的。我們在生活中,會經常聽到大人說,誰家的孩子真好,真有家教啊。我覺得家教就是長輩對我們的一種教育。在長輩的幫助和教導下,從我們身上體現出來的一種良好的反映。我的父母教育我講禮貌,主動和長輩以及鄰居打招呼。他們不僅這樣教育我,而且自己也是這樣做的。家里有很多人都說母親是個好媳婦兒,家教真好。每當這時,我就能在外婆的臉上看到驕傲的表情。而每當有人夸我特別有家教時,我的父母也是一樣的驕傲。家教,也是父母的一種言傳身教。通常,長輩們就是晚輩的榜樣。
家風、家訓、家規有著異曲同工的方面,每個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體現。良好的家風、家訓、家規需要家里的每個人共同努力,使之一代又一代的延續下去。
家風家訓作文11
看到家風家訓這個主題,我有些不知從何談起,因為我家并沒有成文的規定,但是細細想來,父母的言傳身教,無形中給我家形成了些規矩。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庭祖上傳下來的某種風氣、習俗,與這個家庭的興衰榮辱相輔相成。良好的家風,是通過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耳濡目染,代代相傳的無聲教育。
我出生在農村,家里有父母和一個妹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日子永遠過得緊巴巴。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父親主外,母親主內,父親在鎮子上的紡織廠當“保全”(機器維修工),一走就是一天一夜,家里的農活大多靠母親,每到農忙的時候父親下班就到地里和母親一起干活,一年到頭忙忙碌碌的,可每當開學的時候我們的學費還是要東拼西湊,即使這樣他們也沒讓我和妹妹輟學。“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父親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從未要求我們要怎樣做,但卻在用他已佝僂的脊背告訴我們:天道酬勤!在我的求學旅程中正是憑著“天道酬勤”的力量考入了自己理想的師范院校。
后來,我參加工作了,對待自己的工作始終兢兢業業,多次被評為模范教師等。教導自己的學生時我最經常告訴他們的是:“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現在我已為人母,平時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也一直貫徹著這句話:天道酬勤!一次,正值隆冬,北風呼呼地刮著,再厚的衣服穿著,一出門也被吹透了,于是趕緊躲到車上,還是凍得哆嗦。晚上孩子和我一起在學校值班,放學走出校門口的時候已經快十點了,路邊還有賣飯的小商販在不停地忙碌著。兒子問我:“媽媽,為什么這么晚了,這么冷,這些賣飯的叔叔阿姨還不回家啊?”我想了想,告訴他:“這些叔叔阿姨也想回家,可是如果他們不工作,就掙不到錢,掙不到錢,就沒辦法更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生活,他們這是在為自己的'美好生活努力呢。只有比別人更努力了,將來才能生活的更好啊!學習也一樣,你要想比別人優秀,就要多付出,也只有這樣,你將來才可能比別人生活得更好。”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聽明白我說的什么,但慢慢地我發現他在學習上比以前努力一些了,行為習慣也有了進步。我相信只要他肯努力,將來一定會更優秀的!因為天道酬勤!
家訓是一曲啟迪奮發向上的音符,家風是一首無詞動聽旋律的歌。它們是我不斷前行的航標,它們也給了我不斷前行的力量。這是一種潛在的、恒久的、無形的力量。家風在耳濡目染中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著孩子的人格,陶冶著孩子的性情,升華著孩子的思想,開發著孩子的智能。
“半畝方糖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水,自有源頭活水來。”我希望孩子在這“源頭活水”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家風家訓作文12
我常常想:家風是什么呢?家風,簡單的講,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我們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燦爛文化孕育了許多優良的傳統;良好的家風家規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家風,是一點一滴形成的,其中,誠實守信是最重要的一點。
那是一個秋天。我與媽媽在一家餐館吃飯,“阿姨,我們是6號桌,一共多少錢?”我站在收銀臺前,問收銀的阿姨。“一共78元。”“給您,這是100元”。我邊說邊拿出媽媽給的100元,“好,找你22元。”我拿著阿姨找回的錢說:“謝謝阿姨!”說著,我便回到了飯桌上。
之后,我和媽媽回到了家中,媽媽拿出阿姨找的錢,數了一遍說:“咦?怎么多找了10元呢?”
“不會是那個阿姨數錯了吧,不如咱們把它留下吧。”還不懂事的我對媽媽說。
“這怎么可以呢?孩子,你不知道,咱們家一直都是靠誠信在社會上立足的。你說,這10元錢該怎么辦呢?”媽媽耐心解釋道。
“我懂了,媽媽,這些錢應該還給阿姨!”
“對,這是阿姨的錢,我們不能獨吞,是要還給阿姨的。”
“好,媽媽,我們一起去把這些錢還給阿姨。”之后,我和媽媽一起去還了錢。
當時的.我,還不懂得誠信的道理,但時隔多年,我終于明白了誠信的道理,明白了那美麗的,獨特的,家風——誠信。
常言道: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一直在我耳邊縈繞多年,只是因為那一件事。
那是在我6歲的那一年,有一次,我正和朋友們玩,偶然看到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我們其中有一位說:“不如我們往它身上扔石頭吧!”“好哇!”說著,我們從地上撿起一些石頭,朝著老婆婆打去。
正巧這一幕被來叫我回家的媽媽看見了,媽媽急忙上前,及時阻止了我們,并和我們解釋道:“孩子們,你們為什么要打那位老婆婆,而不去扶她呢?你們這樣做是不對的哦,‘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要認為壞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認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明白了嗎?”“明白了!”我們異口同聲的說。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久久不能散去。
良好的家風、家訓需要家里每個人的共同努力,不好的方面要及時改正,好的方面要一直延續下去。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訓,我們社會的風氣才會更加純潔,祖國的未來才會更加美好!
家風家訓作文13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文明狀況不僅是社會文明的縮影,而且可以影響和改變社會風氣,營造社會新風尚。所以,良好家風的構建與傳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風利家利民利國,相反則害己害人害社會。
良好的家風是優良品質在家庭中的積淀和傳承,是家庭留給每個成員的寶貴精神財富,古有仁智禮義信,今有勤孝謙和思,良好家風因背景各異,也各有千秋:或仁愛寬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鄰里友愛;或克勤克儉,常懷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之念,靠勤奮興家聚業,講節約精打細算;或本分做人,不為富動,盡職敬事,誠信待人。以上種種,在無形中影響著家人,讓子女終身受益,其價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良好家風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熏陶與積淀,應該加強教育,反復訓練,注重養成,成為每個成員的自覺意識和行為。
一則要有意識的去培育養成。要明白代代相傳的不僅是家財和地位,更應該有內涵和精神。把老一輩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風接續下來、傳遞下去,是造福當代、惠及后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責任,讓良好家風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二則要在家庭中營造崇尚學習的氣氛。古人講,“非學無以明志,非學無以廣才”,知書才能明禮,學習就能升華。要讓家里多一分書香氣,茶余飯后,看看書,讀讀報,談天論事,讓家人從中得到1、吃飯不要狼吞虎咽,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2、吃飯時嚴禁邊吃飯邊大聲說話。3、不能翹腿。等等……雖然還有很多條的規矩但是正是因為有這些束縛著我讓我更好的成長。而我和媽媽之間也不僅僅只有這些法則。
“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母親嘴中也總是掛著這句話。是的,該學習的時候學習:我和媽媽做了一個作息表,周一至周五毫無疑問的是學習,一直到周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在加上課外的練習。該玩的時候玩:每個周日媽媽都會帶我出去玩,雖然名義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會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這也算是讓我“長了見識了”。
常常會聽到旁邊的人會被這么贊揚“這個孩子真有修養,看上去就很乖的樣子。”我想之所以這個孩子會被人這么夸獎是因為她長期處于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中,一個人的修養是一時裝不來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們何嘗不是處于一個不好的社會環境中,而且他們大多數家中都不會有一個良好的家風,才會導致他們這樣,相反如果他們的家人更多一點關愛他們,家中也沒有什么不好的風氣,他們也不會邁出小混混的這一步。
所以我們要建構和諧家風,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榜樣同樣也要與孩子保持親密無間的關系,在孩子面前更要學會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學會設身處地的去理解父母,盡量做最好的自己,展現在父母眼前。
家風家訓作文14
我的好家風有“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有“善”,與人為善、團結鄰里。還有很多,但是家風教會了我很多在世面上看不見的知識。謝謝爸爸媽媽和鄰居!
家庭就像是藍藍的天空,我就像是一只小鳥,沒有它我將無法在自由自在的飛翔;家庭就像是蔚藍色的大海,我就像是大海里的魚兒,沒有它我將無法在歡快的暢游;家庭就像是一樓燦爛的陽光,我就像是一顆弱不禁風的小樹苗,沒有陽光我就無法在茁壯的生長。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善良是每一個人不可缺少的一種品質。有句話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而父母從小不是也這樣教育我們嗎?記得我小的時候,有一次,我成心像一條小道里等石頭,然后立刻躲進小路旁邊的草叢里,讓別人不知道是我扔的石頭,可是有一次竟抓了個正著,被爸爸看見了,爸爸便急忙走過來,并教誨著我,他說:“怎么…”,我突然覺得爸爸好似在生我的氣,爸爸又說道:“你這樣可能把人絆倒,還有可能讓騎車的人摔倒,這條小道雖然又窄又偏僻,但走的人卻很多,你這樣就等于在陷害別人!”爸爸又大聲的說道,我在一旁低著頭,默默地聽著慢慢地我便意識到自己的過錯,爸爸仿佛知道了我的心思,便親切的說道:“快去吧石子撿回來吧!”“好”!一個教訓讓我知道了一個道理,我應該小心地做每一個細節,不能再成心傷害到他人。
做人,還要守信,守信也是人不可缺少的一種品質,有一句話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記得小時候我記得我七八歲的時候,有一次我下樓玩,遇見了我最要好的朋友,我和他說我們下午一起在樓下玩,到下午了,我最要好的朋友在樓下叫我,可是這時已演上了我最愛看的.搞笑動畫片,我本來想和他說我不想再下樓玩了,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說:“孩子你是選擇朋友,還是選擇電視,你從他們兩個中選一個”,我…我選擇…朋友,我不假思索的說道,媽媽說“好,這樣才對,孩子你要記住這句話:“朋友只有一個,而電視節目卻會總播,所以你選擇朋友才是對的”。說罷,我便急匆匆的從家里跑出去,去找朋友。同學們如果你們遇到這樣的問題,你選擇誰?我相信,你也會選擇朋友的。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善良與守信之風,它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好品質,這樣的家值得傳揚。
家風家訓作文15
奶奶一生很不容易。
故鄉是浙南的小城,九山半水半分田,人多田少生活艱難,大家都很窮。奶奶讀不起書,蒙學里背完三字經就出來干活。奶奶和爺爺結婚后,攢著錢臨街盤了個門面,奶奶操持著小家庭,賣一些油鹽醬醋、針頭線腦、洋布火柴、鍋碗瓢盆,日子竟然慢慢好了起來。可是又遭遇了大火,又慢慢攢著錢再次開了店。
解放后沒幾年,公私合營了,爺爺奶奶帶頭將店面、貨品合股充了公。這時候的奶奶,就像那個時代的縮影,生活艱苦,朝氣蓬勃。那段日子里,大姑出生了,爸爸出生了,小姑出生了,小小的家越來越熱鬧。
然而三年困難時期來了,爺爺的身體越來越差,終于在1963年的一個晚上,爺爺走了。
奶奶成了這個家唯一的天。那一年,大伯16歲,二伯13歲,大姑10歲,爸爸7歲,小姑4歲,小叔還在腹中沒有出生。一家7口,只憑奶奶一雙手,怎么辦?
動亂的年代來了。那是血色的年代,大伯被人活活打死。白發人送黑發人,這一次,奶奶想不通,她不想活了。鄰居勸住了她,他們都對她說,要堅強,眼睛要向下看。那一年,小叔才5歲。
先喪夫,后喪子。命運如此無情,她選擇了承擔。艱難的日子里,奶奶一粒米要掰成兩半吃。她想盡了辦法。除了雞鴨,她開始養豬,年底一條豬也有100多元的收入。奶奶租了一臺打面機,一斤粉干4分錢,一天能加工20斤。晚上,奶奶領著家里的`孩子們織球網、做雞毛刷,奶奶還給別人洗被服,也有微薄收入。
再苦的日子,奶奶始終沒有放棄。有親戚想領養小叔,她拒絕了。有人想帶走小姑做童養媳,她也拒絕了。爸爸想讀書,她咬著牙讓爸爸讀完了高中。高考恢復后,爸爸考上了大學。幾次有改嫁的機會,她都選擇了放棄。
日子如梭般度過,爸爸和兄弟姐妹們慢慢都大了,或許是家貧的孩子分外懂事,成年后,奶奶的孩子們都分外爭氣,日子開始越來越好,然后奶奶就慢慢老了,仿佛一轉眼她就從母親變成了奶奶,又成了曾祖母。
奶奶一生不識字,只有三字經倒背如流。奶奶一輩子身體健康,從沒有大的疾病,她早起早睡,每餐都要喝二兩白酒,飯后就在小城里到處走。90歲的新年里,她去了。
她一生平凡而又不平凡,她是舊式的婦女,卻有著新女性的獨立,她的子女和子孫們都打上了她的烙印,她用一生的堅強給子孫們寫下了家風家訓。
【家風家訓作文】相關文章:
家風家訓作文02-23
家訓家風作文03-21
家風家訓作文12-22
家風家規家訓作文02-15
家風家訓優秀作文02-19
我家的家風家訓作文03-12
家風家訓家規作文04-04
家訓家規家風作文04-21
我的家風家訓作文05-10
家風家訓的作文范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