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
湯圓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最早是宋代民間所流行的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以白糖、芝麻、豆沙、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
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都會包湯圓,而軟糯香甜的湯圓不僅好吃,還寓意團團圓圓。湯圓在我國流傳已久,早在漢文帝時期,就已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節。
湯圓的'做法也很簡單,在碗中加入適量的糯米粉,再加入開水,不斷揉面,直至像橡皮泥一樣有韌性,接著揪下若干面團,搓成一個個小圓球。再求得中間掏個洞,雙手配合把洞口揉大,將餡料放入洞中,把洞口封好,再搓圓。把湯圓放在燒開的水里,不一會兒就熟了。
吃著美味的湯圓,媽媽給我講了關于湯圓的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昭王在復國歸途經過長江時,看見有物浮于江面,色白,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皆不知此為何物,楚昭王便派人前去詢問孔子,孔子曰:“此浮萍果也,得知者主復興之兆。”楚昭王聽后喜出望外,正好那日是正月十五,之后,每逢此日,便命手下仿制此果食之。
湯圓寓意家人團團圓圓、和諧幸福,漸漸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后來正月十五吃湯圓,漸漸成了習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在南壘河畔,是人們尋找到的一個好地方,名叫“孟連”,這里天氣晴朗,湖水清澈,還住著勤勞樸實的傣族人們。
傣族人民都有許多熱鬧而又有趣的風俗,其中,一年一度的傣族潑水節最為熱鬧。
這一天的清早,天蒙蒙亮時,這里的傣族人民都會去到遙遠的山上,采來鮮花和綠葉到佛寺供奉,盛來那澄碧、甘甜的泉水為高大、威嚴的佛像洗去塵灰。做完這些后,群眾們都無一例外地來到中心廣場上,那早已布置好的喜氣洋洋的廣場上,都開滿了鳳仙花,給人以愉悅的心情。
群眾性的互相潑水開始了!只見一群群男女老少,像一群群馬蜂似的.,朝著對方狂奔而去,他們把手上的銅缽、臉盆、木桶……各種各樣盛水用的工具都急忙丟到水里盛水,人群歡呼聲、笑聲……涌出大街小巷,孩童們拿著小桶嬉戲追逐,大人們拿著銅缽、盆,互相潑灑,從頭到腳,全身濕透,就像個濕淋淋的落湯雞,只不過,在他們眼里,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幸福的水,無論是那個被潑的人,還是潑水的人,都喜笑顏開,笑開了花,像陽光一樣燦爛無比。
中午,進行激烈的運動競賽——劃龍舟。在寬闊的瀾滄江上,男女青年奮力劃槳前進,歡呼聲、喝彩聲,響徹云霄。
夜晚,深藍的天空中綻放著無數枝絢麗多彩的,美麗奪目的花,美麗極了!
我家鄉的風俗就是那么有趣,那么熱鬧。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
我的家鄉是河南鶴壁,鶴壁是個山清水秀,民風淳樸的城市。春節鶴壁有很多習俗,如逛廟會,貼春聯,我最喜歡的是初一的餃子。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吃餃子也是中國人在春節時特有的民俗傳統。因為取“更歲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餃子起源于張仲景的時代,“餃子”又名“交子”或“嬌耳”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有時,人們還會把錢包到餃子里,誰吃到包著錢的餃子,就預示新一年他會好運連連。
每到這一天,我都會和家人一起圍在桌旁,端上一盤盤香噴噴的餃子,開開心心得吃著團圓飯,記得有一次初一早晨,我正吃著餃子,突然,我感覺嘴里好像有一個硬硬的東西,吐出來一看,是一個硬幣!弟弟看我已經吃了一個硬幣,就也要吃到有硬幣的餃子。弟弟在餃子碗里翻來翻去,終于找到了一個比較大的餃子,連忙放在嘴里,生怕別人給他搶了。可是,弟弟那個餃子里沒有硬幣,媽媽吃到了一個。就剩下一個有硬幣的餃子了,弟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姥姥看到弟弟急得滿頭大汗,就特意給他找到了那個看著象有硬幣的餃子,對他說:“這個餃子大,你試試。”弟弟接過餃子,吃了下去,他突然大叫一聲:“啊,我吃到有硬幣的餃子了!”我們全家開心地吃著美味的餃子。
這樣富有抽獎意味的民俗能帶給我和弟弟不一樣的樂趣。
我喜歡家鄉的習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4
冬至這天,按照習俗吃餃子。小的時候我很好奇地問過媽媽,為什么冬至要吃餃子媽媽告訴我,因為冬至這天是全年最冷的一天,傳說吃餃子能夠防止凍耳朵。
開始包餃子了嘍!奶奶把材料都準備好了,媽媽叫我:“妮妮,快來和我們學著一齊包餃子吧!”我拿起一個媽媽搟好的餃子皮,學著奶奶的的樣貌放在手上,然后用小勺挖一小點肉餡放在餃子皮的中間,把皮捏攏,這樣一個餃子就包好了。盡管它看上去有些皺皺巴巴的,像個滿臉布滿皺紋的小老頭。可我的心里卻甜滋滋的,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包的餃子。漸漸地,我包的餃子越來越有模有樣了,就像小老頭變成了小公主,我得意極了!我高興地舉起它向媽媽和奶奶炫耀說:“好看嗎”媽媽看到我包的餃子,笑著說:“十分可愛。”
包完餃子后,媽媽問我:“妮妮,想不想吃”我連忙回答:“想啊!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于是,媽媽立刻打開煤氣灶開始煮餃子。不一會兒,鍋里的水沸騰了,餃子們一個個浮了上來,它們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游到那兒,就像一群小白鵝悠閑地在河里游著。餃子出鍋了,我連忙用筷子夾一個往嘴里送,一股香氣從我的嘴里飄向深處。我覺得自我包的`餃子和外面賣的餃子味道截然不一樣,它更美味。
我喜歡吃餃子,更喜歡吃自我親手包的餃子。我津津有味地吃著自我包的餃子,心里別提有多高興啦!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5
中秋節到了,我們xx的習俗可多了,有擺塔,吃鯉魚餅,還有“撿月光”。
擺塔,是把各種各樣的塔擺在一個臺上,展示給臺下的觀眾們看。傳說,曾經有一位將軍打完勝仗來到福州,剛好就是中秋節,xx在當時又是一個多塔城市。所以老百姓們為了獲得好運,就各自拿出自家的塔擺在門口,獲得好運。現在xx出名的只剩白塔和烏塔了,其他塔呢?它們都經過時光的流失而消失了。
“吃月餅了!”我們xx吃的可不是常見的月餅,而是鯉魚餅。做成兩條鯉魚形成對稱,代表著xx人給親朋好友送去“年年有余”和“鯉魚跳龍門”的意思。xx人還把像鯉魚餅的掛飾戴在兒女身上,愿兒女的.學習像“鯉魚跳龍門”一樣紅紅火火。鯉魚餅的味道可美了,兩條鯉魚并在一起,就像一個月亮,吃一個美滋滋的,你想不想嘗一個鯉魚餅呢?
最有意思的要數“撿月光”了。傳說每當中秋節時,月亮上會掉落下一個月光,只有心地善良的孩子才能撿到它,誰撿到它就等于撿到了好運。所以孩子們一吃完晚飯后就會出來急急忙忙地找月光,8點過后月光就消失了,孩子們也就各自回家了。
這三個風俗各有各的風趣,中秋之夜,你有沒有過這三個風俗呢?這就是我和爸爸、媽媽一家三口過的中秋節。這時,我突然想起在xxx的外公、外婆和在xxxx的爺爺、奶奶,他們真是“獨在異鄉為異客”,而我又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啊。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6
我的家鄉在浦城,這是個很小的縣城,但僅管如此,浦城的人民一直崇尚著中華的傳統民俗,這表示著大家對祖先的尊重。
那我就先從春節開始說起吧!除夕之夜,家家3點多就開始吃年夜飯,“蛋卷”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的顏色是金黃色的,象征著家家年年都繁榮,兒女能夠孝敬長輩。吃完晚飯后,我們是從不出門的,聽奶奶說:“若出了門會把大家的好運給帶走的。”雖然我們不能出門,但是在家中,我們不能出門,但是在家中,我們依然能夠玩的`有聲有色。大人們在家中打牌打個通宵,孩子們放煙火放得起勁!這表示大家的好運年年,財運年年……除夕過后,換來的正月初一也是很受人歡迎哦!早晨起來,洗漱完畢后就先喝一杯“桂花蜜”,這是我們孩子的最愛,味道甜甜的,香香的……這表示希望大家的日子過的紅紅火火,甜甜美美……吃完飯后就給長輩們拜年,長輩們就要包壓歲錢,孩子們得到壓歲錢后可開心了,但初一至初三是不可以亂花錢的,這又代表著大人們在這一年里很難很難掙到錢,運氣也不太好……給長輩們拜完年后,女孩在家幫父母干活,男孩就跟隨大人們去各自的親戚好友家去拜年,大家都過的十分開心。而正月初四,全家人都要去山上的廟里去燒香,給菩薩請安,讓菩薩保佑子孫滿堂,兒女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過了初六,大家就一切都恢復正常了,大人們工作的就繼續工作,孩子們該去復習功課,迎接新學期的到來了,這個春節是令人難忘的。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7
大家都知道春節吧?熱熱鬧鬧,從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但你們一定不知道長達半個月的春節里,還藏著我們是所有人類的生日吧?那就是人節。
人節傳說是人的生日。因為當年女媧依次造出雞、狗、豬、羊、牛、馬后,終于在第七天,按照自己的樣子造出了人,所以正月初七這一天就成了所有人類的生日,又稱人勝節、人口節、人慶節、人七日等等。
傳說到了這一天,我們人類就要吃七寶羹。所謂七寶羹,就是由七種有特殊寓意的蔬菜做的,比如使用芥菜、芹菜和蒜苗,就分別代表了長壽、聰明、精于計算的寓意。熬粥在這一天吃,是希望我們大家幸福、吉祥、發財,祝愿老人們長壽、平安、如意。
可在我們家,正月初七是吃面條。因為七寶羹太難做,7種不同寓意的蔬菜很難找齊。所以媽媽總是一大早就起床,為我們做好面條,而且特意把面拉得很長,說吃了有長壽之意。當媽媽做好后,無論我們剩下的人多么貪睡,媽媽總是毫不留情地叫醒我們。當我們一家子圍在桌子旁,一起吃這碗“長壽面”的時候,媽媽才會心滿意足地感嘆:這才有吉祥的`寓意。
隨著時間的流逝,人節這個節日已經在許多家庭都慢慢消失了,還好我家沒有。我希望所有人們都能和我們一樣:一年過兩個生日,這多好!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8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叫“五月節”。
過端午節時,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
那么要怎么制作粽子呢?分三部。1。要準備好寬胖的粽葉,把頭部剪掉,再用水泡,確保粽葉不會太脆。
2。再準備豆子、紅棗和糯米,取兩片粽葉,尾巴和尾巴相疊,翻過來折成錐形。3。之后放入糯米、紅棗或豆子,把它們壓緊實。然后把粽葉蓋過去,把四周包住,最后扎線即可。
做好以上準備,將包好的.粽子放入鍋,煮個大約六小時。打開鍋,一陣白白的滾燙的煙噴出,香味沁人心脾。
咬上一口,香甜軟糯的感覺渾然一體,讓你百吃不厭。棕色的粽子看上去好吃極了,黏黏地讓你忍不住再吃一個。
傳說端午節的由來是這樣的:屈原投江以后,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便有了端午節賽龍舟一習俗。
而且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后來的粽子樣。
因屈原投江那天是農歷五月初五,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這個節日——端午節。
我們中國有許多許多習俗,端午節就是其中之一。盡管端午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淵遠流長,但還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一般的色彩。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9
我的姥姥是地地道道的土家人,所以,每到過年的時候我們都要回到老家——山東。
每到臘八那天,我們一家在天上還有星星的時候就起床了,臘八節一定要吃臘八肉,我大姨夫從冰箱里拿出了一大塊豬肉,只見他把肉放在火爐上讓它解凍,又往肉上撒了好多胡椒粉、辣椒粉,讓豬肉變得花花綠綠的,接著大姨夫讓我把肉遞給爸爸,只見爸爸把一小桶酸糕水倒了上去,再用刷子把酸糕水刷開,刷完酸糕水的豬肉味道非常的香,有著酸糕水的酸味也也有胡椒粉和辣椒粉的辛辣味兒和香味兒。
吃完臘八肉,就該喝臘八酒了,雖說臘八酒有酒字,但里面只是用葡萄、梨、蘋果等水果榨的.果味飲品,味道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喝,還可以把臘八酒和帶氣的無味蘇打水一起喝,口感更佳呢!過完臘八就到了小年,這天男人們都在家收拾房屋,女人們會去集市上買年貨,而我們小孩兒就在田野里玩摔炮。
又過了幾天就是大年了,爸爸和大姨夫在殺豬、清理豬的內臟,而我們小孩兒在屋里的炕上玩耍。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過去了,豬肉終于烤好了。爸爸拿小刀從豬身上割了一大塊兒的肉讓我們吃,我問爸爸為什么要把整只豬一起烤,不分成幾部分?爸爸說:“因為這樣可以象征我們一家圓圓滿滿。”
吃完合家飯后,我們土家的年也就算是過完了,是不是很有年味兒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0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春節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里,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會回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里打牌,看電視。直到很晚,我們才上床腄覺。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了一碗香濃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后,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回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熏陶,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了呢?伴隨著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為每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美麗的煙花,真是無彩繽紛啊!看后真讓人覺得其樂無窮呢!
晚上我們全家就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又說又笑的,這一天真的另我難以忘懷!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的春節怎么過的呢?我們一起交流交流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1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節日風俗。安徽的春節也不例外。這不,春節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走來,到處都已洋溢著過年的氣氛。每個人臉上都充滿著幸福的笑容。
家家戶戶早上一起來,男的貼對聯,掛燈籠和貼倒福。女的上街打年貨。街上十分熱鬧:有賣年糕的,有賣花的,特別多的是賣魚的和賣豆腐的。街上水泄不通,處處都是吆喝聲。過了高峰期,漸漸人少了,都回家吃午飯。沒一會兒,街上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
午飯并不豐盛,豐盛的`是晚飯。吃年夜飯前,要放一次鞭炮,然后關上全家上上下下的門,打開家里上上下下的燈,而且這燈要點一夜。還得在公柜上燒一炷香,磕三個頭,拜神拜佛拜祖先。這些事都做完之后才能吃飯。菜也很講究:桌上必須有一道紅燒鯉魚,寓意年年有余;還得有一道青菜炒豆腐,因為有一句古話叫青菜豆腐保平安。上完菜,大家舉杯同慶,舉杯敬酒。吃完飯,孩子們還要向長輩們要紅包。
晚飯桌邊人人的碗里都會剩下一些沒吃完的飯。飯里可能還有兩塊魚或一塊豆腐。杯子里還有半杯酒。
飯后,一家人圍著炭火吃瓜子,花生。直到12點后才能睡覺,這叫守歲。睡覺前放一掛鞭炮迎接新年,辭去舊歲。夜深了,但還是燈火通宵。
新的一年里,大家互相祝愿一帆風順、二龍騰飛、三陽開泰、四季平安、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方來財、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享通、千事吉祥、萬事如意、心想事成、虎年大吉。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2
我的家鄉在泰州,家鄉的習俗很多,其中最熱鬧、最有特色的就是溱潼賽龍舟。
賽龍舟通常會在端午節前后舉行。當鐘擺正好敲到第十下時,突然間鼓聲大作,如雷聲轟鳴般震耳欲聾,十幾列龍舟隊一齊劃動起來,一艘艘連頭帶尾一共二十四人的組合隨著鼓手的鼓點聲越來越快,選手們頭上不禁冒出了黃豆大小的汗珠,從臉上往脖子里灌。個個衣服上的水都可以擠出一盆來。有的甚至汗珠都滴進了眼睛里,一片朦朧。現在紅隊遙遙領先,他們一個個井然有序,動作一致,仿佛前面即使有只猛虎也不恐慌。雖然臉上都冒著汗珠,但都咬著牙,拼勁全力也要贏得這場比賽。因為這并不是代表一個人的榮譽,而是一個團體,乃至全村人民的希望。
紅隊因為沉浸在快要勝利的喜悅中,隊員們感覺已經勝券在握,失去了原本拼命的模樣,個個放松了警惕,明顯動作慢了下來。此時白隊的鼓手配合著音樂聲和號子聲快節奏不停地敲著鼓,給隊友增添了勢氣,照著這樣的節奏他們團結一致,紅隊被遠遠地甩在了身后。橋上、路邊的.人們都在為各自喜歡的隊伍加油打氣,整個場面熱鬧非凡!
比賽一直持續到下午兩三點還沒結束,到了四點隊伍才慢慢散開,兩股人流漸漸向西東流去。今天這場比賽,每個人都拿相機記錄下了這驚心動魄的比賽,場面無不展示出家鄉人民的獨特魅力。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3
春節是一個美好的日子,在這一天里,親朋好友。都盡量從外地趕回來吃團圓飯,全家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當然,少不了美食,你瞧,桌上擺滿了菜,豐盛的菜,還沒開始吃,弟弟妹妹早已忍不住,口水直流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都有哪些菜呢?油煎的兩面金黃的水餃,還有白花花撈的水餃,雞鴨魚肉都有,色香味俱全,看起來很超級好吃,大人們叫我們吃,我們就像幾天沒吃東西似的,大口大口的吃起來。
最開心的是收到壓歲錢了,看著大筆大筆的錢在我們手上,十分開心,自然會想到怎么花。我猜想,每一個小孩收到了壓歲錢,此時他們應該也是開心的吧。
大過年的'一定要玩鞭炮,最簡單的鞭炮是就是摔倒不需要火,摔在地上就能響,而且聲音很大,趁別人不注意摔別人腳下,看到別人嚇了—跳,特別搞笑。還有煙花稱仙女棒,可好玩了,點燃了就像仙女的魔法棒。五彩繽紛,星光四射,五彩斑斕。
新年就是快樂的,人們對新年充滿了憧憬,寄托著新的希望,讓我們平平安安更上一層樓。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4
端午節,大家都很熟悉吧,俗話說得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但是端午節,舉國上下確實非常雷同呢。
過端午,首先要吃粽子。在重慶包粽子,要準備棕葉,糯米,綠豆,蜜棗,排骨,花生米等等。左手棕葉,右手糯作文米,然后放入各種七零八碎兒,把棕葉包成胖胖的三角形兒,最后拿繩子捆得緊緊……別急,別急,這還沒結束,還要把棕葉放進熱水沸騰的鍋里,煮上幾小時。再掀開鍋蓋時,那香味,估計整條大街都聞到了。一剝開,白白的'粽上鑲著兩顆蜜棗,咬一口,那味道更是妙不可言,隔壁小孩都饞哭了!
吃完粽子,大家都會來到河堤上看龍舟賽。碧波蕩漾的河面上,只見一條條龍舟整裝待發。龍舟上,隊員摩拳擦掌,仿佛勝券在握:有的看了看自己的肌肉,又挑釁地看了看對方,自信一笑;也有的正面對觀眾,揮舞雙手,似乎已經想象到自己拿到第一名的樣子。“321,砰!”裁判一聲令下,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飛一般地向前沖去。現場的觀眾們歡呼著,我也歡呼著,河面上呼聲震耳欲聾。隊員們聽著聲音,更加快了速度,如同軍隊一樣威風地向前。“咚咚咚……”“噠噠噠……”“加油,加油”在人們吶喊助威聲中,伴著急促的鼓點和響徹云霄的鼓啰,龍舟選手們斗志高昂沖向終點。好一幅龍舟競渡,百船爭流的景象。
吃粽子、劃龍舟,中國的端午節,那里都是這樣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