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作文>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
更新時間:2023-07-29 08:40:56
  • 相關(guān)推薦
(熱門)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15篇

  在日復(fù)一日的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可分為小學(xué)作文、中學(xué)作文、大學(xué)作文(論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1

  只要提起習(xí)俗,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春節(jié)了,春節(jié)與其他的節(jié)日不同,春節(jié)要放鞭炮,去拜年等等,但我最喜歡的就是收壓歲錢啦!

  除夕晚上我們一家人吃著團圓飯,給遠方的親戚打視頻電話,開開心心地聊天,吃完飯便睡覺,因為大年初一天還沒有亮,就會有炮聲四處響,果然,天蒙蒙亮?xí)r,四周的鞭炮聲已響起,使人睡不好覺,我只好迷迷糊糊地穿上衣服,爸爸媽媽也早已準備好了“紅爺爺”見我起床便遞給我,我高興地喊了聲:“新年好”!

  按照習(xí)俗,大年初一早上要吃餃子,媽媽下餃子,奶奶燒香,爸爸響鞭炮,都忙得不亦樂乎,凌晨6:30我們吃完餃子,我便隨著爸爸媽媽去廟里磕頭,天色昏暗,路上行人卻多,一路上,我把“新年好”說個不停,看著手里塞來的壓歲錢,我知足地笑了笑。

  在我的記憶里,以往的春節(jié)初二就要開始拜訪親戚,爸媽帶著我和姐姐一同前去,我們一天能走五六家親戚,馬不停蹄,熱鬧非凡,親戚見到我們,都熱情地來迎接我們,我們每個人聊著天,笑著,誰都那么親熱,一點也不拘束,我也能收到很多壓歲錢,心中滿是歡喜!在親戚家坐一會就要回去了,家里也有客人,爸爸媽媽也要去招呼家里來的客人了,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我們臨走時,親戚們出來送行,看著我們離去后才回到屋里。

  然而今年的.春節(jié)是我長這么大最難忘的一個春節(jié),出現(xiàn)了冠狀病毒,祖國母親生病了!全國人民都封閉在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只能在心里默默祝福,愿祖國母親快點好起來,等到明年,我們都過上一個快快樂樂,熱鬧非凡的春節(jié)。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2

  我老家在文成,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及活動有很多:清明節(jié)掃墓;端午節(jié)劃龍舟、吃粽子;中秋節(jié)猜燈謎、賞花燈…………但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春節(jié)。

  每年的春節(jié),我與爸爸媽媽都會去鄉(xiāng)下陪爺爺奶奶一起過年。大年三十這天是一年中最熱鬧又豐富多彩的'一天。一大早鄰居家就響起鞭炮聲。這時爺爺就忙上了,磨豆子,做豆腐;蒸糯米,搗年糕,殺雞,殺兔。我最喜歡的還是把粗糙的米粉變成一塊一塊的年糕。蒸熟的米粉團有點燙手,等它冷一會,爺爺就開始不停的揉啊揉,一會用手推來推去,一會又翻個面。為防止粘手,還會適當?shù)募右恍┥停热嗟巾g性十足,再把大粉團分成小份,大家一起做成形。

  爺爺喜歡長條的,他拿模板一壓,一條帶有吉祥如意字樣的長條年糕就好了。而我就與眾不同,用年糕做了許許多多的人樣,這是爺爺,這是表弟,這是堂哥…………。雖然樣貌有些許丑,但爺爺還是夸我別出心裁,做得很好。年糕做完了,蒸一蒸,炒一炒就開鍋了,聞著香味,還是我熟悉的青菜醬油肉炒年糕。

  大年三十不僅有趣,就連吃飯也有講究。必須一家老小都坐下,舉杯互相祝福,在桌上不能談傷心事,說壞話。狼吞虎咽席卷一陣后,一定得大家吃飽喝足,才分壓歲錢,下桌放鞭炮玩去。

  接下來就是看春晚,一直到十二點,村里依舊燈火通明,依舊響著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別有一番風(fēng)味,也是我們小孩歡呼雀躍的時候。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過了年,就意味著大了一歲,該更懂事了。除夕過后是正月,接下來是元宵,也就意味著要開學(xué)了,不知不覺中也有一絲不舍,再次期待春節(jié)的到來。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3

  你們小時候都愛干什么呢?我記得我幼兒園時,最愛播放我的周歲生日光盤。一放就是3、4圈,自己不看也不讓爸媽看別的電視節(jié)目。我想那時的我是第一次當主角,所以被眾星捧月般的感覺陶醉了。

  那我就介紹一下我主演的周歲生日紀錄片。

  朝鮮民族歷來就重視嬰兒的周歲生日,再加上國家提倡獨生子女的'原因,很多家族許多年才會有一位新生的寶寶,所以更是把這一天當做父母雙方家族的盛大家庭節(jié)日。

  生日那天,眾多親屬都是穿著華麗的民族服裝。爸爸、媽媽更是打扮得像新郞、新娘一樣漂亮。但全場最漂亮、最耀眼的還是我。伴隨著祝你生日快樂的音樂聲,爸爸、媽媽拉著我的小手,一步一步走在紅地毯上,向我人生的第一桌盛宴走去。周歲生日桌可以稱之為巨大,桌上分層擺滿了水果、餅干、玩具、蛋糕、以及各種新奇的物品。

  當我坐在生日桌前,隨手抓起一樣物品時,眾多親屬們歡呼起來,爺爺、奶奶還站起來跳舞。原來這個環(huán)節(jié)叫“抓周”,是一種預(yù)卜嬰兒前途的習(xí)俗。傳統(tǒng)風(fēng)俗中桌面上會擺放筆、本、算盤、錢幣、小木錘等。這些物品每一樣都有寓意,如:筆是寓意著孩子將來學(xué)習(xí)好;錢幣寓意著孩子將來會掙錢;小木錘寓意著孩子將來從事秉公執(zhí)法的職業(yè)。當時我抓的第一件物品是筆,難怪爺爺、奶奶會高興得跳舞。在他們看來,小孫女一定是清華、北大的苗子。

  抓周之后是點燃生日蠟燭、許愿;接著是奶奶、姥姥為孩子送祝福;然后是所有來賓們?yōu)楹⒆铀蜕献8#蛔詈笫侨w來賓們一起歡歌笑語、手舞足蹈。

  當所有的儀式都結(jié)束后,客人們開始推杯換盞進入酒精的世界。一切的節(jié)日都是為了吃,一切紀念都會在吃中結(jié)束。我的周歲生日也是如此,而且每年的生日都是以吃的方式來讓我感受到家人團聚的快樂。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4

  大家都明白,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tǒng)的元宵節(jié)。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燈,猜燈謎,而我的家鄉(xiāng)—歙縣汪滿田的花燈可是別有特色喲!

  說那里的花燈很有特色,因為它們大都是由竹架子骨在內(nèi),糊紙于外,加以形象逼真的繪畫與色彩點綴共同組成的各式各樣的魚兒。花燈為何都是紙魚兒呢?傳說由來以久,老人們說,古時火神總是來燒房子,人們損失了許多的財產(chǎn),為了驅(qū)趕火神,人們就把花燈都做成魚的形狀,并帶著如同真的大紙魚繞著村子轉(zhuǎn)。火神看見魚,以為整個村子里有好多水,就不再敢來燒房子了。以后,人們就年年做魚,戲魚,以求平安。

  每逢正月十五晚七點,花燈會便開始了。瞧!只見那天空中出現(xiàn)了許多煙花,有的金光閃閃,似一座金橋橫空而架;有的'五彩斑斕,升上天空呼啦開出各色的花朵…,各種煙花爭奇斗艷,讓人目不暇接。之后,真正的主角上場了!一個個頭能裝下兩三個小孩的巨大紙魚游來了,它的身體里有幾十枝甚至上百枝紅蠟燭,把路面照得亮堂堂的。在魚隊前,一個漢子拿著一個火把引路,十幾個壯漢抬著一個“巨無霸”魚緩緩地走來。“巨無霸”魚搖頭擺尾的,似乎在向人們問好,人們歡呼著揮手表示歡迎。緊隨其后又是幾條大魚兒,后頭跟著一條條可愛的小紙魚歡快地游著,不時地互相親昵著。小紙魚的主人可是我們孩子,花燈會上也隨之增加了幾分童趣。

  魚隊的中間雜著敲著銅鑼,打著大鼓的大人,聲音震耳欲聾,使花燈會更顯熱鬧。幾個淘氣的小男孩跟著他們的爸爸和爺爺,舉著燃完的煙花剩下的桿兒做成的小小火把,走在魚隊的最終面,來回跑著,樂著。魚隊走到另外的地方,又該煙花炮竹上場了,“叭”,這兒的炮竹響了,“轟”那邊放煙花了,真不明白該看哪兒了呢!

  元宵燈會“紙魚兒”游,燈火通明喜樂洋洋!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5

  我的家鄉(xiāng)在浙江富陽的一個小村莊里,這里雖然沒有城市那么繁華,但是,卻有著城市沒有的風(fēng)味,有著獨特的民風(fēng)民俗。圓譜圓祠堂便是我們的大事兒一件。

  從開始造祠堂的那一天起,便要放鞭炮慶祝開工。造完了祠堂,那更是熱鬧。第一天早晨,禮數(shù)繁多。先是宰豬宰羊,把豬和羊分別綁在兩張凳子上,再用紅色的紅菱把它們的頭綁住,端端正正地放在祠堂的左右兩邊,像兩個守門神一般。更是有人用轎子抬著村里最年長的老人,后面跟著許多樂手,圍繞著村子走一圈。所到之處,就有許多人圍觀,不知有多熱鬧。等這些全部結(jié)束后,又得放鞭炮。中午,祠堂周圍大擺宴席,邀請每家每戶必須有一個人去吃午飯。這一天,鑼鼓喧天,鞭炮不絕,到處都擺滿了小攤小位。這也是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趁著這幾天,買一些好吃好玩的,約上小伙伴們一起去玩,父母們也都不會責(zé)罵。

  夜幕降臨,祠堂的大戲臺上,先表演的是我們村里的.阿姨們精心排練的節(jié)目——鑼鼓。結(jié)束后,便是戲班子上臺表演,咿咿呀呀,吹拉彈唱,是老爺爺和老奶奶最喜歡的節(jié)目。他們總是早早地搬來椅子,選好合適的位置,就算看上一天一夜也都不會感到乏味。盡管祠堂很大,但還是會被堵得水泄不通。我們孩子就喜歡在祠堂跑來跑去玩游戲。

  這些僅僅是第一日的場景。一般來說,這樣的盛事至少要持續(xù)三天,并且連續(xù)三年。這幾天,熱情好客的村民們總會叫來親朋好友,一起吃飯。最多的人家,可能要叫上三十幾桌呢,真是熱鬧非凡。造祠堂的錢都是村民們自愿捐獻的,多的達80萬元,少的也有二三百元。只要捐獻超過2000元的人家,都會獲得一本古色古香的族譜。

  造祠堂圓譜不僅僅是一種民風(fēng)民俗,更是象征著一個姓氏的繁榮與傳承!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6

  我的祖國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國家,民族眾多、幅員遼闊,“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xiāng)風(fēng)”。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fēng)俗習(xí)慣,下面就讓大家了解一下我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春節(jié)”。

  過年是每個國家都有的節(jié)日,可是在這一天晚上,雖說大家都在過年,但是大家庭的風(fēng)俗習(xí)慣獨一無二。

  在過年的前七天,我們這里差不多都在辦年貨,向老人們比較講究,他們就干這干那的忙活個不停,年輕人嘛,就買些零食……小孩子們,一提到過年個個眉開眼笑,那緊挨著就是腦袋里全被煙花給裝滿了。

  爸爸媽媽就準備過年用的、吃的'、喝的、玩的……

  等到二十四我們就開始掃房,掃房意味著把家里擦一擦、掃一掃、拖一拖……

  在大年三十兒晚上,我們的任務(wù)可多了,先把準備的東西擺上桌,然后把找好的石頭放在火爐里燒紅,把石頭放在碗中的醋里,這就叫“打醋炭”,意味著驅(qū)邪,男女老少還要穿上新衣服,然后去給燒票子,最后就是給長輩拜年,拜年時要磕三個頭,然后俏皮的說一聲“恭喜發(fā)財,紅包拿來”。

  初一,男人們?nèi)マD(zhuǎn)親戚家,女人們在家伺候來的客人,孩子們有的放鞭炮、有的幫助家人干活、有的玩游戲。

  我喜歡春節(jié),春節(jié)是熱鬧的,也是令人開心的。“年”雖然只是一個傳說,卻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濃濃的年味、其樂融融。聽了我的一番介紹,是不是覺得我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很有趣呢?

  不同的地區(qū)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匯成一幅幅絢麗多姿的風(fēng)情畫,無不體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各個國家的獨特魅力。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7

  冬至這天,按照習(xí)俗吃餃子。小的時候我很好奇地問過媽媽,為什么冬至要吃餃子媽媽告訴我,因為冬至這天是全年最冷的一天,傳說吃餃子能夠防止凍耳朵。

  開始包餃子了嘍!奶奶把材料都準備好了,媽媽叫我:“妮妮,快來和我們學(xué)著一齊包餃子吧!”我拿起一個媽媽搟好的餃子皮,學(xué)著奶奶的的樣貌放在手上,然后用小勺挖一小點肉餡放在餃子皮的中間,把皮捏攏,這樣一個餃子就包好了。盡管它看上去有些皺皺巴巴的,像個滿臉布滿皺紋的小老頭。可我的心里卻甜滋滋的,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包的餃子。漸漸地,我包的餃子越來越有模有樣了,就像小老頭變成了小公主,我得意極了!我高興地舉起它向媽媽和奶奶炫耀說:“好看嗎”媽媽看到我包的餃子,笑著說:“十分可愛。”

  包完餃子后,媽媽問我:“妮妮,想不想吃”我連忙回答:“想啊!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于是,媽媽立刻打開煤氣灶開始煮餃子。不一會兒,鍋里的'水沸騰了,餃子們一個個浮了上來,它們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游到那兒,就像一群小白鵝悠閑地在河里游著。餃子出鍋了,我連忙用筷子夾一個往嘴里送,一股香氣從我的嘴里飄向深處。我覺得自我包的餃子和外面賣的餃子味道截然不一樣,它更美味。

  我喜歡吃餃子,更喜歡吃自我親手包的餃子。我津津有味地吃著自我包的餃子,心里別提有多高興啦!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8

  廣州具有文化意義的節(jié)日風(fēng)俗有很多,但是特殊的風(fēng)俗只有一個——喝早茶。

  廣東早茶是一種嶺南民間的飲食風(fēng)俗。廣州人把飲早茶當作吃早餐。廣州人去茶樓喝茶吃點心是一種傳統(tǒng),既健康又實惠。

  清晨,我們一家人去喝早茶,來到茶樓,總是無比熱鬧,傳進耳朵里的或是“飲佐茶未”或是賣點心的吆喝聲,看到的都是人們享受點心的情景。

  看到他們的食物,我不禁口水直流三千尺:看了那么久,我也該吃點了吧,我拿起手中的.茶杯喝了一口綠茶,這味道仿佛在夏天吃冰棍一樣,清爽至極。過了一會兒,一盤盤具有廣府特色的點心陸陸續(xù)續(xù)上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夾起一塊菠蘿糕放入嘴中細細品嘗,里面的蘿卜頓時在我口中蔓延開來,我不禁閉上雙眼細細品味。“這真是太好吃了!”

  于是我開始品嘗在桌上的每一件點心,它們都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特色,它們的味道在我的味蕾中徘徊跳躍著,就像是共同演繹了一場關(guān)于早茶的交響曲。有香的、脆的、軟的……我三兩下把一盤點心吃得精光,正想再來一塊,卻發(fā)現(xiàn)只有空盤了,我咽了咽口水,覺得唇齒留香,真令人回味無窮。

  喝早茶代表了廣州人獨有的特色,茶代表了好客儒雅,點心代表情心細致,這些精髓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把這個風(fēng)俗傳承下去。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9

  我生于浙江一座不大不小的城中,與著名的橫店影視基地相鄰。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這兒有山有水風(fēng)景秀麗,民風(fēng)淳樸。

  小時最向往的便是每年春節(jié)回家過年感受家鄉(xiāng)的那些風(fēng)俗。

  每年正月初八是我們那兒上山登高祈福的好日子。初七晚上我們就要沐浴更衣,初八凌晨早早起床。梳洗完畢,出發(fā)前我們還要沐一次“火浴”(用稻草把點上火,一家人圍著火堆一邊抖抖衣服一邊轉(zhuǎn),而后用雙手捧著煙氣在面前做幾個洗臉的動作)以示對佛祖神靈的崇敬。然后驅(qū)車趕往四五十公里以外的方巖祭拜天神。

  這習(xí)俗與日本神社祭拜大同小異。天色未明,方巖山上卻是燈火輝煌。我們耗費三四個小時一一祭拜完所有神壇后,趁著剛放明的天空回到家中。子孫們一一跪在祖宗像前,由最年長的長輩撒下硬幣,老輩人說搶到的硬幣越多,這一年就越順利。中午我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午休,這一覺我們常常睡到傍晚時分才昏昏沉沉的起來。

  夜深了,但城中厚重的`聲音未沉。廣場上社戲才剛剛開始。爺爺和姥爺輩的人紛紛前往觀看。臺上的演員賣力的唱著、演著,臺下傳來陣陣喝彩聲。這段時間也成為了小孩們的天堂,不用受父母管束,吃喝玩樂,隨心所欲,一年中這種時間對于我們極其難得。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承載著我許多兒時的歡樂和回憶,而現(xiàn)在幾乎所有的時間都被學(xué)習(xí)、游戲……占據(jù)了,日子過的平平淡淡,兒時的快樂于我們也漸行漸遠了……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10

  我的童年是在麗水鄉(xiāng)下度過的,那兒每年中元節(jié)都要放河燈。媽媽不許沒有九歲的孩子去看河燈,怕出意外,再加上姐姐們每次看河燈回來,總是一副滿足的樣子,我于是也覺得河燈是個極神圣極美好的東西了。

  九歲那年的中元節(jié),我被允許第一次去看河燈。一周前,我就開始興奮,天天拉著人家嘮河燈。

  終于熬到了七月十五,天還沒黑,我就蹲在河邊等。我清楚的記得,那天的時間走的多慢:云飄來又飄走,鳥兒已經(jīng)飛了上百個來回,可天就是不黑。過了好久,姐姐才姍姍來遲。我催促她:“放嗎?放吧!”可姐姐卻只是故作老成地搖搖頭,說:“還不到時候。”我急了,但卻不說話,只是盯著姐姐看。她似乎也受不住我渴求的目光和河燈的誘惑,打開裝河燈的籃子,拿出幾個河燈。她做的河燈總是很精致:彩紙折成荷花的模樣,每一片花瓣都是不同顏色,荷花中央用膠水固定了蠟燭。我不由聯(lián)想到媽媽說“荷花燈是用來悼念逝去的親人的`”,心中油然生出一股敬畏之意。姐姐點亮蠟燭,俯下身子,將河燈輕柔地往水中一放,荷花狀的河燈便緩緩漂遠去,直至沒入一片燈光之中。

  來放河燈的人漸漸多起來,河燈便也增多了。幾十盞河燈匯成一股彩流往遠處流去,然而沒過多久又瀟瀟灑灑地分開了,將被夜?jié)娚夏暮匦氯境赡藓缟е税度藗儗κ湃ビH人的思念幽幽閃閃地飄向彼岸,燭光悠悠,溫潤而又神圣。

  回到家后,我們還必須吃鴨子、喝茶。現(xiàn)在想來,那的確是極美好快樂的日子了。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1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你明白這是描繪的哪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嗎?

  對,就是咱們中國最隆重、最溫馨的節(jié)日——春節(jié)。在我的家鄉(xiāng),過春節(jié)是十分讓人期待的,有幾件事必不可少。

  年夜飯。年夜飯必須是重頭戲,這天一家老小會集聚一堂,主婦們一頭扎進廚房為一大家子做上一桌“滿漢全席”來感激長輩、犒勞老公、獎勵小孩。我們家里的年夜飯是非十二個碗不可的,少了我爸絕對會嘮叨我媽“寒磣”。

  守歲。年夜飯過后我們能夠自由安排活動,喝茶、嗑瓜子、陪奶奶聊天、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看書、下棋……你樂意就行。可是最趣味的是守歲,比誰扛得住,守得越久的紅包就越大,我每年信誓旦旦,每每又最早昏昏入睡。

  穿新衣戴新帽。這一天必須是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必須嶄新而又干凈。

  拜年。如果說大人們平時十分忙碌,像鐘表上的發(fā)條不停奔忙的話,這幾天的他們似乎都異常清閑,每一天悠哉悠哉,走街串巷、探親訪友,見面就說過年好,三句不離一齊喝兩杯。我最喜歡跟著跑了,因為我人小輩份也小,大人總免不了要給我發(fā)紅包,回家拆紅包數(shù)錢是最歡樂的事情。

  在我的家鄉(xiāng),春節(jié)的.風(fēng)俗還很多,樂趣無窮。你的春節(jié)一般怎樣過呢?我很好奇天南地北的春節(jié)玩法喲。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12

  說起我的家鄉(xiāng),我爸爸的祖籍是四川達州市,我媽媽是地地道道的重慶人。達州我從來沒有去過,也不知道什么樣?我是重慶出生,重慶長大,重慶就是我的`家鄉(xiāng)。

  據(jù)外公告訴我,重慶及其周邊川渝地區(qū),歷來就有中秋節(jié)“打糍粑”的習(xí)俗。過去物資不那么豐富,中秋節(jié)有月餅吃,那是很奢侈的事情。普通老百姓,特別是鄉(xiāng)村,都是靠自己動手,打糍粑過中秋節(jié)。

  每個農(nóng)家小院,基本上都有一兩個,青石做的“兌窩”。四四方方,上面大,下面約小,中間有一個圓圓的深窩,再配上一個“兌窩棒”,平時可以用來舂米,中秋時節(jié)就用來打糍粑。中秋節(jié)這一天,子女們都回到老人身邊,把自己種的糯米蒸熟,趁熱放進兌窩里,開始打糍粑。這可是個力氣活,一般都由幾個青壯年,輪流來完成。一個用勁地舂,一個不停地翻動。糯米舂爛以后,黏勁十足,舂下去容易,提起來卻十分吃力。一直要舂到看不見米粒,非常柔軟才行。幾個回合下來,沒有不脫外套,不頭上冒汗的。小孩子們在旁邊看熱鬧,偶爾也嬉笑著上來搗鼓幾下,不一會就會敗下陣來。

  糍粑打好以后,合上事先炒熟磨好的黃豆粉,加上白砂糖,真是又香,又糯,又甜。也可以做成圓餅狀,象征團團圓圓。一家人坐在桂花樹下,賞月,吃糍粑,也是其樂融融。

  三年級的上學(xué)期,我們班到“樂耕農(nóng)場”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我有幸體驗了一把打糍粑的樂趣和辛苦。同學(xué)們排著隊,輪流著上,把吃奶的力氣都使出來,也打不了幾下。那是工作人員,事先基本上打好了的,我們就是去體驗一下罷了。

  中秋節(jié)吃糍粑的習(xí)俗,一直流傳至今。只不過,現(xiàn)在不用自己動手去打了。超市里隨時都有賣的。

  老師的話:哈哈哈,那個時候麒恩好小,好可愛哦!被打糍粑的你萌到了,可愛可愛!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13

  今天的老家似乎分外熱鬧,村口的老樹上掛起了紅燈籠,拉起了橫幅,遠處還有鞭炮的陣響,桐廬南鄉(xiāng)邊的時節(jié)到了!

  時節(jié)里最忙的地方莫過于家家戶戶的廚房了。這地方打自一上午就炊煙不斷,煎炒蒸炸,涼拌果盤,全在為中午那隆重的宴席做準備。農(nóng)家土灶上多屜蒸籠里熱氣蒸騰;砂鍋里筍干鴨煲 “咕嚕咕嚕”地冒著泡;鍋子里各種小炒在廚師手里上下翻飛。這邊水池里嘩嘩嘩的洗菜聲,那邊擋板上咚咚咚的切菜聲,還有灶孔里柴火燃燒的嗶嗶啵啵聲,簡直就是一首炊廚合歡曲!

  臨近中午,客人們陸續(xù)來了。這些客人有的是親戚朋友,有的是朋友的朋友,認識的.盡管來,不認識的來了再介紹,多添幾個人桌邊擠擠,都沒關(guān)系。過時節(jié)就是圖熱鬧,誰家熱鬧誰家就人緣好,旁人看著也高興。

  爸爸出去迎客,媽媽沏茶切水果,我一會兒敬茶,一會兒取東西,反正是打醬油。爸爸招呼客人們?nèi)胂?“來來來,吃點水果,嗑點瓜子”說話間,茶果端上來了。

  客人們也到的差不多了,便上菜了。第一道菜是悶燒大閘蟹,紅彤彤的外形與鮮香的醬汁,令人津從口生。接著什么紅燒豬蹄、清蒸魚、燉牛肉、油燜筍等等都陸續(xù)端上。爸爸客氣道:“來來來,別客氣,隨便吃。”大家在你呼我讓中入座了,熟悉的,不熟悉的這時候也都聊上了。男人們抿幾口小酒,臉色微微泛紅,開始說一些工作上的事情,什么生意難做啦,投資謹慎啦;女人們吃了幾口菜,也紛紛聊起自家孩子的學(xué)習(xí),家常里短的。整一桌上說談聲不絕,笑聲不斷。主人敬酒,客人回敬,大家舉杯同敬,在“砰砰”的碰杯聲里祝福彼此,也為時節(jié)畫上一個幸福的句號。

  飯后,人全散了,但鬧尚存;宴雖完了,但喜還在;親雖別了,但情留存心間。時節(jié)不就是用來團聚的嗎?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14

  “快點起床,快點,要吃早飯了。”

  每當過年,我都會聽到這樣的話,他們就像星星,一直在我的耳邊打轉(zhuǎn)。也許你們認為,是我賴床,大清早了還不起床。

  在我的家鄉(xiāng),一直有這樣的一個風(fēng)俗,初一必須要早起,也就是我們那邊說的“趕早”那天,我們都要在六點鐘之前起床,并且還要盡早吃完早飯,在大約八點的時候就要出去拜年了。而在初一的前一天早上,也同樣的要“趕早”,但是不去拜年,這天的“趕早”似乎是在為春節(jié)準備。

  所以,當我爸爸在叫我起床的時候,還不到六點鐘,這大冬天的,怎么起得來。可能有人又要說了,我每天都是六點起床啊。那也沒錯,我上學(xué)的時候,也是六點多就起來了。

  可是不一樣的是,在二十九和三十的晚上,幾乎是睡不著的,深夜時一直會有鞭炮在響。特別是十二點的時候,放鞭炮的聲音簡直都可以把屋頂掀翻了。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怎么還睡得著。沒有辦法,最后我都是會被拉起來,不過吃完早飯后還是可以再睡一覺的,距離拜年的.時間還是有一個多小時的。每次我就趁著這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繼續(xù)睡覺,真不知道他們大人哪里來的精神。

  在這之后,我們將會出去四處拜年,同時家里還會留下一兩個大人來迎接別人來拜年。四處拜年收紅包是常見的習(xí)俗了。這里我也就不多說了,不過在我們家鄉(xiāng),拜年是有些講究的,首先需要在拜年對象的家們口放鞭炮,幾家有時候碰在一起,當然就一起放鞭炮。等到“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完之后,就可以進入別人的家里去拜年了。每當去別人家里拜年,收紅包,我都會覺得我的早起沒有白費,我的努力換來了紅包,總是會感覺心里十分開心。

  春節(jié)雖然要遭遇“噼噼啪啪”的鞭炮的折磨,還要“趕早”弄得我沒有一點精神,不過能收到那么多的紅包,也能夠彌補我心中的那種不快啊!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15

  我的家鄉(xiāng)在一個山鄉(xiāng)小鎮(zhèn),那里雖無都市的繁華,卻有著自我獨特的韻味,尤其是家鄉(xiāng)的大秧歌,更是村中的一道亮麗風(fēng)景。

  提起大秧歌,那可是家喻戶曉。家鄉(xiāng)的男女老少,哪一個不能扭上一段呢!每當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大街上響起咚咚的鑼鼓聲和優(yōu)美的嗩吶聲,這聲音像一種號令,聽到的人們陸陸續(xù)續(xù)的來到街上。他們有的手中拿著扇子,有的拿著手絹,有的一家老少全都出動。頓時大街上變得熱鬧非凡。

  看,大秧歌扭起了。雖然隊伍多是中老年人,可他們腳步輕盈,姿態(tài)優(yōu)美,動作極為協(xié)調(diào)。尤其手中的扇子和手絹,舞弄得出神入化,盡情的'揮灑著內(nèi)心的喜悅和幸福。一些青年和孩子,心里也些發(fā)癢,不時地加入隊伍。一條條彩色的“長龍”也在不斷加長。隊伍的四周圍滿了觀眾,他們一邊欣賞,一邊嘮著家常,自在悠閑。吹嗩吶的不時地變換曲調(diào),秧歌的隊形和動作也隨著變化,讓人久看不疲,這樣喧囂的場景一向會持續(xù)到夜深才結(jié)束。

  家鄉(xiāng)的大秧歌,不僅僅是人們每年的精神大餐,也是節(jié)日慶典不可缺少的項目。每當這個時候,秧歌手們便身著彩裝,那種孩子們喜歡的“大頭娃娃、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粉墨登場,為節(jié)目增添無限的喜慶。我們這些小孩子在人群中躥動著,追逐著,嬉戲著,心里別提多開心喲!

  啊,家鄉(xiāng)的大秧歌,你已經(jīng)成了人們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陳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著家鄉(xiāng)人的心。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相關(guān)文章: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07-27

家鄉(xiāng)風(fēng)俗作文02-25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的作文02-27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07-27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12-25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02-25

【熱門】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01-03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推薦】01-03

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熱門】12-30

【薦】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作文12-30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久久99精品麻豆国产 |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网站 | 五月天桃色国产麻豆 | 丝袜美腿国产综合久久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