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小記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小記作文1
“在突然間下起了大雨,天氣總是配合情緒……”
黑沉沉的,帶著深深淺淺的藍和灰,交錯,相間。像個頑皮的孩子,迫不及待的一點一點壓下來,不理會太陽散出寡淡的暖橘色微光,不服輸的沖撞,迎接一個似乎不可能完成的挑戰,卻怎么也沖不破,撞不碎——這茫茫云雨霧霾。
心情自然而然的壓抑下來,像是梗著一團空氣悶在胸腔里,沉重得令人難過。
這樣的端午,讓我莫名的想起了小時候學過的屈原……一生勤懇卻死得慘慘凄凄。于是看著桌上的青翠的竹葉包著的棕,散著噴香的熱氣,卻迫于冷冷的低壓,泯滅在打著旋的'上空。就這樣,失去了吃棕的心情。
想要轉變心情,便套了薄薄的透明雨衣,到江邊看了龍舟。
剛到,也剛開始。船頭糙漢肌肉畢露,舉著鼓槌虎虎生風,笑得眼不見眼,露出一排略暗的牙齒,很容易讓人心情愉悅。和著雨點擊打的鼓面,震得雨珠劈啪作響,閃著珍珠般瑩潤的光澤。水波一次一次地翻滾著,浪不大,卻勝在數量,也可以說是險象環生了。于是抱著玩樂心情的我,認真地看了起來,興致盎然。
踱步行到岸邊,看見抵岸的船上下來的,都是些老頭子。額頭貼著細密的汗珠,卻笑意欣然。我迷惑了,又釋然了。他們身上青春的朝氣,已經向我闡述了一切。
轉過身,驚詫地看到一些老者將粽子投進江邊,雙手合十默默念著什么,走近聽了聽,是“大悲咒”。我很快明白這是為了什么,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敬意。在這個社會上還能做出這樣的事,這樣的人吶,定是心地善良且福澤深厚的。
“咔擦。”身后有人,駕著閃光燈拍著這美麗的一景。我知道,這確實美麗,讓人不由得駐足觀看,回味無窮。
無食,無香,腹中饑渴,卻心滿意足。
端午小記作文2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的重大節日。屈原見國家走向滅亡了,不想被敵人無俘虜,所以跳河自盡。后來人們為了屈原的尸體不被魚吃掉,就往河里丟竹筒飯,后來,又成了粽子;為了把魚趕走不讓它把屈原的尸體吃掉,人們賽龍舟,一代又一代傳了下來。每到端午節,人們家家戶戶就會包粽子,賽龍舟來過端午節。每到這一天,大人們還會讓孩子洗艾澡,是為了去濕氣,不讓孩子們容易生病。
端午節一大早,我就聞到了粽子的香味,一下樓,原來是姥姥在蒸粽子。我和哥哥偷了五個,然后就去“賽龍舟”了。
一到海邊,早已有選手在等候,我和哥哥也體驗了一場“龍舟”賽。首先每個人先找來一個泡沫艇,然后去有水流的地方,然后拿一根船槳,接著坐到艇上,用人的重量和船槳來掌握方向,以此類推,多找一些泡沫艇,新和以和小伙伴們去賽“龍舟”了。三、二、一,開始!我和哥哥一路過五關斬六將,三兩下就打敗了他們,然后我們去領獎時,發現,獎品竟然是粽子。
傍晚,姥姥煮了一大鍋艾葉水,讓我和哥哥洗澡洗頭。艾葉水倒出來,一股淡淡的艾草香味,我先是深深地吸了一口香味,然后就跳進桶里泡澡了。泡澡起來,我感覺渾身舒暢,精神清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節日文化,更多的'是對我們有益的習俗呢。
晚上,媽媽叫我給大家背誦有關端午節的詩歌,我大聲背誦唐代詩人文秀的《端午》:“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小記作文3
一年的節日中,我最喜歡的莫過于端午節。要問為什么,因為我們老家端午節習俗是賽龍舟、包粽子
今年受疫情影響,春節都沒有痛痛快快地過,所以,我對端午節是充滿期待。左盼右盼,終于等到了
歡樂賽龍舟,在離端午節還有一個星期的時候,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聲而是那一陣陣雄渾壯闊的“一二一”口號聲和鼓聲。那聲音如千軍萬馬,一排排浩浩蕩蕩地穿過我的耳朵。總共有四五支隊伍參加比賽,他們每天起早貪黑的訓練著,為的就是在比賽當天能一展雄姿。其中我最看好的`是二號隊,因為二號隊的隊員們比其他三支隊更刻苦,更努力。雖然二號隊的隊員都是業余選手,但他們那種刻苦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一、三、四號隊中的隊員們都是專業選手,有經驗。雖然二號隊在小試中得了最后一名,但我相信“失敗乃成功之母”,在正式比賽那天,一定會取得好成績。終于到了比賽那天,我環顧一周發現二號隊是參賽隊伍中最有干勁的,他們個個胸有成竹,我對他們的信心又增加了一倍。哨聲吹響,二號隊火速超過其他三隊,我在旁邊大聲地為他們加油,吶喊。終于他們沖過了終點線,獲得了第一名!那一刻,激動的眼淚在眼眶里打轉。
歡樂包粽子。看完龍舟比賽后,我和媽媽去商場買了些粽葉,糯米,大棗。高高興興地回家準備包粽子。只見媽媽三下五除二地就把一個粽子包好了,過了二十分鐘,一籠粽子就包好了。我目不轉睛地看著,心里默默地為媽媽點贊,我把粽子放在蒸鍋里,蒸了一個小時,可是粽子還沒熟,一番查看后,才知道忘開電源了,頓時家里老老小小哈哈大笑
端午節這天,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一天。
端午小記作文4
五月初五,是我們傳統的端午節。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每到這一天,熟悉的兒歌總會回蕩在耳畔:“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過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粽子要在端午的前一天下午包好。粽葉、竹葉還有裹粽子的菖蒲葉子要在鍋里煮一下。煮好的葉子不再青翠欲滴,而是變得結實柔韌。單是粽葉的香味就已經讓人垂涎三尺了。
媽媽會包多種口味的粽子,糯米餡的、鮮肉餡的、蜜棗餡的、麥仁餡的、紅豆餡的……有時媽媽還會包雜糧餡的,就是各種米、各種豆、各種干果混合著包在一起,五顏六色的,像是一個小型的農業展覽會。心靈手巧的媽媽包起粽子來是又快又有型,左手托著粽葉,右手撈起一把米,放在粽葉中間,箬葉的,媽媽會包成“磚頭形”、“元寶形”,竹葉的,媽媽會包成“三角形”都用細長的菖蒲葉子纏得結結實實的,這樣煮出來的粽子才會緊致有彈性。
粽子要在大鍋里煮一夜。
端午節的早晨,會早早的被媽媽叫醒,媽媽要在我的手腕上裹五絲,就是用黑、白、紅、黃、綠五種顏色的'絲線編織而成。洗臉水是媽媽煮粽子的水,褐色的、散發著粽子的香味,洗完臉上滑滑的。
待媽媽打開鍋蓋,滿屋都彌漫著粽子的清香,讓人聞了禁不住口水直流。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粽子葉,撒上白糖,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甜甜糯糯的,真是讓人回味無窮!
每每這時,媽媽都會給我講屈原的故事,而我總是百聽不厭,懷著對屈原的敬仰,咀嚼著分外香甜的粽子,我更加喜愛端午節了。
端午小記作文5
我國有個起源于春秋戰國的節日,叫端午;我國有個防疾病的節日,叫端午;我國有個運動的節日,叫端午!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午節,在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歷史十分悠久,傳承了幾千年!關于端午的來源,人們有許多說法,但其中流傳最遠、史書也有明確記載的就是為了紀念屈原。相傳,屈原本來是楚國的三閭大夫,因為當時的國君十分昏庸無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秦國又蠢蠢欲動,準備攻打楚國。屈原向國君進諫,卻被罷了官,放逐到了鄉村。后來秦軍攻破了楚國國都,楚國滅亡了。屈原聽到消息后,悲痛欲絕,在自己生活下的茅屋里寫下《懷沙》后,望著楚國國都,向滾滾的汩羅江中跳去。大家見了,有的拼命打撈,有的用粽葉包著糯米往河里扔,還有的在用雄黃驅趕蛟龍。為了紀念他,人們把這天叫端午節。
端午節是春夏交際之時,蚊蟲眾多,疾病易發。所以,每到端午,人們都要驅五毒、吃五黃、插艾草、菖蒲。大家還會從街上買來蛋,把它放進鍋里和艾葉一起煮,把蛋吃掉后,再用煮蛋的水洗臉,傳說一年也不會被蚊蟲叮咬。小孩兒還會把自家煮的蛋拿出來,和鄰居玩“碰蛋”,看誰的'蛋結實。贏家據說一年都不會被病魔困擾!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會組織去劃龍舟。江邊聚滿了人,他們瞪著眼珠子,不停地喊著“加油加油”,為龍舟上的人吶喊助威。而龍舟上也擠滿了人,他們雙手拿著漿,使勁地劃啊劃。當有一只龍舟最先劃到終點時,觀眾就會熱烈地鼓起掌來,有的甚至跳了起來。整個場面熱鬧非凡,充滿了喜悅!
這就是端午節,這就是我國的端午節!我愛端午!
【端午小記作文】相關文章:
軍訓小記作文02-15
小記者作文04-11
宿舍小記作文05-18
鄉村小記作文03-02
生活小記作文03-08
小記者活動作文02-19
小記者作文15篇06-12
小記者工作計劃12-10
小記者自我介紹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