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作文>端午節作文
端午節作文
更新時間:2023-07-09 14:09:43
  • 相關推薦
端午節作文(精品1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作文1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我們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我們有獨特的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今天,讓我給你介紹一下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吧!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重五、端陽、端午節。早在周朝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這天,家家戶戶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人們在這天還要懸菖蒲、灑雄黃水、掛艾枝、喝雄黃酒,殺菌防病。傳說端午節源于屈原。他是楚王的大臣,他倡導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反對,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屈原悲憤,寫下了絕筆之作《懷沙》后,投汨羅江身亡。他死后,有人打撈他的身體,有人投飯團,后來怕飯團被蛟龍吞食,用欄葉抱起飯團,投下汨羅江,這成為今天的粽子。

  我家也有過端午節的'習俗呢!因為要吃粽子,所以媽媽要包粽子。首先把糯米用欗葉包成一個三角形,角要尖,然后放入3-4顆大紅棗,用欗葉裹緊,系上五彩繩,一個粽子做好了。媽媽一個個地做著,汗水無聲的落著,終于,把粽子都做好了。接著開始煮粽子,一般要煮一、兩個小時才會又香又糯。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鍋蓋,陣陣粽香向我襲來,我嘗了一口,啊多么美味的粽子啊!這是媽媽用辛勞的汗水為我制作的美食,我永遠都不能忘懷。這是我家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2

  在中國傳統文化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為它充滿了濃濃的愛國之情。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等,是名稱最多的節日。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相傳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

  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兩千多年來,每到這一天,大家都要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蒲、飲雄黃、佩香囊……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向江河,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尸體。如今,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有首兒歌是:“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現在的端午節,人們丟棄了許多迷信風俗,但是弘揚愛祖國的熱情依舊不減。它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國,發展于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

 

端午節作文3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是端陽。”一想到這首童謠,我就想到了端午節。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而設立的。當初屈原跳下汨羅江后,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吃掉屈原的尸體,人們往江里扔了很多食物,后來就有了吃粽子的習俗。

  粽子的口味可多了,有肉餡的,有火腿餡的,有酸菜餡的,還有非常著名的蜜餞餡的呢。每到端午節,奶奶就會給我做不同口味的粽子,我最喜歡的是火腿餡的粽子。每當我吃粽子的時候,我的心情就美滋滋的.。

  端午節為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會賽龍舟。龍舟與普通船只不同,大小不一,人數也不同。最前面坐著一個人,他指揮大家,用鼓點鼓勵大家用盡全力沖向終點。他用力地敲著他的那個大鼓,加上岸上的加油聲,整條河都會變得很熱鬧。

  端午節還有一種習俗,就是飲雄黃酒。古語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大人會往小孩的臉上涂雄黃酒,保佑小孩平平安安。

  我喜歡端午節,因為它有各種各樣的食物和好玩的事情,而且,它表達了我們對屈原的懷念之情。

端午節作文4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今天我早早的起床收拾好東西去姥姥家過端午節。

  剛到姥姥家正看見姥姥在包粽子,我一看高興極了,因為我也可以試試,我急急忙忙的去洗了手,來到姥姥跟前,對姥姥說:“姥姥我也想替您包粽子”姥姥看看我笑呵呵的說可以,但是有個條件就是不能弄的'哪都是米,要是弄的哪都是米,就不讓我包了,就這樣我可以學包粽子了,我看見姥姥先把幾片粽葉重疊著放到一起,然后放上江米在放點水,一轉就是一個,呵呵,我明白了,原來這么簡單啊,于是我也學著姥姥的樣子拿了幾片粽葉,擺好后也放了點江米也轉了一個三角形,但是不知道怎么的,那小小的江米粒就順著那幾個角都出來了,本來怕姥姥看見不讓我包呢,這越害怕這小小的粽子就越和我作對,氣壞我了。這時我看看姥姥沒看我,還在那認真的包著她手中那小小的粽子,我又仔細的觀察了幾遍,這回我明白了,不能放太多的米,于是我又試了一個,這個還可以,包出來后米沒怎么流出來,模樣嘛雖然不好看不過還能讓大家接受,就這樣我又包了兩個,終于會包了。

  包好粽子后姥姥就去煮了,過了一會粽子煮好了,我吃了一個“啊”好香啊!看到這中有自己的功勞,心里美極了。這又是我的一個收獲。

端午節作文5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我很開心。因為,今天我可以和家人一起過節,一起吃粽子、掛香包、吃雞蛋……

  早上,我睜開眼睛。咦?是什么味道,好香啊!我一骨碌從床上坐起來,穿上拖鞋,順著香味來到了廚房。鍋里的茶葉蛋飄著淡淡的茶香,我看到姥姥在包粽子。于是,我問姥姥:“姥姥,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呢?”姥姥說道:“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總給皇帝出一些利于自己國家的建議,可是,有幾位大臣總是在皇帝面前說一些屈原的壞話。日子久了,皇帝信以為真,居然把屈原流放到了荒蠻之地。由于皇帝不聽屈原的建議,最后被敵國侵占了領地。屈原聽說自己的國家滅亡了,很傷心,最終抱著一塊大石頭跳江了。人們聽說偉大的屈原跳江了,都十分傷心,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吃掉屈原的尸體,人們特意包了粽子,投入江中。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這真是一個感人的故事啊!我在心里感嘆。

  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我在敬佩屈原的同時也暗下決心,今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的學習,以屈原為榜樣,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端午節作文6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五

端午節作文7

  今天我們班提早過了一次端午節,我很開心。

  我們班的窗戶外面掛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風情萬棕,過端午。我們的端午活動也由此展開。

  最開始是林宥辰奶奶講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的由來是:以前有一個人叫屈原,他不想與壞人同流合污,在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他抱著一塊大石頭,跳進了汨羅江里自殺了。他們村里的人得知這消息后,所有人都駕船去找他。可是,在這么大的汨羅江里面找也找不到屈原的尸體,漁夫們很傷心,就把竹子里的米倒進江里來紀念屈原,從此,端午就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接下來的活動是包粽子,我們先拿一片大的粽葉和一片小的粽葉,先把它做出一個沙漏的`形狀,接著放一點糯米,然后再放上蜜棗,再用糯米蓋住。最后把粽葉蓋上,用繩子包起來,一個粽子就完成了?

  我們還說了端午節的習俗有:包粽子,做香囊,捆艾草、撞蛋、雄黃酒、賽龍舟。接下來,是我們撞蛋活動,最開始,我們組里比賽,再是和別人組最強的人比賽。最開始是朱桓霆全班最強,然后袁若琳打敗了他,接下來,何齊永又打敗了袁若琳,最后何齊永成了冠軍。

  豐富的端午節活動在我們的笑聲中結束了。

端午節作文8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一個重要的日子。知道為什么要過端午節嗎?這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節日,紀念他愛國、正直、不屈、剛烈的節操。

  端午節有吃粽子、吃五黃、做香囊和賽龍舟的習俗,古時候還會有往江里扔粽子,人們希望水里的魚兒們不要去吃屈原的尸體,劃龍舟是想把屈原的尸體撈上來。

  今年的粽葉特別不一樣,我和家人一起去安吉的山上采的粽葉。原來粽葉生長在特別陡峭的山坡上,是竹子的一種。粽葉的兩邊有鋸齒,摸上去刺刺的感覺,還會勾住你的手不放,粽葉的顏色有深有淺,淺的是嫩葉,深的是老葉。太嫩的葉子太小不好包,太老的葉子容易斷裂,還是要選擇一些青綠色的.葉子比較好,粽葉拿近了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接下來是包粽子了,粽葉一般放水里浸泡兩天,肉也要浸兩天。米嘛,澆點醬油就可以了。粽子有三角形的、四邊角的、牛角形的粽子,古時候多為牛角形的,牛角粽子是祭天用的,現在多為四角形的粽子。我跟著奶奶包了半天,米散了一地,還是沒成功,看樣子包粽子這個活也不是很簡單的!一會兒奶奶包好的粽子從廚房里傳來了陣陣香味,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鍋,想嘗一口。

  這粽子可真美味啊!自己做的粽子,味道就是好!

端午節作文9

  每年農歷五月初一到初五是中國民族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

  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包粽子和劃龍舟比賽了。

  這里,我先介紹一下粽子,粽子又稱“角黍”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這時就不在稱為“角黍”而稱“粽子”。其由來已久,品種繁多分為:紅棗、板栗、赤豆、肉粽等。我對紅豆粽子情有獨鐘,因為粽米的濃香夾雜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嚼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每逢過端午節,奶奶總要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只饞貓大飽口福。

  初五那天,我都會回到老家過節及觀看村里自己組織的劃龍舟比賽。中午我來到江邊看到船上的隊員們都拿著漿,聽著敲鼓手士氣高昂的敲鼓聲,隊員們奮力地劃著,岸上的觀眾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使隊員們更加使勁劃,整個龍舟賽的場面非常精彩,特別熱鬧。我知道他們不在乎比賽的結果,重在參與,也讓我們傳統的節日活動能夠世代傳承下去。

  每年家鄉的端午節,都給了我很多喜悅和快樂。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家鄉情,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贊頌。吃著家鄉的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感受。

端午節作文10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

  這天,我和媽媽到街上去買菜,我聞到一股粽子香。回到家,我突然想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又有哪些風俗?我便想去問媽媽,而媽媽卻說:“你自己去查書就知道了。“我心里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說干就干。

  我找到了百科全書,翻開它,它說:“端午節這天,人們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

  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我看見香噴噴的'粽子,情不自禁的唱著關于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作文11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的端午節我都過得非常的有趣,下面,我就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家的端午節吧。

  端午節那天,我們要包粽子,賽龍舟------我最喜歡的是包粽子。包粽子特有趣,一般人是包不好粽子的。包粽子首先要浸泡好糯米,洗干凈粽葉;然后把粽葉卷成漏斗狀,握在一只手的手心里,注意不要讓包葉留有縫隙,隨后將糯米放進“漏斗”里,米不能裝得太滿;接著將超出“漏斗”的葉子封住“漏斗口”,用線或包帶從拿粽子的手掌底由下向上,由手心里往外將粽子纏成“▽”狀,并把包帶系成一個活結,這樣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可以放進鍋里煮。不過想吃粽子,還得有耐性才成,因為煮粽子得花上好幾小時,才能讓粽子熟透,熟透的'粽子吃起來,才又香又軟又滑。

  端午節除了包粽子,最熱鬧的就是賽龍舟。賽龍舟是很有講究的,聽老人們說,以前賽龍舟的賽手們全是年輕力壯的男子們的特權,女子是不準上龍舟的,只能遠遠的觀看。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女子也可以參加了。現在賽龍舟有很多種方法,一般分比賽型和娛樂型,都以娛樂為目的;只要開展賽龍舟活動,賽河的兩岸站滿了全鎮的男女老幼來為賽手們加油鼓勁,賽手們更不用說了,個個爭先恐后,積極奮進,那場面可壯觀啦。可惜的是,現在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特別是青壯年的外出,很難開展賽龍舟的活動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每年在我家鄉過的端午節都非常的有趣,令人難忘。

端午節作文12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我的家鄉有個習俗,就是包粽子。看著那粽子好包,我也想試試。

  我先幫媽媽把粽葉洗干凈,備好了糯米,掛好了棕葉子,切好了臘肉,看著媽媽一裹,一包,一裝,一捆就把粽子包好了,我的`手就癢起來,也想學包一個粽子。我問媽媽是否允許我試試,媽媽點頭同意了。還給我做了一次示范,她拿起一張大一張小的粽葉卷成一個喇叭形,裹緊一些,左手握著粽葉筒,右手抓一些糯米放進筒里,放了一半,又放一塊臘肉,再放一些米。接著用右手去折粽葉,用大拇指和食指摁緊,再挑一根結實的棕葉子打上一個結。可是,我由于沒有掌握技巧,把粽葉筒卷得不夠緊,結果把糯米弄了一地。

  媽媽說:“不要灰心,再來一次。”這一次我吸取了教訓,每個環節都特別謹慎,用一根棕葉子像捆犯人似的把粽子捆得結結實實的,終于包好了一個,接著又包了幾個。媽媽笑著說:“這就是熟能生巧。”

  粽子煮熟了,我們一家坐在桌前,津津有味地吃著,天南海北地聊著。這個端午節真令我難忘。

端午節作文13

  在我們中國,有許多節日,比如國慶節、端午節、兒童節、教師節……我最喜歡端午節,因為有糯米粽子吃。

  早上我起得很早,因為我爸爸要帶我和妹妹去找柳樹剪一些柳條都要掛在每一個門上,還把剩下的給我和我妹妹做了一個帽子,可好看了。回到家我媽給我們家每一個人搓一條七彩繩戴在手上,再加上頭上戴的柳條顯得十分漂亮。

  快到下午的時候,我阿姨來了,代了一些粽葉和糯米,來給我們包粽子,我媽不會包,都是跟我阿姨學的,我阿姨包的很快,包出來的也很好看,就跟買的一樣,我阿姨先快動作得包了一個,然后又一遍又一遍地給我媽教,我媽學起來也很快,也包了一個,但是包得很難看,后來包了幾個我媽也包的`好看多了。我也想包一個讓我媽,我也就起拿起兩片粽葉包了起來,我一包我阿姨就不讓我亂動,說我包不好。過了一會兒,粽子下鍋了!我可高興了,大聲吶喊到:太好了,終于可以吃粽子了!

  粽子熟得很慢,要兩個多小時,感到這兩個小時過得好快,因為我和阿姨都說上話了。

  粽子熟了,我們全家吃起粽子,粽子可好吃了。

  這么美好的一天已經過去了,我多么希望我可以讓時間倒流,讓這一天從頭開始。

端午節作文14

  端午節是個隆重的節日,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那就讓我告訴你吧!

  戰國時期有個人叫屈原,因為自己的`國家被其它國家占領了,所以痛如刀割,最后抱石汨羅江自盡了。人們為了不讓魚吃掉屈原的身體,旁邊的漁民趕緊劃著船把糯米飯扔到江中,保護屈原的身體。從那以后,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包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又到了,爸爸去買其它東西了,我和媽媽在家包粽子。

  媽媽先是拿出了材料:糯米、竹葉、糖、比毛線粗一些的麻繩,開始包起了粽子。媽媽先把糯米和糖拌勻了,再用粽葉包起來,用繩子綁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學著媽媽的步驟做,先把糯米和糖放在一起,然后包再綁,結果做出來的“出乎意料”,糯米露了出來,變成了“大肚子將軍”,媽媽看著我包的粽子笑了起來。

  開始煮粽子了,煮好后,爸爸、媽媽和我吃起了粽子,爸爸和我只吃媽媽包的粽子,而我的“大肚子將軍”還孤獨地躺在盤子里,那只有我自己來對付它了。

  吃完了粽子,爸爸看天色還早,就帶我去河邊看起了賽龍舟……

  這個端午節真是有趣。

端午節作文1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家鄉的風俗習慣都不一樣。今天,我來介紹一下我的家鄉株洲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首先是賽龍舟,那龍舟五顏六色的。選手們都穿著整齊的著裝,個個都精神抖擻。如潮的人群,那熱烈的.場面令人悠然神往,就在去年我久違地目睹了一場賽龍舟的比賽。

  比賽終于開始了,青年選手們都意氣風發,腰上和頭上都系長一根紅絲帶,在陽光的照射下仿佛發出了勝利的光芒。鼓聲響起,一只只船像離弦的箭一樣行駛在湖面上。一剎那,鼓響聲、吶喊聲、鞭炮聲響成一片,在湖面上回蕩,震耳欲聾。

  聽附近的老人說,端午節這一天小孩子還要帶香囊,我聽奶奶他們說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以五色線絲弦扣成索,做成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精美。佩香囊既是一種民俗又可以預防瘟疫,我就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在夏季傳染病抬頭的時候,古人們就會為了確保孩子的健康,會用中藥制作成香袋拴在孩子的衣襟和肩衣上。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最新永久观看在线 | 色婷婷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天堂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 中文亚洲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免费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