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作文1
端午已近,艾草的幽香在遠山上繚繞著,然后不停地跟著風兒飄啊飄,飄綠了家家戶戶,在六月的史冊中悠悠著一首端陽的詩篇。
印象中的端午節,在流蘇般的綠絲中穿梭。
那些從峭壁上垂下來的綠色絲線是奶奶裹粽子用的“寶貝”,通常是前一天去擷來的,只需放入清水里洗一洗即可,到煮粽子的時候,那細細的綠絲所蘊含的'清香便透著那層層的筍葉,滲進去、滲進去。是的,奶奶裹粽子用的粽葉是那種帶著點毛的棕黑色花紋的筍葉,那是不知什么時候拾來存著的,雖已經卷成了一幅幅畫卷般,卻仍透著勞動藝術的芬芳。洗筍葉用的是老屋掘了好幾十年的井水,井邊放著一個因滲進太多水而變得十分沉重的木桶,可以清楚地看到把手已有些泛黃,而桶壁卻是早已生了點點青苔的。有陽光的時候,井壁上便有了些許大小不一的白色光斑,它們是太陽的縮影,更像是挖井人眼中那充滿希冀的神色。
記憶中的端午節,在沾滿了糯米粒的嘴角邊流淌。
我喜歡左手拿著一個破了頭的咸鴨蛋,右手拿著一個剛拆了紅線的豆粽;更愛把一支筷子戳進一個稻香四溢的米粽4角中的一個,然后將其余3個角輕輕咬去。剛煮熟的粽子是要一串串掛在竹竿上晾涼的。于是乎,才不一會兒,那些冒著熱氣的粽子就將它的清香繚繞了整個堂前。待晾涼后,取下幾串來,配上幾個圓溜溜的咸鴨蛋放進竹籃子里便挨個送粽子去了。這時候,也同樣會有人將香噴噴的粽子送到我們家門口的。而奶奶卻是很少收下的,兩大鍋的粽子剩得只夠家人吃一兩個便足矣。本以為是奶奶深知鄰里嗜愛粽子,故多多的送,而今才明了,奶奶送出去的不僅僅是粽子,更是粽子里那些看不見的卻散發著濃郁香味的東西。那些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都在那個端午,化作一朵朵花兒般美麗的笑靨,卻只嘆那人兒喲,滄桑已然嵌滿了面頰。
多想再吃一次那裹滿香甜的粽子喲。我聳聳鼻尖,深深地嗅,確乎又嗅到了空氣中艾草的幽香,那香味飄啊飄,飄進了我心中那座小屋,在六月的史冊中悠悠著一首端午的詩篇。
端午節作文2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我本來想去看劃龍舟比賽的,卻意外地穿越了!一眨眼的功夫,我就來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找一個人一問,原來我來到了公元前278年。我才意識到,我已經像電視劇一樣穿越了。難怪身邊的人穿得都和古代一樣,房子也是茅草做的'。
這時我看見很多人拿著許多粽子和雞蛋,紛紛向一個地方走去。出于好奇心,我也跟著他們一起走。不久,他們停了下來,來到了一條江邊。江邊有個牌子——汩羅江。我一看:這不是屈原投河自盡的那條江嗎?就在我疑惑的時候,那些人,把籃子里的粽子和雞蛋都投入了水中。他們奇怪的做法讓我感到不解。怎么能這樣浪費食物呢?不吃可以給我啊。為了尋找答案。我隨便找了一個人,便問:“你們為什么要把這些食物扔進這條江里去呢?”
那個人很無奈地說:“這是用來保護屈原大夫的尸體的。看你還小,可能不知道。我來告訴你吧。”那人喝了口水接著說:“幾十年前,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大夫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了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但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大夫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非常悲傷,仰天長嘆一聲后,就投入了這個汩羅江。我們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還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免這些魚蝦吃掉屈原大夫的尸體。”
“哦,原來是這樣,謝謝你了。”我謝了那個人便離開了。走著走著,我感覺身體越來越輕。隨后竟然消失了……
早晨的陽光從窗戶中擠進來。我瞇了瞇眼,原來我是在做夢。這讓我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讓我印象深刻。讓我明白:從今,我要做一個和屈原一樣偉大的愛國的人!
初一:xx
端午節作文3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午節的來源很多,其中就有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說法。每到端午節,處處都會洋溢著歡歌笑語,歡度節日的快樂。農歷五月初五到了,家家戶戶東進入了忙碌狀態。這天人們買好粽葉,糯米,肉等物品包粽子。
有豆沙餡的,板栗餡兒的,蜜棗餡兒的'……洋洋美味可口,讓人垂涎欲滴。到了夜晚,街上人非常多,你來我往,街道燈火通明。許多人手里拿著粽子互相交換。整個夜晚人們都陶醉在快樂中。到了白天,精彩的龍舟比賽開演了。參賽選手都坐在一條條窄窄的,長長的舟上,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身體酷似一條飛龍,十多個人坐在一起,聽到了信號聲,立刻奮力的劃槳前進,力爭第一個達到終點。
盡管有時下著針兒般的雨點,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雨還是汗,但并沒有人會在意,一心想著贏了比賽是最重要的,當然拿獎并不重要,人們都喜歡那種團結協作的精神和拼搏的快樂。端午節給了我們不少的喜悅和歡樂。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端午節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每次想到這我就想起了唐代詩人文秀曾寫過的一首詩: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飄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意思是端午節大概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又是為什么而設立的?只是民間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于是我站在楚江上追思,眼前一片煙波浩渺,空空蕩蕩,我輕蔑的笑了,為什么如此寬闊的大江,就不能包容一顆愛國的心,不能為敢于說真話的人洗刷冤屈呢?
讀完這首詩,我更感覺到端午節是多么值得紀念,因為它帶給我們的是一種精神,一種情懷,一種文化,是中華民族的一種靈魂。祖國的節日是一種向往,是一種古老的文明,所以我們應該去尊重,去熱愛,并世代傳承下去,永世不衰。
端午節作文4
今天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我的家鄉的端午節更是有很濃郁的節日色彩,不信,我就帶你們去看一看吧!
端午節一到,人們都忙活起來了。為了包粽子,有的摘蘆葦葉子,有的準備糯米,還有的去準備花生米、蜜餞跟咸肉等。
只有我一個人閑著沒啥事好干,就跑去河邊玩,老家河邊長著一叢象茭白葉子似的植物,我就掐了幾株拿回去給爺爺瞧瞧。爺爺一看,說:“這是昌莆。你知道這種植物有什么作用嗎?”我說:“這個我在網上查了,昌莆是一種可以驅蟲的植物,在端午節同艾葉放在一起可以驅邪。但我不懂這里是不是有什么傳說或故事?”
爺爺就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個無惡不作的老龍王,經常興風作浪,使天下黎民不得安寧。玉皇大帝聽說以后,龍顏大怒,就命魏征在五月初五午時三分去斬了它。
龍王知道了,嚇壞了。立即趕到李世民宮里去求情,并答應事成之后,給李世民無數珍寶。李世民滿口答應。
于是,到了五月五日這天午時前唐太宗就把魏征早早請來,讓他陪自己一邊下棋,一邊喝酒。眼看就要到時間了,可他又不能在太宗面前暴露天機。由于有心事,下棋都輸了,酒就喝多了。結果醉倒在地。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拿著昌莆做的刀,艾葉做的馬鞭,終于按時殺了龍王,為天下民眾除了一大害。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端午這天把昌莆跟艾葉掛在門前,用來驅邪保平安。
聽了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一個傳統節日的神話傳說。
下午,我們去曲江樓參觀。門前的宣傳欄對端午節作了詳細說明,不過沒有爺爺給我講的這個故事。而它讓我明白了在我的'家鄉龍舟比賽已經移到四月去了,是為了紀念北宋抗金的英雄。成就了遠近聞名的溱潼會船節。
在曲江樓聽到服務人員的解說:“現在正是菜籽跟麥子收獲的時間,鄉農開心地忙著收獲豐收的喜悅。節日的氣氛不是很濃,平淡祥跟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幸福”。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5
艾葉青青門前掛,粽香濃濃四處飄
憶起童年家鄉事,幾多歡樂幾多情
這是去年飄雨的端午,放在心里溢滿了馨香,今兒把艾香散飛,凝成一只粽子,化作漫天的思念。
端午節的趣事,還是童年時最為好玩,在這個飄雨的端午,我的思緒,又回到了兒時的記憶深處……
那時每到端午,在我們家鄉,那天,家家戶戶都是要在門前掛上青青的艾葉和別的叫不出名來的青藤避邪祈福。我們小孩子們最為高興,因為可以名正言順地為家里做點事啦,我們上山采青,然后把摘來的艾葉等掛在自家的門前,小孩子家家串門,看在眼里,喜上心頭,也為那些獨居老人家門前掛上一把青青的艾葉,以表節日的祈福。
到了晚上,媽媽便要把白天摘來的`艾葉、柚子葉、長命草等我不知名的葉子煲成水,用來給我們一家人洗澡以驅邪。在那時只覺得用這些葉子水洗澡很好玩味道很香,可沒想到可以驅邪什么的,只是晚上倒是沒有那么多蚊子咬我那稚嫩的皮膚了,哈哈,睡覺也香甜了。這種傳統,到今天媽媽每逢過年過節的,都會像以前那樣,到青草涼茶鋪買來給我們弄葉子水來洗澡,只是現在沒有以前的那種采摘的樂趣了。
端午節還有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包粽子了,那時我們家鄉人包的粽子,不像今天那么多種類,只有那種純純的家鄉口味,唔,特別的香,是用山上的一種叫“蚊驚”的植物燒成的灰做成的灰水和在做粽子的材料里。做成的粽子,味道獨特,輕咬一口,滿齒噙香,透著自然的草木清香,這是家鄉的味道,愛極了。如果你偏愛吃甜點,則可剝了粽子,輕點白沙糖,又是別有一番風味。
包粽子時,我們小孩子們是最高興的,哈哈,因為不在包只在吃,那時的我們確實是好吃的,因為那個年代,平時沒有什么好吃的,逢年過節的,就最高興了,因為有吃。不像現在的小孩子,吃什么都是長不好,也不知吃什么叫滋味,像童年的我們,吃嘛嘛香,多簡單多快樂的童年啊,嘿嘿……
飄雨的端午,飄香的端午,在今天,又飄來了端午時節的快樂往事,原來美好的事物在我記憶深處從不曾失落,就像那串掛在家鄉門前的艾草青青還有那家鄉獨特的粽子飄香……在我的記憶長河里永遠都是鮮活的亮麗的一道風景線。
端午節作文6
端午節到了,英州鎮的人們都在家里忙著包粽子,然后,家家戶戶都盛著香噴噴的粽子來迎接這個隆重的節日。
在端午節前那天,我家早就包好了粽子,因為家鄉有兩個習俗。“為什么”我好奇地問媽媽:“什么樣的習俗?”媽媽不假思索地回答:“第一個習俗是節日清早要解扣;第二個是節日里要賽龍舟。”我追問:“什么是解扣?賽龍舟什么時候開始呀?”媽媽聽了,很耐心地跟我講:“解扣就是在節日的一大早,每個剛睡醒的人都要解開一個粽子,目的是圖個吉利,為今后消魔解難,得以順順利利;而賽龍舟是在節日那天的早上8點準時比賽。你說,我們不早包好粽子,拿什么來解扣?怎么有時間去看你爸爸賽龍舟?”聽了媽媽的.解釋,我才真正感到自己的鄉情濃了。
第二天一大早,節日的氣氛把我從睡夢中驚醒,家家戶戶都雞鳴狗叫,人們忙碌了起來。我剛下床,就有幾個叔叔來找我爸爸去準備賽龍舟了。我和往年一樣也跟著爸爸他們來到了赤嶺海港。當天天氣好極了,風平浪靜,云淡日和。我放眼一望,海邊已是人山人海,有小孩、婦女、老人,人人笑容燦爛,整個海邊人聲鼎沸。人們有的往東走,有的往西走,還有的閑逛在附近等待著。據我所知,東海岸是比賽的起點,西海岸是比賽的終點。7點50分,龍舟已在東海岸準備好了,各個賽隊已陸續上了龍船,大家都迫不及待地伸頭張望。我正極力地尋找我爸爸所在的賽隊,因為爸爸穿上賽服真的好難辨認,于是,我不時的詢問著旁邊的小伙伴。
8點整,鑼鼓已敲響,“嗨嗨”的聲音已勝過人們的吵嚷聲,看來賽隊的士氣高漲,輸贏不分你我啊。8點3分,船到賽中線,人們齊聲高喊:“加油,加油,加油!”霎時,8號船隊沖在了前頭,旁邊的7號奮力追趕。激動人心的時刻就要到了,8點5分,西海岸的人們傳來了捷報:“是二號,是二號!”真出人意料啊!人們的嘈雜聲又開始沸騰起來,同時也夾著孩子們鈴聲般的笑聲,到處都是。我和伙伴們歡笑著,嬉戲著海浪,尋找起自己喜歡的貝殼……
啊!家鄉的端午節真是熱鬧非凡,我過得快樂無比。我眷戀著家鄉的端午節,也希望家鄉的端午節一直伴隨著我們成長。
端午節作文7
端午節到了,姐姐也要從學校回來了,初四下午,我和爸爸去邯鄲接姐姐。
到高鐵站,我獨自去里面接姐姐,本來很害怕,可還是自己去了,我在出站口等了二分鐘。姐姐出來了,我走到姐姐面前,她愣了一下,說我長高,她都沒認出來,我笑了。我告訴姐姐,很多人都說我長高了,姐姐也重復好幾遍,她都沒認出我。姐姐一個勁說,她學校下雨很大,我見到姐姐反倒沒話說了,心里特別開心。又問,咱們這下雨了沒,我說沒有。在車上,姐姐從包里拿出一個橙子,在學校買的。
回到家,媽媽在包粽子,過會,我就把橙子吃了,真甜。六點,弟弟也回來了,一進門就叫姐姐,又迫不及待的`從書包里拿出禮物,媽媽看見說,笑霄,這也是柯柯的心意,姐姐笑了。媽媽包好粽子,讓我和姐姐去給奶奶和大姑送點,我們接了任務就走咯。晚飯后,我和姐姐弟弟看電視到十點多。
第二天早晨,姐姐起來后,問中午吃什么,姐姐想吃熬菜,我不想吃,沒胃口,媽媽又問吃排骨行不,姐姐同意。十二點,媽媽買排骨回來,趕緊燉,一個小時后,排骨燉好了,都吃的特別香。
初七早晨,我想讓媽媽包餃子,天氣很熱,媽媽不愿意包,姐姐也說別包了。弟弟說,咱們晚上吃火鍋,媽媽問姐姐,那就吃火鍋吧,姐姐也同意,把弟弟高興的,又蹦又跳。十點多媽媽回來了,說中午吃吧,媽媽已經把菜和羊肉買回來,我們說行。中午,爸爸回來,他不愿意吃火鍋,我們四個人吃,姐姐又給我夾菜,夾肉,我很開心。想著明天姐姐要走,心里還是舍不得。但我多看看姐姐,也是高興的。姐姐在家這幾天,我很珍惜時間。白天,給她拿充電器,耳機,晚上給姐姐倒水。
初八,我沒有吃早餐,看看姐姐,她還睡的很香,從姐姐回來后,我晚上睡覺也晚了,但我每晚睡得都很甜。
中午,姐姐吃飯時,媽媽又去超市給她買東西,十一點二十,姐姐就走了。
端午節作文8
經過昨晚下了一夜的暴雨,今天變得涼快了,連早上都沒做夢。 在陽臺上看到小區里排了一溜兒的婚車,雖然天空依然陰沉沉的,但婚車上點綴的鮮花讓小區充滿了喜慶。我家的曇花又掛著一朵花苞,如果晚上回家太晚,估計也看不到它盛開的瞬間。愛情有時也像曇花一樣,等不到你回味,就謝了。
時間是個殘忍的殺手,不僅讓容顏蒼老,也會讓人心蒼老。 寫這些話,有詛咒的嫌疑,所以還是衷心祝福今天的那對新人白頭偕老。 爸爸打電話來說,老家今年的端午節可熱鬧了,不僅有龍舟賽,還有美食節,其中以生魚片為主打節目。聽得我心里癢癢的,好想也回去看看,嘗嘗老家的生魚片,粉仔,糍粑,灰水粽、涼粉.....早就應該這樣做了,郁江兩岸水土養人,如果推出手工作坊的美食和水文化旅游,應該能把經濟帶動起來的。其實老家那片半島型的土地,曾經是我童年的天堂,那些連綿的青山,那些金黃的稻田,在夕陽中默默無語的古塔,還有鳴笛而來的.渡船。
我一直想寫一部以桂南風土人情為主的小說,可是功底還不夠成熟,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完成,死而無憾。 昨天上午收到《西江月》兩本樣刊,看到自己的小說和詩歌變成鉛字,還是很開心的,我瀏覽了一下目錄,發現就我一個人用了筆名,不知道會不會給人矯情的感覺,但我想“耳朵”這個名字主要是因為我太喜歡音樂而已,與其他無關。連作協的黃自林先生,文聯的羅金陵主席他們也只記得我叫耳朵。 對了,明天是端午節,不能不說一下粽子,學院的蘇阿姨給了我們十二個小粽子,很好吃。
以前在老家習慣吃的是灰水粽,性涼,因為糯米用石灰水泡過,可以驅趕夏天帶來的濕氣,粽子還要沾著白糖吃,棕身以金黃、軟口而不粘為上等,曾祖母就是包粽子的能手。蘇阿姨包的是柳州地區的三角粽,有大肉和綠豆,屬于熱粽,味道不咸不膩,恰好。 忽然,想到一個問題,到底是屈原造就了端午節,還是端午節造就了屈原?
換到今天,我可不喜歡他,死,有時不一定是愛國的最好方式。
端午節作文9
“小懶蟲!快起床,今天是端午節,看媽媽給你包粽子了,你怎么還在睡覺呀?”媽媽興致勃勃地叫著。今天不用上學,我還真想好好地睡一覺呢,都被媽媽攪和了,可是我昨天答應媽媽要看她包粽子的啊,想想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我還是很快地起床,看媽媽怎樣包粽子。媽媽拿出泡在水里的粽葉,還有糯米和被浸泡的五花肉,我們兩個準備開始了。
首先媽媽告訴我包粽子四大步驟:①選料,選擇好合適的粽葉;②把糯米放在折疊好的'粽葉里,包好;③把五花肉放進有糯米的粽子里;④用線把包好的粽子纏緊,打結。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心里暗想原來包粽子還有學問呢?媽媽開始包了,她神色嚴肅,十分細心。
一層又一層,一道又一道,兩只手像蝴蝶的翅膀熟練地上下翻飛,這不,不一會一只胖乎乎的肉粽子就包好了,有棱有角,個個飽滿可愛。真不愧是熟能生巧,媽媽這個包粽子的好手,已經包了幾十個粽子了,整整齊齊地排列著。看著看著我也想包個粽子試試。我按照媽媽說的步驟按部就班地認真操練著,可是這粽子似乎看我是個孩子,就是不聽使喚,也不和我的心意。忙活半天一個粽子都沒包,好那小粽子似乎在嘲笑地說:“哎呀…就你…還想把我給馴服…那可比登天還難。”,這小小的粽子就能難倒我嗎,這也太小看自己了吧。媽媽也在一旁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我很是細心努力的學著。果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真棒!我終于包好了第一個粽子。看著手中的這個小粽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那么好看,但在我眼里就像是自己創意出來的小作品,格外珍貴,那種喜悅與興奮難以言表。
粽子包好了,開始煮粽子。媽媽往鍋里加了許多的水,然后開始煮,煮了好一會兒,粽子才好了,此時家里到處都彌漫著粽子的香味,終于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心里美滋滋的。今天我不但與媽媽學到包粽子的“手藝”,還嘗試了包粽子其中的快樂,真是一個難忘而愉快的一天,讓這樣的快樂與大家共同分享,“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作文10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作文600字(三篇),供大家參考!
端午節作文一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今年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就在這江南青青的色彩里、濕濕的雨季中緩然而來。在江南的雨中,那清涼的春雨淅瀝瀝的一直下著,伴著我們舒緩閑適地度過了這個美好的節日。
推開家門,一陣如風鈴般清脆的笑聲和著青青的粽草葉香味便向我襲,一定是姐姐和媽媽正在包粽子。我看狗夠黑豆也仿佛受到粽草葉清香的誘惑,興奮的在客廳里亂竄,似要嗅上一口這個季節的味道。姐姐聽見開門聲響從廚房里跑了出來。一見到我就撲過來抱我,連連說我又長高了,可是姐姐依舊沒變還是那么樂觀依舊笑靨如花。
接著大家開始吃粽子,今年我們家的粽子形狀可謂千奇百怪,有方的有圓的還有像牛角一樣尖尖得。大概是姐姐的'杰作。綠剝開墨綠色的粽葉,只見潔白如玉的珍珠團里鑲嵌著幾顆深油紅亮的瑪瑙棗。綠白紅三色相映襯,顯得十分艷麗動人。散發出淡雅的清香,咬一口,真是甜而不膩,黏黏而爽口。
端午節,是傳統的節日,我固然不會忘記關于端午的來歷,不會忘記詩人屈原,不會忘記圍繞端午的許多故事。小時候每年的端午節天空也會飄著牛毛細雨,而小小我總是倚在祖母的懷里看著祖母嫻熟的包粽子,認真的幫我做著香袋。
如今打開我的衣柜,還能看見一只紅緞綢的香袋,它用五彩線系著,香袋下面的穗子是用蒜梗和五顏六色的花布剪成的小圓圈綴成的,是的這便是那年香袋是祖母為我縫制的只可惜,如今物在人去,花落花開,鶯歸燕已十余個春秋。
端午!你給我帶來需多快樂也勾起我對如煙往事的無限懷念。端午的味道,是我難忘的回憶。
端午節作文11
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劃著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后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么“秘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著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么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征。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特別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12
……端午節 本該開開心心的 可是心情怎么也好不起來。
今天看了場歐冠決賽 巴薩贏了曼聯 個人不是曼聯球迷但十分的討厭巴薩 心情不爽。
畢業前的最后一個節日了 本該好好過過的 可是心情太不好了 中午都沒吃東西 現在還沒發現有端午節過得這么慘的!
還有許多事 相當得煩 二分問題 租房問題 畢設問題 一大堆 我都沒精力去管了 實驗到現在還沒做完呢 估計是不行了 就看看能不能糊弄過去了 真煩哪 My God。
想著畢業以后的事 就更煩 我甚至以為我一切的選擇是都錯了 一步比一步錯的更深……
生活上的事不如意,工作上的也不好,感情上的就更糟了。也許我這輩子心里只能只能裝得下一個人,但很可惜,她心里并沒有我。也許過了這一年,就不知道此生是否有機會再見到她,我很怕這一年過去,不是害怕畢業,不是害怕進入殘酷的社會,而是害怕再也見不到她了……
我不知道她為什么對我如此冷漠,我至少相信有那么一段時間和她是互相都有感覺的,只是那時候大家都很小,于是就什么也沒說,然后就越走越遠。我并不知道如今她為什么這么冷漠,應該她是感覺得到吧,不然不可能現在感覺連個很一般的朋友都不如。也許都是想逃避,也許是不可能在一起,也許以后不見面反倒是一種好事。
就這樣要離開她了(雖然從未在一起過),就這樣要離開學校了(雖然從未對它報有好感)。可是,以后的事,還是要自己規劃的,生活畢竟還是要繼續的。心情不好也要生活,可以沒有工作,可以沒有感情,但不能沒有生活。接下的時間我要把一切麻煩事都搞定,應該要樂觀的.面對生活,好好的準備畢業,迎接新的挑戰。我不可以這么頹廢,讓四年里悲劇的感情世界和看社會的偏激角度再去影響我的心情和生活。
我一定要心情好起來,端午節一定要快樂,好好去吃飯,什么煩心事都不想了……
好好努力做我自己,盡可能得到我所想要的一切,得不到的也不再強求了,也不再讓它影響我的心情了。畢竟,是你的它永遠都是你的,不是你的你再怎樣也永遠得不到……
端午節作文13
請問大家,五月初五是什么日子呢?我想大家會異口同聲地回答:“端午節!”
對,端午節還要吃粽子,可你們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嗎?哈哈,不知道了吧?據說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
其實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被采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楚國快滅亡時,農歷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汩羅江自殺。屈原投江后,楚國人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吃屈原的`尸體,就往江里投粽子,后來,慢慢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慣。
怎么樣?知道了嗎?其實呀吃自己包的粽子感覺特別好,這不,姥姥給我買來了粽葉、糯米、餡、還有繩子,讓我自己包粽子,啊,這可讓我傻眼了,怎么包呀,姥姥看我丈二和尚模不著頭腦的樣子,笑了,并為我講了包粽子的簡單過程,然后指導了一下就去掃地了。我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那兒,真是狗吃刺猬——不知如何下手,還好姥姥把米餡都弄好了,要不然我真的什么也不知道了!我先把粽葉做成漏斗的形狀,往里面加了點糯米,再加塊肉,然后把它的“角角”往里面塞了塞,用繩扎好,啊哈,一個粽子做成了!
可乍一看,既不像粽子,也不像菱角,更不像三角形,唉,真是四不像!算了,不管怎么說這也是我的勞動成果吧。向下一個粽葉發起了“進攻”!我又放了點糯米在漏斗狀的粽葉里,嘴里還哼著小曲,終于做好了,嘿,還可以!包了第十一個粽子時,我發現糯米餡快沒了,可我還包在興頭上呢,怎么辦?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咦有了!冰箱里不是還有蜜棗嗎?不如把它放在里面濫竽充數?對,這主意不錯,于是我把剩下的糯米都用蜜棗做了餡。看著一個比一個像的粽子,真是開心極了!
爺爺把我包的粽子放在鍋里煮,煮好之后,爺爺品嘗了一個,結果一咬居然咬到了粽子里的蜜棗——核,把他老人家的一顆假牙給碰掉了!我真想找個地縫鉆進去得了,可爺爺沒罵我,還夸我呢!說我有創意,我聽了心花怒放。
端午節作文14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這是奶奶在端午節時教我的歌謠。記得爸爸常跟我說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里,端午節對他是一個充滿好奇而又充滿期待的節日:在初夏那個節日的晚上,剝開一個粽子,滿屋飄香,大伙圍在一起,孩子纏著大人講那個熟知但卻百聽不厭的故事:兩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在農歷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我們的國家面臨著亡國危運,而他心中的抱負卻沒辦法達成,他悲痛欲絕懷抱著石頭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漁民劃著船,四處探尋他們愛戴的屈原,他們為了讓水中的魚兒不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著清香的竹葉里,投到了江里……每當故事講到這個時候,大大家總會指著天空說:“你看,天空中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孩子子們便會抬起頭遙望著那深邃的天空,探尋那顆最明亮的星星。
又到一年粽飄香,你是不是對端午節有所期待呢?吃著粽子,是不是能吃出粽子中的那段故事?遙望天空,隔著籠罩著的蒙蒙工業霧氣,是不是還能望得見天上那顆閃耀的星星?
高樓大廈平地而起,大片的麥田消失了,在城市的.邊緣,大家已經很難看見“出門一望麥兒黃”的景象了。是啊,時空的變換,端午節是不是也在這鋼筋水泥的擠壓中越走越遠呢?喧鬧的城市,承載著大家太多的欲望,父輩們的歡樂,是不是已淹沒在城市的閃爍的霓虹燈中了呢?
大家已經不可以理解父輩們少時的期待了,只須我想,隨時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樣的粽子,而粽子的味道似乎也越來也乏味,而大家感興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麥當勞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雞爺爺;大家也對那古老的故事也缺少興趣了,只須我想,我隨時可以在網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鴨!對奶奶教我的歌謠,我也覺得有些老土,只須我想,我隨時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錄制各類搖滾歌曲!
然而,大家沒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么嗎?大家似乎缺少了一些快樂,缺少了一些向往,缺少了一些責任。在喧鬧中,大家正在迷失方向!
端午節作文15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節日種類也是多種多樣,而這些節日,在膠東,都能跟“吃”扯上關系。要問我最喜歡哪一個,我會肯定地說:端午節!
每當快到端午時,父親就會在窗上別一束艾草,看到艾草,我就知道,端午節又要來了!再深吸一口氣,艾香爭先恐后地撲進鼻子里,到達五臟六腑,令人感到無比愜意。這艾香,雖沒有香水那般豪華,卻有它自己的樸素;雖沒有清新劑那般芳香,卻有它自己的純潔。這難道不是端午節賜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嗎?它不但聞起來令人舒暢,還有驅蚊的功效。有了它,蚊子就不敢來打擾我們的美夢了。在夏夜,沒有了蚊子在耳邊嗡嗡叫,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艾香之后,便是粽香了。一到端午,我們全家便會驅車回到姥姥家。一進村子,便能聞到濃郁的粽香,家家戶戶都在包粽子!這才是真正的家鄉的端午!在街上玩的小孩兒,手上、腳上都系了五彩線,據說這會保佑他們平平安安。一進姥姥家門,姥姥養的小狗搖著尾巴高興地撲上來,仿佛也受到了節日的感染。走進廚房,只見得霧氣中姥姥正在埋頭干著什么。走近一看,姥姥正在將粽子裝進盤子里,并沒有看見我走進來。我悄悄走到姥姥身旁,趁她轉身時,端了盤子放在一旁的桌子上。姥姥一回頭,正好看到我的.惡作劇,伸手點了下我的腦門:“小壞蛋,回來也不告訴我一聲!”雖說看起來姥姥很生氣,但語氣中只有濃濃的關愛啊!
作為一個資深吃貨,我對各種美食都來者不拒,但對姥姥包的粽子,卻有一種近乎執著的偏愛,百吃不厭。拆開纏繞著粽子的絲線,打開包裹在外面的粽葉,一瞬間,屋內便香氣四溢。這濃郁的香氣,使人如身置天堂。這氣息沁人心脾,令人久久沉醉,難以自拔。在粽子表面均勻地撒上白糖,一口咬下去,糯米的香,花生的脆,白糖的甜,糾纏在一起,在舌尖上跳著舞,味蕾也活躍起來了。爭著品嘗這粽子的美好。姥姥包的粽子很實惠,一個就足以吃飽,但我每次都要再吃半個,再次享受這味覺的盛宴!這叫做,舌尖上的端午節!
城市的端午節無非就是買個速食粽子吃,完全沒有鄉村的熱鬧,然而現在鄉村的端午節也城市化了,姥姥家的端午節,算是村中最原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