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忙碌而又充實的一周又過去了,一定有不少的收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周記吧。可是怎樣寫周記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的周記,歡迎大家分享。
清明節的周記1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它主要的傳統文化活動有:上墳、踏青、斗雞子、蕩秋千、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即掃墓)之俗,是很古老的。清明節,它作為傳統文化,是個布滿神秘色彩的節日,在這個日子里,路上的行人都在思念去世的人們,表達對他們的.尊重與哀思!
過清明節,在海南的許多本地人中稱其為“做清明”。中年人對清明節十分看重,即使不是作為法定假日,他們也會抽空回老家“做清明”。這說明清明節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成為了一種后人對已故之親人表達思念的一種方式。
清明,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認可及尊重。清明是古人傳統習俗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奠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奠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非凡氣氛。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而且越加受到人們的重視。 中國人受自身文化的影響,使清明成為了國人追思先祖的節日。在清明人們紛紛回鄉祭拜祖先,這已是一種文化,一種習慣。
清明節的周記2
清明節是中國主要節日之一,也是寒食節。今天就是清明節!
一大早,我們就早早地起了床,到酒店1樓吃完早餐后,就得和親戚們都說好,幾點出發、坐誰的車……就出發回老家嘍!到老家了,終于到老家了,經歷了大約10分鐘的“長途坐車”,終于回到老家了。“大部隊”,準備上山出發!
就經歷了大約5分鐘的“長途爬山”,終于到老公公、老婆婆……的墓前了,由于我們只帶了一把掃把,我只能帶上薄薄的塑料手套,用雙手掃灰剪草。不一會兒,不知道是塑料手套不耐用,還是會灰塵里有鋒利的'東西,手套破了,我拔草的時候,手割傷了,一根小小的,似乎是黑色的木刺扎進了我的皮里,做一件“小事”怎么都那么難啊!
公公給墓前插上紅蠟燭,每個人三根香,我公公給我點上香,手拿香拜了拜,保佑我……(我不能說保佑什么說出來就不靈了!)婆婆教我怎么樣倒酒倒茶。最后我給老公公老婆燒了“花不完”的錢,我希望他們能在天堂過得好好的,無憂無慮,心想事成……
今天真是有意義的一天!
清明節的周記3
清明,家人帶好東西,乘車來到了鄉下。
從車上下來,親友們在等著我們出發、大家清點了一下要帶的物品,就步行去山上。
去山腳下的路很漫長,雖然有青草野花伴我們一路,但終究還是太單調。孩子們全部在后面竊竊私語,不再活潑地放聲高歌著,歡快地跳來跳去。
好不容易到了山腳,孩子們抑制不住興奮,開心地跳跑著奔向山頂,踩在落葉上,使它們發出“咔咔咔”的聲音。我不喜歡這樣,但大山確實很漂亮,棕紅的'樹葉鋪在地上,被雨水洗得干干凈凈,從大樹茂密的枝葉間漏下絲縷陽光為它們打上了高光。樹葉邊是柔軟且潮濕的草叢,不知名的小野花在這之中悄悄綻放,妹妹頭上扎了個沖天炮,用手指摘了一朵紫色的小野花就往頭上戴。可惜戴歪了,媽媽細心地將她頭上的紫色小花擺正,可妹妹卻不解風情地將他拔了下來。
樹林里的樹葉路一直延續了很久,直到樹木慢慢被更替為竹子,樹葉被更替為泥土,情況才發生了變化,遮天蔽日的竹葉和竹枝在風中沙沙作響,遍地是小樹和小竹子,泥土又松又軟,踩著很舒服。小孩子們開心地跳著笑著,在泥土上蹦來蹦去。折樹枝。拽草葉,好不快樂。
孩子們累得睡著了,大人們自己先在不遠處的山坡上掃墓,留下一位大人照看小孩子們。
清明節的周記4
“情迷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4月4日這一天,人們心里都在念著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清明》。今年的清明雖然沒有下著淅淅瀝瀝的雨,但我們對逝去的親人的思念,是永遠不會變的。
每年的這一天,我們都會來到親人的墳前,燒上一些冥幣和紙錢,放上一些鮮花,以示我們對親人們的思念,同時在心里默默地為他們祈禱,保佑他們在天堂那邊向像我們一樣開心、快樂、幸福、美滿的'生活著。在這時,我想起了我們曾經的那些美好、幸福的畫面,它們像電影播放器一樣,一幕一幕展現在我眼前。想到這兒,我的眼睛不禁而濕,心情萬分悲傷。
清明節并不是人們迷信鬼魂的存在而過的節日,而是為了對逝去的親人和烈士們的思念之情,這個節日把生者和逝者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哪怕時間不長,也可以表達那份悲傷的思念。
人逝去了,再也回不來了,所以,請珍惜我們眼前的人,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現在,珍惜身邊的人,不要讓祭祀者的淚珠串成一串串濕漉漉的回憶。從現在開始,孝敬自己的父母,不要等到他們離我們而去空悲哀。
清明,是一個悲哀的節日,它有斷腸人。有斷魂的雨,當熱也有抹不掉的思念,擦不完的淚。
清明節的周記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個詩句讓我們知道清明節經常會下雨。古往今來,大家大都在這天去祭拜祖先。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非常有名的一個節氣,我對“清明”有著很大的情感。“清明”引我注意的是一次上山。
清明節時下雨,跟平常的春雨一樣,雨的前后一般都是陰沉天,綿綿不斷,叫人舒服,讓人輕松,是上天給予我們神奇的雨,滋潤了山上的.樹木。下雨這天,地上還很潮。那天,我和我的家人一起去了山上,山上霧氣很重,有點看不清,就像神仙下凡一樣。我們去山上是為了祭拜祖先,雨在下著,天上的人是在哭嗎?我害怕。
我想我太奶奶了,她非常慈祥。小時候她給我們做的又香又甜的糕點我還記得。她現在一定在看著我們,這樣想,我的心不由的輕松了,她一定能保佑我考上好大學。
外婆在墳前端好了飯菜,點上了蠟燭,就跪下來哭了,誰不想自己的父母呢?
清明,我害怕,我感覺靈魂在繞著我飛;清明,我溫暖,感覺太奶奶就在我身邊保佑我;清明,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情感。
清明節的周記6
今天早上,我剛起床,就感到心里一陣疼痛,翻開日歷一看,才知道今天是清明節要去給大舅掃墓。我快速穿好衣服,梳了頭,下了樓。
吃完飯,我們便出發了,一路上行人很多,天空還下著小雨,我不禁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到了墓地,來到大舅的墳前,看到他的照片,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大舅去世的那一天。
那是我上小學五年級的上冊,接近過年。媽媽對我說,大舅出車禍了,我不敢相信,才40多歲的大舅出車禍了。但我想,沒事,大舅又沒死,我這樣想不是咒他嗎?那天晚上,我哭了,我害怕那個可親可敬的大舅離開我。第二天早上,媽媽噙著眼淚跟我說:“孩子,你大舅他……他去世了。”我一聽,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我很喜歡這個大舅,他總是帶著我們東轉轉西轉轉。我和他的感情就像父女。真不敢相信,他就這樣去世了。
在大舅還在的時候,他總是待我去摘西瓜,摘葡萄,摘甜瓜……一想到這里,眼淚禁不住地落下來,我將手里的`鮮花放在大舅的墳前,雙手合并,祈求他在另一個世界快樂。
清明節的周記7
“清明,孩子,明天爸又能跟爺爺說說話。”爸爸用他那有點沙啞的聲音激動的對我說。我好奇的問爸爸:“清明是什么日子,讓您這么激動?”爸爸掃我一眼,意味深長的說:“等你長大就明白。”
吃完晚飯,我纏著媽媽,想知道這個日子為什么這么特殊,讓爸爸突然間會激動。媽媽嘆口氣,撫摸著我的頭,重心長的對我說:“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人們在這一天要祭奠自己的祖先,以表達自己的哀思。”頓頓,媽媽看看爸爸一眼,又接著告訴我說,爸爸在他還很的時候爺爺就去世,從此奶奶帶著爸和兩叔叔依為命。爸爸是大哥,承擔起家里的重擔,每次,當他覺得很累的時候,總要去爺爺墳前坐坐,跟爺爺說說話,每當清明時節,不論爸爸走多遠,都會想辦法趕回來,年年如此。
聽媽媽的話,我扭頭看看爸爸,的確,歲月的流逝,家庭的重擔壓得爸爸揣不過氣來,但爸爸從來不讓我們兄妹擔心。
第二天下午,我們準備一點祭品來到爺爺的墳前,父親很鄭重的用他自己的方式表達著自己對父親的思念,我也收起以往頑皮的`心,神情嚴肅的用我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爸爸看著我有點驚訝。我在心里默默的說,爸爸,女兒已經長大,我也會為您分擔憂愁!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我想,我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能明白這句話的含義。
清明節的周記8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媽媽去了我奶奶家。我祖母的房子住在郊區。那里的空氣很新鮮,風景很美。所以我非常喜歡去我奶奶家。
下午午飯后,我和姐姐去了奶奶的老房子,那里有一個菜園。我們先去菜園收集蔬菜。菜園里品種豐富,如綠色蔬菜、香菜、大蒜、韭菜和菠菜?看來收集蔬菜并不容易!你看,我的媽媽、嫂子、姐姐、爺爺和奶奶都在不停地收集蔬菜:奶奶他們在收集蔬菜,只有我拿著一把小剪刀在切菜。我首先把蔬菜連根拔起,然后把根和土壤都切掉。因為我切得太多,所以我切了很多菜葉。我姐姐說我很浪費,但我什么都不能削減。我不得不放棄,帶我妹妹去山脊上放風箏。山脊兩邊都有金黃色的油菜花。我和姐姐在山脊上快樂地奔跑,油菜花的氣味撲鼻而來。
回到老房子,我和姐姐在雞群下喂雞,還帶了蔬菜和樹葉給雞吃。果然,許多雞聚集在一起吃。就連窩里的`老母雞也出來吃東西。“老母雞下蛋了!”爺爺對我和我妹妹大喊大叫,并趕緊拿出雞舍里的兩個雞蛋。看,還有一個有雙黃雞蛋的!我沒想到會通過養雞學到一些新知識。非常好!
轉眼間,已經是晚上了,我該回家了。我坐在公交車上,心想“清明節去遠足真好。我必須在未來多去遠足
清明節的周記9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我們今年的清明節是在4月4日。正是百花齊放的季節,也是春游的好時節,同時又是祭拜祖先的日子。
爸爸說:“清明節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到這個時候,天上還會下著蒙蒙細雨。”讓我想起了唐代詩人杜牧寫的一首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對祖先的懷念和悲傷。
清明節在我們鄉下,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去掃墓。這天,爸爸媽媽帶著我們三姐妹一起去掃老爺爺和老奶奶的墓,老爺爺和老奶奶的墓在我們鄉下。爸爸開車都要半個小時才到,我們把車停在山腳下的公路上,我們乘著春風來到了山頂上。來到了老爺爺和老奶奶的墳墓邊,老爺爺和老奶奶的`墳墓旁邊有很多雜草和垃圾,爸爸和我們立即拿起鋤頭,把那些垃圾和雜草都打掃一遍。然后,就把我們帶來的鮮花,酒,水果和銅錢紙拿出來放在墳墓前。這時爸爸插上蠟燭和香:“叫我們三姐妹在墳墓前拜幾下,叫祖先保佑我們學習進步,身體健康。”最后爸爸幫,老爺爺老奶奶們敬上一杯酒,放完鞭炮,一切都做完了。
我在心里想,明年是清明節,我還會來看你們的。我們懷著沉重的心情,回家了。
清明節的周記10
一年一度的春游在我校開啟了!今年的春游跟往常的春游不一樣,今年的春游多了一個項目——掃墓。
早上,陽光明媚,春風迎面的吹來,通知我們春姑娘來了,她吹綠了柳樹;吹紅了小花;吹青了小草。
我迫不及待地來到了學校,在老師的指揮下,我們陸續上了大巴車,前往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
一路上我們邊說邊笑,不一會兒的功夫就到了目的'地,下了車,我們走上山,一進門眼前出現了一幅幅美景,隨著到了英雄紀念碑前,這時,周圍的氣氛一下子嚴肅了。兩位四(3)的同學在我們前面朗讀介紹關于革命戰士的詩歌。講完后,我們又閉眼默哀三分鐘,這時我腦海里仿佛看到當時艱苦的革命生活。然后,我們大聲朗讀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朗讀完后,我們又輕輕地把自己做的小白花送到了革命烈士的墓碑旁,不一會兒,一個個“英雄”都被美麗的花朵包圍起來,我們恭恭敬敬地鞠一躬。我忽然想,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學習,要好好珍惜烈士們用生命換來的和平生活。最后,我們就離開了陵園。
離開陵園,我們又登上大巴車,朝柳浪聞鶯前進。
清明節的周記11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清明節的習俗有掃墓、踏青、吃青團、蕩秋千。清明節還有很多詩,大家最熟悉的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年的清明節果然下雨了,就和詩中的一樣。
清明節假期,我和家人在樂山冒雨坐船看大佛,河水風平浪靜,微分吹過,泛起層層波紋。我們站在船的甲板上,望著越來越近的大佛,激動萬分。船行駛到大佛前就停了,讓游人有時間欣賞這尊雄偉的大佛。
樂山大佛是唐代修建的,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石刻佛像。一千多年來,這尊大佛靜靜的坐在江邊,注視著滾滾江水和來往的船只。
晚上,我們去了樂山有名的張公橋美食街。那里有缽缽雞、蹺腳牛肉、甜皮鴨等等特色美食,讓我垂涎欲滴。最后,我們選擇了缽缽雞,各種食物穿在細細的竹簽上,泡在一盆紅亮的辣油里,又香又辣,美味極了。吃完飯,我們冒著雨,心感意足的`沿著岷江,慢慢走回酒店,結束了清明之旅。
清明是一個充滿思念的節日,在雨中,懷念故人。清明也是一個充滿生機的節日,在雨水的滋潤下,萬物復蘇。通過了解歷史中的故事,我愛更中國的傳統節日。
清明節的周記12
今年的清明節放假,我們一家到去野外踏青去。
一路上我很興奮,坐在車上我總是不停的說、笑、扭動著身體,媽媽說我快樂瘋了,哈哈……春風吹著我們,小鳥在天空唱歌,路邊的柳樹向我們招手,它們也是告訴我春天多么的美好。
路邊的田野里,麥苗碧綠碧綠的.,金黃的油菜花全都張開了笑臉,就像黃和綠組成的圖畫。我們來到馬陵山,山上的人已經很多了,人們穿行在綠樹和紅花之間,真是舒服極了。我喜歡路邊的蒲公英,金黃的花瓣,毛茸茸的花心,多可愛呀。我喜歡像紅云一樣的桃花,這兒一片那兒一片,我的心情也像是這花兒一樣,變成粉紅色的了。我喜歡那些綠得發亮的葉片,像媽媽做的飯一樣散發著芬芳……
我們又來到了馬陵山陵園,有很多人來燒紙上墳,爸爸說這叫祭祖,清明節在古代也是叫鬼節,是紀念逝去的親人的節日。聽得遠處傳來的哭聲,我的心不由的有些悲傷,忍不住想起經典誦讀上的那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真是一個讓人悲喜交加的節日呀。
清明節的周記13
昨天,我和爸爸媽媽去濱海古園看外婆。
因為我媽媽耽誤了時間,所以我們到10:50分才出發。當我們到了A30往濱海的出口時,道路上堵成停車場了。這是怎么回事?原來是去濱海古園掃墓的人太多了,當我們到達時已經下午3:00了。正好我帶了背誦古詩11、12的紙,在堵車的時候背。背完了以后,感覺已經饑腸轆轆,媽媽去買了點吃的。我一邊吃東西,一邊看風景。雖然鄉村的`風景沒城市的風景好看,但是我看到了城市里沒有而鄉村里有的金燦燦的油菜花。
到了濱海古園,我們看到了宣傳環保的地點,我問叔叔:“我能去簽名嗎?”叔叔回答:“你可以去簽名,還可以拿一個環保袋。”我簽好名了以后,媽媽說:“寶寶,把我的名字也寫上。”我又把媽媽的名字也寫上了。爸爸來電話了,說:“我在給外婆掃墓的地方。”“我們馬上來。”媽媽回答“我們去租桶。”那時候,我媽媽已經哭了。在外婆的墓碑前,我給外婆上了三炷香,還給外婆獻了一束花。
我的感受是:我是外婆帶大的,我很想念她,我還常常去翻看小時候和外婆在一起的照片和錄像。爸爸說:“通過清明掃墓,我們表達了對先人、親人的思念,也釋放了感恩的情懷。”
清明節的周記14
中華傳統節日——清明節
清明“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相傳,清明節起源于春秋時期,晉文公為了祭念介之推,下令全國上下禁煙火三日,家家戶戶吃冷食,并修寺廟以紀之。
清明節是一個富有特別的節日,有祭奠、折小白花、寒食、踏青游玩、吃青團、插柳……習俗。
每年的清明節,我們都會回老家吃青,掃墓,天剛亮時,爸爸,奶奶,爺爺和我一行人就來到了老祖宗墓前,面對著已故的親人,我們所有人都肅然起敬,對著墓深深鞠了一躬。
然后奶奶遞給我三只點燃的香,看著那裊裊上升的煙,我心中有種說不出的傷感,過了一會兒,我們開始給先人燒了很多紙錢,希望他們在天堂過的無憂無慮,最后我心里默默的許了愿望,希望老祖宗能保佑我們全家過得平安幸福!
清明節,我們在這樣特別的日子里,我們緬懷過去的`親人,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生命里的每一天更加有意義,不要虛度美好的人生。
清明節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做人的基本,我們中國人的道德!
清明節的周記1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又是一年過去了,又到了這一天。陰雨伴著寒風綿綿地下著“沙啦啦,沙啦啦。”唱著一曲無字又悲傷地歌謠,我疼痛的心再次揪在了一塊……
這是我第幾次掃墓,我也不記得了。只看見其他掃墓者頂著一把或黑或白的雨傘,如沒了神,又像墜入對親人的思念中。我常常覺得,人生就是這樣吧!無論生前是輝煌還是平凡,不都要回到泥土的懷抱嗎?我的腳如灌滿鉛,來到奶奶墳前,抑制不住的思念涌上心頭,淚水也如決堤般的潮水涌出,青煙裊裊,寄托了我的哀思,帶走了我的思念,奶奶您知道嗎?鳥鳴伴著鞭炮聲響起,只是失去了往日的清脆與歡悅,我的心又沉重了幾分。
正準備回去時,我似踩到了什么,我連忙移開腳,一抹綠色映入眼簾,呀!是一株小芽!它顯得那樣勃勃生機,落葉,是落葉成了小芽的`養料啊!這時,一陣笑聲在耳邊響起,是一對爺孫倆,看樣子,在講什么笑話呢!是啊,人生輪回就是這樣子,葉子雖落下了,但它成為了小芽的養料,親人雖死去了,但我們依然可以承著他對我們的希望而活著呀!
風停了,雨停了,我抬起著,看見一片新綠,壓抑一散而盡,接下來要走的路,清晰可見……
清明節的周記16
清明節放假,我們回到了媽媽的老家——淮陽,給姥爺、姥姥掃墓。媽媽經常說姥爺、姥姥在天堂里,可為什么他們還在地上的墓里呢?爸爸、媽媽給我講,可我還是不明白,媽媽說等我長大就懂了。
淮陽是個美麗的小城,四周有美麗的湖水環繞。我們和姨媽、姨夫還有冠陽哥哥一家到東湖劃船,這次坐的是用竹竿撐的船,竹竿又長又粗,在湖水里一撐,船就走了。我還是第一次坐這種船呢。坐在船上,我伸手就可以摸到湖水,湖水還很涼呢。我和哥哥在船里每人找到一個小竹竿,也學著撐船,可竹竿太短了,根本摸不到湖底,我們就興奮地劃著湖水玩。
晚上,我和媽媽、姨媽出來散步,看到了兩家做燒餅的。我們就站在做燒餅攤前看起來,兩家做燒餅的方法還不一樣呢,媽媽說一個是傳統的做法,一個是在傳統上改進的'做法。我們各買了些嘗一嘗,芝麻很多,吃著香著呢。姨媽說,燒餅里如果夾上淮陽的麻花、豆腐皮會更好吃呢。
淮陽不僅風景美,還有好吃的食物,可惜這次我們沒帶相機。你們有時間也來玩玩吧。
清明節的周記17
清明節那天,我和爸爸、媽媽、大爺、大娘一起到海興老家,給爺爺、奶奶去上墳。爺爺、奶奶的墳地就在老房子后面的不遠處。到了地邊時,媽媽說:“悅僮,你在這里挖荷包菜吧,別跟我們去墳地了。”說完后,他們就轉身走了。我想:“我怎么就不能跟著去呢?我非要去!”我一看前面整片土地里,都是一座座墳墓和一棵棵又高又大的棗樹,于是就躡手躡腳地走到一棵大樹后面,這里既能聽清他們的說話,看清他們的舉動,又能隱蔽自己。
我看見他們在爺爺、奶奶墳前,有的燒紙錢,有的放聲哭,我心里也酸溜溜的。一會兒,爸爸把一串鞭炮掛在了棗樹枝上,在提醒媽媽她們注意之后,掏出打火機點燃了鞭炮,然后自己就像兔子一樣“嗖”的.一下子竄到了遠處。這時,鞭炮突然“啪、啪……”地響了起來,嚇得我心驚肉跳。鞭炮放完后,落得滿地都是白色的紙屑,讓人感到無比的凄涼。我這時才理解大人們為什么不讓我去墳地的良苦用心。
其實,我要告訴爸爸、媽媽,我和你們一樣的懷念我的爺爺奶奶。
清明節的周記18
昨天,爸爸、媽媽帶我和叔叔阿姨們一起去郊游,有一個阿姨家的孩子和我一樣大,叫王淦泳,我們是好朋友,能和好朋友一起去郊游我非常開心!
我們去的第一個地點是黃河灘,因為風很大,把沙子吹得滿天飛,就像來到了沙漠,幸好我和王淦泳戴有“奧特曼”面具擋住了風沙。黃河岸邊的沙灘踩上去軟軟的,很舒服。我和王淦泳還有一個小弟弟堆了一座城堡。黃河岸邊有沙灘摩托車,爸爸媽媽和叔叔阿姨輪流騎著,我和王淦泳輪流坐著,我第一次坐這樣的'車覺得就要把我給彈飛了,沙子飛到我的頭發上衣服上,非常刺激!
我們去的第二個地點是萬畝桃園,那里桃花開了一大片,就像花的海洋,我們在桃園里玩捉迷藏,玩得很開心!
該吃午飯了,我們來到了一個叫桃園仙境的飯店,那里的飯真香,飯店了還養老許多雞和鵝。
下午,我們來到了萬里黃河第一館嘉應觀。我們跟著講解員轉了一大圈,了解了很多古人治理黃河的知識。
該回家了,雖然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沙子,但是我們都很開心!
清明節的周記19
以前清明節總是安安靜靜的過,但是今年,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清明節。
今年清明節前兩天,我校五年級全體同學將榮幸地為楊虎城烈士掃墓。一到墓地,我們就變得嚴肅起來,戴著小白花,開始肅然起敬地等待掃墓的開始。
楊虎城墓下,我們莊嚴宣誓后,走上樓梯,在烈士墓下哀悼革命先人,然后依次走到墓后面,輕輕摘下胸前的白花,扔在墓上。小白花不斷從后面飛來,遮住烈士……。
楊虎城烈士的記憶結束了,老師告訴我們可以在前面的“秦劍花園”休息一下。
我們高興地上車,向花園跑去。路邊的`小牛、狗和花讓我們非常興奮。
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花園,無邊無際!在一個亭子的后面,有一個中空的池塘,里面有鴨子和鵝。往左看,還有一片野菜原產的田地。更難的是,動物很多:蛇、狗、雞、鴨、鵝、珍稀刺猬。
在欣賞春光的同時,我們展開行囊,開始野餐。一頓大餐后,我們在野菜田里撿野菜。
過了一會兒,老師點了聚會,我們只好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花園。
清明節的周記2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今天是四月五日清明節,但不是古人說的“雨紛紛”,而是明媚而燦爛的陽光。我們一家去山上掃墓。
準備好東西后,我們就出發了。路上的風景可好了,到處山清水秀。往水里一看,一眼能望到底,但我們的心情卻很沉重。一想到逝去的'親人們,心里有一種酸酸的感覺。
來到掃墓地點,我們各自忙開了。爸爸不知從哪折了幾根樹枝放在一旁,又和舅舅拿起彎刀,抓著墳上的雜草,割了起來。“爸爸,我也想割,可以嗎?”爸爸聽了我的話說:“你還小,一個不小心會把手指割傷的。”爸爸看見我失望的樣子,又對我說:“等我們除完草,你就來插樹枝,掛紙錢。”
等爸爸除完草,就到我出場的時候了。我拿著樹枝準備往墳上插時,舅舅叫住了我:“等等,樹枝的末端還沒削尖。”說完,舅舅把樹枝一端削尖交給我。我拿起樹枝,用力地插入墳頭,又拿出黃紙掛在上面。我看見爺爺在點香,燒紙。我又學著爺爺的樣子,拿著香在火中點燃,鞠躬祭拜……
掃墓結束后,帶著對逝去親人的懷念和祝福,我們踏上了歸程。
【清明節的周記】相關文章:
清明節的周記04-23
清明節周記09-06
清明節周記06-27
(精選)清明節周記02-22
清明節優秀周記03-22
清明節掃墓周記06-20
關于清明節周記01-25
關于清明節的周記01-25
清明節周記(優)01-25
優秀清明節周記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