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歲月無痕,流水時光,眨眼間,一個星期已經過去,我們或多或少都學到了一些新東西,制定一篇周記吧。你所見過的周記應該是什么樣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周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周記1
今天是端午節,喲與學校放假,所以我睡到很晚才起來,等我起來后,我發現媽媽已經包了很多粽子了。
媽媽包了好幾種口味的粽子:豆沙,紅豆,綠豆,蜜棗,豬肉。當然,我最愛的還是我那天天的蜜棗粽啦!我迫不及待的拿起那讓人垂涎欲滴的蜜棗粽子,先解開纏繞在外邊的白線,再剝開一層層翠綠的葉子,終于那透著白瑪瑙似的粽子終于露面了!
我美滋滋的`咬上了一口,在口中,黏黏的大米顯得那樣有嚼勁,香甜可口的蜜棗更是耐人尋味!看起來甜膩了,可放在嘴中味道卻戛然不同!
媽媽包的粽子不僅好吃,而且里面還包含了媽媽對我弄弄的愛意,我喜歡吃媽媽包的粽子。
端午節周記2
我國傳統節日比較多,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其中端午節我最喜歡。
端午節的一大特點就是吃粽子。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吃粽子,有的自己包,有的上街買。我非常喜歡吃粽子。我還聽過一個關于粽子來歷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屈原,他在戰場上戰死了。人們為了紀念他,做了一個透明棺材,放進了水池里。為了給屈原敬一些貢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糖棒一一扔進水池里。過了幾天,人們才發現水池里有魚,那些糖棒都被魚吃掉了。人們很生氣。這時候,有個人叫道:“大家伙們,魚最怕菱角,可以用干凈的草葉去包糯米糖棒,做成菱角形的.!”以后,人們將包好的糖棒扔進水池,魚看到糯米糖棒以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因此人們將糯米糖棒叫成“粽子”。
煮熟的粽子又香又好吃。有綠豆味的,有蜜棗味的,有香腸味的等等,我們通常包的就是這三種。這三種我都喜歡吃。
粽子和端午節是親密朋友。因為我喜歡吃粽子,因此我也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周記3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下面,告訴你們我家是怎么過端午節的吧。
到了每年的五月五日,家家戶戶都要掛艾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等活動。這種習俗是經過20xx多年的演化而形成的`。五月初五作為端午節的原因是因為屈原就是在那天跳下汩羅江自殺的。賽龍舟的習俗也是從人們劃著小船去尋救屈原這種形式演化過來的。因為沒有找到屈原的尸體,他們就將竹筒里的米撒在水里。他們認為魚兒吃飽了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尸體了。后來這種活動不斷演化,到現在就成了粽子。這種紀念屈原的活動漸漸變成了一種風俗。
今年的端午,我們家掛上艾葉,包好粽子。等待端午節的到來,啊!終于到端午啦!我們家端上一盤盤好菜,將粽子端出來。下面要做什么呢?當然是開吃啦!你一個,我一個……大家吃的不亦樂乎。
我家的端午節就是這樣的,你家的呢?
端午節周記4
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讓我告訴你吧。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據統計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浴蘭節、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紀念屈原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因為端午節是在農歷的五月五日,是三個重要的中國節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和農歷新年。
這個節日的由來是古代中國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他是一位愛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滿嫉妒的官吏陷害,而皇帝也聽信小人的話,將屈原流放了出來,由於無法獲得皇帝的重視,屈原在憂郁的情況下投汨羅江自盡。
端午節周記5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掛艾葉。
今年,我去奶奶家過節。一進門,一陣粽香撲鼻而來。我往桌上一看,果真有一盤粽子。我和弟弟爭先恐后地沖了上去,因為我手長,所以比弟弟先拿到大粽子,我剝開粽葉,雪白的糯米出現在眼前,你看粽子多像一個嬰兒睡在綠被子里。一口咬下去,咸而不膩,我一口氣吃了好幾個!
吃完飯,我在村里遛達,突然遠處傳來幾聲牛叫,我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頭小水牛在找媽媽。你聽,它的'叫聲多像叫“媽,媽…”
真希望明年的端午節比今年更加多姿多彩!
端午節周記6
我從書上看到端午節在古代是一個消毒避疫的日子,據文獻記載以及歷代流傳下來的許多端午習俗,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
今天是端午節,早上媽媽拿回來一把綠色的植物,這就是艾草,它有一股特殊的氣味,媽媽告訴我這就是驅邪的,我才知道家家戶戶門上插著個是什么原因;隨后媽媽又給我們熱了幾個粽子,有肉的、豆沙的、花生的、蜜棗的,我們最喜歡吃的還是肉的,因為它的口感很香。
打開電視新聞里播放的是各地賽龍舟的比賽場面,龍舟上的隊員們穿著統一的`服裝,有的船隊的隊員頭上綁著紅色的帶子,有的船隊隊員則把紅色的帶子綁到胳膊上,隊長站在船頭有節奏的為他們的隊員加油。
這就是端午節的習俗,不知不覺中我和家人度過了一個愉快的節日也讓我學習了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端午節周記7
每年的端午節,我都在外婆家里過,過了一個很充分很快樂的一個端午節。
每年的端午節,家里人都要去割艾草,或是去街上買一些艾草回來,放在門口前,插在后院里,只要有空的`地方你都能看到有艾草立在那里,整個房子就像被艾草包圍了一樣,一片綠色,像是一片綠色的絲巾。這個艾草它有寓意,艾草能驅蚊除蟲,也可以驅災辟邪。所以每年的端午節大家都會買一些艾草放在家里面。
到了中午,外婆會給孩子們系上紅繩,有的系在手腕上,有的系在腳懷上,有的系在脖子上。聽說這紅繩叫“長命繩”、“快樂繩”、“辟邪繩”。它是五色繩,它有青、白、紅、黑、黃,它們分別是木、金、火、水、土,可以強身健體,長命百歲。
晚飯到了,餐桌上的菜各色各樣,聞起來就香,中間盤就是魚了。大家聚在一起吃飯,幾桌的人都滿了,他們滿臉的笑容,話有說不完的話。端午節很熱鬧呀。
端午節,真是別具一格,令人難忘得端午節。
端午節周記8
中國的傳統文化好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有過年的倒福、中秋節、還有端午節,現在我就給你介紹一下端午節。
傳說楚國的皇上是一個昏君,只顧吃喝玩樂,屈原卻說無效就投江自盡了,他投江時候還抱著一塊巨大的石頭,因為這樣他一下江就沉下去,在也上不來了。
屈原投江以后兩岸的老百姓劃龍舟去救屈原,人們把江都找遍了,但還是沒有找到屈原的'尸體。在這個緊張危險的時候,突然有一位百姓站出來,他說我們就不了屈原不要緊張,我們可以丟魚和蝦愛吃的東西比如:粽子、雄黃酒、蛋等東西去江里……
從此,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端午節,人們一到端午節就劃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
時間慢慢長久了,傳統文化也慢慢流傳下來。
端午節周記9
盼望已久的端午節終于到來了!我終于可以回老家看望我十分想念的爺爺了!
一大早,我就早早地起床,收拾好書包,準備出門。高速路上的車來來往往,川流不息,雖然回家的心很急切,但是大家都有序的排隊通行,所以我們很順利地只花了2個小時就回到了我的老家——諸暨市璜山鎮五灶村。
車還沒有停穩,我就看到了我親愛的爺爺在停車的院壩等我,啊,親愛的爺爺,我真想你啊!
接下來的.兩天,我上午寫字,學英語,完成數學實踐作業,下午和奶奶一起包粽子,做麻花,和爺爺一起下象棋,在村里散步,玩的可開心了!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轉眼我就要回杭州了,我依依不舍地和爺爺告別,一遍一遍地說再見,心里非常難過,我盼望著暑假快點到來,我就可以又回來看我的爺爺了。
端午節周記10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它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懸鐘旭像、掛艾葉吃粽子、喝黃酒。
今天早上,我們全家的早餐就是吃粽子。媽媽說,以前她的老家都是自己包粽子的,而且都是甜的,有蜜棗粽、花生粽、豆沙粽。現在大家都買現成的了。在吃早餐的時候,爸爸媽媽都在說小時候過端午節的'趣事,比如:帶鴨蛋或者雞蛋到學校,跟同學比賽,看誰的更堅韌,不會被碰碎等等。我邊吃邊聽,聽到有趣的地方,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我希望每個人在這一天都過得開心、幸福!
端午節周記11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
每逢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艾葉、有些地方還舉行劃龍舟比賽??
關于端午節,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中國古代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在公元278年,農歷五月初五的那天,屈原在絕望、悲憤之下,投入汨羅江,當地的百姓聞訊后,馬上劃船去打撈,一直行止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
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就變成為龍舟比賽。百姓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從家里拿來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形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根據以上故事來看,這些都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形成一種風俗習慣。我國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平時還要更多地去了解這些燦爛古代文化。
中國有許許多多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由于我從小十分愛吃粽子,所以對“端午節”的印象十分深刻。
端午節周記12
廣西左江是龍船的搖籃,農歷五月初五發大水,叫龍船水。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包涼粽,在門前插艾葉,把樟腦丸裝在小絲網袋里,掛在小朋友的胸前避邪。大一些的哥哥姐姐,要喝一口雄黃酒,根據古老的傳說,蛇精變成的人,喝了雄黃酒,就會現形。而包涼粽的習俗,是因為古時候一位叫做屈原的愛國志士報國無門,投江自盡,為了保護屈原的遺體,民眾劃著龍船向江中投放涼粽喂飽魚蝦,一年又一年,形成了龍船競渡的習俗。
我家住在左江邊上,從小時起,每年的端午節都觀看龍船比賽,看慣了劃龍船的隊員矯健的'身影,聽慣了他們奮勇拼搏的呼喊跟有節奏的鑼鼓聲。而最為大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數年前,我縣龍頭鄉的女子龍船隊曾經參加澳門國際比賽,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端午節到了,我們一邊吃著涼粽,一邊欣賞著精彩的龍船比賽,緬懷著古代的仁人志士愛國傳統,立志做一個熱愛祖國的好學生。
端午節周記13
每一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你們知道它的來歷嗎?讓我給你們講一講。
從前,有一個愛國詩人屈原,有一次,他進京去辦事,看到國家變的非常衰敗,就投汩羅江自殺了。臨死前,他還寫了一首詩。人們為了紀念這個愛國詩人,就將每一年的農歷五月初設成端午節。
端午節主要內容就是劃龍舟、包粽子。
賽龍舟的場面很熱鬧,河岸邊被擠的.水泄不通。只聽槍聲一響,船上的人拼命的向前劃,而河岸邊滿是加油聲。
包粽子,就是用竹葉包,用糯米作餡。包的時候很粘手,不是專業人員可是包不好的哦!
在端午節,人們還要將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孳生。
相傳龍舟競賽是為了打撈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將粽子投進河里,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周記14
今天是農歷的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據說,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是為了紀念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后來,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今天一大早,我一醒來就聞到了一股粽子的香味,我急忙起床來到餐桌前。哇!今天的早餐是粽子。今年的粽子品種可真多:有紅豆粽、紅棗粽、花生粽、還有姥姥包的肉粽……
我看見這么多粽子口水都流下三千尺。我迫不及待拿起一個粽子,三下五除二剝開那幾片還在散發著香氣的粽葉之后,里面躺著的粽子就好像小寶寶一樣新鮮細嫩,招人喜愛。輕輕咬上一口,那混合了棕葉香、糯米香還有肉香的濃濃香氣在口中鼻中縈繞不絕,那黏而不粘的口感,那甜美的味道讓人吃之后回味無窮。我們一家一邊吃著香甜的粽子,一邊聽爸爸講著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
今天,我不但吃到了香甜的粽子,而且學到了許多知識,我會記住這個粽子飄香的端午節!
端午節周記15
快到端午節了,今晚我家包粽子。我也想學著包粽子,媽媽就一步步地教我:首先拿兩片粽葉,并排將寬的一頭重疊一小部分,再窩成一個“小漏斗”,但是這個“小漏斗”一定要是封口,一絲縫也不能留;再將糯米裝進去,用粽葉長長的尾部蓋上“蓋子”;然后還要加一片粽葉才把“小漏斗”里的糯米包裹得嚴嚴實實;最后用繩子將成形的粽子捆緊,就大功告成了!
今晚我一共包了三個粽子,其中兩個是在媽媽幫助下包好的,還有一個雖然樣子很古怪,但是我獨立完成的。我不明白為什么同樣的.粽葉在媽媽手中就很聽話,一點兒也不漏米,但是在我手里卻總是不停地散開、漏米?媽媽說“熟能生巧”,要我多練習,就可以越包越漂亮的!還說我第一次學包粽子就能包起來,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小姑娘!
今晚學包粽子可真有趣!以后我包的粽子一定會比媽媽包的還要漂亮!
【端午節周記】相關文章:
端午節周記06-12
端午節周記(精選)07-05
(精選)端午節周記07-05
【熱】端午節周記06-13
端午節周記【熱門】06-13
端午節周記【薦】06-13
端午節周記【精】06-13
端午節周記【推薦】06-13
【精】端午節周記06-13
【推薦】端午節周記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