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時間真是轉瞬即逝,一周又過去了,一周的經歷,可以助長我們的閱歷,不如趁現在好好寫一篇周記。什么樣的周記才是好的周記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周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周記1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來了端午節。
端午節是傳統的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 。中午吃過面條后,小朋友們都會用五味草煮鴨蛋的熱水沐浴,然后穿上嶄新的衣服掛上美麗的香包,顯的是那么的精神。
我很期待過端午節。端午節是粽子飄香的時刻,每逢端午節,媽媽都會包上各種餡的粽 子,誘人的`粽子總讓我垂涎三尺,輕輕地剝開粽葉,泛黃的粽肉散發著熱氣和濃濃的米香,我大口地咬了下去,粽肉又香又Q沁人心脾,我忍不住再咬了一口下去,餡兒甜甜的,我吃得滿嘴“小胡子”,媽媽看見了,她笑我像只“大花貓”。我嘿嘿一笑,用舌頭使勁地舔粘在嘴邊的米粒,再用手把嘴巴抹干凈。
端午節最熱鬧的就是劃龍舟了,木蘭溪上列排著一舟舟漂亮的龍船,你看,身強力壯的水手們一個個激情澎湃,他們手拿著木槳奮力地向前劃行,擂鼓的水手更是氣勢如虹,鼓聲擂出水手的士氣,大家你追我趕奮力爭先龍舟像箭一樣地沖了出去,岸邊,游人們激情洋溢,,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鼓聲,鞭炮聲,仿佛奏出端午節動聽的音符。
今天真是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周記2
每年端午節我都要和爸爸媽媽到鄉下爺爺家過。
早上的時候,我們就一起去集市買艾草,據說他可以驅蚊除蟲,驅災辟邪。我們將買來的艾草放在門口,掛在窗戶上,整個村子在這一天都洋溢在艾草的清香中。從空中看去,就像一個綠色的海洋,非常漂亮。
到了正午十二點的時候,家里的長輩就要給晚輩掛五色繩。它有青、白、紅、黑、黃,這五種顏色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五色繩也有各種各樣的類型:長命繩、避邪繩、快樂繩……戴了它,你就會強身健體,長命百歲。
到了下午兩點,孩子們身上都有著“濃郁”的汗臭喂。因此家長總是要給孩子們泡洗澡水洗澡。這洗澡水是由艾草、魚腥草、毛苦草等十余種草泡成的水,洗了這種水,身上就不會長東西了。
晚飯的時候,餐桌上的菜也各有予以:魚代表年年有余,豆腐代表清清白白,湯圓代表團圓……
到了晚上,是我們小孩子最開心時,因為父母要帶我們出來買香包。集市上的香包形態各異,有的香包是圓形的,有的是心形的,有的是長方形的.,還有一些我們叫都叫不出是什么形狀的。香包也有些大小不一的,大的比臉盆還大,小的卻只有指甲蓋那么大。奶奶告訴我,香包的寓意是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向暴力的香囊有時是好吃的糖果,有時是小小的豆豆,有時是一些好玩的玩具。
一天過去了,這別具特色的端午節可真令人難忘啊!
端午節周記3
一看到媽媽泡米和桌子上滿是粽葉,我就知道端午節又到了。
在小時候我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過年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后來也只是知道一點點關于紀念屈原的傳說,至于還有什么我就一無所知了。
每到端午節,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線是必不可少的。大人們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栓好了的五色線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才可丟掉。媽媽告訴我說,據老人們講,這樣可以避免災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粽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剛到五月,家里就開始浸泡糯米了。媽媽一般都會準備一盆米進行浸泡,同時也把粽葉放在水里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會更粘些吧,我記得多年來媽媽就是一直這樣做的。
在端午的前一天,媽媽就開始動手包粽子了,我偶爾也會搗亂,試著學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看來包粽子也并不簡單。
包粽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大棗、葡萄干、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特別的香。
端午節的早晨,媽媽總是在我睡眼朦朧的時候叫醒了我,去遠處的樹林、小河邊洗臉,涼涼的河水沖走了我的困意,熱鬧的人們來來往往,真的像過年一樣。
回到家,吃著雞蛋和蘸糖的甜粽,心里美滋滋的。
端午節周記4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每當讀到這首詩,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到“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說道端午節,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傳說以前有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主張聯齊抗秦,卻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自投于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悲痛萬分,用粽葉,糯米包成的粽子投入河里喂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的尸體。此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端午節,以此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有著吃粽子的習俗。端午節的.早晨,奶奶把事先準備好的材料拿出來。奶奶先拿出幾片粽葉,卷起來,弄得像個漏斗似的。接下來是奶奶將糯米倒進“漏斗”里放上幾顆蜜棗和一點兒枸杞子,再鋪上一層糯米,弄剩余的粽葉裹好,拿一根細線綁好,一個粽子就做好了。奶奶又陸續包了好多粽子。看著這些香噴噴的粽子,我不禁垂涎欲滴,早已經“口水直流三千尺”了。端午節還劃龍舟的比賽。一只只龍舟漂泊在水上,仿佛一只只天鵝在水上嬉戲。吃著香甜的粽子,看著精彩的龍舟比賽,我感到愜意極了!
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說,更是對偉大詩人屈原愛國精神的一種敬佩!
端午節周記5
今天是端午節,又是外公的生日,我與姐姐早早起床,一起認真地制作了一張漂亮的生日賀卡,姐姐又把她平時變魔術的用具裝進書包。
中午到了外公家,外公家準備了豐盛的酒菜,舅舅買了一個兩層大的'生日蛋糕,那生日蛋糕比我們畫的還好看。舅舅把生日蛋糕放在客廳的桌上,我插上蠟燭,姐姐用打火機點著,表弟樂樂把燈關上,又拿出他帶來的手風琴,我們一起合唱“生日快樂”,唱完后外公許愿,吹滅蠟燭,這時屋里的燈突然全亮了,我們邊跳邊鼓掌,逗著大人們都笑了。
外婆在餐廳里喊:“快過來,吃飯啊”,我們又跑到餐廳里,圍著桌子坐好。在大人們舉杯祝賀之前,我與姐姐拿出我們準備的生日禮物遞給外公,一起念道:“祝外公生日快樂,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外公看著我們畫的生日賀卡,說:“這么好看的生日蛋糕,還有彩色的蠟燭,這生日禮物太好了。”
飯菜非常豐盛,有魚,有雞,有火鍋,還有我叫不上名字的菜。我們小孩吃了好大一會兒,不見菜少,都已經非常飽了,就跑到樓上玩去了。
下午在客廳休息時,姐姐開始變魔術,我們全家都圍著看,只見姐姐熟練地把兩個硬幣放在桌面上,在上面并排放二張撲克牌,然后把外面那枚硬幣往外推推,讓第二張撲克牌蓋住這個硬幣,再往里推一下,慢慢地吹一口氣,翻開撲克牌,只見第一張牌下的硬幣也跑到第二張牌下面來了,大人們都覺得奇怪,夸姐姐真行。
時間過得可真快啊,我們該回家了,今天我們玩得可真的高興。
端午節周記6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今天,咱們就說說家鄉端午節的粽子。
我們年年都過端午節,可你們知道么,端午節還有一個歷史故事呢。說有那么一天,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跳河自殺。他死后,人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吃掉屈原,于是就創造了‘粽子’讓魚吃。只有將魚喂飽了,才不會吃掉屈原。水下漆黑,將粽子喂給魚,魚才會給屈原指明方向。
粽子,歷史悠久,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晉代的時候,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的時候,已有“蜜餞粽”元、明時期,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
記得小時候,每當端午節,奶奶和媽媽就要開始著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我看著她們忙碌的身影,我也加入了進去。期待著粽子的出鍋。過了幾小時,粽子熟了。我慌忙的抽出一個粽子,好甜呀!大米入口即化,真是好吃!
端午節吃粽子,就像春節吃餃子一樣天經地義。吃粽子的習俗,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端午節周記7
五月初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就會想起端陽節。
今年的端午佳節我回了老家,一下車,外婆就給我端來了一碗熱氣騰騰的粽子,我開心極了。連忙拿起一個粽子,一口氣吃得干干凈凈。吃完粽子后,我問外婆:“為什么要在五月初五吃粽子?”外婆笑著說:“戰國時期,屈原看到自己的國家馬上要滅亡了,非常痛心,便在汨羅江里長睡了。從此以后,大家都會在五月初五往汨羅江里投筒粽,讓魚蝦不去啃食偉大愛國人物的身體。后來有個當官的人說:你們投下去的筒粽被水里的`蛟龍偷吃了,要用粽葉和五彩的繩子包扎,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我聽了這才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了。
這時,外面傳來一陣陣喧嘩。外婆說:“賽龍舟比賽要開始了,你快去看看吧。”我一聽腳底生風般地跑到河邊。你瞧,四艘龍舟正停泊在河面上,個個都生龍活虎仿佛真的要撲到你面前來。這時比賽開始了,我支持的金龍隊領先第一,可沒想到被緊跟在后面的魚龍隊反超了。金龍隊看到了奮力追趕,連胳膊都要搖斷了,可能是剛剛的反超耗費了魚龍隊許多體力,隊員們臉都紅得賽過蘋果了,嘴巴大得都勝過河馬了,也沒扳回局面,被金龍隊狠狠的甩在后面。最后金龍隊得了第一。
吃粽子,賽龍舟已了端午節的習俗,希望大家在吃粽子,在觀看賽龍舟時,能記起偉大詩人屈原,并學習他的愛國精神。
端午節周記8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有喜慶的春節、有祭奠親人的清明節、有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我最喜歡熱熱鬧鬧的端午了。
端午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呢!很久以前,有個楚國人叫屈原,他由于政見不合被驅逐到偏遠地方去。可是,屈原是一個愛國的人,他報國無門,又不忍見自己的.國家被欺負,就跳江自殺了。當地的楚國人知道屈原死了,就乘船下江尋找屈原的尸體,還將食物扔進江里,好讓江中的魚鱉吃飽,不要吃掉屈原的軀體。從那以后,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年的五月初五汨羅江上,都要舉行一次賽龍舟比賽,人們還要包粽子、吃粽子。
每逢端午,我家也要吃粽子,奶奶會包一些形狀各異的粽子。有方的、有長的……其中有一種粽子很小巧玲瓏,它的形狀就像一個個尖尖的冰淇淋,我一口就能吃下一個。粽子的品味也有很多種:有豆沙的、有蜜棗的、有紅豆的,還有咸肉餡的。我最喜歡咸肉餡的,剝開綠綠的棕葉,咸咸的肉香撲鼻而來,一個褐色的肉棕一會兒就被我“解決”了。那一塊塊小小的咸肉使我百吃不厭,回味無窮。
端午,有美味的粽子,也有感人的故事,我怎么不喜歡呢?
端午節周記9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今天,咱們就說說家鄉端午節的粽子。
我們年年都過端午節,可你們知道么,端午節還有一個歷史故事呢。說有那么一天,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跳河自殺。他死之后,人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吃掉屈原,于是就創造了‘粽子’讓魚吃。只有將魚喂飽了,才不會吃掉屈原。水下漆黑,將粽子喂給魚,魚才會給屈原指明方向。
粽子,歷史悠久,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晉代時,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元、明時期,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
記得小時候,每當端午節,奶奶和媽媽就要開始著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我看著她們忙碌的身影,我也加入了進去。期待著粽子的出鍋。過了幾小時,粽子熟了。我慌忙的抽出一個粽子,好甜呀!大米入口即化,真是好吃!
端午節吃粽子,就好像春節吃餃子一樣天經地義。吃粽子的習俗,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端午節周記10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有喜慶的春節、有祭奠親人的清明節、有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我最喜歡熱熱鬧鬧的端午節了。
端午節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呢!很久以前,有個楚國人叫屈原,他由于政見不合被驅逐到偏遠地方去。可是,屈原是一個愛國的人,他報國無門,又不忍見自己的國家被欺負,就跳江自殺了。當地的楚國人知道屈原死了,就乘船下江尋找屈原的尸體,還將食物扔進江里,好讓江中的魚鱉吃飽,不要吃掉屈原的軀體。從那以后,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一年的五月初五汨羅江上,都要舉行一次賽龍舟比賽,人們還要包粽子、吃粽子。
每逢端午節,我家也要吃粽子,奶奶會包一些形狀各異的粽子。有方的、有長的……其中有一種粽子很小巧玲瓏,它的形狀仿佛一個個尖尖的冰淇淋,我一口就能吃下一個。粽子的品味也有很多種:有豆沙的、有蜜棗的、有紅豆的,還有咸肉餡的.。我最喜歡咸肉餡的,剝開綠綠的棕葉,咸咸的肉香撲鼻而來,一個褐色的肉棕一會兒就被我“解決”了。那一塊塊小小的咸肉使我百吃不厭,回味無窮。
端午節,有美味的粽子,也有感人的故事,我怎么不喜歡呢?
端午節周記11
今天是端午佳節,又是外公的生日,我跟姐姐早早起床,一起認真地制作了一張漂亮的生日賀卡,姐姐又把她平時變魔術的用具裝進書包。
中午到了外公家,外公家準備了豐盛的酒菜,舅舅買了一個兩層大的生日蛋糕,那生日蛋糕比我們畫的`還好看。舅舅把生日蛋糕放在客廳的桌上,我插上蠟燭,姐姐用打火機點著,表弟樂樂把燈關上,又拿出他帶來的手風琴,我們一起合唱“生日快樂”,唱完后外公許愿,吹滅蠟燭,這時屋里的燈突然全亮了,我們邊跳邊鼓掌,逗著大人們都笑了。
外婆在餐廳里喊:“快過來,吃飯啊”,我們又跑到餐廳里,圍著桌子坐好。在大人們舉杯祝賀之前,我跟姐姐拿出我們準備的生日禮物遞給外公,一起念道:“祝外公生日快樂,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外公看著我們畫的生日賀卡,說:“這么好看的生日蛋糕,還有彩色的蠟燭,這生日禮物太好了。”
飯菜很豐盛,有魚,有雞,有火鍋,還有我叫不上名字的菜。我們小孩吃了好大一會兒,不見菜少,都已經很飽了,就跑到樓上玩去了。
下午在客廳休息的時候,姐姐開始變魔術,我們全家都圍著看,只見姐姐熟練地把兩個硬幣放在桌面上,在上面并排放二張撲克牌,然后把外面那枚硬幣往外推推,讓第二張撲克牌蓋住這個硬幣,再往里推一下,慢慢地吹一口氣,翻開撲克牌,只見第一張牌下的硬幣也跑到第二張牌下面來了,大人們都覺得奇怪,夸姐姐真行。
時間過得可真快啊,我們該回家了,今天我們玩得可真高興。
端午節周記12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我們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我們有獨特的風俗習慣,端午佳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今天,就讓我給你介紹一下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吧!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佳節,又稱重五、端陽、端午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這天,家家戶戶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人們在這天還要懸菖蒲、灑雄黃水、掛艾枝、喝雄黃酒,殺菌防病。傳說端午節源于屈原。他是楚王的大臣,他倡導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反對,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屈原悲憤,寫下了絕筆之作《懷沙》后,投汨羅江身亡。他死后,有人打撈他的身體,有人投飯團,后來怕飯團被蛟龍吞食,就用欄葉抱起飯團,投下汨羅江,這就成為今天的粽子。
我家也有過端午佳節的習俗呢!因為要吃粽子,所以老媽要包粽子。首先把糯米用欗葉包成一個三角形,角要尖,然后放入3-4顆大紅棗,用欗葉裹緊,系上五彩繩,一個粽子就做好了。老媽一個個地做著,汗水無聲的落著,終于,把粽子都做好了。接著就開始煮粽子,一般要煮一、兩個小時才會又香又糯。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鍋蓋,陣陣粽香向我襲來,我嘗了一口,啊多么美味的粽子啊!這是老媽用辛勞的汗水為我制作的美食,我永遠都不能忘懷。這就是我家的端午佳節!
端午節周記13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對于端午節,大家都非常熟悉。
在端午節這天,慶元的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爺爺奶奶拿出準備好的粽葉和糯米,放在一旁的凳子上。拿起粽葉,將粽葉卷成一個錐形的容器,然后將糯米小心地放進粽葉做成的容器中,再將粽葉多余的長尾巴將糯米抱起來,最后用線將包好的粽子綁起來,一個粽子就完成了。將包好的粽子放到蒸籠上蒸,熱氣騰騰的。慢慢的,一陣香氣便撲鼻而來,我們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跑到蒸籠前,流著口水,等待著美味可口的出鍋。粽子熟了,奶奶將它們端出來,放在一個大盤子里,過了一會兒,盤子便空了,只見大家每人都捧著一個粽子,興奮的吃著,我一口咬下粽子,那甜甜的香氣便傳進我的心中。家里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我們對這美味可口的`粽子贊不絕口,很不得能夠多吃幾個。這一天,全城都飄著粽子的香氣。
慶元的端午節,還有另外一個習俗,那便是賽龍舟。我們全家人在這一天一起來到河邊,與全城人一起,觀看著龍舟比賽。“加油!加油!加油!”大家一起吶喊著,為龍舟上的船員鼓氣助威。一條條龍舟飛快地從我們眼前劃走。終于,一條龍舟劃過終點,獲得了冠軍,我們用最響亮的聲音為那些船員們歡呼。
端午節周記14
今天我們參加了一個商場舉行的包粽子比賽。早上9:30,我們就來到比賽現場了。那里很多人在報到了。我們被排在19號。比賽規定5分鐘要包三角粽或四角粽,每個在75克到150克之間,不能漏米。主辦方備好了紅豆糯米、竹葉、水草。另一個五分鐘是創意粽子比賽。我們在來的路上摘了一些野花、扶桑花,準備包百花粽。比賽前,我拿了幾張竹葉來練習,因為規定要兩個大人一個14歲以下小孩。我們是抱著高興好玩的心情去的。原來以為要包一個多小時呢!我從來沒包過粽子,公公婆婆習慣包長條粽,報了名才知必須包三角菱形粽,當時我們就想,哎呀,怎么辦呢?我心想,只要不漏米,形狀才不管它呢,反正是可以自己拿回家的'。到我們上臺時,我包了第一個——漏米;第二個——形狀不合規格,是個扁長方體;第三個——有點像三角體,好不容易啊。我們手忙腳亂,拿了竹葉使勁包米。其他的隊包得很完整,估計他們在家就包過。
包創意粽子時,我們包了長條粽,并把鮮花捆在上面,像一束花,其他人有的包成大雁,有的包成火把,有的包成一串風鈴、風車、手鐲。比賽結束后,我們把粽子拿回家,有一大鍋呢。我吃了一個,不甜,我加了點糖來吃,畢竟是自己包的,好好吃啊。
端午節周記15
這個星期天是端午節,我和爸媽要回外婆家吃飯。
到了外婆家,二姨小姨帶著弟弟妹妹們都回來了,家里真熱鬧。外婆說超市的粽子沒有粽子味,還不如自己包的吃著香。所以她提前買回來了粽葉打算我們自己來包粽子。有些好奇:以前都是吃包的好好的粽子,沒見過它到底是怎么被“五花大綁”到餐桌上的。所以我搬了個凳子坐在外婆身邊看著她忙活。
她在包粽子之前,先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了一下;然后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葡萄干,花生分別去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然后把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再往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或是葡萄干什么的,最后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了一會兒就上桌了!雖然外婆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
開飯了!除了吃粽子,外婆還為我們準備了鴨蛋。爺爺說:今天除了吃你外婆包的粽子外還要統統都要喝點黃酒,因為黃酒是祛毒氣的。我們一家人圍著桌子一邊吃著粽子和鴨蛋一邊有說有笑地聊著天,別提有多熱鬧。現在爸爸媽媽上班都很忙,平時沒有多少時間回來陪外公外婆,全家人能聚在一起吃頓飯,真是不容易。所以,我覺得過節的真正意義不是在于那天吃什么,玩什么,而是一家人能提熱熱鬧鬧的經常回家團聚!
【端午節周記】相關文章:
端午節周記06-12
端午節周記(精選)07-05
(精選)端午節周記07-05
【熱】端午節周記06-13
端午節周記【熱門】06-13
端午節周記【薦】06-13
端午節周記【精】06-13
端午節周記【推薦】06-13
【精】端午節周記06-13
【推薦】端午節周記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