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實用文>周記>端午節周記
端午節周記
更新時間:2023-07-05 08:39:34
  • 相關推薦
端午節周記(范例15篇)

  工作在不經意間已經告一段落了,這一周里,大家都有不少感想吧,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篇周記了。那么好的周記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周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節周記1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國最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在節日中,我們一早就起來。忽然我聞到了一陣清香,我跑過去一看,啊!好大的一盆粽子呀!真香呀!饞死我啦!再看看旁邊的盆里,哇!還有一大盆雪白的'鴨蛋跟蒜頭看上去真可愛,好想吃呀!媽媽說:“趕快去洗臉刷牙來吃呀。”我洗完后,趕緊圍著桌子坐了下來,爸爸將粽子、鴨蛋、雞蛋、蒜頭端到桌子上。我們一家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地吃完了早飯。

  然后,我跟爸爸、媽媽一起到菜場去買黃鱔、莧菜,我問媽媽為什么要買這些東西呢?媽媽說:“這是端午節的習俗”,我還是不明白只好點點頭,后來,媽媽又帶我去買一些綠油油地艾草回家了。媽媽又用艾草泡水給我洗澡,我問媽媽為什么要用艾草洗澡?媽媽說:“因為這樣蚊子就不叮你了”。媽媽又用剩下來的插在門上,我又問媽媽為什么要把艾草插在門上?媽媽說:“因為這樣蚊子就不會飛到我們家了”。

  洗完澡以后,媽媽又告訴我端午節還有一個名字叫娃娃節。最后,媽媽又把五顏六色絨線戴在我的手上,今天我知道了許多端五節的知識,真開心!

端午節周記2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準知到端午節快來了吧。

  像傳端午節的賽龍舟、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龍舟競渡是為了打撈屈原的遺體,而吃粽子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遺體。

  也有一種說法是:以前的人們都在竹筒里放些糯米,扔到汨羅江里喂飽屈原。有一天,一位姓歐的書生,路過羅江時,隱隱約約看到一位老人,他想走去看個究竟,走到跟前,老人說自己是屈原。他說人們喂給他吃的竹筒飯,都給魚蝦吃了,但有一種蘆葦葉,魚蝦都討厭它的味道。書生把話告訴人們,人們便把蘆葦葉包上糯米,投入汨羅江給屈原吃。

  而我們這兒,通常是家家戶戶包粽子吃。原料有:糯米、紅棗、赤豆,有時還加入一些肉。除了這些以外,我們還在做粽子前,先把粽葉洗凈,再用清水煮一煮。隨著一聲“吃粽子嘍!”全家圍到桌旁,吃著濃香泗溢的粽子,再在電視機前看一場賽龍舟,別提多樂了!

  端午節各地都有不同的習俗,想不想來我們這兒過端午節呢!

端午節周記3


  每年端午節我都要和爸爸媽媽到鄉下爺爺家過。

  早上的時候,我們就一起去集市買艾草,據說他可以驅蚊除蟲,驅災辟邪。我們將買來的艾草放在門口,掛在窗戶上,整個村子在這一天都洋溢在艾草的清香中。從空中看去,就像一個綠色的海洋,非常漂亮。

  到了正午十二點的時候,家里的長輩就要給晚輩掛五色繩。它有青、白、紅、黑、黃,這五種顏色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五色繩也有各種各樣的類型:長命繩、避邪繩、快樂繩……戴了它,你就會強身健體,長命百歲。

  到了下午兩點,孩子們身上都有著“濃郁”的汗臭喂。因此家長總是要給孩子們泡洗澡水洗澡。這洗澡水是由艾草、魚腥草、毛苦草等十余種草泡成的水,洗了這種水,身上就不會長東西了。

  晚飯的時候,餐桌上的菜也各有予以:魚代表年年有余,豆腐代表清清白白,湯圓代表團圓……

  到了晚上,是我們小孩子最開心時,因為父母要帶我們出來買香包。集市上的香包形態各異,有的'香包是圓形的,有的是心形的,有的是長方形的,還有一些我們叫都叫不出是什么形狀的。香包也有些大小不一的,大的比臉盆還大,小的卻只有指甲蓋那么大。奶奶告訴我,香包的寓意是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向暴力的香囊有時是好吃的糖果,有時是小小的豆豆,有時是一些好玩的玩具。

  一天過去了,這別具特色的端午節可真令人難忘啊!

端午節周記4

  我們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有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是在我國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重五節、五月節、女兒節等。

  端午節是來紀念屈原的。在當時,國家患難,屈原想到了一個非常好的辦法,立刻去告訴了皇上,皇上不但不聽他的方法,而且還將他逐出了皇宮,他每天都在江邊上嘆氣,不久后,跳進汩羅江而死。人們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身體,所以人們將粽子投入江河。

  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有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不過,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這一天都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有的地方還要賽龍舟。傳說,是要把水里的魚蝦給嚇走了。我們這兒還有個習俗,就是大家都要在門上插著有淡淡清得的艾葉。在幾天前,人們就會把各種各樣口味的粽子包好,到端午節的時候拿出來吃。

  我愛端午節,我更愛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端午節周記5

  從甜甜的睡夢中醒來,我伸了伸懶腰,一想到今天是端午節。我興奮得從床上蹦了起來,沖到廚房里找母親。

  母親,今天是端午節,我可是要吃粽子的呀!一進廚房,我就嚷到。只見母親像變魔術似的,從袋子里變出了一串又肥又大的'粽子。那粽子散發出陣陣濃香,把我饞得口水直流三千尺,巴不得馬上就拿一個來解解饞。

  母親就像我肚子里的小蛔蟲,指著我的小鼻子說:小饞貓,我現在就弄點給你吃。母親用剪刀剪開扎著粽子的繩子,剝開包著的兩層竹葉片。粽子像跳水運動員翻了個身,落在母親早已準備好的碗里。一塊色香味俱全的粽子呈現在我眼前,只見那粽子是黑紅黑紅的,上面點綴著黑色的蘑菇,又白又紅的肉,白色的雞蛋,粒粒糯米,就像顆顆小小的珍珠。這些糯米你粘著我,我粘著你,就像七兄弟。

  我秋風掃落葉般,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兒,粽子就被我掃了個精光。

  我還覺得不過癮,還想再吃一個,就對母親說:母親,再來一個粽子。母親看了看我,突然哈哈大笑起來,笑得連眼淚都流了出來,我看母親笑成了一團,摸不著頭腦,跑到鏡子前一看,呀,我就像馬戲團里的小丑,成了個大花臉。甚至連眉毛也不能幸免于難。我連忙用毛巾把臉洗了一干二凈。

  我又重新回到桌子上,津津有味地吃起第二個粽子。

  這個端午節真有趣!

端午節周記6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我們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我們有獨特的風俗習慣,端午佳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今天,就讓我給你介紹一下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吧!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佳節,又稱重五、端陽、端午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這天,家家戶戶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人們在這天還要懸菖蒲、灑雄黃水、掛艾枝、喝雄黃酒,殺菌防病。傳說端午節源于屈原。他是楚王的大臣,他倡導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反對,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屈原悲憤,寫下了絕筆之作《懷沙》后,投汨羅江身亡。他死后,有人打撈他的`身體,有人投飯團,后來怕飯團被蛟龍吞食,就用欄葉抱起飯團,投下汨羅江,這就成為今天的粽子。

  我家也有過端午佳節的習俗呢!因為要吃粽子,所以老媽要包粽子。首先把糯米用欗葉包成一個三角形,角要尖,然后放入3-4顆大紅棗,用欗葉裹緊,系上五彩繩,一個粽子就做好了。老媽一個個地做著,汗水無聲的落著,終于,把粽子都做好了。接著就開始煮粽子,一般要煮一、兩個小時才會又香又糯。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鍋蓋,陣陣粽香向我襲來,我嘗了一口,啊多么美味的粽子啊!這是老媽用辛勞的汗水為我制作的美食,我永遠都不能忘懷。這就是我家的端午佳節!

端午節周記7

  五月初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就會想起端陽節。

  今年的端午佳節我回了老家,一下車,外婆就給我端來了一碗熱氣騰騰的粽子,我開心極了。連忙拿起一個粽子,一口氣吃得干干凈凈。吃完粽子后,我問外婆:“為什么要在五月初五吃粽子?”外婆笑著說:“戰國時期,屈原看到自己的國家馬上要滅亡了,非常痛心,便在汨羅江里長睡了。從此以后,大家都會在五月初五往汨羅江里投筒粽,讓魚蝦不去啃食偉大愛國人物的身體。后來有個當官的人說:你們投下去的筒粽被水里的蛟龍偷吃了,要用粽葉和五彩的繩子包扎,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我聽了這才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了。

  這時,外面傳來一陣陣喧嘩。外婆說:“賽龍舟比賽要開始了,你快去看看吧。”我一聽腳底生風般地跑到河邊。你瞧,四艘龍舟正停泊在河面上,個個都生龍活虎仿佛真的要撲到你面前來。這時比賽開始了,我支持的金龍隊領先第一,可沒想到被緊跟在后面的.魚龍隊反超了。金龍隊看到了奮力追趕,連胳膊都要搖斷了,可能是剛剛的反超耗費了魚龍隊許多體力,隊員們臉都紅得賽過蘋果了,嘴巴大得都勝過河馬了,也沒扳回局面,被金龍隊狠狠的甩在后面。最后金龍隊得了第一。

  吃粽子,賽龍舟已了端午節的習俗,希望大家在吃粽子,在觀看賽龍舟時,能記起偉大詩人屈原,并學習他的愛國精神。

端午節周記8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古代端午節與春節、元宵節、中秋節并列為四大節日,深受人們的喜愛。

  端午節這天,我們一家就早早起床,梳洗完畢就往奶奶家趕去。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雖然天公不作美,下著瓢潑大雨,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我們的心情。我多么想快點到奶奶家,與他們團聚。一路上我的心情非常激動。到了奶奶家,小狗“汪汪”地叫著,跑出來咬著我的褲腳,好像是迎接我們回家。我拿起一根小棍子逗它,它被我逗得更起勁了,叫聲也更大了,有時還蹦起來,非常的快活。爺爺奶奶看到我們回家,非常高興,趕緊忙著準備團圓飯。

  快到中午雨停了,我們來到了外婆家,弟弟、妹妹早已經到了,我們幾個便一起到外婆家門前的水池里捉魚,水池里的'魚游來游去,非常靈活,很難捉到它們。后來,我找來一個簸箕,直接水里撈,這回容易多了,不一會兒,就捉到了十來條小魚,我和弟弟妹妹帶著“戰利品”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外婆家,外婆準備了各種好吃的東西招待我們。

  今天,因為我不僅和親人團聚了,還玩得特別開心。

端午節周記9

  端午節是農歷五月五,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掛香包,劃龍舟和掛艾草,那一天早上奶奶準備竹葉,蛋黃和一些材料。

  我和奶奶很早起來包粽子,剛開始我包的不太好,后來我越包越順手,奶奶還說我很厲害呢!包完了粽子,奶奶拿去蒸,這時候大家也起來了我和弟弟也把香包拿起來掛著,我們吃完了奶奶煮給我們吃的愛心早餐,大家各自去做我們該做的事,我和弟弟一起去幫忙奶奶打掃家里,我知道一個端午節為什么要劃龍舟和吃粽子的故事,事情是這樣的:以前有一位臣子他叫屈原有一天有一個壞臣子跟皇上說屈原的壞話。

  皇上非常生氣,屈原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難過,于是他便跳江死了,皇上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后悔和難過,便派人去把它的尸體撈起來,皇上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尸體便請人做了很多的.飯團讓魚蝦吃飽才不會吃掉屈原的。尸體流傳到現在就是現在的粽子和劃龍舟,掛香包和掛艾草則是要驅趕壞東西。

  我覺得端午節真是個有趣又忙碌的節日,所以端午節我一定會幫忙爸媽做事情,也助你們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周記10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有喜慶的春節、有祭奠親人的清明節、有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我最喜歡熱熱鬧鬧的端午了。

  端午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呢!很久以前,有個楚國人叫屈原,他由于政見不合被驅逐到偏遠地方去。可是,屈原是一個愛國的人,他報國無門,又不忍見自己的國家被欺負,就跳江自殺了。當地的楚國人知道屈原死了,就乘船下江尋找屈原的尸體,還將食物扔進江里,好讓江中的魚鱉吃飽,不要吃掉屈原的軀體。從那以后,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年的'五月初五汨羅江上,都要舉行一次賽龍舟比賽,人們還要包粽子、吃粽子。

  每逢端午,我家也要吃粽子,奶奶會包一些形狀各異的粽子。有方的、有長的……其中有一種粽子很小巧玲瓏,它的形狀就像一個個尖尖的冰淇淋,我一口就能吃下一個。粽子的品味也有很多種:有豆沙的、有蜜棗的、有紅豆的,還有咸肉餡的。我最喜歡咸肉餡的,剝開綠綠的棕葉,咸咸的肉香撲鼻而來,一個褐色的肉棕一會兒就被我“解決”了。那一塊塊小小的咸肉使我百吃不厭,回味無窮。

  端午,有美味的粽子,也有感人的故事,我怎么不喜歡呢?

端午節周記11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能夠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就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能夠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就是過節平常就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僅好吃,最主要的就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炮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就是我和母親一齊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后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后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此時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就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門上,說就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只就是效仿著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床后,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此時今后一向帶著,據說能夠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里,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里就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就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就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就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此刻濃。

端午節周記12

  每年端午節我都要和爸爸媽媽到鄉下爺爺家過。

  早上時,我們就一起去集市買艾草,據說他可以驅蚊除蟲,驅災辟邪。我們將買來的艾草放在門口,掛在窗戶上,整個村子在這一天都洋溢在艾草的清香中。從空中看去,就好像一個綠色的海洋,漂亮極了。

  到了正午十二點時,家里的長輩就要給晚輩掛五色繩。它有青、白、紅、黑、黃,這五種顏色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五色繩也有各種各樣的類型:長命繩、避邪繩、快樂繩……戴了它,你就會強身健體,長命百歲。

  到了下午兩點,孩子們身上都有著“濃郁”的汗臭喂。因此家長總是要給孩子們泡洗澡水洗澡。這洗澡水是由艾草、魚腥草、毛苦草等十余種草泡成的水,洗了這種水,身上就不會長東西了。

  晚飯時,餐桌上的菜也各有予以:魚代表年年有余,豆腐代表清清白白,湯圓代表團圓……

  到了晚上,是我們小孩子最開心的時候,因為父母要帶我們出來買香包。集市上的香包形態各異,有的香包是圓形的,有的`是心形的,有的是長方形的,還有一些我們叫都叫不出是什么形狀的。香包也有些大小不一的,大的比臉盆還大,小的卻只有指甲蓋那么大。奶奶告訴我,香包的寓意是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向暴力的香囊有時是好吃的糖果,有時是小小的豆豆,有時是一些好玩的玩具。

  一天過去了,這別具特色的端午節可真令人難忘啊!

端午節周記13

  一看到媽媽泡米和桌子上滿是粽葉,我就知道端午節又到了。

  在小時候我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過年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后來也只是知道一點點關于紀念屈原的傳說,至于還有什么我就一無所知了。

  每到端午節,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線是必不可少的。大人們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栓好了的五色線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才可丟掉。媽媽告訴我說,據老人們講,這樣可以避免災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粽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剛到五月,家里就開始浸泡糯米了。媽媽一般都會準備一盆米進行浸泡,同時也把粽葉放在水里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會更粘些吧,我記得多年來媽媽就是一直這樣做的。

  在端午的前一天,媽媽就開始動手包粽子了,我偶爾也會搗亂,試著學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看來包粽子也并不簡單。

  包粽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大棗、葡萄干、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特別的香。

  端午節的早晨,媽媽總是在我睡眼朦朧的時候叫醒了我,去遠處的樹林、小河邊洗臉,涼涼的河水沖走了我的困意,熱鬧的人們來來往往,真的像過年一樣。

  回到家,吃著雞蛋和蘸糖的甜粽,心里美滋滋的。

端午節周記14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要吃粽子、賽龍舟,但在其他地方端午節是要撞雞蛋的。俗話說“端5”就是撞雞蛋的意思。

  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互相撞雞蛋。有兩個人,一個叫喜馬拉,一個叫青藏雅。喜馬拉和青藏雅共同拿起雞蛋的后半邊,用尖頭互相撞。滿分是10分,最低分是零分。兩個人你撞我躲,好不熱鬧,……眼看時間就要到了,還剩最后兩分鐘了,青藏雅看著要從上面攻擊了,喜馬拉就往下面躲,而青藏雅立刻往下沖去,喜馬拉還沒看一眼他的雞蛋,它就碎了。獲勝的一方是一個完整的零,前面再加一個“1”,哦,是一個“10”分喲!相反雞蛋碎了的一方只剩下個“0”了,呵呵!

  獲勝者都是有獎品的,獎品就是——竹桶粽子。竹桶粽子是用竹根上部做的,因為竹子是空心的,因此得先將兩個口住封住,分別在兩邊各打一個眼,往里面灌好米、豆之類的,再加上三勺白糖,在爐上蒸半個小時就變成以香又甜的竹桶粽子了,他即有糯米的`香味,又有竹子的營養和清香。

  吃時用一根筷子插到事先打好的眼兒中,用手抓筷子剩余的部分,用小刀一劃,竹桶應聲剖成兩半,香噴噴的竹桶粽子就呈現眼前了。

  這就是端午節,我要過遍天下的端午節,看看還有哪些我未消化的、未嘗過的美食。

端午節周記15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從古到今有許多關于端午節的典故,如屈原,伍子胥等。

  每到端午節,我家門上都會掛上一把菖蒲跟艾草,那是老媽買的,門口就飄著一股特殊的香味了。我搞不懂這是為什么,就去問老媽:“老媽,為什么要掛菖蒲跟艾草呢?”老媽摸摸我的頭說:“端午節有許多的傳說,其中就有說這一天是個惡日,有各種蚊蟲妖邪出現。艾草是用來除蟲的,它的香味能驅趕蚊蟲,菖蒲是用來避邪的,意寓著健康平安。而且干的艾草葉用來給你們洗澡可以保護皮膚哦。”聽了老媽的介紹,我才知道原來它們都是好東西呀。

  在端午節的這一天,我家的菜會特別豐富,老媽總會按照外婆家的.風俗,給我找與“黃”字有關的菜:紅燒黃魚,涼拌黃瓜,蒸咸蛋黃……而爸爸也會親自下廚燒一盤大肉,里面有整個雞蛋跟大蒜。不管我們愛不愛吃,爸爸都要求我跟弟弟每一樣都吃一點。要是在老家過節,奶奶還會給我們的脖子上跟手上綁上由幾種顏色組成的彩線。

  現在有許多國家都過起了端午節,韓國已向世界教科文組織申請了端午節。希望我們的傳統節日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

【端午節周記】相關文章:

端午節周記06-12

端午節周記(精選)07-05

【熱】端午節周記06-13

端午節周記【熱門】06-13

端午節周記【薦】06-13

端午節周記【精】06-13

端午節周記【推薦】06-13

【精】端午節周記06-13

【推薦】端午節周記06-13

【薦】端午節周記06-13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国产综合色九九。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午夜网站在线 | 先锋资源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网资源站 |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 |